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药用植物卷》是《中国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系列著作之一。本卷分为导论、总论、各论三部分。导论重点概述了中国作物的起源与进化、作物的分类及遗传多样性等;总论主要简介了药用植物的种类、分布及种质资源概况,药用植物种植发展史与现状及品种选育进展;各论分别介绍了99种根及根茎类、种子果实类、全草类、花类及皮类药用植物药用历史与本草考证、植物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本种的野生近缘植物等。
《中国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药用植物卷》主要是从药用植物的利用历史、药用植物种类及遗传多样性的角度介绍了99种药用植物的概况,可供从事药用植物资源学、药用植物栽培与育种及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目录
前言
导论
第一节 中国作物的多样性
一、中国历代的作物
二、中国当代作物的多样性
第二节 作物的起源与进化
一、作物起源的几种学说
二、几个重要的世界作物起源中心
三、与作物进化相关的基本理论
四、与作物进化有关的性状演化
第三节 作物的分类
一、作物的植物学分类及学名
二、作物的用途分类
三、作物的生理学、生态学分类
四、作物品种的分类
第四节 作物的遗传多样性
一、作物遗传多样性的形成与发展
二、遗传多样性的度量
三、作物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实际应用
四、用野生近缘植物拓展作物的遗传多样性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一章 药用植物资源概况
第一节 药用植物种类与分布
第二节 药用植物种植业的概况
一、药用植物栽培的历史
二、药用植物栽培的现状及展望
三、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与育种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章 根与根茎类
第一节 巴戟天
一、概述
二、药用历史与本草考证
三、植物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四、野生近缘植物
第二节 白花前胡(前胡)
一、概述
二、药用历史与本草考证
三、植物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四、野生近缘植物
第三节 白术
一、概述
二、药用历史与本草考证
三、植物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四、野生近缘植物
第四节 白芷
一、概述
二、药用历史与本草考证
三、植物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四、野生近缘植物
第五节 半夏
一、概述
二、药用历史与本草考证
三、植物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四、野生近缘植物
第六节 柴胡
一、概述
二、药用历史与本草考证
三、植物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四、野生近缘植物
第七节 川芎
一、概述
二、药用历史与本草考证
三、植物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四、野生近缘植物
第八节 川续断
一、概述
一、药用历史与本草考证
二、药用历史与本草考证
三、植物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四、野生近缘植物
第五节 肉桂
一、概述
二、药用历史与本草考证
三、植物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四、野生近缘植物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1 中国主要栽培药用植物名录
附录2 中国药用植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名录
精彩书摘
《中国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药用植物卷》:
一、药用植物栽培的历史
我国古代人民在与疾病斗争中,积累了丰富药用植物的栽培经验,在许多古籍中有药用植物栽培的记载,如《诗经》(公元前11-前6世纪中叶)中就有蒿、芩、葛、芍药等药用植物栽培的记载。汉代张骞(公元前123年前后)出使西域,引种了红花、安石榴、胡桃、胡麻、大蒜等多种药用植物。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533——544)中,记述了地黄、红花、吴茱萸、竹、姜、栀、桑、胡麻、蒜等20余种药用植物的栽培法。《千金翼方》(581-682)中详细记述了百合的栽培法。唐、宋时期(7~13世纪)本草学研究均有长足的进步,如唐代苏敬等编著的《新修本草》(657——-659)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全书载药850种。明、清时期(14~19世纪)有关本草学和农学名著更多,如明代王象晋的《群芳谱》(1621)、徐光启的<农政全书》(1639),清代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1848)等都对多种药用植物栽培法作了详细记述。特别是明代李时珍(1518-1593)在《本草纲目》(1590)这部医药巨著中,记述了麦冬、荆芥等62种药用植物的人工栽培。
一、药用植物栽培的现状及展望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药用植物种植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为了计划药材生产的发展,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并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统管药材生产事宜。1958年国务院《关于发展中药材生产问题的指示》,对中药材生产、供应制定了“就地生产、就地供应”和“积极地有步骤地变野生动、植物药材为家养家种”的重要方针政策,使药材生产的面积、单产、总产、质量都得到了提高。药材种植面积由1952年的40000hri2,增加到1957年的72667hm2,单产增长15.7%,中药材市场得到初步整顿,中药材价格稳中有降。为了发展中药材生产,商业部每年从企业利润留成中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扶持药材生产。1978年商业部下达了《中药材生产扶持资金管理办法》(试行),199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财政部联合印发了《中药材生产扶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药材生产扶持专项资金的设立和应用,对发展药材生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在优质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和资源抚育更新及保护管理扶持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通过一系列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使中药材生产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发展。
(一)变野生药材为家种
有些药材野生资源长时期被采挖后资源逐渐减少,难以满足中药生产的需要,必须开展野生变家种的研究并进行人工栽培,才能满足中药发展的需要。经过多年的研究,人工栽培成功的药材已有60多种。如天麻,经过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徐锦堂教授等科研人员长期试验研究,终于揭开了天麻与萌发菌、蜜环菌等真菌的共生奥秘,打破了“天生之麻”不能人工种植的说法,并在陕西省汉中地区的宁强、勉县等地大量栽培。目前全国已有15个省大面积种植天麻,基本上保证了药用需要。桔梗是止咳祛痰的大宗药材,过去全靠野生资源,由于只采挖不养护,资源逐渐减少。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湖北、河南、陕西等地人工栽培成功,随后推广到其他地区,目前桔梗药材基本上来源于人工栽培。此外,丹参、防风、龙胆、知母、羌活、川贝母、柴胡,伊贝母、款冬花等通过人工栽培也都先后取得成功,并大面积推广应用。
(二)道地药材的引种栽培
“道地产区”产的“道地药材”是历代医家公认的优质药材,具有质量优、疗效好的特点,为历代中医所信赖,如甘肃岷县、宕昌当归;四川洪雅、石柱黄连;四川灌县、崇庆川芎;江油附子;吉林抚松、集安人参;河南武陟、温县地黄、山药、牛膝、菊花;浙江鄞县贝母;山西平顺党参;宁夏中宁枸杞;山西雁北黄芪;安徽亳州白芍;广东阳春砂仁等。随着中药产业的发展,许多道地产区受条件限制,其生产的药材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因此,许多药材品种被引种到其他的地区种植,通过长期的发展,其药材质量得到医家及市场的认可,逐渐形成为药材的新产区、新基地。如吉林长白山的人参不仅在省内扩大产区,而且在黑龙江的密山、林口、铁力等地得到了引种发展;山西长治的党参,在甘肃定西地区引种成功,产量超过山西老产区,质量可与老产区媲美;山西临汾地区地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超过河南,成为新的基地。
……
前言/序言
作物即栽培植物。众所周知,中国作物种类极多。瓦维洛夫在他的《主要栽培植物的世界起源中心》中指出,中国起源的作物有136种(包括一些类型)。卜慕华在《我国栽培作物来源的探讨》一文中列举了我国栽培的350种作物,其中史前或土生栽培植物237种,张骞在公元前100年前后由中亚、印度一带引入的主要作物15种,公元以后自亚、非、欧各洲陆续引入的主要作物71种,自美洲引入的主要作物27种。中国农学会遗传资源学会编著的《中国作物遗传资源》-书中,列出了粮食作物32种,经济作物69种,蔬菜作物119种,果树作物140种,花卉(观赏植物)139种,牧草和绿肥83种,药用植物61种,共计643种(作物间有重复)。中国的作物究竟有多少种?众说纷纭。多年以来我们就想写一部详细介绍中国作物多样性的专著,编著本书的主要目的首先是对中国作物种类进行阐述,并对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论述。
中国不仅作物种类繁多,而且品种数量大,种质资源丰富。目前,我国在作物长期种质库中保存的种质资源达34万余份,国家种质圃中保存的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有4万余份(不包括林木、观赏植物和药用植物),其中80%为国内材料。我们日益深切地感到,对于数目如此庞大的种质资源,在妥善保存的同时,如何科学地研究、评价和利用,是作物种质资源工作者面临的艰巨任务。本书着重阐述了各种作物特征特性的多样性。
在种类繁多的种质资源面前,科学地分类极为重要。掌握作物分类,便可了解所从事作物的植物学地位及其与其他作物的内在关系。掌握作物内品种的分类,可以了解该作物在形态上、生态上、生理上、生化上及其他方面的多样性情况,以便有效地加以研究和利用。作物的起源和进化对于种质资源研究同样重要,因为一切作物都是由野生近缘植物经人类长期栽培驯化而来的。了解所研究的作物是在何时、何地、由何种野生植物驯化而来,又是如何演化的,对于收集种质资源,制定品种改良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书对每种作物的起源、演化和分类都进行了详细阐述。
在过去60多年中,我国作物育种取得了巨大成绩。以粮食作物为例,1949年我国粮食作物单产1029kg/hm2,至2012年提高到5302kg/hm2,63年间增长了约4倍。大宗作物大都经历了6~8次品种更换,每次都使产量显著提高。各个时期起重要作用的品种也常常是品种改良的优异种质资源。为了记录这些重要品种的历史功绩,本书对每种作物的品种演变历史都做了简要叙述。
我国农业上举世公认的辉煌成绩是,以不足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1%的人口。今后,我国耕地面积难以再增加,但人口还要不断增长。为了选育出更加高产、优质、高抗的品种,有必要拓宽作物的遗传基础,开拓更加广阔的基因资源。为此,本书详细介绍了各个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以供育种家根据各种作物的不同情况,选育遗传基础更加广阔的品种。
本书分为总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树、蔬菜、牧草和绿肥、观赏植物、药用植物、林木、食用菌、名录共11卷,每卷独立成册,出版时间略有不同。各作物卷首为共同的“导论”,阐述了作物分类、起源和遗传多样性的基本理论和主要观点。
全书设编辑委员会、总主编和副主编,各卷均另设主编。全书是由全国100多人执笔,历经多年努力,数易其稿完成的。著者大都是长期工作在作物种质资源学科领域的科学家,具有丰富工作经验,掌握大量科学资料,为本书的撰写尽心竭力。在此我们向所有编著人员致以诚挚的谢意!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本书出版的专家和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集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于一体,是作物种质资源学专著。希望本书的出版对中国作物种质资源学科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由于我们的学术水平和写作能力有限,书中的错误和缺点在所难免,希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编辑委员会
2015年6月于北京
中国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药用植物卷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