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被如下问题困扰:
如何支配时间和手头的钱?
要追求并保有与谁的关系?
到哪所高校读书?
读研还是就业?
如何入对行?
是否结婚?
是否要小孩?
在哪个城市定居?
以怎样的方式使用现有技术革新?
应聘时什么样的答复让面试官满意?
……
生活中,为何有的人总能选对专业、找对工作、遇到灵魂伴侣,总能在人生的关键点上作出最佳抉择?时间不能倒流,我们一旦选择,就必须承担其带来的后果。本书将引导你使用批判性思维规则作出明智且令人满意的选择,使你在得到心灵宁静的同时意志坚定起来。
《学会选择 批判性思维实践手册》英文原版已是第六版,经过多年修订,其书稿逻辑严谨、内容丰富。书中系统讲解了成为一名批判性思维者应具备哪些思维方式及相应的训练方法,力图引导读者面对生活中的大小选择,用批判性思维权衡各种因素,作出最优的选择。同时从多角度帮助读者分析影响个人观点的因素,为读者提供了对个人写作、演讲的观点进行有力论证的方法。
《学会选择 批判性思维实践手册》可作为高等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的读物及各专业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基础教材,还可作为护理课程、员工培训、企业管理等课程的指定教材或者辅助读物。
第1章 论证的基础
什么样的思维才是批判性思维?何时需要批判性思维?
论证的结构 / 3
讨论下面的文章 / 17
已经偏离航向的 16 岁水手
勒布朗?詹姆斯的抉择:对家乡父老厚望的残酷打击
NBA 球队老板支持勒布朗?詹姆斯的抉择
脱口秀主持人激怒了残疾人:先天手足畸形问题激起洛杉矶民众热议
关于保护残疾人权益的广播节目:残疾女人是否应该怀孕之辩
分析并讨论下面的电影 / 27
第2章 价值与伦理
用什么评价伦理?可以无视伦理的价值吗?
价值假定与价值冲突 / 32
伦理——价值的一个重要维度 / 38
理想价值与实在价值 / 42
论证中的伦理 / 44
作出符合伦理的选择 / 45
图尔敏模型:一个发现假定的方法 / 48
讨论下面的文章 / 52
记者被传唤
激烈争辩中的德克萨斯州大学入学法规——排名前百分之十的孩子自动入学
分析并讨论下面的电影 / 56
第3章 实在假定
关键时刻,你可知道自己的假定何在?
实在假定 / 60
发现实在假定何在 / 62
考察假定的重要性 / 69
演绎推理 / 75
用图尔敏的方法来认识演绎 / 81
演绎推理的应用 / 83
讨论下面的文章 / 95
忘记你所知道的“好的”学习习惯
传递坏消息的信使——NASA 发射探测器,探测被降级的冥王星
分析并讨论下面的电影 / 100
第4章 归纳论证:统计概括和因果概括
统计数据说明了什么?证明给我看。
归纳推理 / 104
统计学证据 / 108
统计资料的诸多用途 / 108
研究是怎样完成的? / 115
调查和统计研究的清单 / 119
以调查为据 / 121
统计概括 / 123
统计研究的报道:真、半真和曲解 / 124
因果概括 / 126
休谟式判定原因与结果的条件 / 132
技术之维的因果关系 / 133
多重原因 / 134
密尔对原因和结果的分析 / 136
求同和求异并用法 / 138
讨论下面的文章 / 140
解读 Facebook 之瘾——为什么社交网络如此令人沉迷?我们何以为之沉迷?
“亲密接触” 的后果——来自爱荷华州立大学的研究
分析并讨论下面的电影 / 144
第5章 归纳概括:对照研究与类推
谁作出的断言?其判断标准何在?
研究设计 / 147
评价研究结论的标准 / 148
研究结论中的争议 / 156
论证及其评价、修正或反驳的主要环节 / 162
诉诸权威:专家证词 / 165
关于专家证词的问题 / 169
基于类比的推理 / 177
讨论下面的文章 / 181
令人担忧的食品新闻
投资 2 700 万美元,更改纽约市的大写街道标志
服药可以帮助人们消去对创伤的记忆吗?
分析并讨论下面的电影 / 191
第6章 推理错误
我知道自己思考的东西,不要用事实来干扰我。
论据不充分的谬误 / 194
将他人引入歧途的谬误 / 210
讨论下面的文章 / 226
为斯特拉格的奉献感到羞耻
让读者喝彩的凯利?斯特拉格
分析并讨论下面的电影 / 228
第7章 语言的力量
名称告诉我们什么?
指谓与意义 / 231
意义的力量 / 236
具体化:语词比事实更具有说服力的情形
意义在于人的把握 / 243
含糊其辞 / 248
语词歧义 / 249
故弄玄虚(包括使用遁词)/ 251
讨论下面的文章 / 262
名字告诉我们什么?
遁词让我心惊肉跳
分析并讨论下面的电影 / 266
第8章 来自媒体的暗示
“所见即所闻”,你可赞成这一点?你真的希望如此吗?
日常生活中的暗示 / 270
电视上的暗示 / 274
纸质媒体中的暗示 / 282
市场营销和广告伎俩一箩筐 / 296
以讲故事的方式说服他人 / 323
技术时代的公民、消费者及人际关系 / 325
讨论下面的文章 / 327
美国市长使用 Twitter 指导雪阻救援
分析并讨论下面的电影 / 329
第9章 公正
这是你我之间的事,可我却搞不清你说了些什么。
我们如何为自我辩护? / 334
依从众人及其克服方法 / 339
情绪推理与理性回应 / 342
应对情绪推理的方法 / 346
逻辑漏洞点 / 348
积极而准确地聆听他人说话:培养换位思考的能力 / 35
聆听他人讲话的艺术 / 352
积极聆听的措施 / 355
讨论下面的文章 / 357
困境:他们作出论证,我给出反驳论证,但是我好像从未获胜
摆脱困境的钥匙:聆听,你将从此通过论证获胜
屠杀不可否认——否认大屠杀,就是为另一场屠杀创造条件
写给女人——你需要了解男人的内心世界
分析并讨论下面的电影 / 362
第10章 有说服力地演讲
你想说什么?如何才能说清自己的意思?
成为有思想主张的人:与他人公开交流自己的思想 / 366
应对演讲恐惧的最佳方法 / 367
受众分析 / 368
有说服力论证的三要素:气质、理性和情感 / 371
解决问题并协同作出决定 / 386
解决问题的方法 / 387
讨论下面的文章 / 391
葛底斯堡演讲
分析并讨论下面的电影 / 392
译后记 / 396
书中设立了“思维训练”“你来决定”“停下来想一想”“小技巧”“小提示”“生活中的应用:关于大学生活和职业生涯的建议”等板块,每章还有相关新闻报道、有趣的研究及生活实例的分析,以及与本章内容相关的经典电影推荐,并提示读者从哪些方面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让你边看电影边做思维体操。
书中板块的内容如何,让我们先来一睹为快吧。
理论艰深不要紧,找对方向,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是关键。
例如:P34 当你听到“应该”或者“应当”这样的字眼的时候,很可能别人在向你表达一个关于价值的问题。
批判性思维的技能如何用,告诉你一个个易懂易记的小技巧。
例如:P385 把符合道义的情感诉求作为影响和激励听众的一种手段。
看不懂,想不明白,不是你不聪明,是思维的“雷区太多”。
例如:P120 调查人员获得的答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问什么问题以及如何问……
例如: P261 有一些面试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如“为什么你想到这里来工作?”“给我们谈谈你的情况。”“你最大的优势和不足分别是什么?”(当问到不足时,不要使用诸如“我是完美主义者”或者“我不会对额外工作说不”之类的说法显示自己的长处。大部分提问者都知道这些恰当的回答。与之不同,你要谈谈自己已经克服掉的一个小缺点,这样可以在不损害自己可信性的基础上应对对方的问题。)
……
如果说市面上大多数教你如何“成功”或“变好”的书籍,都是提供了一张固定路线图,那么这本书就像是给你配了一把万能钥匙,让你自己去开启每一扇通往真相的门。我特别欣赏它那种鼓励质疑的精神,它不是那种循规蹈矩的教科书,而是充满了挑战和反思。阅读过程中,我好几次停下来,不是因为内容太难,而是因为内容太“刺耳”——它毫不留情地指出了我们思维中的懒惰区域。比如,书中对“确认偏误”的剖析,简直像是一面照妖镜,清晰地映照出我过去如何只愿意接收那些支持我既有立场的信息。这种自我揭示带来的震撼是巨大的。它迫使你跳出舒适区,去主动寻找那些你不愿意见到的反面证据。这种刻意练习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正是这种痛苦,带来了真正的成长。这本书的叙述风格非常老练且精准,没有一句废话,每一个章节都像是精心打磨的工具,直击要害。它不是安慰剂,而是手术刀,切除掉那些阻碍我们清晰思考的冗余组织。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立刻就想推荐给所有那些感到信息过载、判断力下降的朋友。它就像是为现代社会设计的一款“认知防火墙”。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真假难辨,观点泛滥,很容易被那些包装精美的虚假叙事所裹挟。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了一套系统的“去伪存真”的方法论。我尤其赞赏它对“元认知”的强调——思考我们是如何思考的。这种自上而下的审视,彻底改变了我与信息交互的方式。我不再是被动地吸收,而是主动地筛选、比对和重构。书中的案例讨论也极其精彩,它们往往选取了社会热点话题,让你在阅读理论的同时,就完成了实战演练。这使得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充满了参与感和智力上的挑战。它不是一本读完就可以束之高阁的书,而是一本需要反复研读、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的工具书。每一次重读,我都能发现自己之前遗漏的盲点,这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好书的标志。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思维的“清道夫”,读完之后,感觉自己脑子里那些缠绕不清的旧观念和模糊的判断,一下子被捋顺了,清晰了许多。尤其是在处理那些模棱两可的信息时,它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工具箱。我过去总觉得,只要自己“多想一想”就能做出好的决定,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缺乏系统性的框架,所谓的“多想”往往只是在原地打转。它不是那种空谈理论的书,而是真正手把手上教你如何拆解一个复杂的论点,识别其中的逻辑陷阱。我记得书中一个关于“诉诸情感”的例子,我当时就恍然大悟,原来我日常生活中被多少无关紧要的情绪煽动所左右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你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审视者。它不教你怎么去“相信”什么,而是教你如何去“验证”你所相信的。这种转变是潜移默化的,但效果极其显著。现在面对新闻、广告,甚至同事的建议,我总会下意识地问自己:“这个结论的支撑在哪里?有没有更好的替代解释?”这种能力培养起来,对生活质量的提升是立竿见影的。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结构设计得极其巧妙,它并非采用传统的“总分总”结构,而是层层递进,像搭建一座精密的知识高塔,每上一层,你对世界的理解就更开阔一分。我阅读体验最好的部分,是它将抽象的思维原则,落地到具体的日常情境中。比如,它探讨了“类比推理”的有效边界,这让我立刻想到了我上次在工作会议上,因为一个不太恰当的类比而导致整个讨论跑偏的经历。这种即时的“对号入座”感,让学习不再是孤立的知识输入,而是变成了自我行为的修正过程。我发现,作者的功力在于,他能将如此复杂的认知科学和逻辑学知识,包装成如此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方针。这本书的语言是冷静而客观的,没有过度煽情的词汇来争取你的认同,而是用无可辩驳的逻辑链条让你心悦诚服。它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在你迷茫时递给你一盏灯,而不是一个急于推销自己观点的布道者。
评分这本书对我最大的改变,在于它重塑了我对“证据”的理解。以前,我总以为只要能言之有物,或者引述了某个“专家”的观点,那就算是有力的证据了。然而,这本书极其细致地阐述了不同类型证据的权重、可靠性和局限性。它像一个严谨的法庭辩论教练,教导你如何构建一个滴水不漏的论证链条,同时也教你如何快速识别出对方论证中的薄弱环节。我特别喜欢它在处理概率和统计信息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审慎态度。很多时候,我们对数字的敏感度很高,但对数字背后的含义却一知半解,这本书用非常生动的例子,把那些晦涩的统计概念变得可以触摸、可以理解。这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提升,更是生活中的一项必备技能。无论是评估一项投资风险,还是决定是否采纳某种健康建议,这本书提供的分析框架,都让我从一个凭感觉做决定的“赌徒”,转变成了一个基于事实权衡的“决策者”。
评分还未看
评分比较感兴趣,最近买了几本,其中之一而已。先看看吧。
评分还好~~~~~~~~~~~~~~~~~~~~
评分好用
评分书很好…一下买了好多本书
评分批判,选择,不是判断和批评,差别很关键
评分非常棒的一本书
评分书很好…一下买了好多本书
评分发货快,东西也好,是正版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