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玉米种植的纬度和海拔效应》由5章组成。第一章概述了玉米生长发育方面的有关问题。包括生育期、生育阶段以及对生长发育的主要生态影响因素分析。第二章是玉米种植的纬度和海拔效应。从第三章到第五章,依全国范同内的地域背景,分别论述了高纬度地区玉米种植、中纬度地区玉米种植、低纬度地区玉米种植。在高纬度地区玉米种植一章中,以东北地区特别是黑龙江省为例,论述了中国高纬度低海拔地区玉米种植;以新疆绿洲灌区为例,论述了高纬度高海拔灌区玉米种植;以旱地为例,论述了高纬度高海拔早地玉米种植。在中纬度地区玉米种植一章中,以黄淮海地区范围为例,论述了中纬度低海拔地区玉米种植;仍以旱地为例,论述了巾纬度高海拔旱地玉米种植;以甘肃灌区为例,论述了中纬度高海拔灌区玉米种植;以地理位置处在中国南北过渡带范围的秦巴山区和汉中盆地为例,论述了其不同海拔范围的玉米种植。在低纬度地区玉米种植一章中,分别论述了低纬度低海拔地区玉米种植;低纬度中、高海拔地区玉米种植;云南玉米种植。在高、中、低纬度范围的不同海拔地区玉米种植的各节内容中,基本包括自然条件、种植制度、品种类型,体现纬度和海拔效应的种植技术特点等。全书覆盖面包括了伞圉玉米各个产区。
目录
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全书统稿
精彩书摘
二、玉米栽培的有关技术特点 (一)选用适宜熟期类型的品种 冀西北高原属于一熟制地区,无霜期短。为充分利用种植季节的自然资源,在玉米品种的熟期类型上,应因地制宜在早熟和中早熟范围内选用。 据张旭(20()2)报道,冀西北坝上高寒地区平均海拔1400m。大于10℃的年积温1700~2200℃·d。无霜期100d左右,初霜多于9月上旬出现,终霜止于5月下旬,个别地区6月上旬还会出现短暂霜冻。年均降水量311mm,多集中于7月、8月份。由于雨热条件不足,尤其是无霜期太短和苗期低温,这里长期以来被视为大面积种植玉米的禁区。据赵明等(2002)报道,为了适应当地农牧业结构的调整,缓解草原超载过牧的压力,2O0O年左右在当地进行了极早熟玉米的引育种工作,筛选出一批能够较好地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玉米品种。韩发(1990)认为低温条件下的充足光照,丰富的短波光,对植物的生理生化功能具有促进作用,表现为干物质积累增加,营养体生长旺盛,雌穗发育加快。针对坝上的生态环境,选育早熟极早熟玉米组合,同时,进行玉米组合的生态适应性研究,以及特定条件下促早熟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是在当地大面积发展玉米种植的关键。 在品种用途类型上,多种植青贮玉米。据李世奎(1988)调查认为“南秸北饲”种草养奶牛一奶加工系统,可以促进冀西北高原地区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二、三产业中以奶产品加工服务为对象的产业部门的发展。这种方法所带来的问题是,随着人们对秸秆价值的重新认识,平原农区的农民也开始重视秸秆的利用价值,并且秸秆原料的加工和运输等费用是相当高的,这种建议在一定阶段可能是可以实施的,但是在长远来看,农牧交错带解决牧草的自给问题是必要的。据甄兆敏(2004)报道,冀西北高原地区调整种植业结构,把青饲玉米引入农田耕作系统,在管理上简单,费用较低,种植及收获利用时期比较灵活,播种时间可稍迟于粮食作物,收获时间也可早可迟,一次收获就可以获得较高的饲料单位,适合于该地区的农业技术水平,可以缓解农民群众春播及秋收的劳动强度,缩短粮食作物的播种及收获时间,减少损失,提高种植效率。在农牧交错带生长的玉米籽粒难以成熟,但是可以全株收获作为青贮饲料的良好原料,是解决农牧交错带草食家畜饲草饲料的有效途径。张旭(2002)认为饲用玉米以收获生物产量为目的,播种量较大,容易捉苗,受晚霜冻的影响较小,从某种意义上讲,等于提高了种植业的抗灾能力。据左启华(2007)多年的研究表明,一年生的玉米生物产量明显高于坝上地区主要作物(如筱麦、老芒麦、披碱草等)。饲用玉米,其秆高叶大,能够充分利用当地的生育期,生物产量特别高,植株高大,株型紧凑,适宜密植,有较高的生物鲜重,亩产4000kg以上。加工调制成青贮后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是解决农牧交错带草食家畜冬春饲草饲料的有效途径。因此饲用玉米在坝上越来越受青睐。 (二)留茬免耕与秸秆覆盖 冀西北高原土壤风蚀现象较普遍。玉米收获时留茬、秸秆顺垄覆盖、不耕,是控制土壤风蚀和保水保肥的简易有效措施。 ……
前言/序言
玉米种植的纬度和海拔效应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