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西哲学小史》是简明中西哲学史的典范之作,以作者在北大,清华的讲义改写而成。它重点以人物为主题,系统讲述了从孔子到王阳明,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的中西哲学的发展演变。它第1次把作者的中西哲学著述合为一体,是一部极宜于大众读者学习中西哲学史的力作。
作者简介
冯友兰(1895-1990),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曾任清华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西南联大哲学系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52年后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他毕生的著述可以概括为“三史释今古,六书纪贞元”。他以《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和《贞元六书》等著作,成为中国近代以来能够建立哲学体系的哲学家之一。他是在中国学术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杰出学者,也是对20世纪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哲人。
目录
第一部分 中国哲学小史
第二部分 西洋哲学史
精彩书摘
孟子言义理之天,以性为天之部分,此孟子言性善之形上学的根据也。荀子所言之天,是自然之天,其中并无道德的原理,与孟子异;其言性亦与孟子正相反对。《性恶》篇日:“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所谓性及伪者,《性恶》篇日:“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正名》篇)性乃属于天者。荀子所言之天,既为自然之天,其中无理想,无道德的原理,则性中亦不能有道德的原理。道德乃人为的,即所谓伪也。《性恶》篇日:“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人性虽恶,而人人可以为善。《性恶》篇日:“途之人可以为禹,曷谓也?日:凡禹之所以为禹者,以其为仁义法正也。然则仁义法正,有可知可能之理。然而途之人也,皆有可以知仁义法正之质,皆有可以能仁义法正之具,然则其可以为禹明矣……今使途之人,伏术为学,专心一志,思索熟察,加日悬久,积善而不息,则通于神明,参于天地矣。故圣人者,人之所积而致矣。”陈澧日:“戴东原日:‘此与性善之说,不唯不相悖,而且若相发明。’(《孟子字义疏证》)澧谓途之人可以为禹,即孟子所谓人皆可以为尧舜,但改尧舜为禹耳。如此则何必自立一说乎?”(《东塾读书记》卷三)然荀子以为人皆有可以知仁义法正之质,能仁义法正之具,孟子则以为人即有仁义法正。
……
前言/序言
中西哲学小史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