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标准汇编 580 GB 29815~29828(2013年制定)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 580 GB 29815~29828(2013年制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标准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国家标准
  • GB标准
  • 标准汇编
  • 2013年
  • 工业标准
  • 技术标准
  • 规范标准
  • 质量标准
  • 中国标准
  • 标准文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质检出版社
ISBN:9787506676618
版次:1
商品编码:11578706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8-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是一部大型综合性国家标准全集。自1983年起,按国家标准顺序号以精装本、平装本两种装帧形式陆续分册汇编出版。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建国以来标准化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是各级标准化管理机构,工矿企事业单位,农林牧副渔系统,科研、设计、教学等部门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收入我国每年正式发布的全部国家标准,分为“制定”卷和“修订”卷两种编辑版本。

前言/序言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 580 GB 29815~29828(2013年制定)》以外的中国国家标准选编 本书特色与定位 本书精选了除《中国国家标准汇编 580 GB 29815~29828(2013年制定)》所涵盖的特定技术领域之外,在中国工业、民生、科技等多个关键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和广泛应用价值的国家标准。作为一套旨在全面梳理和展示中国标准化成就的工具书的补充与延伸,本书重点关注那些在基础设施建设、产品质量控制、环境保护、信息安全以及新兴产业规范等方面发挥核心作用的标准体系。我们力求通过这次精选,为读者提供一个既具深度又具广度的国家标准知识图谱,特别侧重于那些在特定时间节点上对产业升级和技术规范产生深远影响的文件集合。 内容结构与重点聚焦 本书的编排遵循逻辑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将收录的标准划分为若干个核心模块,确保内容的系统性和可检索性。 第一部分:基础通用标准与计量规范 本部分收录了涉及计量基础、量值统一和通用技术术语的系列国家标准。这些标准是所有行业标准、产品标准得以准确实施的基石。重点包括: 计量器具的检定与校准规范: 涵盖了从精密仪器到日常测量工具的误差控制、溯源体系的建立。例如,关于高精度天平、标准电阻、以及压力计量的最新要求,确保了国家层面的测量一致性。 标准化工作基础文件: 涉及标准的编写格式、代号体系、以及标准修订的流程规范。这对于从事标准起草、科研成果转化的专业人员至关重要。 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选取了适用于多领域、跨行业的通用安全设计和防护标准,例如机械设备操作中的基本安全距离设定、电气设备的接地要求等,它们构成了国家安全法规的技术支撑。 第二部分:材料与基础零部件标准体系 本卷聚焦于构成现代工业产品和工程结构的基本材料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由于GB 29815~29828可能集中于某一特定材料或部件,本书则着眼于更广泛的基础材料体系的规范: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化学成分: 选入一批经典的钢铁、有色金属材料标准,例如针对特定牌号钢材的拉伸、冲击韧性测试方法,以及对杂质元素含量的严格控制。这对于桥梁、船舶和压力容器的设计选型具有决定性作用。 非金属材料的耐久性与可靠性: 涵盖了高分子材料(如工程塑料、橡胶)的老化测试、耐候性评估标准,以及陶瓷材料的抗折强度和热震稳定性要求。 紧固件与标准件的精度等级: 详细收录了螺栓、螺母、垫圈等标准件的公差配合、表面处理和防腐蚀性能标准,确保了机械装配的互换性和可靠性。 第三部分:特定行业核心产品标准(非29815-29828覆盖范围) 此模块是本书最具针对性的部分,旨在补充那些因特定分组而被排除在特定汇编之外的关键产品标准。例如,如果原汇编侧重于化学品或电子元器件,本书则会侧重于: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选取了关于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砌体工程的强度检验、以及屋面防水工程的耐久性测试等核心标准。这些标准直接关系到民用和公共建筑的使用寿命与安全性。 交通运输装备的性能与安全标准: 涉及轨道车辆的动力学性能、公路车辆的排放控制(特定年份或特定车型)、以及汽车零部件的碰撞安全性测试规程。 传统制造业的技术升级标准: 针对纺织、轻工等领域的特定产品,如服装的色牢度、玩具的安全标准(如邻苯二甲酸酯含量限制的特定版本)等,反映了国家对消费品质量的持续关注。 第四部分:环境监测与可持续发展标准 面对日益严格的环境保护要求,本部分集中展示了国家在环境质量评估和污染控制方面的技术规范: 水环境质量与监测方法: 收录了对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中特定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毒物)的限值要求和标准分析测试方法。 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 侧重于特定工业源(如燃煤电厂、水泥生产线)的SO2、NOx及颗粒物排放的控制限值及监测规程。 固体废物鉴别与处理规范: 详细规定了危险废物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分类标准、浸出毒性测试方法以及安全处置的技术要求。 第五部分:信息技术与服务标准(特定领域补充) 鉴于信息技术标准的快速迭代,本书补充了与GB 29815~29828体系划分可能存在区隔的特定信息标准: 数据交换与接口规范: 涉及特定行业应用的数据结构标准、接口协议的特定版本要求,以确保不同系统间的兼容性。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技术要求: 聚焦于特定级别系统(如工业控制系统或特定政府部门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措施和测评方法。 本书的价值与受众 本书是对中国国家标准体系的一次重要补充和再构建,尤其适合以下读者群体: 1. 标准研究人员与起草者: 需要对比和参考非核心系列标准,构建完整的技术规范体系。 2. 工程技术人员与质量控制工程师: 在实际设计、生产和验收环节中,需要快速查阅与特定项目要求相符的、但可能未被集中收录的通用或基础标准。 3. 高校师生及科研工作者: 作为中国工程技术规范化的重要一手资料,用于教学、课题研究和技术跟踪。 通过对这些关键标准的系统汇编,本书旨在成为读者手中不可或缺的、全面反映中国技术规范广度和深度的权威参考资料。其内容涵盖了从宏观的产业基础到微观的产品质量控制的方方面面,是理解中国制造业、工程技术和环境治理体系运行逻辑的重要窗口。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二段评价: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设计,坦白说,并没有达到我心中一本权威标准汇编应有的水准。纸张的质感相对一般,印刷的清晰度尚可,但字体选择和行间距的设置,使得长时间阅读成为一种挑战。尤其是在对照不同章节时,信息的定位和跳转相当费劲。我清楚,内容才是核心,但一个良好的阅读体验也是衡量工具书价值的重要维度。例如,对比我之前购买的国际标准汇编,它们在索引系统的设计上做得更为出色,关键词的关联性更强,能迅速定位到我需要的具体条款。而这本《汇编》在目录的设计上略显传统,查找效率不高。我不得不承认,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高效地将知识传递给读者,已经成为出版物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对于需要频繁查阅标准的专业人士来说,时间就是成本,而这本书在提升检索效率方面的优化空间,实在太大了。

评分

第一段评价: 拿到这本《中国国家标准汇编 580 GB 29815~29828(2013年制定)》时,我原本期望它能像以往我接触的那些标准汇编一样,提供一个结构清晰、便于检索的工具书。然而,这次的体验却让我有些措手不及。这本书的内容似乎更偏向于对特定技术领域的深度挖掘,而不是一个全面的、适合所有读者的入门指南。比如,其中关于材料性能测试方法的部分,描述得极其详尽,每一个步骤、每一个参数的设置都精确到了小数点后几位,这对于那些需要进行严格质量控制的工程师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但对于我这种仅仅想了解行业整体规范的读者来说,阅读过程就显得有些枯燥和吃力了。我花了大量时间去理解那些复杂的图表和公式,试图从中捕捉到这些标准背后的指导思想。遗憾的是,书中缺乏足够的背景介绍和应用案例,使得这些标准更像是一堆冰冷的规则集合,而非指导实际操作的活教材。如果要给一个建议,我希望未来能增加一些简要的“标准解读”部分,用更直白的语言解释这些技术指标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这样能大大提高非专业人士的阅读效率和理解深度。

评分

第三段评价: 我购买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想跟进2013年制定的那批新标准,看看它们是如何迭代或补充旧有规范的。翻阅过程中,我发现这批标准在某些关键技术指标上确实有了显著的提升,反映了国家在相关技术领域追赶国际前沿的努力。然而,最让我感到困惑的是,书中对这些“新”标准的历史演变脉络阐述得过于简略。标准本身是历史的产物,了解它为何会做出这样的修改,背后的技术论证和市场需求是什么,对于全面理解其适用性至关重要。这本书似乎默认读者已经对前序标准了如指掌,直接抛出了最终版本。这就像是只看到了结果,却错过了精彩的推理过程。我试着去网上搜索相关的解读文章,但收效甚微,这更凸显了该汇编在提供知识背景支撑方面的不足。对于希望通过阅读该书来系统学习新标准制定逻辑的学习者来说,这种“断层式”的呈现方式,无疑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和时间成本。

评分

第五段评价: 这本书的选材范围,虽然聚焦于GB 29815到GB 29828这一个相对集中的序列,但其内部内容的组织逻辑,似乎更像是一种“按部就班”的堆砌,而非基于功能或应用场景的逻辑划分。举例来说,有些标准涉及的是设计规范,有些则是最终的检验流程,它们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理想情况下,我希望看到的是,能将这些跨领域的标准进行横向的关联和整合,形成一个更具流程性的知识视图。例如,在某一类产品的设计标准结束后,能紧接着引用相关联的材料测试标准和包装运输标准,形成一个完整的产品生命周期视图。目前的排列方式,使得读者必须在不同的章节间来回跳转,才能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技术流程图。这种碎片化的信息呈现,虽然保证了对单个标准的忠实记录,却牺牲了对整个技术体系宏观把握的可能性,对于需要进行系统性项目规划的人士来说,阅读体验自然大打折扣,如同在迷宫中寻找出口。

评分

第四段评价: 作为一本汇编性质的工具书,权威性和时效性本应是其生命线。我对这本《中国国家标准汇编 580 GB 29815~29828(2013年制定)》的关注点之一,就是它所收录标准的版本是否是最新的、是否包含了所有必要的修订记录。虽然它明确标注了“2013年制定”,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都知道标准是会不断更新和修正的。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产品安全限值的条款,希望确认这些数值是否已经被后续的、更严格的规定所取代。然而,书中并没有清晰地标明哪些条款在后续年份中进行了小幅修订,或者哪些标准在特定时间点已经被废止或合并。这种“静态”的呈现方式,使得我必须花费额外精力去交叉验证每一条标准在当前监管环境下的有效性,这极大地削弱了作为“工具”的实用价值。一本优秀的标准汇编,理应是站在时间坐标轴上的一个稳定可靠的锚点,而不是一个需要不断被怀疑和核对的参考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