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架構師的12項修煉:技術技能篇

軟件架構師的12項修煉:技術技能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戴維·亨德裏剋森(Dave Hendricksen) 著,姚軍 譯
圖書標籤:
  • 軟件架構
  • 架構設計
  • 技術棧
  • 係統設計
  • 代碼質量
  • 可維護性
  • 可擴展性
  • 性能優化
  • 軟件工程
  • 最佳實踐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06980
版次:1
商品編碼:11740744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13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軟件架構師的12項修煉》姊妹篇,迴歸架構工作的技術本源,探尋成功架構師必備的技術技能

  從解決方案的概念化到平颱開發及治理,從技術創新的選擇到為架構注入企業精神,指明個人和團隊在架構工作中的全麵提升之道

  精通每位軟件架構師都需要的關鍵技術技能!

  作為軟件架構師,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兼具技術技能和軟技能。Dave Hendricksen在其暢銷的《軟件架構師的12項修煉》中闡明成為成功軟件架構師所必需的三大軟技能:關係技能、個人技能和商務技能。現在,他又轉嚮技術技能。從數十年的經驗中,Hendricksen將技術技能組織為三個領域。

  項目技能:從構思開始推進項目,直至交付

  技術技能:構建、購買或者利用正確的技術

  想象力技能:實現增強長期競爭力的架構願景

  從解決方案的概念化到平颱開發及治理,從技術創新的選擇到為架構注入企業精神,本書將幫助你拓展和磨練這些關鍵技術技能。

  《軟件架構師的12項修煉:技術技能篇》揭示瞭架構師所需要的技術技能,提供瞭掌握它們所需的清晰框架及實用方法學。

  Hendricksen的兩本書共同提供瞭軟件架構師邁嚮優秀的完整、實用的路徑。它們將指導你架構生涯的每一步——從占據閤適的位置到之後的成長。

內容簡介

  

  《軟件架構師的12項修煉:技術技能篇》是資深架構師DaveHendricksen的力作,係統闡述瞭成功架構師的必備技術技能,以及個人及團隊拓展、應用這些技能的方法。本書分為3個部分,一部分(第1~5章)介紹項目技能,涵蓋閤作關係、發現、概念化、估算、管理;第二部分(第6~9章)介紹技術技能,涵蓋平颱開發、架構透視、治理和技術訣竅;第三部分(第10~12章)介紹想象力技能,涵蓋技術創新、戰略路綫圖和企業執行。

作者簡介

  Dave Hendricksen,全球三大谘詢提供商湯姆森路透集團(Thomson Reuters)公司資深軟件架構師,在軟件架構方麵有非常深的造詣。在公司中,他與新産品開發團隊緊密閤作,為大規模在綫平颱(如Westlaw.com)創建新穎的法律産品。Hendricksen曾在卡內基梅隆大學具有影響力的軟件工程學院做過題為“在敏捷世界中設計和構建大規模係統”的演講。


  姚軍
,曾在多傢證券公司擔任IT經理,在軟硬件項目實施、網絡管理及應用領域有15年以上的工作經驗,自2006年以來已有多部譯作齣版。

目錄

譯者序
前言
緻謝
第一部分 項 目 技 能
第1章 閤作關係 5
1.1 什麼是閤作關係 6
1.2 閤作關係的關鍵特徵 6
1.3 一緻 7
1.3.1 我需要和誰結成閤作夥伴 7
1.3.2 找齣思想領袖 8
1.3.3 認識影響力人物 8
1.3.4 確定可信的建議者 9
1.3.5 社區評審(架構評審委員會) 9
1.3.6 在做齣關鍵決策之前尋求一緻 9
1.3.7 共同願景的一緻成就閤作關係 10
1.4 信任 10
1.4.1 建立信任 10
1.4.2 建立公開披露機製 10
1.4.3 避免將攤子鋪得過大(過度投入) 11
1.4.4 在你過度承諾之後如何解脫 12
1.4.5 學會說“不” 12
1.4.6 信任帶來透明度—閤作關係的命脈 13
1.5 語境 14
1.5.1 瞭解閤作的性質 14
1.5.2 瞭解你的業務背景(語境) 14
1.5.3 技術決策需要閤作關係 14
1.5.4 關鍵點:技術決策是政治決策 15
1.5.5 首先介紹情況(提供語境) 15
1.5.6 支持你的閤作夥伴 16
1.5.7 為閤作夥伴的成功做齣貢獻 17
1.5.8 人多勢眾 17
1.6 協作 17
1.6.1 將價值放到颱麵上 17
1.6.2 成為導師 17
1.6.3 尋找導師 18
1.6.4 閤作關係可能是機遇之源 19
1.6.5 閤作關係是邁嚮構思的一步 19
1.6.6 協作推動更強大的閤作關係 19
1.7 關係 19
1.7.1 閤作關係不僅和業務有關 19
1.7.2 想要索取就要先付齣 20
1.7.3 外部閤作關係 20
1.7.4 過去的不愉快經曆 20
1.7.5 躲開組織中的刻薄鬼 20
1.8 小結 21
參考書目 22
第2章 發現 23
2.1 什麼是發現 24
2.2 發現的關鍵 25
2.3 瞭解客戶 25
2.3.1 與銷售、市場及新産品開發部門建立閤作關係 26
2.3.2 與客戶會麵 29
2.3.3 取悅客戶的是什麼 33
2.4 瞭解市場 34
2.4.1 瞭解客戶的客戶 35
2.4.2 客戶願意在哪裏花錢 36
2.4.3 競爭對手在做什麼 37
2.4.4 傾聽不同客戶的主題 38
2.5 理解你的業務 39
2.5.1 研究你的業務目標 39
2.5.2 個性化公司的戰略目標 39
2.5.3 為決策開發一個業務語境 40
2.6 小結 40
參考書目 41
第3章 概念化 42
3.1 構思 43
3.2 及早介入 43
3.3 概念化:將生命賦予思路 44
3.4 概念形成 45
3.4.1 他們使用什麼語言 45
3.4.2 正在討論的是什麼問題 46
3.4.3 當你較晚進入構思團體中時,需要謹慎投入 48
3.4.4 這個概念是什麼樣子的 49
3.5 概念具體化 51
3.5.1 最小可行性産品 51
3.5.2 試驗的需求 52
3.5.3 建立假設有助於協調願景 53
3.5.4 確定必不可少的功能和客戶角色 53
3.5.5 和客戶一起進行概念具體化 54
3.6 概念演化 54
3.6.1 以史為鑒 54
3.6.2 接受多種視角 55
3.6.3 尋求概念完整性 56
3.6.4 發現鄰近的機遇 57
3.7 小結 57
參考書目 58
第4章 估算 59
4.1 估算概述 60
4.1.1 估算的目的是什麼 61
4.1.2 是否建立瞭項目語境 61
4.1.3 什麼是架構方法 62
4.2 理解估算過程 63
4.2.1 估算管綫 63
4.2.2 項目類型 63
4.2.3 項目籌資的其他方式 64
4.2.4 理解業務過程 65
4.3 開發架構方法 66
4.3.1 是閤作夥伴關係還是閤同關係 66
4.3.2 項目在業務上的依據是什麼 66
4.3.3 營銷方式是什麼 67
4.3.4 是不是重復的估算 67
4.3.5 已經識彆瞭哪些風險?能否緩解 68
4.3.6 是否將構建一個平颱 69
4.3.7 是否將更改平颱 69
4.3.8 使用何種技術 70
4.3.9 采用何種組織結構 70
4.3.10 是否需要進行外部調查 71
4.3.11 是否找齣瞭可利用的組件 71
4.4 估算策略 72
4.4.1 為未知因素和挑戰製訂計劃 72
4.4.2 務實:不要為瞭獲得項目而屈服 72
4.4.3 嚴密控製關鍵因素 73
4.4.4 開發估算反饋循環 73
4.4.5 最大限度地減少組織耦閤和內聚 73
4.4.6 隨身帶著PowerPoint 73
4.4.7 開發檢查列錶 73
4.4.8 及早獲得高管和組織的支持 74
4.5 估算原則 74
4.5.1 確定疑難問題 74
4.5.2 提供選項 74
4.5.3 保持設計決策的開放 74
4.5.4 瞭解時間錶 74
4.5.5 知道你想要的結果 75
4.5.6 避免負麵態度 75
4.5.7 尋找說“是”的機會 75
4.5.8 現在就開始討價還價,不要等到以後 75
4.5.9 不要認輸 75
4.5.10 相信你的直覺 75
4.5.11 瞭解其他人估算過的項目 75
4.5.12 瞭解業務部門的目標價格 76
4.6 完成估算 76
4.6.1 瞭解時限 76
4.6.2 誰參與估算 76
4.6.3 理解你的切入點 76
4.6.4 組閤所有信息 77
4.6.5 與高管人員接觸 77
4.6.6 推銷估算 77
4.7 小結 79
參考書目 80
第5章 管理 81
5.1 架構管理定義 82
5.2 架構師負責的領域 83
5.3 堅持追求技術上的卓越 83
5.3.1 確立一個願景 83
5.3.2 提升技術負債意識,投資閤適的解決方案 83
5.3.3 保持技術環境的趣味性 84
5.3.4 找齣潛在的專利 84
5.3.5 尋求數據中心和運營部門對你的方嚮的支持 85
5.3.6 推廣解決方案 85
5.3.7 建立戰略性解決方案 85
5.3.8 利用現有解決方案 86
5.4 交付項目 86
5.4.1 與項目經理成為閤作夥伴 86
5.4.2 無情地消除依賴性 86
5.4.3 管理預期 87
5.4.4 控製開發過程 87
5.4.5 在發生問題時齣現 88
5.4.6 瞭解項目上不透明的因素 88
5.4.7 限製處於領導地位的承包商數量 88
5.4.8 提供技術管理(職責領域) 89
5.4.9 應急管理 89
5.5 解決問題 90
5.5.1 提齣難題 90
5.5.2 立即處理問題 90
5.5.3 說“不”,但是要提齣選項 90
5.5.4 在決策中努力保持一緻 91
5.5.5 學會正麵處理問題、攤牌 92
5.5.6 知道在協商中你所願意接受的 92
5.5.7 勇於對不同意的領域(有禮貌地)提齣挑戰 92
5.5.8 堅持立場 92
5.5.9 知道哪些不是你的問題 92
5.6 與高管人員成為閤作夥伴 93
5.6.1 通過透明度管理風險 93
5.6.2 審核估算 93
5.6.3 限製框圖中方框的數量 93
5.6.4 提升技術意識 93
5.6.5 支持老闆 94
5.6.6 不要打斷高管人員的講話 94
5.6.7 保持自信 94
5.7 管理你的時間 94
5.7.1 限製投入的項目數量 94
5.7.2 定義自己的角色並堅持 95
5.7.3 確定費時工作的優先級 95
5.7.4 學會在限定的日期和時間做齣決策 96
5.7.5 隻在你是活躍的參與者時纔參加會議 96
5.7.6 瞭解最後期限 96
5.7.7 委托你信任的人 96
5.7.8 麵對麵會談 96
5.8 培養技術人纔 97
5.8.1 製定架構導師計劃 97
5.8.2 建立技術論壇 97
5.8.3 鼓勵技術團隊成員參與當地的會議和用戶組 98
5.8.4 雇用最好的員工:不隻是填補一個職位 98
5.9 提高技能 99
5.9.1 與其他架構師坐在一起 99
5.9.2 每天做一些技術工作 99
5.9.3 專注於令你吃驚的事情 99
5.9.4 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傢 99
5.9.5 尋求能夠提高技能的項目 99
5.10 小結 100
參考書目 100
第二部分 技 術 技 能
第6章 平颱開發 106
6.1 平颱開發定義 107
6.2 平颱開發的要素 107
6.3 功能 108
6.3.1 定義目標集 108
6.3.2 定義功能集 108
6.3.3 專注於可利用功能 109
6.3.4 開發強大的概念模型 109
6.3.5 API是“打開王國的鑰匙” 109
6.4 生態係統 110
6.4.1 平颱用戶 110
6.4.2 平颱所有權 110
6.4.3 平颱管理 115
6.4.4 平颱開發 117
6.4.5 認識與平颱相關的成本 118
6.4.6 管理平颱質量 119
6.4.7 平颱集成 119
6.4.8 可伸縮性 120
6.4.9 安全性 120
6.5 指導原則 120
6.5.1 追求超卓的質量 120
6.5.2 追求卓越運營 121
6.5.3 可配置性勝過硬編碼 121
6.5.4 追求可利用性 121
6.5.5 追求冗餘架構 121
6.5.6 追求綫性的伸縮性 121
6.5.7 避免平颱纏繞 122
6.5.8 避免平颱蔓延 122
6.5.9 持續升級到最新技術 122
6.6 小結 122
參考書目 123
第7章 架構透視 124
7.1 架構透視的定義 125
7.2 架構原則 126
7.2.1 最少意外原則 126
7.2.2 最少知識原則(迪米特法則) 126
7.2.3 最小工作量原則(齊普夫法則) 127
7.2.4 機會成本原則 127
7.2.5 單一職責原則 128
7.2.6 精簡原則(奧卡姆剃刀或者KISS) 128
7.2.7 最後責任時刻原則(延遲成本) 129
7.2.8 反饋原則 129
7.3 架構關注點 130
7.3.1 可用性 130
7.3.2 可伸縮性 131
7.3.3 可擴展性 132
7.3.4 可重復性 133
7.3.5 兼容性 133
7.3.6 可持續性 133
7.3.7 安全性、災難恢復、業務持續性和開源許可證 134
7.3.8 第三方集成 134
7.4 架構溝通 134
7.4.1 領域模型 134
7.4.2 流程圖 134
7.4.3 環境圖 135
7.4.4 用戶界麵模型 136
7.4.5 邏輯架構框圖 136
7.4.6 執行概況圖 137
7.4.7 硬件環境框圖 137
7.4.8 風險、假設、問題和相互依賴性(RAID) 138
7.5 整閤所有因素 140
7.6 小結 140
參考書目 140
第8章 治理 142
8.1 治理的定義 143
8.2 治理原則 143
8.2.1 避免供應商鎖定 143
8.2.2 鼓勵開源産品的使用 143
8.2.3 最小化中斷成本(實現業務持續性計劃和災難恢復) 145
8.2.4 實現業務部門之間的鬆散耦閤 146
8.2.5 利用公共功能 146
8.2.6 確保監管依從性 147
8.2.7 確保安全性 148
8.2.8 最小特權原則(最小授權原則) 149
8.2.9 尋求統一身份和訪問管理 149
8.2.10 尋求數據可移植性(避免數據鎖定) 149
8.2.11 尋求集成和自動化 149
8.3 治理的領域 150
8.3.1 估算 150
8.3.2 管理關注點 151
8.3.3 架構 151
8.3.4 設計 152
8.3.5 構建、編碼、集成、部署、測試和監控 153
8.4 使用敏捷方法的治理和健康壓力 153
8.5 小結 154
參考書目 154
第9章 技術訣竅 155
9.1 技術訣竅的定義 156
9.2 開發訣竅 156
9.2.1 發展與技術訣竅的聯係 156
9.2.2 發展技術訣竅的先進性 159
9.2.3 發展技術訣竅的卓越性 161
9.2.4 技術訣竅綜閤體 167
9.3 技術訣竅驅動的架構 167
9.4 小結 168
參考書目 169
第三部分 想象力技能
第10章 技術創新 174
10.1 技術創新的定義 175
10.2 趨勢感知 176
10.2.1 趨勢感知的領域 176
10.2.2 應用趨勢感知 177
10.3 業務融閤 178
10.3.1 注意客戶谘詢中的趨勢 178
10.3.2 獲得客戶反饋 178
10.3.3 分析客戶反饋 179
10.3.4 何時要對趨勢保持警惕 179
10.3.5 何時接受趨勢 180
10.4 戰略性研究 180
10.5 技術創新原則 181
10.5.1 尋求得到批準的最少研究時間和資金 182
10.5.2 下小的賭注 182
10.5.3 定期使用技術搜索瀏覽和跟蹤趨勢 182
10.5.4 建立實驗室區域 183
10.5.5 運用具備用戶反饋循環的快速試驗 183
10.5.6 嚮業務部門和客戶展示原型 183
10.5.7 在係統邊緣上引入新技術 184
10.6 實用技術創新 185
10.7 小結 186
參考書目 186
第11章 戰略路綫圖 187
11.1 戰略路綫圖的定義 188
11.2 戰略路綫圖的要素 188
11.2.1 戰略要點 188
11.2.2 時序 189
11.2.3 用“泳道”組織 189
11.2.4 依賴性感知 189
11.2.5 直觀錶示 189
11.2.6 協作特性 189
11.2.7 代碼命名 189
11.2.8 上下文相關(個性化) 190
11.2.9 多學科和專業性 190
11.2.10 優先級排定 190
11.2.11 迭代特性 190
11.2.12 更新 190
11.2.13 發布 190
11.2.14 可計量 190
11.3 路綫圖製定策略 191
11.3.1 在白闆上用即時貼演示路綫圖 191
11.3.2 從終點開始(反嚮推導) 191
11.3.3 召開研討會 191
11.3.4 將戰略路綫圖視為項目 191
11.3.5 捕捉基本指導原則 192
11.4 路綫圖製定原則 192
11.4.1 保持簡單 192
11.4.2 與業務部門閤作 192
11.4.3 行動起來 192
11.4.4 尋找樂趣 192
11.4.5 沒有目標的戰略毫無意義 193
11.4.6 識彆需要研究和創新的領域 193
11.4.7 識彆技能和知識的不足 193
11.4.8 在實現目標的時間上保持靈活 193
11.4.9 勇於嘗試新路徑 193
11.4.10 路綫圖與細節無關,重點是目標和關鍵裏程碑 194
11.4.11 追隨能夠激勵你的方嚮 194
11.5 架構師在路綫圖製定中的角色是什麼 195
11.6 路綫圖可能用於哪些地方 195
11.7 路綫圖考慮因素 195
11.8 路綫圖社會化 196
11.9 慶祝裏程碑的實現 198
11.10 小結 198
參考書目 198
第12章 企業執行 200
12.1 企業執行的定義 201
12.2 企業執行的要素 202
12.2.1 企業精神 202
12.2.2 承受預期風險 203
12.2.3 交付成果 203
12.3 企業執行原則 204
12.3.1 可承受損失原則 204
12.3.2 檸檬水原則 204
12.3.3 拼花布原則 204
12.3.4 一鳥在手原則 204
12.3.5 飛機駕駛員原則 205
12.3.6 把握時機 205
12.3.7 追隨愛好 205
12.3.8 學會變通 205
12.3.9 以高成本效益的方式在實踐中學習和犯錯 207
12.3.10 尋求反饋 207
12.3.11 尋求可利用機會 208
12.4 以企業執行推動架構 209
12.5 小結 209
參考書目 210
結語 組閤所有技能 212

精彩書摘

  在構思階段一開始就參與,對設計交付解決方案的備選途徑有顯著的影響。這種語境在項目後期或者從這一構思衍生齣來的其他項目中是很有價值的。   及早參與從根本上改變瞭你的角色,從解決方案提供商/承包商變成閤作夥伴(坐在會議桌旁,貢獻最 好、最有前途思路的人)。如果你較晚進入這一過程,概念的許多邊界已經確立,改變決策的熱情就會受到限製。   讓客戶參與構思(找齣他們的真正問題、願意花錢的地方以及現在處理問題的方式)能夠顯著改善你的能力,理解需要製作什麼樣的産品,以及産品的工作方式。   如果客戶參與,在溝通中要付齣辛勤的努力。一般來說,業務人員很害怕技術人員在交流中引入“呆伯特效應”。   在開始時保持謹慎,努力建立信任;你必須證明自己在公眾麵前是個“好市民”,纔能開始施加影響。傾聽各種客戶對所提齣概念的反應,對其形成、大小和復雜性有顯著的影響。我個人曾經見過許多比客戶的實際需求復雜得多的概念。   將問題暴露給多個客戶(當然是根據保密協議,並為他們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提供報酬)對概念進行持續求精,可以清晰地理解之前從未齣現的情況,開始為概念形成簡潔(去掉不必要的因素)的結構,最終,可能隻需要一小部分成本就能夠實現。   我曾經見過一個案例,由於客戶及早介入,最終的解決方案成本隻有最初估計的10%,而且解決方案更具有戰略性(關注少量關鍵因素,以它們為基礎交付成果),適用於許多不同的業務機遇。  ……

前言/序言

  “架構不是懦弱、意誌薄弱或者短命的人從事的職業。”  —Martin Filler“架構和建築物與你如何繞過麵前的障礙息息相關。有時候這決定瞭你的成功:你是否擅長繞過障礙?”  —Jeremy Renner“建築是一項服務。建築師得到項目、預算、工作場所和時間錶。有時候,最終産品會成為一件藝術品—至少人們會這麼稱呼它。”  —Frank Gehry“建築就是創造。”  —Oscar Niemeyer“我熱愛邏輯、數學、計算機編程。我熱愛係統和邏輯方法。而我認為建築是這三者的完美組閤。”  —林瓔“我總是在思考建築的問題,那是一個問題。但是我一直喜歡它,有時會夢見它。”  —Zaha Hadid“互聯網可能是我一生遇見的最為重要的技術進步。它的優勢在於開放的架構和讓所有人的聲音都被其他人聽到的框架。”  —Adam Savage本書的創作動機本書和我的第一本書(《軟件架構師的12項修煉》)專注於闡述成功軟件架構師必需的技能。  軟件架構研究的是和人的關聯以及用架構的眼光去思考的方法。《軟件架構師的12項修煉》注重的是軟技能;沒有這些技能,幾乎不可能走完餘下的“旅途”。  完成第一本書後不久,我開始接到關於書中提到但是未做討論的假定技術性技能(如圖P.1所示)的問題。  圖P.1 軟件架構師的12項必備技能本書深入這些假定技能的細節——作為架構師每天都需要用到的技術能力。將軟技能和技術技能相結閤,纔能幫助你實現目標。  本書的目標本書的目標是:  通過技能拓展實現卓越的軟件架構實現商業環境下的成功架構促進企業思維中的架構方法本書的組織本書的格式與風格旨在幫助你批判性地思考自己的項目集、架構監管領域和具有領導力的領域。這些領域的知識分彆以項目技能、技術技能和想象力技能的形式齣現。  這三個領域組織為:  第一部分:項目技能。通過如下技能,幫助你推動項目,使其從早期的構想成為可交付的成果:  閤作關係(第1章)發現(第2章)概念化(第3章)估算(第4章)管理(第5章)第二部分:技術技能。如下技能確保你能構建、購買或者利用正確的技術:  平颱開發(第6章)架構透視(第7章)治理(第8章)技術訣竅(第9章)第三部分:想象力技能。通過如下技能,幫助你追求企業長期競爭願景:  技術創新(第10章)戰略路綫圖(第11章)企業執行(第12章)這三個部分可以看作軟件架構師技能的層次化結構(見圖P.2),每一層都是上一層的基礎。  本書的每一章都可以獨立於其他章節進行閱讀。這種獨立性使你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或者需求順序閱讀。  我希望你喜歡本書,並從中學到新鮮的知識,幫助你成為齣色的架構師,更好地理解架構師這一角色。  如果你有任何問題或者意見,請和我聯係g。  圖P.2 技術技能金字塔Acknowledgements 緻  謝我要嚮Addison-Wesley齣色的員工們說聲謝謝,特彆要感謝Olivia Basegio、Sheri Cain、Chris Guzikowski、Chuti Presertsith、Kesel Wilson和Barbara Wood。與他們一起工作是很奇妙的經曆。  感謝Brad Appleton、Kevin Bodie、Robert Marksimchuk和一位不願意留下姓名的審稿人審閱瞭本書的第一稿,並為我提供瞭很好的反饋。  我還要感謝來自Thomson Reuters的審稿人,他們是:Mick Atton、Dan Bennett、Cary Felbab、Scott Fancis、Kevin Hakanson、Jesse Haraldson、James Jarvis、Andrew Lipstein、Andrew Martens、Lynn Meredith、Scott Post、Noah Pruzek、Chris Rowland、Bob Sturm、Bas Vellekoop和Justin Wright。每位審稿人都審閱瞭所在專業領域的章節。  此外,我還要感謝妻子Jennifer、兒子Tim審閱瞭本書。  最後,我要感謝傢人和父母,感謝他們對我編寫本書的支持。



《卓越工程:構建可維護、可擴展、高性能軟件係統的實踐指南》 簡介 在日新月異的技術浪潮中,軟件開發已不再僅僅是編寫代碼的技藝,更是一門關於設計、權衡與遠見的藝術。成功的軟件係統,往往誕生於那些深諳工程之道,能夠駕馭復雜性,並預見未來挑戰的工程師手中。本書《卓越工程:構建可維護、可擴展、高性能軟件係統的實踐指南》正是獻給這些追求卓越的開發者的寶貴讀物。它並非聚焦於某個特定編程語言或框架的細節,而是深入探討構成強大、健壯軟件係統基石的通用原則、模式與策略。 本書的目標是幫助您超越日常的編碼任務,培養一種係統性的思維方式,讓您能夠從宏觀角度審視軟件的生命周期,理解不同決策對係統長期健康的影響。我們相信,真正優秀的軟件工程師,不僅能解決眼前的問題,更能預見並規避潛在的陷阱,構建齣能夠經受時間考驗的軟件。 本書內容詳解 第一部分:係統設計的哲學與原則 理解軟件的本質:復雜性管理 軟件係統的復雜性並非來自代碼行數,而是來自組件間的相互作用、需求的變化以及開發團隊的協作。本書將剖析復雜性産生的根源,並介紹各種降低和管理復雜性的策略,包括模塊化、抽象化、封裝以及關注點分離。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清晰的接口和定義良好的邊界來隔離變化,從而減少對係統其他部分的影響。 分而治之的智慧: 學習如何將龐大而復雜的係統分解成更小、更易於管理、可獨立開發和測試的單元。我們將深入探討不同層級的分解方法,從模塊到服務,以及如何管理這些單元之間的依賴關係。 抽象的藝術: 理解不同級彆的抽象(如數據抽象、過程抽象、接口抽象)在隱藏實現細節、簡化設計和提高代碼可重用性方麵的重要性。我們將演示如何通過有意義的抽象來屏蔽不必要的細節,讓開發者能更專注於高層次的設計問題。 “KISS”與“YAGNI”原則的實踐 保持簡單(Keep It Simple, Stupid): 深入剖析“KISS”原則的精髓,不僅在於代碼的簡潔,更在於設計的直觀與易懂。我們將探討如何識彆不必要的復雜性,並采用最簡單的解決方案來滿足當前需求,避免過度設計。 你不會用到(You Ain't Gonna Need It): 詳細闡述“YAGNI”原則,強調在沒有明確需求支持的情況下,不應該實現那些未來可能用到的功能。我們將討論如何在滿足當前需求和為未來留有餘地之間找到平衡,避免開發資源的浪費和不必要的維護負擔。 SOLID原則的現代解讀與應用 單一職責原則(SRP): 不僅限於類,我們將探討模塊、組件乃至服務層麵的單一職責,以及如何識彆和重構違反SRP的設計。 開閉原則(OCP): 深入理解如何通過擴展而非修改來適應需求變化,例如使用接口、抽象類、策略模式等。 裏氏替換原則(LSP): 重點關注子類型在繼承體係中的行為一緻性,以及其對係統穩定性的影響。 接口隔離原則(ISP): 探討如何設計細粒度的接口,避免客戶端被迫依賴它們不使用的接口。 依賴倒置原則(DIP): 強調麵嚮抽象編程,以及如何通過依賴注入等技術來解耦高層模塊與低層模塊。 通用設計模式的精髓與應用場景 創建型模式: 工廠方法、抽象工廠、建造者、原型、單例。我們將分析它們在對象創建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根據具體場景選擇最閤適的模式來提高代碼的靈活性和可維護性。 結構型模式: 適配器、橋接、組閤、裝飾器、外觀、享元、代理。這些模式如何幫助我們構建更靈活、更易於擴展的類和對象結構。 行為型模式: 責任鏈、命令、解釋器、迭代器、中介者、備忘錄、觀察者、狀態、策略、模闆方法、訪問者。這些模式如何解決對象間的通信和職責分配問題,提升係統的動態性和可適應性。 模式的誤用與權衡: 強調模式並非萬能藥,過時或不恰當的模式應用會引入不必要的復雜性。我們將提供識彆誤用場景的指導,以及如何在不同模式之間進行權衡。 第二部分:構建健壯、可擴展的係統 模塊化設計與解耦策略 模塊的定義與劃分: 探討如何根據功能、職責、變化頻率等因素來閤理劃分模塊。 模塊間的通信機製: 深入分析同步與異步通信、直接調用與事件驅動等不同通信方式的優缺點,以及如何選擇最適閤的機製。 依賴管理: 學習如何管理模塊之間的依賴關係,最小化依賴,並使用依賴注入等技術來提高係統的靈活性。 微服務架構的原則與實踐: 介紹微服務架構的核心思想,包括獨立部署、技術異構性、去中心化治理等,以及在設計和實現微服務時的關鍵考慮因素。 可擴展性設計:應對增長的策略 水平擴展與垂直擴展: 詳細比較兩種擴展方式的優劣,以及何時選擇何種策略。 無狀態設計: 強調構建無狀態服務的重要性,如何通過外部存儲(如數據庫、緩存)來管理會話狀態,以實現輕鬆的水平擴展。 負載均衡與容錯: 介紹不同的負載均衡算法,以及如何設計容錯機製(如重試、熔斷、降級)來提高係統的可用性。 數據庫擴展策略: 探討數據庫分片、讀寫分離、NoSQL數據庫等技術,以應對海量數據和高並發訪問。 性能優化:從微觀到宏觀 算法與數據結構的選擇: 強調選擇最優算法和數據結構對整體性能的影響,並提供識彆性能瓶頸的工具和方法。 高效編碼實踐: 內存管理、I/O優化、並發編程等方麵的技巧。 緩存策略: 探討不同層級的緩存(如內存緩存、分布式緩存、CDN)的使用,以及如何設計有效的緩存淘汰策略。 性能測試與監控: 介紹性能測試的類型(如壓力測試、負載測試),以及如何利用監控工具來發現和解決性能問題。 高可用性設計:保障服務的持續運行 冗餘與備份: 探討如何通過硬件冗餘、數據備份、多活部署等手段來避免單點故障。 故障轉移與恢復: 設計自動化的故障檢測和切換機製,以及快速恢復係統的方法。 優雅降級與限流: 在係統負載過高時,如何通過選擇性關閉非核心功能或限製用戶請求來保證核心服務的可用性。 災難恢復計劃: 製定應對大規模災難的恢復策略,確保業務的連續性。 第三部分:技術決策與演進 技術選型的智慧:平衡與權衡 明確需求與約束: 如何在技術選型前充分理解項目需求、團隊能力、成本預算等因素。 評估技術成熟度與生態: 考察技術社區活躍度、文檔完善程度、第三方庫支持等。 短期利益與長期維護的權衡: 如何在快速實現功能和保證長期可維護性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 反模式與常見陷阱: 識彆技術選型中容易犯的錯誤,例如盲目追求新技術、過度依賴特定廠商等。 架構演進與重構:擁抱變化 識彆架構債務: 如何識彆和量化係統中的架構債務,以及其帶來的負麵影響。 漸進式重構的策略: 介紹“絞殺者模式”(Strangler Fig Pattern)等漸進式重構技術,如何在不中斷服務的情況下逐步改進現有架構。 測試驅動的重構: 強調強大的自動化測試體係在安全重構中的關鍵作用。 演進式架構的理念: 擁抱變化,設計易於演進的架構,而不是試圖一步到位。 安全與閤規:設計的內在考量 安全設計原則: 最小權限原則、深度防禦、安全編碼實踐。 常見安全漏洞與防範: SQL注入、XSS攻擊、CSRF攻擊、身份認證與授權問題。 數據隱私與閤規要求: GDPR、CCPA等法規對軟件設計的影響。 安全審計與監控: 如何構建有效的安全日誌和審計機製。 溝通與協作:技術決策的協同過程 清晰的技術文檔: 如何編寫有效的架構文檔、設計文檔和API文檔。 跨團隊溝通的挑戰與技巧: 如何與産品經理、測試工程師、運維團隊等有效溝通。 技術評審與決策流程: 建立有效的技術評審機製,促進知識共享和高質量決策。 建立共同的技術願景: 如何在團隊中建立對係統架構和技術方嚮的共識。 結語 《卓越工程:構建可維護、可擴展、高性能軟件係統的實踐指南》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技術書籍,更是一種工程思維的培養。通過深入理解和實踐本書所介紹的原則與方法,您將能夠構建齣更強大、更靈活、更具韌性的軟件係統,成為一名真正卓越的軟件工程師,引領您的團隊在技術浪潮中乘風破浪。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覺得,很多關於架構師的書籍,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過於偏重某個特定領域。但《軟件架構師的12項修煉:技術技能篇》卻以一種更加全麵的視角,覆蓋瞭軟件架構師所需的技術廣度和深度。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討論性能優化部分的處理方式。書中沒有簡單地羅列一些優化的技巧,而是從根本上剖析瞭性能瓶頸的産生原因,包括但不限於CPU、內存、IO、網絡等資源的限製,以及代碼層麵、算法層麵、甚至操作係統層麵的影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緩存策略”的講解,它不僅僅介紹瞭各種緩存的類型(如內存緩存、分布式緩存、CDN),更重要的是分析瞭不同緩存策略的適用場景、失效機製以及如何設計高效的緩存失效機製,這對於我們在麵對海量數據訪問和追求極緻響應速度的應用中,提供瞭極具價值的指導。此外,書中對“可伸縮性”的論述也讓我受益匪淺,它詳細闡述瞭如何通過水平擴展、垂直擴展以及服務拆分等手段,構建能夠應對業務增長的彈性係統,讓我對微服務架構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

對於我這樣一直專注於代碼實現的開發者來說,《軟件架構師的12項修煉:技術技能篇》就像是開啓瞭一扇新的大門。它讓我意識到,軟件架構不僅僅是代碼層麵的抽象,更是一種對係統整體的思考和設計。書中關於“可維護性”和“可測試性”的討論,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寫清晰的代碼”這樣的層麵,而是深入探討瞭如何通過閤理的模塊劃分、接口設計、依賴管理等手段,來降低係統的復雜性,提高代碼的可讀性和復用性。特彆是關於“自動化測試”的章節,它詳細講解瞭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端到端測試等不同層級的測試策略,以及如何構建高效的CI/CD流水綫,這讓我明白,一個真正健壯、可靠的係統,離不開完善的測試體係的支持。這本書讓我不再僅僅關注功能的實現,而是開始思考如何讓我的代碼和係統,在未來能夠更容易地被修改、擴展和維護。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震撼,在於它以一種非常體係化的方式,梳理瞭軟件架構師在技術層麵需要掌握的知識體係。我一直覺得,優秀的架構師不僅要有深厚的技術功底,還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和協作能力。而《軟件架構師的12項修煉:技術技能篇》這本書,雖然側重於技術技能,但它在很多地方都隱約體現瞭這一點。例如,在討論“技術選型”時,它並沒有局限於技術本身的優劣,而是強調瞭在團隊技術棧、項目周期、運維成本等多方麵因素下進行權衡,這背後所隱含的,正是與團隊成員、利益相關者進行有效溝通和協商的過程。另外,書中關於“債務管理”的章節也讓我深有啓發,它不僅僅是簡單地談論代碼的壞味道,更是從架構演進的角度,闡述瞭如何識彆、評估和償還技術債務,這需要架構師具備長遠的眼光和全局觀,並能夠說服團隊和管理層認識到其重要性。

評分

讀完《軟件架構師的12項修煉:技術技能篇》,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真正做到瞭“授人以漁”。這本書不是簡單地告訴你“是什麼”,而是告訴你“為什麼”和“怎麼做”。在閱讀“安全性”相關的章節時,我以前總覺得安全隻是開發人員的責任,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架構師在構建安全係統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它不僅講解瞭常見的安全漏洞(如SQL注入、XSS攻擊、CSRF攻擊),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如何從架構層麵去防範這些攻擊的有效方法。比如,在討論身份認證和授權時,書中詳細介紹瞭OAuth2.0、JWT等協議的原理和應用,以及如何設計 RBAC(基於角色的訪問控製)模型,讓我明白瞭一個安全可靠的係統,需要從設計的源頭就融入安全考量。此外,書中還提到瞭如何進行安全審計、日誌記錄以及事件響應,這些都是我之前沒有太關注,但卻是保證係統長期安全運行不可或缺的環節。

評分

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就像在茫茫代碼海洋中給我這個還在摸索方嚮的“小船長”點亮瞭一盞指路明燈。我一直在思考,自己作為一名開發者,如何纔能從埋頭編碼的“工匠”蛻變為能夠俯瞰全局、運籌帷幄的“建築師”。《軟件架構師的12項修煉:技術技能篇》這本書,正是我尋覓已久的答案。它沒有空泛地講大道理,而是非常實在地從技術層麵切入,深入淺齣地剖析瞭成為一名優秀架構師所必須掌握的那些核心技術要點。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係統設計的章節,它不僅僅是羅列各種設計模式,更重要的是講解瞭如何在不同的業務場景下,權衡利弊,選擇最適閤的解決方案。例如,在討論分布式係統時,它並沒有止步於CAP理論,而是詳細闡述瞭諸如一緻性模型、數據分片、負載均衡策略等具體實現方法,並且輔以大量的真實案例分析,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理論是如何落地到實踐中的。讀完這部分,我感覺自己對高並發、高可用係統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概念層麵,而是有瞭更紮實的工程思維。

評分

很給力很給力很給力很給力

評分

應該還可以吧,所以我纔買的

評分

不錯,性價比高,速度快,質量好!!!

評分

很實用,很適閤自己,推薦。

評分

雖然是技術技能篇,還是有些偏理論

評分

很好很實惠與描述一樣很好很實惠與描述一樣很好很實惠與描述一樣

評分

正版圖書,準備好好研讀。

評分

實用,指導清晰!理論和實踐結閤的好。

評分

很不錯,做活動買的,非常劃算,跟超市一樣,價格便宜很多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