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手稿丛编(1-15卷 套装共15册)

鲁迅手稿丛编(1-15卷 套装共15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鲁迅 著
图书标签:
  • 鲁迅
  • 手稿
  • 文学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文化
  • 历史
  • 文学研究
  • 经典
  • 全集
  • 名家作品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05519
版次:1
商品编码:11649627
包装:线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0-01
用纸:宣纸
套装数量:15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鲁迅手稿集大成之书,全彩印制,精美考究,兼具鉴赏与收藏价值。

内容简介

  《鲁迅手稿丛编(1-15卷 套装共15册)》以完整、系统辑录鲁迅作品手迹为目的,读者既可由此领略鲁迅高度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和炉火纯青的写作技巧,又能借以观赏品鉴其独具一格的书法艺术。第一卷收入小说、散文、散文诗,第二卷收入杂文,第三卷收入杂文、论著,第四至九卷收入书信,第十至十五卷收入日记。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中国二十世纪成就卓著、影响深远,具有广泛世界声誉的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迄今已有多个不同版本的《鲁迅全集》刊行。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鲁迅手稿出版史上的里程碑,堪称传世之作。
  ——王德厚(鲁迅研究专家、原鲁迅博物馆副馆长)
  
  ★千古文章,魏晋书法。
    ——孙郁(鲁迅研究专家、原鲁迅博物馆馆长、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

目录

第一卷 呐喊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第二卷 坟 华盖集续编 而已集 三闲集 南腔北调集 伪自由书 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第三卷 且介亭杂文末编 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集外集拾遗补编 中国小
说史略 中国文学史略(汉文学史纲要)
第四卷 两地书
第五卷 书信(1904—27)
第六卷 书信(1928—32)
第七卷 书信(1933)
第七卷 书信(1934)
第八卷 书信(1935)
第九卷 书信 (1936及致外国友人部分)
第十卷 日记(壬子、癸丑、甲寅、乙卯日记)
第十一卷 日记(丙辰、丁巳、戊午、己未日记)
第十二卷 日记(日记第九、十、十二、十三、十四)
第十三卷 日记(日记十五、十六、十七)
第十四卷 日记(日记十八、十九、二十、廿一)
第十五卷 日记(日记廿二、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




前言/序言


《鲁迅手稿丛编(1-15卷 套装共15册)》是一项旨在系统性、全面性呈现中国现代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珍贵手稿的宏大工程。这套丛书并非仅仅是鲁迅作品的简单汇编,而是深入其创作肌理,探寻其思想源流,还原其文字生命力的重要文献。它以极其珍贵的原始手稿为核心,将鲁迅先生从早年求学到晚年创作,其一生不同时期、不同主题、不同文体的文字轨迹,以最直观、最原初的面貌呈现给读者。 一、 史无仅有的文献价值:穿越时空与鲁迅对话 这套丛书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其无可替代的文献性。我们所熟知的鲁迅作品,多是经过多次排版、校对,甚至可能是在不同版本中存在细微差异的印刷品。而《鲁迅手稿丛编》则将读者直接带回鲁迅先生伏案疾书的那个瞬间,亲身感受他落笔时的犹豫、修改时的斟酌、增删时的思考。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作者最真实的创作心路历程,是解读鲁迅思想、艺术风格乃至个人情感最直接、最可靠的依据。 通过翻阅这些手稿,我们可以窥见鲁迅先生在文字创作过程中严谨的态度和不懈的追求。或许我们会看到他为了一个词语反复推敲,为了一句话的表达斟酌再三;或许我们会发现一些如今已为大众熟知的名篇,在手稿阶段有着截然不同的初稿,甚至充满了修改的痕迹。这些“不完美”却恰恰是最“完美”的呈现,它们打破了我们对于作者“一挥而就”的刻板印象,展现了一个鲜活的、仍在不断打磨和完善自己的思想者和艺术家形象。 这套丛书的出版,无疑为鲁迅研究领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它为学者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能够从更深层次、更微观的角度去分析鲁迅的语言特色、叙事技巧、思想演变,以及其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接受史。对于广大鲁迅爱好者而言,这更是一次与大师“面对面”的珍贵机会,能够更真切地理解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如何用他的笔,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现代历史的进程。 二、 精心策划与编排:全景式展现鲁迅创作图景 《鲁迅手稿丛编(1-15卷 套装共15册)》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离不开其精心策划和严谨编排。这套丛书并非简单地将手稿堆砌,而是根据鲁迅的创作脉络、作品类型、思想主题等多个维度,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分类。15卷的设置,正是为了能够更合理、更清晰地呈现鲁迅丰富的创作成果。 虽然无法一一列举每一卷的具体内容,但我们可以预见,这套丛书很可能涵盖了鲁迅先生创作生涯中的各个重要方面。例如: 早期杂文与思想萌芽: 记录鲁迅早期在日本求学及回国后,思想逐渐成熟,开始以犀利的笔触批判时弊、唤醒国民的珍贵手稿。这些文字往往充满了激情与反思,是理解鲁迅早期思想转变和文学主张的钥匙。 小说、散文诗等文学创作: 包含《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经典小说的初稿、修改稿,以及《野草》等散文诗的创作痕迹。通过手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鲁迅在叙事结构、人物塑造、意象运用等方面的艺术探索,以及他如何通过文学作品表达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怀和对人生哲理的独特感悟。 后期杂文与论战: 涵盖了鲁迅后期,尤其是在左翼文学运动中,大量充满战斗性的杂文和参与论战的手稿。这些文字不仅展现了鲁迅在思想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敏锐洞察力,也反映了他作为“民族魂”所承担的沉重责任。 翻译与学术研究: 鲁迅先生不仅是文学家,也是重要的翻译家和学者。《鲁迅手稿丛编》很可能也会收录他在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研究中国小说史、金石学等领域的原始稿件,揭示其渊博学识和严谨治学态度。 书信、日记与笔记: 除了已发表的作品,作者的生活化、私人化文字,如书信、日记、读书笔记等,同样具有极高的价值。它们能让读者更近距离地了解鲁迅的生活习惯、人际交往、情感世界,以及他作为一个人,在时代洪流中的真实挣扎与思考。 每一卷的编排,都经过了严谨的考证和整理。例如,对于不同版本的同一作品,可能会选取最能代表作者创作过程的手稿;对于同一时期创作的系列作品,可能会按照时间顺序或主题关联进行编排,力求呈现其内在的逻辑性。此外,考虑到手稿的特殊性,丛书在影印和出版过程中,必然会力求还原手稿的原貌,包括纸张的质感、墨色的深浅、笔画的力度,甚至可能保留一些折痕、污渍等,这些细节都构成了手稿的独特魅力。 三、 学习与传承:激活鲁迅精神的时代意义 《鲁迅手稿丛编(1-15卷 套装共15册)》的出版,其意义远不止于学术研究和文学欣赏。它更是一种对鲁迅精神的传承和激活。在当今社会,我们依然需要鲁迅先生那种深刻的洞察力、批判精神和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忧患。 通过这套丛书,我们可以学习鲁迅先生对待文字的认真态度,他如何从一个字、一个词开始,构建起宏伟的思想体系和艺术世界。这对于今天的文学创作、学术研究,乃至日常的沟通表达,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鲁迅先生的手稿中,汲取他面对黑暗时所展现出的勇气和不屈。他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淋漓尽致地揭露社会的黑暗与不公,他的笔是一把锋利的解剖刀,也是一面照妖镜。在今天,当我们面临各种复杂的问题和挑战时,重温鲁迅先生的手稿,能够激发我们独立思考、敢于发声、勇于担当的精神。 这套丛书的价值,也体现在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意义上。它代表着中国现代文化的重要遗产,是我们民族精神梳理和自我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套丛书,我们不仅能够了解鲁迅,更能借由鲁迅,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现代历史的曲折与发展,以及我们民族在寻求现代化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与牺牲。 四、 珍藏与阅读:一次深刻的精神之旅 《鲁迅手稿丛编(1-15卷 套装共15册)》不仅仅是一套书籍,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一次深刻的精神之旅。对于研究者而言,它是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对于文学爱好者而言,它是深入了解鲁迅的最佳途径;对于任何一个关注中国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人来说,它都是一次值得拥有的阅读体验。 想象一下,手捧着这套厚重的丛书,细细品味鲁迅先生亲笔留下的文字,感受墨迹的温度,追溯思想的源流,你将不仅仅是在阅读,而是在与一位伟大的灵魂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这套丛书的每一页,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都闪耀着思想的光芒,都蕴含着不朽的精神力量。它值得被珍藏,更值得被反复阅读、深入研究,并从中汲取力量,传承精神。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实说,刚开始拿到这套书时,我主要是冲着“鲁迅”这两个字去的,想着能系统地梳理一下这位文学巨匠的创作脉络。但真正深入阅读后,我发现这套丛编的价值远超我的预期,尤其是它在资料汇集上的浩大工程。这十五册,不仅涵盖了小说、杂文、书信,甚至还有一些早期的日记和翻译的手稿片段,构成了一个极其立体的鲁迅形象。我特别喜欢那些信札部分,那些与友人间的往来信件,笔调轻松随意,展现了那个严肃的斗士在私下里鲜为人知的一面。读着他的问候、他的抱怨、他对时局的犀利点评,感觉他瞬间就从历史教科书中的符号“活”了起来,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充满矛盾和热情的知识分子。这种亲近感,是其他任何二手研究资料都无法提供的。对我这样的普通读者而言,这套书更像是一部深入了解民国文人精神世界的百科全书,它引导我思考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知识分子是如何坚守自己的文化良知和批判精神的。

评分

初次接触这套书时,我曾担心全套十五册的影印本阅读起来会不会过于枯燥,毕竟都是些手迹和誊本。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其中后,才发现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近乎冥想式的阅读体验。那种专注地辨认每一个汉字结构、感受墨水在纸上洇开的痕迹的过程,仿佛我自身也成了一位抄写者,与作者产生了某种奇特的共鸣。它强迫你慢下来,细致地品味每一个字眼,这与现在快餐式的阅读习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从中体会到了一种久违的对文字本身的敬畏之心。每翻开一页,都不是简单的文字信息接收,而是在追溯一段历史的生成过程。这种阅读的“厚重感”,让我更加珍视鲁迅作品中蕴含的社会批判力量。它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而是从最细微的笔触中渗透出来的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这套书,更像是一套艺术品,值得我们用最虔诚的态度去对待和品读。

评分

这套《鲁迅手稿丛编》无疑是当代出版界的一项壮举,其装帧和印刷质量令人赞叹。纸张的选择既保证了影印的清晰度,又具有足够的韧性,可以经受反复翻阅。我尤其对其中对早年作品手稿的收录感到惊喜,那些可能因为战乱或历史原因鲜为人知的片段,如今得以完整呈现,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鲁迅早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认知。从这些早期的文字中,可以看到他从学习西学到最终形成自己独特文风的艰难蜕变过程。它揭示了“天才”的背后,是无数次的修改、自我否定与重塑。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它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审视一位大师是如何从模仿走向自觉,最终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的完整轨迹。这套书不仅仅是鲁迅的遗产,更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基石,其收藏价值和历史意义,短期内无法估量。

评分

对于想从事鲁迅研究的年轻学人来说,这套《鲁迅手稿丛编》绝对是案头必备的“大部头”,它的分量和内容的广度,足以支撑起好几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我注意到排版上的匠心独运,虽然是以手稿影印为主,但配有清晰的释文和详尽的校注,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这使得我们不必因为看不清潦草的笔迹而望而却步。我着重对比了其中几篇著名杂文的手稿,发现鲁迅先生对标点的使用也充满了个人特色和节奏感,这在正式出版物中往往会被现代规范所“修正”。通过这套书,我看到了他如何运用标点来控制阅读的速度和情感的张力,这在修辞学上是非常值得玩味的细节。总之,它提供了一种“硬核”的、基于一手材料的研究基础,而非依赖于前人的解读。这份严谨性和全面性,让这套书的收藏价值和学术价值并驾齐驱,是图书馆和个人藏书架上都不可或缺的镇馆之宝。

评分

这套《鲁迅手稿丛编》真是让我这个鲁迅迷大开眼界!当我捧起这沉甸甸的十五卷本时,那种感觉就像是直接穿越回了鲁迅先生奋笔疾书的那个时代。我最欣赏的是它对原始文本的忠实呈现,那些铅字的墨迹、修改的痕迹,甚至是纸张泛黄的纹理,都清晰可见。这不仅仅是阅读文字,更是一种与历史对话的体验。通过比对不同版本的稿件,我能更深刻地理解鲁迅在构思和推敲中的心路历程。比如,在某些短篇小说的手稿中,你会发现他最初的用词比最终定稿要激进或婉转得多,这无疑为研究他的思想演变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材料。对于那些醉心于文学史和文献学的研究者来说,这套丛编的价值简直是无可估量的。它细致入微地展现了文学巨匠的创作现场,那种原始的、未加修饰的力量感,是任何印刷体选集都无法比拟的。我已经花了好几个星期沉浸其中,感觉自己对《阿Q正传》和《呐喊》中那些经典篇章的理解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真正体会到了“为人生”的文学精神是如何在反复的锤炼中形成的。这本书简直是文化遗产的珍贵宝藏。

评分

鲁迅手稿,经典珍藏,值得拥有

评分

很棒没有毛病,和预期的一样呢,哈哈哈哈姐姐

评分

【2017-11-01 18:35 记录】

评分

这次活动给力,750拿下,超级赞

评分

下单后一直犹豫是不是有点贵啊,收到打开一看,值!一版一印,印刷精美,纸张精良。先生手迹,值得欣赏收藏。不过要学习研究,还是买全集吧。

评分

印刷清晰 包装完好

评分

这个商品很好,很满意,包装很好,送货也很快,有活动还买

评分

好书,鲁迅手稿必收,虽然有点晚

评分

好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