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方书08:袖珍方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方书08:袖珍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明] 李恒<撰> 著,杨金萍,金秀梅,刘鹏 等 校
图书标签:
  • 中医
  • 方剂学
  • 古医籍
  • 袖珍方
  • 清代医学
  • 医史
  • 传统医学
  • 药物学
  • 方书
  • 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ISBN:9787513224000
版次:1
商品编码:1166314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936
字数:37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袖珍方》又名《新刊袖珍方》《魁本袖珍方大全》,为明周定王朱橚谪居云南期间,令周王府良医所李恒撰成的一部方书,成书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袖者,易于出入,便于携带;珍者,方之妙选,医之至宝,故名“袖珍”《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方书08:袖珍方》共四卷,方计3077首,按病证分为八十一门。卷一为风、寒、暑、湿、伤寒外感病以及疟、痢、呕吐、咳喘等部分内科病;卷二、卷三为各种内科病,卷三末为五官科病;卷四首为折伤,后为妇人、小儿病每种病证下先论后方,其方既选自前代方书,又多经验方及嗣府良方,颇宜民间实用。本次整理以明正德四年15091重刊本为底杰

目录

卷之一 文

三生饮
星香汤
星附汤
夺命散
搜风大九宝饮
救急稀涎散
乌药顺气散
人参顺气散
小续命汤
排风汤
大醒风汤
大防风汤
星附散
雄附醒风汤
羌活散
五痹汤
是斋回阳汤
牵正散
牛黄清心丸
青州白丸子
乌荆丸
解毒雄黄丸
加减青州白丸子
二香三建汤
加减三五七散
虎骨散
七圣散
寿星丸
惊气丸
生朱丹
左经丸
附子汤
防风汤
全生虎骨散
独活散
小竹沥汤
资寿解语汤
定风饼子
治十指疼痛麻木不仁
三圣散
蠲痹汤
四生丸
真珠丸
乌头汤
木瓜煎
省风汤
稀莶丸
虎胫骨酒
蠲痛丸
皂角六一丸
乌附丸
趁痛丸
侧子散
治鸡爪风
消风散
八风散
追风散
清神散
四生散
川芎茶调散
大辰砂丸
千金保命丹
上清散
独活散
防风散
荆芥丸
四白丹
川芎石膏汤
防风通圣散
贾同知通圣散
刘庭瑞通圣散
防风天麻散
天麻散
解风散
大川芎丸
匀气散
追风丹
真方白丸子
羌活愈风汤
仙术芎散
搜风丸
换骨丹
茯苓半夏汤
铅红散
羌活散
省风汤
八味顺气散
愈风丹
天仙膏
天南星膏
治中风口喁灸法
又灸法
又治口喁
独活汤
胡麻散
大秦艽汤
……
卷之二 行
卷之三 忠
卷之四 信
后跋
校注后记

精彩书摘

  《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方书08:袖珍方》:
  化。亢则害,承乃制,微则是其本经本脏之本化、造化之化也;病甚,则如金衰不能制木,木则生火,木火者皆阳也,故风火多兼化,则风热相抟,贼其金也。脏腑之气应乎三阴三阳,实则行乎本化之气泻之,衰则行其胜己之气泻之,是为杀其鬼贼也。如诸阳畜热,以凉膈合解毒服之,解散极热;如泻火热解毒,调胃承气是也。如吐,法用二仙散。如调理伤寒,白虎、凉膈合服解之。伤寒三日以里,连进双解;如无汗,必是传变,待三四日之间,以小柴胡解表里之热,仍间服白虎、凉膈。蕴热七八日之间,欲下而表证犹在,以大承气汤、大柴胡汤双行并煎,攻里发表,最为稳当。若是湿热内甚自利者,止凉膈,却进解毒间白虎服之;或恶心、干呕吐者,白虎大作一剂,调解毒末五钱,服之即止。大小便不通,并有腹痛不能忍者,以无灰酒煎朴硝三两,热服即愈,亦按治之法也,热中伏寒下之矣,或大承气汤加木香泻之也妙。伤寒失下,始病时又误服麻黄热剂太甚,必致热极,或有阳厥极,身冷脉微,阳极似阴之证,庸医以为阴证是也,须当急救其阴,以白虎、凉膈日进三服,脉气渐生,身体渐温,然后以大承气下之。夫大承气,救急之妙剂,咽膈吐逆不利,当令热服,开其郁结,利而即愈也。如伤寒汗下之后,自汗虚热不止,于白虎汤加人参、苍术,一服如神,汗止身凉。此法至妙,不容详尽。如赤白痢,先服黄连阿胶丸,次服解毒汤。伤寒疮疡破伤风,与伤寒治法一同,但以双解、凉膈、白虎、承气临时斟酌用之。双解、凉膈、白虎、泻心,此理伤寒之妙剂也。孕妇临月,可服益元散凉胎,产后仍服。如血不尽,则以凉膈与四物合煎,调理经血,甚者大承气合四物,乃泻中有补也。凉膈同四物名玉烛散,真大产后之妙剂。凉膈、四物合大承气汤,名三和汤。大承气合四物,治妇人一切血积血聚等疾,加红花尤妙。初生小儿五七日有热证,不得已,只以益元散时时灌之。如小儿夜啼,用凉膈调之,肚饥临卧服。凡疮疡瘾疹,凉膈加当归治之。
  疟
  夫疟之为疾,名状不一,有所谓瘅疟、寒疟、湿疟、食疟、牝疟、牡疟。名虽不同,皆由外感风寒暑湿之气与卫气相搏,而后成之。虽《经》云夏伤于暑、秋必痃疟,然四时有感,郁积七情,饥饱失时,致令脾胃不和,痰留中脘,皆成疟疾。其初发也,欠伸,畏寒战栗,头痛,或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或单寒单热,或寒多热少,或热多寒少。一日一发者,易治;二日三日一发者,难愈。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者,多寒。弦而小紧者,宜下;弦迟者,宜温;浮大者,宜吐。治疗之法,当先发散寒邪,不可骤用截补之药。若截早则补住邪气,其证变异,不能即愈,致成痨瘵者有之。发散之药,热多,宜小柴胡汤、参苏饮、清脾汤之类;寒多者,宜养胃汤、四兽饮。发散不退,然后以常山饮、胜金丸截之;截而不愈,久则脾气虚败,唯宜多进养脾驱痰之药,脾气一盛,自然平复。此证既愈,尤当节饮食,谨劳伤,防其再作。如烟瘴之地居人常患疟疾,又当随其方土所宜药性,施以治法。客旅往来瘴地,常服平胃散、草果饮,先以防之。
  ……

前言/序言


袖珍方 一、 缘起与收录 《袖珍方》作为“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方书”系列中的第八卷,其编纂宗旨在于搜集、整理、出版我国历代流传下来的珍贵医学方剂文献,为中医临床、教学、科研提供可靠的资料。本书的编纂者们秉持严谨细致的治学态度,广泛涉猎,精选出具有代表性、实用性、学术价值的方剂,力求展现中华医药方剂学的博大精深与历史演变。 本书的收录标准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 文献价值: 重点收录历代医家所著、有一定影响力的方剂专著或重要医籍中的方剂部分。这些文献往往凝结了古代医者的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是研究中医发展的重要依据。 临床实用性: 优先选取疗效显著、应用广泛、对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具有指导意义的方剂。这些方剂经过实践检验,能够为现代临床提供借鉴。 学术代表性: 涵盖不同时期、不同学派的方剂,反映中医方剂学的发展脉络和主要成就。通过对不同方剂的考察,可以了解历代医家在药物配伍、剂量运用、治法选择等方面的异同与进步。 稀见性与珍贵性: 对于一些已经失传或极少流传的珍贵方剂文献,也纳入收录范围,以填补文献空白,保护文化遗产。 本书的整理与编纂过程,也充分考虑了古籍的易读性与可研究性。对于一些古籍原文存在的文字讹误、版本差异、注释不清等问题,整理者们通过多方考订,力求还原其真实面貌。同时,为了方便读者理解,书中也会酌情加入必要的注释和说明,但尽量保持原貌,避免过度解读。 二、 内容特色与结构 《袖珍方》的内容特色在于其精炼的编排与丰富的方剂种类。本书收录的方剂,或取材于经典的伤寒、金匮,或得自名医的经验验方,或来源于民间验案。其结构设计也力求清晰明了,便于读者快速查阅与学习。 本书的方剂内容可能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内科疾病方剂: 针对内科常见病症,如感冒、咳嗽、发热、泄泻、腹痛、水肿、痹证、黄疸、胸痹、心悸、失眠等,收录相应的治疗方剂。这些方剂往往根据病因、病机、证候等进行辨证施治,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思想。 外科杂病方剂: 涵盖疮疡、痈肿、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皮肤病等外科类疾病的治疗方剂。这些方剂在药物选择上,常兼顾内服外用,既有散寒活血、消肿止痛之效,也有清热解毒、生肌敛疮之功。 妇科儿科方剂: 针对女性月经不调、带下、妊娠、产后诸疾,以及小儿常见病如感冒、发热、疳积、惊风等,收录相应的方剂。妇科方剂注重调经养血、清热安胎,儿科方剂则强调温和调理、攻补兼施,体现了中医在妇幼医学方面的独特贡献。 五官科方剂: 包括眼疾、耳疾、鼻疾、咽喉疾病等的治疗方剂。这些方剂多以局部用药或内服清热、通窍方为主,效果显著。 杂症方剂: 搜集一些难以归类的杂症方剂,如毒虫咬伤、烟火灼伤、中毒等,以及一些养生保健、强身健体的方剂。 本书的方剂结构通常包括: 方名: 清晰地标明方剂的名称。 组成: 列出构成方剂的药物名称,并可能注明药物的炮制方法、用量等。 用法: 详细说明方剂的煎煮、服用方法,以及用量、服用时机等。 主治: 明确方剂所能治疗的病症、证候。 方解/功效: 对方剂的药物配伍、君臣佐使、药物作用机理进行简要阐释,或直接说明方剂的功效。 附注: 可能包含方剂的临床应用经验、注意事项、加减变化等。 三、 时代价值与传承意义 《袖珍方》的出版,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的抢救、保护与传承,更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促进中医临床发展: 本书收录的大量经典方剂,是历代名医智慧的结晶,对于指导现代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提高疗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在中医药“走出去”的今天,这些经典方剂可以作为重要的载体,向世界展示中医药的魅力。 服务于中医药教育: 对于中医专业的学生而言,《袖珍方》是学习中医方剂学不可或缺的教材。通过学习这些经典方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中医的理论体系,掌握辨证论治的基本方法,培养扎实的临床功底。 推动中医药科学研究: 经典方剂是中医药科学研究的重要起点。通过对《袖珍方》中所收录方剂的药理、毒理、临床疗效等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挖掘其科学内涵,为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提供科学依据,并可能从中发现新的药物资源或治疗方法。 丰富中医药文献宝库: 本书的出版,进一步丰富了我国中医药文献的宝库,为后人研究中医药史、方剂学史提供了宝贵资料。它承载着历史的印记,连接着过去与未来,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袖珍方》的整理与出版,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它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药的博大精深,认识到其在维护人类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 结语 《袖珍方》的问世,凝聚了编纂者们的辛勤劳动和对中医药事业的热忱。它不仅是一本方剂的汇编,更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智慧与经验的结晶。我们希望本书能够成为广大中医工作者、研究者、爱好者们的良师益友,在传承与创新中,共同推动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的读者,我一直渴望能有这样一套能够系统性地梳理和呈现古医籍的丛书。当《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方书08:袖珍方》出现在我面前时,我感到非常惊喜。这本书的设计风格很独特,虽然封面朴实,但内涵却十分丰富。我尤其看重的是其“整理”二字,这表明了编纂者在文献考据、校勘订正上的严谨态度,这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福音,能够帮助我们避免误读和曲解。在阅读《袖珍方》的过程中,我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置身于那些古朴的医馆,亲眼见证医者们如何用这些精炼的方剂,解决一个个棘手的病患。书中一些古语的注释,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古人的医学思想,例如对于“气”、“血”、“津液”等概念的阐述,都比现代的解释更加贴近原始的语境。这不仅仅是一本医学书籍,更是一扇了解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窗口。

评分

《袖珍方》这本书,带给我的体验是非常奇妙的。它不像一些学术性的著作那样,一开始就设置了许多阅读门槛,而是以一种相对平易近人的方式,展现了中国古老医学的魅力。我喜欢它那种“小巧玲珑”的体量,仿佛一本可以随身携带的“秘籍”,在任何闲暇之余,都可以翻开来,领略一番古人的智慧。书中对于方剂的介绍,并不只是简单地罗列药物名称和剂量,而是往往附带一些简要的病症描述和疗效说明,这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每个方剂的作用。我尤其欣赏的是,它在某种程度上保留了古籍的原貌,让我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真实感。这是一种与现代医学截然不同的体验,它更侧重于整体的观察和个体的差异,以及药物之间协同作用的精妙之处。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通往古老医学宝库的大门,让我得以窥见其中蕴藏的无限可能。

评分

读完《袖珍方》,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种“返璞归真”的宁静。在如今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似乎越来越难以静下心来思考。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一个契机,让我们得以暂别喧嚣,沉浸在古老而充满智慧的医学世界里。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不同病症的描述,简洁却精准,仿佛寥寥数语,便勾勒出疾病的本质。而随之而来的方剂,更是经过无数实践检验的结晶,虽然组成看似简单,但其背后蕴含的却是深刻的辨证和配伍原则。我尝试着去理解一些经典方剂的构成,感受药物之间微妙的协同与制约关系,这过程本身就充满乐趣。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不卖弄高深的理论,也不追求新奇的配伍,而是回归中医的根本——去观察、去体悟、去实践。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智慧往往蕴藏在最朴素的形式之中,而《袖珍方》正是这样一本“藏器于身”的宝书。

评分

刚拿到这本《袖珍方》,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词就是“寻宝”。我一直觉得,很多失传或者被遗忘的古籍,就像沉睡在历史长河中的宝藏,等待着有心人去发掘和唤醒。这套《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无疑扮演了这样的角色,而《袖珍方》更是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我并非科班出身的中医学习者,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对健康智慧的好奇。因此,阅读《袖珍方》对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探索和感悟。它不像现代医学书籍那样条理分明,而是呈现出一种古朴的、带有浓厚人文色彩的医学景象。我喜欢在阅读中去想象古时的医者是如何在简陋的条件下,凭借经验和智慧,创造出这些能够疗愈病痛的方剂。书中的一些病症描述和方剂组成,虽然用词古老,但细细品味,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的医学哲理。这种阅读体验,更像是与历史对话,与古人的智慧产生共鸣,而不是简单的信息获取。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中医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评分

这本《袖珍方》实在是让人眼前一亮,虽然封面设计朴实无华,但翻开书页,一股浓厚的古韵扑面而来。我一直对中医的传统方剂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市面上很多书籍要么过于晦涩难懂,要么过于碎片化,难以系统地学习。这套《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的出现,简直是中医爱好者的福音。《袖珍方》作为其中的一员,虽然书名听起来像是随手可得的简本,但内容却相当扎实。翻阅过程中,我能感受到编纂者在整理和校订上的用心,那些古老的文字在现代的排版下显得清晰易读。我尤其欣赏其保留了许多原始的医案和方剂的注释,这对于深入理解古人的辨证论治和用药思路至关重要。它并非简单地罗列方剂,而是试图还原当时医学的语境,让读者能够体会到古人的智慧。那种“袖珍”感,或许也寓意着其内容精炼,直指要害,不事张扬,但却蕴含着解决问题的真谛。对于想要一窥中国传统医药精华,尤其是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经典方剂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入口,它像一位温和的引路人,引领我一步步走进迷人的中医世界。

评分

很好的中医古籍丛书,光复中医

评分

不错,同正版一样,折扣多些会更好啦

评分

物流很快,东西很快很实用

评分

好书值得一看,是正版。

评分

不错,同正版一样,折扣多些会更好啦

评分

好书值得一看,是正版。

评分

不错,同正版一样,折扣多些会更好啦

评分

书是好书,有好几页都脏的........

评分

很好的中医古籍丛书,光复中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