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大纲》不仅涉及文学,还兼及史学、古籍、文字、绘画等诸多领域;所述上起人类开化史之初叶,下迄20世纪前期中国新文学运动风起云涌之时,涉及古今中外诸多作家诗人和名篇名作。
全书对于世界文学史上的知名作家,均作生平简介,而对于各种名著,既有故事梗概的简述,也对之作出简要的评论。这使得全书不仅富有较浓的文学史色彩,还兼具世界文学辞书的性质,一册在手,使得当时的中国读者,可以对世界文学史概况有一个较为全面清晰的了解与认识。
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文学史,也是20世纪20年代杰出的世界文学史和比较文学史巨著,是我国在世界文学史课题方面的开山之作,也是整个东半球较早出现的文学史类专著。
郑振铎首次把东西方文学史平等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明确地摒弃了一般西方学者所持的“西方中心论”,而对东方国家(地区、民族)的优秀文学遗产(尤其是中国的古代文学的伟大成绩)表现了同样的尊重和推崇。
郑振铎(1898~1958年),我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艺术史家,同时也是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又是国内外闻名的收藏家、训诂家。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
★郑振铎此书的历史价值,就是它实际是世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文学史。
——陈福康《<文学大纲>重印序言》
★中国要是有所谓“百科全书派”的话,那么,西谛先生就是精湛的一个。
——端木蕻良《追思》
《文学大纲》重印序言
叙言
第一章世界的古籍
第二章荷马
第三章圣经的故事
第四章希腊的神话
第五章东方的圣经
第六章印度的史诗
第七章诗经与楚辞
第八章中国最初的历史家与哲学家
第九章希腊与罗马
第十章汉之赋家历史家与论文家
第十一章曹植与陶潜
第十二章中世纪的欧洲文学
第十三章中世纪的中国诗人(上)
第十四章中世纪的中国诗人(下)
第十五章中世纪的波斯诗人
第十六章中世纪的印度与阿剌伯
第十七章中国戏曲的第一期
第十八章中国小说的第一期
第十九章中世纪的日本文学
第二十章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学
第二十一章17世纪的英国文学
第二十二章17世纪的法国文学
第二十三章中国小说的第二期
第二十四章中国戏曲的第二期
第二十五章18世纪的英国文学
第二十六章18世纪的法国文学
第二十七章18世纪的德国文学
第二十八章18世纪的南欧与北欧文学
第二十九章18世纪的中国文学
第三十章19世纪的英国诗歌
第三十一章19世纪的英国小说
第三十二章19世纪的英国批评及其他
第三十三章19世纪的法国小说
第三十四章19世纪的法国诗歌
第三十五章19世纪的法国戏曲及批评
第三十六章19世纪的德国文学
第三十七章19世纪的俄国文学
第三十八章19世纪的波兰文学
第三十九章19世纪的斯坎德那维亚文学
第四十章19世纪的南欧文学
第四十一章19世纪的荷兰与比利时文学
第四十二章爱尔兰的文艺复兴
第四十三章美国文学
第四十四章19世纪的中国文学
第四十五章19世纪的日本文学
第四十六章新世纪的文学
年表
跋
新旧译名对照表
第一章
世界的古籍
一
文学的历史,其起源实远在人类能够写作文字之前。跳舞是最古的艺术。当初民战败或杀戮了他们的敌人之后,往往围绕着他们的火堆很快乐的跳舞着。他们跳舞时,同时并呼着喊着。这种呼喊之声渐渐的变得和谐,变得能够与跳舞的节奏相应和了。于是第一首的战歌便从此产生出来。又当人类对于神的观念发达时,祈祷之词也便形成了。那些歌声与祷词成了传袭的,一代一代的复述下去,每一代更把它自己的添加进去。
人类渐渐的更文明了,他们因为有三种的极重要的需要,使他们不能不发明一种作字的方法。一、有许多事情,如果遗忘了便会发生危险,所以不能不记录下来。二、他们的亲友或其他的人住在很远的地方,有常常的交换他们的意见与情思的必要,又不能不有一种传达的方法。三、一个人所有的财产,如器具、家畜之类,不能不有一种记数的方法,以免被人窃取,于是才智特出的人便发明了作字之法。最初,他们的写作文字完全是为了实用的缘故,到了后来,他们便用这种新的方法,以保存他们的战歌与他们的祷词了。但在古代的人民间,能够写作文字的人是很稀少的,能够读得懂文字的人也不多。
最古的文字不过是粗率的刻在岩石上,据后人的推想,以为这些岩石上的刻文都是先由一个能写作文字的人画好了字痕,然后由一个刻石匠来刻,那些刻石匠对于所写的文字是完全不懂得的。过了一时,人类又开始用一支尖笔在焙干的黏土板上写字。这些黏土板构成的书籍的遗文,曾被莱雅特(Sir Henry Layard)在小亚细亚的凯尔地亚(Chaldea)发现过。其中的一片,现在陈列在不列颠博物馆里,内容是一种洪水的纪事。这可算得是世界上所存在的最古的文字了。这片文字的写作时期,约在西历纪元前4000年。我们很有理由去相信,希伯莱人在作《圣经》的数千年之前,已在凯尔地亚的记载里发见了《创世纪》上所述的洪水故事了。凯尔地亚人所用的文字,是一种“楔形文字”;每一个字,都是以一个楔或几个楔联合在一起构成的。他们的写作方法都是从左到右,写字的笔是一种方头的尖笔。
凯尔地亚的写作文字的人都是受着宫廷的俸给的,当国王出去征战时,这司书者是他随从中的重要人员,他的职务是记载攻胜的城池的数目、杀毙的敌人的数目,以及劫掠的财物的数目,用以增高国王的威力。凯尔地亚的僧侣,也是受王家的俸给的,他们著作凯尔地亚的宗教文学。除了战事记载与祈祷诗以外,在凯尔地亚的已发见的黏土板里,尚可找到关于农业、占星学及政治的文字。有人以为莱雅特及其他阿速利亚研究者所发见的那些黏土板,都是建在尼尼微(Nineveh)的阿速利亚王桑那考利蒲(Sennacherib)(纪元前705年生,681年死)的图书馆所藏的一部分。
埃及的文学是次于凯尔地亚的最古的文学。埃及的书籍都是写于纸草做的纸上的,这种纸草是芦苇之一种,产生在尼罗河下流,那些纸就是用纸草的干做成的。埃及人所用的笔是一管芦类之干做的,或者是草干,或者是竹干。我们所知道的最古的埃及书籍是《死书》(The Book of the Dead),它的著作在大金字塔建筑的时候。不列颠博物馆里也藏有《死书》一部。《死书》内所包含的是对于神的颂词、赞美诗、祈祷文以及精灵到将来世界的途中的经验与最后的审判等等。它是礼仪的一种,每一个坟墓里都要放一部在里面,以保灵魂在向未来世界进行的途中的安全。因为有了这个风俗,古埃及的司理葬事者便变为第一次在史书上记载着的书贾了。在埃及,文学的观念都集聚在庙宇里,在许多的埃及神中,助斯(Thoth-Hermes)是司书的大神,他是鸟头人身的,相传埃及的许多古书都是由他创作出来的。古埃及的文学,不仅限于宗教文学的一种。此外尚有许多种类,如宫廷的文学,与以民间故事构成的民众文学等都是。到了后来,埃及人产生的书籍更多,如小说、游记,以及关于宗教、法律、论理、算学、测量、几何、医学等类的书都有,在这许多书籍中,能流传到现在的却极少。即在亚历山大城的大图书馆里,古埃及的文学恐怕也难得有一部陈列在里面,它完全是一个希腊的图书馆。
除了《死书》以外,埃及还有一部书,名为《塔霍特浦的箴言》 (The Preceptes of Ptah-Hotep)的,也是世界上的一部最古的书。塔霍特浦生于尼罗河附近的曼菲斯(Memphis)城,他的生活的时代约在西历纪元前3550年左右。此部最古的书的写作,乃在摩西的2000余年之前及印度的《浮陀》(Vedas)的2000余年之前。荷马的史诗及梭罗门(Solomon)的箴言之产生,则在其后约2500年。我们现在的人与梭罗门相距的年代尚不如梭罗门与塔霍特浦相距之远。此书之古远,由此可知。此书写在一张纸草纸上,此纸长23呎7吋,阔5呎余,现藏在巴黎的The Bibliothéque Nationale里。
二
前于欧洲文学的开始数百年,中国即已有书了。中国的文字,发明得极早,最初的文字,在现在所能得到的,是商时的龟甲文,这是前十余年刘鹗在河南安阳县所发现的,文字都刻在龟板及牛骨上。周时的文字都写在竹简上;竹简上的字,有的是用刀刻的,有的是用漆书的。汉时,用缣帛来作书。至西历纪元100年前,即东汉时,蔡伦发明造纸之法,书籍的传布的范围才广大。汉末,蔡邕写刻石经,树于鸿都门,一时车马阗溢,摹拓而归,已开印刷术之先。到隋唐时,已发明雕板之术,五代、宋以后,雕板的书籍流传极广。活字印书法,在宋初亦已发明。
中国古代的书籍,在用竹简时,以牛皮把各简联结在一处,至改用缣帛及纸以后,则以木为轴,以缣帛或纸卷于木轴上。后来则变为册。宋时多作蝴蝶装,逐叶翻看,展转至末,仍合为一卷。
中国的文字,自古至今变迁极少;因作家多追慕古人,文句大都为因袭的,因此遂与口语日益不同,直至最近,言文才合而为一。
印度的《浮陀》是桑士克里底(Sanscrit)人民的圣经,它的写作至少在西历纪元前1000年。释迦牟尼生于纪元前6世纪之末,他的教义,产生了许多印度的宗教文学;这些书籍,有的写在皮上,有的写在棕叶上。
最古的希伯莱书籍的写作约在纪元前600年。
腓尼几人(Phoenicians)是商业的人民,他们的在北非洲的都城迦太基(Carthage)是世界的第一个商业的城市。他们是第一个教希腊人去写作文字的人民。
希腊人(Greeks)从腓尼几人那里学到作字之法,又从埃及人那里第一次得到著书的观念。希腊文的字母在纪元前8世纪即已构成。文字的教育,在纪元前5世纪已盛行于希腊。那时齐亚士(Chios)岛上已有学校,一般人都以不能识字或写字为耻。不过那时的希腊的文字教育,仅以能记账与能通信为已足,书籍的写作或诵读的习惯似尚未养成。希腊的游行歌者,在未有文字之前即已有之,他们都是在露天里背诵荷马的史诗一类的东西以娱悦听者。他们从这一城游行到那一城,如中国内地的或欧洲的游行的戏剧团体一样;他们的生活就依靠于背诵史诗。
亚历山大城继雅典而为希腊文化之首都。在亚历山大城的图书馆里,集有70万本的希腊书,西历纪元前48年,被凯萨(Julius Caesar)烧去一部分。现在离那时已两千余年,不列颠博物馆的图书馆也不过只有400万本书。亚历山大城图书馆所有的书籍,与现在的书籍不同:他们的大多数都是用埃及的纸草做的纸写的,其他一小部分则用羊皮纸写。纸草纸写的书籍,与中国的卷轴一样;文字只写在纸的一面,纸的一端先固着在一根木轴上,然后将全纸沿着木轴卷起来,其式样与近代的地图极相同。古代的钞写书籍的人,可算是最初的书贾;他们借了一部稿本来,钞了许多份拿来卖。纪元前50年左右,雅典住有许多这样的人。亚历山大帝时,书贾的事业已经成为一种商业了。亚历山大城之成为希腊文化的中心,在纪元前3世纪时。同时,罗马的作家正在努力希慕希腊的作品。亚历山大城因地势不在战争的中心,又因埃及产纸,于是这城里的图书馆便成为书籍出产的中心。一般书记,在许多著名的学者下面,孳孳的钞写各种书籍,经亚历山大城的书贾之手而传播全世界,直至希腊文不复为流行一时的文字,此城的地位才不显重要。
纪元后3世纪时,书籍装订的式样又变更了。书籍改卷轴而为册页,书页都订在一块木板上。中世纪时,书籍都收藏在各处的寺院里,因那时惟有寺院为最安全的藏书处与钞写处。许多寺院都另备一间钞书室。此时代虽然极少新书出现,而书籍装璜之术却极精美,每页边每行间都有很美丽的图画。《童贞的祷仪》一书即为一例。到了哥但保(Gutenberg)发明印刷术后,寺院的传钞书籍的职务才停止。
……
在我看来,《文学大纲》这本书,绝对不是一本简单地堆砌知识的工具书。它更像是一位充满智慧和热情的向导,带领读者踏上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学之旅。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吸引人,他不像是在讲课,而更像是在和你分享他多年来在文学世界中的奇遇。从古老的东方哲学对文学的影响,到近代西方思想的演变如何催生了不同的写作风格,这本书的视角非常宏大,但落脚点又十分细腻。我特别喜欢它在解读一些经典作品时,会加入很多作者个人的感悟和理解,让那些冰冷的文字瞬间变得有温度,有生命力。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文学史,更是在学习如何去感受、去思考、去理解。它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告诉你文学的魅力所在。我常常在读完一章后,会放下书本,去回想自己读过的那些作品,然后发现,自己对它们的理解又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这本书让我觉得,文学不仅仅是文字,更是连接人与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
评分《文学大纲》这本书,与其说是“大纲”,不如说是“引航”,它就像一盏灯,照亮了我在文学海洋中前行的道路。我之前总觉得自己对文学的理解很零散,知道一些零星的名字和作品,但缺乏一个整体的框架。这本书恰恰填补了我的这一块空白。它没有那种枯燥的学术腔调,而是用非常流畅、甚至有些诗意的语言,引领读者穿越不同的文学时代和地域。从东方古国的诗歌传统,到西方近代的哲学思辨如何渗透到文学创作中,这本书的视野非常开阔。我最欣赏它的一点是,它不仅仅罗列知识,更注重培养读者的“文学感”。它会告诉你,如何去感受一首诗的韵律,如何去品味一段小说的意境,如何去理解一个作家的独特风格。读的时候,我常常会不自觉地停下来,拿起那些被提及的作品,重新阅读,然后发现自己对它们的理解有了全新的维度。这本书真的让我觉得,文学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活生生的情感、思想和生命力的体现,它让我对生活本身也充满了更深的好奇和感悟。
评分我最近在看一本叫做《文学大纲》的书,一开始我没抱太大希望,觉得可能就是那种给学生看的教材,估计会很乏味。结果完全超出我的预期!它不是简单地列举文学史上的名人名作,而是非常有逻辑地把文学的发展脉络讲清楚了。作者就像一个讲故事的大师,把那些遥远时代的文学,比如古罗马的悲剧,或者中世纪的骑士小说,都讲得活灵活现,好像昨天才发生一样。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并没有回避那些比较冷门或者晦涩的流派,而是用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去介绍它们,让我对一些之前完全不了解的文学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特别喜欢它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情节,而是深入到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经历,以及作品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文学视野被极大地拓宽了,以前觉得一些作品很遥远、很神秘,现在却觉得和我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是那种一次性读完就忘的书,而是会让你在生活中不断地回想起书中的内容,并且对周围的世界产生新的看法。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叫《文学大纲》,拿到手的时候,我本来以为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工具书,就是那种罗列文学流派、作家、作品的百科全书。但翻开之后,我才意识到自己大错特错。它更像是一场宏大的文学旅行的邀请函,而作者,则是那位经验丰富、引人入胜的导游。从古希腊的史诗,到现代主义的实验,再到后现代的解构,它没有生硬地按照时间顺序铺陈,而是巧妙地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学思潮和杰作串联起来。我尤其喜欢它对于一些经典作品的解读,不仅仅是告诉你“是什么”,更告诉你“为什么”。比如,它在讲解象征主义的时候,会深入剖析那些看似晦涩的意象背后所蕴含的时代情绪和个人心境,那种抽丝剥茧般的分析,让我对很多我曾经读过但似懂非懂的作品,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而且,它也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学术著作,语言平实却富有洞察力,读起来就像是在和一位博学的朋友聊天,他会时不时地抛出一些让你眼前一亮的想法,引发你更深的思考。我常常在读完一节后,放下书本,在脑海中一遍遍地回味,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些文学的诞生与演变。
评分我拿到《文学大纲》这本书的时候,还以为它会像一本陈旧的教材,充满了各种术语和枯燥的分析。但事实证明,我的想法完全是错误的。这本书的写法非常新颖,它没有那种刻板的章节划分,而是将文学的历史和思潮巧妙地融入在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和对作品的深入解读之中。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独特,他似乎能够跳出时代的限制,用一种超越性的视角去审视不同的文学作品和流派。我尤其喜欢它在分析一些经典的文学现象时,会引入很多 contemporary 的视角,让你在阅读古老的作品时,也能感受到它们与当下的联系。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在和一个饱读诗书的老朋友聊天,他会不时地抛出一些让你惊叹的观点,让你对一些习以为常的文学常识产生怀疑,从而引发更深入的思考。它不是那种你读完就丢在一边的书,而是会让你在日后的阅读和生活中,不断地回味和反思,并且对世界产生一种更加深刻的理解。
评分一部世界文学史,文史大家郑振铎先生成名作,附插图,值得品读,收藏。
评分非常好,是精装版,有塑封,价格也还可以,值得收藏,内容还没看。
评分老牌文学家的著作 推荐阅读 物流很快
评分非常好,非常好,推荐推荐
评分包装很好,纸质也很好,就是字有点略小,不过还是很喜欢
评分很好 开卷有益
评分这本书比我想象中的厚,买来当文学导读。
评分超乎想象的好,一如既往的快!完美!
评分看书的好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