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30844.2-20141)·kV及以下通用变频调速设备 第2部分:试验方法 [Variable-frequency Drive of 1 kV and Below-Part 2: Test Method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30844.2-20141)·kV及以下通用变频调速设备 第2部分:试验方法 [Variable-frequency Drive of 1 kV and Below-Part 2: Test Method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编
图书标签:
  • 变频器
  • 调速器
  • 电力电子
  • 试验方法
  • GB/T 30844
  • 2-2014
  • 国家标准
  • 电气设备
  • 测试
  • 工业控制
  • 电力驱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155066150077
版次:1
商品编码:11582261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Variable-frequency Drive of 1 kV and Below-Part 2: Test Methods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0
字数:22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30844.2-20141)·kV及以下通用变频调速设备 第2部分:试验方法》规定了调速设备的试验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30844.2-20141)·kV及以下通用变频调速设备 第2部分:试验方法》适用于额定输入电压为交流1kV等级及以下,额定输入频率为50Hz或60Hz,输出电压不超过1kV,输出频率小于600Hz的通用变频调速设备(以下简称调速设备)。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试验要求
4.1 正常试验环境条件
4.2 正常试验电气条件
4.3 其他要求
4.4 试验安全

5 试验项目和方法
5.1 一般检查
5.2 绝缘试验
5.3 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5.4 接地保护连续性(可触及金属部件接地电阻的测量)
5.5 输出额定容量
5.6 轻载试验
5.7 运行频率范围内的输出能力
5.8 效率的测量
5.9 功率因数的测量
5.10 温升试验
5.11 噪声测量
5.12 频率分辨率
5.13 输出电压不对称的测量
5.14 过载能力试验
5.15 保护功能
5.16 环境适应性试验
5.17 电磁兼容性试验
5.18 防护等级试验

前言/序言


好的,下面为您提供一份图书简介,内容涵盖了关于变频调速设备、电气设备安全与性能测试以及相关国家标准的应用等多个方面,但完全不涉及您提到的具体标准GB/T 30844.2-20141及其特定内容。 --- 《现代工业电气传动与控制技术:设备选型、性能评估与安全规范》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电气工程、自动化、机械制造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一份全面、深入的技术参考与实践指南。在当代工业生产向高效、节能、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电气传动系统,特别是依赖先进电力电子技术的调速与驱动设备,已成为核心基础设施。本书聚焦于这些关键设备的设计原理、技术选型、性能测试的通用方法论,以及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必须遵循的法规框架。 第一部分:工业电气传动系统的基础理论与设备概览 本部分首先回顾了工业电机驱动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交流与直流电机的工作特性、电磁兼容性(EMC)的基础概念,以及如何实现精确的速度和转矩控制。我们详细阐述了现代电力电子变换器在实现高效能量转换中的关键作用,剖析了IGBT、MOSFET等功率半导体器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适用性。 在设备概览部分,我们系统性地介绍了当前主流的工业驱动解决方案,包括但不限于:固定电压供电系统、传统的机械调速装置的局限性,以及基于现代控制算法的电气调速系统的优势。重点分析了设备的关键组成部分——变流器、滤波单元、制动单元及配套的输入输出滤波器——的设计理念和功能定位。对于如何根据负载特性(如恒转矩、恒功率、惯性负载等)选择合适的驱动拓扑结构,本书提供了详细的对比和指导案例。 第二部分:电气驱动设备的技术性能评估与测试方法论 准确评估电气驱动设备的性能是确保系统可靠运行和满足设计指标的基石。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对通用型电气驱动设备进行性能验证的科学方法。 2.1 效率与损耗分析: 我们详细阐述了衡量设备能效的关键指标,如IEC标准下的效率等级划分,并介绍了在不同负载率和输入电压条件下测量系统效率的实验流程。分析了开关损耗、导通损耗和电机负载损耗对整体系统效率的影响模型。 2.2 动态响应特性测试: 系统的快速性和稳定性是现代自动化生产线的关键要求。本章详细介绍了用于评估设备动态性能的标准测试方案,包括阶跃响应测试、负载突变测试以及斜坡升速/降速测试。重点解析了如何通过测试曲线分析系统的带宽限制、阻尼系数和超调量,以确保其能满足高精度定位或快速跟踪指令的要求。 2.3 稳态性能验证: 包括对输出电压波形质量、输出频率精度、转矩控制精度和速度波动(纹波)的测量方法。我们提供了在不同工况点下,使用高精度数据采集设备进行长期运行监测的规范流程,以评估设备的长期稳定性。 2.4 电磁兼容性(EMC)基础测试: 工业环境中的电磁干扰是设备失效的常见原因。本部分概述了设备在传导发射、辐射发射、抗扰度(如瞬态抗扰、静电放电、射频场感应等)测试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行业惯例。强调了良好的屏蔽设计、接地规划和滤波器选型在通过EMC测试中的决定性作用。 第三部分:工程应用中的选型、安装与维护实践 成功的系统集成不仅仅依赖于设备本身的性能,更依赖于合理的工程实践。本部分提供了从项目初期到后期维护的全生命周期指导。 3.1 驱动设备选型指南: 提供了详尽的选型流程图,指导工程师如何根据工艺要求、环境条件(温度、湿度、海拔)、电源质量和维护便利性等因素,综合评估不同制造商产品的优劣。特别强调了对设备过载能力、短时峰值转矩支持以及故障诊断能力的考量。 3.2 安装与调试规范: 详细讲解了驱动设备在机柜内的布局要求、散热设计(自然冷却与强制风冷)、输入电源侧的保护措施(如断路器、熔断器的选择)以及电机侧的电缆屏蔽和布线规范。内容涵盖了首次上电前的检查清单和基本的参数初始化流程。 3.3 运行监控与故障诊断: 介绍了现代驱动器内置的诊断功能,包括实时监测电流、电压、温度和报警代码。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故障排查流程,帮助维护人员快速定位问题源头,区分是电机故障、反馈元件问题还是驱动器自身的控制回路异常。 第四部分:相关行业标准与合规性框架 本部分将视角提升至法规层面,探讨在电气驱动设备设计、制造和应用中,工程师必须参考的国际和国内相关的通用技术标准体系。我们分析了这些标准在确保产品互操作性、用户安全和设备可靠性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内容侧重于描述标准体系的框架结构,以及不同标准模块(如安全要求、环境适应性、通用性能要求)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理解和遵守相关法规提供宏观的认知基础。这部分内容是理解任何特定产品标准(如针对特定电压等级或特定应用场景的规范)的前提。 结语 本书力求成为一本集理论深度与工程实用性于一体的参考书,帮助工程师驾驭日益复杂的工业驱动技术,优化生产效率,同时确保系统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第一次翻开这本书时,那种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本厚厚的法律条文,内容密度非常高,充满了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图表。我不是那种喜欢从头到尾“啃”标准的人,更多的是把它当作一本工具书来使用。我的工作侧重于变频器的效率和热管理优化。这本书中关于效率测量的章节,明确界定了不同负载率下的功率因数和损耗计算方法,这对于我进行系统级的能源优化模型建立起到了决定性的支撑作用。我发现,标准中对不同工作模式(如恒转矩、恒功率)下的测试点设置非常讲究,体现了对实际应用场景的深刻理解。此外,书中对安全保护功能的测试流程描述,例如过载能力和短路耐受力的验证步骤,也极大地增强了我对设备安全裕度的信心。它迫使我们不仅仅关注设备能跑多快,更要关注它在极限条件下能稳定运行多久,这才是成熟工程思维的体现。

评分

对于刚踏入电气行业的新手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座知识的高山,需要时间去攀登。然而,正是这种深度和广度,让它具备了极高的学习价值。我尝试着对照书中的图示,自己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测试平台,目的就是想亲身体验一下标准要求的测试环境是如何搭建的。书中对于信号采集点的选择、测试仪表的校准周期以及数据记录的频率都有明确的规定,这些细节在教材中往往是一笔带过,但在实际工程中却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我发现,仅仅是理解“如何正确地读取输出转矩纹波”这一项,就需要结合标准中对采样时间的精确定义才能做到位。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语言”和一个“共同的裁判”,让整个行业能够站在同一个技术制高点上交流和进步。它不是用来读故事的,而是用来确保每台设备都“按规矩办事”的基石。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严谨而又不失现代感的排版,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作为一名电气工程专业的学生,我对各种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都有着持续的关注。拿到这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30844.2-20141)·kV及以下通用变频调速设备 第2部分:试验方法》时,我首先翻阅了它的目录和前言,那份对行业标准的恪守和对技术细节的精雕细琢,真的让人肃然起敬。标准化的工作本身就是对技术严谨性的最好体现,而这本书显然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环境适应性测试的章节,那里面详细描述了对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的设备性能要求和测试流程,这对于我们理解和设计可靠的变频调速系统至关重要。毕竟,现场工况的复杂性远超实验室环境,标准如何覆盖这些“极端”情况,是衡量一个标准实用价值的关键。从章节的逻辑编排来看,作者显然是花了大量心思,确保了从基础性能到故障诊断的整个测试流程都能被清晰、无歧义地阐述,这对于指导实际的生产检验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评分

我是一个资深的工业自动化工程师,手上负责的项目常常涉及到对进口或国产变频器的选型和验收。过去几年里,由于缺乏统一、权威的测试方法指导,我们在验收阶段常常陷入“说不清、道不明”的境地,不同供应商对“合格”的理解千差万别。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们解决了一个大麻烦。它不仅仅是一本规范的汇编,更像是一份实战手册。我尤其欣赏它对“电磁兼容性(EMC)”测试方法的阐述部分。在如今这个高度互联的工业物联网(IIoT)环境中,变频器作为主要的电能转换设备,其自身的电磁“洁净度”直接关系到整个生产线的稳定运行。书中对传导干扰和辐射干扰的测试限值和方法描述得极为细致,甚至连测试设备的精度要求都有明确界定,这大大提高了我们测试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使得验收工作有了坚实的依据,不再是凭经验判断,而是基于量化的科学数据。

评分

作为一名负责质量控制的经理,我最关心的是如何确保我们出厂的每一批次变频器都能够达到一致的高水准。这本书,尤其是关于“寿命和可靠性”测试方法的章节,给了我极大的启发。标准中不再是笼统地谈论“长期运行”,而是给出了基于加速老化测试的预测模型和具体的循环次数要求。这使得我们的寿命评估工作从主观判断转变为可量化的工程验证。我尤其欣赏它对非预期故障模式的分析和对应的测试规程,比如对绝缘性能随时间衰减的监测方法。这套体系化的测试框架,不仅帮助我们有效识别了潜在的设计缺陷,更重要的是,它成为了我们对客户进行质量承诺的有力技术背书。可以说,这本书的每一个试验步骤背后,都凝聚了无数专家的智慧和行业经验的沉淀,是保障产品质量的“金标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