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法 [働き方]

干法 [働き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稻盛和夫 著,曹岫云 译
图书标签:
  • 工作方式
  • 职场
  • 效率
  • 自我提升
  • 时间管理
  • 职业发展
  • 生活平衡
  • 干法
  • 日本职场
  • 实用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98247
版次:1
商品编码:11723173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精装
外文名称:働き方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稻盛和夫授权版本
  总结了“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先生70多年工作经验
  并收录了他在2014年杭州报告会讲演
  季羡林、张瑞敏、马云倾情推荐!

内容简介

  《干法》首次完整阐释了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关于工作的看法、做法。从字面上讲,《干法》似乎是讲述如何有效工作的方法。但其实这本书的重点,专注于人生观中的“劳动观”、“工作观”,而这个问题,在浮躁的当下具有重大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干法》既是稻盛先生70多年工作经验的总结分享,也是被多家企业的成功实践证明了的正确哲学。尤其是,它不是被简单地误读为,“只要埋头苦干,经年累月就能成功”的鸡汤说教,它是“不能放弃对自我的人生责任”的信念。
  作为新版本,本书收录了稻盛和夫2014年杭州报告会讲演。

作者简介

  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毕业于鹿儿岛大学工学部。1959年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日本京瓷株式会社)。1984年创办第二电电株式会社(现名KDDI)。这两家企业都进入过世界500强。2010年出任日本航空株式会社会长,仅仅一年就让破产重建的日航大幅度扭亏为盈,并创造了日航历史上较高的利润。这个利润率也是当年全世界航空企业中的较高利润率。现任京瓷和日航名誉会长,KDDI较高顾问。1983年创办盛和塾,向企业家塾生义务传授经营哲学。目前全世界的盛和塾塾生已超过9000人。1984年创立“稻盛财团”,并创设“京都奖”,被誉为“亚洲诺贝尔奖”。

  曹岫云,江苏无锡人。企业经营者。现任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京瓷阿美巴管理顾问(上海)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著作《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由中日两种文字出版。翻译稻盛和夫《活法》、《干法》等十四部著作。翻译最近六年来稻盛来华讲演所有文稿。

精彩书评

  ★根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季羡林
  著名学者

  ★稻盛先生是我尊敬的企业家,他的著作让我很受启发。
  ——张瑞敏
  海尔集团主席兼CEO

  ★我把做企业,从当成一种乐趣,到做成事业,再把它当成做人一样。这一路上,我学到了很多。我对稻盛先生的思想、哲学、观点尤为赞赏。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
  主席、首席执行官

目录

译者序
中文版序
前 言
第1章 磨炼灵魂,提升心志:为什么要工作 // 001
我们为什么而工作 // 003
工作造就人格 // 006
“极度”认真地工作能扭转人生 // 010
那些智慧迸发的瞬间 // 016
乍看的不幸,实际上是幸事 // 021
努力工作的彼岸是美好人生 // 023
坚持“愚直地、认真地、诚实地”工作 // 026
要每天反省 // 028
第2章 让自己喜欢上所从事的工作:如何投入工作 // 031
改变“心态” // 033
“迷恋”工作 // 036
感动给人注入新的动力 // 040
“抱着产品睡” // 043
倾听“产品的哭泣声” // 046
成为“自燃型”的人 // 051
勇于在“旋涡中心”工作 // 053
第3章 以“高目标”为动力:
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 057
不断树立“高目标” // 059
首先“必须得想” // 062
把愿望渗透到“潜意识” // 065
当你竭尽全力时,神灵将会现身 // 068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乃是自然的机理 // 075
第4章 持续就是力量:抓紧今天这一天 // 079
持续的力量能将“平凡”变为“非凡” // 081
比昨天更进一步 // 086
全力过好今天这一天 // 089
能力要用“将来进行时” // 092
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 095
“已经不行了”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开始 // 099
苦难和成功都是考验 // 102
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 104
哪怕险峻高山,也要垂直攀登 // 109
第5章 追求“完美主义”:怎样才能出色工作 // 113
出色的工作产生于“完美主义” // 115
橡皮绝对擦不掉的错误 // 120
最重要的是“注重细节” // 123
事先“看见完成时的状态”就定能成功 // 129
抓住一切机会磨炼“敏锐度” // 132
不是“最佳”,而是“完美” // 135
第6章 “创造性”地工作:每天都要钻研创新 // 139
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 141
“扫地”改变人生 // 143
外行的长处是可以自由发想 // 145
既然定了计划,就一定要实现 // 148
乐观构思、悲观计划、乐观实行 // 154
将创造发明导向成功的“正确的地图” // 156
结语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 161
做人的“正确的思维方式” // 163
附录 干法:经营者应该怎样工作 // 171
关于盛和塾 // 210

精彩书摘

  热爱的力量
  曹岫云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
  稻盛和夫是一位传奇人物。他出身是科学家,25岁时在精密陶瓷领域内就有划时代的发明创造。但他出名却是企业家,稻盛27岁时开始创业,赤手空拳40年间创建了京瓷和KDDI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然而,我认为稻盛先生本质上是哲学家,而且是一位彻底追求正确思考和正确行动的哲学家。科学家、企业家、哲学家,一身而三任,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的,在当今世界上是**的。
  稻盛先生65岁时从经营第一线引退后,将心血倾注于“盛和塾”及“京都奖”等公益活动上。13年后的2010年2日1日,在日本政府再三恳请之下,稻盛先生以78岁高龄毅然出任破产重建的日本航空公司的董事长,仅仅一年就让日航起死回生,并创造了日航60年历史上*高的利润,这个利润还是当年全世界727家航空企业中的*高利润。
  传奇人物的身上又增添了一笔浓重的传奇色彩。
  然而,让稻盛先生成为传奇人物的稻盛哲学却丝毫没有任何神秘的色彩,恰恰相反,这种哲学十分朴实,用稻盛先生自己的话来说甚至有点“幼稚”。这种哲学,每位企业家,甚至每个人都能掌握,都能实践。当你读完稻盛先生的《干法》一书以后,我相信你自己就能得出上述结论。
  读《干法》这本书的时候,我有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强烈感动,为了与读者分享这种感动,我不仅翻译了这本书,而且觉得应该借此书中文版出版的机会,将我读此书、译此书时心灵上所受的冲击,以及我自己的感悟和实践告诉读者。
  《干法》从字面上讲,似乎是讲述如何有效工作的方法,但其实这本书的重点,并不是讲具体的工作方法,而是论述位于工作方法前面的问题。它着重阐述人生观中的“劳动观”“工作观”,而这个问题具有重大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热爱导致成功
  你想获得事业的成功和人生的幸福吗?如果你想这样,稻盛先生告诉你,这很简单,但前提是你必须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这个词,稻盛先生又常常用“喜欢”“迷恋”这类词汇来表达。
  如果你不喜欢、不热爱你当前的工作,那么在多数情况下,你得马上改变你的心态,哪怕是强迫自己改变。
  如果你热爱自己的工作,你就会全身心投入。如果你全身心投入,就会产生良好的工作结果,你这种工作态度和工作结果不但能获得周围人的肯定,而且会让你从内心感到满足并产生自信。而这又会成为动力,激励你更努力地投入工作……这样的良性循环,不仅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讲,它甚至就是成功的充分条件。因为这种良性循环可以改变你的命运。
  这就是稻盛先生最重要的人生经验之一。转变自己的心态,从不喜欢自己的工作到喜欢、热爱乃至迷恋自己的工作,稻盛的命运就从这里开始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热爱燃起激情
  我很幸运,2001年10月28日这一天,我在天津第一次见到了稻盛和夫先生,从此与稻盛和稻盛哲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我自己已经有了多年经营企业的经验,但在经营和人生中有许多困惑。在接触稻盛和稻盛哲学的一瞬间,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所谓“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我觉得稻盛先生将人生和经营的基本问题都讲清楚了,讲透彻了,而且他做出来了,做得近于完美。在现实世界中,我还从未见过像稻盛这样纯粹而且思想深刻的人。凭直觉,我感到稻盛先生可以成为自己的精神导师,稻盛哲学就是我一直寻找的人生真理。
  同年12月我专程拜访了位于京都的京瓷公司,购买了稻盛先生的全部著作,订购了自创刊以来所有的《盛和塾》杂志。
  我在天津会议上发表的论文《百术不如一诚》,在天津会议后写给稻盛先生的信《解读稻盛成功方程式》,以及2004年寄给稻盛先生的《关于实事求是:读稻盛先生〈企业人所见中国之现状〉及〈中共中央党校讲演要录〉有感》等文章,受到稻盛先生的称赞,并在日本《盛和塾》杂志上陆续刊载。
  我多次赴日本参加日本“盛和塾”全国大会(后称世界大会)和塾长例会,并有机会经常向稻盛先生当面请教。2006年我所著《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一书在中国出版后,又被译成日文,经稻盛先生亲自推荐,在日本出版并畅销。在2007年3月30日中文版《京瓷报》上,稻盛先生评价此书道:“正是透彻理解京瓷哲学的非京瓷人所著,所以很值得参考。”
  2007年我与无锡许多志同道合的企业家一起筹建了中国首家“盛和塾”—“无锡市盛和企业经营哲学研究会”。同年7月2日,稻盛先生率领日本盛和塾120位企业家来无锡举办开讲式。
  2008年2月,为了配合胡锦涛主席访问日本,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准备制作专题节目“中国制造和日本制造”,他们希望邀请稻盛先生作为日方主嘉宾参加节目的录制。受该栏目导演的委托,我出面邀请稻盛先生获得成功。2009年4月受有关方面的委托,我又赴日本,当面邀请并说服稻盛先生6月9日到清华大学、6月10日到北京大学、11月2日到“中外管理第18届官产学恳谈会”上发表讲演,均获成功。
  近年来,我翻译了稻盛先生的著作《你的梦想一定能实现》《干法》《活法》《敬天爱人》《坚守底线》《心法:稻盛和夫的哲学》《燃烧的斗魂》《稻盛和夫的实学》《阿米巴经营》《成功激情》《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七个关键》以及稻盛先生与梅原先生合著的《拯救人类的哲学》共12本书,编译了《在萧条中飞跃的大智慧》《六项精进》《经营十二条》《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心灵管理》《领导者的资质》《稻盛和夫语录100条》7本书,审译了《活法叁:人生的王道》,并为各书写了推荐序言。同时,这7年来,我还翻译了稻盛来华以及每年在盛和塾世界大会上的全部讲演文稿。应出版社要求,我夜以继日,只花了3个星期就写出了《稻盛和夫记》—稻盛和夫60个哲理故事。
  2010年,由稻盛先生亲自提议的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我担任董事长。由于公司干部员工齐心协力,由于全国“稻盛迷”的全力配合,我们成功召开了稻盛和夫经营哲学北京报告会,青岛、广州、大连、重庆、成都以及杭州报告会,2015年5月还要召开3000人规模的稻盛和夫经营哲学上海报告会。每次报告会场面火爆,好评如潮。这几年中,中央电视台采访稻盛先生达7次之多,节目播出之后,影响深远。
  我今年已经69岁,每天工作12~15个小时,星期天、节假日也不例外。除公司内部工作,翻译工作外,有时一个月乘飞机十余次,应邀去各大企业和各地盛和塾,宣讲稻盛哲学和阿米巴经营,解答企业家们的问题,有时连续讲解五六个小时。如此大的工作量,家里人、企业同事、周围的朋友、日本友人都为我的健康担忧。但因为稻盛哲学和实学是正确经营企业的强大思想武器,受到广大企业家发自内心的热忱欢迎。所以工作虽然忙碌,我却总是乐在其中,并不感到过度疲劳。因为带着紧迫感和紧张感,所以往往精神充沛,信心十足,真是“不知老之将至”。我想,这么重要的工作居然落到我的头上,我居然似乎尚能胜任,这让我感到格外荣幸,抱着一颗感恩之心,我内心的充实和满足难以言表。
  我想,无非是因为我对这项工作的热爱燃起了我的激情,而且使这种激情持续不断。我在亲身实践中领会了稻盛先生在《干法》中阐述的这个道理。
  ……

前言/序言

  幸福“工作法”
  为了度过有价值的人生
  日本这个国家迎来了一个“没有方向的时代”。一方面,人们找不到前进的明确指针;另一方面,人们又面临许多过去未曾碰到过的问题:社会趋向于少子高龄化,人口减少,地球环境恶化等。同时我们看到,人们的价值观本身也陷入了混乱之中。
  对于人生中费时最多的“劳动”的观念扭曲,以及对于“工作”的认识改变,正是价值观混乱的表现。
  “人为什么要工作?”“劳动究竟为了什么?”现在多数人已经丧失了对工作目标和意义的正确认识。
  讲述如何提高日常工作效率的技术,以及操作指南之类的书籍汗牛充栋,但是,工作的根本意义究竟在哪里?这么重要的问题却无人探讨。
  在今天的年轻人中,有一种明显的倾向在滋长,那就是不喜欢工作,厌恶劳动,并且还会尽可能地逃避工作的责任。
  有的人把“努力工作”“拼命劳动”看得毫无意义,他们甚至对积极工作的人报以冷笑和鄙视。
  还有许多人热衷于股票买卖,憧憬于“轻轻松松发大财”。很多人创办风险企业,其目的也只是想通过上市一攫千金,然后年纪轻轻就脱离工作、享受生活。把这些当作人生目标的人正在日益增多。
  与此同时,社会上还出现了恐惧劳动的倾向。
  刚踏进社会的年轻人,把工作视作剥夺人性的苦役。甚至很多人干脆不求职、不工作,而选择在父母的庇护之下混日子。要不然就不务正业,靠打零工糊口。无固定工作的自由职业者的增加,是劳动观念、工作意识改变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把工作看成不得不干的“必要之恶”,这种观念在私下里似乎已经成了人们的常识。
  心里还是不愿工作,但为了要吃饭又不得不干,抱着这种心态,很多人都希望工作轻松而又能多赚钱。不想受企业的约束,只重视私人活动的时间,只想埋头于个人兴趣,这样的生活方式,在富裕的时代背景之下,深深渗透到了年轻人群体当中。
  因此,今天许多人已经丧失了对“工作”的根本意义的正确认识,不愿好好地面对它。
  对这样的人,我想问一句:难得来这世上走一回,你的人生真的有价值吗?
  对,我不仅要问,而且无论如何,我要把自己对于“工作”的正确认识告诉给这些年轻人。
  理解工作的意义,全身心投入工作,你就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在这本书里,通过讲述我对“工作”的思考和体验,我将告诉大家,劳动可以给你的人生带来多么巨大的收获。
  工作是“万病良药”
  我认为工作是对万病都奏效的灵丹妙药,通过工作你可以克服各种困难和考验,让自己的人生时来运转。
  我们的人生是由种种苦难构成的。
  苦难既不是我们希望的,也不是我们招惹来的,但意想不到的苦难却接踵而来。苦难和不幸袭击我们、折磨我们,让我们为自己的命运而怨恨,甚至灰心丧气,稍一气馁便被苦难击垮。
  然而“工作”却隐藏着一种伟大的力量,它能够帮助你战胜命运中的苦难,给人生带来光明和希望。回顾我自己的人生,这个真理昭然若揭。我年轻时经历过种种挫折:先是初中升学考试失败,接着患上肺结核,徘徊于死亡边缘。后来拖着孱弱的身体第二次考初中又落榜,同时因为战乱家屋又被烧成废墟。
  在我15岁以前幼小的心灵中,接连的厄运让我几度丧失对生活的希望,然而考验还在继续。
  考大学及后来找工作的经历仍是不断地让我失望伤心。第一志愿的大学医学部没能考上,只进了一所地方大学的工学部。于是,我只有从懊恼中振奋精神,拼命用功读书。学校给了我很高的评价,这给了我极大的鼓励,然而毕业后去大企业求职应试却又屡遭挫折。
  最后由老师介绍,总算进了京都一家制造电瓷瓶(装在铁塔或电线杆上支撑电线的绝缘陶瓷器具)的小公司。这是一家濒临破产的亏本企业,上班后第一个月的工资就没有如期发放,公司给我们的答复是“请再等等”。
  这一年我23岁,我哀叹自己的命运,心中苦恼:“为什么不幸和苦难一次又一次降临到我的身上,我今后的人生将会是怎样的呢?”然而,仅仅因为一件事情,被残酷命运捉弄的我的人生,居然发生了彻底的、戏剧性的变化,从此我开始走出人生新的一步。
  这件事情就是我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开始拼命投入工作。
  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我人生的齿轮—过去一直在苦难和挫折的方向上运转,现在开始朝着幸运的方向转动了。此后,我的人生进入崭新的状态,充满希望,不断成功。
  读者当中也许有很多人每天都在工作,却不理解工作的真正意义,因而天天烦恼、痛苦、叹息。我希望他们务必懂得:“劳动”是“医治百病的良药”;工作能够克服人生的磨难,让你的命运获得转机!


《干法:重塑工作与生活的新视角》 关于本书 《干法:重塑工作与生活的新视角》并非一本关于“如何快速致富”或“如何在职场上八面玲珑”的秘籍。相反,它是一场深刻的自我审视与反思之旅,一次对我们习以为常的工作模式和生活哲学的彻底解构。本书的核心,在于引导读者跳出“为工作而工作”的惯性思维,重新审视“工作”本身在你生命中的位置和意义。它不是提供一套僵化的法则,而是开启一种更具弹性和人性化的视角,去理解并践行一种更符合自身价值和长远幸福的工作方式。 在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现代社会,许多人感到身心俱疲,工作与生活的界限模糊,甚至产生“倦怠感”。我们常常被“努力工作”、“奉献精神”等观念所裹挟,却忽略了工作的终极目的——服务于我们更丰富、更有意义的人生。本书正是针对这种普遍存在的困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框架。它鼓励我们打破对“工作”的狭隘定义,认识到工作是实现自我价值、探索世界、连接社群的载体,而不是生活的全部,更不应成为压垮我们身心健康的枷锁。 《干法》的魅力在于其回归本质的思考。它不会给你一堆具体的操作指南,而是通过一系列引人深思的观点和案例,让你重新认识“干”的内在动力,以及如何让这种动力以一种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方式驱动你的职业生涯。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真正的“干法”,不是拼命地“干”,而是聪明地“干”,是带着觉知去“干”,是与自我、与工作、与世界和谐共处的“干”。 本书将带你深入探索: 第一章:重塑“工作”的定义——从生存工具到生命体验 在这一章,我们将抛开社会强加给“工作”的沉重标签,重新审视它在你生命中的真实价值。我们会探讨: “不得不做”的枷锁: 为什么很多人将工作视为一种不得不承担的负担?这种观念是如何形成的?它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负面影响?我们将分析这种心态的根源,并探讨如何逐步摆脱其束缚。 工作的多元维度: 工作不仅仅是获取报酬的手段,它还是我们学习新技能、挑战自我、贡献社会、建立人脉、甚至体验创造乐趣的重要场域。我们将展开讨论,如何从更广阔的视野去理解工作的多重可能性。 个体价值的实现: 在一个日益同质化的社会中,如何通过工作找到并实现自己独特的价值?我们将探索个体差异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发掘和放大自己的闪光点。 “工作”与“生活”的动态平衡: 许多人陷入了工作与生活二选一的误区。本书将提出一种更具弹性的观点:工作与生活并非对立,而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动态过程。我们将探讨如何在这种动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和谐节奏。 “成为”与“拥有”: 传统观念往往将工作与物质财富、社会地位的“拥有”挂钩。本书将引导我们思考,工作的真正意义在于“成为”——成为更强大、更有智慧、更完整的人。这种内在的成长,比外在的物质更能带来持久的满足感。 第二章:发掘内在驱动力——“为什么”比“做什么”更重要 如果你常常感到提不起精神,或者在工作中迷失方向,那么这一章将为你拨开迷雾。我们将深入挖掘你潜藏的内在驱动力,让你重新找回工作的热情: “兴趣”的迷思与真相: 很多人认为找到兴趣是成功的关键,但“兴趣”本身有时也需要培养和发现。我们将辨析“兴趣”的本质,以及如何将其转化为持续的行动力。 使命感与意义感: 工作的意义感并非凭空而来,它与我们对自身价值的认知、对社会的贡献息息相关。我们将探讨如何在工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使命”,以及这种使命感如何成为你前行的强大动力。 好奇心与求知欲: 好奇心是人类最原始、也是最强大的驱动力之一。我们将学习如何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并将其转化为学习和探索新事物的动力,让工作充满新鲜感和挑战。 内在奖励机制的建立: 外部奖励(如金钱、晋升)固然重要,但内在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才是更持久的燃料。我们将学习如何设计和构建属于自己的内在奖励系统,让每一次进步都成为自我激励的源泉。 “热爱”的培养: “热爱”不是天赋,而是可以培养的。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深入了解、积极参与,以及对事物本质的探索,来培养对工作的“热爱”。 第三章:重塑“干法”——以更智慧、更人性化的方式工作 在理解了工作的本质和内在驱动力之后,我们将进入本书的核心——探讨如何以一种更聪明、更符合人性的方式去“干”: “高效”的重新定义: 真正的“高效”并非盲目地加快速度,而是有策略地分配精力,专注于最有价值的事情。我们将学习如何识别并排除低效陷阱,掌握时间管理和任务优化的核心原则。 “专注”的力量: 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专注力已成为一项稀缺资源。本书将提供实用的方法,帮助你训练和提升专注力,让你在工作中能够深度投入,事半功倍。 “学习型”的工作模式: 将工作视为一个持续学习和成长的平台,而不是一个完成任务的场所。我们将探讨如何主动学习,从错误中汲取经验,并不断迭代优化自己的工作方法。 “协作”与“共创”: 很多时候,我们低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本书将强调建立健康、积极的协作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共创”来激发集体的智慧和创造力,实现“1+1>2”的效果。 “自主”与“负责”的平衡: 给予自己更多的自主权,承担相应的责任。我们将探讨如何在工作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并以高度的责任感去完成目标。 “休息”的力量: 休息并非懈怠,而是为了更好地出发。我们将深入探讨科学休息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放松来恢复精力,提升工作效率和创造力。 “慢下来”的智慧: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慢下来”看似反常,实则是一种高明的生存智慧。我们将学习如何在适当的时候放慢脚步,进行深度思考,避免陷入“陀螺效应”。 “接受不完美”的勇气: 追求完美往往是效率的敌人。本书将鼓励你以更包容的心态面对工作中的不完美,学会接受现实,并在不断调整中前进。 “拥抱变化”的韧性: 变化是常态,与其抗拒,不如拥抱。我们将探讨如何培养应对变化的心理韧性,并在变化中发现机遇。 第四章:构建可持续的工作生态——让工作服务于你的幸福人生 本书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你构建一个与个人幸福紧密结合的工作生态。我们将探讨: 工作与个人成长的协同: 如何让工作成为你实现人生价值、不断成长的催化剂?我们将思考工作如何与你的长期人生目标相结合,实现内在的丰盈。 “价值”与“回报”的匹配: 寻找那些能够实现你独特价值,并带来合理回报的工作。我们将探讨如何评估工作的价值,以及如何调整自己的期望,以获得更长久的满足感。 “选择”的力量: 认识到你拥有选择的权力,无论是选择一份工作,还是选择一种工作方式。我们将鼓励你积极主动地做出选择,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安排。 “边界”的设定: 划清工作与生活的边界,保护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避免被工作过度侵蚀。我们将学习如何有效地设定和维护这些边界。 “持续调整”的智慧: 人生是一场旅途,工作也是。我们将强调,你的“干法”并非一成不变,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 “工作”作为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终,我们将认识到,工作是你人生旅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它只是整个旅程的一部分。如何让工作在你的人生画卷中占据恰当的位置,并与之和谐共处,是本书带给你的深远思考。 《干法:重塑工作与生活的新视角》是一次邀请,邀请你停下脚步,重新审视你与工作的关系。它不是提供一套普适的“正确答案”,而是激发你内在的思考,让你找到属于自己的、最适合你的“干法”。阅读本书,你将不再是工作的奴隶,而是工作的主人,用更清醒的头脑、更饱满的热情、更健康的心态,去拥抱工作,拥抱生活,最终拥抱一个更丰盛、更有意义的人生。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有意思,简约但又不失力量感。当初看到《干法 [働き方]》这个书名,就觉得很有吸引力,毕竟“干法”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股子行动派的劲儿,而“働き方”更是直接点明了主题——工作方式。我一直觉得,我们对工作的理解和投入方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有时候,我们会被固有的工作模式所束缚,或者被一些“应该如此”的观念所左右,导致工作变成了一种负担,甚至是一种消耗。所以,当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内心深处就涌现出一种期待,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突破现有框架的视角和方法,学习如何在工作中找到更多的主动权和意义。我很好奇,作者会从哪个角度来探讨“干法”,是关于效率的提升,还是关于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亦或是关于如何重新定义工作的价值?书名本身就留下了很多想象空间,让我在翻开扉页之前,就已经开始在脑海中构建各种可能性。我对它抱有极大的兴趣,期待它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认知大门。

评分

《干法 [働き方]》这个书名,在我脑海中描绘出了一幅画面:一个正在努力奋斗的人,眼神坚定,身上散发着自信的光芒,仿佛正在以一种独特而高效的方式,征服着眼前的挑战。我一直认为,工作不仅仅是为了糊口,更是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贡献力量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现实中,很多人却感到工作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每天机械地重复着,缺乏激情和创造力。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帮助我改变这种状态的方法,希望能够找到一条更符合我内心需求的“干法”。我好奇作者是如何理解“干法”的,它是否涉及到如何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工作,如何培养对工作的热情,以及如何在工作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关于时间管理、目标设定、甚至是如何处理职场人际关系方面的实用技巧?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启发,让我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找到属于自己的“干法”,让工作不再是简单的“谋生”,而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干法 [働き方]》直接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工作方式的思考。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各种工作模式所框定,有时甚至陷入了“忙碌”却“低效”的怪圈。我一直在寻求一种能够让我更加投入、更加有成就感的工作方式,一种能够让我感受到成长的“干法”。我猜测这本书会探讨一些打破常规、激发潜能的工作方法,也许会涉及到如何培养专注力,如何有效地进行时间管理,如何提高决策效率,甚至是如何在这种高效工作模式下,依然保持身心的健康和平衡。我对这本书充满期待,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实用的、能够立即应用到日常工作中的技巧和理念。我也很好奇,作者会对“干法”这个概念进行怎样的定义和阐述,它是否代表着一种更加主动、更加负责任的工作态度,或者是一种能够持续学习和进步的工作哲学。总之,我非常渴望从中获得一些能够改变我工作方式、提升我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宝贵经验。

评分

初次看到《干法 [働き方]》的书名,就有一种强烈的共鸣感。我一直觉得,工作方式的“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符合个人的特质和价值观,以及它能否带来真正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我们常常被告知“应该”如何工作,但很少有人真正去探索“如何才能更好地”工作,用一种更符合自身节奏和力量的方式去“干”。我期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打破一些固有的工作思维定势。它是否会涉及到如何发掘自己的优势,如何将这些优势与工作内容相结合?又或者,它会强调如何在这种“干法”中,找到工作的意义和乐趣,让工作成为一种自我实现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任务交付。我期待书中能够充满智慧的洞察,能够启发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习惯,并且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让我能够真正地“干”出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让工作成为我人生中更加精彩的一部分。

评分

老实说,我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不是因为书名有多么惊世骇俗,而是它所传递出的那种“行动”的力量。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缺乏想法,而是缺乏将想法付诸实践的勇气和方法。“干法”这两个字,恰恰击中了这一点,它暗示着一种不拖泥带水,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如何保持专注,如何有效地投入到工作中,同时又不被工作所吞噬,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一直在思考,有没有一种更积极、更主动的工作方式,能够让我们在工作中感受到成就感,而不是仅仅完成任务。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给了我一个寻找答案的线索。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而不是空泛的理论。比如,它是否会探讨如何设定清晰的目标,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如何克服拖延,以及如何在工作中保持学习和成长的动力。我很期待,它能够成为我工作中的一本“行动指南”,帮助我优化我的工作方式,让我能够更从容、更有成效地面对挑战。

评分

经营和人生的“圣经”海尔集团董事局@兼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软件银行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孙正义倾情推荐!

评分

喜欢他的书,好评,推荐购买

评分

看介绍不错,囤着慢慢看!

评分

看着包装不错

评分

买了很多书不错

评分

买了很多书不错

评分

也不止像泉源,

评分

很喜欢他的管理风格

评分

这本书很波折,换了三四次,都还是皱折破损,到第三次的时候甚至给我电话说,没库存了,要么取消订单。这种处理方式导致最后的一次换货凑合着签收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