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法原理与案例教程(第二版)

破产法原理与案例教程(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欣新 编
图书标签:
  • 破产法
  • 企业破产
  • 个人破产
  • 破产重整
  • 破产清算
  • 法律
  • 案例分析
  • 实务
  • 债权人
  • 债务人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05274
版次:2
商品编码:1170681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04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破产法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和成熟的标志,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地位获得国际普遍认同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在实践中,破产法是具有重大实用价值的部门法,与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债法、诉讼法、强制执行法等法律部门均具有密切联系,对保障市场经济秩序具有重要作用。 本书根据实践中的案例尤其是新破产法实施后发生的最新案例,结合破产法的规定,对于我国破产法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重点分析介绍,本书还选取了一些典型的破产裁判文书,便于提高学习者制作破产法律文书的能力,也便于其从司法文书中发现一些法律问题。

作者简介

王欣新,男,1952年5月出生于北京市。1979年9月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学习,1983年7月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取该校刑事诉讼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6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1986年7月留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经济法教研室任教,1994年晋升为副教授;2003年晋升为教授。2004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破产法研究中心主任。全国人大财经委破产法起草工作组成员,最高人民法院破产法司法解释起草组顾问。兼任北京地石律师事务所律师、北京市破产法学会会长、中国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理事等。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破产法概述 1
引例 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破产案 3
第一节 破产与破产法 4
第二节 破产法的调整作用 11
第三节 破产法的历史沿革 14
第四节 《企业破产法》的适用范围 19
【案例1—1】 20
第二章 破产申请与受理 31
引例 华伦集团有限公司被申请破产案 32
第一节 破产原因 33
【案例2—1】 安信达公司破产案 33
【案例2—2】 A公司解散清算程序中的破产清算申请 41
第二节 破产申请 42
【案例2—3】 风华集团在破产清算程序中申请重整案 42
第三节 破产案件的受理 53
【案例2—4】 司法实践中破产案件的受理 55
【案例2—5】 破产案件受理后“有关债务人的民事诉讼”的专属管辖 58
【案例2—6】 破产申请受理后“待履行合同”的处理 61
第三章 破产管理人制度 64
引例 A公司破产清算案 66
第一节 破产管理人制度概述 66
第二节 管理人的资格 71
【案例3—1】 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不可以做管理人 76
第三节 管理人的指定与职权终止 78
【案例3—2】 指定临时破产管理人 78
【案例3—3】 延后指定破产管理人 78
【案例3—4】 管理人吸收其他成员 81
【案例3—5】 法院依职权更换管理人 82
【案例3—6】 债权人会议申请更换管理人 83
第四节 管理人的职责、义务与监督 83
【案例3—7】 管理人聘用工作人员及中介机构 84
【案例3—8】 管理人聘请中介机构的方式 84
案例3—9】 管理人代表债务人参加诉讼 85
【案例3—10】 债权人委员会对管理人进行监督 88
第五节 管理人的报酬 89
【案例3—11】 管理人报酬范围如何确定 91
【案例3—12】 管理人报酬的确定方式 92
【案例3—13】 管理人报酬的支付方式 93
第四章 债务人财产 98
引例 东莞宝源(陶氏)机械厂有限公司诉宝源(陶氏)机械厂有限公司、宝源(陶氏)企业有限公司撤销权纠纷案 99
第一节 债务人财产概述 102
第二节 破产撤销权 111
【案例4—1】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金华金东支行与金华唯一不锈钢带有限公司破产管理人破产撤销权纠纷上诉案 111
第三节 取回权 128
【案例4—2】 青岛源宏祥纺织有限公司诉港润(聊城)印染有限公司取回权确认纠纷案 128
第四节 破产抵销权 143
【案例4—3】 安踏体育用品集团有限公司与东莞登富鞋业有限公司加工合同纠纷案 143
第五章 破产债权 153
引例 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文三支行与被告浦江正路工贸有限公司破产债权确认纠纷案 154
第一节 破产债权概述 156
第二节 破产债权的范围 159
第三节 破产债权的申报 166
第四节 破产债权的确认 172
【案例5—2】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温州分行与浙江信泰集团有限公司破产债权确认纠纷 172
【案例5—3】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分行与被告北京海开房地产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保证合同纠纷案 184
第六章 债权人会议 193
引例 广东中谷糖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破产重整案 194
第一节 债权人会议制度概说 195
第二节 债权人会议的组成 196
【案例6—1】 深圳市金宣发印刷有限公司清算案 198
第三节 债权人会议的职权 202
【案例6—2】 汉唐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破产清算案 202
第四节 债权人会议的召集与决议 208
第五节 债权人委员会 211
【案例6—3】 某证券公司破产清算案 213
第七章 重整制度 220
引例 苏州吴中:能动司法助企业再生 221
第一节 重整制度概述 223
第二节 重整申请和重整期间 226
第三节 重整计划的制定与批准 230
【案例7—1】 231
【案例7—2】 232
【案例7—3】 星美联合股份有限公司破产重整计划 241
【案例7—4】 247
【案例7—5】 焦作鑫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 249
第四节 重整计划的执行、监督与终止 252
【案例7—6】 255
第八章 破产和解 261
引例 �砈T宁窖(内蒙古宁城老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破产和解案 263
第一节 破产和解制度概述 264
第二节 和解申请及受理 268
【案例8—1】 某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破产案 268
【案例8—2】 某罐头食品有限公司破产和解案(一) 271
【案例8—2】 某罐头食品有限公司破产和解案(二) 273
第三节 和解协议草案的制订、表决与司法审查 273
第四节 和解协议的执行与终止 278
【案例8—3】 某洗涤用品有限公司破产和解案 278
第九章 破产清算 287
引例 三鹿集团破产案 289
第一节 破产宣告 290
【案例9—1】 法院依职权宣告债务人破产案 292
【案例9—2】 我国台湾南投地方法院驳回破产申请的民事裁定书 293
【案例9—3】 建设工程款优先权案 307
第二节 破产财产变价与破产分配 308
【案例9—4】 上海特毅企业破产案 308
【案例9—5】 破产案件衍生诉讼的诉讼费用支付案 312
【案例9—6】 债权清偿顺位案 314
【案例9—7】 未决债权分配额提存案 316
第三节 破产程序的终结 317
【案例9—8】 破产终结时未结诉讼追回财产的追加分配案 320
第十章 金融机构破产的特殊问题 323
引例 云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破产案 326
第一节 金融机构破产概述 327
【案例10—1】 “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案 328
第二节 金融机构破产的实体与程序问题 332
【案例10—2】 大鹏证券有限公司破产案 332
第三节 金融机构破产中的金融安全网制度 347
【案例10—3】 闽发证券公司破产案 347
第十一章 合伙企业破产的特殊问题 362
引例 好再来饭店破产案 364
第一节 合伙企业的破产能力 365
第二节 合伙企业的破产原因 366
第三节 合伙企业的破产申请权 369
第四节 合伙企业的破产财产 370
第五节 合伙企业破产的债权申报和受偿 373
参考书目 380

精彩书摘

在市场经济竞争规律的作用下,必然出现优胜劣汰的现象。企业退出市场的方式主要 有解散、破产或被吸收、合并等,破产是市场淘汰竞争失败者的规范渠道,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法律现象。破产法是市场经济社会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学上,破产通常是指当事人的经济活动发生严重亏损,财务上法继续维持,已到事业倒闭、倾家荡产之地步。法律上的破产有其特定含义,是指处理经济上的破产时债务如何清偿的法律制度,即对丧失清偿能力的债务人,经法院审理与监督,强制清算其所有财产,公平、有序地清偿全体债权人的法律制度。破产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债务清偿制度。
一般而言,破产的概念是指破产清算制度,这是破产法最基本的制度,也即狭义的破产法律制度。但现代破产法律制度通常采广义的理解,将清算以外的各种以避免债务人破产为主要目的的重整、和解制度也视为其组成部分。
“破产”一词在使用时常有泛化,有时指整个破产制度,有时指启动之破产程序,有时则是指破产原因即破产界限,也就是债务人所处的财务状况,有时又用于泛指债务人所处之被宣告破产的法律地位,须根据具体语境而定。在用以表述破产原因时,依据法律规定之不同,破产又可分为事实上的破产和法律上的破产。事实上的破产是指债务人因资产不抵负债,客观上不能清偿债务而破产,即没有足够的资产来清偿全部债务。立法上对此破产原因规定为资不抵债即债务超过。法律上的破产是指债务人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而破产。立法上对此破产原因规定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简称为不能清偿。二者在认定债务人是否破产的标准上存在一定差异。在法律上的破产发生时,债务人的账面资产可能超过负债,也可能低于负债,但即使在其资产负债表上资产超过负债,其却因足够流动现金偿还到期债务,不得不以破产的方式还债,而在通过破产程序快速变现其财产时,资产变现的损失往往也会使其最终资不抵债。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破产主要有以下法律特征:
1.从对债务的清偿角度看,破产具有执行程序的属性。与诉讼法中规定的执行制度相 比,破产属于概括的或一般的执行程序,即为全体债权人的利益而对债务人的全部财产进 行的执行程序,而普通的民事执行程序则是为某个债权人的利益而进行的个别财产执行程 序。债务执行属司法程序,故破产程序必须在法院的管辖、审理下进行。由于破产属于执行程序,而不是诉讼程序,所以其不具有解决当事人间实体民事争议的功能,对这些实体民事争议,原则上均应在破产程序之外通过诉讼解决。
2.从启动原因看,破产是在法定的特殊情况下适用的法律程序。破产程序启动的普遍 原因是债务人不能清偿债务,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在其他情况下不能适用。破产作为为全体债权人利益而进行的执行程序,具有对其他债务清偿程序如个别执行程序的排他性优先适用效力,以保证能够实现立法之对全体债权人公平、有序清偿的目的。所以在适用破产程序之后,其他与之相冲突的对债务人财产的执行程序或清偿行为,以及为此采取的预备程序如诉讼强制措施或其他财产保全措施都应当停止或解除。出于保护全体债权人利益的目的,有的国家或地区的破产法还规定,如果法院在民事诉讼和民事执行过程中发现债务人不能清偿债务,可以依职权将案件转入破产程序。此外,根据民事责任的承担优先于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中对财产和执行的原则,破产程序的启动还具有排除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中对债务人财产和执行以及财产保全措施的效力。
3.破产是对债务人现存全部法律关系的彻底司法清算,在破产人为法人时,破产将使 其丧失继续从事商事活动的经济基础与经营资格,并导致其民事主体资格消灭。破产清算 的具体工作是由管理人在法院的主持下进行,而不是由当事人自行进行。随破产程序的启 动,还产生对债务人或准债务人在人身、资格和财产等方面的一些公法与私法权利的限制 的后果。
4.破产程序的实施宗旨,是要保证对债权人的公平、有序清偿和对债务人正当权益的 合理保护,并进而实现对社会整体利益与经济秩序的维护。破产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多数债权人之间因债务人有限财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权而发生的冲突。故立法对此特殊情况规定有专门的制度,如停止个别清偿、确定债权分配顺序、破产撤销权、破产抵销权、别除权等。破产程序还通过具有强制性的和解、重整与免责等制度对债务人的正当权益予以保护,尽力使具有挽救价值与希望的债务人避免破产,并免除诚实债务人通过破产程序未能清偿的剩余债务,鼓励其在破产之后仍能积极参与经济活动,为社会和个人创造新的财富。

前言/序言


《民商事程序法精要与实务导读》 一、本书概述 《民商事程序法精要与实务导读》旨在为读者系统梳理民商事审判程序的核心理论、关键制度及前沿动态,并结合丰富的典型案例,深入浅出地解析程序规则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本书力求在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之间取得平衡,帮助读者构建起扎实而全面的民商事程序法知识体系,提升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全书共分十章,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语言平实易懂,适合法学院学生、法律实务工作者、以及对民商事程序法感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阅读。 二、内容精要 本书内容涵盖了民商事诉讼程序与非诉讼程序的多个重要方面,重点突出程序法在维护司法公正、保障当事人权益中的基础性作用。 第一章:民商事程序法的基本理论与原则 本章首先界定民商事程序法的概念、性质与功能,阐述其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地位。随后,深入探讨民商事程序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但不限于: 当事人主义原则: 强调当事人对诉讼程序的主导作用,包括处分权、辩论权等,以及程序法如何保障和限制这些权利。 公正是程序法的灵魂: 详细解析公正原则在民商事程序中的体现,如正当程序、平等保护、权利救济等,并论述程序公正对实体公正的决定性影响。 效率原则的考量: 分析诉讼效率的内涵及其对民商事程序设计的影响,如何在保障公正的前提下提高审判效率,避免程序空转。 其他重要原则: 如回避原则、公开审判原则、一事不再理原则等,结合理论阐释其在实践中的具体适用,并分析其背后所蕴含的法理。 第二章:管辖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本章聚焦民商事诉讼中的管辖制度,这是程序的第一道门槛。内容包括: 地域管辖: 详细介绍一般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如侵权行为地、合同履行地管辖)的规则,并通过案例分析明确不同地域管辖的适用情形及争议解决。 级别管辖: 阐释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级别管辖划分依据,以及特殊案件的级别管辖问题。 专属管辖: 重点讲解哪些案件必须由特定法院管辖,如不动产纠纷、涉外民事案件等,并分析其必要性。 移送管辖与指定管辖: 介绍法院之间在特定情况下的管辖权移送与指定,及其对案件走向的影响。 管辖权异议: 详细阐述当事人对法院管辖权提出异议的程序、时限、审查标准及法律后果,并通过案例展示常见的管辖权异议情形。 第三章:起诉、受理与证据 本章是程序启动的关键环节,涵盖了案件进入司法程序的起点以及证明案件真实性的基础。 起诉的条件与方式: 详细阐述起诉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原告适格、被告适格、有具体的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以及原告如何依法提起诉讼,包括诉状的制作要求、提交方式等。 立案审查与受理: 解释法院在收到起诉状后的审查程序,以及符合条件的案件法院应当受理的原则。区分受理与不予受理的情形,并分析当事人对不予受理裁定不服的救济途径。 证据的种类、收集与固定: 系统介绍民事诉讼证据的七种基本类型(书证、物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意见、勘验笔录),以及证据的收集、固定、提交和出示的程序要求。 证据的审查与认定: 深入分析法院如何对证据进行形式审查与实质审查,以及如何判断证据的关联性、合法性与真实性。重点讲解证明责任的分配原则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 证据突袭与质证: 强调证据的及时提交和公开质证的重要性,解析“证据突袭”的法律后果,以及如何保障当事人的质证权利。 第四章:诉讼中的财产保全与证据保全 本章关注程序中的应急性保障措施,旨在维护诉讼的严肃性和结果的可实现性。 财产保全: 详细介绍财产保全的申请条件、审查程序、保全措施(如查封、扣押、冻结)及其解除。重点分析保全对当事人财产权利的影响,以及申请错误的法律责任。 证据保全: 阐述证据保全的适用情形、申请与审查、保全证据的提交与使用,以及其在防止证据灭失、毁损或难以取得方面的作用。 第五章:审判程序的深入解析 本章深入剖析民商事案件在审判阶段的各个环节。 庭前准备与庭审流程: 介绍庭前会议的作用,以及庭审过程中各环节的顺序和要求,包括开庭陈述、举证、质证、辩论、最后陈述等。 普通程序与简易程序: 区分普通程序与简易程序的适用条件、程序特点和法律效果,帮助读者理解不同审级程序的选择。 庭审中的调解: 阐述法院在庭审过程中进行调解的制度设计、调解的意义、调解的程序以及调解协议的效力。 判决与裁定的制作与送达: 介绍判决书和裁书的法定内容、制作要求,以及其送达的法律意义和程序。 第六章:诉讼中的特殊程序 本章介绍一些非典型的、具有特殊性的诉讼程序。 督促程序: 介绍支付令的适用条件、制作、送达、异议与执行,以及其在解决债权债务关系中的效率优势。 公示催告程序: 阐述公示催告适用的票据、股票等特定情形,以及其宣告票据无效的法律效果。 破产程序中的程序问题(仅程序层面): 简要介绍破产案件的启动、管理人制度、债权申报与审查、重整、和解、清算等程序性环节,强调其与其他民商事程序的区别与联系,但不深入实体法内容。 第七章:上诉与审判监督程序 本章探讨案件的救济途径,确保司法公正的层层递进。 上诉程序: 详细阐述上诉的条件、期限、方式,二审法院的审理范围与审理方式,以及二审判决的法律效力。 再审程序: 介绍启动再审的法定情形,申请再审的程序、期限,以及法院对再审申请的审查与决定。 审判监督的含义与功能: 探讨审判监督的意义,以及其在纠正错案、维护司法权威方面的作用。 第八章:执行程序 本章聚焦判决、裁定生效后如何实现其法律效力。 执行的启动与申请: 介绍强制执行的申请条件、申请执行期限、执行申请书的内容及提交方式。 执行程序的基本原则: 阐述以案款为中心、财产查控、处分等执行原则。 执行措施: 详细介绍查封、扣押、冻结、搜查、拘传、拘留、罚款等各类强制执行措施的适用条件、程序和法律后果。 执行异议与执行复议: 解析执行异议和执行复议的制度设计,以及当事人如何通过此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执行的终结: 介绍执行终结的各种情形及其法律意义。 第九章:民事非诉讼程序 本章拓展民商事程序的视野,介绍一些重要的非诉讼争议解决方式。 仲裁程序: 介绍仲裁的性质、优势,仲裁协议的效力,仲裁员的选定,仲裁程序的进行,以及仲裁裁决的效力与执行。 调解(非诉讼调解): 探讨诉讼外调解在各类纠纷解决中的作用,如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商事调解等。 第十章:民商事程序法的前沿与挑战 本章关注当前民商事程序法领域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信息技术与民商事诉讼: 探讨电子诉讼、在线庭审、电子证据等信息技术在民商事诉讼中的应用,及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跨境民商事诉讼的程序问题: 简要介绍涉外民事诉讼的管辖、法律适用、证据调取等特殊程序问题。 程序法在司法改革中的作用: 分析程序法在推进司法公正、提高司法公信力方面的作用,以及未来改革的方向。 程序经济性理念的深化: 探讨如何在程序设计和实践中进一步体现程序经济性,平衡公正与效率。 三、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每章内容都精心挑选了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来阐释理论,使读者在理解抽象规则的同时,能直观感受其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 体系化与逻辑性强: 全书按照民商事审判程序的自然流程进行编排,从程序的启动到终结,层层递进,逻辑清晰,便于读者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框架。 语言通俗易懂: 避免使用过多的法律术语,力求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复杂的法律概念,让非专业读者也能理解。 关注前沿动态: 紧跟司法改革和法律发展的步伐,对信息技术在诉讼中的应用、跨境诉讼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针对性强: 无论是准备法学考试的学生,还是从事法律工作的实务者,都能从本书中获得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四、阅读建议 建议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除了理解理论知识,更要重视对案例的分析。可以通过回顾书中案例,思考其背后所涉及的程序规则,以及法院的裁判理由。同时,鼓励读者结合自身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吸收和运用本书的知识。对于法学院的学生,本书可以作为学习民商事程序法的有力补充;对于法律实务工作者,本书则可以作为案头参考,帮助其在实践中规避风险,提高办案效率。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破产法原理与案例教程(第二版)》,我立刻被它所呈现的丰富案例所吸引。作为一名对经济社会运行机制感兴趣的普通读者,我深知法律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破产法更是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一环。这本书巧妙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大量精心挑选的案例,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鲜活的社会图景。我发现,每一个案例都不仅仅是一个法律事件,更是一个关于企业命运、个人抉择、利益冲突的故事。作者在梳理案例时,逻辑清晰,层层递进,让读者能够逐步理解案件的来龙去脉,以及法律在其中发挥的调和作用。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破产原因的深入剖析,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经营不善,更是对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周期、公司治理等多个维度的考量。这让我认识到,企业破产往往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而破产法正是为了应对这种复杂情况而设计的。此外,书中对于不同类型的破产程序,如清算、重整、和解等,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通过案例说明其具体操作和法律后果。这让我对破产法的多重功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既是终结,也是新生,更是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如果我是当事人,我会如何选择?法律又会给我怎样的指引?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极大地提升了我对法律的理解和兴趣。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法律世界的新认知,虽然我不是法律专业的,但之前对“破产”这个词总是带着一种神秘和遥远感,总觉得离自己很远。这本书的标题《破产法原理与案例教程(第二版)》听起来很学术,我原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没想到读下来却充满了启发。作者用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将原本晦涩的破产法条文和复杂的程序,转化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和场景。我特别喜欢它在讲解原理的时候,不仅仅是罗列法条,而是通过引人入胜的案例,将这些抽象的概念变得具象化。比如,在讲述企业破产的几种情形时,作者会引用不同行业的公司案例,详细分析它们走向破产的原因,以及法院是如何根据事实和法律来裁决的。这让我不仅仅是“知道”了法律条文,更是“理解”了法律背后的逻辑和人文关怀。很多时候,法律并非冷冰冰的机器,而是解决现实问题、平衡各方利益的智慧结晶。这本书恰恰展现了这一点。我惊讶于作者在案例选择上的独到眼光,每一个案例都像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让我忍不住想知道结局,也从中体会到法律的严谨和公正。对我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个非常耐心且学识渊博的老师,它不直接给我答案,而是引导我思考,让我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一步步地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阅读过程中,我甚至能感受到自己思维的活跃和拓展,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学习体验。

评分

从一个完全门外汉的角度来说,《破产法原理与案例教程(第二版)》这本书简直就是一座宝藏。我之前对破产法几乎一无所知,以为就是企业倒闭了,然后“一了百了”。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不仅仅是教你“怎么破产”,更是教你“为什么会破产”,以及“破产了之后会发生什么”。书中的案例分析特别到位,作者会把每一个案例的背景、当事人、争议焦点,以及最终的判决结果都梳理得一清二楚,并且还会结合相关的法律条文进行解释。我常常在阅读案例的时候,会产生很多疑问,比如“为什么法院会这样判?”,“如果换个角度处理,结果会怎么样?”。而这本书的教程性质,恰好就满足了我的这些好奇心,它会一步步地引导你去思考,去理解法律背后的逻辑。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破产管理人”角色的介绍,这让我看到了在破产程序中,有专业人士在其中协调各方利益,确保程序的公正和效率。而且,作者在讲解过程中,语言非常生动,不会像教科书那样枯燥乏味,很多时候读起来就像在听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这本书的案例覆盖面也相当广,从大型国企到小型私营企业,从个人破产(虽然我们国家这方面还在发展中,但书中有所提及)到金融机构,几乎涵盖了各个层面。这让我对破产法的应用范围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

我对《破产法原理与案例教程(第二版)》的整体印象是,它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经济转型期社会运行的独特视角。我一直认为,理解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最直观的方式就是通过它如何处理那些最棘手的社会问题,而破产无疑是其中之一。这本书正是通过一系列触及社会敏感神经的案例,展现了破产法在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债权人利益、化解社会风险等方面所发挥的关键作用。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对于企业破产的社会影响,比如职工安置、债务追索、社会稳定等问题的处理方式。这些内容让我看到,法律不仅仅是冰冷的条文,更是承载着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的实践。作者在案例选择上,兼顾了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以及不同性质的破产情形,使得案例库非常丰富和具有代表性。每一次的案例分析,都像是在进行一次生动的庭审模拟,让我有机会去理解不同当事人的诉求,以及法官在考量多方因素后的权衡与裁决。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破产法并非是“万能药”,但它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平和有序的框架,来处理经济活动中不可避免的失败。它也是市场经济成熟度的重要标志,反映了一个社会对于风险容忍度、对于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应对能力。这本书让我对中国的法律体系,特别是市场经济下的法律制度,有了更深一层,也更具象化的认识。

评分

这套《破产法原理与案例教程(第二版)》带给我的感受,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次深入的社会观察。我一直觉得,法律不仅仅是写在纸上的条文,更是社会运行的规则,是人们行为的边界,也是化解矛盾、维护秩序的基石。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让我看到了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企业和个人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以及当风险演变为无法挽回的境况时,法律所扮演的角色。我尤其关注的是书中对于“重整”和“和解”部分的论述,这部分内容让我看到了破产法不只是“清算”和“终结”,更蕴含着“新生”和“希望”的可能性。作者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生动地展现了企业在困境中如何通过法律程序,争取到重生的机会,这其中涉及债权人、债务人、投资人等多方利益的博弈与平衡,充满了戏剧性和现实意义。我常常在阅读案例时,会代入其中某个角色的立场,思考他们的处境和选择,这极大地增强了我对法律案件复杂性的认知。书中的一些案例,即使是普通读者也能从中读出人情冷暖和世态炎凉,同时也能体会到法律制度的成熟和人性化的进步。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破产法并不仅仅是针对“失败者”的法律,更是保护社会经济活力、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那些在市场竞争中失利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了一个有序、可控的退出机制,也为其他市场参与者提供了可预期的规则。

评分

不错

评分

刚翻开的书 压了一下就这么裂了 是我的手太臭?

评分

不错

评分

刚翻开的书 压了一下就这么裂了 是我的手太臭?

评分

刚翻开的书 压了一下就这么裂了 是我的手太臭?

评分

不错的书籍啊啊啊啊啊不错的书籍啊啊啊啊啊不错的书籍啊啊啊啊啊

评分

刚翻开的书 压了一下就这么裂了 是我的手太臭?

评分

不错

评分

刚翻开的书 压了一下就这么裂了 是我的手太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