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艺术基础

盆景艺术基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韩玉林,窦逗,原海燕 编
图书标签:
  • 盆景
  • 盆景艺术
  • 园艺
  • 植物
  • 艺术
  • 园林
  • 造型艺术
  • 养护
  • 技巧
  • 入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27119
版次:1
商品编码:1161699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盆景艺术基础》可供盆景制作人员、盆景爱好者、园林相关专业师生使用。
  1.《盆景艺术基础》是一本盆景方面的通用图书,包括盆景的基础,盆景材料,盆景工具,树桩盆景、山水盆景、树石盆景、其他类型盆景的制作和选材,盆景的题名和赏析等内容,内容非常实用。
  2.《盆景艺术基础》不仅可供盆景制作和爱好者实用,也可以作为风景园林专业的参考教材和培训教材。

内容简介

  《盆景艺术基础》从盆景的基础知识入手,并通过盆景实例详细介绍讲解了盆景艺术的知识。全书共分为八章,分别介绍了盆景的基础、盆景分类、盆景工具和材料、树桩盆景、山水盆景、树石盆景、其他类型盆景及盆景的题名与赏析等内容。全书以文字为主,辅以图片帮助说明,提高读者的兴趣,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盆景艺术。
  《盆景艺术基础》可被用作相关院校培训教材使用,也可供盆景爱好者自学使用。

内页插图

目录

1 盆景的基础
1.1 盆景定义
1.2 盆景的价值
1.2.1 艺术价值
1.2.2 实用价值
1.2.3 文物价值
1.3 盆景的简史
1.3.1 盆景的起源
1.3.2 盆景艺术的形成
1.3.3 盆景艺术的发展
1.4 盆景美学与艺术
1.4.1 盆景美学概念
1.4.2 盆景艺术特点
1.4.3 盆景美的形态
1.4.4 盆景形式美法则
1.4.5 盆景意境美法则
1.5 盆景制作的原则
1.5.1 学习自然,师法自然
1.5.2 立意构图,精巧布局
1.5.3 主次得当,相得益彰
1.5.4 因材施艺,化繁为简
1.5.5 虚实相辅,疏密有致
1.5.6 露中有藏,景中有景
1.5.7 动静互衬,均衡相宜
1.5.8 平奇互补,刚柔相济
1.5.9 巧立名目,画龙点睛
1.6 盆景艺术风格与流派
思考题

2 盆景分类
2.1 树桩盆景
2.1.1 根据树桩盆景自然根型变化
2.1.2 根据树桩盆景自然干型变化
2.1.3 根据树桩盆景规则干型变化
2.1.4 根据树桩盆景自然枝型变化
2.1.5 根据树桩盆景规则枝型变化
2.2 山水盆景
2.3 树石盆景
2.3.1 水旱类
2.3.2 全旱类
2.3.3 附石式
2.4 其他盆景类型
2.4.1 挂壁盆景
2.4.2 立屏式盆景
2.4.3 云雾山水盆景
2.4.4 微型组合盆景
思考题

3 盆景工具和材料
3.1 树桩盆景制作工具和材料
3.1.1 树桩盆景常用工具
3.1.2 盆景树木素材及选择原则
3.2 山水盆景常用工具和材料
3.2.1 山水盆景制作工具
3.2.2 盆景山石素材
3.3 盆钵与几架
3.3.1 盆钵
3.3.2 盆景的几架
3.3.3 盆景配件
思考题

4 树桩盆景
4.1 树桩盆景特征和作用
4.1.1 树桩盆景的特征
4.1.2 树桩盆景的功能作用
4.1.3 树桩盆景的应用
4.2 树桩盆景造型技术
4.2.1 操作技艺
4.2.2 选材
4.2.3 疏剪
4.2.4 栽植养护与管理
4.2.5 造型
思考题

5 山水盆景
5.1 自然山水的形貌皴纹
5.1.1 山形
5.1.2 水系
5.1.3 皴纹
5.2 山水盆景创作技艺
5.2.1 硬石创作
5.2.2 软石创作
5.3 几种山水盆景的制作技巧
5.3.1 高远式山水盆景
5.3.2 平远式山水盆景
5.3.3 深远式山水盆景
5.3.4 立山式山水盆景
5.3.5 斜山式山水盆景
5.3.6 悬崖式山水盆景
5.3.7 峡谷式山水盆景
5.3.8 孤峰式山水盆景
5.3.9 群峰式山水盆景
5.3.10 连峰式山水盆景
5.3.11 象形式山水盆景
5.3.12 散置式山水盆景
5.4 山水盆景的养护技艺
5.4.1 山石的养护
5.4.2 植物的养护
思考题

6 树石盆景
6.1 树石盆景创作原则
6.2 树石盆景的创作
6.2.1 构思
6.2.2 选材
6.2.3 加工
6.2.4 布局
6.2.5 胶合石料
6.2.6 栽种树木
6.2.7 后续处理
6.3 两种树石盆景的创作技巧
6.3.1 水旱类树石盆景的创造技巧
6.3.2 附石盆景的创造技巧
6.4 树石盆景的养护技艺
6.4.1 放置场地养护
6.4.2 树石盆景的养护管理
思考题

7 其他类型盆景
7.1 微型盆景
7.1.1 微型盆景的优点
7.1.2 微型盆景的制作
7.1.3 微型盆景的养护
7.2 异形盆景
7.2.1 挂壁式盆景
7.2.2 立屏式盆景
7.2.3 云雾山水盆景
思考题

8 盆景的题名与赏析
8.1 盆景的题名
8.1.1 盆景的命名方法
8.1.2 盆景命名注意事项
8.2 盆景艺术欣赏
8.2.1 自然美
8.2.2 艺术美
8.2.3 整体美
8.2.4 意境美
8.2.5 盆景实例欣赏
思考题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山水入袖,方寸之间——寻常院落的微缩山林 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漫长画卷中,盆景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仅是植物的栽培,更是雕塑、绘画、诗歌与哲思的融汇,是将壮丽的山川、辽阔的野外,以一种精巧而凝练的方式,呈现在咫尺盆盎之中。本书并非详述盆景技艺的门径,而是意在引领读者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去探寻盆景背后深厚的文化意蕴、审美情趣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独特存在价值。 想象一下,在自家的一方庭院,或是一隅书斋,几株形态各异的树木,经过匠心独运的经营,便勾勒出山峦叠嶂的雄奇,抑或是溪流潺潺的婉约。它们不再是简单的绿植,而是承载着生命力的微缩景观,是连接天地自然与人心灵的桥梁。本书将带你走进那些或古朴苍劲,或清秀雅致的盆景世界,去感受它们的“神韵”——那是岁月留痕的斑驳树皮,是枝干舒展的生命力量,是叶片摇曳的轻灵之姿,更是造物者与自然对话的痕迹。 盆景的魅力,首先在于其对自然的模拟与升华。它并非生硬的复制,而是提炼自然的精华,将山川的壮阔、野外的生机,以高度概括、象征性的手法呈现在容器之内。一片枯木,经过精心处理,便能化作嶙峋的山石;一株古树,通过蟠扎、修剪,便能展现出历经风雨的沧桑。这种“写意”的手法,赋予了盆景超越实际形态的意境。阅读本书,你将有机会触碰到那些大师级的作品,从它们的构图、选材、造型上,去体会那份“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你将学会欣赏那些看似不经意,实则处处皆用心的设计,理解每一片叶子的朝向,每一段枝条的弯曲,都可能蕴含着作者对自然最真挚的理解与表达。 更进一步,盆景不仅仅是一种视觉的艺术,它更是精神的寄托,是文人雅士情操的体现。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盆景与诗词、书画、茶道等雅事紧密相连。一盆风姿绰约的松柏,可以引发对坚韧不拔品格的联想;一株疏影横斜的梅花,则寄托了孤高自许、傲雪凌霜的情怀。盆景成为了一种无声的语言,用以抒发情感,寄托情思。本书将为你揭示,那些隐藏在盆景之下的文化密码,它们如何成为文人哲思的载体,如何与中国人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暗合。你可能会发现,原来在欣赏一盆盆景时,我们也在与历史对话,与古人的智慧共鸣。 本书还将探讨盆景与中国传统美学之间的深刻联系。它体现了中国艺术中“少即是多”、“虚实相生”、“留白”等核心理念。一盆成功的盆景,往往不是枝繁叶茂,而是通过巧妙的留白,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枝干的疏密、叶片的浓淡、容器的选择,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审美系统。通过对这些元素的解读,你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中国传统绘画、建筑、园林等艺术形式的共通之处。你会发现,盆景的审美,是一种内敛而含蓄的美,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 此外,本书也将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盆景在中国现代生活中的价值。在节奏日益加快的都市生活中,亲近自然变得弥足珍贵。一盆小小的盆景,便能为居室带来一丝生机,为心灵提供一个休憩的港湾。它不仅仅是装饰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一种对自然的热爱,一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一种在忙碌中寻找宁静的智慧。本书将为你呈现,如何将盆景融入现代家居环境,如何通过简单的养护,让这份来自自然的灵动,常伴左右。 本书的叙述方式,将力求平实质朴,避免过于专业化的术语,而是以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引领读者一步步走进盆景的迷人世界。我们不会去教你如何嫁接、如何蟠扎,但我们会让你明白,为何要这样做,这样做背后所蕴含的东方智慧。我们将通过大量的图片和生动的描述,让你仿佛置身于一座座精美的盆景园中,去亲眼见证那些生命的奇迹。 你将了解到,盆景的生命,不仅仅在于其外在的形态,更在于其内在的精神。一盆看似普通的植物,经过精心的培育和经营,便能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一件充满生命力的艺术品。这种生命力的传承与再造,正是盆景艺术最令人着迷之处。它让我们看到,即使在有限的空间里,生命依然可以绽放出无限的光彩。 本书还将触及盆景的地域性差异,例如岭南盆景的奔放热情,扬派盆景的细腻雅致,川派盆景的野趣横生等等。这些不同的风格,反映了各地独特的自然风貌和文化传统,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欣赏视角。你将了解到,同一个树种,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匠人手中,可以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韵味。 总而言之,本书并非一本操作指南,而是一次精神的漫游。它将带你领略盆景艺术的文化深度、审美高度和生活温度。通过本书,你将学会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去审视身边的植物,去发现隐藏在它们身上的无限可能。你将明白,原来“山水入袖”,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可以融入寻常院落的,一份充满诗意的生活。它是一次关于美学的探索,一次关于自然的对话,一次关于生命的礼赞。在翻阅本书的过程中,愿你能感受到那份来自方寸之间的微缩山林,带给你的平静、喜悦与启迪。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相当古板和正式的,采用了大量书面语和一些略显生僻的术语,这无疑抬高了非专业人士的入门门槛。很多句子结构冗长复杂,需要反复阅读才能准确把握其含义,这与现代园艺书籍追求的“易读性”和“亲和力”背道而驰。例如,描述一个简单的剪枝动作,往往要用上一长串状语从句来修饰,使得原本直观的操作步骤变得晦涩难懂。更令人感到疏离的是,书中几乎没有出现任何鼓励读者尝试和犯错的友好提示。它更像是一份来自权威学者的严苛教导,而不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园艺师在与同好分享心得。缺乏那种“别怕,试试看”的鼓励,使得读者在面对失败时可能会产生更强的挫败感。总而言之,这本书在知识广度上尚可,但在如何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具体、易于上手的操作指南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更适合作为案头参考资料,而非一本在工作台旁随时翻阅的实操手册。

评分

这本关于园艺技艺的著作,虽然名字上看起来很专业,但实际内容却更像是一本面向初学者的入门指南,对于我这个已经有几年经验的爱好者来说,着实有点“浅尝辄止”的感觉。书中对基础工具的介绍花了大量的篇幅,详细到连不同材质的剪刀的优缺点都一一列举,这对于完全的新手无疑是贴心的,但对我而言,这些信息我已经烂熟于心,翻阅起来不免有些乏味。更让我感到遗憾的是,它对于高级造型技巧的探讨几乎是只字未提。比如,如何通过精准的修剪来模拟自然界的风霜痕迹,如何利用金属丝进行长期的、具有方向性的蟠扎塑形,以及如何根据树种的生长习性来制定长达数年的培养计划,这些都是我迫切想深入了解的内容,但书中仅仅在最后的几页用非常概括性的语言带过,让人感觉意犹未尽,仿佛刚进入佳境,作者就戛然而止了。整体的叙述风格偏向于教学手册,缺乏一些艺术性的感悟和哲学层面的探讨,读完后,我依然在寻找那些能点燃创作灵感的火花,但似乎这本书只提供了搭建炉子的方法,却未曾点燃火焰。

评分

从装帧和排版来看,这是一本非常“厚重”的书,拿在手里分量十足,仿佛承载了作者毕生的心血。然而,这种厚度似乎更多地来自于对一些非核心内容的冗余叙述,而非知识密度的增加。例如,在关于“容器选择”的那一章,作者花费了近百页的篇幅来介绍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陶罐、瓷盆的历史渊源,甚至详细描绘了某几个知名窑口的烧制工艺细节。虽然这些内容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或许很有趣,但对于急于掌握核心技艺的实践者而言,这无疑是巨大的信息噪音。我真正需要的是更清晰的指南:哪种材质的盆在排水性上更优?不同土质对盆底孔洞的要求有何异同?这些直接影响树木生存的关键问题,在书中却被淹没在大量的背景故事和文化溯源之中,阅读体验更像是在进行一次漫长的文化散步,而不是一次高效的技能学习之旅。

评分

这本书的篇幅组织结构显得有些跳跃和不连贯,让人在阅读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在不同章节间来回对照,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比如,在谈论完“土壤配比”的细节之后,它会突然插入一段关于“不同季节浇水时机”的讨论,而这些内容其实更适合放在一个综合性的“年度养护日历”中进行系统梳理。这种零散的知识点堆砌,使得理解和记忆的效率大大降低。我更倾向于看到一种逻辑清晰的递进关系:从宏观的选材到微观的修剪,再到中期的塑形,最后是长期的维护,每一个步骤都应有明确的承接和铺垫。此外,书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和案例来源标注也显得不够严谨,很多数据和理论似乎是作者个人的经验总结,缺乏足够的学术支撑和多方位的验证,这使得那些关于病虫害防治和营养吸收的章节,读起来让人总有些将信将疑的感觉,不够有说服力,难以让我完全信赖它作为我未来养护决策的唯一依据。

评分

我不得不承认,这本书在色彩搭配和视觉呈现上确实下了一番功夫,那些精美的四色印刷照片,将各种形态的树木展示得淋漓尽致,即便是静静地放置在茶几上,也算是一件赏心悦目的装饰品。然而,这种对“美学”的呈现,似乎更多停留在表面的“好看”上,而非深层次的“意境”构建。书中花了好几章来分析“黄金分割”在盆景布局中的应用,并配以大量的几何图示,这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理工科的严谨感,但却冲淡了园艺本身应有的那份自然灵动。我期待的是作者能告诉我,如何通过一棵树的姿态,去讲述一个关于时间、关于坚持的故事,如何让观赏者在凝视树木时,感受到山野的苍劲或江南的婉约。遗憾的是,书中对“意境”的描述,往往是套用一些空泛的词汇,比如“气势磅礴”、“清雅脱俗”,却缺乏具体案例来佐证和引导读者如何达到这种境界。这就像一本美食杂志,图片诱人,但食谱却不够详尽,让人只能远观而不可实践其精髓。

评分

评分

评分

很好很好

评分

很好很好

评分

评分

基础知识

评分

很好很好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