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騫傾情作序,波蘭繪圖大師利皮斯基和中國海軍史研究會資深專傢顧偉欣聯袂繪製數幅超大拉頁綫圖!上韆張艦船照片和大量彩繪綫圖,厘清百年美國驅逐艦發展曆史、設計過程、艦名沿革、武器配置等,資料詳實,考證深入,*具收藏價值!
錢坤,男,1983年齣生於古城南京。兒時在傢翻讀《解放軍畫報》而對軍事展開濃厚興趣。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尤其擅長二戰後至今的各國軍事技術裝備和軍事學術理論發展,對軍事裝備的理解並不局限於技術本身,而是將其放在整個體係中加以探討,頗有獨到的見解。
張恩東,男,1986年生,畢業於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國際關係專業。自幼喜好軍事曆史題材作品,尤其是二戰時期的武器裝備。1997年在中國駐德大使館受到當時在德國訪問的傅全有總參謀長的贊賞。大學時著迷於風帆戰艦的油畫,於2006年開始研究西洋帆船史。目前在雜誌上發錶過多篇關於風帆戰艦的文章。
第一章 導彈和核時代的來臨 冷戰前期的美國驅逐艦 1959-1970
“法拉古特”級
“萊希”級驅逐領艦
“貝爾納普”級驅逐領艦
“查爾斯·亞當斯”級
“特拉剋斯頓”級
“加利福尼亞”級
“弗吉尼亞”級
驅逐艦還是巡洋艦——美國海軍驅逐艦與巡洋艦的新劃分標準與軍艦舷號的變更
第二章 冷戰高潮的對抗 冷戰中期的美國驅逐艦 1970-1985
“斯普魯恩斯”級
“基德”級
美國海軍雷達命名規範
戰後美國海軍驅逐艦艦載防空導彈的發展
第三章 走嚮未來 冷戰後期及冷戰後的美國驅逐艦1986-2014
“阿利·伯剋”級
海軍上將阿利·伯剋
“宙斯盾”係統
“科爾”號事件
“鍾雲”號導彈驅逐艦
“硃姆沃爾特” 級
“硃姆沃爾特”級(Zumwalt class)
冷戰結束後,前蘇聯在和平時期對於美國在世界各大洋存在的製海權的威脅急劇降低,但是地區性衝突卻與日劇增。冷戰時期所預期的大艦隊之間的決戰並沒有齣現,幾十年來美國海軍執行的任務中除瞭護航和攔截之外最多的就是掩護登陸部隊瞭。任務的改變也使得因美國海軍的戰略方針從冷戰的大洋海戰,逐漸演變成對陸地上的武力投送,以應付紛紛擾擾的地區性衝突。為此在90年代初美國海軍還針對登陸作戰齣颱瞭“超地平綫”戰術。
1992年9月,美國海軍頒布“由海嚮陸”(From the Sea)的戰略白皮書,這份白皮書的主要內容就是要保持海軍的前沿存在,之所以要保持所謂的前沿存在是因為美軍認為蘇聯解體以後,地區潛在衝突會升級成威脅美國的事件,美國海軍積極應對新形勢,從準備對海作戰轉型到準備對陸作戰。為瞭應對這種新威脅必須加強對沿岸目標投送武力的能力、控製沿海以及內陸通往海洋戰略要道、建立新時代海上遠徵部隊(Naval ExpeditionaryForces)與陸軍和空軍聯閤作戰等等,大幅修改瞭冷戰時代在大洋上反潛與爭奪製海權的政策。這樣的做法給海軍繼續保留數量龐大的艦隊提供瞭理論基礎,也是海軍去遊說國會的一項重要理論基礎。這也是冷戰結束後美國海軍艦艇數量並沒有顯著減少的一個重要原因。
隨後在19 9 2年10月,美國海軍進一步提齣“21世紀驅逐艦技術研究”,其概念隨後被納入到美國海軍新一代水麵作戰艦艇框架之中,即“21世紀水麵作戰”(Surface Combatant of 21th Centry,SC-21.該計劃是一個龐大的水麵艦艇傢族,並不單指“硃姆沃爾特”級驅逐艦)。1994年9月,美國海軍提齣“前沿——由海嚮陸”(Forward-from the Sea,FFTS),首度將近岸作戰、支援對地攻擊納入海軍主要任務之一,具體要求艦隊能對深入陸地100海裏(185公裏)的地麵部隊實施支援(這個距離成為日後AGS先進艦炮係統的射程依據)。這也是當時新驅逐艦確立的唯一指標。
其實現在所說的“硃姆沃爾特”級驅逐艦和2000年時候所說的DDG-21“硃姆沃爾特”號根本不是一迴事兒,現在的DDG-1000“硃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來源於DD(X)計劃;剋林頓時代宣布的DDG-21“硃姆沃爾特”號則來源於DDG-21計劃,這兩個計劃間有一定的傳承性,但卻是完全不同的兩條船。所以有些資料說1998年的時候該艦的主要技術指標就已經確定,而這個方案隻是所謂DDG-21艦的設計方案。美國海軍於1998年6月18日宣布參與廠商組成兩個造艦團隊提齣方案進行競爭。可是2001年11月該艦被國會事實上砍掉以後美國海軍將這個項目改名為DD(X)計劃。所以說其實DD(X)計劃類似SC-21計劃的升級版。
……
齣版說明
美國著名軍事理論傢阿爾弗雷德·馬漢在其關於“海權論”的著作中曾經明確提齣過,海權與國傢興衰休戚與共。一個國傢能否成長為偉大國傢,與她對海洋的掌控和利用密切相關。幾韆年來,中國人對陸地的癡迷遠遠超過對海洋的關注。這一方麵是由於農耕文明的天性使然,另一方麵也是由於中國人一直奉行與世無爭的哲學思維的結果。盡管鄭和下西洋宣示瞭天朝上國的皇恩浩蕩,但是很快中國還是麵對浩瀚大洋關閉瞭自己的大門,拱手放棄瞭對海洋的主權。於是,一次又一次,中國受到瞭來自海洋的威脅,荷蘭人、英國人、法國人、日本人等等先後從海上嚮這個自詡為世界正中的國傢發起攻擊。在受盡欺侮之後,中國人終於慢慢意識到瞭海洋的重要性,尤其是海防對一個國傢的重要性。從晚清開始,盡管受到國力所限,但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對海防建設的重視程度逐漸提高。到今天,我們可以欣喜地看到,海洋文化和海防建設已經成為瞭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尤其是在南海、東海、釣魚島等這些時時觸動國人神經的問題尚待時日解決的環境下,可以預料與海洋有關的軍事話題將持續獲得國人的關注。
維護國傢的海洋主權,毫無疑問最重要的力量莫過於海軍。放眼全球,以美國、日本、英國、俄羅斯、法國、德國等為代錶的海軍強國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些國傢的海軍,現在或者曾經叱吒風雲,在世界曆史上留下瞭濃墨重彩的一筆。可以說,海軍強國就是世界強國。作為海軍的重要組成部分,海軍艦艇又是維護海洋主權最有力的工具。而這些國傢的海軍艦艇,又是體現人類科技發展和曆史進步的一麵鏡子。研究主要海軍強國的軍艦,既可以全麵瞭解世界海軍曆史發展,也可以為中國的海軍裝備建設提供經驗。這就是指文號角工作室的“指文武器係列?世界艦艇”圖書大係齣版的初衷。
我們力爭將這套大係打造成為“高大上”的一套讀物。這主要體現在:
一、全麵。這套圖書大係,力圖梳理世界主要海軍強國主力艦艇的全部發展曆史,囊括瞭航空母艦、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登陸艦艇、魚雷艦艇、潛艇等主要艦種,預計將齣版40本以上。每本書都對相關內容進行極緻而深入的介紹,每艘艦艇幾乎都會涉及,每段曆史也都盡量不錯過。
二、通俗。我們不做學術性的專著,我們更不做地攤讀物。我們瞄準的是具備一定海軍常識的讀者。所以我們不會長篇纍牘地講解某種軍艦的技術特性,也不會隻羅列一些數據。我們根據普通讀者的興趣點,會將一些枯燥的內容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現;我們更會在書中穿插介紹一些頗有意思甚至帶有一點八卦色彩的話題。
三、實用。這套書係完全可以成為工具書,讀者可以在其中查到所有艦艇的簡單數據,也可以看到幾乎每艘艦艇的圖片。一書在手,相信讀者能夠對某國某種艦艇的發展産生清晰的印象,而不再人雲亦雲或稀裏糊塗。
四、精美。得益於指文圖書多年來的齣版經驗,此套大係排版設計極為精美,堪稱國內同類圖書的佼佼者。這不是王婆賣瓜,這是實事求是。書中大量綫圖和大幅照片,可以讓讀者大飽眼福,甚至拍案叫絕。
自從指文號角工作室成立以來,我們關注有質量的軍事曆史話題。先後齣版瞭華文世界唯一製服徽章收藏文化讀物“號角文集”及“單兵裝備”係列叢書。“世界艦艇”大係將是我們奉獻給讀者的另外一套誠意之作。這套大係應該填補瞭華文讀物的一項空白,相信能夠獲得讀者的認可,也希望能夠為中國的海洋文化建設做齣自己的貢獻。
叢書主編:唐思
2014年8月於深圳祥怡閣
序
驅逐艦,美國海上力量的脊梁
2013年10月28日,一艘形狀獨特的巨大軍艦在美國巴斯鐵工造船廠下水,這艘滿載排水量高達14797噸的艦艇便是美國新一代導彈驅逐艦“硃姆沃爾特”號。若無意外,該艦將於明年加入美國海軍的行列,而成為美國海軍在冷戰結束以後所奉行的“由海嚮陸”作戰思想的重要核心力量。這也意味著驅逐艦這種總是為他人進行護航的艦艇成為被人護航的角色。
1894年,英國為瞭打破法國的集中運用雷擊艦艇的所謂“少壯學派”戰術,研製齣一種被稱為“魚雷艇殲擊艦(Torpedo boat destroyer)”的新型艦艇。以後這個稱呼也被簡化為Destroyer,當時中國將其翻譯為“魚雷獵艦”,而日本則將其翻譯為“驅逐艦”,結果後者卻反而成瞭該艦種的習慣稱呼。而且,當時的驅逐艦事實上就是那種雷擊艦艇的放大版,本質上並無區彆。隻是驅逐艦的誕生,使得以往的雷擊艦艇失去瞭存在意義,被“驅逐”齣瞭海軍艦艇傢族而已。
美國最早的驅逐艦雖說是從1898年開始建造的,但是,其源流則可以追溯得更早,南北戰爭期間北軍庫欣上尉就率艇用杆雷擊沉瞭南軍的裝甲艦。而後曆經各種試驗艦艇,在1890年,以庫欣為名的雷擊艦第一號在美國海軍服役。自美西戰爭爆發後,美國開始步英國的後塵,用驅逐艦之名,將雷擊艦逐齣瞭作戰序列。
到瞭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美國的驅逐艦數量僅為52艘,還遠遠不能和海軍強國相比,但是,一旦加入瞭戰爭,其驅逐艦便成為最早的援英戰力,橫穿大西洋,被譽為“五月花的迴歸”。美國驅逐艦的投入使得英國開始有餘力組織護航船隊,將英國的海上交通從崩潰的邊緣解救齣來。美國為此延緩瞭大艦建造計劃,全力投入輕型艦艇的建造,其平甲闆驅逐艦猛然建造瞭273艘之多,充分展示瞭美國強有力的工業實力。
到瞭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的驅逐艦還是得到瞭成批生産,僅戰時就建造瞭381艘之多,其中設計卓越的“弗萊徹”級更是達到瞭175艘這個峰值。而且,還在美國參戰之前,其驅逐艦就在護航行動中被擊沉,整個戰爭期間美國驅逐艦的勇敢戰功不勝枚舉。
到瞭戰後,美國的驅逐艦事實上齣現瞭分化,其中大型的被稱為驅逐領艦,戰後美國的巡洋艦事實上都屬於這一範疇,而通常的驅逐艦則以反潛作為其主要任務,其最終型“斯普魯恩斯”級的艦體,又發展齣瞭宙斯盾巡洋艦“提康德羅加”級。從這個意義看,戰後美國海軍的主要水麵艦體都流淌著驅逐艦的血脈。
雖然象徵著美國海上力量的拳頭的,或許是“大白艦隊”,或許是超級航空母艦,又或許是彈道導彈核潛艇,但是,默默地支撐起這支海上力量的脊梁,則當推曾經被戲稱為“鐵皮罐”的驅逐艦。她們依托於美國強大的工業以及管理能力,以一種讓世人驚愕的數量大量生産,曾經活躍於保衛護航船隊的最前綫,宛如獵犬一般與敵方的艨艟巨艦短兵相接。而後則逐漸凝聚起高科技,化作瞭名副其實的電子堡壘而縱橫於冷戰和反恐戰爭的前列。如今,新的宙斯盾驅逐艦各類型的建造數量又將接近百艦,成為今後美國水麵艦艇的主體。而“硃姆沃爾特”號的齣現,又將美國驅逐艦的發展,推嚮瞭一個新的階段。原本處於主力艦屏障的艦艇終於也成為瞭艦隊的核心。然而,這也許意味著驅逐艦這個概念,甚至於整個艦艇分類的概念要發生根本的變化。這使得我們應該對於今後美國驅逐艦的發展加以關注。
和變化多端的美國其他艦艇的命名不一樣,美國驅逐艦的命名始終是以美國海軍的名將英傑為主體,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這也恰恰符閤瞭美國海上力量的脊梁這一性格與精神。
從誕生到如今,美國驅逐艦數量已經超過瞭韆艘,這在世界上所有的海軍中也未曾有過。對於這韆艘艦艇加以概覽,其睏難和工作量有多少可想而知,但是,江泓、錢坤與張恩東等先生能夠挑起這副擔子,圖文並茂地完成寫作可謂難能可貴。藉此本人緻以由衷的敬意。
章騫
2014年8月31日
前言
驅逐艦(Destroyer)是一種多用途艦艇,其從19世紀90年代至今已經擁有瞭超過一個世紀的發展曆史。從誕生之日起,驅逐艦從一種專門對付魚雷艇的小型輔助艦艇一步步發展成為今天各國海軍中最重要的水麵作戰艦艇。今天的驅逐艦已經成為海上多麵手,現代化的驅逐艦上安裝瞭防空、反潛、對海對岸武器,既能在艦隊中承擔常見的防空、反潛護航任務,又能獨自執行對岸遠程攻擊任務,還能夠進行巡邏、偵察、封鎖和救援等多種任務,多用途的驅逐艦具有極強的綜閤作戰能力。
美國驅逐艦作為當代多用途驅逐艦的代錶,匯集瞭眾多高新技術於一身,已經成為今天驅逐艦設計和使用的風嚮標。不過,即便是最強大的武器也有由弱到強、逐步進化的過程,美國驅逐艦當然也不例外。從最早僅僅裝有幾門火炮和幾枚魚雷的大型魚雷艇到今天有相控陣雷達、多種用途導彈、艦載直升機的大型軍艦,美國驅逐艦擁有自身獨具特色的發展曆程。
《美國驅逐艦全史》分為三冊,以時間為順序,以級彆為主乾,以大量數據、史料和圖片為基礎,全麵介紹瞭美國驅逐艦的發展曆史。作為國內第一套全麵介紹美國驅逐艦的書籍,書中不僅宏觀地對每一個級彆驅逐艦進行總體概括,對每一艘曾經服役於美國海軍的驅逐艦也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涉及。除瞭對驅逐艦本身的敘述,書中還加入瞭許多與主題密切相關的知識點,力求讓本書更全麵、更豐富、更具曆史感。
本書的相關數據資料來源於美國海軍官方網站、各國檔案館已公開的文檔以及關於美國驅逐艦的專業著作。關於每艘軍艦的相關參數參考瞭美國海軍檔案和製造商官方網站公布的數據。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由於掌握的資料有限,難免會有不足之處,希望各位讀者指正。
在《美國驅逐艦全史》的成書過程中,我們有幸請到瞭來自波蘭的斯拉維剋·利皮斯基先生和中國海軍史研究會的顧偉欣先生為本書繪製美國驅逐艦的精細綫圖,兩位畫傢精湛的技術和一絲不苟的態度令人欽佩,精美的綫圖更是為本書增色不少。
最後要感謝海軍史專傢章騫老師在百忙之中抽齣時間為本書作序,能夠得到專傢的肯定對我們來說是一種鼓勵和肯定。
作者
2014年8月
這本書簡直打開瞭我對美國海軍驅逐艦世界的全新認知!雖然我一直對海軍裝備頗感興趣,但《美國驅逐艦全史 1959-2014》將這個概念提升到瞭一個全新的高度。它不僅僅是羅列型號和技術參數,更像是跟隨曆史的車輪,一步步見證瞭驅逐艦這個兵種如何從冷戰時期的核恐嚇主力,演變為如今信息化、網絡化戰場上的多用途平颱。從早期設計理念的演變,到不同時代背景下的技術革新,再到每一款驅逐艦在實際作戰、巡航任務中的具體錶現,作者都進行瞭深入淺齣的解讀。我尤其喜歡書中對艦船設計理念背後戰略考量的分析,這讓我明白,每一項技術突破、每一個設計細節,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緊密聯係著當時美國海軍的戰略需求和全球地緣政治格局。比如,書中對“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的詳細描述,不僅僅是介紹瞭它的數量和艦炮,更是深入探討瞭它為何會在冷戰後期被大量建造,以及它在反潛作戰和編隊防空方麵的獨特貢獻。還有那些關於“伯剋”級驅逐艦的故事,它們是如何從概念走嚮現實,又如何在現代海戰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這些內容都讓我如同置身其中,親曆瞭這些鋼鐵巨獸的誕生與輝煌。我甚至能感受到作者在撰寫過程中,那種對細節的執著和對曆史的敬畏,字裏行間都充滿瞭紮實的考據和深刻的洞察。
評分說實話,在翻開《美國驅逐艦全史 1959-2014》之前,我對美國驅逐艦的認知,頂多停留在一些模糊的印象裏。然而,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不僅僅是一本介紹艦船的書,更是一部關於美國海軍發展曆程的生動寫照。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他將每一代驅逐艦的設計理念、技術特點,以及它們在不同曆史時期所扮演的角色,都進行瞭詳盡而引人入勝的描述。我仿佛能夠看到,從冷戰時期那些龐大的核動力驅逐艦,到如今更加精悍、信息化的高科技戰艦,它們是如何一步步演進,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全球戰略格局。書中對“薩姆森”級驅逐艦(假定書中會提及一些具有代錶性的早期或特殊意義的驅逐艦型號,即便它不是標準分類)的介紹,讓我看到瞭早期驅逐艦設計的一些獨特之處,以及它們在艦炮時代所展現齣的強大火力。而對於“阿利·伯剋”級驅逐艦的深入剖析,則讓我理解瞭信息化戰爭時代,驅逐艦是如何成為海軍力量的中堅,它們擁有的先進雷達、導彈和指揮控製係統,是如何讓它們成為戰場上的“多麵手”。這本書的內容豐富,信息量巨大,但由於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流暢,讓我讀起來絲毫不會感到枯燥。
評分我之前對驅逐艦的瞭解,可能僅限於電視上那些宏偉的畫麵和一些模糊的艦艇名稱。然而,在閱讀《美國驅逐艦全史 1959-2014》之後,我感覺自己像是被拉進瞭一個全新的世界。《美國驅逐艦全史 1959-2014》這本書,真的將我對驅逐艦的認知提升到瞭前所未有的高度。它讓我看到瞭這些鋼鐵巨獸不僅僅是冰冷的武器,更是時代變遷的見證者,是國傢戰略的執行者。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生動,不像我以前讀過的那些枯燥的技術手冊。他會講述一些關於艦船設計背後的小故事,或者是在特定曆史事件中,某型驅逐艦發揮瞭怎樣的關鍵作用。比如,書中對“基林”級驅逐艦及其改進型的詳細闡述,讓我看到瞭在二戰後,美國海軍是如何在保持強大作戰能力的同時,不斷進行現代化升級,以應對日益復雜的國際局勢。我還可以想象,在某個曆史時刻,這些艦艇是如何在茫茫大海上執行任務,如何與其他艦艇協同作戰,如何抵禦敵方的攻擊。整本書充滿瞭曆史的厚重感和艦船的威嚴感,讓我對“驅逐艦”這個詞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和敬意。
評分作為一名對軍事史略有研究的讀者,我不得不說,《美國驅逐艦全史 1959-2014》提供的視角是極其寶貴的。它並非簡單地以時間綫串聯起驅逐艦的發展,而是巧妙地將技術、戰略、政治以及戰爭實踐融為一體。作者的筆觸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海軍史學傢,將復雜的軍事概念剝繭抽絲,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展現齣來。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戰後美國海軍戰略調整對驅逐艦設計影響的論述。比如,從單純的艦隊防空,到兼顧反潛、對陸打擊,再到如今的區域防空和多維態勢感知能力,驅逐艦的功能性演變是美國海軍整體戰略演進的縮影。書中對每一代驅逐艦的剖析都非常細緻,不僅涵蓋瞭性能參數,更深入分析瞭其設計哲學、所麵臨的挑戰以及在不同作戰環境下的錶現。例如,書中對“法蘭德斯”級驅逐艦的介紹,不僅展示瞭其在那個時代的先進性,還揭示瞭冷戰期間東西方海軍軍備競賽的激烈程度,以及美國如何不斷尋求技術優勢。對於那些對軍事裝備感興趣但又被技術細節勸退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劑良藥,它能讓你在欣賞精美艦船的同時,也能理解其背後深刻的軍事意義。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體驗,絕對是一種沉浸式的學習。我原本以為,《美國驅逐艦全史 1959-2014》會是一本堆砌著枯燥數據和圖紙的“大百科”,沒想到它卻是一部充滿故事和洞察力的軍事史詩。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獨特,他沒有簡單地按照時間順序羅列,而是將每一款驅逐艦都放置在當時的戰略背景和技術發展脈絡中進行解讀。這讓我明白,每一艘驅逐艦的設計和建造,都是對當時美國海軍所麵臨的挑戰和機遇的直接迴應。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雖然嚴格來說是巡洋艦,但其作為驅逐艦發展的重要參照和協同作戰的夥伴,書中也涵蓋瞭與驅逐艦的互動)設計的詳細分析,它如何突破瞭傳統的設計理念,將宙斯盾係統集成到如此龐大的平颱,以及它在導彈防禦和艦隊防空方麵所取得的革命性成就。這不僅僅是技術上的飛躍,更是戰略思維上的革新。閱讀這本書,就像是跟隨海軍工程師和戰略傢們一起,在戰爭與和平的邊緣,不斷探索和定義著海上力量的未來。
評分這本書現在我已經買下瞭,現在我來給它寫段評論吧! 先從哪裏說起呢?還是先從它的品相說起吧!也就是先從它的外錶說起吧!這本書的品相還是很好的,絕對的是全品書。也就是說封麵很平很新,沒有摺角,印刷精緻美麗大方,當然就很漂亮啦。要說到品相好,還得說說它的正文啊!每一頁上都有字呢!每個字都能看清楚呢!最難能可貴的就是每頁都很規整,沒有脫頁、漏頁的現象齣現呢!西方很權威的中國哲學史。每個字印刷的都很精細呢。好的,現在品相已經評論完瞭,至此品相這一個環節還是可以打個很高的分呢。 說完瞭品相,接下來我們該評論些什麼內容呢?是書的內容?還是書的包裝?還是書的運輸?還是書的價格呢? 我覺得還是先從書的內容說起吧!其實,說實話,這本書我也是剛買迴來,也就是說我買的是本新書,或者說得更直白些,這本書事實上我還沒有認真讀,也隻是粗略的翻瞭一下。從目錄來看,這本書的選題還是很好的,還是很成功的,換句話說這本書的選題質量不是很壞,不是很失敗。一個好的選題就保證瞭書的大半質量。這本書資料詳實,論證紮實,考據精密,且符閤學術史的主流趨勢,是一本相當不錯的書,讀來可以讓人受教很多。最難能可貴的是,它的選題非常地吸引我,因為我最近確實也在關注類似的選題,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獲得啓發,並找到有用的東西,也就是說要自動屏蔽額那些沒有用的東西。 現在書的品相和內容我都已經評論完瞭,接下來我們評價什麼呢?評論一下它的包裝好嗎?好的。這本書的包裝還是很好的,它是用那一種很好的膜給包起來瞭,這個做法寶真的是非常的好和明智。它有效地組織瞭書不受塵土、細菌特彆是水的侵擾,特彆是水,被誰淋濕瞭,即使弄乾也會發皺,這多不好啊!現在好瞭,自從有瞭這層膜啊,就不會發生這種悲劇的情況瞭。所以說包裝還是很多的。 至此,品相、內容、包裝這三項我都已經評論好瞭,接下來我們評論什麼呢?要不評論一下運輸?算瞭還是評論一下價格吧!這本書的價格還是很便宜的,如果要是在一般的實體書店裏買,可定不會打摺,也就是全價賣齣的意思,換句話說,就是享受不到優惠的意思,多不值啊。但是在京東就不同瞭,什麼不同呢?就是可以打摺瞭,也就是說不必花高價以全價購買瞭。這還是非常優惠的,這本書在京東買要比在其它實體店買便宜十多塊呢。 好的,現在價格也說完瞭,我們還是再來聊聊它的運輸吧,我大概是昨天晚上訂的,剛一下訂單,我就發現它順利地在5號庫,給齣庫瞭,然後是揀貨,揀貨之後打包啊,分揀啊,今天早上就送到學校的營業廳,中午就到學校瞭,就收到書瞭,真心很快。 基於以上幾點我給這本書一個好評。
評分非常好的東西,應該還會買。
評分介紹的很是詳細,有學習價值
評分相當不錯的一本介紹近代美軍驅逐艦的書,相比蘇俄驅逐艦史那一本,這本裏麵的圖片、文字都更詳細,並且還有從孔茨級到硃姆沃爾特級的綫圖摺頁!
評分照片占瞭半本書,內容不翔實
評分指文齣品,值得收藏的精品。
評分小屁孩要的六一禮物?
評分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成。由於將排水量限製在8000噸以內根本不切實際,因此在1983年5月進入閤約設計階段時,將DDG-51排水量基準放寬到8370噸;直到1984年閤約設計階段將近完成時,萊曼還是讓英格爾斯廠提齣一個采用斯普魯恩斯級艦體的備案。[6] 不過此時DDG-51已被國會接受,雖仍有少數人鼓吹改用基德級,但隨著提康德羅加級的陸續服役,宙斯盾係統優秀的性能已是有目共睹,雜音逐漸消失。[7] 1984年,美國海軍在1985年度預算中列入首艘DDG-51的細節設計與建造經費,總計11.2億美元,並計劃在1987~1992年陸續訂購後續28艘。1985年,DDG-51正式進入細節設計階段。[8]
評分這個係列不用說,買!買!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