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选择 批判性思维实践手册

学会选择 批判性思维实践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谢里·戴斯特勒 著,张存建 译
图书标签:
  • 批判性思维
  • 思维训练
  • 决策力
  • 问题解决
  • 自我提升
  • 学习方法
  • 逻辑思维
  • 实用指南
  • 个人成长
  • 思维模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2482550
版次:1
商品编码:1164611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98
字数:48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你是否也被如下问题困扰:

  如何支配时间和手头的钱?

  要追求并保有与谁的关系?

  到哪所高校读书?

  读研还是就业?

  如何入对行?

  是否结婚?

  是否要小孩?

  在哪个城市定居?

  以怎样的方式使用现有技术革新?

  应聘时什么样的答复让面试官满意?

  ……

  生活中,为何有的人总能选对专业、找对工作、遇到灵魂伴侣,总能在人生的关键点上作出最佳抉择?时间不能倒流,我们一旦选择,就必须承担其带来的后果。本书将引导你使用批判性思维规则作出明智且令人满意的选择,使你在得到心灵宁静的同时意志坚定起来。

内容简介

  《学会选择 批判性思维实践手册》英文原版已是第六版,经过多年修订,其书稿逻辑严谨、内容丰富。书中系统讲解了成为一名批判性思维者应具备哪些思维方式及相应的训练方法,力图引导读者面对生活中的大小选择,用批判性思维权衡各种因素,作出最优的选择。同时从多角度帮助读者分析影响个人观点的因素,为读者提供了对个人写作、演讲的观点进行有力论证的方法。

  《学会选择 批判性思维实践手册》可作为高等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的读物及各专业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基础教材,还可作为护理课程、员工培训、企业管理等课程的指定教材或者辅助读物。

目录

第1章 论证的基础

什么样的思维才是批判性思维?何时需要批判性思维?

论证的结构 / 3

讨论下面的文章 / 17

已经偏离航向的 16 岁水手

勒布朗?詹姆斯的抉择:对家乡父老厚望的残酷打击

NBA 球队老板支持勒布朗?詹姆斯的抉择

脱口秀主持人激怒了残疾人:先天手足畸形问题激起洛杉矶民众热议

关于保护残疾人权益的广播节目:残疾女人是否应该怀孕之辩

分析并讨论下面的电影 / 27

第2章 价值与伦理

用什么评价伦理?可以无视伦理的价值吗?

价值假定与价值冲突 / 32

伦理——价值的一个重要维度 / 38

理想价值与实在价值 / 42

论证中的伦理 / 44

作出符合伦理的选择 / 45

图尔敏模型:一个发现假定的方法 / 48

讨论下面的文章 / 52

记者被传唤

激烈争辩中的德克萨斯州大学入学法规——排名前百分之十的孩子自动入学

分析并讨论下面的电影 / 56

第3章 实在假定

关键时刻,你可知道自己的假定何在?

实在假定 / 60

发现实在假定何在 / 62

考察假定的重要性 / 69

演绎推理 / 75

用图尔敏的方法来认识演绎 / 81

演绎推理的应用 / 83

讨论下面的文章 / 95

忘记你所知道的“好的”学习习惯

传递坏消息的信使——NASA 发射探测器,探测被降级的冥王星

分析并讨论下面的电影 / 100

第4章 归纳论证:统计概括和因果概括

统计数据说明了什么?证明给我看。

归纳推理 / 104

统计学证据 / 108

统计资料的诸多用途 / 108

研究是怎样完成的? / 115

调查和统计研究的清单 / 119

以调查为据 / 121

统计概括 / 123

统计研究的报道:真、半真和曲解 / 124

因果概括 / 126

休谟式判定原因与结果的条件 / 132

技术之维的因果关系 / 133

多重原因 / 134

密尔对原因和结果的分析 / 136

求同和求异并用法 / 138

讨论下面的文章 / 140

解读 Facebook 之瘾——为什么社交网络如此令人沉迷?我们何以为之沉迷?

“亲密接触” 的后果——来自爱荷华州立大学的研究

分析并讨论下面的电影 / 144

第5章 归纳概括:对照研究与类推

谁作出的断言?其判断标准何在?

研究设计 / 147

评价研究结论的标准 / 148

研究结论中的争议 / 156

论证及其评价、修正或反驳的主要环节 / 162

诉诸权威:专家证词 / 165

关于专家证词的问题 / 169

基于类比的推理 / 177

讨论下面的文章 / 181

令人担忧的食品新闻

投资 2 700 万美元,更改纽约市的大写街道标志

服药可以帮助人们消去对创伤的记忆吗?

分析并讨论下面的电影 / 191

第6章 推理错误

我知道自己思考的东西,不要用事实来干扰我。

论据不充分的谬误 / 194

将他人引入歧途的谬误 / 210

讨论下面的文章 / 226

为斯特拉格的奉献感到羞耻

让读者喝彩的凯利?斯特拉格

分析并讨论下面的电影 / 228

第7章 语言的力量

名称告诉我们什么?

指谓与意义 / 231

意义的力量 / 236

具体化:语词比事实更具有说服力的情形

意义在于人的把握 / 243

含糊其辞 / 248

语词歧义 / 249

故弄玄虚(包括使用遁词)/ 251

讨论下面的文章 / 262

名字告诉我们什么?

遁词让我心惊肉跳

分析并讨论下面的电影 / 266

第8章 来自媒体的暗示

“所见即所闻”,你可赞成这一点?你真的希望如此吗?

日常生活中的暗示 / 270

电视上的暗示 / 274

纸质媒体中的暗示 / 282

市场营销和广告伎俩一箩筐 / 296

以讲故事的方式说服他人 / 323

技术时代的公民、消费者及人际关系 / 325

讨论下面的文章 / 327

美国市长使用 Twitter 指导雪阻救援

分析并讨论下面的电影 / 329

第9章 公正

这是你我之间的事,可我却搞不清你说了些什么。

我们如何为自我辩护? / 334

依从众人及其克服方法 / 339

情绪推理与理性回应 / 342

应对情绪推理的方法 / 346

逻辑漏洞点 / 348

积极而准确地聆听他人说话:培养换位思考的能力 / 35

聆听他人讲话的艺术 / 352

积极聆听的措施 / 355

讨论下面的文章 / 357

困境:他们作出论证,我给出反驳论证,但是我好像从未获胜

摆脱困境的钥匙:聆听,你将从此通过论证获胜

屠杀不可否认——否认大屠杀,就是为另一场屠杀创造条件

写给女人——你需要了解男人的内心世界

分析并讨论下面的电影 / 362

第10章 有说服力地演讲

你想说什么?如何才能说清自己的意思?

成为有思想主张的人:与他人公开交流自己的思想 / 366

应对演讲恐惧的最佳方法 / 367

受众分析 / 368

有说服力论证的三要素:气质、理性和情感 / 371

解决问题并协同作出决定 / 386

解决问题的方法 / 387

讨论下面的文章 / 391

葛底斯堡演讲

分析并讨论下面的电影 / 392

译后记 / 396

精彩书摘

  书中设立了“思维训练”“你来决定”“停下来想一想”“小技巧”“小提示”“生活中的应用:关于大学生活和职业生涯的建议”等板块,每章还有相关新闻报道、有趣的研究及生活实例的分析,以及与本章内容相关的经典电影推荐,并提示读者从哪些方面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让你边看电影边做思维体操。

  书中板块的内容如何,让我们先来一睹为快吧。

  理论艰深不要紧,找对方向,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是关键。

  例如:P34 当你听到“应该”或者“应当”这样的字眼的时候,很可能别人在向你表达一个关于价值的问题。

  批判性思维的技能如何用,告诉你一个个易懂易记的小技巧。

  例如:P385 把符合道义的情感诉求作为影响和激励听众的一种手段。

  看不懂,想不明白,不是你不聪明,是思维的“雷区太多”。

  例如:P120 调查人员获得的答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问什么问题以及如何问……

 例如: P261 有一些面试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如“为什么你想到这里来工作?”“给我们谈谈你的情况。”“你最大的优势和不足分别是什么?”(当问到不足时,不要使用诸如“我是完美主义者”或者“我不会对额外工作说不”之类的说法显示自己的长处。大部分提问者都知道这些恰当的回答。与之不同,你要谈谈自己已经克服掉的一个小缺点,这样可以在不损害自己可信性的基础上应对对方的问题。)

  ……


《学会选择:批判性思维实践手册》并非一本简单罗列道理的书,它更像是一场深入内心的探索之旅,一次对我们日常思考模式的全面“解剖”与“重塑”。这本书旨在帮助读者掌握一种核心能力——批判性思维,并将其转化为切实可见的行动,从而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做出更明智、更负责任的选择。 核心目标:赋能个体,重塑决策 在信息爆炸、观点纷呈的当下,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收和处理海量信息。这其中既有真知灼见,也充斥着误导、偏见乃至蓄意的操纵。面对这样的环境,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极易被情绪裹挟,被他人观点左右,甚至做出让自己后悔的决定。《学会选择》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将目光聚焦于提升个体的思考质量,赋能读者成为自己思想的主人,而非被动接受者。 这本书并非空泛地谈论“要独立思考”,而是以一种极其务实、可操作的方式,引导读者认识和运用批判性思维的工具和方法。它强调的不是让你变得尖酸刻薄,也不是让你质疑一切,而是让你在接收信息、形成观点、做出判断时,拥有一套严谨、理性的“检查清单”。这套清单能够帮助你过滤噪音,辨别真伪,发现潜在的逻辑漏洞,从而做出更符合自身利益和价值观的选择。 内容精髓:由内而外,层层递进 《学会选择》的结构设计,巧妙地遵循了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的逻辑。它不会在一开始就抛出过于复杂的理论,而是从最基础、最容易引起共鸣的部分入手,逐步构建起读者对批判性思维的认知体系。 第一部分:认识思维的“陷阱”与“工具” 透视固有认知: 书的开篇,很可能就已经触及了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存在的思维盲区。这包括但不限于:确认偏误(倾向于寻找和解释支持自己已有信念的信息)、锚定效应(过分依赖最先获得的信息作为判断的基准)、从众心理(在群体压力下放弃独立判断)、情感推理(用情绪感受代替理性分析)等等。作者会生动地描绘这些思维“陷阱”如何悄无声息地影响我们的判断,让我们做出并非最佳的选择。通过对这些常见误区的深刻揭示,读者能够意识到自己并非“完美”的思考者,从而产生学习和改进的动力。 批判性思维的基石: 在认识到“敌人”之后,书自然会引出“武器”。这里将详细介绍批判性思维的核心要素,例如: 清晰性 (Clarity): 准确理解信息和概念的含义,避免模糊不清的表达。 准确性 (Accuracy): 事实是否正确?信息来源是否可靠? 相关性 (Relevance): 信息是否与正在讨论的问题直接相关? 逻辑性 (Logic): 推理过程是否合理?结论是否能从前提中得出? 深度 (Depth): 是否考虑了问题的复杂性?是否挖掘了深层原因? 广度 (Breadth): 是否从多个角度审视了问题? 公正性 (Fairness): 是否排除了个人偏见?是否考虑了不同立场? 这些原则并非枯燥的理论,书中很可能通过贴近生活的例子,演示如何将这些原则应用于实际。例如,在分析一篇新闻报道时,如何检查其准确性和相关性;在听到一个观点时,如何审视其逻辑性。 第二部分:掌握提问的力量——深入探究的艺术 “为什么”与“怎么做”: 《学会选择》的精髓之一,在于强调提问的重要性。它会教导读者如何提出有深度、有穿透力的好问题,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这可能包括: 质疑假设: “你为什么认为这是真的?”“这个结论的前提是什么?” 探究证据: “有什么证据支持这个说法?”“这些证据的来源可靠吗?” 审视因果: “是什么导致了这个结果?”“有没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评估观点: “你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有没有其他不同的看法?” 反思后果: “如果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后果?”“长远来看,会怎样?” 书会提供一系列实用的提问框架和技巧,帮助读者在与人交流、阅读文献、分析问题时,主动进入“探究模式”,而不是被动接受信息。例如,在面对推销广告时,如何运用提问来辨别其真实性和潜在利益;在与人争论时,如何通过提问来澄清误解,找到共同点。 证据与论证的辨析: 好的选择离不开扎实的证据和严密的论证。《学会选择》会深入讲解如何评估信息的证据价值,区分事实与观点,识别论证中的逻辑谬误。这可能涵盖: 不同类型的证据: 个人经验、专家证言、统计数据、科学研究等,各自的优劣势。 常见的逻辑谬误: 人身攻击、稻草人谬误、滑坡谬误、虚假两难等,以及如何避免在自己的论证中使用它们。 论证的结构: 如何识别论点的支持部分(前提)和结论,并评估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否牢固。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读者将能更自信地评估信息的真实性,更有效地构建自己的论证,从而在沟通和决策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第三部分:将批判性思维融入生活——实践与应用 日常决策的“导航仪”: 这本书的关键在于“实践”。它不会止步于理论,而是会给出大量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批判性思维的具体指导。这可能包括: 消费决策: 如何理性分析广告宣传,比较产品优劣,避免冲动消费。 人际关系: 如何理解他人观点,化解冲突,进行有效沟通。 学习新知: 如何筛选信息源,深度理解知识,形成自己的见解。 工作领域: 如何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做出工作上的明智选择。 媒体素养: 如何辨别新闻真伪,识别网络谣言,理性看待社会热点。 书中很可能设计一些小练习、案例分析,甚至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帮助读者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习惯。 自我反思与成长: 批判性思维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个人成长。《学会选择》可能会鼓励读者进行持续的自我反思,审视自己的思考过程,不断优化自己的决策方式。这可能包括: 复盘机制: 在做出某个选择后,回顾整个思考和决策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认识情绪的影响: 学习如何识别情绪对思维的影响,并在情绪激动时保持冷静。 拥抱不确定性: 理解世界并非非黑即白,学会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做出最佳决策。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持续改进的框架,帮助读者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做出更符合长远利益的选择。 书籍的独特之处: 《学会选择:批判性思维实践手册》之所以引人入胜,在于它并非一本“纸上谈兵”的书。它具备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极强的实用性: 每一个章节,每一项技巧,都紧密联系实际生活,读者可以立即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循序渐进的逻辑: 内容编排合理,从基础概念到高级技巧,层层递进,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批判性思维的核心。 丰富的案例支撑: 大量贴近生活的案例,使得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可感,易于理解和消化。 强调主动性: 这本书不是灌输知识,而是激发读者的主动思考,鼓励读者通过练习和反思来提升自己。 赋能与解放: 最终目标是赋能读者,让他们能够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思考者和决策者,从而在复杂的世界中获得更多的自由和掌控感。 总而言之,《学会选择:批判性思维实践手册》是一本致力于提升个体思考能力、重塑决策模式的指南。它通过揭示思维误区、传授提问技巧、解析证据论证、并结合大量实践应用,帮助读者建立起一套科学、理性的思考框架,最终在纷繁的信息和复杂的世界中,做出更明智、更具价值的选择。这本书,是对每一个渴望清晰思考、理性判断的读者发出的诚挚邀请。

用户评价

评分

如果说市面上大多数教你如何“成功”或“变好”的书籍,都是提供了一张固定路线图,那么这本书就像是给你配了一把万能钥匙,让你自己去开启每一扇通往真相的门。我特别欣赏它那种鼓励质疑的精神,它不是那种循规蹈矩的教科书,而是充满了挑战和反思。阅读过程中,我好几次停下来,不是因为内容太难,而是因为内容太“刺耳”——它毫不留情地指出了我们思维中的懒惰区域。比如,书中对“确认偏误”的剖析,简直像是一面照妖镜,清晰地映照出我过去如何只愿意接收那些支持我既有立场的信息。这种自我揭示带来的震撼是巨大的。它迫使你跳出舒适区,去主动寻找那些你不愿意见到的反面证据。这种刻意练习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正是这种痛苦,带来了真正的成长。这本书的叙述风格非常老练且精准,没有一句废话,每一个章节都像是精心打磨的工具,直击要害。它不是安慰剂,而是手术刀,切除掉那些阻碍我们清晰思考的冗余组织。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立刻就想推荐给所有那些感到信息过载、判断力下降的朋友。它就像是为现代社会设计的一款“认知防火墙”。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真假难辨,观点泛滥,很容易被那些包装精美的虚假叙事所裹挟。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提供了一套系统的“去伪存真”的方法论。我尤其赞赏它对“元认知”的强调——思考我们是如何思考的。这种自上而下的审视,彻底改变了我与信息交互的方式。我不再是被动地吸收,而是主动地筛选、比对和重构。书中的案例讨论也极其精彩,它们往往选取了社会热点话题,让你在阅读理论的同时,就完成了实战演练。这使得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充满了参与感和智力上的挑战。它不是一本读完就可以束之高阁的书,而是一本需要反复研读、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的工具书。每一次重读,我都能发现自己之前遗漏的盲点,这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好书的标志。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思维的“清道夫”,读完之后,感觉自己脑子里那些缠绕不清的旧观念和模糊的判断,一下子被捋顺了,清晰了许多。尤其是在处理那些模棱两可的信息时,它提供了一套非常实用的工具箱。我过去总觉得,只要自己“多想一想”就能做出好的决定,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缺乏系统性的框架,所谓的“多想”往往只是在原地打转。它不是那种空谈理论的书,而是真正手把手上教你如何拆解一个复杂的论点,识别其中的逻辑陷阱。我记得书中一个关于“诉诸情感”的例子,我当时就恍然大悟,原来我日常生活中被多少无关紧要的情绪煽动所左右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你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审视者。它不教你怎么去“相信”什么,而是教你如何去“验证”你所相信的。这种转变是潜移默化的,但效果极其显著。现在面对新闻、广告,甚至同事的建议,我总会下意识地问自己:“这个结论的支撑在哪里?有没有更好的替代解释?”这种能力培养起来,对生活质量的提升是立竿见影的。

评分

这本书的行文结构设计得极其巧妙,它并非采用传统的“总分总”结构,而是层层递进,像搭建一座精密的知识高塔,每上一层,你对世界的理解就更开阔一分。我阅读体验最好的部分,是它将抽象的思维原则,落地到具体的日常情境中。比如,它探讨了“类比推理”的有效边界,这让我立刻想到了我上次在工作会议上,因为一个不太恰当的类比而导致整个讨论跑偏的经历。这种即时的“对号入座”感,让学习不再是孤立的知识输入,而是变成了自我行为的修正过程。我发现,作者的功力在于,他能将如此复杂的认知科学和逻辑学知识,包装成如此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方针。这本书的语言是冷静而客观的,没有过度煽情的词汇来争取你的认同,而是用无可辩驳的逻辑链条让你心悦诚服。它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智者,在你迷茫时递给你一盏灯,而不是一个急于推销自己观点的布道者。

评分

这本书对我最大的改变,在于它重塑了我对“证据”的理解。以前,我总以为只要能言之有物,或者引述了某个“专家”的观点,那就算是有力的证据了。然而,这本书极其细致地阐述了不同类型证据的权重、可靠性和局限性。它像一个严谨的法庭辩论教练,教导你如何构建一个滴水不漏的论证链条,同时也教你如何快速识别出对方论证中的薄弱环节。我特别喜欢它在处理概率和统计信息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审慎态度。很多时候,我们对数字的敏感度很高,但对数字背后的含义却一知半解,这本书用非常生动的例子,把那些晦涩的统计概念变得可以触摸、可以理解。这不仅仅是学术上的提升,更是生活中的一项必备技能。无论是评估一项投资风险,还是决定是否采纳某种健康建议,这本书提供的分析框架,都让我从一个凭感觉做决定的“赌徒”,转变成了一个基于事实权衡的“决策者”。

评分

还未看

评分

比较感兴趣,最近买了几本,其中之一而已。先看看吧。

评分

还好~~~~~~~~~~~~~~~~~~~~

评分

好用

评分

书很好…一下买了好多本书

评分

批判,选择,不是判断和批评,差别很关键

评分

非常棒的一本书

评分

书很好…一下买了好多本书

评分

发货快,东西也好,是正版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