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汉语新词词典(2005-2010)
定价:28.00元
作者:王均熙著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54860084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收录2006年至2010年7月产生的新词新义,少数条目产生于2005年,考虑到语文工具书的实用性,本书也酌情予以收列。所收词目后附书证,以满足读者查阅的需要,也便于其他辞书在修订时考虑补收。本书共收条目约2000条。
目录
凡例
正文
拼音索引
后记
作者介绍
王均熙,1947年10月生,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多年来从事辞书编募工作及现代汉语,方言等语言研究,曾参与中国重点科研项目《汉语大词典》的撰稿与编辑工作。主要专著有《汉语新词词典》《简明汉语新词词典》《新世纪汉语新词词典》等。
文摘
序言
坦率地讲,最初选择这本词典时,我有点担心它的时效性。毕竟,2005到2010年,对于互联网语言来说,已经算是一个“远古”时期了。很多那个时候流行的词,现在看来可能已经带着浓厚的“过气”色彩,甚至在新的语境下含义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然而,当我真正使用它时,这种担心就烟消云散了。它并没有试图去追赶最新的潮流,而是忠实地记录了那五年间的语言面貌。这种“历史感”反而成了它的独特价值所在。阅读这些词条,就像是透过一个时间胶囊,看到当时的社会情绪是如何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比如某些带有强烈时代烙印的政治经济术语,它们在当时的语境中是如何被大众理解和使用的,这本书给出了一个清晰的快照。我甚至推荐我的一个研究近代史的朋友也来看看,因为语言的变化往往是最诚实的社会变迁记录,比官方文件更接地气,更富有人情味。
评分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辅助功能设置非常实用。虽然是词典,但其中对某些词汇的解释后面会附带简短的例句,这对于理解一个新词在实际语境中的用法至关重要。很多时候,光知道定义是不够的,你得知道它在句子中如何“站位”。这些例句的选择非常贴合那个年代的常见表达习惯,避免了使用过于生硬或脱离现实的构造。此外,索引系统的设计也值得称赞,查找效率很高,这对于一本收录量巨大的工具书来说是核心竞争力。我个人认为,一本优秀的词典,其价值不仅在于它记录了多少“新知”,更在于它能多大程度上帮助读者在不迷失方向的前提下,高效地吸收这些新知。这本书很好地平衡了学术深度与实用广度,让普通读者也能轻松地跨入专业词汇的门槛,而无需被复杂的语言学理论所困扰。它是一部严谨的学术成果,但同时也是一本平易近人的阅读伙伴。
评分说实话,我并不是一个语言学家,只是一个对文字有着近乎偏执的喜爱者。我买这本词典的目的,其实更偏向于一种“考古”的心态。2005年到2010年,那是我大学毕业步入社会的关键时期,社会的各个层面都在经历剧烈的变革,而这些变革,无不深深地烙印在了新出现的词汇里。我记得那时候讨论很多关于IT、关于全球化、关于消费主义的话题,我很想看看,当时那些初露端倪的社会思潮,是如何通过一个个新词汇被凝固和定义的。这本词典的编纂者无疑是敏锐的记录者,他们捕捉到了那些最初只是小圈子内部交流的俚语,是如何一步步渗透到主流话语中的。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次微观的历史考察。我尤其欣赏那些对词源和演变过程的细致考证,它不仅仅告诉我“这是什么意思”,更重要的是解释了“它为什么会是这个意思”,这种深层次的溯源,极大地满足了我作为非专业人士的求知欲。它提供的不仅仅是信息,更是一种理解时代语境的钥匙。
评分我对工具书的评判标准,一向是苛刻的,因为它必须经得起反复的查验和对比。在处理大量新词时,最大的挑战是如何保持定义的准确性和中立性,避免带有编纂者强烈的个人色彩。这本词典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克制和专业。我试着查找了一些在特定行业内流行,但尚未广泛普及的术语,惊喜地发现其中一些也得到了收录,并且给出了简洁明了的界定。这表明编纂团队的收集范围非常广阔,没有仅仅局限于报纸上的头条热词,而是深入到了社会肌理的各个角落。这种细致入微的搜集工作,绝非易事,它需要极大的耐心和跨领域的知识储备。如果说语言是活的,那么这本词典就是一本定格了特定时间段内语言“生命体征”的标本集。对于需要进行学术写作或严谨的文本编辑的人来说,它提供的参照标准是极具权威性和可靠性的,它提供了一种“可被引证”的语言规范。
评分这本厚重的词典,摆在书架上,光是那沉甸甸的分量就让人感受到一种学术的庄重感。我最初翻开它,是带着一种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毕竟,现代汉语的发展速度之快,常常让人应接不暇,那些前些年还很陌生的词汇,转眼间就成了日常交流的一部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朴实,没有花哨的封面,直奔主题,这很符合工具书的定位。内页的纸张质量适中,印刷清晰,虽然是密密麻麻的文字,但排版上看得出是用心设计的,至少在查找时不会让人感到视觉疲劳。我特别留意了几个近年来热度很高的网络流行语的收录情况,看看它们是如何被“正名”和规范化的。工具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参照系,对抗语言的漂移。我期望它能像一座灯塔,为我辨别那些转瞬即逝的语言现象,提供一个扎实的解释框架。手持这本书,仿佛握住了一把丈量时代脉搏的尺子,让人对这五年间的社会变迁有了更直观的语言学上的感知。那种“原来这个词是那时候开始流行的”的恍然大悟,是阅读其他任何书籍都无法替代的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