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丛书:明代九边军费考论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丛书:明代九边军费考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尊旺 著,陈支平 编
图书标签:
  • 明代史
  • 九边
  • 军费
  • 财政史
  • 社会经济史
  • 边防
  • 军事史
  • 明朝
  • 历史学
  • 中国古代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
ISBN:9787552802733
版次:1
商品编码:1166216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在元朝灭亡后,元作为一个完整的政权已不复存在,但各部落依然保存有一定实力(比较强大的有瓦剌、鞑靼等部),不时南下骚扰明朝边境。因此明朝沿长城设置军事防线,确保中原地区的安全。从最东面的辽东镇至最西面的甘肃镇,共有九个军事重镇,史称“九边”。九个军事重镇分别为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丛书:明代九边军费考论》考证了明代九边军队数量;明代九边马匹数量;明代九边京运年例银数量。探讨了明代九边军费管理机构及其相互关系。讨论了明代九边马匹的补充问题。讨论了明代九边本色粮科的招买与运输。

作者简介

  王尊旺,男,1975年生,山东巨野人,福建中医药大学公共管理系讲师,出版专著一部(合著),在《世界宗教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

绪论
一、学术史回顾与选题缘起
二、资料、理论与方法
三、本书主要内容及其相关问题

第一章 明代九边军队数量考
第一节 宣大三镇
第二节 陕西四镇
第三节 蓟辽二镇
小结

第二章 明代九边马匹数量考
第一节 宣大三镇
第二节 陕西四镇
第三节 蓟辽二镇
小结

第三章 明代九边京运银数量考
第一节 宣大三镇
第二节 陕西四镇
第三节 蓟辽二镇
小结

第四章 明代九边军费管理机构
第一节 明代九边边镇系统军费管理机构
第二节 明代九边中央系统军费管理机构
第三节 明代九边军费管理机构的关系
小结

第五章 明代九边马匹的赔补制度
第一节 桩朋银制度与九边马匹赔补
第二节 明代宣府镇团种制度
小结

第六章 明代九边粮料的运输与召买
第一节 明代九边粮料的运输
——以遮洋总为中心
第二节 晚明九边粮料召买
——以万历末年辽东召买为中心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丛书:明代九边军费考论》:
  成化期间,余子俊经营延绥,大力发展当地防务。唐龙说:“榆林一镇,额设官军二万八千七百六十七员名,骑征马一万五千五十四匹。”其后他罗列了弘治年间该镇招兵买马的情况,说明该数据为弘治之前的军马数量,这一数据应是成化时期延绥镇主兵马匹的额设数量。《皇明九边考》记,延绥镇马原额22219匹,其后标有“正德元年起至八年止,三次共领过(马)五千四百八十匹,马价银三万两,以后年份未经清查”。这说明该原额是正德之前的数据,具体而言,系统一原额当为弘治时期的数据。成化时期延绥镇边防危机,使得决策者大量招募军马,加强防守。“自弘治十一年十二月起至正德二年终止,太仆寺发到并本处收贮桩朋、屯田、地亩、盐价等银二十八万三千八十两有奇,收买及关领并陪补马共四万九千三百五匹。”考虑到各种原因导致的倒失死亡,弘治时期马匹比成化略有增加系自然之事。在其他各镇,系统二原额基本与系统一相同,根据前面的考证,系统二数据应为正德之前的数据,目前该系统原额时间不易判断,待考。
  正德年间,李堂记延绥镇马14523匹。嘉靖十年,延绥巡抚都御史萧淮题称,清点该镇马骡17420匹头。嘉靖时期,唐龙援引时任延绥巡抚于桂的调查称,本镇实在马骡14398匹头。考嘉靖十年陕西大饥,延绥告警,唐龙以兵部尚书衔总制三边军务,十四年召为刑部尚书。
  ……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丛书:明代九边军费考论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明代九边地区庞杂而关键的军费开支问题,揭示了其对明代社会经济运行、政治稳定以及国家军事力量构成的深远影响。明代疆域辽阔,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持续威胁,以九边为代表的边疆防御体系成为帝国安危的重中之重。然而,维持这样一个规模庞大的军事防线,所需的军费支出绝非小数,其具体数额、构成、征收方式、管理机制以及由此引发的系列经济与社会问题,构成了本书的核心研究范畴。 本书并非简单罗列数字,而是力图通过严谨的史料分析和细致的逻辑梳理,勾勒出明代九边军费的真实面貌。作者首先考察了明代军费的总体概况,以及九边军费在国家财政支出中的比重。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边镇军费支出的横向与纵向比较,展现了军费投入的动态变化及其背后折射出的政治与军事策略的调整。 在军费构成方面,本书详细分析了军费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士兵的薪饷、粮草、军械制造与购置、城防工事的修建与维护、马匹的饲养与训练、战马的购置,以及各级军政官员的俸禄等。作者特别关注了这些构成要素的比例分配,以及不同时期、不同边镇之间在构成上的差异。例如,某些边镇可能侧重于军械的补充,而另一些则将重点放在大规模的城防建设上。对这些细节的考察,有助于理解明代军事防御的特点及其适应性。 关于军费的来源,本书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挖掘。明代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多样,但用于九边军费的支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特殊的财政机制。本书着重分析了中央财政拨款、地方税收的征收与解送、以及一些特殊的“军饷”征收方式,如“军粮”、“军马”、“军匠”等名目的摊派。这些摊派往往层层加码,对地方社会经济造成了沉重的压力。作者探讨了这些征收方式的合法性与实际操作中的变通,以及它们对赋役制度、商业活动乃至社会阶层结构产生的冲击。 本书着重强调了军费管理的重要性。明代中央集权的管理体系,在九边军费的分配、拨付、监督和审计等环节,存在着诸多制度设计和实际操作上的问题。作者分析了户部、兵部等中央机构的角色,以及地方军政官员的权力与责任。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解读,揭示了军费开支中可能存在的贪污、挪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如何进一步加剧了财政负担和社会矛盾。 九边军费的巨额支出,对明代社会经济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本书分析了军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包括土地的占用、劳动力的征调、赋税的加重等。同时,也探讨了军费对商业贸易的影响,例如军需物资的采购刺激了特定产业的发展,但过度的摊派也可能抑制了民间商业的活力。此外,本书还考察了军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但也指出这种发展往往是畸形且不均衡的。 从政治层面来看,九边军费问题与明代中央政府的权威、地方官员的权力、以及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紧密相连。巨额的军费开支,不仅是军事问题,也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军费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边疆防御的效能,进而影响到中央政府的统治合法性。本书试图解释,为何在明代中后期,尽管财政压力巨大,但对九边军费的投入却难以削减,以及这种“高投入”与“低效能”并存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本书还关注了军费背后的社会群体。不同阶层的民众,在军费的缴纳和承受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农民是主要的赋税承担者,他们的负担随着军费的增长而不断加重。商人群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通过贸易获利,但也面临着被征集“军需”的风险。而军人及其家属,则是军费的直接受益者,他们的生活状况与军费的到位情况息息相关。通过对这些社会群体的分析,本书呈现了军费问题在微观层面的具体表现。 此外,本书对明代不同时期九边军费的具体情况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例如,明初边防体系的建立与早期军费的构成;嘉靖朝以来,随着军事压力的增大,军费的急剧攀升及其带来的财政危机;万历朝的“一役三征”,更是将军费推向了历史的顶峰,对国家的财政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害。通过对这些历史阶段的深入分析,本书勾勒出明代九边军费演变的历史脉络。 最后,本书也从宏观视角出发,对明代九边军费问题进行了总结性评价,并尝试探讨其对明朝灭亡的潜在影响。虽然明朝的灭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巨额且低效的军费开支,无疑是加剧社会矛盾、削弱国家财力、动摇统治根基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这一历史课题的深入研究,本书旨在为理解明代社会经济的运作机制、国家财政的困境以及王朝兴衰的规律,提供一个重要的视角。 本书的研究方法,主要依赖于对明代官方文献(如《明实录》、《明史》)、地方志、奏疏、文集、账簿资料等一手史料的细致解读与分析。同时,作者也借鉴了国内外学界在明代经济史、军事史、财政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力图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突破和创新。本书在史料运用上力求严谨,在论证上力求充分,在观点上力求客观。 总之,《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丛书:明代九边军费考论》是一部具有学术价值的专著,它不仅填补了明代九边军费研究的某些空白,也为理解明代社会经济的复杂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本书适合历史学、经济史、军事史等相关领域的学者、学生及对明代历史感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

用户评价

评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本书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视角。它跳出了传统的历史叙事框架,将军事史与经济史紧密结合,展现了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动态关系。作者在分析九边军费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农业生产、手工业发展、商业贸易以及人口变动等多种经济因素。比如,书中对“耗米”、“养马”、“器械制造”等具体经济活动的论述,都揭示了军事需求如何驱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使得对明代边疆历史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入。我从中不仅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也看到了经济的力量,以及两者在历史进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评分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其对历史细节的精准把握。作者在描述九边军费的构成时,引用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并且对这些文献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和考证。无论是关于士兵的口粮、军饷的数额,还是武器装备的采购、营建工程的开销,书中都给出了具体的数字和详细的说明。这些细节的呈现,使得整个论述更加具有说服力。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对“马政”的详细介绍,它不仅仅是关于战马的数量和品种,还包括了马匹的饲养、训练、调配以及与此相关的经济投入,这让我对明代军事后勤的复杂性有了更直观的感受。读这本书,就像是在翻阅一本详实的古代账簿,每一笔收支都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故事。

评分

这本书最令人称道的是其宏大的历史视野和深刻的洞察力。作者在考论九边军费的同时,并没有将目光局限于军事层面,而是将其置于整个明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下进行考察。书中对边疆经济的开发、区域经济的联系、以及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论述,都极具启发性。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边贸”和“屯田”对边疆经济和社会稳定的作用的分析印象深刻。这些措施不仅为边防提供了部分经济支持,也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人口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央财政的压力。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宏大的军事支出背后,往往隐藏着复杂的社会经济结构和运作机制,理解了这些,才能真正理解历史的进程。

评分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首先,它对明代边疆军事防御体系的描绘,不仅仅是简单罗列了军事机构和兵力部署,而是深入剖析了其背后复杂的社会经济动因。作者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现象,而是花了大量的笔墨去探讨九边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民族关系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塑造了当时的军事战略和资源配置。尤其是对于“镇”与“卫”的层级关系,以及各级军事官员的权力范围和相互制约,都有非常细致的梳理。读这本书,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能感受到边关将士的艰辛,也能体会到朝廷在维持边境稳定上面临的巨大压力。此外,书中对不同地区边防投入的差异性分析也十分到位,解释了为何某些地区长期以来都是防御的重点,而另一些地区则相对边缘化,这种对比和分析为理解明代国家治理的区域不平衡性提供了重要视角。

评分

这本书在论述方面,展现了一种非常扎实的学术功底。它并没有回避复杂的财政数据和经济模型,而是巧妙地将其融入到历史叙事之中,使得原本枯燥的数字变得生动起来。作者在梳理明代财政制度,特别是与边防相关的收入和支出时,展现了极高的敏感度。从税收的征收方式,到军饷的发放流程,再到物资的调运和储备,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严谨的考证。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讨论军费来源时,不仅仅局限于正规税收,还深入挖掘了各种“加派”、“漕运”、“盐引”等非正常财政手段的运用,以及这些手段对社会经济产生的深远影响。书中对明代后期财政危机成因的分析,也让我对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理解了为何边防军费会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并最终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评分

明代北边军费的重量级作品,书不错,前言和后记也是亮点

评分

经典著作,值得收藏,好评!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明代北边军费的重量级作品,书不错,前言和后记也是亮点

评分

专业性很强的书,整体而言是不错的!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书不错,喜欢文史的朋友可以看看!!

评分

还没有看,希望没有让我失望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