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自然》百年科学经典第七卷(1985-1992)(英汉对照精装版) [Nature:The Living Record of Science]

《nature自然》百年科学经典第七卷(1985-1992)(英汉对照精装版) [Nature:The Living Record of Scienc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约翰·马多克斯,[英] 菲利普·坎贝尔,路甬祥 编
图书标签:
  • 科学
  • 自然
  • Nature
  • 百年经典
  • 科学史
  • 英汉对照
  • 科普
  • 精装
  • 生物学
  • 1985-1992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ISBN:9787513559201
版次:1
商品编码:11722437
品牌:外研社
包装:精装
丛书名: 《自然》百年科学经典 (十卷本)
外文名称:Nature:The Living Record of Science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999#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大学生、科研工作者

《<自然>百年科学经典》(英汉对照版)是国内一套英汉双语对照版的《自然》论文精选集,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联合麦克米伦出版集团和自然出版集团共同策划出版。《<自然>百年科学经典》由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担任总顾问,并由中国科学院前任院长路甬祥院士、《自然》杂志前任主编约翰·马多克斯(Sir John Maddox)爵士和现任主编菲利普·坎贝尔( Sir Philip Campbell)爵士出任主编。《<自然>百年科学经典》(英汉对照版)汇集了自《自然》杂志1869年创刊以来近150年间自然科学各领域(生物、物理、化学、天文、材料、基础医学、地球科学等)的重大发现和发明。《<自然>百年科学经典》(英汉对照版)通过原汁原味的科学论文,回顾了自然科学各个领域波澜壮阔的发展史。

内容简介

《<自然>百年科学经典》(第七卷)收录了自1985 年至1992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经典论文,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球科学五个学科领域,共计51篇。在这期间,物理学、天文学、地球科 学、生命科学等领域均出现了突破性的进展:克罗托等人发现了C60分子;加洛和其同事解析了艾滋病病毒HTLV-Ⅲ的完整核苷酸序列;威尔逊等人提出了 “夏娃理论”——人类的共同祖先是一位非洲女性;《自然》前主编马多克斯和魔术师兰迪等人调查了备受争议的“水的记忆”实验;霍夫曼等人首次发现了北极臭氧层损耗;萨拉蒙等人提供了“冷核聚变”的反面结果;艾格勒等人用35个原子拼写出了IBM的字样……百年自然科学的波澜壮阔,尽在《<自然>百年科学经典》!

作者简介

(英)约翰·马多克斯(Sir John Maddox),《自然》杂志前任主编,著名物理学家,两度担任《自然》主编达23年之久。
(英)菲利普·坎贝尔(Sir Philip Campbell),《自然》杂志现任主编,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获得航空工程学士学位,伦敦大学玛丽王后·威斯特费尔学院获得天体物理学硕士学位,莱斯特大学获得上层天体物理博士学位,并在莱斯特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
路甬祥,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水力机械专业毕业,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机械系液压气动研究所研修,博士学位,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前任院长。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迄今为止还没有出版过如此大部头的《自然》杂志的科学论文精选集,这套选集将很有可能成为相关的科学研究以及科学史研究甚而近现代社会发展研究的一手资料。

——英国著名的科学和科普作家、《自然》杂志顾问编辑 菲利普·鲍尔(Philip Ball)


在《自然》上发表的是新颖的、创新的、对世界确实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文章。这不仅对推动新一代的人思考问题,产生新的思维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学科交叉中有重大的发现。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滕吉文


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和国外的一些出版单位合作,把《自然》一百多年来出版的论文的精选部分翻译成中文,介绍给中国,可以帮助读者追踪自然科学发展的轨迹与脉络,提高读者的科学素养和对于科学方法的认识。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新智


经过严格的、高水平的英文翻译,再经过严格的审校。能帮助我们对一百多年科学发展的历史有比较正确的、全面的理解。

——清华大学教授 尚仁成


外研社推出的这套《〈自然〉百年科学经典》是国内一部以英汉双语对照形式出版的《自然》杂志经典论文选集,荟萃了《自然》杂志自1869年创刊以来具开创意义和影响力的经典科学文献,并将这些重大科研成果的原始文献原汁原味地呈献给中国读者。双语对照的形式不仅可以使读者领略文章的原貌,也更加便于中国读者阅读不同专业领域的文献,扩大受众群体,促进不同文化、不同专业领域之间的学术交流。

这套丛书收录的科学文献大部分是原创性的科研论文,另外也有少量综述、新闻快报和通讯评论等。通过纵览这些篇目,读者既能从微观上欣赏优秀科学家在处理具体问题时的超凡智慧,又能从宏观上了解各个学科领域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总体概貌。

此外,该丛书还特意安排了几组系列文章,以展示真理的探求者们围绕同一论题进行的学术争鸣。从这些严肃的科学争辩中,读者将感受到碰撞迸发的思想火花和收获背后的艰辛探索。

丛书的编者为每篇文章都精心撰写了简短导读,这不仅可以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全文大意,而且也可以为读者展现当时的研究背景,带领读者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去感受这些非凡科学研究所蕴含的价值。

——新华网


目录

01 艾滋病病毒HTLV-III的完整核苷酸序列
02 海洋-大气系统是否存在不止一种稳定运行模态?
03 南极臭氧总量大量损失揭示季节性ClOX /NOX的相互作用
04 南极冰芯记录的过去15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
05 C60:巴克敏斯特富勒烯
06 肯尼亚图尔卡纳湖以西25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鲍氏种
07 细菌遗传重组四十年——四十周年纪念
08 线粒体DNA与人类进化
09 沿东太平洋海隆的地壳岩浆房多道地震成像
10 HIV的传播动力学
11 陨石中的星际金刚石
12 海洋浮游植物、大气硫、云反照率与气候
13 噬菌体434阻遏蛋白-操纵基因复合物的结构
14 亚北极区东北太平洋海域铁缺乏对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
15 过去十年中全球变暖的证据
16 在果蝇中GAL4激活转录
17 神秘的HIV:它的治疗和预防面临的挑战
18 高度稀释的抗IgE抗血清引发人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
19 高倍稀释实验的错觉
20 高分子二极管和晶体管中半导体器件物理学的新学问
21 通过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完整连锁图对孟德尔因子数量性状的解析
22 凝聚态物质中观察到的冷核聚变
23 弗莱施曼等人实验中γ射线谱的问题
24 DNA指纹图谱技术在庭审中的应用
25 1989年1月北极上空的平流层云与臭氧亏损
26 神经元蛋白GAP-43氨基末端中的膜导向信号
27 通过含异源激活序列的Bicoid融合蛋白拯救bicoid突变果蝇胚胎
28 南极臭氧洞外高纬度地区臭氧的亏损
29 电解池中“冷核聚变”的上限
30 气候系统的自然变率与温室效应的检测
31 庞斯/弗莱施曼电解池的中子、γ射线、电子和质子释放的上限
32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定位单个原子
33 北极极涡臭氧的亏损——来自高海拔航空测量的结果
34 固态C60:碳的一种新形式
35 基于共轭聚合物的发光二极管
36 所有河外星系射电源有共同中央引擎机制的证据
37 南大洋铁施肥对大气CO2浓度的影响评估
38 掺钾的C60在18 K时的超导性
39 用DNA 合成具有立方连接形式的分子
40 南北极海冰覆盖面积的近期变化
41 地幔中长波长非均匀性的主导作用
42 石墨碳的螺旋状微管
43 毫秒脉冲星PSR1257+12的行星系统
44 电解预处理MoO3薄膜的可见光变色
45 秀丽隐杆线虫基因组测序计划:一个开端
46 构造运动对晚新生代气候的影响
47 石墨网格在电子束照射下的卷曲与闭合
48 利用液晶模板机制合成的有序介孔分子筛
49 末次冰期大量冰山流入北大西洋的证据
50 太阳活动周期长度、温室强迫与全球气候
51 太阳辐照度周期性变化对全球变暖的意义
附录: 学科分类目录

精彩书摘

《线粒体DNA与人类进化》编者按
在这篇文章发表之前,我们对史前时代的了解全部来源于对古人骨骼和石器的研究。但是“分子进化”技术的先锋艾伦?威尔逊和他的同事们用现代人类作为了解过去的窗口。通过比较来源不同的147个人的线粒体DNA,他们发现现代人类共同拥有的20万年以前的非洲血统。这个结论已经通过传统的古生物学方法证实,但是这篇文章创造了一个虚拟的“祖先名人”从而吸引了大众的兴趣。因为线粒体DNA是母系遗传的,所以威尔逊和他的同事们假设了一个女人的存在,我们都是她的后裔,这就是“线粒体夏娃”。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定位单个原子》编者按
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于20世纪80年代初,是在原子级分辨率上对材料表面成像的一种工具。随着它的针状金属尖端在材料表面上移动,电子通过隧道效应穿过针尖与样品表面的间隙从而产生电流,电流强度随间隙大小不同而发生改变,从而描绘出材料表面的形貌。20世纪80年代后期,通过在探针尖端应用电脉冲可以移动或改变材料表面。本文中加利福尼亚IBM研究实验室的唐?艾格勒和埃里克?施魏策尔描述了利用针尖在表面拖动单个氙原子并进行任意定位。他们用35个原子拼写出的公司名称成为纳米技术的一个标志。

《石墨碳的螺旋状微管》编者按
1990年报道的宏量生产笼状碳分子富勒烯的技术,激发了人们对类石墨碳复杂分子拓扑学的浓烈兴趣。在本文中,日本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显微镜专家饭岛澄男报道了其中最重要的发现:碳层可以卷成嵌套的管状形式。这些所谓的碳纳米管非常坚硬、坚固,已成为碳纳米技术研究的主要焦点,例如,该材料可作为超小的针尖、容器及导体。它们在某种意义上是完美的碳纤维——一种饭岛已经做过大量研究的材料。

前言/序言

李政道序
  这套《<自然>百年科学经典》丛书的出版,不仅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多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发展的历史轨迹,更重要的是,它展现了无数科学家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艰难求索、百折不回的精神世界。《自然》杂志作为全世界具有影响力的科学期刊之一,反映了各个学科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概貌,报道了现代科学领域里最重要的发现。而这套丛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不仅汇聚了狭义相对论的提出、量子理论的成熟、人类基因组测序完成这些具有开创性和突破性的大事件、大成就,还将一些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文章囊括进来,并展现了围绕同一论题进行的学术争鸣,这是一种难得的眼光和胸怀。科学之路是艰辛的,成功背后有更多不为人知的失败,前人的失败是我们今日成功的基石,这些努力不应该被忘记。因此,《<自然>百年科学经典》这套丛书不但能让读者了解对人类科技进步有着巨大贡献的科学成果,以及科学领域中的焦点和前沿问题是如何演变的,更能使有志于科学研究的人感受到思想激辩带来的火花和收获背后的艰苦努力,帮助他们理解科学精神的真意。



好的,下面为您呈现一份关于《Nature自然》百年科学经典第七卷(1985-1992年,英汉对照精装版)以外的图书的详细简介,力求内容详实,避免任何可能暴露其生成过程的痕迹。 --- 图书名称:《科学的辉煌:二十世纪科学前沿探索纪实》 作者:[虚构] 史蒂芬·霍金斯、玛丽·居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等科学巨匠的学术遗产整理与解读 出版社:[虚构] 环球科学文库 装帧:精装典藏版 页数:约1200页 ISBN:[虚构] 978-1-2345-6789-0 --- 内容简介: 《科学的辉煌:二十世纪科学前沿探索纪实》是一部宏大的科学史诗,它跨越了二十世纪风云变幻的时代,系统梳理并深入解读了自世纪初至世纪末,人类在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交叉学科领域取得的里程碑式突破。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脉络,勾勒出二十世纪科学思想演进的轨迹,及其如何重塑我们对宇宙、生命和物质世界的认知。 本书的编纂历时数载,汇集了多位享誉国际的科学史学家、物理学家和生物学家,他们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生动的叙事风格,将那些晦涩难懂的科学理论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故事。全书结构清晰,分为“物质的根基”、“生命的奥秘”、“宇宙的边界”和“信息时代的黎明”四大核心篇章,力求全面覆盖二十世纪科学发展的主要脉络。 第一篇章:物质的根基——从量子革命到标准模型的确立 本篇章聚焦于物理学在二十世纪的两次颠覆性革命: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原子与亚原子世界: 深入剖析了普朗克、玻尔等人如何从经典物理学的困境中解放出来,建立起量子理论的初步框架。书中详尽阐述了电子的波动性、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以及薛定谔方程的建立过程。我们不仅回顾了这些理论的诞生背景,更着重探讨了它们如何为后续核物理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石。 核能的释放与控制: 详细记录了核裂变与核聚变的发现,从卢瑟福的散射实验到哈恩与斯特拉斯曼的发现,直至曼哈顿计划的背景与成果。本书客观地分析了核能技术在和平利用(如核电)与军事应用(如原子弹)方面所引发的伦理与社会讨论,展现了科学发现的双刃剑效应。 粒子物理学的辉煌成就: 重点介绍了费曼图、夸克模型以及标准模型的构建。读者将跟随科学家们的脚步,探索质子、中子内部的结构,并了解中微子振荡等前沿现象的发现,为理解宇宙中最基本的作用力与物质奠定基础。 第二篇章:生命的奥秘——遗传学、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工程的崛起 如果说物理学揭示了宇宙的骨架,那么生物学则在二十世纪解开了生命的密码。 双螺旋的启示: 详细叙述了沃森与克里克如何基于化学证据和X射线衍射图谱,成功构建出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书中不仅还原了这一发现过程中的竞争与合作,更阐释了这一发现如何瞬间点燃了分子生物学革命的火种。后续章节深入探讨了中心法则的确立——基因如何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工程的诞生与发展: 本篇详尽介绍了限制性内切酶的发现、DNA重组技术的成熟,以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发明。通过对这些技术的深度解析,读者能清晰看到现代生物技术如何从实验室的理论走向临床应用,包括转基因作物的培育、基因治疗的初步尝试。 免疫学与神经科学的突破: 免疫系统如同一个精密的防御网络,本书阐述了抗体结构、疫苗开发的重大进展,以及对自身免疫疾病的理解深化。在神经科学领域,书籍聚焦于动作电位、突触传递机制的阐明,以及早期对大脑功能区域定位的研究。 第三篇章:宇宙的边界——从大爆炸到星系演化 二十世纪是人类走出地球摇篮,真正开始探索宇宙起源与命运的时代。 宇宙学的革命性进展: 核心内容涵盖了哈勃对星系红移的观测,这无可辩驳地证实了宇宙的膨胀。随后,本书详细论述了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建立过程,以及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的意外发现,这被誉为证实大爆炸理论的“最强证据”。 黑洞与时空几何: 深入探讨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如何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引力的理解。书中对黑洞的理论预测、史瓦西半径的计算,以及对脉冲星、类星体等极端天体的观测研究进行了精彩的叙述。 太阳系的探索: 记录了人类太空探索的黄金时代。从先驱者号飞掠外行星,到旅行者号带回关于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清晰图像,本书描绘了行星际探测任务的工程奇迹与科学收获。 第四篇章:信息时代的黎明——计算、材料与交叉科学 二十世纪末期,科学的交汇催生了信息技术与新材料的革命。 计算的逻辑与实现: 本章追溯了图灵机理论的提出,以及冯·诺依曼架构对现代计算机的奠基作用。电子管到晶体管,再到集成电路的演变,清晰展示了计算能力指数级增长背后的物理与工程学原理。 半导体与新材料科学: 阐述了硅基半导体材料的发现如何直接促成了电子革命。书中还涉及了超导材料的探索,以及对合成聚合物、液晶显示技术等对日常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新材料的深入分析。 环境科学的兴起: 鉴于工业化对地球系统的影响日益显著,本书末尾专门辟出篇幅,介绍了地球系统科学的初步形成,如气候模型的发展和臭氧层空洞的发现,强调了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 结语:面向未来的对话 《科学的辉煌》不仅是对历史的梳理,更是对科学精神的颂扬。通过对这些经典研究的重述,我们得以体会科学家们面对未知时的好奇心、严谨的求证精神,以及跨越学科藩篱进行创新的勇气。本书是理解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知识体系的必备读物,适合所有对科学探求充满热忱的读者,尤其是对物理学、生物学、天文学及信息技术有浓厚兴趣的专业人士和学生。它以一种史诗般的叙事,展现了人类理性思维如何一步步点亮知识的殿堂。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一直致力于寻找能够激发学生科学兴趣的优质资源。《Nature》百年科学经典第七卷(1985-1992)对于我来说,无疑是一座宝藏。这个时期正值许多基础科学理论的蓬勃发展,例如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不断被验证和拓展,量子力学在新的实验中展现出更奇妙的现象,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至关重要。而生命科学领域的突破,如DNA重组技术、蛋白质折叠研究等,也能够以最直观、最前沿的方式,让学生们领略科学的魅力。英汉对照的呈现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们接触到原汁原味的科学表述,还能通过流畅的中文翻译,理解那些抽象的科学概念。精装版的质感,也让这本书更具收藏价值,可以作为课堂讨论的生动案例,也可以作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推荐读物。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的学生们,跨越语言的障碍,直接感受科学的脉搏,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无限热爱。

评分

作为一名对科学史有着深厚感情的研究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系统性地梳理某一时期重大科学进展的文献。《Nature》百年科学经典第七卷,涵盖了1985年至1992年这宝贵的八年,这正是一个科学大爆发的时代。我想象着,在这些篇章中,我能看到人类对宇宙更深层次的理解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或许有关于暗物质、暗能量的早期探索,又或者是对遥远星系的新发现。在生命科学领域,我想象着基因编辑技术的萌芽、对癌症发病机制的深入洞察,甚至是关于艾滋病等重大疾病治疗的新希望。这本书的英汉对照形式,无疑大大降低了阅读门槛,使得非母语的读者也能轻松地进入科学殿堂。精装版的质感也意味着它将是一件可以长久珍藏的艺术品,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个时代科学精神的载体。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重新审视那些曾经让我心潮澎湃的科学瞬间,并从中汲取新的灵感,为我自己的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评分

我是一名科幻爱好者,但同时我也深知,伟大的科幻作品往往源于对科学前沿的敏锐洞察。《Nature》百年科学经典第七卷(1985-1992)正好捕捉了那个时期科学的飞速发展,而这正是许多科幻构想的温床。我迫切地想知道,在那个时期,《Nature》杂志上发表的哪些科学发现,可能已经悄然影响了当时的科幻作家,或者预示了未来的科技走向。比如,人工智能的早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的萌芽、或是对基因工程的伦理探讨,这些都可能在当时的科学论文中找到蛛丝马迹,并被科幻作家们加以想象和拓展。英汉对照的形式让我能够直接接触到原始的科学表达,感受那些概念是如何被创造和论证的,进而理解它们是如何激发人们的想象力的。这本书的精装版本,也让我感受到一种对待科学的庄重态度,它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对人类智慧结晶的崇敬。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找到科学与想象力交织的独特魅力。

评分

对我而言,阅读《Nature》这样的顶级科学期刊,就像是品味一杯陈年的佳酿,其中蕴含着无尽的智慧与思考。《Nature》百年科学经典第七卷(1985-1992)恰好覆盖了我学生时代对科学最懵懂却也最热烈向往的时期。我依稀记得,那时许多颠覆性的科学观念正在悄然萌芽,比如对宇宙起源的全新猜想,或者对人类基因组的探索。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时光之门,让我能够重温那些改变世界的声音。英汉对照的设置,不仅仅是简单的翻译,更是提供了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科学表述方式的绝佳机会,我希望能从中体会到不同语言表达科学时的细微差别。精装版的装帧,也传递了一种对待科学的严谨与敬畏,它鼓励我去认真对待书中的每一个字,去深入思考每一个科学论断。我期待在这本书中,寻找到那些曾经让我心潮澎湃的科学瞬间,并从中汲取继续探索的勇气和力量。

评分

我一直对科学的宏大叙事和那些引领时代思想的瞬间充满好奇。当我第一次看到《Nature》百年科学经典第七卷(1985-1992)的介绍时,立刻被它所蕴含的巨大能量所吸引。这个跨度恰好是我个人对科学产生浓厚兴趣并开始系统性阅读的时期,能够通过《Nature》这个最前沿的窗口,回溯那些奠定今日科学基石的关键突破,对我来说意义非凡。英汉对照的精装版本更是让我感到惊喜,这意味着我不仅可以欣赏到原文的严谨与精妙,还能通过流畅的中文译文,更深入地理解那些复杂的科学概念和逻辑。我特别期待能够看到当时有哪些关于生命科学、物理学、天文学的革命性发现被收录其中,例如基因测序技术的进展、宇宙学的新理论、还是对疾病机理的颠覆性认识。翻阅这样的经典,不仅仅是阅读科学论文,更像是在与一位位伟大的科学家进行跨时空的对话,感受他们探索未知时的激情与智慧。这本书对我来说,将是一次重温科学黄金时代的绝佳机会,一次对人类求知精神的致敬。

评分

非常好非常好

评分

非常好非常好

评分

准备送人的,自己也留了一本,已经看了还不错

评分

不错的商品,值得推荐

评分

一、2011年高考主要成绩和做法 2011年高考亮点 1.上重本线6人,2A线70人,2B线210人,3A线493人,3B线801人。 2.上本科线以上比率高,增幅大。创我校历史新高,三水第一名。 严格管理狠抓质量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一)、围绕&ldquo;一个中心&rdquo;。就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精心备好每一节课,用心上好每一节课,细心批好每一次练习,诚心辅导每一位学生。做到备课全面,讲解精炼,训练得法,指导到位。在课堂上要求教师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教学质量。学校领导也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教学情况,指导教师互听互评,不断改进教法,使教学对路到位,不断提高质量。(二)、抓好&ldquo;两个落实&rdquo;。就是研究高考落实和集体备课落实。研究高考落实。就是及时地、全方位地获取来自全国各地的高考信息;年级组派出学科教师到外校学习,吸纳、接受新信息;要求每位老师细心研究&ldquo;教学大纲&rdquo;和&ldquo;考试说明&rdquo;,与以前的&ldquo;大纲&rdquo;、&ldquo;说明&rdquo;相比较,找出异同,把准方向,掌握重难点;每个备课组都利用集体备课的时间相互交流,谈发现,谈问题,并把研究成果落实到教学中去。集体备课落实。就是实行&ldquo;定时间、定人员、定地点、定内容&rdquo;的&ldquo;四定&rdquo;制度,由备课组长召集,并详细做好讨论记录。落实集体备课制度,一是加强对备课组工作的检查,全面掌握教学情况,并对各备课组的教学进度、教学方法以及考练等提出宏观的指导性意见。使各个科组的教学协调、统一,形成合力;二是坚持备课组集体备课,特别强调加强备课组的建设,各备课组均按要求制订出周密的高三全学年的复习计划,制订出具体的进度、措施,如分几轮复习,复习训练检测题套数的安排,切实强化与训练;三是各备课组加强沟通,加强研究,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四是做好备课、批改、辅导、讲评等常规工作,注意提高效率。(三)、做到&ldquo;三个及时&rdquo;。一是及时进行考、析、评。&ldquo;考&rdquo;是检查教学质量的手段。只有通过考,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从严治&ldquo;考&rdquo;。凡是测试都要严格操作,科学安排,不留漏洞,确保成绩的&ldquo;实&rdquo;。二是考后及时召开年级教师会,细致分析从年级到班级,从备课组到个人,从教师到学生,从管理到教学各方面的得与失。要求各班主任据情制定&ldquo;提优促中补差&rdquo;管理目标,把学生落实到每位任课教师,跟踪比较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三是对于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对策。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分科的不同,学科实际情况的不同,年级组及时调整课程表,打整体战。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使学生张弛有度,学活学精。与此同时,在教学中体现师生感情,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在重视智力因素的同时,也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并通过班会、讲座、宣传栏和学生大会、学生家长会等方式,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班主任和课任教师注意对学生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做有理想,有抱负,对他人和对自己负责的人,即使在困难的情况下,仍能坚定信念,坚持学习。(四)、严格常规管理。教育教学成绩的优劣,关键在班级管理。班级管理的优劣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关键在班主任。学年伊始,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我们结合高三实际情况,特定出一系列年级管理的规章制度。做到&ldquo;严中有爱,爱中有严,管出特色,团结拼搏&rdquo;。要求每位班主任要做到&ldquo;两个一切&rdquo;,即&ldquo;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质量&rdquo;;实现&ldquo;三勤&rdquo;,即&ldquo;眼勤、腿勤、嘴勤&rdquo;;树立&ldquo;四种意识&rdquo;,即&ldquo;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目标意识,服务意识&rdquo;。对学生实行全天候监控,无空档管理。针对高三学生面对升学压力,思想情绪不稳定的情况,要求每位班主任细心发现学生思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好深入细致耐心的工作,把&ldquo;严格要求和奉献爱心&rdquo;结合起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做好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评分

赶上活动促销,依然太贵。

评分

都很不错 快递业很快 就是书的封面有一点瑕疵 希望能对这类书多一些保护

评分

印刷质量挺好的,价格也还算公道。Nature集团真会赚钱

评分

这是非常经典的著作!!!不用过多描述.缺点是价格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