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别集丛刊 龚鼎孳全集(1-4 套装共4册)

明清别集丛刊 龚鼎孳全集(1-4 套装共4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龚鼎孳 著,孙克强,袁喆 校
图书标签:
  • 明清文学
  • 龚鼎孳
  • 别集
  • 丛刊
  • 古籍
  • 文学
  • 历史
  • 文化
  • 珍本
  • 诗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082575
版次:1
商品编码:11641656
包装:精装
丛书名: 明清别集丛刊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77
套装数量:4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全面搜集、点校龚鼎孳诗文作品的读本。

内容简介

  《明清别集丛刊 龚鼎孳全集》收录《定山堂诗集》四十三卷、补遗一卷(88首),《定山堂诗余》四卷、补遗一卷(4首),《定山堂文集》二十七卷、补遗一卷(60篇),《文集外编》收录《露浣园稿》四卷、《浠川政谱》二卷、《龚端毅公奏疏》八卷。附录龚氏各集序跋43篇、碑传4种、董迁《龚芝麓年谱》。本书是对龚鼎孳作品的首次全面搜集整理。

作者简介

  孙克强,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长期从事词学文献整理研究,整理有《蕙风词话 广蕙风词话》(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著有《清代词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等。

  裴喆,文学博士,整理有《清人词话》(上中下册)(合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年)。

  龚鼎孳,(1616-1673),明末清初的著名人物,历仕明、李自成大顺、清三朝,是明清易代时期风云变换的见证者,也是当时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其一生跌宕起伏,毁誉皆达于极致。他是清初著名的文坛领袖,诗、词、文各体兼擅,在生前身后享有盛誉。其诗与钱谦益、吴伟业并称“江左三大家”。

目录

前言
凡例
定山堂诗集补遗
定山堂诗余补遗
定山堂文集补遗
定山堂文集外编
露浣园稿
浠川政谱
龚端毅公奏疏

附録一序跋
附録二碑传
附録三年谱

精彩书摘

  定山堂诗集卷四十 七言绝句五
  顺治丙申使粤迄康熙辛丑邸舍稿
  过祖命寓斋〔一〕
  漫将车马溷烟霞,空负秦淮酒债赊。一坐高斋萝薜晚,凉云吹落早秋华。
  【校】
  〔一〕“祖命”,《香严》作“唐祖命”。《诗钞》选本篇,题同《香严》。
  绮季水阁同于一于皇子翥杓司其年小饮和伯紫壁间韵四首〔一〕
  桃叶谁持檝渡江,垂杨曾系载花艭。即今高阁秋风里,灯火书声聚一窗。
  【校】
  〔一〕诗题,《香严》作“和纪伯紫壁间韵四首”。《诗钞》选四篇,题同《香严》。《诗观》选其三,题作“和纪伯紫壁间韵”。《同人集》题作“秋日集绮季秦淮水阁辟疆社盟长擕具过饮甚欢醉後和戆叟壁间春日四韵”。
  其二
  高阳生事五湖余,共醉终胜读素书。竹里行盘秋鱠美〔一〕,不须醒酒索鲭鱼〔二〕。
  【校】
  〔一〕“竹里行盘”,《同人集》作“争羡玉盘”。
  〔二〕《香严》、《诗钞》有注:“冒辟疆携具过饮。”
  其三
  残夜帘钩倚碧谿〔一〕,玉箫风过亦含凄。南朝谁奏无愁曲〔二〕,半壁江声咽水犀〔三〕。
  【校】
  〔一〕“帘钩”,《同人集》作“鈎帘”。
  〔二〕“南朝”,《同人集》作“南楼”。
  〔三〕“水犀”,《香严》、《诗钞》、《诗观》作“水西”。
  其四
  中林风物纵疎狂〔一〕,龙卧犹分上下牀。最忆杏花村酒熟,一痕香梦绕江郎。
  【校】
  〔一〕“中林”,《同人集》作“中秋”。
  九月一日同澹心伯紫绮季寒玉子翥杓司家弟孝绪并一指山
  语二上人登雨花台四绝句〔一〕萧萧木叶下江流,滚滚沧波无尽头。多少斜阳城阙外,酒痕吹落蒋陵秋〔二〕。
  【校】
  〔一〕诗题,《香严》作“九月一日同澹心伯紫绮季伯石稼公杓司家弟孝绪并一指山语二上人登雨花台口号”。《诗观》选其一、其二、其三,题作“九月一日登雨花台口号”。
  〔二〕“蒋陵”,《香严》、《诗观》作“故陵”。
  其二
  年年梦绕雨花台,今日中林几客来。莫惜旗亭樽酒薄,六朝松桂万山开。
  其三
  白雁秋回天地青,红墙木脱露荒亭。可怜九子风铃响,尚许啼鹃带血听。望木末也〔一〕。
  【校】
  〔一〕小注,《诗观》无。
  其四
  芒鞵踏遍草痕香,垂老江山托兴长。闲共幽人兼衲子,醉吟秋色到重阳。
  九月十三日于皇招同前民淡心绮季诸子登清凉台〔一〕
  万里秋阴入暮烟,盘空石磴断虹前。西风残叶能多少,变尽江山九月天。
  【校】
  〔一〕《香严》题作“九月十三日杜于皇招同蒋前民诸子登清凉台口占五首”,无其二、其七;《变雅堂遗集》附録、《诗钞》同《香严》;《国雅初集》题作“秋杪杜于皇招同蒋前民诸子登玄妙观台”,选其一;《诗持三集》题作“九月十三日杜于皇招同蒋前民诸子登清凉台口占”,选其一、其五;《诗观》选其一,题作“秋杪杜于皇招同蒋前民诸子登清凉台”。
  其二
  台城衰草晚山平,月黑长街野火生。浊酒霜螯高处醉,老秋消得故人情。
  其三
  蒋子清诗扣玉弦,铁衾老屋赏樊川。山前自挈盘飡至〔一〕,不怪吴姬夜数钱。
  【校】
  〔一〕“飡”,瞻麓斋本作“飧”。
  其四
  锦树笼烟百尺孤,戍楼风角报栖乌〔一〕。秋宵一刻恩难负,我辈登临非酒徒。
  【校】
  〔一〕“风角”,《变雅堂遗集》附録作“夜角”。
  其五
  六代寒潮战伐回,华林芳乐总蒿莱〔一〕。杜陵漫兴浑无赖,挥洒山川到酒杯〔二〕。
  【校】
  〔一〕“芳乐”,《变雅堂遗集》附録作“苦乐”。
  〔二〕“山川”,《变雅堂遗集》附録作“西山”。
  其六
  千峰并日坐飞觞,秋入乾坤有醉乡。雁外一声谁倚笛〔一〕,梅花哀怨谱青羌〔二〕。
  【校】
  〔一〕“倚笛”,《变雅堂遗集》附録作“弄笛”。
  〔二〕“谱”,《香严》、《变雅堂遗集》附録、《诗钞》作“落”。
  其七
  楚楚秋花紫翠生,凄凄霜烛下寒城。山门竟日愁欹仄,醉眼能令夜色平。
  秋暮同瞿庵蛤庵并同社诸子登仁寿寺阁〔一〕
  便与人间异,空庭得老秋。地连沙路阔〔二〕,天使夕阳留〔三〕。龙象初开社,云霞共倚楼。频来双树下〔四〕,问法亦风流。
  【校】
  〔一〕诗题,《诗观》作“暮秋同青若诸子登仁寿寺阁”。
  〔二〕“地连”,《诗观》作“转因”。
  〔三〕“天使”,《诗观》作“能使”。
  〔四〕“频来”,《诗观》作“重来”。
  赠思远
  苏门鸾凤後,长啸复孙登。岩转双眸电,心清一壑冰。隐居深岁月,道力勇飞腾。采药容擕手,吾衰退尚能。
  寿于逵六袠〔一〕
  西园飞盖夜,东第角巾秋。家爲宾朋减,名兼侠隐收。笑谈天下士,勳业五湖舟。莫惜同华发,长歌上酒楼。
  【校】
  〔一〕 诗题,《芝麓集》作“送于逵”。
  ……

前言/序言

  龚鼎孳是明末清初的着名人物,他历仕明、李自成大顺、清三朝,是明清易代时期风云变换的见证者,也是当时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的参与者;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毁誉皆达於极致。龚鼎孳在顺治、康熙初年一直在朝中任职,曾在顺治朝後期连降十二级,备受磨难;又曾在康熙朝十年居朝廷枢要,显赫一时;不意在其死後的乾隆朝被列入“贰臣”,毁名毁版。他是清初着名的文坛领袖,其诗歌与钱谦益、吴伟业并称为“江左三大家”。龚鼎孳着述颇丰,仅後人编辑他的诗词文集就有诗集四十三卷、词集四卷、文集二十七卷,其他奏疏、公文、制艺等十余卷,此外还有数量可观的佚作未收入上述各集。龚鼎孳诗、词、文各体兼擅,在生前和身後均享有盛誉;他留下的文字不仅是其心路历程的记录,也是明末清初历史的重要文献。
  一  龚鼎孳的生平
  龚鼎孳(一六一六—一六七三)字孝升,号芝麓,安徽合肥人。龚鼎孳的一生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明代生活时期。万历四十三年至崇祯十七年春(一六一五—一六四四),从出生到三十岁,其间龚鼎孳从求学登第到初入政坛,意气风发,文名渐显,在政坛崭露头角。
  明万历四十三年十一月十七日(公元一六一六年一月五日),龚鼎孳出生於合肥,当时院子里长出紫色的灵芝,因此号芝麓。祖父龚承先,万历举人,曾任浙江分水知县,擢升云南禄劝州知州,未赴任告归。父亲龚孚肃,少负文名。大伯父龚萃肃,万历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与二伯父龚方肃、叔父履肃、翼肃均有文名。龚鼎孳天资聪慧,少年时代在长辈的指导和督责下奋发读书。明崇祯六年(一六三三),龚鼎孳十九岁,乡试中举,翌年成进士。少年成名,光耀门庭,备受世人瞩目。龚鼎孳的八股文(後来结集为《露浣园稿》)在当时汲汲於功名的士子之中广为传阅。
  崇祯八年(一六三五)龚鼎孳被授予湖北蕲水(今湖北浠水)知县。崇祯九年,龚鼎孳为湖广乡试分考官,选贤拔异,人称其“最得士”吴伟业《梅村诗话》。。本年湖广乡试正副主考为娄东吴伟业和莱阳宋玫,均是当时文坛名宿,三人由此“相知为深”。吴伟业後来与龚鼎孳共同经历世事板荡,人事播迁,同享“江左三大家”高名,又同负名节之累,同抱身世之戚。崇祯八年至崇祯十四年这七年期间,龚鼎孳一直在蕲水任职,奖耕课织,崇礼明德,击御流寇,修缮防备,政绩卓着。崇祯十四年,朝廷考核政绩,龚鼎孳在整个湖广地区排名第一,入京铨选。次年冬,授兵科给事中。龚鼎孳踔厉奋发,年少有为,又逢此契机,意气更为腾跃。他初受任即奉命出使察理畿南广平等处城守事宜,遍历州邑,详览形势,“一月书凡十七上”;在兵科十月,两弹首辅周延儒、陈演,并阻周延儒一党的原大学士王应熊东山再起,於边疆大势、动乱情形、贤奸进退、国事安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直声满於朝垣。
  崇祯十五年(一六四二)春,龚鼎孳入京途经金陵,与秦淮名妓顾媚定情於眉楼。龚鼎孳与顾媚的爱情故事一直是坊间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龚鼎孳最投入、最绵长的情感经历。顾媚,字横波,又字眉生,余怀《板桥杂记》谓其“庄妍靓雅,风度超羣,鬓发如云,桃花满面,弓弯纤小,腰支轻亚。通文史,善画兰,追步马守真,而姿容胜之,时人推为南曲第一”。顾媚於崇祯十五年秋冬入京与龚鼎孳汇合,适值清兵入关,铁蹄蹂躏北直隶、山东等地,不得已折返江南,南北辗转,几经波折,直到第二年中秋始抵达京都,有情人终成眷属,从此一生相伴。康熙二年(一六六三)七月,顾媚卒于京邸,龚鼎孳于於顾媚逝後每岁生辰都到妙光阁礼佛诵经,一直到他康熙十二年逝世。
  崇祯十六年(一六四三)十月初,龚鼎孳因弹劾首辅陈演庇贪国,被投入监狱,直至第二年(一六四四)正月底始被释出狱,马上又经历了明朝大厦倾覆的巨变。
  第二阶段,两易其主的动荡时期。崇祯十七年(顺治元年,一六四四)三月至顺治七年(一六五一)秋七年之中,龚鼎孳经历国变,先迫降大顺,继而出仕清朝。伴随着人生的坎坷,情感的煎熬,其政治生涯也走入低谷。
  一六四四年是历史上风云突变的一年。龚鼎孳於崇祯十七年(一六四四)正月底出狱,三月李自成军即攻陷北京。三月十九日明思宗朱由检登煤山自缢,城中大乱,士子臣民仓惶失志,奔突流离。李自成军以缙绅录按名捜索各路官员,一时明朝官员或殒身殉难,或屈膝投降,或进或退,生死异路。当此危难之际,龚鼎孳先是选择了为明朝殉节,与顾媚投井自尽,却被附近居民救起,未成死志,又被李自成军掳去,备受棰楚胁迫,被迫降顺了李自成大顺政权,被授予直指使一职。这段经历成为他後来在朝野备受诟病的污点。
  四月底,李自成军败逃离北京。五月初,清军入京师,召明朝各级官员皆按原职录用,龚鼎孳曾上书摄政王多尔衮,力辞不就,但是没有获得允可,不久迁任吏科右给事中。从该年的三月至五月,龚鼎孳数月之内身事三主,虽有求死之为,有切肤之痛,有屈从之辱,最终身负不堪声名。这一年,龚鼎孳恰好三十岁,风华正茂,却成了他生命中最为沉重的一年,让他终生隐痛难抑,同时也成了他心态转变的重要分水岭。
  仕清不久,龚鼎孳即被卷入政治争鬭漩涡之中。清政权定鼎北京之後,对原明朝官员广为招徕,随着大批明朝官员出仕清廷,原本明朝官僚集团之间的党争也被带入清朝。与东林、复社一系关系密切的龚鼎孳作为“清流”的领袖人物之一,在顺治朝的党争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先後与冯铨、陈名夏、刘正宗、成克巩等人展开了激烈角逐。冯铨在明朝曾是宦官魏忠贤的亲信,仕清之後又为多尔衮所倚重,龚鼎孳等人多次组织大规模的弹劾,皆以失败告终,并为之受到多尔衮的斥责和羞辱。顺治三年(一六四六)四月,龚鼎孳父亲龚孚肃卒於合肥里第,龚鼎孳循例请赐恤典,被冯党借机攻击,由太常寺少卿降二级调用,寻以恩诏免,六月携顾媚回乡奔丧。从顺治三年秋直至顺治七年秋,龚鼎孳为父丧守制,一直在合肥、南京等地居住。在此期间,龚鼎孳常与亲朋好友诗酒流连,还携顾媚游览扬州、镇江、杭州等地,发思古之幽情,写下了不少诗歌。
  第三阶段,朝中建树时期。顺治七年秋至康熙二年(一六五〇—一六六三)任职京师十三年,虽其间几番经历升沈起伏,但龚鼎孳在朝中一直勤勉任职,精心治政,负性敢言,颇有作为,不改前朝本色。
  顺治七年(一六五〇)秋,龚鼎孳携顾媚北返,因与陈名夏之间的矛盾,长期不得补官,直至顺治九年(一六五一)夏方补太常寺少卿。龚鼎孳在朝中遇惊而不险,这与多尔衮的去世,朝中政治局势发生变动有一定关系。顺治皇帝历来敬重有才有为的汉族士人,亲政之後,统治政策较之前有一些改变。顺治帝对才情卓异的龚鼎孳颇有好感。顺治十年,龚鼎孳再次遭到陈名夏的排挤,本拟迁任外藩,因得到顺治帝的赞誉,非但没有外迁,反而升任刑部右侍郎。顺治十一年(一六五四)二月,龚鼎孳转户部侍郎,五月又升任都察院长官左都御史。任职一年期间,疏章累百,提出了许多洞察时局、革除政弊、改善民生的主张,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刚健的魄力,他的才干进一步得到新朝的认可。
  清初朝政制度和风气造成满人特权很多,满汉不平等现象十分明显。按照清朝的官制,各部衙门均设置满、汉两位主官共同主持政务,然而朝廷官员中,往往满官趾高气扬,汉官畏首畏尾,龚鼎孳虽身为汉官却不避忌讳,力图革除此弊。顺治八年(一六五一)在刑部任上时,龚鼎孳上《遵谕陈言疏》等,胪列七事,一一陈言,力促改善汉族官员在朝廷中的职权,在朝中极力为汉人争取利益,在汉族官民中赢得了声誉。但因触犯满族权贵的利益,终於招致了顺治帝的不满,顺治十二年(一六五五)十月,顺治帝下诏指斥龚鼎孳“偏执市恩”,偏袒汉人,“若事系满洲,则同满议,附会重律;事涉汉人,则多出两议,曲引寛条”,被降八级调用,十二月再降四级,至顺治十三年(一六五六)四月补上林苑监蕃育署署丞,龚鼎孳遭遇了政治生涯中的又一次低谷时期。按官场旧例,降职官员多不入官署正常办公,但龚鼎孳却仍恪尽职守,上疏请退出屯庄二十二处,仍归民间业主办纳丁粮,清理清廷入关以来的积弊。此年秋龚鼎孳奉命颁诏广东,此次岭南之行,龚鼎孳写下不少诗篇,汇集为《过岭集》。
  顺治十五年(一六五八),龚鼎孳四十四岁,在京师任国子监助教。此年二月初八日,龚鼎孳和顾媚唯一的幼女死于痘症,年近四岁,夫妻二人极为悲恸。女儿之死给顾媚很大打击,她之後清心礼佛,甚至看破红尘,决心皈依佛教。龚鼎孳在长椿寺旁为之修建了妙光阁,供其诵经礼佛。顺治十八年(一六六〇)正月初七日,顺治皇帝崩於养心殿。康熙二年(一六六三)六月,龚鼎孳起任左都御史。七月,顾媚卒於京邸,龚鼎孳哀毁倍常。
  第四阶段,主盟京师文坛时期。康熙三年至康熙十二年(一六六四—一六七三),这是龚鼎孳生命中的最後十年,一直在朝廷身居高位。晚年的龚鼎孳心态趋於平和,更加惜才爱士,奖掖後进,扶持善类,振恤孤寒,负士林之望,领袖京师文坛。
  康熙三年(一六六四)十一月,龚鼎孳调任刑部尚书。此年龚鼎孳五十岁,身经多变,暮年心事渐重,主政刑部时,常怀恻隐之心,曾说:“予性好生,非刑官不能生人。”严正矩《大宗伯龚端毅公传》,《龚端毅公奏疏》卷首附。因而在审核案件时常常反复参详,发现冤情必为之昭雪。康熙五年(一六六六)夏,龚鼎孳请假三个月,回到合肥营葬继母王太夫人,同时将顾媚灵榇携回故乡安葬。
  康熙五年(一六六六)九月,龚鼎孳调任兵部尚书。任职期间,区划方略,严明纪律,恪尽职守,仍颇有作为。此年龚鼎孳上《请寛奏销以广恩诏疏》,使受“奏销案”牵连的千余江南汉族士人得到寛解赦免。“奏销案”是清初发生於江南地区的政治事件。顺治十八年(一六六一),清廷将上年奏销有未完钱粮的江南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府并溧阳一县的官绅士子全部黜革,史称“奏销案”。“奏销案”与清初的“科场案”,同是清廷为打击江南地区汉族特别是缙绅士人反清情绪而使用的特别手段,令无数士子噤若寒蝉,影响深远。龚鼎孳上疏时虽然与“奏销案”案发之时已隔有数年,但上疏替江南士子说话,依然要冒很大风险。当时即有人劝说龚鼎孳要出语谨慎,龚鼎孳毅然说道:“以我一官,赎千万人职,何不可!”同上。此《疏》竟然起到了一定作用,皇帝准奏,苛扰江南士人数年,人人闻之色变的大案至此告一段落,江南士子中近千人因此疏而免於降黜。龚鼎孳为因“奏销案”戴罪的士人请命,在当时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清初人董含《三冈识略》记云:“大司马龚公特疏请寛奏销,有‘事出创行,过在初犯’等语,天下诵之。”
  康熙五年(一六六六),汪琬、程可则、刘体仁、梁熙及董文骥、李天馥、陈廷敬、程邑等在京师共组文社,王士禄、王士禛兄弟亦来参加,共推龚鼎孳为盟主。其时,龚鼎孳在京师文名甚盛,威望甚高,领袖京师文坛。王士禛《香祖笔记》中载:“康熙初,士人挟诗文游京师,必谒龚端毅公。”当其去世时,大江南北许多才士失声痛哭,海内名流多有诗文志之。
  康熙八年(一六六九),龚鼎孳五十五岁,五月调任礼部尚书。龚鼎孳厘正京官仪从,奏复天下岁贡,并请增广县邑取士额等,仍是励精图治、精心为政的一贯作风。康熙九年(一六七〇)春,龚鼎孳奉旨主持会试。是科得人之盛,甲於清初,徐乾学、李振裕、李光地、赵申乔、陆陇其、王掞、王原祁、叶燮、陈梦雷、张鹏翮、郭琇皆是科进士。康熙十一年(一六七二),龚鼎孳遘疾,康熙帝曾派遣侍卫、御医、学士前去探望。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春,龚鼎孳再次奉旨主持会试,汲引英隽,得韩菼、王鸿绪等一百五十八人。此年八月,龚鼎孳病情加重,上疏痛切乞休。康熙帝念其情恳,准其解任回籍调理。未及动身,於是年九月十二日卒於京师,十二月赐諡“端毅”。康熙十七年又为之立碑,康熙皇帝撰写了碑文。
  然而,龚鼎孳却在辞世百年之後遭罹灾祸。乾隆年间,清廷为了进一步强化统治,凝聚臣民的向心力,特地表彰易代之际的忠臣义士,也相应地贬斥由明仕清的降臣,龚鼎孳亦在贬斥之列。乾隆三十四年,龚鼎孳被削去諡号,其作品也遭到禁毁,并与钱谦益、吴伟业、周亮工、曹溶等这些由明仕清者同被列入《贰臣传》。
  龚鼎孳是一个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当时以及後世,对他的“恶评”也颇为激烈。首先是他的政治失节的问题。龚鼎孳先降李自成,後降清朝,被人指斥为“闯来则降闯,满来则降满”,两度变节,後来乾隆皇帝对龚鼎孳的厌恶也主要因此。其次是他与顾媚的“爱情故事”,议者多从文人狎亵角度发难,更有将龚之失节与顾媚相联系者,如传言谓龚“每谓人曰:我原欲死,奈小妾不肯何?”。客观看待龚鼎孳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我们认为,龚鼎孳是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历史人物,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的人生价值取向和道路的选择旣有历史的共性因素,也有个人性情修养的个性因素。在明末清初民族矛盾和民族融合的背景下,龚鼎孳在清初政坛上的所作所为,对於民族矛盾和冲突中处於弱势一方的汉民族利益有较多维护和争取,这对於此後缓和民族矛盾、促进民族融合有一定的正面意义,对其人的政治作为和政治品格应有公允的评价,不宜因其降清、身为“贰臣”而一概抹杀。
  二  龚鼎孳作品的内容风格
  龚鼎孳在文学创作上不仅作品数量多,并且品质较高。他诗、词、文兼擅,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清初文坛享有崇高的地位。


清代文坛之璀璨群星:别集之集,文脉之溯 在中国文学悠久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明清时期无疑是诗文创作的又一个高峰。这一时期,社会变迁剧烈,思想文化空前活跃,催生了大量风格各异、体裁多样的文学作品。然而,在宏大的历史叙事和主流的文学史书写中,许多才华横溢的作家,他们的个人创作,尤其是那些未曾纳入大型总集、或仅在零散刊本中流传的“别集”,常常被忽视,湮没于时间的长河。 “明清别集丛刊”的编纂,正是为了填补这一学术空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体察明清文坛肌理、探寻作家个体精神风貌的珍贵契机。它如同一个巨大的文学宝库,汇集了那些被遗忘或被边缘化的明清文人个体的代表性作品,旨在重现一个更为真实、更为丰富、也更为立体的明清文学图景。 为何“别集”如此重要? “别集”相较于官方编纂或广泛流传的大型总集,具有其独特的价值: 作家个体精神的集中体现: 别集是作家对自己创作生涯的梳理和总结,集中体现了其个人风格、创作旨趣、思想情感以及人生经历。通过阅读别集,我们可以更直接地感受到作家独特的“声口”,理解其创作背后的心路历程,而非仅仅从总集或他人评价中进行二手解读。 文学流派与地域文化的精细展现: 明清时期,文学流派纷呈,地域文化差异明显。许多别集集中反映了某一地域的文风特点,或某一流派的创作实践。通过汇集这些分散的别集,我们可以更清晰地勾勒出不同文学流派的演变脉络,地域文学的特色,以及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作家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史料价值的不可替代性: 许多别集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珍贵的历史文献。它们可能包含作家在特定历史事件中的亲身经历、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与思考、与当时名人的交往记录等。这些信息对于研究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乃至人物传记,都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文学遗产的抢救与保护: 许多明清别集,尤其是在战乱、流散或刻印年代久远的情况下,存世量极为稀少,甚至濒临失传。对这些别集进行系统整理、影印出版,是抢救和保护明清文学遗产的重要举措,能够让更多珍贵的文献得以流传后世。 研究视角的拓展: 传统明清文学研究多侧重于少数大家或重要流派。而“明清别集丛刊”的出现,则将研究的目光引向了那些“非主流”但同样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家,拓展了研究的视野,丰富了研究的内容,有助于构建更为全面和深入的明清文学史。 “明清别集丛刊”收录的著作类型 本丛刊力求收录各类具有代表性的明清文人别集,其内容涵盖广泛,包括但不限于: 诗集: 这是别集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是近体诗、古体诗,还是诗论、诗话,都集中展现了作家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与追求。通过诗集,我们可以窥见作家对自然、人生、社会、历史的种种感悟与抒发。 文集: 包括散文、骈文、序跋、书信、记、传、论说等多种文体。文集是作家思想、见闻、情感的更全面载体,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作家在不同领域的思考与表达。 词集: 词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在明清时期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词集集中展现了作家在抒情、写景、叙事等方面的独特技巧与艺术风格。 曲集: 包括杂剧、传奇、散曲等。这些作品往往具有较强的戏剧性和故事性,是研究明清时期戏曲发展的重要文献。 杂著: 可能包括笔记、评论、游记、奏疏、学术论著等。这些杂著往往能反映作家在特定领域的学识、见解,以及他们与时代思想潮流的互动。 奏疏、尺牍、书信: 这些文献虽然常被视为实用文体,但其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个人情感、政治见解、社会交往信息,对于理解作家的生活和时代背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他: 某些别集可能还包含一些特殊的文献,例如带有校注、题跋的古籍,或是作者亲笔的手稿影印件等,这些都极大地增加了其文献价值。 本丛刊的学术意义与价值 “明清别集丛刊”的编纂,不仅是对分散文献的简单汇集,更是一项具有深远学术意义的工程: 1. 重塑明清文学谱系: 通过将大量分散的别集集中呈现,本丛刊有助于重新梳理和构建明清文学的谱系。它将促使研究者跳出已有的大家框架,发掘更多被低估或忽视的作家,为明清文学史的多元化书写提供坚实的基础。 2. 推动微观研究的深入: 丰富的别集资源为微观研究提供了可能。研究者可以从单个作家的别集入手,深入挖掘其创作的细节、思想的演变、风格的形成,进而拓展到地域文学、家族文学、特定文体研究等多个领域。 3. 促进跨学科的对话: 别集中的史料价值,使其能够与历史学、社会学、哲学、艺术史等多个学科产生对话。本丛刊的出版,将为跨学科研究提供便利的文献支持,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启发与融合。 4. 为文献校勘与考证提供便利: 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别集版本、真伪、流传的校勘与考证变得尤为重要。本丛刊的影印出版,为学者们提供了可靠的底本,便于进行更为精细和深入的文献研究。 5. 普及明清文学与文化: 除了专业研究者,本丛刊也面向广大对明清文学和历史感兴趣的读者。通过接触这些原汁原味的文本,普通读者也能更直观地感受明清文人的生活情趣、思想风貌,从而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魅力。 结语 “明清别集丛刊”的编纂,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化工程。它不仅是对明清文学遗产的系统梳理与集中呈现,更是对我们理解中国文学传统、认识中国文人精神的一次深刻启迪。通过阅读这些散落在历史角落的珍贵文本,我们得以与众多曾经闪耀却可能被遗忘的文坛巨星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从而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明清时期波澜壮阔的文学图景,以及那段孕育出无数璀璨星辰的伟大岁月。本丛刊,正是通往这一深邃文学世界的钥匙。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有点担心这种“全集”类的大部头会不会内容过于枯燥和晦涩,毕竟面对的是古代文人的零散作品汇编。但真正开始阅读后,才发现里面的内容丰富程度远超我的预期。它涵盖了诗词歌赋、书信尺牍乃至一些生活随笔,展现了一个完整的知识分子形象。特别是那些信札部分,语气的婉转、交谈的细节,仿佛能让人穿越时空,亲耳聆听到古人的交谈。这对于理解当时的社会风气、人际交往模式非常有帮助。对于研究特定历史时期社会风貌的学者而言,这些细碎的“边角料”往往比正经八股的论著更有价值,它们是还原历史真实肌理的珍贵砖石。可以说,这是一套能够提供多维度、立体化信息的高质量资料库。

评分

我喜欢在安静的午后,泡上一壶清茶,慢慢品味这些穿越了数百年时空的文字。不同于快餐式的阅读体验,阅读这套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修行和沉淀。那些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哲思,关于人生、关于抱负、关于隐逸与入世的纠结,在反复品读中会逐渐浮现出新的光泽。这本书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智慧的结晶。它教会我如何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寻找到一份内心的宁静和清醒的判断力。每一次翻阅,都能获得一些新的体悟,这种精神上的滋养是任何现代读物都无法比拟的。它像一位沉默的智者,在你需要的时候,轻轻点拨几句,让人茅塞顿开,回味无穷。

评分

作为一名文学研究者,我非常看重资料的准确性和校勘的严谨性。这套书在这方面做得尤为出色,看得出在整理过程中下了大功夫。许多篇目在不同版本间存在细微的差异,而这套书的编者似乎都进行了细致的比对和考证,并标注出了出处和可能的异文。这种近乎苛刻的学术态度,对于我们进行二次研究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和保障。过去我们不得不耗费大量精力在版本比对上,现在有了这样一个经过初步梳理和净化的版本,可以直接专注于文本的阐释和意义发掘。这极大地提升了研究效率,也避免了因版本错误导致的歧义。对于追求学术深度的读者来说,这套书的可靠性是其核心价值所在。

评分

这套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古朴典雅的封面,配上厚实的纸张,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我特意翻阅了其中几册的内页,印刷清晰,排版疏密有致,即使是复杂的古文段落,也阅读起来毫不费力。特别是对于像我这样对古代文献阅读能力并非顶尖的读者来说,这种细致的考量非常重要。它不像有些版本,为了追求所谓的“复古”而牺牲了阅读体验,这本书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同时,充分考虑了现代读者的需求。书中的字体选择也很有讲究,笔画分明,墨色均匀,读久了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简直是为那些热爱传统文化,又对阅读体验有高要求的同好们量身打造的精品。从图书的外观到内页的细节处理,都能感受到编纂者和出版方对于文化传承的敬畏与用心,绝对是值得珍藏的佳作,放在书架上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评分

我最近在研究清初的文人圈子对朝政的影响,尤其是那些在明末清初经历过剧变的历史人物的内心挣扎与思想转变。这本书的选材角度非常独特,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汇编资料,更像是一个切入点,让我们能更深入地窥探那个时代士大夫阶层的真实生活侧面。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个人际遇与时代洪流交织的部分,那种在大时代背景下个体命运的无力和挣扎,读来让人唏嘘不已。它不像宏大的历史叙事那样冰冷,而是通过私人化的文字,展现了鲜活的历史场景和复杂的人性光辉与阴影。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不同于官方史料的、更具温度和人情味的视角。它让我们意识到,历史是由无数个鲜活的个体构筑而成的,每一个选择背后都有其深刻的时代烙印。

评分

非常不错的书,继续支持京东!

评分

特价抢购的书非常划算!

评分

经典好书经典好书经典好书

评分

经典好书!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品相一般。排版和纸张比较舒服。

评分

龚鼎孳是明末清初的重要人物。政治上,他历仕三朝,身负名节之累却以一系列作为获得时人的谅解与叹服,他是明清之际贰臣命运与心态的典型缩影。文学上,他在诗词文领域都取得了很高的造诣,康熙初年更是成为一代文坛盟主。他的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都体现了清初文学与文论从继承反思晚明文学与文论到自我建设的这个过渡期当中的一些重要特点。

评分

龚鼎孳是明清之际当时的三大家之一(顾黄王三大家是后来评定的),影响非常大,文辞很好,值得历史和文学爱好者参考。

评分

明 唐寅《落花诗》(2张)

评分

质量非常好,与卖家描述的完全一致,非常满意,真的很喜欢,完全超出期望值,发货速度非常快,包装非常仔细、严实,物流公司服务态度很好,运送速度很快,很满意的一次购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