商君书 原文+注释+译文 文白对照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诸子百家经典本

商君书 原文+注释+译文 文白对照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诸子百家经典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商鞅 著
图书标签:
  • 商君书
  • 国学经典
  • 诸子百家
  • 原文注释译文
  • 文白对照
  • 历史
  • 政治
  • 法家
  • 中华文化
  • 经典文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万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87761
商品编码:11532811891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7-01-01
页数:157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先秦法家经典之作
    中国历代统治者奉行外法内儒的政策,《商君书》作为法家代表作,影响中国几千年,历代帝王必读的治国宝卷。
★现代企业管理可借鉴之书
用于企业管理与商业经营,可以帮助个人致富发财;用于政治改革和社会治理,可以实现富国强兵。

《商君书》又称《商子》,是由商鞅的言行和思想及法家后学著作汇编而成。《汉书?艺文志》中著录29篇,现存26篇,其中第16篇、第21篇有目无文,实存24篇。一般认为本书是商鞅及其一派法家的著作合编。书中主张依法治国、重农抑商、重战尚武、重刑轻赏,贬斥儒家学说、纵横家及游侠。



作者简介

商鞅(约前395—前338),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人,又称卫鞅、公孙鞅。喜刑名之术,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



目录

更法第X
垦令第二
农战第三
去强第四
说民第五
算地第六
开塞第七
壹言第八
错法第九
战法第十
立本第十一
兵守第十二
靳令第十三
修权第十四
徕民第十五
刑约第十六
赏刑第十七
画策第十八
境内第十九
弱民第二十
御盗第二十一
外内第二十二
君臣第二十三
禁使第二十四
慎法第二十五
定分第二十六
附录一 六法
附录二 史记·商君列传



在线试读

【原文】
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纯纯①则易使也,信②可以守战也。壹则少诈而重居③,壹则可以赏罚进也,壹则可以外用也。夫民之亲上死制也,以其旦暮从事于农。夫民之不可用也,见言谈游士事君之可以尊身也,商贾之可以富家也,技艺之足以口④也。民见此三者之便且利也,则必避农。避农,则民轻其居,轻其居则必不为上守战也。凡治国者,患民之散而不可抟也,是以圣人作壹,抟之也。国作壹一岁者,十岁强;作壹十岁者,百岁强;作壹百岁者,千岁强;千岁强者王。君修赏罚以辅壹教,是以其教有所常,而政有成也。
【注释】
①纯纯:淳朴厚道。
②信:真诚,诚信。
③重居:安土重迁。
④口:糊口。,通“糊”。
【译文】
圣明的君主懂得治理国家的要领。因此命令百姓专心务农。专心务农,百姓就朴实好管理,淳朴就容易役使,诚信便可
以守城作战。百姓专心农战,就很少奸诈而安土重迁,百姓专心农战,就能用奖赏和惩罚鼓励上进,百姓专心农战,就可以让他们来对外作战。百姓亲附国君为了法令牺牲自己,是因为他们从早到晚都从事农耕。百姓如果不能被役使,是因为看到靠空谈游说的人以侍奉国君而尊贵,商人可以发财致富,手工业者也能养家糊口。百姓看到这三种人轻松又赚钱,就必定会逃避农耕。逃避农耕,百姓就会轻易迁居。轻易迁居,就一定不会替国君守土作战。凡是治国的人都害怕百姓散漫而不能凝聚。所以圣明的君主实行农战政策,就是为了把百姓凝聚起来。百姓专心于农战一年,国家就能强大十年;百姓专心于农战十年,国家就能强大一百年;百姓专心于农战一百年,国家就能强大一千年,强大一千年就能称王于天下。国君设定赏罚措施作为农战的辅助手段,所以对百姓的教化有常法,治理国家也就会有成效。
【原文】
王者得治民之至要,故不待赏赐而民亲上,不待爵禄而民从事①,不待刑罚而民致死。国危主忧,说者成伍,无益于安危也。夫国危主忧也者,强敌大国也。人君不能服强敌破大国也,则修守备,便地形②,抟民力,以待外事③,然后患可以去,而王可致也。是以明君修政作壹,去无用,止浮学事淫④之民,壹之农,然后国家可富,而民力可抟也。
【注释】
①从事:从事农战。
②便地形:占据有利地形。
③外事:外敌入侵。
④事淫:从事不正当职业。
【译文】
国君掌握了统治百姓X关键的原则,所以不等国君赏赐民众,民众便亲附国君,不等国君封爵加禄百姓便从事农战,不等国君使用刑罚百姓就拼死效命。当国家危亡、国君忧愁的时候,空谈之士成群,却对国家的安危没有任何好处。国家危亡、国君忧愁是因为遇上了强大的敌国。国君不能战胜强敌,攻破大国,就要修整防御设施,占据有利地形,聚集百姓力量,应付外敌入侵,这样外患可以消除,而称王天下的目的才能达到。因此明君治理国家应专心农战,去除那些无用的东西,禁止百姓学习浮华的学问、从事不正当职业,让他们专心农耕,这样国家就能富强,百姓的力量也可以凝聚了。


《商君书》乃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所著,其书集中体现了商鞅变法的主要思想,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尤其是法家学说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本书以“原文+注释+译文 文白对照”的形式呈现,力求将原汁原味的先秦古籍与现代读者的理解无缝衔接,堪称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诸子百家经典本中的瑰宝。 何谓《商君书》? 《商君书》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商鞅及其门徒学派在秦国变法实践中形成的思想汇编。其核心在于“法治”与“富强”,主张以严刑峻法作为治国之本,通过一套系统性的政治、经济、军事改革,旨在建立一个中央集权、高效运作的强大国家。书中洋溢着强烈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色彩,为后世诸多王朝的统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本书的独特价值——文白对照,注释详尽,译文晓畅 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文白对照,注释详尽,译文晓畅”的编纂方式。 原文: 忠实呈现《商君书》的原始文本,保留其古朴典雅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于古代文献的阅读,理解原文是基础,更是乐趣所在。本书在原文的准确性上下足了功夫,确保读者接触到最真实、最可靠的文本。 注释: 这是本书的灵魂所在。在阅读古代经典时,晦涩的词语、典故、以及作者独特的概念体系往往成为理解的障碍。本书的注释工作可谓精雕细琢,不仅对生僻字词进行释义,对文中出现的历史典故、人物关系、政治制度进行必要的解释,更重要的是,对商鞅的核心思想,如“法”、“刑”、“农”、“战”、“愚民”等概念,进行深入的剖析,揭示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渊源。每一条注释都力求简明扼要,却又直指要害,帮助读者拨开迷雾,直抵商鞅思想的核心。这些注释不仅仅是简单的词语解释,更是对商鞅思想体系的一步步解读,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商鞅变法的逻辑与严密性。 译文: 古文阅读对于许多现代读者而言,门槛较高。《商君书》的语言风格更是简洁而锋利,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哲理。本书的译文力求做到“晓畅”,即通俗易懂,用现代汉语将原文的意思准确地传达出来。译文绝非简单的字面直译,而是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商鞅的真实意图,再用流畅的现代语言加以阐释。通过译文,即使是不熟悉古文的读者,也能轻松掌握《商君书》的核心内容,体悟商鞅思想的精髓。文白对照的设计,使得读者可以在阅读原文时,随时对照译文,加深理解;也可以先阅读译文,对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再回过头来品味原文的韵味。 《商君书》的核心思想掠影 《商君书》所阐述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至今仍能引发我们对国家治理、社会发展问题的思考。 “以法治国”的基石: 商鞅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核心理念便是“法”。他认为,君主治国,必须依靠法律,而非仁义道德。法律要严明,赏罚要分明,才能使百姓畏惧并遵从。书中《法经》、《去私》、《君人》等篇章,都集中体现了这一思想。《法经》提出“明赏”“重罚”,认为赏赐必须让百姓看得见,惩罚必须让百姓感到痛,才能有效约束。 “耕战”立国的方略: 商鞅认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必须以农业生产和军事力量作为立国之本。书中《农战》、《奖励》等篇章,都强调了这一点。他主张国家应大力发展农业,鼓励生产,增加粮食储备;同时,要重视军事训练,鼓励士兵作战,对外扩张,才能保证国家的安全与发展。这是一种非常务实的国家发展策略,直接服务于秦国富国强兵的根本目标。 “愚民”与“重农抑商”: 在《商君书》中,“愚民”论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商鞅认为,如果百姓的知识过于渊博,思想过于活跃,就容易滋生非议,扰乱国家秩序。因此,统治者应该限制百姓的言论,让他们专注于生产和战争。同时,他极力推崇“重农抑商”,认为商人逐利,不事生产,会削弱农业,影响国家稳定。这些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虽然存在争议,却极大地巩固了秦国的统治基础。 “君人”之术: 《商君书》也探讨了君主如何统治国家的问题。商鞅认为,君主应该集权,牢牢掌握权力,并依靠法律和制度来驾驭臣民。《君人》一篇,就阐述了君主如何通过“虚名”与“实权”相结合,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这是一种高度集权、强调君主绝对权威的政治思想。 本书的阅读体验与价值 本书的“文白对照,注释详尽,译文晓畅”的编纂体例,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便捷性和深入性。 易于理解: 对于初学者而言,可以直接阅读译文,快速了解《商君书》的大意。 深入探究: 在理解译文的基础上,可以对照原文,品味古文的精妙之处。注释则提供了深入理解原文思想的钥匙。 学术价值: 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法家学说、以及秦国历史的学者而言,本书提供了最权威、最便捷的文献资源。 文化传承: 本书的出版,是中华国学经典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先秦时期璀璨的智慧之光,传递给当代读者,使其得以品读、传承、并从中汲取养分。 结语 《商君书》,一部承载着深刻历史印记与政治智慧的经典。本书以其严谨细致的编纂,化繁为简,让这部古老而重要的著作,以最鲜活、最易懂的方式展现在我们面前。它不仅是一本史书,更是一部关于国家治理、社会秩序、以及人性观察的深刻论述。阅读《商君书》,是在与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对话,是在探索中国古代文明深层的思想肌理。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内容的学术意义,更在于它能够激发现代读者对于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生存的深刻思考。这是一次通往古老智慧的旅程,一次对中华文明根脉的追溯,一次对深刻政治哲学的不懈探索。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商君书》的版本着实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光是看到“原文+注释+译文 文白对照”这几个关键词,就让人对它的实用性充满期待。对于我们这些想要深入钻研古代典籍,却又时常被晦涩的文言文绊住脚的人来说,这种组合简直是救星般的存在。我一直觉得,学习经典,最忌讳的就是那种只有原文堆砌,连个像样的注释都没有的书籍,读起来就像在迷雾中摸索,效率极低,挫败感爆棚。而这个版本显然是深谙此道的。光是“文白对照”这一点,就极大地降低了入门的门槛。你能立刻将陌生的古语与现代的表述进行对比,思维的转换过程被大大地压缩了。这种编排方式,比起那些厚厚一本只给你原文,然后附送一本薄薄的注释书的做法,要人性化得多,更适合在案头随时翻阅,边读边对照,学习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更何况,它还被纳入了“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诸子百家经典本”这个系列,从书名上就透着一股正统与严谨的气息,让人对内页的学术质量更有信心。

评分

将这本书归入“诸子百家经典本”系列,也反映了编者对其历史定位的准确把握。阅读《商君书》,不仅仅是了解一个法家人物的政治主张,更是理解秦国如何在短短几十年内从一个西部边陲小国跃升为最终统一天下的强大机器的关键钥匙。这部书如同一个精密的机械图纸,展示了权力如何被系统化、程序化地构建和运作。我发现,许多后世专制集权理论的雏形,都能在这部两千多年前的文本中找到清晰的源头。它提供了一个不同于儒家仁政理想的、纯粹基于功利和效率的视角来审视社会治理。对于任何一个对政治学、历史学,乃至现代管理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石读物,它为你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逻辑严密的思维框架。

评分

我对译文部分的关注点,在于其“信”与“达”的平衡。很多译本为了追求“达”,也就是流畅易懂,往往会牺牲掉原文的力度和锐气,把法家的杀伐之气给磨平了,读起来软弱无力,完全失去了商鞅的犀利风格。然而,这部书的译文处理得相当到位,它在确保现代读者能够理解基本含义的同时,也努力保留了原文那种不容置疑的语气和绝对化的表达方式。例如,对于那些涉及国家权力、法律执行的段落,译文依然保持着一种刚直、不含糊的态度,没有加入过多现代的改良主义色彩。这对于我们体会法家思想的原始力量至关重要。它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在变法初期,试图以铁腕手段重塑社会秩序的政治家内心深处的坚韧与决绝。

评分

拿到书后,我立刻翻阅了注释的部分,这才是检验一本优秀古籍整理本优劣的试金石。我发现,这里的注释并非那种敷衍了事、仅仅做字面解释的浅尝辄止,而是看得出编者在字里行间做了大量的考据和引申发挥。尤其是在涉及法家核心概念,比如“耕战”、“重赏严罚”这些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理论时,注释能够清晰地勾勒出商鞅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提出这些看似冷酷实则极富目的性的政策时的社会考量。这种深入骨髓的解读,远超出了我们通常理解的“注解”范畴,更像是一场与先贤的深度对话。对于理解《商君书》中那些看似极端的论断背后的逻辑链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读完一章,再回看注释,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其他简化版读物无法给予的。它让你明白,这不是一套简单的“治国方略大全”,而是一套带有强烈时代烙印的改革纲领。

评分

这部书的排版和装帧设计也颇为讲究,体现了对“经典”应有态度的尊重。纸张的质感很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不是那种轻飘飘、一翻就皱的廉价纸张。更重要的是,它的版式设计非常清晰,原文、注释、译文在页面上是分区分明的,不会出现互相干扰的情况。在“文白对照”的呈现上,作者采用了左右分栏或者上下分段的清晰布局,使得眼睛在不同文本之间切换时非常流畅,避免了阅读疲劳。我个人尤其欣赏的是,它在关键的法家术语或人名地名首次出现时,往往会用略微不同的字体或加粗来提示读者,这种细微的处理,让阅读的连贯性得到了极大的保障。在这个信息爆炸、阅读碎片化的时代,能拥有一本如此用心对待书籍物理形态的整理本,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它鼓励你放慢速度,沉浸其中。

评分

超值!

评分

超值!

评分

还行,这个价格也就这样了

评分

还行,这个价格也就这样了

评分

超值!

评分

收藏

评分

质量太差。不建议买。

评分

这次购物是一次满意的购物一,几块钱就可以买到这样一本书,感觉还是非常值得的

评分

这套书看起来不错,但行间距小了,读来有些吃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