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籌辦夷務始末(套裝1-24冊)

三朝籌辦夷務始末(套裝1-24冊)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華書局編輯部,李書源 整理
圖書標籤:
  • 清史
  • 近代史
  • 中俄關係
  • 外交史
  • 曆史研究
  • 檔案文獻
  • 晚清
  • 籌辦夷務
  • 曆史
  • 套裝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099898
版次:1
商品編碼:11549937
品牌:中華書局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08-11-01
用紙:膠版紙
套裝數量:24
字數:250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道光二十年(1840)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自此中國國門洞開,“夷務”日多,政府也專門設置機構、委派專員處理,留下瞭極具史料價值的“籌辦義務”檔案。《三朝籌辦夷務始末(套裝1-24冊)》即是對道光、鹹豐、同治這三朝籌辦夷務史料的首次係統整理本,全式標點,書後附有人名、篇名索引,極便使用。

內頁插圖

目錄

《籌辦夷務始末 同冶朝 1-10冊》
第一冊
捲一 鹹豐十一年七月甲辰至八月乙亥
捲二 鹹豐十一年九月己醜至十月甲申
捲三 鹹豐十一年十一月丙戌至十二月庚辰
捲四 同治元年正月丁亥至二月丁醜
捲五 同治元年三月甲申至四月庚辰
捲六 同治元年五月壬午至庚戌
捲七 同治元年六月癸醜至戊寅
捲八 同治元年七月癸未至八月乙亥
捲九 同治元年閏八月癸未至己酉
捲十 同治元年九月庚戌至十月丁未

第二冊
捲十一 同治元年十一月壬子至丁醜
捲十二 同治元年十二月戊寅至丁未
捲十三 同治二年正月戊申至二月乙酉
捲十四 同治二年二月丙戌至丙午
捲十五 同治二年三月辛亥至四月乙巳
捲十六 同治二年五月己酉至庚午
捲十七 同治二年六月丁醜至己亥
捲十八 同治二年七月丙午至癸酉
捲十九 同治二年八月戊寅至丁酉
捲二十 同治二年八月己亥至九月庚午

第三冊
第四冊
第五冊
第六冊
第七冊
第八冊
第九冊
第十冊

《籌辦夷務始末 道光朝 1-10冊》
《籌辦夷務始末 鹹豐朝 1-10冊》

前言/序言


《清代宮廷禮儀研究》 本書聚焦清代宮廷的製度、儀式與生活,深入剖析瞭這一龐大帝國運轉的核心機製。全書共分三捲,詳盡描摹瞭康熙至宣統年間,紫禁城內從祭祀典禮到日常起居的方方麵麵。 第一捲:朝堂之上——帝王權威的構建與展現 本捲著重探討清代皇帝的至高無上權力是如何通過嚴密的禮儀製度來確立、鞏固和外顯的。它不僅僅是對禮儀條文的堆砌,更是對權力運行邏輯的深刻洞察。 一、登極大典與年號頒布: 詳細考證瞭清代皇帝的即位程序,從秘不發喪到寶座承襲的每一個環節。重點分析瞭“登極詔書”的措辭藝術,闡釋瞭皇帝如何通過對祖製和天命的強調,迅速閤法化自身的統治。同時,對不同時期年號的選定、頒布及背後的政治寓意進行瞭比對研究。 二、朝會製度的演變與功能: 清代朝會形式多樣,包括常朝、大朝、廷會等。本書梳理瞭這些典禮的規製變化,並深入分析瞭其在不同曆史階段的功能差異。例如,早期皇帝多藉朝會來彰顯武功、震懾臣工;中後期則更多地成為一種政治姿態的展示和信息傳遞的媒介。特彆關注瞭跪拜、叩首的次數、角度與意義,揭示瞭這些身體語言如何服務於君臣關係的構建。 三、祭祀禮儀的政治哲學: 祭祀是皇權神聖性的核心體現。本書細緻考察瞭國傢祭典中“敬天法祖”的實踐。對南郊祭天、太廟祭祀、社稷祭祀的儀程進行瞭還原與解讀。書中指齣,清代皇帝對儒傢禮製的繼承與滿族薩滿信仰的融閤,形成瞭獨特的“二元祭祀”體係,這套體係如何服務於“天子”身份的確認,是本捲的一大亮點。對於祭品、樂舞的規定,以及不同等級官員的參與權限,均有詳盡的考證和論述。 四、巡幸與接駕的政治藝術: 皇帝離宮巡幸,是展示國威、體察民情的重要形式。本書對康熙、乾隆時期的南巡、東巡等重大活動進行瞭個案分析。重點討論瞭沿途地方官府的“接駕”壓力、儀仗的規模、以及隨行文官武將的分工,揭示瞭這些大型政治錶演背後的財政負擔與地方治理的復雜性。 第二捲:內廷深處——皇室生活的儀式化滲透 第二捲將視角轉嚮紫禁城內部,探究禮儀製度如何滲透到皇室成員的日常生活、婚喪嫁娶乃至起居飲食之中,展現瞭禮教對皇權傢族的全麵規製。 一、帝後的婚喪嫁娶: 皇室的婚姻不僅是個人結閤,更是政治聯姻的體現。本書詳細記錄瞭清代皇子、公主的擇偶標準、訂婚、大婚的全套儀程,從“六禮”的簡化與變異,到入宮後的禮節規範,無不體現著森嚴的等級製度。在喪葬方麵,則重點分析瞭皇帝、皇太後、皇後去世後的“國喪”流程,從臨終預備、停靈、大殮到最終的入葬,儀式持續時間之長、參與人員之廣,彰顯瞭皇室對“孝治天下”的極緻追求。 二、元旦、萬壽的慶典儀式: 歲首元旦和皇帝的生日(萬壽節)是內廷最隆重的慶典。本書通過還原這些節日的具體流程,描繪瞭一幅生動的宮廷生活圖景。例如,對“朝賀”中王公大臣嚮皇帝行禮的細節描寫,對內廷命婦在坤寜宮參與宴飲的規矩,以及賞賜製度的設計,都反映瞭禮儀對社會階層的固化作用。 三、服飾製度與等級標識: 清代服飾是區分身份最直觀的標誌。本捲集中分析瞭龍袍、朝服、吉服、常服的形製差異,重點探討瞭補子(文禽武獸)、朝珠、吉服褂等飾品所蘊含的等級信息。通過對不同場閤下服飾規定的梳理,讀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在皇室內部,禮儀如何成為一種無聲的“語言”,時刻界定著每個人的地位。 四、膳食與起居的儀式化: 即使是日常的飲食,在皇宮中也充滿瞭儀式感。本書研究瞭皇帝的“用膳製度”,包括“乾清宮用膳”與“養心殿用膳”的區彆、太監傳菜、侍膳官的站位等。這些看似瑣碎的細節,實則構成瞭權力運行的微觀層麵,任何一次偏差都可能觸犯禮製。 第三捲:禮儀與政治的互動——製度的生命力與局限性 第三捲著眼於宏觀層麵,探討清代禮儀製度在曆史進程中的適應性、變遷,以及它在晚清時期麵臨的挑戰。 一、定製的繼承與滿漢融閤: 清朝作為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其禮儀製度始終處於“尊清製,采漢法”的張力之中。本書對比瞭明代與清代的關鍵禮儀製度(如祭孔、朝賀),分析瞭清廷如何有選擇地吸納漢族禮製,同時又堅持滿洲舊俗(如射箭、圍獵的禮儀化),以確保“滿洲根本”不被侵蝕。 二、禮儀的僵化與效率的犧牲: 隨著統治的穩定,許多禮儀製度逐漸脫離其實際功能,演變為繁文縟節。本書通過若乾曆史事件的側麵描寫,論證瞭過度繁復的禮儀在特定時期如何阻礙瞭政務的效率,例如在緊急軍情處理或外交場閤,僵化的禮儀流程曾多次造成混亂。 三、中外關係中的禮儀衝突: 晚清時期,西方列強的叩關使得清朝傳統的“朝貢體係”禮儀遭遇前所未有的衝擊。本書專門開闢章節,詳述瞭英、荷、俄等國使節覲見皇帝時在“三跪九叩”問題上的爭執,以及清廷在應對國際禮儀上的妥協與堅持。這一衝突集中體現瞭傳統禮製在現代化轉型中的深刻睏境。 四、禮儀觀念的衰微與遺存: 從光緒末年“預備立憲”到辛亥革命,隨著帝製的瓦解,宮廷禮儀的社會功能迅速消退。本書最後考察瞭這些儀式在民國初年被保留或改造的痕跡,展示瞭禮儀製度從國傢意識形態核心退居曆史記憶的過程。 總結: 本書通過對清代宮廷禮儀的全麵、細緻的梳理與分析,為讀者構建瞭一個立體而鮮活的清代政治與社會圖景。它揭示瞭禮儀不僅是外在的形式,更是帝國權力運作的內在邏輯、社會等級的編碼係統以及皇室成員行為的終極規範。全書史料翔實,論證嚴謹,是研究清代政治史、社會史、儀式文化不可或缺的參考著作。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最近沉迷於研究清代中期的社會變遷,尤其是關於邊疆治理和外交策略的演變。這本書的史料價值實在令人驚嘆,它不像某些二手分析那樣隻停留在錶麵,而是直接呈現瞭當時決策層最為原始的討論記錄和檔案文書。我印象特彆深的是其中關於對某個特定少數民族部落進行“羈縻”政策的幾次重要轉摺點,文件中那種內閣大學士們圍繞“恩威並施”的尺度反復斟酌的細節,把當時的復雜心態描繪得淋灕盡緻。對於曆史研究者而言,這種第一手資料的挖掘深度和廣度,是任何其他概括性的通史都無法比擬的。光是梳理這些繁復的奏摺和諭旨之間的相互印證,就已經讓我花費瞭大量時間,但那種抽絲剝繭、還原曆史現場的快感,是無與倫比的。

評分

我購買這套書的初衷是想深入瞭解清代中央政府在處理“夷務”問題上的思維定式和行政流程。這本書詳盡地展示瞭一個龐大官僚體係是如何運作的,從地方官員的初次上報,到軍機處的分層討論,再到皇帝最終的硃批裁決,每一步都有清晰的製度遵循和文書流轉記錄。這對我理解古代政治決策的復雜性,提供瞭極佳的案例研究。特彆是關於信息傳遞的效率和失真問題,書中記載的幾起因為信息滯後導緻的誤判,至今讀來仍令人深思。它不僅僅是關於邊疆曆史,更是一部關於製度史和行政管理學的寶貴財富,提供瞭觀察古代國傢治理能力的重要窗口。

評分

說實話,一開始我有點擔心這套書的閱讀門檻會太高,畢竟涉及到大量舊時官話和專業術語,但實際閱讀下來,感受完全超齣瞭預期。編纂者在整理和注釋上下瞭極大的苦心,很多晦澀難懂的典故和人名,都有細緻入微的腳注加以解釋,使得一個非專業曆史愛好者也能相對順暢地跟上思路。比如,書中對一些軍事術語的解釋,用現代的語言進行瞭非常精煉的闡述,這極大地降低瞭閱讀的挫敗感。當然,要完全領會其深層含義,仍然需要反復咀嚼,但至少基礎的閱讀體驗是被保障瞭的。這使得原本可能被束之高閣的史料,真正走進瞭更廣闊的閱讀群體。

評分

從文學性角度來看,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獨特,它不是那種平鋪直敘的編年體,而是充滿瞭那個時代特有的官方文書的冷峻與力量感。你仿佛能從那些筆直的字裏行間,感受到朝堂上肅殺的氣氛和決策的沉重。尤其是描述幾場關鍵的邊境衝突時,文字的張力被拿捏得極好,雖然沒有過多的形容詞堆砌,但寥寥數語就能勾勒齣戰場的慘烈和局勢的危急。這種剋製到極緻卻又蘊含巨大情感能量的寫作手法,非常考驗讀者的理解力,但一旦進入狀態,那種沉浸式的曆史體驗感是其他小說或散文難以企及的。它更像是一部高度凝練的、活著的曆史教科書。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沒得說,銅版紙印刷的插圖清晰得能看清每一筆綫條的起伏,光是翻閱紙張時指尖傳來的那種厚實感,就已經讓人心情愉悅瞭。我特地選瞭精裝版本,書脊的燙金字體在書架上顯得格外大氣,即便是放在那裏不讀,也是一種視覺上的享受。內頁的排版也看得齣是下瞭功夫的,字號大小適中,行距也留得恰到好處,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明顯的疲勞。裝幀的用心程度,足以體現齣版方對這部經典著作的敬意。而且,這套書的尺寸拿在手上非常有分量,沉甸甸的,讓人感覺手裏捧著的是一個知識的寶庫,而非尋常的印刷品。外殼的防塵套設計得也非常巧妙,不僅保護瞭書脊,也使得整體的觀感更加典雅。

評分

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

評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

評分

好書

評分

給彆人買的,應該還不錯吧。

評分

評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

好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