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我的父亲邓小平:岁月
:59.00元
作者:邓榕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108043221
字数:390000
页码:49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异形开
商品重量:0.8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是20世纪中国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邓榕这本书,对邓小平在“”十年中跌宕起伏的政治历程、他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深入思考以及他的家庭的悲欢离合,作了生动的记述和理性的分析,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情节。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邓小平在大动乱的年月所表现出来的品格、气节、胸怀、胆识和智慧,进而引起我们对“”浩劫的反思。
目录
序
1 多事的1966年
2 祸起萧墙
3 炮打司令部
4 批判刘、邓
5 向“走酱主义道路物当权派”
6 打倒刘、邓、陶
7 秋日的悲凉
8 狂涛中的一叶孤船
9 “邓小平专案组”成立记
10 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
11 恐怖的五月
12 天降横祸
13 “邓小平专案组”舞台演逻始末
14 “九大”与“继续革命”
15 战备疏散
16 孤独的南行座机
17 初到江西
18 劳动生活
19 回家啦!
20 飞飞回来啦
21 不变中的变数
22 庐山会议风波
23 不安定的“平静日子”
24 朴方的遭遇
25 皇天不负有心人
26 峰回路转
27 江南春来早
28 对极左做法的纠正
29 解除禁锢上井冈
30 故地重游
31 再见了,步校
32 复出工作
33 坚持“”路线的党的十大
34 进入军委、政治局
35 出席联大特别会议的风波
36 一场恶战
37 四届人大“组阁”斗争
38 意味常任长的四届人大
40 全面整顿的序幕
41 毛泽东批评“四人帮”
42 全面整顿
43 全面整顿三个文件
44 成就
45 “评《水浒》”与后的周恩来
46 恶人先告状
47 艰难时日
48 悲壮的殉难
49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50 的四五运动
51 “两个决议”和邓小平的两次被打倒
52 波澜不惊
53 天怒人怨
54 一人伟人毛泽东的逝世
55 彻底粉碎“四人帮”
56 光辉的复出
57 结束语
鸣谢
作者介绍
邓榕,又名萧榕,幼名毛毛。1950年生于重庆市。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文化大革命”中在陕西省陕北地区农村插队。后毕业于北京医学院。20世纪80年代初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工作,任随员和三等秘书。回国后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办公厅研究室工作,任副主任,多年从事议会政体及立法工作的研究工作。曾任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全国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现任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副会长,中俄和平、友好与发展委员会副主席,北京国际音乐节组委会执行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文摘
序言
翻开这本书,如同进入了一座巨大的历史档案馆,但它远比冰冷的档案更具温度和生命力。作者展现出的研究深度令人敬佩,资料的扎实程度毋庸置疑,然而,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冰冷的史料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叙述的视角转换非常流畅自然,时而从局外人的审慎视角审视大局,时而又沉入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去体会那些艰难抉择背后的心理重量。这种多维度的叙事策略,使得整部作品的层次感极为丰富,不会让读者感到任何一处的单薄或片面。语言风格时而典雅庄重,时而又带着一种近乎口语化的真诚,这种混搭非但没有破坏整体的严肃性,反而拉近了作品与当代读者的距离。它是一部严肃的历史著作,但其阅读体验却充满了一种发现的乐趣和情感的共鸣,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心灵洗礼和知识拓展。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在我看来,有着一种独特的韵律感和历史的厚重感。它不像许多严肃的传记那样,只注重史实的堆砌,而是将叙事融入了一种强烈的文学氛围之中。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显示出极高的功力,他能用非常精炼的语言勾勒出某个特定时期的社会氛围,无论是那个特定年代特有的术语,还是人物之间含蓄的交流方式,都被拿捏得恰到好处,充满了那个特定时空的印记。阅读体验是流畅且富有张力的,每一次翻页都像是被推入一个更深邃的知识领域。它巧妙地平衡了宏大叙事与私人记忆的边界,让人在关注国家命运的同时,也对身处其中的个体所承受的压力和做出的牺牲有了更深刻的共情。这是一部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咀嚼的作品,它的价值不在于快速吸收信息,而在于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对人性的洞察力。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真实”二字。作者似乎毫不避讳地揭示了那个时代光环下那些鲜为人知的侧面,那些关于抉择、关于坚持、关于妥协的细节,都以一种近乎坦诚的态度呈现在我们面前。这种坦诚,使得人物形象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矛盾挣扎的鲜活个体。叙述语言的运用极其考究,时而如刀锋般犀利,直指问题的核心;时而又化为涓涓细流,润物无声地勾勒出复杂的人际互动和微妙的情感变化。尤其是一些关键场景的复现,场景感极强,让人仿佛置身其中,亲历了那些决定性的瞬间。这本书并非一味地赞颂或批判,它提供了一种更具层次感的历史解读框架,促使读者跳出固有的认知定势,去重新审视那些定义了我们集体记忆的往事。它提供给读者的,是一种面对历史的谦卑和深度探究的勇气,是值得反复品味的史诗性叙事。
评分这部作品的文字力量令人震撼,它不仅仅是对一段历史的记录,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将那些宏大的历史事件与个体命运的交织刻画得淋漓尽致。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特有的沉重与希望,那些曾经在课本中被简化处理的决策背后的复杂心路历程,在这里得到了极其人性化的展现。叙事节奏张弛有度,时而磅礴大气,时而又沉静如水,尤其是在描绘重大转折点时,作者选择的视角既保持了客观性,又充满了深沉的关怀。那种在历史洪流中,个体如何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寻求平衡,又是如何影响乃至塑造了时代走向的深刻思考,着实引人入胜。全书的结构安排精妙,像是精心编织的一张网,将时间线索、人物关系和思想脉络编织得严丝合缝,让人在阅读中不断地被新的发现和更深层次的理解所吸引,是一部极具思想厚度和文学价值的佳作,读完后久久不能平复内心的波澜。
评分这本书成功地搭建起了一座沟通历史与当下的桥梁。它没有采用那种居高临下的说教口吻,而是通过极其细致入微的场景描绘和对事件前因后果的层层剖析,引导读者自己去得出结论。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充满争议性议题时的克制与平衡,他提供的是材料和视角,而非最终答案,这无疑是对读者智识的一种尊重。书中对复杂决策过程的还原,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它揭示了在信息不完全、目标多重冲突的环境下,领导者们是如何在权衡利弊中艰难前行的。这种对决策过程的透视,对于理解现代治理的复杂性有着极大的启发意义。整体而言,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极富营养的阅读食粮,它不仅丰富了我们对特定历史人物的认知,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审视历史、理解变革的全新思维模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