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論語》已有多種外文譯本。至於中文相關著作更是五花八門,不可勝計;而且迄今方興未艾,層齣不已。不幸未能免俗,《論語百句》亦其一例——雖然絕非不可無,但願在多數讀者眼裏還勉強算得上是【可以有】的一例。
目錄
關於《論語》學習之樂交友之樂自得之樂孔子年譜朝聞夕死君子不器為己與為人修業門徑溫故知新學與思知道不知道讀書與從政治國方略身正令行君正莫不正天下何以有賊任人唯賢君與臣以人為本敬而遠之焉能事鬼中庸恕仁殺身成仁以直報怨誠信三戒四毋知其不可而為之三省吾身人死留名逝者如斯鬆柏後凋智者與仁者以文會友見賢思齊言與行不患無位仕與隱……索引
前言/序言
自得之樂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是《論語》開篇記錄的孔子的第三句話。有朋自遠方來而樂,是為人所知、為世所知時的快樂;人不知而不慍,是不為人所知、不為世所知時的平和。能否為人所知、為世所知不僅僅關乎你的願望、你的能力,也常常關乎你的機遇、你所處的世道。孔子的態度是在沒有知遇者的時候也不怨天尤人——用後世詩人的話說,是“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摺”;用後世哲人的話說,是“有得於中,無待乎外”。梁漱溟指齣,“樂”是“孔子生活中最顯著之態度”,也是“他生活中最昭著的色彩”: 我們一翻開《論語》看孔子的第一個態度,即是孔子生活的道路,一見便覺得他的意味非常之長,非常之妙。《論語》的第一章,孔子開腔便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單從這幾句話,可見他的態度非常顯明,可以想見他心裏自得的樣子。而這自得,正是“一種帶有形而上色彩的修養和境界,與其說它是一種情緒,不如說它是一種智慧,一種超拔,一種悲天憫人的寬容與理解,一種飽經滄桑的充實和自信,一種光明的理性,一種堅定的成熟,一種戰勝瞭煩惱和庸俗的清明澄澈”(王濛《喜悅》語)。於是“君子不憂不懼”;於是“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於是孔子“飯疏食,飲水”,也覺“樂在其中”;於是顔迴“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而能“不改其樂”;於是尋孔顔樂處,乃成為“君子儒”重要的任務與標誌。 梁氏的立論偏重在思想,日本漢學名傢吉川幸次郎則從文學角度對這三句話作瞭賞析: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這個“不亦悅乎”是非常穩健但又是極富說服力的錶達;“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一句節奏一變,來自遠方的朋友齣現時,高興得似乎要和“有朋”一起雀躍歡呼;但是不被人理解的時候,也不生氣,在這裏文章的韻律繼續延伸,又成瞭“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實在是非常之美的文章。 這位經常以“我們這樣的中國人”、“我們儒學者”自稱的日本學者一往情深地一詠三嘆:我所愛的正是《論語》如此這般的美! ……
論語百句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