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天Ⅳ:日本人眼中的朝鲜战争(套装上下册)》准确而翔实地记录了1950年6月25日北朝鲜军破突三八线始至1953年7月27日交战双方正式签订停战协议止的战争始末。以时间为线索,史料为依据,采访为支撑,客观展现了那段精彩的战争历史。
《*寒冷的冬天Ⅳ:日本人眼中的朝鲜战争(套装上下册)》由三部分组成:第1部分,对战争的背景介绍,描写了开战初期,韩国军队的大溃败以及美国的干预;第二部分,从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开始,介绍了美军与中国志愿军之间的作战态势;第三部分,战争陷入僵持,各国开始在战争中寻找和谈机会,最终在板门店达成停战协议。作者访问了战争的亲历者,对朝鲜半岛历史遗留问题和美苏两大阵营的勾心斗角形成有独到见解,客观地将战争全貌展现在我们面前。
第1章 六月二十五日
三八线、国境纠纷频发、失衡的力量、杜鲁门的乐观论、明太鱼事件、明洞的酒吧、金钟泌的报告、一触即发、前夜、北朝鲜军的编成、第一号作战令、暴风!
第2章 李承晚逃亡
突入开城、不知所踪的部队首脑、狼来了、麦克阿瑟元帅、总参谋长蔡秉德、北朝鲜飞机袭来、韩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谎报、连夜逃亡、保卫议政府、杜鲁门的决断、蔡秉德的疯狂、李承晚的威胁、逃亡地点、死守首都、告别会、美丽的国土
第3章 美军参与决定
仓洞防线、美军参战决定、妇女们的痛哭、停止播放录音、北朝鲜坦克、爆破汉江桥、汉城陷落、元帅的韩国行、半疯狂的李承晚、坚持三天、到达水原
第4章 大田攻防战
更换指挥官、蔡秉德解职、正式介入 、“我不逃!”、一等秘书诺贝尔、大田的要人、扫雷舰上的李承晚、釜山的美国地面部队、史密斯营的布防、乌山败退、惨败的初战、黑人士兵的骚乱、逃兵和宪兵、“金锡源在这里!”、渡过锦江、联合国旗帜升起、死守大田、夜行和包围、打坦克、大田陷落
第5章 洛东江防线
蔡秉德的状况、道路向导兼翻译、河东岭、蔡秉德战死、沃克中将、洛东江防线、英明的决定、师长的反对、汉江悲剧再现 、八月十五日、穆乔大使的提议、大邱的恐慌
第6章 仁川登陆作战计划
访日被拒、铁铬行动、史密斯师长、华盛顿的反对理由、麦克阿瑟的辩论、一赔五千的赌博、仁川谍报队、登陆用的梯子、釜山桥头堡、绝不动摇、仁川和釜山、台风“简”、魔鬼般的两天、撤离大邱、夏威夷撤退说、九月十五日
第7章 九月十五日
华盛顿的认可、作战准备完成、密探克拉克、“麦金利山”号、欺瞒与佯攻、世纪大戏、麦克阿瑟的独白、炮弹和火箭弹、焦土的月尾岛、洞穴阵地、日落前、第一波登陆、岸壁爆破、三千吨补给物资、元帅的褒奖
第8章 从仁川到汉城
铁砧和铁锤、麻烦的前线视察、麦克阿瑟的预言、陆战队渡不了江、没有地图的作战、明天到汉城
第9章 夺回汉城
万岁突击、攻略计划、汉城的西壁、向北方逃亡、北朝鲜军的反击、过早的占领声明、赏金3000万韩元、中央政厅的太极旗、李承晚的欢喜、市内大扫除
第10章 突破三八线
还都式、战祸的一夜、残留派和过江派、日本印制的韩国钞票、中国不会坐视、突破三八线、“三——八——线”、惨烈的北朝鲜军、周恩来的警告、北朝鲜境内的行动准则
第11章 攻陷平壤
争头功、金正日的抗战令、中国军队渡过鸭绿江、杜鲁门和麦克阿瑟、威克岛会谈、目的不明的会谈、停止前进、出动日本扫雷艇、日本扫雷艇被炸沉、丧失时机、占领沙里院、奇事连发、最先进城、金中校的第12团、庆祝占领的香水、迪安少将的下落
第12章 鸭绿江
师长白善烨、空降作战、北朝鲜军的夜袭、新麦克阿瑟线、金正日的老巢、全军突进、司令员彭德怀、中国俘虏的证言、楚山和北镇、战场的喇叭声、漂浮作战、鸭绿江的水、中国军队否认论
第13章 中国军队总攻击
中国士兵俘虏十六名、阿尔蒙德的判断、继续北上、十一月一日、前进停止命令、云山被包围、全是中国人、后退命令、打开退路、军号和手榴弹、云山的悲剧、兵力过小推定、中国军队退却、“圣地”、轰炸鸭绿江
第14章 美军总反攻
华盛顿的认可、中国参战的意图、南下准备、北朝鲜的冬天、运送取暖炉、中国代表抵达联合国、到达鸭绿江、再反攻的前夜、确保制空权、鸭绿江上空的麦克阿瑟、人海战术、韩国师败退、铁壁连
……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考究,厚重的上下册,配以略显陈旧但又不失质感的封面,仿佛一本珍贵的史料。我一直对战争史,尤其是那些被主流叙事边缘化的角度抱有强烈的好奇心。朝鲜战争,一个在冷战史上举足轻重的事件,它留给世人的除了残酷的战争本身,还有无数未被完全揭示的历史细节。而“日本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这个切入点,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日本作为一个正在经历转型和重建的国家,他们是如何看待这场在自己家门口爆发的冲突的?他们的国民情绪、官方立场、媒体报道,以及民间观察,是否会与我们熟知的叙事产生巨大的差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带我进入一个不那么熟悉但却同样重要的历史现场,去感受那些被忽略的声音和视角,从而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那段动荡不安的岁月。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提供多元史观的作品抱有浓厚的兴趣。近些年,关于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解读,越来越倾向于打破单一的叙事框架,去呈现更多元的视角。《最寒冷的冬天Ⅳ》这个书名,首先就吸引了我——“Ⅳ”代表着深入,而“日本人眼中的朝鲜战争”则明确了其独特的切入点。朝鲜战争,在我的印象中,一直是“冷战”的代名词,是两大阵营对抗的缩影。但这本书,似乎想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它。日本人,作为二战的战败国,在战后的国际格局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他们又是如何观察、评判甚至间接影响了这场战争的走向?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颠覆性的解读,不仅仅是关于战争本身,更是关于历史叙事的多样性,以及国家民族在面对历史事件时的复杂心态。我相信,它会带来一场思想上的碰撞,让我们重新思考那个时代。
评分这套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我的。深邃的蓝色背景,几近冰封的画面,给人一种沉重而又压抑的感觉,仿佛能感受到战火硝烟下的凛冽寒风。我一直对二战后的亚洲格局演变很感兴趣,特别是朝鲜半岛的这段历史,它牵扯着太多大国的利益,也改变了无数普通人的命运。虽然我还没开始阅读,但单从这书名和封面,我就能想象到它会是一次深入骨髓的探索。我期待它能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揭示出那段“最寒冷的冬天”究竟是如何炼成的,日本人又是如何观察和参与这场牵动全球神经的冲突的。战争的残酷性、人性的复杂性,以及地缘政治的博弈,这些元素都将在字里行间徐徐展开吧。尤其“日本人眼中的”这一角度,更是吊足了我的胃口,它会提供怎样的不同于我们熟知的视角?是冷峻的旁观,还是身不由己的卷入?是反思,还是辩驳?这些疑问都在驱使着我迫不及待地翻开它,去探寻那段被历史尘埃掩埋的真相。
评分最近在书店闲逛,无意间看到了这套《最寒冷的冬天Ⅳ》。书名本身就很有冲击力,尤其是“Ⅳ”,似乎暗示着这是一段漫长而复杂故事的延续,或者说,是同系列中一个更加深入的切入点。我对于那些能够挖掘出历史细节、还原当时情境的作品总是情有独钟。朝鲜战争,这个名字本身就承载了太多悲怆和争议。而“日本人眼中的”这个副标题,则更加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日本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他们的视角又是如何被塑造和记录下来的?这本书是否能帮助我们打破一些固有的认知,看到一个更加立体、多层面的历史图景?我猜测,它不会是一部简单地罗列史实的教科书,而更像是一次细致入微的社会学、政治学甚至是心理学的分析,去解读那个时代背景下,日本这个国家和普通日本人是如何看待这场发生在邻国的战争,以及这场战争又对他们产生了怎样潜移默化的影响。
评分我最近在构思一个关于亚洲冷战时期的研究项目,所以一直在寻找相关的资料。当我在书架上看到这套《最寒冷的冬天Ⅳ》时,我几乎没有犹豫就把它拿了下来。“日本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这个副标题,对于我的研究方向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长久以来,我们对朝鲜战争的叙述,大多集中在朝、中、美、苏等国的视角,而来自日本的观察和记录,往往是被忽略的。然而,作为一个在地理上紧邻朝鲜半岛、在政治上又受到美国影响的国家,日本的视角对于理解这场战争的复杂性、区域地缘政治的微妙变化,以及战后日本社会的反思,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我非常期待这套书能够填补我研究中的这一空白,提供新鲜的史料和深刻的分析,帮助我构建一个更加完整和 nuanced 的历史图景。
评分书已收到,快递小哥服务态度很好
评分选择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好是公认的、或是自己偏爱的乃至经典,就看你怎么读。多读点书,没坏处!
评分期盼了很久,终于拿下!东西不错!物流还快!值得再次购买!趁着活动入手,价格实惠!五星!
评分非常好的!!!
评分书的质量非常好!很喜欢
评分日本人的见解,果然不同一般。
评分本书作者布鲁斯.卡明斯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历史系著名教授,专长为朝鲜现代史、国际关系史以及东亚—美国关系史。他的巨著《朝鲜战争的起源》是该领域较重要的著作之一,也是相关专业的必读书。他是朝鲜战争研究中修正学派的代表性人物。本书是他2011年的新作,以较为简短的篇幅概述了其一贯的主要观点,并借朝鲜战争,对美国和亚洲关系的新形势有所评述。
评分不错的书,值得一读。
评分全新一级棒全新一级棒全新一级棒全新一级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