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民法典

德國民法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杜景林,盧諶 譯
圖書標籤:
  • 民法典
  • 德國民法
  • 法律
  • 法規
  • 德語
  • 法律文本
  • 法學
  • 德國法律
  • 法律參考
  • 法律書籍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政法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2055136
版次:1
商品編碼:11560970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53
字數:57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德國民法典》(BürgerlichesGesetzbuch,簡稱BGB),是德意誌帝國於1896年8月18日公布,並自1900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一部民法法典。它是繼1804年《法國民法典》(《拿破侖民法典》)之後,資本主義國傢又一部重要的民法典。這部法典公布至今已有一百餘年,已經過多次修訂,有些甚至是重大的修訂,如2001年《使用租賃法現代化法》、2002年《債法現代化法》和2013年《患者權利法》引緻的修訂,包括條文的廢止和增添,但它的基本體係、基本結構和基本內容,乃至條文順序的基本編排,都沒有發生廣泛射程的改變。
  我社1999年齣版第一版,銷量大概在3000冊左右。譯者擬齣版修訂版。在翻譯該法典條文時,我們使用的德文藍本是德國聯邦司法部官方網站上的文本,並且是2014年的版本,同時使用瞭德國貝剋圖書齣版公司2014年編輯齣版的《德國民法典》(第73版)。如此,新近的法律變動,如通過2013年2月26日的法律全新創設的醫療閤同規定(第630a條以下)、通過2013年3月11日的法律所帶來的使用租賃法的變動(第555a條以下)、以及通過轉化《歐盟消費者權利指令》所帶來的第312條至第312j條和第355條至第360條的重大變動,全部都被考慮在內。

目錄

前言
第一編 總則(第1-240條)
第一章 人(第1-89條)
第一節 自然人、消費者、企業者(第1-14條)
第二節 法人(第21-89條)
第二章 物和動物(第90一103條)
第三章 法律行為(第104-185條)
第一節 行為能力(第104-113條)
第二節 意思錶示(第116-144條)
第三節 閤同(第145-157條)
第四節 條件、期限(第158-163條)
第五節 代理和意定代理權(第164一]81條)
第六節 允許和承認(第182-185條)
第四章 期間、期日(第186-193條)
第五章 時效(第194-218條)
第一節 時效的客體和期間(第194-202條)
第二節 時效的停止、不完成及重新開始(第203-213條)
第三節 時效的法律效果(第214-218條)
第六章 權利的行使、自衛和自助(第226-231條)
第七章 提供擔保(第232-240條)

第二編 債務關係法(第241-853條)
第一章 債務關係的內容(第241-304條)
第一節 給付的義務(第241-292條)
第二節 債權人遲延(第293-304條)
第二章 以一般交易條款形成意定債務關係(第305-310條)
第三章 閤同債務關係(第311-360條)
第一節 設定、內容及終結(第311-319條)
第二節 雙務閤同(第320-326條)
第三節 嚮第三人給付的約定(第328-335條)
第四節 定金、違約金(第336-345條)
第五節 解除;消費者閤同情形的撤迴權和退還權(第346-360條)
第四章 債務關係的消滅(第362-397條)
第一節 清償(第362-371條)
第二節 提存(第372-386條)
第三節 抵銷(第387-396條)
第四節 免除(第397條)
第五章 債權的轉移(第398-413條)
第六章 債務承擔(第414-418條)
……
第三編 物權法(第854-1296條)
第四編 親屬法(第1297-1921條)
第五編 繼承法(第1922-2385條)

前言/序言


《羅馬法淵源與東方法律傳統:一部比較法學導論》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宏大且深入的比較法學視野,聚焦於塑造瞭現代大陸法係和部分英美法係法律思想的兩個核心源流:古老的羅馬法精髓及其在不同文明圈中的本土化演變,以及與此並行不悖的、植根於東方哲學與社會結構的法律傳統。本書並非對某一特定國傢法典的細緻解讀,而是著眼於法律製度的“基因”與“變異”。 第一部分:西方法律的基石——羅馬法遺産的再考察 本部分將徹底剝離對《德國民法典》(BGB)條文的直接引用和評述,轉而深入探究支撐其背後理論框架的、更為古老的法律智慧——羅馬法。我們將通過對《十二銅錶法》的片段重構、蓋尤斯《法學階梯》的核心概念梳理,以及查士丁尼《法學纂要》中對“私法”(Ius Privatum)範疇的界定,來還原羅馬法在古典時期和後古典時期的核心構造。 第一章:從城邦習慣到普世理性——羅馬私法的形成 本章不討論後世如何將這些原則係統化,而是聚焦於羅馬人如何通過案例和實踐來構建其法律概念。我們將重點分析以下幾個方麵: 1. 人身與地位(Persona et Status): 探討“自由人”(liber)與“奴隸”(servus)的概念區分如何塑造瞭早期法律關係中的主體性,並區彆於現代強調的普遍法人格觀念。分析“市民權”(civitas)在法律權利獲取上的絕對重要性。 2. 物權的基礎:占有與所有權的分野: 深入解析羅馬法中“占有”(possessio)作為一種事實狀態如何通過“保護性措施”(interdicts)獲得法律效力,以及其與“所有權”(dominium)在法律後果上的差異。這有助於理解現代物權法中對占有保護的閤理性來源,而非直接照搬法典條文。 3. 契約法的演變:形式與意思錶示的張力: 研究早期羅馬法中嚴格的形式主義(如 stipulatio)如何逐漸為“非正式契約”(如買賣、租賃)所取代。重點在於解析“無因給付”的法律挑戰,及其如何推動瞭“約因”(causa)概念的早期萌芽,但這與後世大陸法係中基於抽象債權原因的理論結構存在顯著的區彆。 第二章:習慣、判例與法官的自由裁量權——羅馬法在帝國晚期的轉型 本章將審視羅馬法如何從嚴謹的城邦法律逐漸演變為帝國管理工具,其特點在於權力的高度集中以及對地方習慣的有限容忍。 1. 法學傢與判例的權威性: 討論“法學傢意見”(responsa prudentium)在沒有成文法典支持下的權威性來源,以及這種權威性如何不同於英美法係中對先例的強製遵循(stare decisis)。 2. 公法領域的基礎概念: 簡要概述羅馬的公法觀念(如 imperium 概念),用以對比現代主權國傢理論的形成,但不涉及任何現代行政法或憲法條文。 第二部分:東方法律傳統的視野——差異性與內在邏輯 本部分完全避開歐洲大陸法的敘事框架,轉而探討在文化、宗教和政治結構上迥異於羅馬傳統的東方法律思想的獨特發展路徑及其內在邏輯。 第三章:禮法閤一的社會秩序——古代東方的法律文化 本章聚焦於以儒傢思想為核心的東亞法律傳統,強調其功能在於維護社會和諧(禮)而非解決個體之間的權利衝突(法)。 1. “禮”對“刑”的統攝: 分析儒傢思想中將道德規範提升至國傢治理層麵的曆史動因。探討在強調“孝悌忠信”的社會結構中,何為法律介入的邊界,以及傢法、族規在處理糾紛中的優先性。 2. 人治與德治的張力: 考察“德主刑輔”的治理理念如何影響瞭司法實踐。這與追求法律明確性、預測性和普遍適用的目標形成鮮明對比。不討論任何成文的司法解釋或程序法,而是側重於其背後的哲學基礎。 第四章:基於宗教與社群的法律體係——伊斯蘭教法(Sharia)的結構 本章引入一個完全不同的法律源流——伊斯蘭教法,重點分析其神聖性與世俗性的交織,以及它對閤同、財産和傢庭關係的獨特處理方式。 1. 神聖文本的解釋學挑戰: 探討《古蘭經》和“聖訓”作為主要法律淵源的特性。分析“法理學”(Usul al-Fiqh)中關於“類比推理”(Qiyas)的規則,這是其處理新問題的核心方法論,與西方三段論推理存在結構性差異。 2. 閤同與風險的分配: 集中討論伊斯蘭金融法中對“利息”(Riba)的絕對禁止如何催生齣基於風險共享(如 Musharaka 或 Mudaraba)的替代性閤同結構,這些結構在根本上改變瞭債務與債權關係的定義。 第三部分:比較的視界——法律文化的衝突與融閤 本書最後一部分進行更高層次的抽象和對比,旨在揭示不同法律傳統在麵對人類共同的社會問題(如閤同履行、財産轉移)時所采取的不同“認知模型”。 第五章:私法概念的認知差異 本章將對比前述三個體係(羅馬法係、儒傢法係、伊斯蘭法係)在核心法律範疇上的根本區彆,而非對比具體法典條文的對應關係。 1. 對“權利”的理解: 羅馬法係強調個體可主張的、可轉讓的“絕對權利”;東方傳統傾嚮於強調“義務”或“社會角色義務”;伊斯蘭法係則將權利視為由神聖律法所賦予的,帶有明確的宗教責任。 2. 法律的預測性與靈活性: 探討羅馬法古典時期的經驗主義、東方法係對人際關係的依賴性,以及伊斯蘭法係對文本的忠誠度,是如何共同塑造瞭不同社會對法律穩定性和適應性的不同需求。 總結 本書的結論是,法律的“形式”僅僅是其深層文化邏輯的投射。通過對羅馬法的淵源、東方法律傳統的內在機製的細緻考察,讀者可以構建起一個多維度的法律世界圖景,從而更深刻地理解任何特定法律體係(包括《德國民法典》在內的現代法典)的形成脈絡、優勢與局限性,而無需陷入對單一法典條文的僵化分析之中。它是一部關於法律思想史、文化人類學與比較法哲學的導論。

用戶評價

評分

這套《德國民法典》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拿到手時,就被它厚重、典雅的書脊吸引瞭,仿佛裏麵蘊藏著韆年的智慧。翻開第一頁,精煉的條文和嚴謹的注釋就撲麵而來,雖然初讀有些晦澀,但隨著深入,我開始體會到其中深厚的法理邏輯和對社會公平的追求。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物權的部分,對於不動産的公示原則、占有和所有權的區分,以及抵押權、地役權等各種權利的詳細規定,都讓我對財産的流轉和保障有瞭更清晰的認識。閱讀過程中,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嚴密的法律體係之中,每一個概念都經過精心打磨,每一個條文都力求周全。雖然我不是法律專業人士,但通過這套書,我切實感受到瞭現代法治精神的基石是如何構建的,以及一個穩定、有序的社會是如何建立在明確的法律基礎之上的。它不像小說那樣跌宕起伏,但它所帶來的那種對理性、對秩序的深刻理解,卻是一種彆樣的震撼。我迫不及待地想繼續探索下去,去瞭解閤同法、侵權法等其他部分,相信一定會收獲更多。

評分

說實話,剛開始接觸《德國民法典》時,我有些望而卻步。那些密密麻麻的條文和專業術語,讓我覺得像是麵對一座難以逾越的山峰。但是,齣於對德國法律體係的好奇,我還是咬牙堅持瞭下來。漸漸地,我發現瞭一些有趣的“規律”。比如,在一些看似復雜的規定背後,其實隱藏著非常樸素的交易常識和生活道理。像是在閤同法中,關於意思錶示、履行、違約責任的規定,其實就是對我們日常買賣、藉貸等行為的抽象和規範。我開始嘗試將書中的原則與我自己的生活經驗相結閤,這樣理解起來就容易多瞭。有時候,我會遇到一些生活中的糾紛,翻開《民法典》一查,發現裏麵的規定竟然和我的直覺不謀而閤,這種感覺非常奇妙,仿佛在古老的智慧中找到瞭現實的答案。當然,我也承認,很多地方的理解仍需深入,但至少,它已經打開瞭我認識法律世界的一扇窗,讓我不再覺得法律是遙不可及的冰冷條文。

評分

《德國民法典》這本書,給我帶來瞭一種非常獨特的閱讀體驗。它不像故事書那樣有情節,也不像論文那樣有鮮明的論點。更多的是一種“浸泡”感。我常常在工作間隙,隨手翻開一頁,隨便一個條文,都能讓我思考半天。比如,關於無因管理的部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齣於好心幫助他人,但如果好心辦瞭壞事,法律又該如何界定責任?《民法典》就為這種情況提供瞭明確的指引,讓我明白,即便是善意的行為,也需要遵循一定的法律規範。這種“細緻入微”的規定,讓我感嘆德國法律的嚴謹和周全。有時候,我甚至會想象,如果生活中遇到的所有問題都能像書中的條文一樣清晰明確,那該有多好。這本書讓我對“規則”和“秩序”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也讓我意識到,很多看似理所當然的事情,背後都有著復雜的法律邏輯支撐。

評分

我對《德國民法典》的感受,更多的是一種“重塑認知”的過程。在閱讀之前,我對民事法律的概念非常模糊,總覺得它和刑事法律是差不多的,都是關於懲罰和製裁。然而,《民法典》讓我明白,民事法律更多的是關於“權利”和“義務”的界定,是關於個體之間關係的規範。例如,閤同法的規定,就讓我想到瞭日常的消費行為,我們每一次購買商品,每一次簽訂服務協議,都涉及到閤同的成立、履行和可能的違約。這本書幫助我厘清瞭許多模糊的概念,讓我對自己的權利有瞭更清晰的認識,也對履行義務有瞭更強的自覺性。它讓我意識到,法律並非高高在上,而是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並起著維護公平、保障權益的重要作用。每一次翻開它,都像是在進行一次思維的“升級”,讓我能夠以一種更理性、更規範的視角去看待周圍的世界。

評分

對於《德國民法典》,我的體驗可以說是“漸入佳境”。最初,我隻是抱著一種“瞭解一下”的心態,覺得它應該會像曆史書一樣,記錄一些過往的法條。然而,當真正沉浸其中時,我纔發現它的生命力所在。尤其是關於傢庭法和繼承法的部分,讓我深刻體會到,法律不僅僅是約束,更是對人的關懷和保護。關於親屬關係的確立、夫妻之間的權利義務、子女的撫養和教育,以及遺産的分配原則,都展現瞭對傢庭和親情的尊重。我尤其對其中的“特留份”製度印象深刻,它在保障繼承人基本權益的同時,也允許遺囑自由的存在,這種平衡的處理方式,體現瞭對個體意願和傢庭責任的雙重考量。在閱讀這些章節時,我常常會聯想到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傢庭問題,並思考法律是如何為這些問題提供解決方案的。這本書讓我明白,即使是冰冷的法律條文,背後也跳動著人性的溫度,承載著社會的道德和倫理。

評分

東東強現在包裝還不如某當瞭。玩的666

評分

《德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是德意誌帝國在德國(丙申年)製定的民法典。1900年1月1日施行,以後為德意誌共和國、德意誌聯邦共和國繼續適用,現在仍然有效。這是繼《法國民法典》之後,大陸法係國傢第二部重要的民法典。它繼承羅馬法的傳統,結閤日耳曼法的一些習慣,並根據19世紀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新情況而製定,因而在內容上超齣瞭自由資本主義時期法律原則的範圍,在一定程度上適應瞭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的需要。但它在某些地方仍保留瞭德國容剋地主經濟的特點

評分

帶著齣國,希望能用得上

評分

正版書,支持!物流也快。評價太晚瞭,抱歉!

評分

正版書,支持!物流也快。評價太晚瞭,抱歉!

評分

《德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是德意誌帝國在德國(丙申年)製定的民法典。1900年1月1日施行,以後為德意誌共和國、德意誌聯邦共和國繼續適用,現在仍然有效。這是繼《法國民法典》之後,大陸法係國傢第二部重要的民法典。它繼承羅馬法的傳統,結閤日耳曼法的一些習慣,並根據19世紀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新情況而製定,因而在內容上超齣瞭自由資本主義時期法律原則的範圍,在一定程度上適應瞭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的需要。但它在某些地方仍保留瞭德國容剋地主經濟的特點

評分

《德國民法典》(德國民法典),是德意誌帝國在德國(丙申年)製定的民法典。1900年1月1日施行,以後為德意誌共和國、德意誌聯邦共和國繼續適用,現在仍然有效。這是繼《法國民法典》之後,大陸法係國傢第二部重要的民法典。它繼承羅馬法的傳統,結閤日耳曼法的一些習慣,並根據19世紀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新情況而製定,因而在內容上超齣瞭自由資本主義時期法律原則的範圍,在一定程度上適應瞭壟斷資本主義時期的需要。但它在某些地方仍保留瞭德國容剋地主經濟的特點

評分

書好,送貨快。。。。。

評分

好書,活動時購入,很滿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