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现代分析技术应用丛书:食品安全分析检测技术》与其他同类书相比,具有以下的特色:
1.内容全面——《现代分析技术应用丛书:食品安全分析检测技术》介绍了食品安全理化分析中重要的、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物的检测技术。
2.思路新颖——《现代分析技术应用丛书:食品安全分析检测技术》内容不过多纠缠于方法原理,重在启发工作思路,提供解决方案。
3.关注热点——《现代分析技术应用丛书:食品安全分析检测技术》对于当前食品安全领域中的热点问题涉及的检测对象(如抗病毒药物、三聚氰胺及双氰胺、瘦肉精、塑化剂等)的分析方法均有详尽的讨论。
4.指导性强——《现代分析技术应用丛书:食品安全分析检测技术》编著者均为在食品安全分析第一线从事检测技术工作的科技人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他们的经验总结和体会可对食品安全基层实验室分析工作者有所帮助,同时也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借鉴参考。
内容简介
《现代分析技术应用丛书:食品安全分析检测技术》内容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结合食品安全领域的国家政策、国际标准和检测技术等,以应用在食品安全理化分析中重要的、常用的检测方法为主体进行介绍。第1章简要介绍了食品安全检测主要的样品处理技术、检测仪器的基本原理以及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的基本步骤,第2章~第5章分别介绍了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物的检测技术,重点介绍如何设计、选择测试方案,并提供了大量的检测方法范例,同时对当前食品安全热点问题涉及的检测对象(如抗病毒药物、三聚氰胺及双氰胺、瘦肉精、塑化剂等)的分析方法进行了详尽讨论;第6章主要介绍了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技术,如方法的验证、过程质量控制等。附录中收录了部分食品安全理化检测方法标准题录,方便读者在工作时查阅相关标准。
《现代分析技术应用丛书:食品安全分析检测技术》凝结了作者们在食品安全分析一线多年的工作经验,重在启发工作思路,提供解决方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供检验检疫机构的技术人员、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技术人员、食品生产企业从事分析检测及质量控制的技术人员、大学和科研院所从事食品分析的师生和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林峰,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食品实验室仪器分析部,部长、研究员,自1984年起,一直从事食品中液相色谱、液质联用检测技术应用研究工作,现任中国质谱学会理事,全国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成员,广东省分析测试协会色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方向为食品中痕量有毒有害物质的液相色谱-质谱的检测技术研究及残留检测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技术研究,主持或作为主要技术人员完成了多项兽药残留检测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订工作,主持完成国家十五重大专项课题子课题“苯并咪唑类药物残留检测和确证方法研究”研究工作,先后获得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一等奖、三等奖、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等多项科技奖励。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原理简述
1.1 样品处理技术
1.1.1 提取
1.1.2 净化
1.1.3 浓缩富集
1.1.4 复溶解
1.2 测定技术
1.2.1 色谱法
1.2.2 色谱�仓势琢�用技术
1.2.3 免疫分析法
1.2.4 流动注射分析法
1.3 实验方案设计考虑因素
1.3.1 检测要求
1.3.2 样品处理方法
1.3.3 测定仪器
1.3.4 快速筛选与准确确证
1.3.5 单组分检测方法与多组分检测方法
1.3.6 空白实验
1.3.7 检测成本
第2章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2.1 概述
2.1.1 农药分类与使用
2.1.2 食品中农药的残留与规管
2.1.3 残留物检测中的结果计算问题
2.1.4 农药残留的管理
2.2 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测
2.2.1 有机磷类农药的基本信息
2.2.2 有机磷类农药残留检测方案的设计
2.2.3 测定方法示例 食品中甲胺磷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2.3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
2.3.1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基本信息
2.3.2 检测方案的设计
2.3.3 测定方法示例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法
2.4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检测
2.4.1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基本信息
2.4.2 检测方案的设计
2.4.3 测定方法示例 气相色谱检测法
2.5 有机氯农药残留的检测
2.5.1 有机氯农药的基本信息
2.5.2 检测方案的设计
2.5.3 测定方法示例
2.6 农药残留的多残留检测技术
2.6.1 QuEChERS法
2.6.2 检测方案的设计
2.6.3 测定方法示例1液相色谱�泊�联质谱检测法
2.6.4 测定方法示例2气相色谱�泊�联质谱检测法
参考文献
第3章 兽药残留检测技术
3.1 概述
3.1.1 兽药分类
3.1.2 兽药的残留与规管
3.1.3 标志残留物
3.2 酰胺醇类抗生素药物残留的检测
3.2.1 酰胺醇类药物的基本信息
3.2.2 检测方案的设计
3.2.3 测定方法示例1酶联免疫法
3.2.4 测定方法示例2液相色谱�泊�联质谱法
3.3 硝基呋喃类药物残留的检测
3.3.1 硝基呋喃类药物的基本信息
3.3.2 检测方案的设计
3.3.3 测定方法示例 液相色谱�泊�联质谱检测法
3.4 染料类药物残留的检测
3.4.1 染料类药物的基本信息
3.4.2 检测方案的设计
3.4.3 测定方法示例 液相色谱�泊�联质谱法
3.5 β2受体激动剂类药物残留的检测
3.5.1 β2受体激动剂类药物的基本信息
3.5.2 检测方案的设计
3.5.3 测定方法示例
3.6 激素类药物残留的检测
3.6.1 激素类药物的基本信息
3.6.2 检测方案的设计
3.6.3 测定方法示例 液相色谱�仓势追�
3.7 氨基糖苷类药物残留的检测
3.7.1 氨基糖苷类药物的基本信息
3.7.2 检测方案的设计
3.7.3 测定方法示例1放射免疫检测法
3.7.4 测定方法示例2液相色谱�泊�联质谱法
3.8 磺胺类抗生素药物残留的检测
3.8.1 磺胺类药物的基本信息
3.8.2 检测方案的设计
3.8.3 测定方法示例1放射受体分析法
3.8.4 测定方法示例2液相色谱法
3.8.5 测定方法示例3液相色谱�泊�联质谱检测法
3.9 抗病毒类药物金刚烷胺和利巴韦林残留的检测
3.9.1 金刚烷胺和利巴韦林的基本信息
3.9.2 检测方案的设计
3.9.3 测定方法示例 液相色谱�泊�联质谱检测法
参考文献
第4章 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检测
4.1 概述
4.1.1 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使用情况
4.1.2 食品添加剂的规管
4.2 食品中着色剂的检测
4.2.1 概述
4.2.2 检测方法
4.2.3 典型方法实例1高蛋白鱼肉制品中色素的测定
4.2.4 典型方法实例2固相萃取�睭PLC法同时测定葡萄酒中8种人工合成色素
4.2.5 典型方法实例3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汁中的合成色素
4.2.6 典型方法实例4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奶酪和人造黄油中胭脂树橙
4.3 食品中防腐剂的检测
4.3.1 概述
4.3.2 测试方案的选择
4.3.3 典型方法实例1固相萃取�哺咝б合嗌�谱法测定肉制品中山梨酸、苯甲酸含量
4.3.4 典型方法实例2蒸馏法检测葡萄酒中的防腐剂
4.3.5 典型方法实例3碱溶液反萃取�哺咝б合嗌�谱法测定酱油中苯甲酸、山梨酸的含量
4.3.6 典型方法实例4搅拌棒吸附萃取结合气相色谱�仓势�/质谱法同时测定饮料和果酱中7种防腐剂
4.4 食品中抗氧化剂的检测
4.4.1 概述
4.4.2 测试方案的选择
4.4.3 典型方法实例1气相色谱�仓势琢�用法测定植物油和鸡肉中抗氧化剂BHA、BHT和TBHQ
4.4.4 典型方法实例2乙腈为提取溶剂直接提取法测定食用油脂中TBHQ和BHA
4.4.5 典型方法实例3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哺咝б合嗌�谱法测定植物油中抗氧化剂BHA、BHT、TBHQ和PG
4.4.6 典型方法实例4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的12种抗氧化剂
4.5 食品中水分保持剂的检测
4.5.1 概述
4.5.2 测试方案的选择
4.5.3 典型方法实例
4.6 食品中甜味剂的检测
4.6.1 概述
4.6.2 测试方案的选择
4.6.3 典型方法实例1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饮料中的安赛蜜、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
4.6.4 典型方法实例2高效液相色谱�舱舴⒐馍⑸浼觳馄魍�时测定食品中5种甜味剂
4.6.5 典型方法实例3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的三种甜味剂和两种防腐剂
4.7 食品中多种类食品添加剂的同时检测
4.7.1 超高效液相色谱快速测定饮料中的16种食品添加剂
4.7.2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18种食品添加剂
参考文献
第5章 食品中非法添加物的检测
5.1 概述
5.2 食品中三聚氰胺和双氰胺的检测
5.2.1 三聚氰胺、双氰胺的基本信息
5.2.2 检测方案设计
5.2.3 测定方法示例1亲水作用液相色谱�泊�联质谱法
5.2.4 测定方法示例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动物肌肉中的三聚氰胺残留量
5.3 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的检测
5.3.1 概述
5.3.2 检测方案的选择
5.3.3 典型方法实例1分散固相萃取�财�相色谱�仓势追ú舛ü尥肥称分�6种邻苯二甲酸酯
5.3.4 典型方法实例2凝胶渗透色谱净化�哺咝б合嗌�谱法测定油脂食品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
5.3.5 典型方法实例3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油基食品中的18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
5.4 食品中非法色素的检测
5.4.1 概述
5.4.2 检测方案的选择
5.4.3 典型方法实例1辣椒粉中碱性橙、碱性玫瑰精、酸性橙Ⅱ及酸性黄的测定——液相色谱和液相色谱�泊�联质谱法
5.4.4 典型方法实例2饮料和糖果中5种非法添加色素的检测
5.4.5 典型方法实例3液相色谱�泊�联质谱法测定食品中红2G、酸性红和酸性红
5.4.6 典型方法实例4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汁和果蔬中柑橘红2号染料
5.4.7 典型方法实例5高效液相色谱�捕�极管阵列检测法测定食品中坚牢绿含量
5.4.8 典型方法实例6固相萃取�哺咝б合嗌�谱法检测食品中的罗丹明B
5.4.9 典型方法实例7饮料和糖果中40种色素的同时测定
5.4.1 0典型方法实例8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食品中18种水溶性合成着色剂
5.4.1 1典型方法实例9超高效液相色谱�驳缗缥泶�联四极杆质谱法检测果汁和葡萄酒中的27种工业染料
5.5 乳品中皮革水解物的检测
5.5.1 概述
5.5.2 检测方法
5.5.3 典型方法实例1乳与乳制品中动物水解蛋白鉴定分光光度法
5.5.4 典型方法实例2液相色谱法测定乳制品样品的羟脯氨酸
5.6 其他非法添加物的检测
5.6.1 离子色谱法测定牛奶中硫氰酸根
5.6.2 食品中富马酸二甲酯残留量的测定
5.6.3 乳及乳制品中舒巴坦敏感β�材邗0访咐嘁┪锛煅榉椒ā�—杯碟法
5.7 食品中放射性核素污染的检测
5.7.1 概述
5.7.2 放射性核素检测技术
5.7.3 Genie2000软件在食品样品测量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6章 实验室质量控制技术
6.1 概述
6.1.1 国内对食品实验室质量管理要求
6.1.2 国外对食品实验室质量管理要求
6.2 分析方法
6.2.1 定义
6.2.2 分析方法的选择
6.2.3 确证方法的技术要求
6.2.4 筛选方法的技术要求
6.2.5 分析方法的确认和验证
6.3 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
6.3.1 方法偏离的控制
6.3.2 质量控制样
6.3.3 进样序列
6.4 质量控制图
6.4.1 概述
6.4.2 均数�脖曜疾钪柿靠刂仆嫉慕�立和使用方法
6.4.3 质量控制图通用要求
6.4.4 质量控制数据失控的处置
6.4.5 质量控制图的定期评估
6.5 检测过程的其他问题
6.5.1 质谱的基质效应
6.5.2 结果判断
6.5.3 不正常的色谱峰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农药残留检测标准题录
附录2 兽药残留检测标准题录
附录3 食品添加剂检测标准题录
附录4 食品中非法添加物检测标准题录
附录5 放射性核素检测标准题录289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为《现代分析技术应用丛书:食品安全分析检测技术》这本书撰写的一份图书简介,严格按照您的要求,不包含该书的具体内容,力求详实且自然流畅,不带任何人工智能痕迹。 --- 图书简介:现代分析技术应用丛书:食品安全分析检测技术 一、 时代背景与研究需求 随着全球贸易的日益频繁和公众对生命健康关注度的持续攀升,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检验一个国家治理能力和国民福祉的关键指标之一。从农田到餐桌的复杂供应链中,潜在的风险点无处不在,包括农药残留、兽药滥用、真菌毒素污染、重金属超标,乃至非法添加物和致病微生物的侵扰。面对这些日益精细化、隐蔽化的挑战,传统的、基于经验的判断方式已然失效。现代食品安全体系的构建,迫切需要一套科学、精准、高效的分析检测技术作为支撑。这不仅关乎法规的严格执行,更直接影响消费者的信任基石和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 分析科学的革新浪潮 当代分析化学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以高分辨率质谱(HRMS)、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核磁共振(NMR)为代表的新一代仪器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揭示着传统手段难以触及的微量乃至痕量物质。这些技术的进步,使得食品基质中复杂组分的解析成为可能,为快速筛查、靶向定量和非靶向溯源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此外,绿色分析化学的理念深入人心,研究人员正致力于开发更少溶剂消耗、更高自动化程度的前处理技术,例如固相微萃取(SPME)、分子印迹技术(MIPs)以及微流控芯片技术,旨在提高效率、降低环境负荷,并适应现场快速检测(On-site Testing)的需求。 三、 风险管理与技术整合的挑战 食品安全分析并非孤立的实验室操作,它是一个与风险评估、法规标准紧密结合的系统工程。当前面临的核心挑战在于:如何将实验室的尖端分析结果有效转化为监管部门可操作的标准和流程?如何建立一套快速响应机制,以应对突发性的食品安全事件? 这要求分析技术必须具备更高的兼容性、可靠性和可比性。对不同基质(如乳制品、肉制品、水产品、粮油等)的复杂干扰进行有效分离和识别,是技术应用中的一大难点。例如,在检测痕量农残时,如何有效克服高脂、高蛋白基质带来的离子抑制效应,保证检测的准确度,是需要深入探讨的技术瓶颈。同时,对于新兴的、结构多变的非法添加物(如新型减肥药成分、合成色素),分析方法必须保持足够的前瞻性和灵活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非法手段。 四、 迈向智能化与标准化的未来 未来的食品安全分析将更加强调“数据驱动”。大数据的应用和人工智能(AI)在光谱解析、色谱图谱比对中的介入,预示着分析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通过建立标准化的分析方法库(Method Database)和质谱图谱库,可以极大地缩短未知物或可疑物的鉴定时间,提高监管的响应速度。 此外,从方法验证(Validation)到标准物质(Reference Materials)的建立,是保障全球贸易中数据互认的基础。如何设计具有代表性的、基质复杂的标准物质,并确保实验室间比对测试(Inter-laboratory Comparison)结果的有效性,是当前分析科学界必须攻克的环节。 五、 结论与展望 本丛书旨在对当代食品安全分析技术领域的前沿动态、核心原理、关键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与探讨。它聚焦于如何运用最先进的分析工具,有效应对食品链中出现的各种复杂污染与风险挑战。通过深入剖析各类主流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与局限,为科研工作者、质量控制专业人员以及监管机构提供一个坚实的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平台,共同推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向着更科学、更高效、更值得信赖的方向迈进。 这不仅是对技术的展示,更是对保障公众“舌尖上安全”这一社会责任的深刻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