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建筑旅行地图:日本 [Travel Atlas of World Architecture:Japan]

世界建筑旅行地图:日本 [Travel Atlas of World Architecture:Japan]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程艳春 著
图书标签:
  • 建筑
  • 日本
  • 旅行
  • 地图
  • 世界建筑
  • 文化
  • 设计
  • 景观
  • 历史
  • 摄影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168231
版次:1
商品编码:1166796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世界建筑旅行地图
外文名称:Travel Atlas of World Architecture:Japan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3
字数:716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世界建筑旅行地图:日本》丛书中的一册,《世界建筑旅行地图:日本》收录了近130名建筑师在日本的460件作品,所选建筑跨越了各个年代。包含了众多种类。
  希望《世界建筑旅行地图:日本》能够成为到日本考察建筑的专业人士以及建筑爱好者的指南。可以带着《世界建筑旅行地图:日本》穿梭于东京的大街小巷,是名副其实的东京建筑“词典”。

内页插图

目录

特别注意
序言
本书的使用方法
所选各县的位置及绾号
01 北海道
02 青森县
03 官域县
04 茨城县
05 千叶县
06 神奈川县
07 粝木县
08 东京都
09 埼玉县
10 群马县
11 山梨县
12 新潟县
13 长野县
14 静冈县
15 爱知县
16 岐阜县
17 石川县
18 三重县
19 滋贺县
20 奈良县
21 京都府
22 大阪府
23 和歌山县
24 兵库县
25 乌取县
26 香川县
27 冈山县
28 爱媛县
29 广岛县
30 岛根县
31 山口县
32 大分县
33 福冈县
34 熊本县
35 长崎县
36 冲绳县
索引·附录
按建筑师索引
按建筑功能索
图片出处
部分城市地下铁线路示意圈
(东京·大阪·京都)
后记

前言/序言


穿梭千年,触碰东方文明的建筑脉搏 《日本古今建筑之旅》是一部旨在引领读者深入探索日本丰富而多元的建筑遗产的旅行指南。本书并非简单罗列名胜古迹,而是着眼于勾勒日本建筑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轨迹,解读其背后蕴含的文化精神、宗教信仰、社会结构与审美情趣。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功能的建筑进行深入剖析,本书旨在帮助读者构建一个立体的、鲜活的日本建筑认知框架,使其在踏上这片土地时,不仅能欣赏到壮丽的景观,更能理解那些矗立千年的砖石木瓦所讲述的故事。 本书内容涵盖了日本建筑史上的重要时期和代表性作品,从遥远的绳纹时代遗迹,到现代主义的先锋之作,逐一呈现。我们将首先回溯至日本最早的建筑形态,追溯早期聚落的特点,以及在自然环境中孕育出的原始生存智慧。接着,我们将目光投向飞鸟、奈良、平安时代,感受佛教传入对日本建筑产生的深远影响,探寻寺庙、佛塔、宫殿等宏伟建筑的庄严与精致,理解唐风建筑在日本本土化的过程,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独特艺术风格。 镰仓、室町时代,武士阶级的兴起带来了建筑观念的变化。本书将详细解读武家建筑的特色,包括其坚固的防御功能,以及禅宗文化对庭园、茶室等空间的影响。从金阁寺的金碧辉煌,到龙安寺枯山水的静谧深邃,我们将深入剖析这些空间所蕴含的东方哲学与美学,体会“侘寂”精神的独特魅力。 安土桃山时代,织田信长、丰臣秀吉等战国大名的城池建设,不仅是军事堡垒,更是权力与财富的象征。本书将带您走进这些巍峨的天守阁,感受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理解城郭建筑的功能性与装饰性相结合的特点。 江户时代,长期的和平带来了町屋、武家宅邸、寺庙以及大量公共建筑的兴盛。我们将关注江户町屋的平面布局、空间组织以及与商业活动的紧密联系,探寻那些隐藏在市井街巷中的生活气息。同时,本书也将深入研究这一时期日本庭园艺术的集大成者,分析其在空间营造、意境表达方面的精妙之处。传统的神社建筑,其神圣与朴素,也将在书中得到细致的解读,理解其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积极吸收西方建筑技术与风格,开启了现代建筑的篇章。本书将展现西方古典主义、折衷主义建筑在日本的实践,以及由此引发的本土建筑师对西方风格的再创造。从近代政府建筑、交通枢纽,到早期西式住宅,都将是解读日本走向现代化的重要线索。 进入20世纪,日本本土建筑师在现代主义浪潮中异军突起,并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现代建筑”。本书将重点介绍黑川纪章、安藤忠雄、隈研吾等国际知名建筑师的作品,分析他们在材料运用、空间设计、人与环境关系等方面的创新理念。从安藤忠雄对混凝土的极致运用,到隈研吾对自然材料的回归,我们将见证日本建筑如何在全球舞台上展现其独特的创造力与前瞻性。 本书的另一个重要维度在于,它将引导读者理解日本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深刻联系。日本作为一个地质活跃、岛屿众多的国家,其建筑始终在努力应对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并从中发展出独特的抗震结构和应对策略。同时,对四季分明的自然景观的尊重,也体现在建筑的选址、材料、空间组织和庭园设计之中,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此外,本书还将探讨宗教信仰对日本建筑的影响。无论是佛教寺庙的庄严与神秘,还是神道教神社的神圣与质朴,都深刻地反映了日本民族的精神追求。对“无常”和“短暂”的哲学思考,也渗透在建筑的材料选择、设计理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悟之中。 在空间体验方面,本书将鼓励读者去感受不同建筑类型所带来的独特感受。无论是寺庙的宁静肃穆,还是町屋的生活气息,亦或是现代建筑的理性与创新,都将通过文字的描绘,唤起读者的身临其境之感。本书还将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欣赏日本建筑的视角,例如关注建筑的比例、尺度、光影变化,以及材料的质感和细节处理,帮助读者从更深层次地理解建筑的价值。 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建筑史学术著作,而是一本充满人文关怀的旅行指南。每一座建筑背后,都蕴含着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种生活方式。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不再是旁观者,而是能够带着历史的眼光、文化的理解,去触摸日本建筑的灵魂。从京都的古老街巷,到东京的摩天都市,从北海道的自然风光,到冲绳的亚热带风情,本书将引导您踏上一段充满发现与启迪的建筑之旅。 本书的写作风格力求通俗易懂,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同时又不失学术的严谨性。在对建筑风格、技术手法进行介绍时,我们会结合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使其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每一章节都将聚焦于特定的历史时期或建筑类型,清晰明了,便于读者查阅和学习。 除了对具体建筑的介绍,本书还将探讨一些贯穿于日本建筑史中的普遍主题,例如“间”的概念在空间中的运用,对“虚”与“实”的理解,以及如何通过建筑来表达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这些深层次的思考,将帮助读者更全面地认识日本建筑的独特性。 对于希望深入了解日本建筑的读者,《日本古今建筑之旅》提供了一个系统而全面的视角。无论是建筑学专业的学生、从业者,还是对日本文化、历史和艺术感兴趣的旅行者,都能从中获益。它将成为您踏上日本国土前不可或缺的伴侣,为您解读那些令人惊叹的建筑背后隐藏的深邃奥秘,让您的日本之行,不仅仅是一次观光,更是一次文化的朝圣,一次心灵的洗礼。本书旨在点燃您对日本建筑的好奇心,激发您探索的欲望,让您在旅途中,与那些跨越时空的建筑对话,感受东方文明的独特魅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关于日本建筑的旅行指南,真是令人心驰神往!我总觉得,每一次翻开这类书籍,就像是拿到了一把通往另一个时空大门的钥匙。它不仅仅是罗列地名和建筑师的名字,更重要的是,它构建了一种叙事——关于光影、材料与历史的对话。这本书的排版和图文配比拿捏得恰到好处,那种克制而又精准的日式美学,从纸张的选择上就能感受到。我特别喜欢它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张力。比如,当它描绘京都那些古老的寺院如何与现代都市的钢筋水泥共生时,那种微妙的平衡感被捕捉得淋漓尽致。读者很容易就能被带入到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中去,仿佛正踩在苔藓覆盖的石板路上,耳边传来风吹过木结构时发出的轻微吱呀声。它似乎在暗示,建筑在日本不仅仅是功能性的容器,更是一种精神的投射,一种与自然谦卑相处的哲学体现。我期待它能提供更深层次的文化解读,不仅仅是“看什么”,更是“为什么会这样存在”。

评分

我是一个极其注重旅行体验的读者,对我来说,一本好的旅行地图或指南,其价值在于能否打破游客的刻板印象,引导我走向那些隐藏在街角巷尾的“未被发现的宝石”。如果这本书仅仅停留在介绍东京塔、晴空塔这类标志性建筑,那就太无趣了。我真正想知道的是,那些地方性的小型美术馆、社区图书馆,或者某个偏远小镇上由当地木匠建造的公共空间,是如何体现日本建筑的地域性和时代精神的。一本优秀的旅行指南,应该具备地图的实用性和学术研究的深度。我希望它能提供细致的交通指引、周边配套的餐饮建议,并且这些建议本身也应带有某种建筑或设计上的考量,形成一个完整的“设计行走”路线图,而不是简单地指向热门景点。

评分

坦白说,我对日本的建筑痴迷已久,但很多介绍性的读物往往流于表面,只展示了光鲜亮丽的成品。我更看重的是那些隐藏在宏大叙事背后的“工匠精神”和材料的细微差别。这本书如果能深入挖掘日本建筑对于“间”(Ma)的理解,那才算真正抓住了精髓。我希望能看到关于如何运用光线来定义空间层次的深度分析,而不是简单的照片展示。例如,藤森照信那些充满野趣和在地性的作品,或是安藤忠雄如何将清水混凝土打磨出宗教般的肃穆感,这些背后的技术和理念的碰撞,才是最引人入胜的部分。我希望这本书的作者不仅仅是记录者,更是一位能够敏锐捕捉到建筑“呼吸感”的观察者。如果它能提供一些非常规的视角,比如从某个特定季节、特定时间点去观察这些建筑,那将大大提升其收藏价值。

评分

这本指南的书名听起来宏大,但日本的建筑实践又极其精微和注重日常感。我更倾向于那种“生活中的建筑学”的展现。我希望看到的是,建筑如何影响了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习惯,比如榻榻米的空间使用规则、走廊与庭院的过渡处理,以及如何通过巧妙的收纳设计来应对狭小居住空间的需求。我不希望它只关注那些由国际大师操刀的、造价高昂的项目,而是更关注那些由本土建筑师为当地居民量身定制的、充满人情味的住宅或小型商业空间。如果这本书能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语言,讲述那些复杂的空间处理是如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那么它就超越了一本单纯的建筑画册,成为了我们理解日本社会生活方式的一扇独特窗口。

评分

对于一个有一定建筑基础的爱好者而言,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往往隐藏在细节的对比和理论的引用中。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在我心中建立起一条清晰的脉络,连接起从飞鸟时代的瓦当艺术到现代的解构主义实践之间的演变链条。如果能将不同历史时期(如江户、明治、战后复兴期)的建筑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并配上清晰的年代标识和风格归属,那这本书的学术参考价值会大大提升。我特别关注那些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妥协与创新,比如战后重建时期对西方思潮的吸收与本土化的过程。如果这本书能提供对建筑材料来源、本地供应链的探讨,那就更好了,这能让读者对建筑的“在地性”有一个更具象的理解。

评分

很好 很不错 值得买

评分

Ok

评分

好书 难得的好书 不过为什么只有日本的?==!

评分

作为初去日本的非专业游人比较实用,对建筑师就太浅了

评分

皱皱巴巴,封面也不干净,速度快

评分

好书 难得的好书 不过为什么只有日本的?==!

评分

OK

评分

OK

评分

很好 很不错 值得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