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中学生这样学语文》具有实用、示范、实效的特点。有学生阅读范文,有读写引领步骤,以及品读分享、学生感言等,集读、写、思、导于一体,全面强化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语文综合能力,以及人文素养。
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如同一棵大树的种子,如果植根大地,总有一天会枝繁叶茂,高可参天;倘若放进水杯,最多能养成绿萝。对学生的生命成长而言,语文课本充其量只是滴水,课本之外则是浩瀚的海洋。一旦远离了读书的滋养,学生的精神的土地就会板结,情感的田园就会荒芜,心灵的泉眼就会枯竭,最终难免视野狭窄,情感苍白,精神软骨,认识侏儒,心灵乏氧,变成“字纸篓”和“机器人”,这无论于学生、家长,还是于社会、民族,都是一个不幸。我和我的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不想带着孩子整天在蜗牛角上较雌论雄,我们渴盼打破课本的禁锢,带着孩子们跳出题海、畅游书海,加强人文积淀,培补精气神,并同步提升读写能力及语文综合能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定根基。
人大附中的名著阅读活动,是从中国现当代经典作品起步的。《人大附中学生这样学语文:走近经典名著》,一个个文学大家:鲁迅、茅盾、老舍、巴金、沈从文、钱锺书、宗璞、路遥、余秋雨、史铁生、林清玄、龙应台……向孩子们翩翩走来;一部部堪称经典的文学名著——《呐喊》、《茶馆》《子夜》、《红岩》《边城》《四世同堂》《狼图腾》《文化苦旅》《野葫芦引》《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让孩子们读得如醉如痴,欣然忘我……
《人大附中学生这样学语文:走近经典名著》就是人大附中学生走近经典名著后所写读书笔记的精选精编版。主要收录了近200篇读书笔记,以及从阅读中领悟到的人生体验和读写感悟,见解独特,思维活跃,充分体现了以阅读带动写作,以写作深化阅读的创新教育理念。更可贵的是,通过名著阅读,学生心灵的改变更加突出。从原来只爱看漫画和笑话,到热衷于文学、历史、军事、经济等各领域,与伟大的灵魂对话,再到相信信仰的力量,懂得敬畏生活中无数值得敬畏的事物,进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一本学生心智成长的形象记录册,处处闪耀着生命的光华。
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人精神的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而《人大附中学生这样学语文:走近经典名著》就是对这句话的生动诠释。
于树泉,“让传世作品传世,让不朽精神不朽”,在人大附中连续8年高三之后,语文特级教师于树泉把名著带进初中课堂,从鲁迅、老舍、路遥到雨果、梭罗、歌德,从《呐喊》《四世同堂》《平凡的世界》到《悲惨世界》《瓦尔登湖》《浮士德》……书香唤醒了课堂内外,滋养了精神家园。在充满琐碎、平庸、功利、浮华的世界中,于老师是复活的士大夫,是当代的魏晋风骨,是蛰居中学的知识分子。——同事评介
读写导航
人大附中初一年级学生所阅读文学名著中最有代表性的五部作品是:红色经典《红岩》,老舍长篇小说的扛鼎之作《四世同堂》,“首届曼氏亚洲文学奖”获奖作品《狼图腾》,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穆斯林的葬礼》和《平凡的世界》。学生对这五本书特别喜爱,读起书来手不释卷,每天早读和午休的时间,一个个捧着书专注阅读的身影是教室中最动人的图画;读书讨论会上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朗读精彩篇章是课堂上最动听的声音。
为了更好地引领学生阅读名著,深入思考,老师们采用了以读带写的方法,让同学们用文字表达自己真挚的读书感受。一开始学生们还只是习惯复述概括情节,于是,老师们这样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最近阅读的名著中给你感触最深的一个形象是谁?是令人心疼的小萝卜头、向往自由的小狼;是爱国的瑞全、勇敢的田晓霞,还是老实本分的梁亦清……你对这个形象有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你写出你最真切的感受。
当然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你一定有沉醉其中忘却自我的感受。可能你想痛骂卖国的大赤包、冠晓荷;可能你和追逐自由的小狼一起驰骋在辽阔草原;可能你想对少平说:“我真佩服你!”可能你想……你可以把想对书中人物说的话以书信的形式写下来,表达你真切的思想感情。
慢慢地,学生开始学会自己寻找合适的角度,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们对书中人物的爱与恨,对书中情节的理解与感悟,对书中主题的思考与探究,对自己人生之路的选择……都融入了阅读后笔下流淌的文字中。
之后,老师们又尝试引导学生在名著阅读中关注文字背后的情感,深入地体会作品形象的精神世界,例如:
你的生活中一定有不少快乐的事情吧?名著当中的人物也和你一样,经历着属于自己的乐事。《朝花夕拾》记录了鲁迅童年的乐趣,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篇里,鲁迅对斑蝥的喜爱,对描绣像的迷恋,还有对捕鸟的记忆,都让我们体会到孩童的天真与自由的快乐;《苏东坡传》中,旷达的东坡居士即便被贬黄州,也依然能够寄情山水,写下“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千古名句……
细品人物的“乐”,你能看到他们不同的精神追求。“乐”是韩新月站在未名湖畔浮现的笑脸,是孙少安看到红砖第一次出炉时成功的欣喜。细品人物的“乐”,你更能体悟不同的人生态度。你一定记得瑞全远赴战场时,心中涌起的喜悦,还有大赤包得到那不堪的“官位”时得意洋洋的眉眼。
这小小的“乐”字值得让我们回味与思考,尝试写出你对人物“乐”的理解。
《红岩》
【走进名著】
《红岩》是一部经久不衰的“红色经典”,全书描写了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重点描写了革命者的狱中斗争,情节跌宕起伏,荡气回肠。革命者在阴森恐怖的“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白公馆集中营里受尽酷刑考验,但依然坚守节操,勇敢地展开狱中斗争。
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中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书中真实地塑造了许云峰、江姐、成岗、刘思扬等众多可歌可泣、令人难忘的英雄形象,展现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思想光辉。
【品读分享】
《红岩》是我们向刚入学的初一学生推荐的第一本书。如果没有老师的推荐,可能我们的学生一生都不会去阅读这本书,读书讨论会上曾有同学说:“早就听说过《红岩》的大名,家长和老师也曾反复向我推荐,但总以为主旨有些沉重,背景离我们很遥远,而迟迟没有勇气拿起这本厚厚的书。”是啊,在这个信息快捷、科技飞跃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孩子们很可能被所谓的各种“时尚”所吸引。
可是,经典的力量就是能够跨越时空,带给不同时代的人们以震撼和影响。在阅读《红岩》后,学生被深深感动、震撼。也正像他们所说:这是“一本永远不会下架的老书”。本节所选的读书笔记共5篇,角度各有不同,他们不仅关注到了江姐、许云峰这些主要人物,还能关注到龙光华、小萝卜头这样的次要人物。他们写读后的思索,不仅能思考“五星红旗为何鲜红”,从而明白先辈的功勋和远去的历史永远不能忘记;还能对比自己现今的生活,懂得如何珍惜和进取。学生们的篇篇读书笔记正像《红梅赞》中所唱: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
范文
红梅花儿开
张璟华
初读《红岩》,我便被里面那些动人的故事所吸引。它为我们塑造了一组革命英雄的群体形象。这些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经历、不同性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都活灵活现地以各自生动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如江姐,她对党忠贞,对敌斗争顽强不屈,在危急关头从容镇定,对革命同志血肉情深。
当她吃饭时,觉得城门口可能并不安全,便嘱咐华为慢慢吃饭,她先去查看一下,这时,我的心头忽然涌起了不安。
当她距城头越来越近时,我不由得在心里呐喊:江姐,快回去,先别去城门口。虽然起不到任何的效果,却依然禁不住这样想。近了,近了,当她来到城楼前,当她看清布告时,当她望见丈夫的头颅时,泪竟在不知不觉中滑下了脸庞。
我只好任由书中情节的发展,江姐看似很好地控制了情绪。但又有谁知道那份被掩盖在坚强底下的脆弱与悲痛呢!又有谁知道,她正全力控制着满怀悲愤,要把永世难忘的痛苦深深埋进心底。而那份深藏在心头的仇恨,却是比泪水更多、比痛苦更深呢!
反观,甫志高便跟江姐有了天地一般的差异。他想让党信任他,便扩大书摊,未经组织考察私自吸收一名伪装正直的青年,却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令党遭受了巨大损失。他过于想表现自己,而且还随意猜疑别人、排挤他人,只为自己着想,最后因贪生怕死成了可耻的叛徒。
放下书,我的心里感想万千。书中众多英雄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精神和坚如磐石的理想与信念强烈地震撼着我的心灵……
学生感言
刚上初中时,老师在语文课本之外让我们读名著、写读书笔记,每周带我们去
图书馆。开始时,我有些疑虑甚至不理解:这样子能学好语文吗?然而随着一次又
一次的考试检验,我愈加佩服老师的见解与理念,而我也在学好语文的同时,拓宽
了自己的视野,学会了自主学习的方法。
……
翻开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独特的视角。它没有把名著当作遥不可及的“圣经”,而是将它们“拉下神坛”,以一种更加亲切、更贴近学生实际的方式来解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如何理解复杂叙事结构的讲解,它用了很多通俗易懂的比喻,将那些看似绕口的文学理论变得浅显易懂。我之前读一些名著,常常因为情节复杂、人物众多而感到力不从心,读完这本书后,我发现原来掌握一些关键的阅读技巧,就可以事半功倍。它提供的方法,不仅仅是“读完”,更是“读懂”、“读透”。比如,书中鼓励读者在阅读时,主动去提问,去质疑,去与作者进行思想的对话。这种主动的学习态度,是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它教会我,阅读不应该是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主动探索、主动建构的过程。而且,书中对不同作品的分析,都非常有针对性,能够帮助我理解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特色。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历史背景对文学作品影响的探讨,这让我明白了,文学作品从来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深深根植于其所处的时代土壤之中。这本书,为我打开了理解文学的另一扇窗,让我看到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评分坦白说,我一直觉得学好语文,尤其是对文学名著的解读,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在课堂上接触的名著,都像是被“翻译”过无数遍的“二手货”,失去了原有的光彩。但这本书,给了我完全不同的感受。它让我重新燃起了对文学的热情,让我看到了那些经典名著背后,隐藏着的鲜活的人物、跌宕起伏的情节,以及作者深刻的思想。书中对语言的分析,尤其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讲解词语的意思,更是深入剖析了作者如何运用语言来营造氛围、刻画人物、表达情感。我一直认为,语言是文学的灵魂,而这本书,恰恰点明了这一点。它教我如何去“听”语言的声音,如何去“感受”语言的力量。书中提供的练习和思考题,也并非那种简单填空的题目,而是引导读者进行更深层次的联想和思考,真正将书本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去阅读一些之前觉得晦涩难懂的作品,惊讶地发现,很多曾经阻碍我的障碍,都迎刃而解了。这本书,就像是一位技艺精湛的“翻译家”,将那些沉睡在经典中的灵魂,重新唤醒,让我能够与之进行最直接、最真诚的交流。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眼前一亮、受益匪浅的语文学习指导。我一直觉得,语文学习不应该仅仅是死记硬背课文、应付考试,更应该是一种对文化、对思想的深度探索。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并没有枯燥地罗列知识点,而是以一种非常生动、引人入胜的方式,带领我们去“走近”那些光辉灿烂的经典名著。读这本书,就像是请了一位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向导,在浩瀚的书海中为我们指点迷津。它教会我如何去阅读,如何去理解,如何去品味那些看似遥远却又饱含智慧的文学作品。书中提供的学习方法和思路,都非常具体且具有可操作性,让我不再感到无从下手。例如,书中在分析人物时,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人物描写,而是深入挖掘人物的心理动机、社会背景,以及作者在塑造人物时所蕴含的深意。这种解读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我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层次。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感受到,学习语文,尤其是经典名著,是一件充满乐趣和成就感的事情。它不仅仅是在提升我的语文成绩,更是在丰富我的精神世界,塑造我的独立思考能力。这本书,绝对是所有渴望真正学好语文、拓宽视野的学生,甚至是成年人,都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它的价值,远不止于应试教育的范畴,而是在于它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往更广阔文化天地的门。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关于“理解”的定义。我以前总以为,读懂一个故事,就是把情节理清楚,把人物关系弄明白,就足够了。但这本书告诉我,真正的理解,远不止于此。它鼓励我们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叙事方式,为什么塑造这样的角色。它引导我们去挖掘作品背后的价值观、思想体系,甚至是如何影响我们当今的社会。书中关于“跨文化解读”的部分,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意识到,我们用自己的视角去解读经典,必然会带有时代和文化的局限性。因此,我们需要学习用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去理解那些与我们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作品。它提供了一种“同理心”式的阅读方法,让我们尝试站在作者和书中人物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这种深度的理解,让我对文学作品的感受,从“看热闹”上升到了“看门道”。我开始明白,为什么一些经典能够流传千古,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的故事精彩,更因为它们触及了人类普遍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这本书,无疑为我的文学鉴赏能力,注入了新的活力。
评分作为一名已经开始接触一些文学作品的学生,我常常感到自己在阅读时,缺乏一种系统性的方法。我能够感受到一些作品的魅力,但却难以言喻。这本书,恰好填补了我的这个空白。它提供了一种非常系统化的学习框架,从宏观的时代背景、文学流派,到微观的语言运用、结构分析,都给予了详细的指导。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文本细读”的讲解。它教我如何去关注那些细节,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词语、句子,往往隐藏着作者最深邃的用意。它鼓励我们去“解剖”文本,去理解每一个组成部分的功能和意义。这种精细化的阅读方式,让我能够从更深层次地把握作品的精髓。而且,书中也强调了“个性化阅读”的重要性。它并不是要求我们千篇一律地按照某种标准去解读,而是鼓励我们结合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这种既有系统性又有包容性的学习方法,让我感到非常实用。读完这本书,我发现自己看待文学作品的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我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能够主动地去分析、去评价,去形成自己的见解。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学习指导,更是一位引路人,指引我在这片广阔的文学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评分还没时间看
评分还没开始读,作文教学辅导书来看
评分商品很不错嘛
评分看了一下,里面很多东西还是不错的,从学生的角度可以品味另一番滋味!整体来说不错!
评分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评分书很好,速度快,服务好,近期下手重了,小山一样多,只能以后慢慢看了
评分好书,和孩子一一起学习!
评分正版,物流给力!内容很好,值得家长学习
评分内容很适合,寒假期间正好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