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宗旨和依据】
第二条【调整范围】
第三条【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
第四条【依法立法】
第五条【民主立法】
第六条【科学立法】
第二章法律
第一节立法权限
第七条【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权限】
第八条【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专属立法权】
第九条【授权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
第十条【授权规则】
第十一条【授权终止】
第十二条【行使被授予权力的规则】
第十三条【暂时调整或者暂时停止法律部分适用】
第二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程序
第十四条【有关机关提出法律案】
第十五条【代表团或者代表联名提出法律案】
第十六条【常委会先行审议法律案】
第十七条【法律草案提前印发代表】
第十八条【代表团审议法律案】
第十九条【专门委员会审议法律案】
第二十条【法律委员会统一审议法律案】
第二十一条【主席团常务主席召开会议审议重大
问题】
第二十二条【法律案的撤回】
第二十三条【大会授权常委会审议大会的法律案】
第二十四条【法律案的表决】
第二十五条【大会通过的法律的公布】
第三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程序
第二十六条【委员长会议及其他有关机构提出
法律案】
第二十七条【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法律案】
第二十八条【提前印发法律草案和代表列席会议】
第二十九条【三审制】
第三十条【三审制的例外情形】
第三十一条【分组审议】
第三十二条【专门委员会审议法律案】
第三十三条【法律委员会统一审议法律案】
第三十四条【专委会审议法律案有关负责人说明
情况】
第三十五条【专委会重要问题意见不一致的处理】
第三十六条【法律案听取各方面意见】
第三十七条【法律案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
第三十八条【常委会工作机构整理各方面意见】
第三十九条【法律案通过前评估】
第四十条【列入常委会议程的法律案的撤回】
第四十一条【表决通过和单独表决】
第四十二条【法律案终止审议】
第四十三条【分别表决】
第四十四条【常委会通过的法律的公布】
第四节法律解释
第四十五条【法律解释权和法律解释的范围】
第四十六条【提出法律解释要求的机关】
第四十七条【法律解释草案的研拟和列入议程】
第四十八条【法律解释草案审议程序】
第四十九条【法律解释草案的表决和公布程序】
第五十条【法律解释的效力】
第五节其他规定
第五十一条【发挥人大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第五十二条【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年度立法
计划】
第五十三条【专委会、常委会工作机构起草法律
草案】
第五十四条【提出法律案配套的文件资料】
第五十五条【法律案的撤回】
第五十六条【表决未获通过后的处理程序】
第五十七条【法律的施行日期】
第五十八条【主席令的内容和法律的刊载】
第五十九条【法律的修改和废止】
第六十条【法律草案与其他法律的衔接】
第六十一条【法律文本标号形式】
第六十二条【专门事项配套规定】
第六十三条【立法后评估】
第六十四条【法律询问答复】
第三章行政法规
第六十五条【制定行政法规的权限】
第六十六条【国务院年度立法计划和行政法规立项】
第六十七条【行政法规起草和听取意见】
第六十八条【行政法规草案的审查】
第六十九条【行政法规的决定程序】
第七十条【行政法规公布的主体】
第七十一条【行政法规公布的载体】
第四章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
第一节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第七十二条【地方性法规制定主体、原则】
第七十三条【地方性法规权限】
第七十四条【经济特区法规】
第七十五条【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第七十六条【由大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
第七十七条【地方性法规制定程序】
第七十八条【地方性法规公布程序】
第七十九条【地方性法规公布载体】
第二节规章
第八十条【部门规章的制定主体、依据和权限
范围】
第八十一条【联合制定部门规章】
第八十二条【地方政府规章的制定主体、依据和
权限范围】
第八十三条【规章制定程序】
第八十四条【规章决定程序】
第八十五条【规章公布程序】
第八十六条【规章公布载体】
第五章适用与备案审查
第八十七条【宪法的法律效力】
第八十八条【法律、法规、规章的效力等级】
第八十九条【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效力
等级】
第九十条【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经济特区法规
的效力】
第九十一条【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的效力】
第九十二条【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和新法优于旧法】
第九十三条【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及其例外】
第九十四条【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的冲突
裁决】
第九十五条【地方性法规、规章之间的冲突裁决】
第九十六条【应予改变或撤销的情形】
第九十七条【改变或撤销的权限】
第九十八条【报送备案】
第九十九条【被动审查与主动审查】
第一百条【审查程序】
第一百零一条【审查情况的反馈与公开】
第一百零二条【其他备案机关的审查程序】
第六章附则
第一百零三条【军事法规、军事规章的制定】
第一百零四条【司法解释制定原则与备案】
第一百零五条【施行日期】
附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2015年3月15日)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改前后对照表
二、2015年修改立法法有关文件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
(2015年3月8日)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
共和国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2015年3月12日)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关于《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
(草案)》修改意见的报告
(2015年3月14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的决定
(2015年3月15日)
三、2000年制定立法法有关文件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草案)》的说明
(2000年3月9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
共和国立法法(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
(2000年3月14日)
2015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这是立法法自2000年实施以来的首次修改,引人关注。党的十八大提出,我国当前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十八届三中、四中两次全会,又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因此,立法工作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次立法法修改,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总结立法法施行以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实践经验,以完善立法体制、提高立法质量为修改重点,在完善立法体制,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明确规范规章权限,发挥人大立法主导作用,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强备案审查等方面作出了修改或新的规定。对于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本次修改立法法共涉及46个条文的修改、增加和删减,内容较多,特别是一些新的规定,地方缺少立法实践经验,需要在全面、正确理解立法法精神的基础上开展相关工作。为了便于各部门、各地方学习、宣传、贯彻实施新修改的立法法,我们组织参与立法法修改的有关同志编写了这本立法法解读,一是对立法法条文的背景、内容进行介绍和阐述;二是介绍了立法法实施中的一些经验,对立法法实施中的一些普遍性、典型性问题作了解答;三是列举了与条文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便于理解执行。
本书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国家法室主任武增同志主编,国家法室处长李菊同志任副主编。参加本书撰写工作的有:李菊、王曙光、汪洋、刘玫、陈国刚、谭喻、陈希文、王正斌、张晶、黄宇菲、梁菲、陈亦超等同志,最后由武增同志审定。我们力求精益求精,为读者奉上一本高质量的立法法解读,但毕竟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5年4月
最近接触到一些关于社会治理和政策制定的讨论,总觉得很多时候,大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似乎存在一些偏差,就像是大家手里拿着的“地图”不一样。一本好的法律解读,在我看来,就应该是一份能统一大家“地图”的基准。我说的“地图”,并非指具体的路线(法律条文),而是指地图本身的“比例尺”、“图例”以及“经纬度”等基本参照系。它应该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让我们明白,在讨论一个社会问题时,我们应该从哪个维度切入,哪些原则是不可动摇的底线,以及我们期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我期待这样的解读,能够帮助我们搭建一个共通的语言平台,让不同立场、不同背景的人,都能在一个相对统一的认知框架下进行有效的对话和协商。它不应该是为了说服谁,而是为了启发更多人,让大家都能更清晰地看到事物发展的脉络和法律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从而推动更具建设性的讨论。
评分我一直认为,法律的生命力,最终体现在它的实践应用中,而这其中,离不开对法律精神的深刻领悟和对实际操作的精准把握。这本书,作为一本“解读”,它的价值,不在于它是否能够成为一本“活字典”,而在于它是否能帮助我“激活”那些冰冷的条文,让它们在我的脑海中“活”起来,产生共鸣。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穿越法律的丛林,不仅指出前进的道路,更能告诉我沿途的风景,以及那些隐藏在风景背后的故事。这种“故事”,可能关乎立法者的初衷,可能关乎社会发展的脉搏,也可能关乎普通人在法律框架下的生活图景。我想,一本真正有价值的解读,应该能够触及这些更深层次的东西,引发我的反思,让我对法律的理解,从“知其然”迈向“知其所以然”,并最终能将其内化为指导自己行为的内在逻辑。
评分收到! 这是一份以读者口吻撰写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解读(权威读本)》但不包含其具体内容的五段图书评价。每段评价都在300字左右,风格、内容和语句结构差异极大,力求自然且避免AI痕迹。 --- 我最近翻阅了一本号称“权威读本”的法律书籍,虽然具体的立法法条文内容不在我今天的讨论范畴,但单从其“解读”这个定位本身,我就产生了很多联想。在我看来,一本好的法律解读,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能够精准地辨析药方(立法条文)的成分、配伍,并且解释清楚每味药材(每个条款)为什么放在这里,又能达到怎样的疗效(实际效果)。更进一步,它还需要能指导我们这些普通人,如何根据自身情况(社会需求)来“对症下药”,而不是仅仅罗列病症(法律条文)和药方(解读)。这种解读,应该不仅仅是字面意思的解释,更是一种智慧的传承,一种对立法精神的深度挖掘,以及对未来适用性的前瞻性思考。它能否让我们这些法律门外汉,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时,能够找到一把“度量衡”?能否让我们在参与公共事务时,拥有更坚实的理论支撑?这些都是我期待一本“权威解读”能够给我的,超越字面信息的启示。它应该是一扇窗,让我们看到立法背后更广阔的天地,而不只是关在书本里孤芳自赏的条条框框。
评分作为一名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公民,我常常觉得,理解一项法律的诞生和运行,就像是在剖析一个精密复杂的机器。而这本书的出现,就好像是提供了一套精良的工具箱,以及一份详尽的操作指南。我不关心具体“说明书”里写了什么公式或图表,我更关注的是,这套工具箱能否帮助我理解这台“机器”的每一个齿轮是如何咬合的,每一个阀门是如何控制流量的,以及它整体的运行逻辑是什么。这种理解,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更是一种对“为什么”的探究。为什么是这样设计?这种设计背后折射出怎样的价值取向?它在实际运转中,是否能真正解决预设的问题,或者又可能带来哪些意想不到的“副产品”?我想,一本优秀的解读,应该能让我从更高、更宏观的视角去审视整个立法体系,感受到法律条文背后那股驱动国家前进的力量,并引发我对如何让这股力量更有效、更公平地运转的思考。
评分在我看来,一本好的法律书籍,尤其是“解读”类的,其核心价值在于它能否为读者打开一扇“理解之窗”,而非仅仅提供一本“知识手册”。我关注的并非是书中具体的“说明书”内容,而是它能否让我触碰到立法背后的“呼吸”。立法,从本质上说,是对社会需求的回应,是对未来发展的期许,它承载着一种集体意志和价值判断。因此,一本优秀的解读,应该能够帮助我感知到这种“呼吸”,理解立法者在制定规则时所面临的考量、权衡和取舍,以及这些规则如何与社会现实相互作用,共同塑造着我们的生活。我希望它能让我体会到法律的“温度”,感受到它在规范秩序、保障权利、促进发展等方面的力量,并由此引发我对如何进一步优化立法,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进步的思考。它应该是一次思想的启迪,而不是一次简单的信息灌输。
评分单位用采购,详实有理!
评分挺好的
评分单位用采购,详实有理!
评分不错的书籍,值得推荐阅读
评分质量很好,内容不错
评分快递,服务都是一流的,支持京东!
评分质量很好,内容不错
评分发货速度很快~值得购买
评分不错的书籍,值得推荐阅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