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诸多既传奇又个性鲜明的军事领导人中,
陈赓是最独特的一位。
他是国共领袖蒋介石、毛泽东都十分器重的军事天才;
他救过蒋介石,又面对面地责难蒋介石;
他曾与周恩来、顾顺章在中共上海特科共事;
他和鲁迅有过深谈;
他指导过越南抗法战争,又参与指挥过抗美援朝战争……
他在党史、军史上留下了厚重而特殊的一抹。
内容简介
陈赓(1903—1961),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早年参加过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后历经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参与指挥援越抗法和抗美援朝战争,领导创建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他的个性鲜明,一生极富传奇色彩。
作者简介
尹家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早年写诗与评论,后以纪实、传记文学为主,其“黄埔·红墙”系列具有广泛影响。该纪实系列生动传神,真实感人,别具一格。主要著作有:《红墙见证录》(三卷本)、《红墙知情录》(三卷本)、《国共往事风云录》(四卷本)等。
目录
第一章 从陈家大屋走出的名人
一切都从14岁离家出走开始
传奇的爷爷和侠女继祖母
陈家牧童后来也当上八路军旅长
妹夫竟是后来的大将谭政
在湘军中认识了彭德怀
结识毛泽东
求爱信贴上墙
第二章 在周恩来与蒋介石之间
带领百余人报考军校
周恩来派陈赓过江
危难中救了蒋介石一命
与蒋介石分道扬镳
和周恩来“互相帮助”
参加南昌起义
初遇傅连暲
第三章 上海滩秘事
中统特派员成了眼线
处决叛徒何家兴
一场“绑架”戏救了张云逸
营救彭湃失败
白鑫被打死在弄堂里
顾顺章叛变了
给鲁迅讲故事
被捕
与蒋介石辩论
蒋介石放松了对陈赓的看管
第四章 历经险境
被黄埔教官钱大钧盯住
偶遇特务老同学
毛泽东:“陈赓行,可以当军长!”
夺取金沙江
夹金山上张国焘的追问
救了周恩来
朱德帮忙
周恩来小纸条中的暗语
第五章 抗战显身手
王根英倒在3月8日
给彭德怀当“红娘”
“巧遇”傅涯
一下把作战股长周希汉推举成旅参谋长
“不要搞匹夫之勇”
彭德怀说要陈赓的“脑袋”
冒险扮敌过村
第六章 和平与战争
停战协定零时生效
美方代表服软了
陈赓突然掏出照相机对准日本兵
“不许杀俘虏兵”
第七章 胜者与败者
侦听到敌首通话
夺到“蒋先生”
被俘旅长喊黄埔“老大哥”
中街战斗失利了
打不打?陈赓在犹豫
第八章 破釜沉舟豫西牵“牛”
毛泽东讲“破釜沉舟”的故事
河水猛涨,心绪不宁
骑“龙”过黄河
伏牛山战前争论不休
“牵牛”并不轻松
第九章 淮海战役
陈赓:“打不好,你拿掉我的乌纱帽!”
围攻黄维兵团
要求推迟总攻时间
给敌首立个碑
第十章 冲突发生在南线
四到南昌,百感交集
林彪的“超越指挥”
等候毛泽东的裁决
第十一章 援越抗法
胡志明点将
胡志明眼中的陈赓是“美人”
被陈赓称之为“败仗”的胜仗
陈赓:“如果这样的仗还不打,我就卷起铺盖走了!”
第十二章 赴朝逸事
被高岗拉去跳舞
“特科老手”没有摆脱“盯梢”处长
陈赓一句“该吃饭了”替大伙解了围
陈赓:“后勤部长贪污一车黄金你信吗?”
“地下长城”带给上甘岭的奇迹
推举志愿军谈判代表
第十三章 情动哈军工
把毛泽东吵醒了
“通不通,三分钟!”
第一个告诉钱学森要他搞导弹的人
第十四章 不长的人生永久的传奇
标准的慈父
小儿子救了陈赓
傅涯觉得他有时像长辈,有时又像小孩
到上海休养
最后的日子
后记
精彩书摘
《尹家民黄埔·红墙系列:传奇大将陈赓》:
俗话说:知子莫如父。然而在陈家屋场,最了解少年陈赓心思的,不是父亲,而是爷爷。人们都说这叫隔代相传。
陈赓出生以后,到了满月,陈绍纯把亲戚朋友和村里人叫到客堂,杀了一头猪,煮了一锅红皮鸡蛋,摆了一些土酒和菜肴,当然,还有湖南人少不得的辣椒、辣酱,热闹了一番。大家纷纷祝愿新诞生的孩子健康、长寿和幸运。
正在热闹头上,听得陈家大院门口孩子们跑着喊着:“老将军回来了!老将军回来了!”
一顶四抬大轿轻轻落地。轿帘一挑,下来一位威风凛凛的老汉。有个轿夫想过来搀扶,老人一扬手,拨开他,拔出嘴里的旱烟杆,声若洪钟:“我的孙子在哪里?我的孙子在哪里?”
这位湘军大人有五六十岁的年纪,一脸大胡子,浓黑的眉毛根根刺起,目光锋利。他身材魁梧,穿着一身湘军礼服,头戴朝冠,亮晶晶的宝石顶子,声势显赫。
他,就是陈赓的爷爷,在湘军里当师长的陈益怀。陈益怀是官名,他原名陈翼琼,字仑西,号培芝,生于1846年。
屋里人闻声出来,簇拥着老汉进去。老汉一坐下来,便微微发喘。他右手一张,像是和人们要什么东西。父亲端来了茶,老汉眼皮都不抬一抬。母亲是很懂事的,急忙回屋把正在酣睡的福哥抱来,放在老汉怀里。老汉抹了一把胡子,露出嘴唇,在孙子的屁股蛋上咂地亲了一下,哈哈笑得两眼眯成一条线:“我这孙子屎都是香的!”
他忽然想起什么,拿起一根筷子,在酒坛里蘸了一滴酒,往孩子鲜嫩的嘴皮上一抹,孩子便哇哇大哭起来。
爷爷笑得更起劲了,一拍大腿:“哭得响!哭得响!这小子会比我有出息!我听我爹说,我满月的时候,他往我嘴里塞了颗辣椒,我硬是没哭出声来……”
爷爷大约想到什么伤心事,沉默起来,只是盯着孙子的小脸看。他当年矢志尽忠朝廷,但是近来常常被派去镇压农民起义,遭到万民痛恨。又见朝廷无能,清军腐败,外患内忧交迫,实在不想干下去了。他对着听不懂也不会说话的孙子极认真地说:“孙子呵,快快长吧。等爷爷告老还乡,一定把你这个小马驹,调教成一匹腾云驾雾的千里马!”
又过了五六年,爷爷辞去官职,回到家乡,福哥也长成二尺多高、顽皮好动的孩子,爷爷成了他最好的伙伴,不是跟着爷爷去练功,就是缠着爷爷问东问西。他抱住爷爷的脖子,爬上他的膝盖,脸腮对着脸腮,高兴地喊:“爷爷,你眼里有个人!”
“是啊,里面有个淘气包!”老人捋着胡子,乐得前仰后合。
傍晚,二都柳树铺轮廓变得模糊起来,只有背衬着西天余晖的锯齿形小山顶上,还能看到松树和竹子郁郁葱葱。祖孙二人来到泉坝旁边一块空地,孙子跟着爷爷一招一式练起武来。
正练着,一阵马蹄声从远而近。祖孙俩一齐扭头去看。
沿着狭长谷地,一匹枣红马飞快地奔驰,腾起一片黄色烟尘。乱纷纷的鬃毛迎风飞舞,不一会儿便来到跟前。
从马背上下来的是个中年妇女。她的脸是饱经风霜的,额发是湿的,颊上满是灰尘。她的穿戴也很奇特:黑衣黑裤,袖口裤管都紧紧扎着,身后一块红色霞帔,软底靴套着裤腿,十分精悍。远远一看,不像个女的。
她看见了爷爷,就整一整汗湿的头发,翻身下马。福哥扑过去,亲热地喊着:“二奶奶!”
她不是福哥的亲奶奶。亲奶奶死后,过了几年,爷爷又和一个在自己部队当过兵的重庆籍女子结了婚。这个继祖母本姓熊,嫁后按当地习俗改姓刘。她没生过儿女,但对儿孙视若亲生,孩子们对她也很尊重、敬爱。她原是爷爷军中一个骑士,性格豪爽,武功精良,人称“侠女”。她跟着爷爷来到陈家,成了孩子们的武术教练。
她轻轻一举,便把福哥放在马鞍上,说道:“抓紧缰绳!”
福哥骑在马上,喜不自胜,不由得腿肚子一夹,马便奔跑起来。它时而竖起前身,时而左右摇晃,或者把头扎人前腿间,可把福哥吓坏了。他先是脸红了一阵,心口怦怦乱跳。但他牢牢抓住缰绳,像猴子一样,紧贴在马背上。桀骜的枣红马不知是累了,还是驯服了,跑了几圈之后,放慢了步子。福哥高兴地直起身子。
“好样的!”爷爷笑眯了眼,“长大能降服千军万马!”
“福哥,下来吧,该练跟斗了!”二奶奶把马拉住。它的鼻孔张得老大,打着响鼻。当二奶奶靠近它时,虽然又惊跳了一下,但很快和顺地垂下头。二奶奶把福哥抱下来。
二奶奶从马鞍子抽出一根柳木棍子,喊着:“福哥,来!”福哥按着二奶奶喊出的口令,在平地上打着巴子。二奶奶不时把木棍伸到福哥腰杆下,顺势托着。福哥便一个跟斗接着一个跟斗,风车似的骨碌碌转……
庶康长大以后,进了湘乡一带有名的东山学堂。毛泽东也曾在这个学校读过书。庶康生性活泼,聪明伶俐。他除继承了长辈们勤劳俭朴的品格外,还爱吹拉弹唱,更着迷于祖父的征战生涯。他常常依偎在祖父的身旁,抚摸着他累累伤痕,每一个伤疤都有一个征战故事。
湘江一带是将帅丛生之地,湘军头目曾国藩即是湘乡人士,更有黄兴、蔡锷诸将;这里也不乏维新之人,诸如梁启超、谭嗣同等。于是,在庶康幼小的心灵里,耸起两座高山:一座是爷爷,另一座是黄兴。他们是他心中的英雄豪杰。爷爷给了他尚武精神,黄兴则使他有了忧国忧民的朦胧意识。
他常常做着当大将军的梦,幻想着像黄兴那样,骑着高头大马冲出去。
……
前言/序言
我写陈赓,少说也有25年了,有同行戏称我是“靠写陈赓起家的”。这话容易让人联想起“蒋介石是靠黄埔起家的”。也是,而后我真的写起了“黄埔”,写起了“蒋介石”。当然,写得最多的还是陈赓及其战友,以及他们最敬重的领袖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
我写陈赓,不敢说是最早的,最早是穆欣前辈;也不敢说是最全的,最全的当然是陈赓的正传。窃以为(也是读者所言)是写得最好看的。当我第一次见到陈赓的老战友刘志坚中将和张南生中将的夫人林纫篱时,他们不约而同地问我:你见过陈赓?像,你写得很像!他们说的是读过《风流大将军》的第一印象。我理解的好看就是真实加生动。
我哪有机会见到陈赓?
我跟他的儿女是同时代的人。
我很幸运,长期得到陈赓亲属的支持。最初,他们把陈赓部下录的一百多盘录音带慷慨地提供给我,并口头说了许多活材料,我这才有机会后来见到一些部下本人,听他们讲录音之外的故事。这对我了解把握陈赓的气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而后,当我忐忑地把出版后的《风流大将军》交给他们时,不久后等来了石头落地的一句话。我一直记得大将之子陈知建走过来时潇洒地一扬手,说“通过啦!”时的神态。我明白,那意思是书得到了他们的首肯。
陈赓的儿女都是性情中人。我也记得陈赓夫人傅涯多次给我讲述她眼中的陈赓,她时而显露痛斥某人的激昂神采,时而谈到当年情景的风趣表演。最使我难忘的是2003年在陈赓诞辰100周年时,我应邀为她整理《陈赓日记》再版前言、回忆陈赓文章的情景。那时她已是86岁高龄的老人,对往事的记忆还是那么清晰。忙得住院了,也非要我去修改她最后的回忆文章。我去了,她并没有多少修改意见,只是希望我再听听她讲陈赓的一些往事,我听了,她高兴了,我走了,她安静地睡了。从她那儿我真看到什么是老人如小孩,尽管那时我自己也快成老人了。我知道陈赓是很早的。在我上中小学的那个城市——上海,早就流传着陈赓。加之同为军人的父辈们的口中传说。年幼的我也曾到虹口公园鲁迅纪念馆去找寻他给鲁迅画的那张神秘的作战草图。
因为陈赓,我曾梦寐以求那个“哈军工”,可惜“文革”一来梦碎了。后来当兵没拿枪却拿起了笔杆子,又给了我写陈赓的机会。
评论和网上时常会有人说起陈赓。网上一个流行颇广的评点我写陈赓书中有22条“与史实不符”的帖子,虽此文也多条不准,也还是中肯地说:“陈赓是一个性格开朗活泼又富有传奇经历的战将,受到很多军史迷的喜爱,著名军旅作家尹家民所撰的纪实文学作品《百战将星陈赓》也因此广受读者青睐,流传甚广,很多读者对陈赓的了解都出自这本书。”
说实话,不是说我写得有多么高明,而是陈赓本人的魅力所致。
此次适逢陈赓诞辰110周年,又恰逢哈军工建院60周年,当代中国出版社愿再出版“陈赓”,我将近年来断断续续新写的陈赓片段及旧稿做了整理,择其精华,就算作陈赓的另一种文学外传吧。
尹家民
2013年4月19日
《传奇大将陈赓》—— 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征程 本书以宏大的历史视野和细腻的人物刻画,深情地回顾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军事家、战略家,我党我军卓越领导人陈赓大将波澜壮阔的一生。从风云激荡的革命年代,到新中国建设的伟大征程,陈赓以其独特的胆识、过人的智慧和坚定的信念,在中国革命战争史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书并非简单罗列史实,而是通过对陈赓同志不同时期、不同战场上的具体斗争的深入剖析,展现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红军将领、一名共和国大将的非凡品格和卓越贡献。 第一部分:黄埔峥嵘,革命启蒙 陈赓,一个在历史上闪耀的名字,他的革命生涯始于那个风雷激荡的年代。本书将读者带回那个救亡图存的时代,黄埔军校的炮火声如同革命的号角,吹响了无数热血青年投身救国救民事业的序曲。陈赓,正是这群青年中的佼佼者。他以其出色的才华和坚定的革命立场,在黄埔军校崭露头角,不仅接受了系统的军事训练,更重要的是,在这里,他结识了革命的导师,坚定了共产主义的信仰。 本书将详细描绘陈赓在黄埔军校的学习和生活,展现他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学生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革命者。他与蒋介石、周恩来等历史人物的交往,以及在校期间参与的军事训练和政治活动,都将在书中得到细致的呈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陈赓在黄埔期间展现出的杰出军事才能和领导潜力,为他日后成为一代名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参与指挥的早期革命斗争,虽然规模尚小,但已经显露出他过人的军事素养和对战局的敏锐洞察力。 第二部分:南征北战,戎马倥偬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陈赓的身影出现在了中国革命最艰难困苦的战场上。从秋收起义的烽火,到井冈山根据地的艰苦斗争,再到长征的万里跋涉,陈赓始终冲锋在前,出生入死。本书将重点还原陈赓在这一时期的军事指挥生涯,着力刻画他在关键时刻的决策能力和战场上的英勇表现。 读者将跟随陈赓的脚步,体验他如何在敌人的重重围剿中,带领部队一次次突出重围;如何在他领导的根据地建设中,发展壮大革命武装力量;如何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以顽强的意志和灵活的战术,克服万难,完成战略转移。书中将重点描绘陈赓在红四方面军、红一方面军等不同部队中的经历,以及他在重要战役中,如湘江战役、四渡赤水等历史事件中的关键作用。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赓又奔赴新的战场,成为八路军的得力干将。他参与指挥的百团大战等重大战役,不仅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更展现了他作为一名高级指挥员的战略眼光和战术运用能力。本书将深入挖掘陈赓在抗战时期的军事活动,包括他如何组织和指挥部队进行游击战争,如何建立和巩固抗日根据地,以及他如何与国民党军队协同作战,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解放战争时期,陈赓更是成为了解放军中的一支劲旅,屡建奇功。他领导的部队,以其灵活机动的战术和勇猛顽强的作风,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书中将详细阐述陈赓在解放战争中的一系列辉煌战役,例如豫西南战役、鄂西北战役、两广战役等。他如何运用“迂回包围”、“围点打援”等战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最终为解放全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陈赓在这一时期的军事指挥艺术,将成为本书着重展现的内容。 第三部分:和平建设,鞠躬尽瘁 新中国成立后,陈赓并未止步于过去的辉煌,而是将他毕生的精力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和国防事业之中。本书将展现陈赓在和平建设时期的卓越贡献,包括他在组建和发展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方面的努力,以及他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外交事业中的积极参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陈赓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表现。他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指挥部队与世界头号强敌展开殊死搏斗,为保家卫国、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书将深入描绘他在朝鲜战场上的战略部署、战术指挥以及他与将士们同甘共苦的感人故事。 此外,陈赓在国家现代化国防建设方面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积极倡导和推动我军的武器装备现代化,为我军的军事技术发展留下了宝贵的经验。他晚年致力于国防科技人才的培养,为国家的科技强军战略奠定了基础。本书将展现陈赓在各个领域的探索与奉献,他将一生奉献给了党和人民,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革命家。 第四部分:人格魅力,精神传承 除了辉煌的军事成就,陈赓大将更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而受到后人的尊敬和爱戴。他既是叱咤风云的军事统帅,也是一位有血有肉、情真意切的普通人。本书将通过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的故事,展现陈赓同志的政治智慧、军事才能,以及他身上闪耀的共产主义精神。 陈赓的幽默风趣,他的睿智豁达,他对战友的关怀,他对人民的深情,都将在这本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他一生光明磊落,嫉恶如仇,作风民主,平易近人,深受广大官兵的爱戴。本书将从多个侧面,勾勒出一个立体、真实、鲜活的陈赓形象,让读者在了解其历史功绩的同时,更能感受到他作为一名杰出的共产党员和革命家的人格魅力。 本书并非止步于对历史人物的简单回顾,而是希望通过陈赓大将的革命一生,激励当代人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陈赓大将的精神,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语 《传奇大将陈赓》是一部集历史性、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著作。它以严谨的态度,考证史实,以生动的笔触,再现历史。本书不仅是对陈赓大将一生的全面回顾,更是对中国革命史和人民军队发展史的一次深刻解读。读者将在这本书中,看到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如何在中国革命的洪流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篇章,他的精神和品格,将如同红墙一样,永恒地矗立在中国革命的史册之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