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2013年全国象棋团体赛对局评注》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对局评注,精选对局60局,按比赛轮次排序,每局都详加点评;第二部分为对局选录,精选121局对局记录,未做评注。
作者简介
曹羲奕,1951年生于新疆,祖籍四川,在职研究生学历。曾在西藏阿里工作八年。1974年入党,1985年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秘书处副处长。1993年1月走上厅局岗位,先后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体改委、发改委任职,2011年退休。2007年至今担任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象棋协会主席。曾获中国象棋协会50周年贡献奖、中国象棋协会2013年度先进个人。组织和主持2013年“新疆棋协杯”全国象棋锦标赛(团体)、2014年西北五省区第一届象棋联赛及自治区的一系列象棋大赛。出版《还耕杂咏》、《剑亮天山》、《练兵南国放飞希望一一纪实摄影集》等作品。
聂春,1961年3月生,辽宁丹东人,在职研究生学历。2000年7月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2012年9月至今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分管竞技体育、体育彩票等工作。
赵庆阁,辽宁沈阳市人,从小习弈,颇有下棋的天分,在当地名手的指导下,经过数年的磨练,逐渐在沈阳棋坛崭露头角。15岁在沈阳参加市赛时,打败了一些好手,获得好评。1978年和1984年作为辽宁队主力,为该队两次夺得全国象棋团体冠军立下汗马功劳。在20世纪80年代代表中国队参加亚洲象棋团体赛荣获冠军。1974年获第十届全国象棋赛第三名,之后又多次获得全国大赛、杯赛的优异成绩。对上马局、半途列炮很有研究,并用此布阵战胜过不少名将。近年仍参加一些比赛,气势不减当年。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部分对局 评注
第1局 内蒙古伊泰蔚强 胜 厦门曾国荣
第2局 厦门林文汉 负 内蒙古伊泰郑一泓
第3局 浙江波尔轴承黄竹风 胜 新疆体彩王磊
第4局 火车头金松 胜 新疆兵团吴逢山
第5局 新疆兵团杨浩 负 火车头尚威
第6局 河南文科姚洪新 负 江西紫气东来刘光辉
第7局 宁夏任占国 负 河南文科李林
第8局 新疆体彩王磊 负 新疆兵团吴逢山
第9局 浙江波尔轴承赵鑫鑫 胜 中国大学生体协姜毅之
第10局 浙江波尔轴承程吉俊 胜 中国大学生体协李旭界
第11局 江西紫气东来应跃林 负 内蒙古伊泰潘振波
第12局 内蒙古伊泰蔚强 胜 江西紫气东来刘光辉
第13局 中国棋院杭州分院赵剑 胜 中国象棋大师网冯世傲
第14局 内蒙古伊泰郑一泓 负 浙江波尔轴承赵鑫鑫
第15局 浙江波尔轴承黄竹风 胜 内蒙古伊泰李鸿嘉
第16局 山西赵顺心 负 上海浦东花木广洋胡迪
第17局 河南文科李林 胜 中国棋院杭州分院谢丹枫
第18局 中国象棋大师网赵殿宇 负 火车头尚威
第19局 新疆体彩张欣 胜 宁夏任占国
第20局 浙江波尔轴承赵鑫鑫 胜 山东中国重汽赵勇霖
第21局 宁夏任占国 负 中国澳门象棋总会曹岩磊
第22局 甘肃梁军 负 火车头金松
第23局 内蒙古伊泰郑一泓 胜 河南文科李林
第24局 中国棋院杭州分院赵剑 胜 新疆兵团蒋小虎
第25局 山西赵利琴 负 浙江波尔轴承赵鑫鑫
第26局 内蒙古伊泰李鸿嘉 胜 中国大学生体协王昊
第27局 中国大学生体协李旭异 负 内蒙古伊泰潘振波
第28局 中国棋院杭州分院赵剑 胜 天津市滨海新区恒嘉陈鑫
第29局 中国象棋大师网赵殿宇 胜 甘肃李家华
第30局 浙江波尔轴承赵鑫鑫 胜 火车头尚威
第31局 浙江波尔轴承程吉俊 胜 火车头宋国强
第32局 天津市滨海新区恒嘉商思源 胜 中国象棋大师网赵殿宇
第33局 山西赵利琴 胜 中国棋院杭州分院谢丹枫
第34局 山西赵顺心 胜 中国棋院杭州分院赵剑
第35局 浙江波尔轴承赵鑫鑫 胜 上海浦东花木广洋胡俊伟
第36局 上海浦东花木广洋王国敏 负 浙江波尔轴承黄竹风
第37局 山东中国重汽贾若愚 胜 河南文科王兴业
第38局 中国棋院杭州分院谢丹枫 负 江西紫气东来何武强
第39局 山西周军 胜 中国大学生体协王昊
第40局 浙江波尔轴承一队金海英 胜 广东碧桂园一队陈丽淳
第41局 浙江波尔轴承二队吴可欣 胜 河北棋院刘钰
第42局 新疆体彩熊晓慧 胜 北京威凯建设常婉华
第43局 浙江波尔轴承二队王铿 负 北京威凯建设唐丹
第44局 广东碧桂园一队陈丽淳 胜 河北棋院张婷婷
第45局 新疆体彩杨桦 负 浙江波尔轴承一队金海英
第46局 河北金环钢构尤颖钦 负 江苏棋院陈苏怡
第47局 北京威凯建设唐丹 负 广东碧桂园二队时凤兰
第48局 浙江波尔轴承一队金海英 胜 上海金外滩象棋郑轶莹
第49局 浙江波尔轴承一队金海英 胜 黑龙江刘丽梅
第50局 江苏棋院陈苏怡 负 上海金外滩象棋郑轶莹
第51局 广东碧桂园一队陈丽淳 负 河北金环钢构尤颖钦
第52局 上海金外滩象棋郑轶莹 负 广东碧桂园一队陈丽淳
第53局 河北棋院张婷婷 负 北京威凯建设唐丹
第54局 火车头刚秋英 胜 浙江波尔轴承二队王铿
第55局 广东碧桂园一队陈丽淳 胜 江苏棋院陈苏怡
第56局 江苏棋院董毓男 负 广东碧桂园一队陈幸琳
第57局 北京威凯建设唐丹 胜 浙江波尔轴承一队金海英
……
第二部分 对局选录
前言/序言
2013年全国象棋团体赛,是中国象棋界年度盛事,汇聚了当时最顶尖的棋手和最强的队伍,在激烈的角逐中,他们不仅展现了高超的棋艺,更书写了一幕幕跌宕起伏的战史。这场比赛,是无数棋迷关注的焦点,更是对中国象棋发展现状的一次集中检阅。 棋坛风云:强队林立,群雄逐鹿 2013年的全国象棋团体赛,依然是几支传统强队唱主角的格局。北京队、广东队、上海队、江苏队等,凭借着深厚的底蕴、优秀的棋手储备和科学的训练体系,在赛场上形成了稳固的统治力。 北京队,作为老牌劲旅,一直以来都保持着极高的竞技水平。那一年,他们阵中拥有多位经验丰富、功力深厚的国手,他们沉稳的棋风、精湛的计算和善于把握局势的能力,是他们在团体赛中屡创佳绩的重要保障。他们的棋局往往是艺术与力量的结合,每一次落子都带着对胜利的渴望和对对手的尊重。 广东队,近年来崛起势头迅猛,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队伍中年轻一代棋手的涌现,为这支老牌强队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年轻棋手敢打敢拼,棋风奔放,常常能在关键时刻打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妙招,给对手带来巨大的麻烦。广东队的风格,则更偏向于进攻犀利,善于抓住对手的破绽,发起凌厉的攻势。 上海队,同样是国内象棋界的老牌劲旅。他们的棋手以细腻的棋风、严密的防守和出色的残局功力著称。上海队的棋手,尤其擅长在复杂的局面中保持冷静,通过精准的计算和耐心的布局,一点点蚕食对手的优势,最终锁定胜局。他们的棋局,常常充满了智慧的博弈,每一次防守都如铜墙铁壁,每一次进攻都如滴水穿石。 江苏队,近年来在全国比赛中表现出色,也逐渐跻身强队行列。他们队伍中棋手风格各异,既有稳健型的选手,也有喜欢搏杀的棋手,这种多样的风格使得他们在面对不同对手时,能够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江苏队的棋局,常常展现出团队协作的精神,队员之间相互配合,为整体胜利贡献力量。 除了这几支传统强队,赛场上也涌现出了不少有实力的队伍,他们渴望挑战现有格局,为争夺荣誉而全力以赴。每一场比赛,都充满了未知数,不到最后一刻,谁也无法断言最终的胜负。 棋局精粹:智慧的碰撞,战术的博弈 全国象棋团体赛的魅力,不仅在于队伍之间的竞争,更在于每一盘棋局中蕴含的丰富内容。棋手们在棋盘上展开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攻防,更是智慧的碰撞、心理的较量和战术的博弈。 在2013年的比赛中,我们看到了无数精彩的对局。有些棋局,开局阶段就进入了复杂的变例,棋手们需要凭借深厚的理论知识和敏锐的判断力,在瞬息万变的局面中找到最佳路径。双方你来我往,每一次试探,每一次反击,都充满了策略性。 有些棋局,则是在中局阶段异常胶着,双方你争我夺,都不肯轻易放弃。棋手们需要通过精妙的算路,计算出数十步甚至上百步的棋路,来寻找突破口。此时,对棋手的体力和专注力都是极大的考验。一方稍有疏忽,就可能被对手抓住机会,从而陷入被动。 还有些棋局,则在残局阶段进入白热化。当双方子力减少,局势看似简单,实则暗藏杀机。残局是检验棋手基本功和细腻手法的最佳时机,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满盘皆输。在2013年的团体赛中,我们看到不少棋手在残局阶段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和精准度,他们能够抓住对手的细微破绽,通过一系列精妙的招法,将胜利的天平扳向自己。 比赛中,棋手们的心理素质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压力,有人能越战越勇,有人则可能出现失误。如何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冷静,如何应对对手的心理战,都是比赛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场精彩的棋局,不仅仅是棋子的移动,更是人性的展现。 赛事影响:传承与发展,引领象棋潮流 2013年全国象棋团体赛,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级赛事,对中国象棋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它为广大棋迷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欣赏高水平象棋比赛的平台。通过观摩比赛,棋迷们不仅能学习到棋手的战术思路和精妙招法,更能感受到象棋这项古老智慧运动的独特魅力。比赛的转播和报道,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上象棋。 其次,比赛也为年轻棋手的成长提供了宝贵的锻炼机会。那些年轻选手在与老牌国手的较量中,能够学到宝贵的经验,提升自己的技战术水平。比赛中涌现出的新星,也为中国象棋界注入了新的血液,预示着中国象棋更加光明的未来。 再者,全国象棋团体赛的举办,也促进了各地象棋协会的交流与合作。各队之间的竞争与学习,有助于推动全国象棋水平的整体提升。同时,比赛的组织和运作,也为象棋赛事的专业化、规范化发展提供了经验。 2013年全国象棋团体赛,是象棋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它不仅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中国象棋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体现。那些在棋盘上书写的传奇,那些在汗水与智慧中铸就的辉煌,将永远铭刻在中国象棋的史册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棋手,为中国象棋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这场比赛,是无数棋迷心中永恒的经典,是对象棋运动最完美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