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董祖林 著
图书标签:
  • 园林植物
  • 病虫害
  • 识别
  • 防治
  • 园艺
  • 农业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防治
  • 园林绿化
  • 植物病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177035
版次:1
商品编码:1171668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主要介绍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知识与方法,包括病虫害的定义、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生态系统与病虫害、植物病虫害的危害与经济闽值、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等。各论在突出实用性与可查性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在华南地区园林植物中常见、发生较严重的400余种病虫害,依植物类群来编排,分别介绍该植物种类上发生的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期、寄主范围、为害特点及防治方法等。

目录

前言总论 01 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知识 02 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 03 病虫害防治的基本方法各论 04 蕨类植物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05 苏铁类植物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06 松柏类植物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07 木兰科植物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08 樟科植物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09 睡莲科荷花、睡莲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10 小檗科十大功劳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11 胡椒科豆瓣绿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12 蓼科竹节蓼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13 览科红草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14 干屈菜科紫薇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15 安石榴科安石榴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16 瑞香科白术香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17 五桠果科大花第伦桃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18 海桐花科山瑞香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19 秋海棠科植物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20 仙人掌科植物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21 山茶科植物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22 桃金娘科植物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23 使君子科小叶榄仁主要虫害及防治 24 杜英科尖叶杜英主要虫害及防治 25 梧桐科假苹婆主要虫害及防治 26 木棉科植物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27 锦葵科植物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28 大戟科植物主要病虫害及15方治 29 绣球科绣球花主要病虫害及15方治 30 蔷薇科玫瑰、月季类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附录 园林常见农药介绍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园林绿化在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繁茂的植被也为各类病虫害的滋生提供了温床,一旦防治不及时,轻则影响观赏价值,重则导致植物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破坏。因此,掌握科学有效的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技术,对于保障城市园林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一书,正是为了满足这一迫切需求而精心编撰。本书旨在为广大园林工作者、植物爱好者以及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本全面、实用、易于掌握的专业参考。 本书内容概览 本书以系统性、条理性为指导,内容涵盖了园林植物病虫害的方方面面,力求做到既有理论深度,又不失实践指导意义。 第一部分:园林植物病虫害基础知识 在深入探讨具体病虫害之前,本书首先为读者构建一个坚实的基础知识框架。 园林植物概述:简要介绍园林植物的分类、重要性以及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帮助读者理解为何要保护这些植物。 病虫害的发生与发展规律:详细阐述病虫害发生的内外在因素,包括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植物自身因素(品种、长势、抗性等)以及病原体和害虫的生命周期、繁殖特点等。理解这些规律是有效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前提。 病虫害的传播途径与机制:分析病虫害通过风、雨、水、土壤、农具、人畜以及携带病虫的苗木等多种途径的传播方式,并解释其在植物体内的侵染、潜育、显症等过程。 病虫害监测与预警技术:介绍各类监测方法,如目视检查、诱捕器、孢子捕捉器、显微镜检查等,以及如何根据监测数据进行病虫害的预测和预警,从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防治。 绿色防控理念与方法:强调本书所倡导的绿色防控理念,即优先采用生态、物理、生物等非化学防治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第二部分:常见园林植物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本部分将系统性地介绍园林植物中普遍发生的各类病害,并提供详细的识别方法和防治策略。 真菌性病害: 叶部病害:如各种类型的叶斑病(炭疽病、褐斑病、黑星病等)、白粉病、霜霉病、锈病等。本书将详细描述其在不同植物叶片上形成的典型症状(颜色、形状、大小、分布特征),并解析其病原菌的特点。 茎干病害:如枝枯病、溃疡病、黑腐病、肿瘤病等。重点讲解病斑的形态、病斑的发展过程、是否伴随分泌物或裂口等关键识别特征。 根部病害:如根腐病、立枯病、猝倒病等。虽然根部病害不易直接观察,但本书将通过植株生长状况的异常(如黄叶、萎蔫、生长迟缓)以及挖掘后根部的腐烂、变色等现象进行指导。 花果病害:如花腐病、炭疽病、灰霉病等。针对花卉和果实的特点,详细描述病害发生的部位、形成的病征以及对观赏或经济价值的影响。 病害防治:针对各类真菌性病害,将分别介绍栽培管理措施(如合理修剪、通风透光、排水、清除病残体)、农业防治(如轮作、选用抗病品种)、物理防治(如高温消毒)以及化学防治(推荐使用低毒高效的杀菌剂,并提供使用剂型、浓度、时期等详细指导)。 细菌性病害: 常见细菌性病害:如火疫病、青枯病、软腐病、叶枯病等。介绍细菌性病害的典型症状,如组织腐烂、溢脓、细菌性流胶等,以及与真菌性病害的区别。 病害防治:强调细菌性病害传播的迅速性,重点介绍清除病源、注意伤口防护、选用抗病品种等措施,并推荐适用的抗菌剂。 病毒性病害: 典型症状:如花叶、畸形、嵌纹、黄化、矮化等。本书将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病毒性病害在不同植物上的表现。 病害防治:重点在于预防,介绍通过无病种苗、清除传毒媒介(如蚜虫、螨虫)以及健康栽培来控制病毒的传播。 非侵染性病害(生理性病害): 环境胁迫:如冻害、日灼、水肥失调(缺肥、肥害、旱害、涝害)、盐碱危害、空气污染、机械损伤等。本书将深入分析这些非生物因素如何影响植物生理功能,并导致异常症状。 识别要点:区分生理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关键在于其症状的分布规律(如常在环境胁迫集中发生的区域或时间出现)、缺乏病原体证据以及通过改善环境条件症状可减轻或消失。 防治措施:强调通过改善栽培环境、合理肥水管理、选择适宜的种植地点、加强养护等综合性措施来预防和缓解。 第三部分:常见园林植物害虫的识别与防治 本部分聚焦于园林植物中常见的各类害虫,提供详细的识别特征和综合防治策略。 刺吸式口器害虫: 蚜虫:介绍其种类(如绿蚜、黑蚜、棉蚜)、形态特征、危害方式(吸食汁液,传播病毒)及聚集的部位(嫩梢、叶片背面、花蕾)。 介壳虫:描述其不同生长阶段(若虫、成虫)、附着在茎干、叶片上的形态(如蚧壳的形状、颜色、大小)以及危害(吸食汁液,排泄蜜露诱发煤污病)。 叶螨:介绍其微小体型、在叶片背面活动、吐丝结网以及造成的危害(叶片失绿、焦枯)。 粉虱:描述其小巧飞虫的形态,以及在叶片背面吸食汁液、排泄蜜露的特点。 防治措施:针对刺吸式害虫,将重点介绍物理防治(如人工刮除、水流冲洗、黄板诱杀)、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如瓢虫、草蛉、寄生蜂)以及化学防治(推荐使用触杀或内吸性杀虫剂,并指导用药时机和方法)。 咀嚼式口器害虫: 鳞翅目幼虫(毛虫):如各种青虫(菜青虫、斜纹夜蛾)、卷叶蛾、刺蛾等。详细介绍其幼虫的体色、体形、毛刺、食痕(孔洞、缺刻、蛀食、啃食叶片至叶脉)。 鞘翅目(甲虫):如金龟子、天牛、象甲等。介绍成虫和幼虫的危害特点,如啃食叶片、花朵、果实,钻蛀树干、枝条,造成树势衰弱甚至死亡。 蝗虫、蝼蛄等:介绍其啃食植物嫩梢、叶片、根系的危害。 防治措施:强调主动搜索和捕捉,以及化学防治(推荐使用触杀或胃毒性杀虫剂,特别是针对低龄幼虫期)和生物防治(如苏云金杆菌Bt)。 其他害虫: 地下害虫:如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介绍其在土壤中危害植物根系的症状,以及挖掘土壤检查的必要性。 螨虫:除了叶螨,还可能包括瘿螨等,介绍其特定危害部位和症状。 防治措施:针对地下害虫,介绍土壤处理、药剂灌根等方法。 第四部分:综合防治技术与策略 本书并非孤立地介绍病虫害的识别和单一的防治方法,而是强调综合防治(IPM)的理念。 农业防治:包括选择适宜的建植地点、使用抗病虫品种、合理栽培(浇水、施肥、修剪、土壤管理)、清洁田园(清除病残体、杂草)等。 物理防治:如设置防虫网、诱捕器、防虫带、人工捕捉、震落法、火烧等。 生物防治:介绍利用天敌(捕食性、寄生性昆虫)、微生物(病原菌、病毒)以及昆虫生长调节剂等。 化学防治:在必要时,作为综合防治的补充手段。本书将详细指导读者如何选择安全、高效、低毒的农药,掌握科学的用药方法、时机、剂量和配比,并强调农药的合理轮换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检疫与监督:讲解病虫害检疫的重要性,如何避免外来病虫害的引入和扩散。 病虫害管理计划的制定:指导读者如何根据园林的具体情况(植物种类、病虫害发生历史、环境条件等)制定个性化的病虫害监测和防治计划。 第五部分:常见园林植物病虫害图谱 为了便于读者更直观地识别病虫害,本书附带了一份详细的图谱。 精美图片:收录了各类病害和害虫在不同植物上的典型症状和害虫形态照片,力求清晰、准确。 图文对照:每幅图片都配有简要的文字说明,直接点明病害或害虫的名称、主要识别特征以及危害。 分类检索:图谱可以按植物种类、病害类型、害虫类型等进行分类,方便读者快速查找。 本书特色 实用性强:本书紧密结合园林生产实践,所介绍的病虫害均是园林中常见易发的,所提供的防治方法也易于操作和推广。 系统性:内容全面,从基础知识到具体病虫害的识别防治,再到综合管理策略,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图文并茂:丰富的图片和详细的文字描述,大大提高了识别的准确性和学习的直观性。 科学性:所有内容均基于最新的植物保护科学研究成果,力求准确可靠。 绿色理念:始终贯穿绿色防控的理念,鼓励读者优先采用环保、可持续的防治技术。 结语 《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一书,是您在园林管理道路上值得信赖的伙伴。通过学习本书,您将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园林中出现的各类病虫害,掌握科学有效的防治策略,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提升园林景观的美学价值和生态功能,为建设美丽宜居的城市贡献力量。无论您是专业的园林工程师,还是热衷于绿植养护的爱好者,本书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知识和实用的指导。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坦诚,对于一些对普通园艺爱好者来说可能过于深入的章节,比如病原体的分子生物学特性或者新型生物农药的作用机理,我的理解程度有限。但是,即便跳过这些硬核内容,这本书的价值依然无可替代。我最看重的是它在“预防性管理”方面的详尽策略。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什么药能杀虫,而是深入探讨了植物自身的抗逆性培养。书中专门辟出了一章,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合理的休眠期修剪、有机质的科学补充以及微量元素的平衡管理,来“武装”植物的天然防御系统。举个例子,我过去总是粗放地施肥,结果第二年反而病虫害更严重。读了这本书后,我开始关注镁元素和硼元素对植物细胞壁强度的影响,并据此调整了冬季施肥方案。效果立竿见影,今年春天我院的绣球花明显少了很多叶斑病。这种从养护习惯的源头入手去解决问题的思路,远比等虫子来了再打药要高明得多,这也是这本书真正体现其专业深度的价值所在。

评分

这本书在工具书层面的实用性上,可以说做到了极致。它收录的附录部分,简直是我工作台上的“瑞士军刀”。我尤其欣赏“应急处理速查表”。在园林维护工作中,时间就是生命,特别是当大面积的绿化带出现突发性病害时,需要立刻做出反应。这个速查表将常见病虫害(如白粉病、蚜虫、介壳虫)的发病特征、最适宜的施药窗口期以及紧急处理的优先级别,全部用表格的形式清晰列出。不需要翻阅正文,直接对照查找,就能快速确定下一步行动方案。此外,书中还附带了针对不同季节、不同天气状况下的病虫害监测预警指标,比如“连续五天湿度高于85%,需重点检查山茶花的锈病孢子萌发情况”。这使得我们的日常巡查工作不再是漫无目的的“看一看”,而是带着明确目标的“目标性监测”。这种对实践操作的细致考量,显示出作者群体深厚的现场经验,这本书不愧是兼具学术严谨性和工程应用价值的典范之作。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说实话,一开始让我有点犯怵,感觉像是在啃一本学术专著。字体偏小,术语堆砌也比较密集,但一旦沉下心去细读,就会发现它内在的逻辑脉络是极其清晰的。它采用了大量的“树状结构图”和“流程图”来梳理复杂的识别路径。比如,当读者面对一个不认识的叶斑病时,可以根据“病斑颜色—病斑形态—是否有霉层/孢子堆”这三个关键指标,沿着流程图快速定位到最有可能的几个病种,然后再对比书中提供的放大镜下的微观特征图片。这种结构化的学习方式,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曲线的陡峭感。我发现自己不再需要反复翻阅索引,而是通过图表就能快速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而且,很多地方的作者注解非常人性化,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对复杂的拉丁学名或生化过程进行了解释,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园丁在你身边耐心指导一样,而不是冷冰冰的教科书腔调。

评分

我特意买来这本专业书籍,是希望能找到一些针对华北地区特有气候和常见乡土植物病害的深度解析,毕竟网上的资料大多是通用版的,针对性不强。令人惊喜的是,这本书在地域性气候对病害爆发的影响分析上做得非常出色。它用相当大的篇幅讨论了春季的倒春寒对某些真菌性病害的抑制作用,以及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如何快速区分是菌害还是生理性病害。书中引用的案例大多是国内成熟园林案例的总结,而不是照搬国外的研究数据,这使得理论指导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我尤其欣赏它在“非生物性胁迫”与病虫害复合影响这一章节的论述。比如,土壤板结导致的根系活力下降,是如何降低植物对褐腐病抵抗力的,这种宏观的生态学视角,让我意识到园林养护是一个系统工程,绝不能仅仅盯着叶片上的斑点不放。这种由表及里、由微观到宏观的分析逻辑,极大地提升了我的综合判断能力。比起那些只教你怎么“治标”的书,这本书真正教我如何“治本”。

评分

这本《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与防治》简直是园艺爱好者的福音,尤其是像我这种经常被自家花园里突然冒出来的各种“不速之客”搞得焦头烂额的新手。首先,我得夸夸它的详实程度。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病虫害名称,而是真的深入到了每个物种的生命周期、偏好环境,甚至是如何通过肉眼或者放大镜来捕捉早期侵染的蛛丝马迹。我记得有一次,我的月季叶子边缘开始发黄,起初我还以为是缺水,翻遍了网上的零散信息都没个定论。结果拿起这本书,对照着那张清晰的黑白照片(虽然彩色图谱更直观,但书中的黑白照片细节捕捉得非常到位),很快就锁定了是某种螨虫危害。最让我佩服的是,它对“防治”环节的处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细致。它没有简单粗暴地推荐农药,而是分了好几层递进:物理防治(比如修剪、物理捕捉)、生物防治(介绍了几种益虫的习性),最后才是化学防治,而且每一种化学药剂都标注了安全使用剂量、施药时期以及对环境的潜在影响。这种科学、循序渐进的指导方针,让我这个原本对用药心存芥蒂的人,也敢于在必要时采取精准、有效的措施,而不是盲目乱喷一气。读完这部分,感觉自己从一个“植物杀手”升级成了“植物守护者”。

评分

很祥细,想知道的都有。不错

评分

内容不实用,不详尽,包装质量差,封皮上有划痕,还很脏

评分

很祥细,想知道的都有。不错

评分

这本书不错

评分

去新华书店看了,回来网上买,划算,

评分

内容不实用,不详尽,包装质量差,封皮上有划痕,还很脏

评分

很好

评分

很好

评分

内容不实用,不详尽,包装质量差,封皮上有划痕,还很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