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的史料十分丰富翔实,书中所记载的时代与《史记》有交叉,汉武帝中期以前的历史,两书都有记述。但由于作者思想的差异,所以材料取舍的标准不尽相同,各有千秋。汉武帝以后的史事记述,《汉书》采用了大量的诏令、奏议、诗赋、天文历法书等原始史料,因此更具有史料价值。
《汉书》开创了我国断代纪传表志体史书,奠定了修正史的编例。断代为史始于班固,以后列朝的所谓“正史”都沿袭《汉书》的体例,正如著名史学家刘知几所说:“自尔迄今,无改斯道”。
《国学经典:汉书精粹》又称《前汉书》,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前206),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23),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约八十万字。
《汉书》神化西汉政权,视刘家为正统的思想贯穿全书,目的是为论证东汉王朝的正统性和神化东汉皇权服务的。因此.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根据的“五德终始说”和王权神授的封建神学说教,便成为《汉书》的主导思想,为了宣扬“天人感应”、灾异祥瑞的封建神学思想,《汉书》shou创《五行志》,专门记述五行灾异的神秘学说。
★赞日:孝惠、高后之时,海内得离战国之苦,群臣俱欲无为,故惠帝拱已,高后女主制政,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刑罚罕用,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高后纪》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苏武传》
★商人杜吴杀莽,取其绶。军人分裂莽身,支节肌骨脔分,争相杀者数十人。公宾就持莽首诣王宪。宪自称汉大将军,城中兵数十万皆属焉,舍东宫,妻莽后宫,乘其车服。
——《王莽传》
高帝纪
高后纪
陈胜传
项籍传
韩信传
周勃传
萧何传
曹参传
张良传
陈平传
周亚夫传
李广传
卫青传
霍去病传
张骞传
李陵传
苏武传
司马迁传
贾谊传
董仲舒传
司马相如传
东方朔传
晁错传
张汤传
霍光传
金日磾传
王莽传上
王莽传中
王莽传下
酷吏传
游侠传
佞幸传
外戚传
朝鲜传
西域传
上下五千年悠久而漫长的历史,积淀了中华民族独具魅力且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无数古圣先贤、风流人物、仁人志士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思索、探求与总结,而且一路下来,薪火相传,因时损益。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凝结,更是我们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的集中再现。千百年来,中华文化融入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液,铸成了我们民族的品格,书写了辉煌灿烂的历史。中华文化与西方世界的文明并峙鼎立,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凡此,我们称之曰“国学”,其目的在于与非中华文化相区分。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不衰,其重要一点是,源于由国学而产生的民族向心力和人文精神。可以说,中华民族之所以是中华民族,主要原因之一乃是因为其有异于其它民族的传统文化!
概而言之,国学包括经史子集、十家九流。它以先秦经典及诸子之学为根基,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观其构成,足见国学之广博与深厚。可以这么说,国学是华夏文明之根,炎黄儿女之魂。
从大的方面来讲,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国家,可能会成为一个大国甚至富国,但绝对不会成为一个强国;也许它会昙花一现,但绝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而一个国家若想健康持续发展,则必然有其凝聚民众的国民精神,且这种国民精神也必然是在自身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本国人民创造形成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巨龙的跃起腾飞,离不开国学的滋养。从小处而言,继承与发扬国学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同样举足轻重,迫在眉睫。国学之用,在于“无用”之“大用”。一个人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卖干他的思维方式.而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成熟亦决非先天注定,它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形成的。国学作为涵盖经、史、子、集的庞大知识思想体系,恰好能为我们提供一种氛围、一个平台。潜心于国学的学习,人们就会发现其蕴含的无法穷尽的智慧,并从中领略到恒久的治世之道与管理之智,也可以体悟到超脱的人生哲学与立身之术。在现今社会,崇尚国学,学习国学,更是提高个人道德水准和建构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国学热正在我们身边悄然兴起,令人欣慰。更可喜的是,很多家长开始对孩子进行国学启蒙教育,希望孩子奠定扎实的国学根基,以此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欣喜之余,我们同时也对中国现今的文化断层现象充满了担忧。从“国学热”这个词汇本身也能看出,正是因为一定时期国学教育的缺失,才会有国学热潮的再现。我们注意到,现今的青少年对好莱坞大片趋之若鹜时却不知道屈原、司马迁为何许人;新世纪的大学生能考出令人咋舌的托福高分,但却看不懂简单的文言文。这些现象一再折射出一个信号:我们社会人群的国学知识十分匮乏。在西方大搞强势文化和学术壁垒的同时,国人偏离自己的民族文化越来越远。弘扬经典国学教育,重拾中华传统文化,已迫在眉睫。
本套“国学经典”丛书的问世,也正是为弘扬国学传统文化而添砖加瓦并略尽绵薄之力。本人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从事中国文化史籍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有年,对国学文化及国学教育亦可谓体晤深刻。为了完成此丛书,我们从搜集整理到评点注译,历时数载,花费了一定的心血。这套丛书集传统文化于一体,涵盖了读者应知必知的国学经典。更重要的是,丛书尽量把艰难晦涩的传统文化予以通俗化、现实化的演绎,并以大量精彩案例解析深刻的文化内核,力图使国学的现实意义更易彰显,使读者阅读起来能轻松愉悦和饶有趣味。虽然整套书尚存瑕疵,但仍可以负责任地说,我们是怀着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深情厚谊和治学者应有的严谨态度来完成该丛书的。希望读者能感受到我们的良苦用心。
咳咳,这本书,怎么说呢,对我这个对历史有些研究的人来说,算得上是一次“意外的惊喜”。我通常阅读史书,习惯于直接翻阅原著,但《国学经典:汉书精粹》这本书,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作者在精选《汉书》内容时,展现出了相当的功力。他没有随意剪裁,而是紧紧抓住《汉书》中那些具有代表性、影响深远的人物和事件。我个人比较欣赏书中对《汉书·地理志》部分的处理,虽然篇幅不长,但作者通过对关键信息的梳理和解读,勾勒出了汉代疆域的大致轮廓和各地的风土人情,这对于理解当时中国的版图形成和民族分布,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且,作者的解读并非照本宣科,他会适时地加入一些自己的见解,比如对一些历史人物动机的揣测,或者对某些政策效果的评估,这让内容更加鲜活,也更具启发性。当然,作为一名研究者,我也知道任何精粹本都无法完全替代原著的厚重感,但作为入门或者快速了解《汉书》的窗口,这本书无疑是做得相当不错的。它在保持学术性的同时,又注重了可读性,值得推荐给有一定历史基础但又想快速把握《汉书》要义的读者。
评分这本《国学经典:汉书精粹》给我的感受,有点像是品一杯陈年的老酒,初尝时醇厚,细品时回甘。作者在筛选《汉书》的精华时,无疑是下了不少功夫的。我个人比较欣赏书中对《汉书·艺文志》的梳理,虽然篇幅有限,但作者通过提炼其中一些重要的文献,展现了汉代学术思想的璀璨,以及当时书籍的分类和流传情况。这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传承,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而且,作者在解读时,并非简单地复述,而是融入了对历史背景的考量,以及对当时社会思潮的分析。例如,在介绍一些重要的文人学士时,他会联系当时的政治气候,来阐述他们的学术思想如何应运而生,又如何影响了后世。这种解读方式,让内容更加立体,也更具深度。当然,如果能再深入探讨一些具体的学术流派或者思想渊源,我想会更有意思。但总体而言,作为一本“精粹”读物,它已经成功地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汉书》和汉代文化的重要切入点,其价值不言而喻。
评分我这个人吧,一直对历史没什么兴趣,觉得那些年代久远的事情,离我们太遥远了。直到我偶然间翻到了这本《国学经典:汉书精粹》,才算是真正被汉朝的历史吸引了。这本书真是太神奇了,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我漫步在两千多年前的长安城。我特别喜欢书里讲到王昭君的故事,作者用非常细腻的笔触,把王昭君出塞的背景、她内心的纠葛,以及她对汉匈关系的影响,写得就像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我眼前展开。我完全能够想象出她当时的处境,感受到她的牺牲和担当。还有,书中关于“休养生息”政策的介绍,也让我对汉初的政治智慧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像教科书那样枯燥乏味,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事件,让我看到了历史的温度。这本书真的让我觉得,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充满人情味的故事。我以前从来不看书,但这本书,我读得很开心,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感觉自己的视野都开阔了不少。
评分这本书啊,真的可以说是打开了我对古代历史的一扇新窗户!一直以来,对《汉书》这种大部头的史书都有点望而却步,觉得它太厚重、太艰涩,但《国学经典:汉书精粹》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这种看法。作者真是太有心了,他没有简单地摘录原文,而是用一种非常生动、易懂的语言,将《汉书》中最精华、最有趣的部分提炼出来。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汉武帝时期的一些章节,那些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那些君臣之间的智慧博弈,读起来就像在看一部宏大的历史剧。而且,这本书还不只是讲故事,它在讲述历史的同时,还穿插了许多作者对当时社会风貌、人物性格的深刻解读,让我不仅知道了“发生了什么”,更明白了“为什么会这样”。举个例子,关于卫青霍去病的故事,书中不仅描绘了他们赫赫战功,还深入剖析了他们崛起背后的政治环境和个人品德,让我对这两位名将有了更立体、更全面的认识。这本书的选材非常讲究,既有帝王将相的宏伟叙事,也有文人雅士的清雅风采,可以说是应有尽有,让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汉朝。我平时阅读量不算大,但这本书,我真的是一口气读了好几章,欲罢不能。
评分不得不说,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的这本《国学经典:汉书精粹》,结果却给了我巨大的惊喜!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史书抱有敬畏之心,觉得它们要么太过古板,要么太过晦涩,很难真正走进普通读者的内心。但这本书,完全打破了我的这种刻板印象。它以一种极其现代、极其亲民的方式,将《汉书》这部厚重的经典进行了“瘦身”和“提鲜”。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文景之治”的论述,作者将那段相对平和却意义深远的时期,描绘得既有历史厚度,又不失人情味。他没有简单罗列政策,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展现了当时社会经济的繁荣和百姓生活的安乐。比如,书中对桑弘羊的解读,就非常引人深思,让我对这位经济改革家的功过有了新的认识。而且,这本书在语言运用上也非常有特色,它既保留了古籍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的表达习惯,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反而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之前尝试过阅读一些《汉书》的选本,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而这本书,恰恰补足了我一直以来想要的那种“精髓”,它让我看到了《汉书》背后蕴含的智慧和力量。
评分习惯性好评习惯性好评习惯性好评习惯性好评习惯性好评习惯性好评习惯性好评习惯性好评习惯性好评
评分书挺好,儿子喜欢
评分喜欢中国的神话,但都是一知半解,买来好好学习一下
评分塑封很好,一版一印。很满意。
评分很好的书,配送速度也很快
评分非常喜欢海潮出版社这一系列的书本,质量很好,内容很棒!
评分不错不错不错不错,自营物流快
评分书不错,质量不错,价格优惠,京东物流一直快,只是包装有点简陋,有优惠再来。
评分这个好 图文并茂 通俗易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