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民法典

德国民法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杜景林,卢谌 译
图书标签:
  • 民法典
  • 德国民法
  • 法律
  • 法规
  • 德语
  • 法律文本
  • 法学
  • 德国法律
  • 法律参考
  • 法律书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055136
版次:1
商品编码:1156097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53
字数:57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德国民法典》(BürgerlichesGesetzbuch,简称BGB),是德意志帝国于1896年8月18日公布,并自1900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一部民法法典。它是继1804年《法国民法典》(《拿破仑民法典》)之后,资本主义国家又一部重要的民法典。这部法典公布至今已有一百余年,已经过多次修订,有些甚至是重大的修订,如2001年《使用租赁法现代化法》、2002年《债法现代化法》和2013年《患者权利法》引致的修订,包括条文的废止和增添,但它的基本体系、基本结构和基本内容,乃至条文顺序的基本编排,都没有发生广泛射程的改变。
  我社1999年出版第一版,销量大概在3000册左右。译者拟出版修订版。在翻译该法典条文时,我们使用的德文蓝本是德国联邦司法部官方网站上的文本,并且是2014年的版本,同时使用了德国贝克图书出版公司2014年编辑出版的《德国民法典》(第73版)。如此,新近的法律变动,如通过2013年2月26日的法律全新创设的医疗合同规定(第630a条以下)、通过2013年3月11日的法律所带来的使用租赁法的变动(第555a条以下)、以及通过转化《欧盟消费者权利指令》所带来的第312条至第312j条和第355条至第360条的重大变动,全部都被考虑在内。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总则(第1-240条)
第一章 人(第1-89条)
第一节 自然人、消费者、企业者(第1-14条)
第二节 法人(第21-89条)
第二章 物和动物(第90一103条)
第三章 法律行为(第104-185条)
第一节 行为能力(第104-113条)
第二节 意思表示(第116-144条)
第三节 合同(第145-157条)
第四节 条件、期限(第158-163条)
第五节 代理和意定代理权(第164一]81条)
第六节 允许和承认(第182-185条)
第四章 期间、期日(第186-193条)
第五章 时效(第194-218条)
第一节 时效的客体和期间(第194-202条)
第二节 时效的停止、不完成及重新开始(第203-213条)
第三节 时效的法律效果(第214-218条)
第六章 权利的行使、自卫和自助(第226-231条)
第七章 提供担保(第232-240条)

第二编 债务关系法(第241-853条)
第一章 债务关系的内容(第241-304条)
第一节 给付的义务(第241-292条)
第二节 债权人迟延(第293-304条)
第二章 以一般交易条款形成意定债务关系(第305-310条)
第三章 合同债务关系(第311-360条)
第一节 设定、内容及终结(第311-319条)
第二节 双务合同(第320-326条)
第三节 向第三人给付的约定(第328-335条)
第四节 定金、违约金(第336-345条)
第五节 解除;消费者合同情形的撤回权和退还权(第346-360条)
第四章 债务关系的消灭(第362-397条)
第一节 清偿(第362-371条)
第二节 提存(第372-386条)
第三节 抵销(第387-396条)
第四节 免除(第397条)
第五章 债权的转移(第398-413条)
第六章 债务承担(第414-418条)
……
第三编 物权法(第854-1296条)
第四编 亲属法(第1297-1921条)
第五编 继承法(第1922-2385条)

前言/序言


《罗马法渊源与东方法律传统:一部比较法学导论》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宏大且深入的比较法学视野,聚焦于塑造了现代大陆法系和部分英美法系法律思想的两个核心源流:古老的罗马法精髓及其在不同文明圈中的本土化演变,以及与此并行不悖的、植根于东方哲学与社会结构的法律传统。本书并非对某一特定国家法典的细致解读,而是着眼于法律制度的“基因”与“变异”。 第一部分:西方法律的基石——罗马法遗产的再考察 本部分将彻底剥离对《德国民法典》(BGB)条文的直接引用和评述,转而深入探究支撑其背后理论框架的、更为古老的法律智慧——罗马法。我们将通过对《十二铜表法》的片段重构、盖尤斯《法学阶梯》的核心概念梳理,以及查士丁尼《法学纂要》中对“私法”(Ius Privatum)范畴的界定,来还原罗马法在古典时期和后古典时期的核心构造。 第一章:从城邦习惯到普世理性——罗马私法的形成 本章不讨论后世如何将这些原则系统化,而是聚焦于罗马人如何通过案例和实践来构建其法律概念。我们将重点分析以下几个方面: 1. 人身与地位(Persona et Status): 探讨“自由人”(liber)与“奴隶”(servus)的概念区分如何塑造了早期法律关系中的主体性,并区别于现代强调的普遍法人格观念。分析“市民权”(civitas)在法律权利获取上的绝对重要性。 2. 物权的基础:占有与所有权的分野: 深入解析罗马法中“占有”(possessio)作为一种事实状态如何通过“保护性措施”(interdicts)获得法律效力,以及其与“所有权”(dominium)在法律后果上的差异。这有助于理解现代物权法中对占有保护的合理性来源,而非直接照搬法典条文。 3. 契约法的演变:形式与意思表示的张力: 研究早期罗马法中严格的形式主义(如 stipulatio)如何逐渐为“非正式契约”(如买卖、租赁)所取代。重点在于解析“无因给付”的法律挑战,及其如何推动了“约因”(causa)概念的早期萌芽,但这与后世大陆法系中基于抽象债权原因的理论结构存在显著的区别。 第二章:习惯、判例与法官的自由裁量权——罗马法在帝国晚期的转型 本章将审视罗马法如何从严谨的城邦法律逐渐演变为帝国管理工具,其特点在于权力的高度集中以及对地方习惯的有限容忍。 1. 法学家与判例的权威性: 讨论“法学家意见”(responsa prudentium)在没有成文法典支持下的权威性来源,以及这种权威性如何不同于英美法系中对先例的强制遵循(stare decisis)。 2. 公法领域的基础概念: 简要概述罗马的公法观念(如 imperium 概念),用以对比现代主权国家理论的形成,但不涉及任何现代行政法或宪法条文。 第二部分:东方法律传统的视野——差异性与内在逻辑 本部分完全避开欧洲大陆法的叙事框架,转而探讨在文化、宗教和政治结构上迥异于罗马传统的东方法律思想的独特发展路径及其内在逻辑。 第三章:礼法合一的社会秩序——古代东方的法律文化 本章聚焦于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东亚法律传统,强调其功能在于维护社会和谐(礼)而非解决个体之间的权利冲突(法)。 1. “礼”对“刑”的统摄: 分析儒家思想中将道德规范提升至国家治理层面的历史动因。探讨在强调“孝悌忠信”的社会结构中,何为法律介入的边界,以及家法、族规在处理纠纷中的优先性。 2. 人治与德治的张力: 考察“德主刑辅”的治理理念如何影响了司法实践。这与追求法律明确性、预测性和普遍适用的目标形成鲜明对比。不讨论任何成文的司法解释或程序法,而是侧重于其背后的哲学基础。 第四章:基于宗教与社群的法律体系——伊斯兰教法(Sharia)的结构 本章引入一个完全不同的法律源流——伊斯兰教法,重点分析其神圣性与世俗性的交织,以及它对合同、财产和家庭关系的独特处理方式。 1. 神圣文本的解释学挑战: 探讨《古兰经》和“圣训”作为主要法律渊源的特性。分析“法理学”(Usul al-Fiqh)中关于“类比推理”(Qiyas)的规则,这是其处理新问题的核心方法论,与西方三段论推理存在结构性差异。 2. 合同与风险的分配: 集中讨论伊斯兰金融法中对“利息”(Riba)的绝对禁止如何催生出基于风险共享(如 Musharaka 或 Mudaraba)的替代性合同结构,这些结构在根本上改变了债务与债权关系的定义。 第三部分:比较的视界——法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本书最后一部分进行更高层次的抽象和对比,旨在揭示不同法律传统在面对人类共同的社会问题(如合同履行、财产转移)时所采取的不同“认知模型”。 第五章:私法概念的认知差异 本章将对比前述三个体系(罗马法系、儒家法系、伊斯兰法系)在核心法律范畴上的根本区别,而非对比具体法典条文的对应关系。 1. 对“权利”的理解: 罗马法系强调个体可主张的、可转让的“绝对权利”;东方传统倾向于强调“义务”或“社会角色义务”;伊斯兰法系则将权利视为由神圣律法所赋予的,带有明确的宗教责任。 2. 法律的预测性与灵活性: 探讨罗马法古典时期的经验主义、东方法系对人际关系的依赖性,以及伊斯兰法系对文本的忠诚度,是如何共同塑造了不同社会对法律稳定性和适应性的不同需求。 总结 本书的结论是,法律的“形式”仅仅是其深层文化逻辑的投射。通过对罗马法的渊源、东方法律传统的内在机制的细致考察,读者可以构建起一个多维度的法律世界图景,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任何特定法律体系(包括《德国民法典》在内的现代法典)的形成脉络、优势与局限性,而无需陷入对单一法典条文的僵化分析之中。它是一部关于法律思想史、文化人类学与比较法哲学的导论。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德国民法典》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拿到手时,就被它厚重、典雅的书脊吸引了,仿佛里面蕴藏着千年的智慧。翻开第一页,精炼的条文和严谨的注释就扑面而来,虽然初读有些晦涩,但随着深入,我开始体会到其中深厚的法理逻辑和对社会公平的追求。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物权的部分,对于不动产的公示原则、占有和所有权的区分,以及抵押权、地役权等各种权利的详细规定,都让我对财产的流转和保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严密的法律体系之中,每一个概念都经过精心打磨,每一个条文都力求周全。虽然我不是法律专业人士,但通过这套书,我切实感受到了现代法治精神的基石是如何构建的,以及一个稳定、有序的社会是如何建立在明确的法律基础之上的。它不像小说那样跌宕起伏,但它所带来的那种对理性、对秩序的深刻理解,却是一种别样的震撼。我迫不及待地想继续探索下去,去了解合同法、侵权法等其他部分,相信一定会收获更多。

评分

我对《德国民法典》的感受,更多的是一种“重塑认知”的过程。在阅读之前,我对民事法律的概念非常模糊,总觉得它和刑事法律是差不多的,都是关于惩罚和制裁。然而,《民法典》让我明白,民事法律更多的是关于“权利”和“义务”的界定,是关于个体之间关系的规范。例如,合同法的规定,就让我想到了日常的消费行为,我们每一次购买商品,每一次签订服务协议,都涉及到合同的成立、履行和可能的违约。这本书帮助我厘清了许多模糊的概念,让我对自己的权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履行义务有了更强的自觉性。它让我意识到,法律并非高高在上,而是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起着维护公平、保障权益的重要作用。每一次翻开它,都像是在进行一次思维的“升级”,让我能够以一种更理性、更规范的视角去看待周围的世界。

评分

对于《德国民法典》,我的体验可以说是“渐入佳境”。最初,我只是抱着一种“了解一下”的心态,觉得它应该会像历史书一样,记录一些过往的法条。然而,当真正沉浸其中时,我才发现它的生命力所在。尤其是关于家庭法和继承法的部分,让我深刻体会到,法律不仅仅是约束,更是对人的关怀和保护。关于亲属关系的确立、夫妻之间的权利义务、子女的抚养和教育,以及遗产的分配原则,都展现了对家庭和亲情的尊重。我尤其对其中的“特留份”制度印象深刻,它在保障继承人基本权益的同时,也允许遗嘱自由的存在,这种平衡的处理方式,体现了对个体意愿和家庭责任的双重考量。在阅读这些章节时,我常常会联想到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家庭问题,并思考法律是如何为这些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的。这本书让我明白,即使是冰冷的法律条文,背后也跳动着人性的温度,承载着社会的道德和伦理。

评分

说实话,刚开始接触《德国民法典》时,我有些望而却步。那些密密麻麻的条文和专业术语,让我觉得像是面对一座难以逾越的山峰。但是,出于对德国法律体系的好奇,我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渐渐地,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规律”。比如,在一些看似复杂的规定背后,其实隐藏着非常朴素的交易常识和生活道理。像是在合同法中,关于意思表示、履行、违约责任的规定,其实就是对我们日常买卖、借贷等行为的抽象和规范。我开始尝试将书中的原则与我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这样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有时候,我会遇到一些生活中的纠纷,翻开《民法典》一查,发现里面的规定竟然和我的直觉不谋而合,这种感觉非常奇妙,仿佛在古老的智慧中找到了现实的答案。当然,我也承认,很多地方的理解仍需深入,但至少,它已经打开了我认识法律世界的一扇窗,让我不再觉得法律是遥不可及的冰冷条文。

评分

《德国民法典》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非常独特的阅读体验。它不像故事书那样有情节,也不像论文那样有鲜明的论点。更多的是一种“浸泡”感。我常常在工作间隙,随手翻开一页,随便一个条文,都能让我思考半天。比如,关于无因管理的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出于好心帮助他人,但如果好心办了坏事,法律又该如何界定责任?《民法典》就为这种情况提供了明确的指引,让我明白,即便是善意的行为,也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律规范。这种“细致入微”的规定,让我感叹德国法律的严谨和周全。有时候,我甚至会想象,如果生活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能像书中的条文一样清晰明确,那该有多好。这本书让我对“规则”和“秩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意识到,很多看似理所当然的事情,背后都有着复杂的法律逻辑支撑。

评分

京东的书不错,物流很快,活动很给力!!!

评分

送货很快,服务周到,质量不错,物美价廉~

评分

真心不错,纸质非常好,内容给力

评分

真心不错,纸质非常好,内容给力

评分

这是经典,值得一读,先收藏~

评分

真心不错,纸质非常好,内容给力

评分

京东的书值得信赖 速度快 质量好

评分

不知好不好呀 看看就知道了

评分

周末准备好好读读。挺好的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