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世界名著学术丛书:什么是所有权

汉译世界名著学术丛书:什么是所有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 蒲鲁东 著
图书标签:
  • 所有权
  • 政治学
  • 法律
  • 经济学
  • 社会学
  • 古典著作
  • 西方哲学
  • 汉译名著
  • 学术著作
  • 思想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11754
版次:1
商品编码:11690530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汉译世界名著学术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79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什么是所有权》是法国小资产阶级思想家、无政府主义者蒲鲁东(1809-1865)的一部成名作,发表于1840年。作者从小资产阶级立场出发,对资产阶级私有制和维护资产阶级私有制的各种论点给予了尖锐的批判,认为根据人是生而平等的原则,每个人有权享有自己的劳动产品,地主和资本家的地租和利息都是侵犯劳动者权利的一种盗窃行为,所以他说“财产就是盗窃”!但是他极力主张小资产阶级私有财产,认为它是消灭资本主义祸害的条件。

目录

出版说明
第一篇 论文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这本著作所采用的方法。——一次革命的想法
第二章 被当作天然权利的所有权。作为所有权的有效基础的占用和民法
第一节 作为天然权利的所有权
第二节 作为所有权的基础的占用
第三节 作为对所有权的承认和它的基础的民法
第三章 劳动是所有权的动因
第一节 土地是不能被私有的
第二节 普遍的承认不能证明所有权是合乎正义的
第三节 所有权永远不能因时效而取得
第四节 劳动。——劳动没有使自然财富私有化的固有能力
第五节 劳动导致所有权的平等
第六节 社会上的一切工资都是平等的
第七节 才能的不平等是财富平等的必要条件
第八节 从正义的观点来看,劳动破坏所有权
第四章 所有权是不能存在的
说明——定理
第一个论题——所有权是不能存在的,因为它想无中生有
第二个论题——所有权是不能存在的,因为哪里存在着所有权,那里的生产品的生产成本就会高过于它的价值
第三个论题——所有权是不能存在的,因为有了一定的资本,生产是随劳动而不是随所有权发生变化的
第四个论题——所有权是不能存在的,因为它是杀人的行为
第五个论题——所有权是不能存在的,因为如果它存在,社会就将自趋灭亡
第五个论题的附录:关于劳动的组织、工资的不平等和穷困现象
第六个论题——所有权是不能存在的,因为它是暴政的根源
第七个论题——所有权是不能存在的,因为在消费它的收益时,它丧失了它们;在把它们储蓄起来时,它消灭了它们;在把它们用作资本时,它使它们转过来反对生产
第八个论题——所有权是不能存在的,因为它的积累力量是无限的,并且这种力量只能施展在一些有限的数量上
第九个论题——所有权是不能存在的,因为它没有反对所有权的力量
第十个论题——所有权是不能存在的,因为它否定平等
第五章 正义和非正义观念的心理学的解释,以及政治和权利原则的规定
第一部分——第一节 人和禽兽的道德感
第二节 初级的和第二极的社会性
第三节 第三级的社会性
第二部分——第一节 我们的错误的原因;所有权的起源
第二节 共产制和私有制的特征
第三节 第三种社会形式的定义:结论
附件
1840年7月22日给贝尔格曼先生的信
1840年8月3日给贝桑松学院各位院士先生的信
1841年1月6日给贝桑松学院各位院士先生的信
第二篇 论文
给布朗基先生的一封信
译名对照表
汉译世界名著学术丛书:什么是所有权 本书是“汉译世界名著学术丛书”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并非专注于介绍某一部特定的文学作品或历史事件,而是深入剖析一个贯穿人类文明发展始终的核心哲学与法律概念——“所有权”。 第一部分:所有权的起源与演变 本书首先将读者带回人类社会形成的初期,探讨在原始部落和氏族社会中,财产概念是如何萌芽并逐渐区别于集体制所有权的。在此阶段,生存资料的获取与分配模式决定了早期所有权形态的松散与流动性。作者详细梳理了从氏族公有到私有财产出现的关键历史转折点,尤其关注农业革命对土地所有权产生的革命性影响。农业的出现使得定居成为可能,从而催生了对特定地域资源的永久性主张。 随后,本书进入古代文明时期。在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中,我们看到了对私有财产保护的早期系统化尝试。作者对比了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在财产法上的异同。罗马法,作为西方私法体系的基石,被给予了大量的篇幅。书中详尽阐释了罗马法中“占有”(Possessio)与“所有权”(Dominium)的严格区分,以及“用益物权”、“地役权”等复杂权利形态的形成过程。这些概念不仅是法律史上的里程碑,更是理解现代产权制度的逻辑起点。 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带来了新的挑战。领主对土地的最高支配权(所有权)与骑士、农奴基于封建义务享有的使用权(用益权)之间的复杂关系,构成了这一时期财产关系的独特面貌。本书批判性地分析了“封建所有权”的碎片化特征,并论述了随着城市兴起和商业贸易的发展,商品所有权如何开始获得比土地所有权更高的流动性和重要性。 第二部分:近代哲学的奠基与激辩 本书的后半部分转向了近代西方思想家对所有权本质的深刻反思。作者认为,所有权概念的现代化,是与政治哲学中的自由主义思潮紧密捆绑在一起的。 洛克的自然权利观与财产权的辩护: 约翰·洛克关于“劳动混合”理论被视为现代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性的哲学基础。本书深入剖析了洛克如何论证个人通过劳动将自然物转化为私有财产的正当性,并探讨了其理论中对“浪费”(Spoilage)和“剩余足够给他人”的限制条件,这些限制在后世的社会财富分配讨论中引发了无尽的争议。 休谟与功利主义的视角: 接着,本书引入了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如大卫·休谟的观点。休谟更倾向于从社会习俗和实用性角度理解所有权,认为所有权并非源于纯粹的自然权利,而是社会稳定和秩序的必要约定。功利主义者,如边沁,则进一步将所有权视为保障个人幸福和激励生产力的工具,其合法性取决于它是否能最大化整体社会的利益。 卢梭的批判与激进思潮的兴起: 简·雅克·卢梭对私有财产的激进批判构成了本书讨论中的重要反面论点。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将私有制视为“文明堕落”的开端,是社会不平等和冲突的根源。本书详细梳理了卢梭的论证逻辑,并将其置于法国大革命前后激进思想的谱系中。 马克思主义的颠覆性解构: 资产阶级对私有财产的辩护,最终遭到了卡尔·马克思及其追随者的彻底挑战。本书将大量篇幅用于阐释马克思主义对“所有权”的辩证唯物主义分析。马克思认为,所有权本质上是特定的、历史阶段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特别是阶级占有生产资料的表现。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孕育着其自身的对立面——无产阶级的集体所有制。本书不仅解释了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分析,还探讨了其理论在20世纪社会实践中的复杂后果。 第三部分:现代法律框架下的所有权 在法律实证层面,本书考察了现代国家如何调和天赋权利、社会福利与经济效率之间的矛盾。 现代宪法对产权的保障与限制: 工业革命后,社会矛盾的加剧使得纯粹的、绝对的私有财产权不再可能。本书分析了自19世纪末期以来,各国如何通过立法手段对产权进行规制,例如对矿产、水源等自然资源的国有化尝试,以及劳动法对雇佣关系中财产支配权的重塑。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中的“公用征收”(Eminent Domain)条款及其“正当补偿”原则,成为平衡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的核心法律工具。 功能主义与社会所有权观念: 20世纪的法学思潮,特别是社会法学和功能主义的兴起,促使人们从“物权”的静态观念转向“社会职能”的动态视角。所有权不再被视为一种完全排他的权利,而是一种必须服务于社会福祉的“功能”。本书讨论了德国的“社会义务性所有权”概念,以及如何在土地使用规划、环境保护法中体现这一理念。 知识产权的兴起与挑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本书最后探讨了新兴的所有权形式——知识产权(专利权、著作权)。这些“无形资产”的所有权模式与传统的对有形物的支配权截然不同。它们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和时效性,但其本质是国家授予的垄断权,而非基于劳动混合的自然权利。知识产权的全球化谈判(如TRIPS协定)如何影响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是本书结尾部分的重要议题。 结语:所有权的未来 本书总结道,所有权的概念是一个持续对话、不断重塑的活的法律和哲学实体。它在不同文明、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合法性基础——有时是神授的,有时是劳动赋予的,有时是社会契约的产物。在气候变化、资源稀缺和数字经济的背景下,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什么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所有权”?它应该如何被界定、保护和限制,才能构建一个既尊重个人努力又保障社会公平的未来秩序?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理解这一复杂概念的结构性工具,而非提供单一的答案。

用户评价

评分

《汉译世界名著学术丛书:什么是所有权》这个书名,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我对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的好奇心。我们每天都在谈论“我的”、“你的”,都在买卖、租赁、继承,但“所有权”本身,究竟是什么?我猜测,这本书不会仅仅停留在法律条文的层面,而是会深入到所有权产生的哲学根源、历史演变以及经济学上的功能。想象一下,书中或许会探讨,人类最初是如何产生“拥有”的概念的?这种概念是如何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演变的?私有制的出现,究竟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还是历史的偶然?我特别期待,书中会如何分析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下对所有权的不同理解和实践。例如,集体所有制与个体所有制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优劣和边界?在现代社会,信息和知识的所有权又带来了哪些新的挑战和思考?我渴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博学的向导,引领我穿越历史和思想的迷雾,去真正理解“所有权”这个概念背后所蕴含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评分

在翻阅市面上众多的学术著作时,《汉译世界名著学术丛书:什么是所有权》这个书名瞬间吸引了我。它不像很多法律著作那样枯燥,而是直指核心——“所有权”这个我们习以为常却又难以精确定义的范畴。我想象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一位学识渊博、思想深刻的大家,他/她能够穿越历史的长河,审视不同文明下所有权的演变轨迹。究竟是天赋人权,还是社会共识造就了今天的财产制度?我想了解,那些早期关于土地和资源的分配,是如何为后世所有权理论奠定基础的。同时,我也对书中可能涉及的经济学视角感到兴奋,比如,所有权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以及产权不明晰可能带来的交易成本和社会冲突。更进一步,这本书会不会触及到所有权的伦理边界?当科技发展不断模糊“拥有”与“使用”、“创造”与“复制”的界限时,我们现有的所有权理论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我期待的是一场思想的盛宴,而非简单的知识堆砌。

评分

仅仅是看到《汉译世界名著学术丛书:什么是所有权》这个标题,我就被深深吸引了。它不像市面上那些泛泛而谈的普及读物,而是直击“所有权”这一核心概念,并且定位为“学术丛书”,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和分析“所有权”的?是仅仅从法律条文出发,还是会深入到哲学、历史、经济等多个维度?我设想,书中可能会探讨一些非常根本的问题,比如,我们“拥有”某个物品,究竟意味着什么?是一种绝对的支配权,还是包含了一系列的权利与义务?我尤其对书中可能涉及的对不同文化、不同历史时期所有权观念的比较分析感兴趣。例如,在古代社会,土地所有权与国家权力的关系是怎样的?到了现代,知识产权、数字资产的所有权又呈现出什么新的特点?这种跨学科、跨文化的视野,正是吸引我的地方,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获得对“所有权”这一概念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甚至能够触及到它背后所蕴含的社会秩序和个体自由的关系。

评分

一本关于所有权的著作,光是这个名字就足以勾起我强烈的好奇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拥有、交易物品,从最简单的水杯到复杂的房产,但“所有权”这个概念到底有多深厚、多复杂?这本《汉译世界名著学术丛书:什么是所有权》似乎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我一直觉得,理解“所有权”不仅仅是法律上的界定,更是哲学、经济学乃至社会学深层议题的缩影。比如,私人财产的起源究竟是基于自然权利还是社会契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所有权的边界又如何被定义和挑战?想象一下,当代的数字资产,如加密货币和虚拟物品,它们的所有权又该如何解释?这本书会不会探讨这些前沿的问题?我期待它能引导我思考,我们与我们所拥有的事物之间,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是绝对的支配,还是某种程度的委托?这种思考过程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足够多的启发,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

评分

“所有权”,这个词听起来再熟悉不过,但细想之下,却又显得如此模糊。当我在书店看到《汉译世界名著学术丛书:什么是所有权》时,一种强烈的求知欲瞬间被点燃。我好奇的是,这本书会如何解构这个我们生活中的基本概念?是会从古希腊的哲学思辨开始,追溯到亚里士多德对财产的论述,还是会聚焦于洛克、卢梭等启蒙思想家关于自然权利和私有财产的理论?我更期待的是,这本书会不会将所有权的讨论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比如,它对社会公平的影响?当一部分人拥有大量资源,而另一部分人则一无所有时,这种所有权结构是否合理?书中是否会探讨,在资本主义的语境下,所有权是如何被不断重塑和扩张的?我对书中可能出现的案例分析和思想交锋尤为感兴趣,希望它能引领我进入一个关于财富、权力、正义的深刻对话之中,让我对“拥有”的本质有全新的认识。

评分

经典

评分

学无止境,哎,必须一辈子学习的职业

评分

你的心情变得快乐。读书也是一种休闲方式,一种娱乐的方式。读书可以调节你的身

评分

还可以吧,包装精良,字迹清晰。

评分

量。这种力量可以大大可以激励着你不断地前进,不断地成长。从书中,你会往往可

评分

没看,希望能静下心来认真读书。

评分

第一印象中,就可以你让别人看出你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多读书可以让人感觉你知书

评分

还可以吧,包装精良,字迹清晰。

评分

绘图都十分好画,让我觉得十分细腻而且具有收藏价值。书的封套非常精致推荐大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