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經濟學的問題與方法 [Problems and Methods of Econometrics: The Poincaré Lectures of Ragnar Frisch 1933]

計量經濟學的問題與方法 [Problems and Methods of Econometrics: The Poincaré Lectures of Ragnar Frisch 1933]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挪] 拉格納·弗裏希 著,[挪] 奧拉夫·畢哲浩特(Olav Bjerkholt),[挪] 阿麗亞娜˙杜邦基弗 編,王成璋 等 譯
圖書標籤:
  • 計量經濟學
  • 經濟學
  • 統計學
  • 方法論
  • 曆史
  • 弗裏施
  • Poincaré Lectures
  • 1933
  • 經濟計量模型
  • 因果推斷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01954
版次:1
商品編碼:11723854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叢書名: 諾貝爾經濟學奬經典文庫
外文名稱:Problems and Methods of Econometrics: The Poincaré Lectures of Ragnar Frisch 1933
開本:16開#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華章諾貝爾經濟學奬經典文庫,厲以寜、何帆專文推薦!

站在巨人的肩頭,眺望21世紀經濟學的雄偉殿堂,經濟學領域必備必讀之書!

內容簡介

20世紀,伴隨著計量經濟學、宏觀經濟學以及一些更加科學的方法的齣現,經濟學領域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本書闡明瞭統計學、計量經濟學和數學作為統一體的概念,將經濟學的理論量化方法與實證量化方法很好地結閤起來。弗裏希教授的課題包括消費者的公理化研究、動態宏觀經濟學、時間序列分解以及認識論等,在他的作品中也論述瞭這些領域之間的關係,並著重強調瞭量化和測量的問題。
弗裏希教授關於計量經濟學思想的研究不僅局限於以上所談及的內容,與哲學以及其他的人文科學精神相比,計量經濟學精神與物理學及工程學精神有著更加密切的關係,因此在本書中還齣現瞭一些物理及工程學科的名詞和概念。
《計量經濟學的問題與方法》在關於計量經濟學問題的討論上,無論是從哲學基礎還是從實用程序角度都給我們提供瞭一種既通俗易懂又機敏的思維方式。

作者簡介

拉格納·弗裏希(Ragnar Frisch, 1895-1973)
1969年諾貝爾經濟學奬獲得者, 現代經濟學的奠基人,計量經濟學的創始人之一。
弗裏希作為經濟計量學“三閤一”的開山之祖而*負盛名。“三閤一”即把經濟理論、數理方法和統計學應用於實際經濟問題的分析。經濟計量學是弗裏希創造的一個名詞,在經濟學的許多領域均有廣泛的影響。
弗裏希1895年齣生於挪威奧斯陸。1919年畢業於奧斯陸大學經濟係。1926年獲得奧斯陸大學的數理統計學博士學位。他對經濟學産生的興趣,促使他決定把自己的一生獻給這門科學。弗裏希於20世紀20年代初離開挪威,先後到法、德、英、美、意等國的大學學習經濟學。1929年,他發錶瞭自己在計量經濟學方法論領域的第一篇重要文章《統計變量的相關性與發散性》,同年又發錶瞭《經濟學理論中的靜力學與動力學》,在經濟學中引入瞭動態分析。1969年,由於發展瞭動態模型,並將其應用到經濟進程分析中,弗裏希與簡·丁伯根一起獲得諾貝爾經濟學奬。

精彩書評

怎樣纔能在經濟學這樣莫測高深的海洋中擺對自己的位置,瞭解自己應當從何處入門,以便跟上時代的步伐。機械工業齣版社推齣的這套“諾貝爾經濟學奬經典文庫”等於提供瞭一個颱階。
——厲以寜
北京大學教授

這將是國內*為齊全的一套諾貝爾奬得主係列叢書,有助於我們對20世紀的經濟學做齣全麵、深入的瞭解,也有助於我們站在巨人的肩頭,眺望21世紀經濟學的雄偉殿堂。
——何 帆
中國社會科學院

目錄

叢書序一(厲以寜)
叢書序二(何帆)
譯者序
編者按
序言
前言
引言
//導言
關於拉格納·弗裏希在龐加萊會議中所奠定的經濟學基礎
//第1章
計量經濟學的哲學基礎、公理化方法和數量效用
//第2章
靜態和半靜態的計量經濟學理論示例,壟斷、多頭壟斷及力的概念
//第3章
什麼是動態理論?確定與不確定性係統的屬性問題
//第4章
動態計量經濟學理論示例,封閉係統的波動性及危機理論
//第5章
隨機性衝擊周期的提齣、概率觀點與確定性動態規律觀點的綜閤
//第6章
計量函數的統計建設、方程的自主融閤及多重變量分析的危險性
//第7章
時間序列分析法,分解係列、綫性運算和反演問題
//第8章
社會規律和機械定律的意義,不變性和剛性,對哲學混亂論的評論
//注釋
//緻謝
//參考文獻
//齣版說明

精彩書摘

◆ 叢書序一 ◆
機械工業齣版社經過長期的策劃和細緻的組織工作,推齣瞭“諾貝爾經濟學奬經典文庫”。該叢書預計齣版經濟學獲奬者的專著數十種,精選曆屆諾貝爾經濟學奬獲得者的代錶性成果和最新成果,計劃在三四年內麵世。我以為這是國內經濟學界和齣版界的一件大事,可喜可賀。
要知道,自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學領域內名傢輩齣,學術方麵的爭論一直不斷,許多觀點令經濟學研究者感到耳目一新。這既是一個懷疑和思想混亂的時期,也是一個不同的經濟學說激烈交鋒的時期,還是一個經濟學傢不斷探索和在理論上尋找新的答案的時期。人們習慣瞭的經濟生活和政府用慣瞭的經濟政策及其效果都發生瞭巨大的變化,經濟學傢普遍感到有必要探尋新路,提齣新的解釋,指明新的齣路。經濟學成為各種人文學科中最富有挑戰性的領域。難怪不少剛剛步入這個領域的經濟學界新人,或者感到睏惑,或者感到迷茫,感到不知所措。怎樣纔能在經濟學這樣莫測高深的海洋中擺對自己的位置,瞭解自己應當從何處入門,以便跟上時代的步伐。機械工業齣版社推齣的這套“諾貝爾經濟學奬經典文庫”等於提供瞭一個颱階,也就是說,這等於告訴初學者,20世紀70年代以來榮獲諾貝爾經濟學奬的各位經濟學傢是怎樣針對經濟學中的難題提齣自己的學說和政策建議的,他們是如何思考、如何立論、如何探尋新路的。這就能夠給後來學習經濟學的年輕人以啓發。路總是有人探尋的,同一時期探尋新路的人很多,為什麼他們有機會進入經濟學研究的前沿呢?經濟學重在思考、重在探索,這就是給後學者最大的鼓勵、最重要的啓示。
正如其他人文科學一樣,經濟學研究也必須深入實際,立足於實際。每一個新的經濟觀點的提齣,每一門新的經濟學分支學科的形成,以及每一種新的研究和分析方法的倡導,都與實際有關。一個經濟學傢不可能脫離實際而在經濟學方麵有重大進展,因為經濟學從來都是緻用之學。這可能是經濟學最大的特點。就以“諾貝爾經濟學奬經典文庫”所選擇的諾貝爾經濟學奬獲得者的著作為例,有哪一本不是來自經濟的實踐,不是為瞭對經濟現象、經濟演變和經濟走嚮有進一步的說明而進行的分析、論證、推理?道理是很清楚的,脫離瞭經濟的實際,這些分析、論證、推理全都成瞭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與此同時,我們還應當懂得這樣一個道理,即經濟學的驗證經驗是滯後的,甚至可以說,古往今來凡是經濟學中一些有創見的論述,既在驗證方嚮是滯後的,而在同時代湧現的眾多看法中又是超前的。驗證的滯後性,錶明一種創新的經濟學研究思路也許要經過一段或短或長的時間間隔纔能被變化後的形勢和經濟的走嚮所證實。觀點或者論述的超前性,同樣會被經濟的實踐所認可。有些論斷雖然至今還沒有被完全證實,但隻要耐心等待,經濟演變的趨勢必然遲早會證明這些經濟學中的假設一一都會被人們接受和承認。迴顧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諾貝爾經濟學奬獲得者的經曆和學術界對他們著作評價的變化,難道不正如此嗎?
經濟學同其他學科(不僅是人文學科,而且也包括自然學科)一樣,實際上都是一場永無止境的接力賽跑。後人是有幸的,為什麼?因為有一代又一代前人已經在學科探索的道路上作瞭不少努力。後人總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即使前任在前進過程中有過疏漏,有過判斷的失誤,那也不等於後人不能由此學習到有用的知識或得齣有益的啓示。
我相信,機械工業齣版社隆重推齣的“諾貝爾經濟學奬經典文庫”會使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關注經濟學的進展,促進中國經濟學界的研究的深化,並為中國經濟改革和發展做齣自己的貢獻。

厲以寜 北京大學教授
2014年9月21日
◆ 叢書序二 ◆
20世紀,尤其是20世紀後半葉,是經濟學傢人纔輩齣的時代。諾貝爾經濟學奬(全稱是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奬)由瑞典中央銀行於其成立300周年的時候設立,並於1969年首次頒奬。這一奬項被視為經濟學的最高奬。截至2014年,共有75名經濟學傢獲奬。
我們當然不能僅僅以諾貝爾奬論英雄。有些經濟學傢英年早逝,未能等到獲奬的機會。諾貝爾經濟學奬主要是授予一個領域的代錶人物的,但有些領域熱門,有些領域冷門,博弈論是發展最為迅猛的一個領域,研究博弈論的經濟學傢有很多高手,可惜不能都登上領奬颱。有時候,諾貝爾奬的授奬決定會引起爭議,比如1974年同時授給左派的繆爾達爾和右派的哈耶剋,比如2013年同時授予觀點相左的法瑪和席勒。盡管同是得奬,得奬者的水平以及學術重要性仍存在較大的方差。但是,總體來看,可以說,這75位經濟學傢代錶瞭20世紀經濟學取得的重大進展。
經濟學取得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經濟學發展齣瞭一套係統的分析框架,從基本的假設齣發,采用嚴密的邏輯,推導齣清晰的結論。受過嚴格訓練的經濟學傢會發現和同行的學術交流變得非常方便、高效,大傢很快就能夠知道觀點的分歧在哪裏,存在的問題是什麼;經濟學形成瞭一個分工細密、門類齊全的體係。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和經濟計量學是經濟學的旗艦,後麵跟著國際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産業組織理論等主力,以及法律經濟學、實驗經濟學、公共選擇理論等新興或交叉學科;經濟學提供瞭一套規範而標準化的訓練,不管是在波士頓還是上海,是在巴黎還是莫斯科,甚至是在伊朗,學習經濟學的學生使用的大體上是同樣的教材,做的是同樣的習題。從初級、中級到高級,經濟學訓練拾級而上,由易入難,由博轉精;經濟學還值得驕傲的是,它吸收瞭最優秀的人纔,一流大學的經濟係往往國際化程度最高,學生的素質也最高;在大半個世紀的時間裏,經濟學成為一門顯學,經濟學傢對經濟政策有重大的影響,政府部門和國際組織裏有經濟學傢,大眾媒體上經常見到活躍的經濟學傢,其他社會科學的學科經常會到經濟學的殿堂裏接受培訓,然後迴到自己的陣地傳播經濟學的火種。
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指齣,經濟學發展到今天,遇到瞭很多“瓶頸”,創新的動力明顯不足。經濟學百花齊放、百傢爭鳴的時代似乎已經過去,整齊劃一的研究變得越來越單調乏味。有很多人指責經濟學濫用數學,這種批評有一定的道理,但並沒有擊中要害。經濟學使用的是一種非常獨特的數學,即極值方法。消費者如何選擇自己的行為?他們在預算的約束下尋找效用的最大化。企業如何選擇自己的行為?它們在資源的約束下尋找利潤的最大化。政府如何選擇自己的行為?它們在預算的約束下尋找社會福利函數的最大化。經濟學的進步,無非是將極值方法從靜態發展到動態,從單個個體的最大化發展到同時考慮多個個體的最大化(博弈論),從確定條件下的極值發展到不確定下的極值,等等。其他學科,比如物理學、生物學也大量地使用數學工具,但它們所用的數學工具多種多樣,變化極快,唯獨經濟學使用的數學方法仍然停留在原地。
經濟學遇到的另一個問題是較為強烈的意識形態色彩。經濟學傢原本也是各執一詞,爭吵激烈,大傢誰也說服不瞭誰,最後還是要“和平共處”。20世紀70年代之後,經濟學不僅在研究方法上“統一”瞭,思想上也要“統一”,經濟學界對異端思想錶現得格外敏感,如果你跟主流的思想不一緻,很可能會被邊緣化,被發配到海角天涯,根本無法在經濟學的“部落”裏生存。這種力求“統一思想”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損害瞭經濟學的自我批判、自我更新。
經濟學常常被批評為社會科學中的“帝國主義者”,這不僅僅是因為經濟學的研究方法經常會滲透到其他學科,更主要的是因為經濟學和其他社會學科的交流並非雙嚮而平等的,彆的學科嚮經濟學學習的多,而經濟學嚮其他學科學習的少。經濟學變得日益封閉和自滿,討論的問題“玄學”色彩越來越濃厚,往往是其他學科,甚至經濟學的其他領域的學者都不知道討論的問題到底是什麼意思,於是,經濟學和其他學科的交流就更加少,陷入瞭一個惡性循環。
科學的發展離不開現實的挑戰。20世紀中葉經濟學的大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對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以及戰後重建中遇到的種種問題的迴應。20世紀70年代的滯脹,引起瞭經濟學的又一次革命。如今,我們正處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的新階段,經濟增長前景不明,金融風險四處蟄伏,收入分配日益惡化,這些復雜的問題給經濟學傢提齣瞭嚴峻的挑戰,經濟學或將進入一個反思、變革的新階段,有可能迎來一次新的“範式革命”,年輕一代學者將在銳意創新的過程中脫穎而齣。
創新來自繼承,也來自批判。機械工業齣版社擬推齣“諾貝爾經濟學奬經典文庫”,齣版獲得諾貝爾奬的學者的各類著作,其中既有精妙深奧的基礎理論,又有對重大現實問題的分析,還有一些是經濟學傢們對自己成長道路的迴憶。有一些作者是大傢耳熟能詳的,也有一些是過去大傢瞭解不多,甚至已經淡忘的。這將是國內最為齊全的一套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係列叢書,有助於我們對20世紀的經濟學做齣全麵、深入的瞭解,也有助於我們站在巨人的肩頭,眺望21世紀經濟學的雄偉殿堂。
何帆 中國社會科學院
2014年12月12日

前言/序言

法國經濟學傢很久以前就意識到,應當將拉格納·弗裏希在1933年3~4月於巴黎亨利·龐加萊研究所發錶的演講稿齣版問世。
這些演講稿的意義錶現在三個方麵:①拉格納·弗裏希的偉大形象;②一種新興學科的誕生——計量經濟學;③(演講稿發錶時)正是經濟學傢開始麵對新的挑戰和呼籲經濟學反饋的時候。
作為弗裏希的學生,挪威經濟學傢和統計學傢奧拉夫·畢哲浩特同時用英語和法語發錶瞭龐加萊會議稿。他在這一點上的貢獻是沒有人可以替代的。阿麗亞娜·杜邦基弗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成長為一名經濟學傢,她被賦予“法國經濟學工程師”的稱號,並且積極推動計量經濟學的發展。因此,法國的經濟學傢都不會質疑阿麗亞娜·杜邦基弗帶給奧拉夫·畢哲浩特的幫助。
我對拉格納·弗裏希很熟悉,他在1955年和我的美國同事羅伯特·斯特羅茨(Robert Strotz)閤寫瞭《計量經濟學》一書,這次卓有成效的閤作使弗裏希獲得瞭巨大的成就。因此,寫這篇序言我感到很榮幸。
由於奧拉夫·畢哲浩特和阿麗亞娜·杜邦基弗撰寫的“編者序言”組織得如此巧妙,因此我的任務變得簡單。編者序言的第一部分“承諾人的旅程”不僅能夠與我之前提及的三個方麵,以及我自己對計量經濟學的理解方式聯係在一起,也能夠將這一部分與我們這一代許多其他同事的理解方式聯係在一起。
我們很快分享瞭“一種非典型課程”和“一種國際性開放”。我們不難理解諸如“隻有在一個好的政治環境下經濟學傢纔能夠發揮纔能”這樣的句子,也不難理解諸如“像弗裏希這樣的老師緻力於將計量經濟學推進到學術、管理和政治等領域所呈現齣的能量”這句話。因此,盡管我能夠直接證實的僅僅是1950年之後發生的事,但我依然為能夠寫這篇序言而感到高興。
我不需要過多宣傳拉格納·弗裏希的形象,這些內容在“編者序言”以及斯特羅姆(S�盨trom,1998)編輯齣版的《拉格納·弗裏希百年論文集》裏已經得到詳細闡述。
至於第二個方麵——計量經濟學的誕生,從龐加萊會議的副標題“計量經濟學的問題與方法”中就可以明顯體現齣來。在龐加萊會議中,拉格納·弗裏希曾大力推廣計量經濟學這門新學科,其影響力是不容置疑的。弗裏希提齣的計量經濟學對經濟學的發展做齣瞭巨大貢獻,總體來說主要體現在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兩個層麵。然而相對於物質層麵而言,精神層麵的影響將更加深遠。從他對探索科學的不懈追求和對開拓新知識的無限渴望上來講,弗裏希對這個世界的貢獻以及對後人的影響已經遠遠不止50年。
事實上,計量經濟學誕生於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無休止的戰爭對科學的探索來說無疑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然而在1969年,一個公認的事實是,這項驚人的成果被首次授予瞭“諾貝爾經濟學奬”。獲此殊榮的就是計量經濟學的奠基人拉格納·弗裏希教授(挪威)和計量經濟學模式建造者之父簡·丁伯根(Jan Tinbergen)(荷蘭)。本書“編者序言”的第一段是摘自埃裏剋·倫德伯格寫給獲奬得主的祝賀詞。
正如作者在“編者序言”裏所講的那樣:“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危機和貨幣危機的規模,逼迫政府當局不得不對經濟事務中的問題實施積極乾預的政策”。隨後齣現瞭新的理論性建議,這種建議與乾預政策的性質和應當采用的方法有關。為瞭提齣適當有效的經濟政策,計量經濟學傢們積極參與瞭這一運動。
埃裏剋·倫德伯格完整的演講內容遠遠超齣我在這本書裏所講述的。埃裏剋·倫德伯格指齣,在戰後時期,拉格納·弗裏希和簡·丁伯根不僅關心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危機和貨幣危機所帶來的問題,也或多或少依據各國國情關注其在1950~1960年的定量規劃問題。隨後,經濟學傢的關注點由經濟政策的穩定性轉嚮經濟政策的長期性。事實上,特彆是對弗裏希而言,如此充滿誘惑的前景規劃無疑是其不懈追求的動力。
盡管我們從龐加萊會議的最後一個講座中能夠看齣這一點,但是也許由於講座中呈現齣的猶豫不決,導緻“編者序言”中並沒有太多與此相關的內容。
然而,講座8的副標題提到瞭機械定律(除瞭社會法律)和剛性,後來這些理論在戰後規劃政策中的應用要比穩定政策更加典型。事實上,從本書結尾處的參考文獻可以看齣,讀者可能會更加注重他的短期貢獻(1946)而非長期貢獻(Frisch,1970b)。
編者序言部分的“講座6:多重變量分析的危險性”事實上指嚮另外兩個因素,這兩個因素本身也十分有趣。第一點,即後來所謂的“識彆問題”,這也是第6章主要關心的內容。特裏夫·哈維爾莫(T�盚aavelmo,1944)曾經對這個問題進行過較為詳細的研究,研究的主要內容是如何識彆(測試、核實或鑒定)多方程模型中每個方程的意義和形式。
第二點是將經濟學傢的注意力從計量經濟學的曆史吸引到近期貢獻上來。盡管一些內容超齣瞭講座6和講座8所涵蓋的範圍,這些小段的引用依然廣受讀者歡迎。當弗裏希構思整個龐加萊會議時,這些引用無疑起到瞭很好的激勵作用。為瞭更好地研究這些引用,奧拉夫·畢哲浩特和阿麗亞娜·杜邦基弗在最近發錶的論文中發揮瞭積極的貢獻,這應當推薦給每一位分享拉格納·弗裏希觀點的人。
此外,本書編者關注的是從1933年到21世紀初的文獻,這些文獻正是以恰當的途徑來分析和決定宏觀經濟政策的,希望此書的讀者能夠接受這一事實。
埃德濛·馬林沃(Edmond Malinvaud)
2008年於巴黎
◆ 前言 ◆
1932~1936年我初次接觸經濟學,那時我發現世界上最著名的經濟學傢們精通的是文學而非數理。對我而言,初看很開心——應用數學是增強理解政治、經濟的萬能鑰匙。
作為芝加哥大學的大一新生,我已經讀完瞭1870年的新古典主義繼承者的著作,古典主義代錶者有斯密、馬爾薩斯、李嘉圖、穆勒·瓊斯、瓦爾拉斯和卡爾·門格爾,他們直接或間接地提齣瞭法國古諾和德國範杜能的數學開端。
通過更新的20世紀的數學發現,我們認識瞭挪威的拉格納·弗裏希、荷蘭的簡·丁伯根和美國的歐文·費雪和哈羅德·霍特林。當然,英國也有來自艾倫和約翰·希剋斯的許多優秀作品。
幸運的是,弗裏希在挪威奧斯陸的論文中一些內容經翻譯後在《計量經濟學雜誌》和其他地方發錶。但這讓我們意猶未盡。奧斯陸的訪問者,例如簡·丁伯根和艾利奇·施耐德,用英文發錶瞭來自弗裏希目錄中更多內容。
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我閱讀瞭當時巴黎龐加萊研究院的弗裏希的文章,這些文章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現在我們終於有幸目睹瞭這些本應在奧斯陸研討會纔能被人瞭解的知識。而且,類比達爾文進化理論,好的想法不斷嚮前發展,而那些不被世人所接受的推測則會在競爭中不斷被淘汰。目前的讀者中很少有人知道弗裏希的成果。並且,這些重現的樂章讓曆史學者可以適當地估量科學隨著一個又一個十年進步瞭多少。
讓我們乾杯!盡情享受這本書!

保羅·薩繆爾森
2008年於麻省理工學院
◆ 引言 ◆
女士們、先生們:
首先,請允許我錶達謝意。我很榮幸受邀在亨利·龐加萊研究院上發錶一係列的文章,很榮幸有機會在知識界的中心呈現一些我特彆感興趣的論點。這些論文的目的是希望給你們關於現在我們稱為“計量經濟學”的問題和方法的大緻印象。
如果我被允許詳細明確地闡述這個學科的事物,我可以說它是經濟問題的研究,或更通俗的錶述是人類經濟的問題,並且使用比通常更精確的方法。計量經濟學是盡可能多地使用數學方法,以精確的數字形式來描述規律和命題。計量經濟學集閤瞭三種不同的角度:理論經濟學、現代統計學和數學。
計量經濟學精神,相比與哲學和其他人文學科之間的關係,與自然科學和工程學的精神有著更為密切的關係。你可能認為計量經濟學和自然科學、數學之間的關係是該機構中關於計量經濟學中一係列講座的對證。
......



alt="" />
現代經濟學的基石與發展:一部跨越世紀的智識之旅 本書旨在深入探討二十世紀中葉以來,經濟學領域在理論基礎、計量方法以及政策應用層麵所經曆的深刻變革與核心挑戰。它不是對特定既有著作的復述,而是對支撐當代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以及財政金融學發展脈絡的若乾關鍵思想、範式轉移與未決議題的係統性梳理與前瞻性審視。 第一部分:宏觀經濟學的範式之爭與演進 自大蕭條以來,宏觀經濟學的核心目標一直是理解經濟周期波動、失業與通貨膨脹的內在機製,並提供有效的政策乾預框架。本捲首先迴顧瞭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在戰後幾十年的主導地位及其理論基礎——有效需求理論、乘數效應與總需求管理。我們將細緻分析其在實現充分就業與價格穩定的雙重目標中遇到的結構性挑戰,尤其是滯脹現象的爆發,如何動搖瞭傳統的菲利普斯麯綫關係。 緊接著,本書將聚焦於“理性預期革命”對宏觀經濟學産生的顛覆性影響。我們詳細考察盧卡斯批判的深遠意義,探討瞭理性預期如何重塑瞭宏觀經濟政策的有效性討論。由此,動態隨機一般均衡(DSGE)模型的興起成為瞭主流範式。本書將分解DSGE模型的結構——包括代錶性主體、跨期優化、市場齣清假設以及其在模擬衝擊與評估政策時的優勢與局限性。尤其關注其在應對金融摩擦、異質性代理人(HANK模型)等非傳統問題的拓展,以及這種模型在預測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中的錶現與反思。 此外,關於貨幣政策規則的爭論構成瞭本部分的核心議題。從簡單的貨幣供給目標到泰勒規則的演進,再到當前央行在零利率下限(ZLB)環境下采用的非常規工具(如量化寬鬆與前瞻性指引),本書試圖描繪中央銀行決策框架的復雜演變史。討論將深入到對貨幣政策有效性的結構性限製(如財政主導、信貸渠道的非綫性特徵)的探討。 第二部分:微觀基礎的深化與行為經濟學的興起 經典微觀經濟學建立在完全理性人(Homo Economicus)的假設之上,強調偏好的完備性、傳遞性與連續性。本書首先梳理瞭從阿羅-德布魯(Arrow-Debreu)一般均衡理論到博弈論(納什均衡)的理論成就,這些成就為現代福利經濟學與市場設計奠定瞭堅實的邏輯框架。 然而,現實中的經濟決策充滿瞭認知偏差與有限理性。本書的第二個重點在於剖析“行為經濟學”如何挑戰並豐富瞭傳統微觀理論。我們將探討前景理論(Prospect Theory)在風險規避與損失厭惡方麵的解釋力,並分析啓發式偏見(Heuristics and Biases)對儲蓄決策、投資選擇以及勞動參與率的影響。這部分內容不僅關注實驗室數據,也考察瞭利用大規模交易數據和實驗經濟學方法來驗證和構建更具描述性的個體選擇模型。 在産權與激勵結構方麵,本書深入研究瞭委托-代理問題、信息不對稱以及逆嚮選擇和道德風險在現代組織結構中的體現。這涉及到對信息經濟學中信號、篩選機製的分析,以及如何通過製度設計(如公司治理結構)來協調代理人與委托人的利益衝突。 第三部分:計量經濟學的進步與數據驅動的挑戰 計量經濟學的進步是現代經濟學區彆於早期理論思辨的關鍵所在。本書探討瞭自迴歸嚮量模型(VAR)的發展及其在識彆政策衝擊方麵的局限性,以及結構化計量模型的構建需求。 重點將放在因果推斷方法的重大突破。本書詳細梳理瞭自迴歸條件異方差(ARCH/GARCH)模型在金融時間序列波動率建模中的應用,並轉嚮瞭更強調政策評估的準實驗方法。我們將深入比較和對比工具變量法(IV)、雙重差分法(DID)的嚴格應用條件,以及斷點迴歸設計(RDD)的精妙之處。特彆是,本書會闡釋自選擇問題如何威脅到因果識彆,以及如何利用新的機器學習技術(如雙重穩健估計、高維模型選擇)來提高估計的穩健性和效率。 在處理異質性方麵,本書強調瞭將計量分析與微觀數據(如麵闆數據、大數據集)相結閤的必要性。探討瞭異質性處理效應(HTE)的估計挑戰,以及如何利用這些精細化的估計來為個性化(Targeted)的公共政策乾預提供證據支持。 第四部分:經濟增長、技術進步與長期結構問題 本書的終結部分將目光投嚮經濟增長的長期決定因素。在迴顧瞭索洛模型的外生增長路徑之後,我們將重點分析內生增長理論(如Romer模型)如何將知識、創新與人力資本視為內生的增長驅動力。這涉及到對技術擴散機製、知識溢齣效應以及研發(R&D)投資的外部性進行量化分析的計量挑戰。 最後,本書探討瞭當前全球經濟麵臨的結構性挑戰,包括收入不平等加劇的動態過程、全球化對國內勞動力市場的影響,以及氣候變化等環境因素如何通過改變生産要素的相對價格和技術可能性邊界來重塑長期經濟前景。本書緻力於提齣一個整閤的分析框架,用以評估長期結構性改革的必要性與有效性。 總而言之,本書提供瞭一幅跨越近一個世紀的經濟思想圖景,它既是對經典理論深刻性的緻敬,也是對當代研究前沿的批判性審視,旨在引導讀者理解驅動現代經濟分析的核心工具與持續存在的智識難題。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尤其是“Poincaré Lectures”這個副標題,讓我聯想到它並非一本流水賬式的教科書,而是凝聚瞭作者在特定學術場閤、針對特定聽眾所做的深度闡釋。Ragnar Frisch,這個名字本身就承載著計量經濟學發展史上的重要裏程碑。1933年,那是一個怎樣的時代背景?經濟大蕭條的陰影是否籠罩著當時的歐洲,催生瞭Frisch教授對實證研究的迫切需求?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那個信息和計算能力遠不如今天的年代,Frisch教授是如何思考和構建經濟模型的?他提齣的“問題”,是否反映瞭當時社會經濟運行中那些最根本、最普遍的矛盾?而他所提齣的“方法”,又是否蘊含著一些我們今天依然在沿用,甚至在不斷發展完善的分析思路?我猜測,書中的內容可能不會直接給齣許多現成的公式和定理,而是更側重於思維方式的啓發,以及從問題齣發,如何一步步走嚮解決方案的邏輯路徑。這對於我這樣希望理解計量經濟學“為什麼”和“怎麼做”的讀者來說,無疑是極具吸引力的。它提供瞭一個從宏觀視角審視問題,並從中提煉齣科學研究方法的範本。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帶著一種厚重感,那種古樸的紙張質感和經典的書脊,一下子就勾起瞭我對計量經濟學這個領域的好奇心。雖然我並非經濟學領域的專業人士,但從書名“問題與方法”以及作者Ragnar Frisch的名字,我能感受到一種學術上的嚴謹和深度。這不僅僅是一本介紹理論的書,更像是一場對話,一場與計量經濟學奠基人之一的對話。我設想,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會仿佛穿越時空,置身於Frisch教授1933年的講座現場,聆聽他如何剖析當時的經濟難題,又是如何構思和發展齣一套套解決問題的“方法”。書中的“問題”部分,我期待它能夠呈現齣當時經濟學界所麵臨的棘手挑戰,是宏觀經濟的波動?是市場失靈的根源?還是社會財富分配的不均?而“方法”部分,則是我最期待的,我希望看到Frisch教授如何從理論框架齣發,如何運用數據,如何構建模型,最終得齣一套具有解釋力和預測力的分析工具。這過程本身就充滿瞭智慧的光芒,也讓我對計量經濟學這門學科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我相信,即便是初次接觸計量經濟學的讀者,也能從中感受到一種嚴謹的學術魅力,並激發齣進一步探索的欲望。

評分

拿到這本書,我首先被它所散發齣的曆史厚重感所吸引。Ragnar Frisch,一個在計量經濟學發展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他的1933年的講座,聽起來就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計量經濟學“過去式”的大門。我很好奇,在那個時代,經濟學傢們是如何看待和處理經濟問題的?是否有一些我們今天看來理所當然的概念,在當時還處於萌芽狀態?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工具書,不如說是一部思想史的縮影。我期待在“問題”部分,能看到Frisch教授是如何敏銳地捕捉到當時社會經濟運行中的痛點和難點,例如通貨膨脹、失業、國際貿易失衡等等,並以一種批判性的視角去審視它們。而在“方法”部分,我則希望能一窺他如何將嚴謹的數學和統計工具應用於經濟分析,是如何構建模型來解釋這些復雜現象的。這其中,可能蘊含著許多關於如何“看透”經濟錶象,並找到其深層邏輯的智慧。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次與大師的跨時空對話,一次對計量經濟學研究原點和精神的追溯。

評分

這本《計量經濟學的問題與方法》的書名,本身就充滿瞭行動的召喚感。“問題”與“方法”,這兩個詞精準地概括瞭科學研究的本質。Ragnar Frisch,這位計量經濟學的先驅,在1933年的講座中,想必是直麵瞭當時經濟領域最棘手、最令人睏惑的難題。我設想,他不會僅僅停留在現象的描述,而是會深入剖析這些問題的根源,挖掘齣隱藏在經濟活動背後的復雜機製。而“方法”,則是我最期待的部分,我想瞭解Frisch教授是如何將數學語言和統計工具巧妙地融入經濟分析,他提齣的方法是否具備穿越時空的生命力,是否依然能為我們今天的經濟研究提供啓示?這本書,我猜想,提供的不止是知識,更是一種研究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路徑。它可能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計量經濟學從無到有的艱難探索,也像是一盞明燈,指引著我在麵對復雜的經濟現象時,如何去思考,如何去探究。

評分

從書名《計量經濟學的問題與方法》和作者Ragnar Frisch的身份,我預感到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理論的堆砌。1933年的“Poincaré Lectures”,這本身就暗示著一種麵嚮前沿、具有引領性的學術探討。我好奇,在那個經濟學理論尚未完全成熟,數據收集和分析工具也相對簡陋的年代,Frisch教授是如何構思和發展齣計量經濟學這樣一門學科的?他所提齣的“問題”,是否是當時社會經濟運行中最具代錶性的睏境?他所倡導的“方法”,又是否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所在?我設想,這本書不會是枯燥的公式推導,而是充滿思想的碰撞和邏輯的嚴謹。它可能像是一份珍貴的學術手稿,記錄著計量經濟學誕生的重要瞬間,也為我們理解這門學科的起源和發展提供瞭寶貴的綫索。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經濟學的方法論,更可能是一次關於科學探索精神的啓迪。

評分

屯書中,趁著有活動先屯瞭再說

評分

《計量經濟學的問題與方法》在關於計量經濟學問題的討論上,無論是從哲學基礎還是從實用程序角度都給我們提供瞭一種既通俗易懂又機敏的思維方式。

評分

內容值得參考,很好的輔助材料

評分

京東産品到貨快,品類全,質量有保證,基本上不用跑超市瞭,贊(≧▽≦)/

評分

雙方播齣的意嚮確定後,愛奇藝與《蜀山戰紀》的播齣衛視、主演趙麗穎和陳偉霆進行溝通,最終確定提前在9月22日在網站先行開播的模式。《蜀山戰紀》的齣品人、江蘇稻草熊影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小楓透露,這種模式符閤IP作品與新媒體結閤的大方嚮,衛視和演員都對這種模式錶示支持。

評分

明鏡亦非颱

評分

如果以凱恩斯1936年《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的發錶作為現代宏觀經濟學的起點的話,現代宏觀經濟學在其發展道路上已經前行瞭近80年。在此期間,宏觀經濟學的思想和理論一直在繼承、發展、創新和分化中演進。目前,對宏觀經濟學理論精髓的學習,對於剋服在政策製定和理解上存在的簡單化、泛理論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評分

很好,非常好,特彆好,真棒的産品

評分

《蜀山戰紀》總共54集,這次開創性的先網後颱的播齣模式分成6季,從9月22日起一直播到2016年2月,每月22日一次上綫一季10集。而且,首創瞭隻針對網站VIP開放的“吸錢”模式。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