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棚杂忆(季羡林作品珍藏本)

牛棚杂忆(季羡林作品珍藏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季羡林 著
图书标签:
  • 季羡林
  • 回忆录
  • 文学
  • 文化
  • 历史
  • 个人经历
  • 牛棚
  • 文革
  • 思想
  • 中国现当代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ISBN:9787560093192
版次:1
商品编码:10035537
品牌:外研社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季羡林作品珍藏本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由季羡林先生亲自定名的散文丛书——“季羡林作品珍藏本”。
  
  海报:
  

内容简介

  《牛棚杂忆》是一本小书是用血换来的,是和泪写成的。我能够活着把它写出来,是我毕生的很大幸福,是我留给后代的优佳礼品。愿它带着我的祝福走向人间吧。它带去的不是仇恨和报复,而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照见恶和善,丑和美,照见绝望和希望。它带去的是对我们伟大祖国和人民的一片赤诚。

目录

一缘起
二从社教运动谈起
三1966年6月4日
四对号入座
五快活半年
六自己跳出来
七抄家
八在“自绝于人民”的边缘上
九千钧一发
十劳改的初级阶段
十一大批斗
十二太平庄
十三自己亲手搭起牛棚
十四牛棚生活(一)
十五牛棚生活(二)
十六牛棚生活(三)
十七牛棚转移
十八半解放
十九完全解放
二十余思或反思
二一后记



精彩书摘

  据说从6月1日起,天天如此。到北大来朝拜“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的人,像潮水般涌进燕园。在“马列主义”信徒们眼中,北大是极其神圣、极其令人向往的圣地,超过了麦加,超过了耶路撒冷,超过了西天灵鹫峰雷音寺。一次朝拜,可以涤除身体上和灵魂中的一切污浊、一切罪孽。来的人每天有七八万、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先是附近学校里的人来,然后是远一点的学校里的人来,最后是外地许多大学里的人,不远千里,不远万里,风尘仆仆地赶了来。本地的市民当然是当仁不让,也挤了进来凑热闹,夹在里面起哄。这比逛天桥要开心多了。除了人以外,墙上,地上,树上,还布满了大小字报,内容是一边倒,都是拥护“第一张马列主义的大字报”的。人的海洋,大字报的海洋,五光十色,喧声直上九天。
  我在目瞪口呆之余,也挤进了人群。虽然没有迎接,没有欢迎;但也没有怒斥,没有批斗,没有拳打,没有脚踢。我以一个自由人的身份,混入人海中,暂且逍遥一番。一同回来的那一位总支书记,处境却不美妙。一下车,他就被革命小将“接”走,或者“劫”走。接到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他是钦定的“定资派”,罪有应得。从此以后,在长达几年的时间内,我就没有再见到他。我在外文楼外的大墙上,看到了一大批给他贴的大字报,称他为“牧羊书记”,极尽诬蔑、造谣、无中生有、人身攻击之能事。说他是“陆平的黑班底”,“保皇派”,“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骁将、急先锋”。陆平的日子当然更为难过。他是马列主义大字报上点了名的人,是祸首罪魁,是钦犯。
  ……

前言/序言

  《牛棚杂忆》写于1992年,为什么时隔六年,到了现在1998年才拿出来出版。这有点违反了写书的常规。读者会怀疑,其中必有个说法。
  读者的怀疑是对的,其中确有一个说法,而这个说法并不神秘。它仅仅出于个人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一点私心而已。我本来已经被“革命”小将——其实并不一定都小——在身上踏上了一千只脚,永世不得翻身了。可否极泰来,人间正道,浩劫一过,我不但翻身起来,而且飞黄腾达,“官”运亨通,颇让一些痛打过我、折磨过我的小将们胆战心惊。如果我真想报复的话,我会有一千种手段,得心应手,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够进行报复的。
  可是我并没有这样做,我对任何人都没有打击、报复,穿小鞋,耍大棒。难道我是一个了不起的、宽容大度的正人君子吗?否,否,决不是的。我有爱,有恨,会妒忌,想报复,我的宽容心肠不比任何人高。可是,一动报复之念,我立即想到,在当时那种情况下,那种气氛中,每个人,不管他是哪一个山头,哪一个派别,都像喝了迷魂汤一样。
《牛棚杂忆》:一段历史的回声,一段灵魂的审视 《牛棚杂忆》并非一本关于牛棚的乡村风情画,也不是一本记录农家日常的散文集。恰恰相反,它是一部沉甸甸的、铭刻着特殊历史印记的个人回忆录。作者季羡林,这位享誉海内外的国学大师,以他超乎寻常的回忆能力和洞察人心的笔触,将读者带回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置身于“文化大革命”的洪流之中。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的荒谬与残酷,更映照出在极端环境下,人性的挣扎、坚守与反思。 回首“牛棚”:一场被迫的“学习”与“改造” “牛棚”,在季羡林先生的笔下,并非真的有牛的棚屋。它是一个高度浓缩的时代符号,代表着“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批斗、被隔离、被剥夺一切的知识分子所聚集的场所。在这里,曾经的学者、教授、专家,被剥去了光环,卸下了头衔,成为了被质疑、被批斗的对象。他们被强制劳动,被要求“学习”那些颠倒黑白的言论,被rieben“坦白”所谓的“罪行”。季羡林先生在书中,细致地描绘了他在牛棚的日常生活,那些被剥夺了尊严的时刻,那些遭受的误解与不公。 然而,季羡林先生的回忆,并非仅仅是对苦难的简单倾诉。他用一种冷静而又充满韧性的笔调,记录下了那些令人窒息的日子。他没有沉溺于个人遭受的痛苦,而是以一种宏大的历史视角,审视着那个时代的荒诞。他观察着周围的人,那些曾经的同事、朋友,在时代洪流中的不同反应。有人屈服,有人反抗,有人迷茫,有人坚守。他也在这样的环境中,不断地审视着自己,审视着知识分子的责任与使命。 时代的洪流与个人的命运:时代的悲剧与人性的光辉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席卷整个中国的巨大风暴,它摧毁了无数人的生活,扭曲了无数人的灵魂。季羡林先生在《牛棚杂忆》中,以他亲身经历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这场风暴是如何席卷知识分子群体的。他描写了那些被揪斗的场面,那些令人心惊胆战的批斗大会,那些被肆意践踏的学术尊严。他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受人尊敬的学者,变成了一个被审查、被隔离的“牛鬼蛇神”。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极端环境下,人性的光辉也并未完全熄灭。季羡林先生在书中,也记录了一些在他艰难时刻给予他温暖和支持的人。这些微小的善意,在那个冰冷的年代,显得尤为珍贵。他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看到了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着高贵品格的人,也看到了在压力下动摇甚至迷失的人。这些生动的人物刻画,让我们看到了时代的悲剧是如何落在每一个个体身上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在悲剧中,人性的复杂与多样。 反思与觉醒:历史的教训与知识分子的责任 《牛棚杂忆》最令人动容之处,在于其深刻的反思。季羡林先生并非简单地控诉,而是试图从历史的悲剧中汲取教训。他以一种超越恩怨的姿态,审视着那个时代,审视着这场运动的根源。他没有回避自己曾经的某些经历,例如他提到的“主动”挨批,这其中包含了复杂的心理活动,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某些思潮的误解。这种自我剖析,使得他的回忆录更加真实可信,也更具启发性。 更重要的是,季羡林先生通过这本书,引发了我们对于知识分子在社会中扮演角色的深刻思考。他审视了知识分子在历史变革中的责任,审视了他们如何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保持独立思考和学术良知。他强调了独立人格的价值,强调了知识分子的清醒与担当。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让后人能够吸取历史的教训,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 语言的魅力:朴实无华,字字珠玑 季羡林先生的文字,朴实无华,却又字字珠玑。他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刻意煽情。他只是平静地讲述,用一种沉稳的节奏,将一段段往事呈现在读者面前。他的语言,如同他的为人一样,谦逊而又不失力量。他对于细节的捕捉,对于人物神态的描绘,都极具功力。即便是描述最痛苦的经历,他的文字中也透着一种冷静与豁达。正是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使得《牛棚杂忆》不仅是一部历史的回忆,更是一部充满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 超越时代的回响:历史的镜鉴与人性的烛光 《牛棚杂忆》的价值,早已超越了其所处的时代。它是一面历史的镜子,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特殊的年代,理解那个时代的复杂与残酷。它也是一曲人性的颂歌,歌颂着在黑暗中依然闪耀的善良与坚韧。对于年轻一代读者而言,这本书能够帮助他们了解历史,理解父辈的经历,从而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与幸福。对于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来说,这本书则可能勾起深藏的回忆,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 阅读《牛棚杂忆》,是一次触动心灵的旅程。它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沉重,也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它提醒我们,在任何时代,都不能忘记独立思考,不能忘记对真理的追求,不能忘记作为一个人应有的尊严与良知。这本书,是季羡林先生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值得我们反复品读、深刻体会的历史回声,更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智慧烛光。它不仅仅是一部回忆录,更是一部关于历史、关于人性、关于知识分子责任的深刻论述。通过这本书,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那个年代的印记,也能在作者的人生经历中,汲取宝贵的精神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所散发出的,是一种穿越时空的独特魅力。它仿佛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也让我们有机会审视自身。季羡林先生的文字,总能轻易地触动人心最深处的情感,唤醒我们内心深处那些被遗忘的记忆和感悟。读他的书,不是一种阅读,更像是一种心灵的洗礼,一种精神的回归。 他对于文字的驾驭能力,以及对于思想的深度挖掘,都令人叹为观止。 每一句话,每一个段落,都充满了智慧的光芒,仿佛能够穿透时间的迷雾,直达人心的本质。 我尤其欣赏他那种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以及对个体情感的细腻捕捉。 在这些看似平凡的点滴之中,他却能挖掘出不平凡的意义,让我们看到生活的多彩和丰富。 这本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思想的精华,是智慧的结晶。 它能激发我们对人生、对世界、对自我的更深层思考,让我们在阅读中不断成长,不断超越。

评分

这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杰作。季羡林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想,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 他的文字,如同涓涓细流,滋润着读者的心灵,也引导着我们去探索生命的真谛。 我尤其喜欢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解读,以及他对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 在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知识的敬畏,对真理的执着,以及他对人生的热爱。 他的叙述,总是那么自然而流畅,仿佛与我们一同漫步在知识的殿堂,一同感受文化的魅力。 这本书,不仅是一次阅读的享受,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 它让我们有机会与一位伟大的学者进行思想的交流,也让我们有机会反思自己的人生,寻找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季老的作品,始终如一地保持着一种高雅的品味和深沉的底蕴,让人在阅读中,得到知识的启迪,也得到精神的滋养。

评分

季羡林先生的书,总是有一种让人平静的力量,如同午后温暖的阳光,缓缓洒在心头。他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珠玑,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和对人生的洞察。读他的书,总能感受到一种返璞归真的纯粹,仿佛能洗涤掉心灵的尘埃,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中的种种,找回内心深处的宁静。 无论是描绘故土的山水人文,还是抒发对学问的执着追求,亦或是追忆往昔的岁月,季老都能用最朴实的语言,勾勒出最动人的画面,传递出最真挚的情感。 他的文字,就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娓娓道来,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学会如何安然处世,如何拥抱生活。 我特别喜欢他那种平淡中见深刻的写作风格,不刻意渲染,不故作高深,只是将自己的所思所感,化作文字,呈现在读者面前,而正是这种“不加雕饰”的美,才更具打动力,更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 每次读季老的作品,都像是与一位智者对话,受益匪浅,心灵也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常读常新的书,它能陪伴我们走过人生的漫漫长路,给予我们力量和智慧。

评分

翻开这本书,仿佛走进了一个宁静的港湾,卸下了所有的疲惫和喧嚣。季羡林先生的文字,有一种抚慰人心的力量,能够让我们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到片刻的安宁。 他对于往昔的回忆,不仅仅是简单的叙事,更是一种对生命的感悟,一种对人生的思考。 在那些看似朴实的文字背后,隐藏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 他用最平实的语言,描绘出最动人的画面,传递出最深刻的思想。 读他的书,就像是与一位慈祥的长者促膝长谈,听他分享人生的智慧和感悟。 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示,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 这本书,不仅仅是纸页上的文字,更是心灵的慰藉,是精神的食粮。 它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得以放慢脚步,静下心来,去感受生活的美好,去思考人生的意义。

评分

这本著作,如同一位老友的絮语,真诚而质朴,却又饱含着岁月的沉淀和人生的智慧。季羡林先生的笔触,总是带着一种温润的质感,仿佛能够抚平我们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他叙述的过往,不仅仅是个人经历的流水账,更是一种时代的回响,一种文化的传承。 在那些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故土深沉的眷恋,对学问不懈的追求,以及对人生百态的深刻理解。 他的文字,没有刻意的煽情,也没有生硬的说教,而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融入其中,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他的思想,感悟他的智慧。 读完这本书,总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长久以来困扰自己的问题,找到了答案。 它让我们重新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其实就蕴藏在这些平淡的日子里,蕴藏在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之中。

评分

宝贝已收到,还没打款

评分

好看

评分

大师的作品,非常值得深思,年轻人需要看看

评分

2、 九亭 康鸣路11号  2??楼空出210平方,单价0.8元/天/平方,联系:18036388887徐经理

评分

好。

评分

破损、折叠,无塑封

评分

4、申港路518号3号楼一楼空出320平方价格1.2元,1号楼精装修2月20日退总面积1381平方米,楼上办公室535平方米价格1元,楼下办公室294平方米,车间552平方米价格1.3元带有行车5吨,2号楼3月1日退310平方米价格1.2元,联系电话18117125688徐经理

评分

喜欢

评分

很不错的书,很好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