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架构师的12项修炼:技术技能篇

软件架构师的12项修炼:技术技能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戴维·亨德里克森(Dave Hendricksen) 著,姚军 译
图书标签:
  • 软件架构
  • 架构设计
  • 技术栈
  • 系统设计
  • 代码质量
  • 可维护性
  • 可扩展性
  • 性能优化
  • 软件工程
  • 最佳实践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06980
版次:1
商品编码:11740744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3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软件架构师的12项修炼》姊妹篇,回归架构工作的技术本源,探寻成功架构师必备的技术技能

  从解决方案的概念化到平台开发及治理,从技术创新的选择到为架构注入企业精神,指明个人和团队在架构工作中的全面提升之道

  精通每位软件架构师都需要的关键技术技能!

  作为软件架构师,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兼具技术技能和软技能。Dave Hendricksen在其畅销的《软件架构师的12项修炼》中阐明成为成功软件架构师所必需的三大软技能:关系技能、个人技能和商务技能。现在,他又转向技术技能。从数十年的经验中,Hendricksen将技术技能组织为三个领域。

  项目技能:从构思开始推进项目,直至交付

  技术技能:构建、购买或者利用正确的技术

  想象力技能:实现增强长期竞争力的架构愿景

  从解决方案的概念化到平台开发及治理,从技术创新的选择到为架构注入企业精神,本书将帮助你拓展和磨练这些关键技术技能。

  《软件架构师的12项修炼:技术技能篇》揭示了架构师所需要的技术技能,提供了掌握它们所需的清晰框架及实用方法学。

  Hendricksen的两本书共同提供了软件架构师迈向优秀的完整、实用的路径。它们将指导你架构生涯的每一步——从占据合适的位置到之后的成长。

内容简介

  

  《软件架构师的12项修炼:技术技能篇》是资深架构师DaveHendricksen的力作,系统阐述了成功架构师的必备技术技能,以及个人及团队拓展、应用这些技能的方法。本书分为3个部分,一部分(第1~5章)介绍项目技能,涵盖合作关系、发现、概念化、估算、管理;第二部分(第6~9章)介绍技术技能,涵盖平台开发、架构透视、治理和技术诀窍;第三部分(第10~12章)介绍想象力技能,涵盖技术创新、战略路线图和企业执行。

作者简介

  Dave Hendricksen,全球三大咨询提供商汤姆森路透集团(Thomson Reuters)公司资深软件架构师,在软件架构方面有非常深的造诣。在公司中,他与新产品开发团队紧密合作,为大规模在线平台(如Westlaw.com)创建新颖的法律产品。Hendricksen曾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具有影响力的软件工程学院做过题为“在敏捷世界中设计和构建大规模系统”的演讲。


  姚军
,曾在多家证券公司担任IT经理,在软硬件项目实施、网络管理及应用领域有15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自2006年以来已有多部译作出版。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第一部分 项 目 技 能
第1章 合作关系 5
1.1 什么是合作关系 6
1.2 合作关系的关键特征 6
1.3 一致 7
1.3.1 我需要和谁结成合作伙伴 7
1.3.2 找出思想领袖 8
1.3.3 认识影响力人物 8
1.3.4 确定可信的建议者 9
1.3.5 社区评审(架构评审委员会) 9
1.3.6 在做出关键决策之前寻求一致 9
1.3.7 共同愿景的一致成就合作关系 10
1.4 信任 10
1.4.1 建立信任 10
1.4.2 建立公开披露机制 10
1.4.3 避免将摊子铺得过大(过度投入) 11
1.4.4 在你过度承诺之后如何解脱 12
1.4.5 学会说“不” 12
1.4.6 信任带来透明度—合作关系的命脉 13
1.5 语境 14
1.5.1 了解合作的性质 14
1.5.2 了解你的业务背景(语境) 14
1.5.3 技术决策需要合作关系 14
1.5.4 关键点:技术决策是政治决策 15
1.5.5 首先介绍情况(提供语境) 15
1.5.6 支持你的合作伙伴 16
1.5.7 为合作伙伴的成功做出贡献 17
1.5.8 人多势众 17
1.6 协作 17
1.6.1 将价值放到台面上 17
1.6.2 成为导师 17
1.6.3 寻找导师 18
1.6.4 合作关系可能是机遇之源 19
1.6.5 合作关系是迈向构思的一步 19
1.6.6 协作推动更强大的合作关系 19
1.7 关系 19
1.7.1 合作关系不仅和业务有关 19
1.7.2 想要索取就要先付出 20
1.7.3 外部合作关系 20
1.7.4 过去的不愉快经历 20
1.7.5 躲开组织中的刻薄鬼 20
1.8 小结 21
参考书目 22
第2章 发现 23
2.1 什么是发现 24
2.2 发现的关键 25
2.3 了解客户 25
2.3.1 与销售、市场及新产品开发部门建立合作关系 26
2.3.2 与客户会面 29
2.3.3 取悦客户的是什么 33
2.4 了解市场 34
2.4.1 了解客户的客户 35
2.4.2 客户愿意在哪里花钱 36
2.4.3 竞争对手在做什么 37
2.4.4 倾听不同客户的主题 38
2.5 理解你的业务 39
2.5.1 研究你的业务目标 39
2.5.2 个性化公司的战略目标 39
2.5.3 为决策开发一个业务语境 40
2.6 小结 40
参考书目 41
第3章 概念化 42
3.1 构思 43
3.2 及早介入 43
3.3 概念化:将生命赋予思路 44
3.4 概念形成 45
3.4.1 他们使用什么语言 45
3.4.2 正在讨论的是什么问题 46
3.4.3 当你较晚进入构思团体中时,需要谨慎投入 48
3.4.4 这个概念是什么样子的 49
3.5 概念具体化 51
3.5.1 最小可行性产品 51
3.5.2 试验的需求 52
3.5.3 建立假设有助于协调愿景 53
3.5.4 确定必不可少的功能和客户角色 53
3.5.5 和客户一起进行概念具体化 54
3.6 概念演化 54
3.6.1 以史为鉴 54
3.6.2 接受多种视角 55
3.6.3 寻求概念完整性 56
3.6.4 发现邻近的机遇 57
3.7 小结 57
参考书目 58
第4章 估算 59
4.1 估算概述 60
4.1.1 估算的目的是什么 61
4.1.2 是否建立了项目语境 61
4.1.3 什么是架构方法 62
4.2 理解估算过程 63
4.2.1 估算管线 63
4.2.2 项目类型 63
4.2.3 项目筹资的其他方式 64
4.2.4 理解业务过程 65
4.3 开发架构方法 66
4.3.1 是合作伙伴关系还是合同关系 66
4.3.2 项目在业务上的依据是什么 66
4.3.3 营销方式是什么 67
4.3.4 是不是重复的估算 67
4.3.5 已经识别了哪些风险?能否缓解 68
4.3.6 是否将构建一个平台 69
4.3.7 是否将更改平台 69
4.3.8 使用何种技术 70
4.3.9 采用何种组织结构 70
4.3.10 是否需要进行外部调查 71
4.3.11 是否找出了可利用的组件 71
4.4 估算策略 72
4.4.1 为未知因素和挑战制订计划 72
4.4.2 务实:不要为了获得项目而屈服 72
4.4.3 严密控制关键因素 73
4.4.4 开发估算反馈循环 73
4.4.5 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耦合和内聚 73
4.4.6 随身带着PowerPoint 73
4.4.7 开发检查列表 73
4.4.8 及早获得高管和组织的支持 74
4.5 估算原则 74
4.5.1 确定疑难问题 74
4.5.2 提供选项 74
4.5.3 保持设计决策的开放 74
4.5.4 了解时间表 74
4.5.5 知道你想要的结果 75
4.5.6 避免负面态度 75
4.5.7 寻找说“是”的机会 75
4.5.8 现在就开始讨价还价,不要等到以后 75
4.5.9 不要认输 75
4.5.10 相信你的直觉 75
4.5.11 了解其他人估算过的项目 75
4.5.12 了解业务部门的目标价格 76
4.6 完成估算 76
4.6.1 了解时限 76
4.6.2 谁参与估算 76
4.6.3 理解你的切入点 76
4.6.4 组合所有信息 77
4.6.5 与高管人员接触 77
4.6.6 推销估算 77
4.7 小结 79
参考书目 80
第5章 管理 81
5.1 架构管理定义 82
5.2 架构师负责的领域 83
5.3 坚持追求技术上的卓越 83
5.3.1 确立一个愿景 83
5.3.2 提升技术负债意识,投资合适的解决方案 83
5.3.3 保持技术环境的趣味性 84
5.3.4 找出潜在的专利 84
5.3.5 寻求数据中心和运营部门对你的方向的支持 85
5.3.6 推广解决方案 85
5.3.7 建立战略性解决方案 85
5.3.8 利用现有解决方案 86
5.4 交付项目 86
5.4.1 与项目经理成为合作伙伴 86
5.4.2 无情地消除依赖性 86
5.4.3 管理预期 87
5.4.4 控制开发过程 87
5.4.5 在发生问题时出现 88
5.4.6 了解项目上不透明的因素 88
5.4.7 限制处于领导地位的承包商数量 88
5.4.8 提供技术管理(职责领域) 89
5.4.9 应急管理 89
5.5 解决问题 90
5.5.1 提出难题 90
5.5.2 立即处理问题 90
5.5.3 说“不”,但是要提出选项 90
5.5.4 在决策中努力保持一致 91
5.5.5 学会正面处理问题、摊牌 92
5.5.6 知道在协商中你所愿意接受的 92
5.5.7 勇于对不同意的领域(有礼貌地)提出挑战 92
5.5.8 坚持立场 92
5.5.9 知道哪些不是你的问题 92
5.6 与高管人员成为合作伙伴 93
5.6.1 通过透明度管理风险 93
5.6.2 审核估算 93
5.6.3 限制框图中方框的数量 93
5.6.4 提升技术意识 93
5.6.5 支持老板 94
5.6.6 不要打断高管人员的讲话 94
5.6.7 保持自信 94
5.7 管理你的时间 94
5.7.1 限制投入的项目数量 94
5.7.2 定义自己的角色并坚持 95
5.7.3 确定费时工作的优先级 95
5.7.4 学会在限定的日期和时间做出决策 96
5.7.5 只在你是活跃的参与者时才参加会议 96
5.7.6 了解最后期限 96
5.7.7 委托你信任的人 96
5.7.8 面对面会谈 96
5.8 培养技术人才 97
5.8.1 制定架构导师计划 97
5.8.2 建立技术论坛 97
5.8.3 鼓励技术团队成员参与当地的会议和用户组 98
5.8.4 雇用最好的员工:不只是填补一个职位 98
5.9 提高技能 99
5.9.1 与其他架构师坐在一起 99
5.9.2 每天做一些技术工作 99
5.9.3 专注于令你吃惊的事情 99
5.9.4 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99
5.9.5 寻求能够提高技能的项目 99
5.10 小结 100
参考书目 100
第二部分 技 术 技 能
第6章 平台开发 106
6.1 平台开发定义 107
6.2 平台开发的要素 107
6.3 功能 108
6.3.1 定义目标集 108
6.3.2 定义功能集 108
6.3.3 专注于可利用功能 109
6.3.4 开发强大的概念模型 109
6.3.5 API是“打开王国的钥匙” 109
6.4 生态系统 110
6.4.1 平台用户 110
6.4.2 平台所有权 110
6.4.3 平台管理 115
6.4.4 平台开发 117
6.4.5 认识与平台相关的成本 118
6.4.6 管理平台质量 119
6.4.7 平台集成 119
6.4.8 可伸缩性 120
6.4.9 安全性 120
6.5 指导原则 120
6.5.1 追求超卓的质量 120
6.5.2 追求卓越运营 121
6.5.3 可配置性胜过硬编码 121
6.5.4 追求可利用性 121
6.5.5 追求冗余架构 121
6.5.6 追求线性的伸缩性 121
6.5.7 避免平台缠绕 122
6.5.8 避免平台蔓延 122
6.5.9 持续升级到最新技术 122
6.6 小结 122
参考书目 123
第7章 架构透视 124
7.1 架构透视的定义 125
7.2 架构原则 126
7.2.1 最少意外原则 126
7.2.2 最少知识原则(迪米特法则) 126
7.2.3 最小工作量原则(齐普夫法则) 127
7.2.4 机会成本原则 127
7.2.5 单一职责原则 128
7.2.6 精简原则(奥卡姆剃刀或者KISS) 128
7.2.7 最后责任时刻原则(延迟成本) 129
7.2.8 反馈原则 129
7.3 架构关注点 130
7.3.1 可用性 130
7.3.2 可伸缩性 131
7.3.3 可扩展性 132
7.3.4 可重复性 133
7.3.5 兼容性 133
7.3.6 可持续性 133
7.3.7 安全性、灾难恢复、业务持续性和开源许可证 134
7.3.8 第三方集成 134
7.4 架构沟通 134
7.4.1 领域模型 134
7.4.2 流程图 134
7.4.3 环境图 135
7.4.4 用户界面模型 136
7.4.5 逻辑架构框图 136
7.4.6 执行概况图 137
7.4.7 硬件环境框图 137
7.4.8 风险、假设、问题和相互依赖性(RAID) 138
7.5 整合所有因素 140
7.6 小结 140
参考书目 140
第8章 治理 142
8.1 治理的定义 143
8.2 治理原则 143
8.2.1 避免供应商锁定 143
8.2.2 鼓励开源产品的使用 143
8.2.3 最小化中断成本(实现业务持续性计划和灾难恢复) 145
8.2.4 实现业务部门之间的松散耦合 146
8.2.5 利用公共功能 146
8.2.6 确保监管依从性 147
8.2.7 确保安全性 148
8.2.8 最小特权原则(最小授权原则) 149
8.2.9 寻求统一身份和访问管理 149
8.2.10 寻求数据可移植性(避免数据锁定) 149
8.2.11 寻求集成和自动化 149
8.3 治理的领域 150
8.3.1 估算 150
8.3.2 管理关注点 151
8.3.3 架构 151
8.3.4 设计 152
8.3.5 构建、编码、集成、部署、测试和监控 153
8.4 使用敏捷方法的治理和健康压力 153
8.5 小结 154
参考书目 154
第9章 技术诀窍 155
9.1 技术诀窍的定义 156
9.2 开发诀窍 156
9.2.1 发展与技术诀窍的联系 156
9.2.2 发展技术诀窍的先进性 159
9.2.3 发展技术诀窍的卓越性 161
9.2.4 技术诀窍综合体 167
9.3 技术诀窍驱动的架构 167
9.4 小结 168
参考书目 169
第三部分 想象力技能
第10章 技术创新 174
10.1 技术创新的定义 175
10.2 趋势感知 176
10.2.1 趋势感知的领域 176
10.2.2 应用趋势感知 177
10.3 业务融合 178
10.3.1 注意客户咨询中的趋势 178
10.3.2 获得客户反馈 178
10.3.3 分析客户反馈 179
10.3.4 何时要对趋势保持警惕 179
10.3.5 何时接受趋势 180
10.4 战略性研究 180
10.5 技术创新原则 181
10.5.1 寻求得到批准的最少研究时间和资金 182
10.5.2 下小的赌注 182
10.5.3 定期使用技术搜索浏览和跟踪趋势 182
10.5.4 建立实验室区域 183
10.5.5 运用具备用户反馈循环的快速试验 183
10.5.6 向业务部门和客户展示原型 183
10.5.7 在系统边缘上引入新技术 184
10.6 实用技术创新 185
10.7 小结 186
参考书目 186
第11章 战略路线图 187
11.1 战略路线图的定义 188
11.2 战略路线图的要素 188
11.2.1 战略要点 188
11.2.2 时序 189
11.2.3 用“泳道”组织 189
11.2.4 依赖性感知 189
11.2.5 直观表示 189
11.2.6 协作特性 189
11.2.7 代码命名 189
11.2.8 上下文相关(个性化) 190
11.2.9 多学科和专业性 190
11.2.10 优先级排定 190
11.2.11 迭代特性 190
11.2.12 更新 190
11.2.13 发布 190
11.2.14 可计量 190
11.3 路线图制定策略 191
11.3.1 在白板上用即时贴演示路线图 191
11.3.2 从终点开始(反向推导) 191
11.3.3 召开研讨会 191
11.3.4 将战略路线图视为项目 191
11.3.5 捕捉基本指导原则 192
11.4 路线图制定原则 192
11.4.1 保持简单 192
11.4.2 与业务部门合作 192
11.4.3 行动起来 192
11.4.4 寻找乐趣 192
11.4.5 没有目标的战略毫无意义 193
11.4.6 识别需要研究和创新的领域 193
11.4.7 识别技能和知识的不足 193
11.4.8 在实现目标的时间上保持灵活 193
11.4.9 勇于尝试新路径 193
11.4.10 路线图与细节无关,重点是目标和关键里程碑 194
11.4.11 追随能够激励你的方向 194
11.5 架构师在路线图制定中的角色是什么 195
11.6 路线图可能用于哪些地方 195
11.7 路线图考虑因素 195
11.8 路线图社会化 196
11.9 庆祝里程碑的实现 198
11.10 小结 198
参考书目 198
第12章 企业执行 200
12.1 企业执行的定义 201
12.2 企业执行的要素 202
12.2.1 企业精神 202
12.2.2 承受预期风险 203
12.2.3 交付成果 203
12.3 企业执行原则 204
12.3.1 可承受损失原则 204
12.3.2 柠檬水原则 204
12.3.3 拼花布原则 204
12.3.4 一鸟在手原则 204
12.3.5 飞机驾驶员原则 205
12.3.6 把握时机 205
12.3.7 追随爱好 205
12.3.8 学会变通 205
12.3.9 以高成本效益的方式在实践中学习和犯错 207
12.3.10 寻求反馈 207
12.3.11 寻求可利用机会 208
12.4 以企业执行推动架构 209
12.5 小结 209
参考书目 210
结语 组合所有技能 212

精彩书摘

  在构思阶段一开始就参与,对设计交付解决方案的备选途径有显著的影响。这种语境在项目后期或者从这一构思衍生出来的其他项目中是很有价值的。   及早参与从根本上改变了你的角色,从解决方案提供商/承包商变成合作伙伴(坐在会议桌旁,贡献最 好、最有前途思路的人)。如果你较晚进入这一过程,概念的许多边界已经确立,改变决策的热情就会受到限制。   让客户参与构思(找出他们的真正问题、愿意花钱的地方以及现在处理问题的方式)能够显著改善你的能力,理解需要制作什么样的产品,以及产品的工作方式。   如果客户参与,在沟通中要付出辛勤的努力。一般来说,业务人员很害怕技术人员在交流中引入“呆伯特效应”。   在开始时保持谨慎,努力建立信任;你必须证明自己在公众面前是个“好市民”,才能开始施加影响。倾听各种客户对所提出概念的反应,对其形成、大小和复杂性有显著的影响。我个人曾经见过许多比客户的实际需求复杂得多的概念。   将问题暴露给多个客户(当然是根据保密协议,并为他们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提供报酬)对概念进行持续求精,可以清晰地理解之前从未出现的情况,开始为概念形成简洁(去掉不必要的因素)的结构,最终,可能只需要一小部分成本就能够实现。   我曾经见过一个案例,由于客户及早介入,最终的解决方案成本只有最初估计的10%,而且解决方案更具有战略性(关注少量关键因素,以它们为基础交付成果),适用于许多不同的业务机遇。  ……

前言/序言

  “架构不是懦弱、意志薄弱或者短命的人从事的职业。”  —Martin Filler“架构和建筑物与你如何绕过面前的障碍息息相关。有时候这决定了你的成功:你是否擅长绕过障碍?”  —Jeremy Renner“建筑是一项服务。建筑师得到项目、预算、工作场所和时间表。有时候,最终产品会成为一件艺术品—至少人们会这么称呼它。”  —Frank Gehry“建筑就是创造。”  —Oscar Niemeyer“我热爱逻辑、数学、计算机编程。我热爱系统和逻辑方法。而我认为建筑是这三者的完美组合。”  —林璎“我总是在思考建筑的问题,那是一个问题。但是我一直喜欢它,有时会梦见它。”  —Zaha Hadid“互联网可能是我一生遇见的最为重要的技术进步。它的优势在于开放的架构和让所有人的声音都被其他人听到的框架。”  —Adam Savage本书的创作动机本书和我的第一本书(《软件架构师的12项修炼》)专注于阐述成功软件架构师必需的技能。  软件架构研究的是和人的关联以及用架构的眼光去思考的方法。《软件架构师的12项修炼》注重的是软技能;没有这些技能,几乎不可能走完余下的“旅途”。  完成第一本书后不久,我开始接到关于书中提到但是未做讨论的假定技术性技能(如图P.1所示)的问题。  图P.1 软件架构师的12项必备技能本书深入这些假定技能的细节——作为架构师每天都需要用到的技术能力。将软技能和技术技能相结合,才能帮助你实现目标。  本书的目标本书的目标是:  通过技能拓展实现卓越的软件架构实现商业环境下的成功架构促进企业思维中的架构方法本书的组织本书的格式与风格旨在帮助你批判性地思考自己的项目集、架构监管领域和具有领导力的领域。这些领域的知识分别以项目技能、技术技能和想象力技能的形式出现。  这三个领域组织为:  第一部分:项目技能。通过如下技能,帮助你推动项目,使其从早期的构想成为可交付的成果:  合作关系(第1章)发现(第2章)概念化(第3章)估算(第4章)管理(第5章)第二部分:技术技能。如下技能确保你能构建、购买或者利用正确的技术:  平台开发(第6章)架构透视(第7章)治理(第8章)技术诀窍(第9章)第三部分:想象力技能。通过如下技能,帮助你追求企业长期竞争愿景:  技术创新(第10章)战略路线图(第11章)企业执行(第12章)这三个部分可以看作软件架构师技能的层次化结构(见图P.2),每一层都是上一层的基础。  本书的每一章都可以独立于其他章节进行阅读。这种独立性使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或者需求顺序阅读。  我希望你喜欢本书,并从中学到新鲜的知识,帮助你成为出色的架构师,更好地理解架构师这一角色。  如果你有任何问题或者意见,请和我联系g。  图P.2 技术技能金字塔Acknowledgements 致  谢我要向Addison-Wesley出色的员工们说声谢谢,特别要感谢Olivia Basegio、Sheri Cain、Chris Guzikowski、Chuti Presertsith、Kesel Wilson和Barbara Wood。与他们一起工作是很奇妙的经历。  感谢Brad Appleton、Kevin Bodie、Robert Marksimchuk和一位不愿意留下姓名的审稿人审阅了本书的第一稿,并为我提供了很好的反馈。  我还要感谢来自Thomson Reuters的审稿人,他们是:Mick Atton、Dan Bennett、Cary Felbab、Scott Fancis、Kevin Hakanson、Jesse Haraldson、James Jarvis、Andrew Lipstein、Andrew Martens、Lynn Meredith、Scott Post、Noah Pruzek、Chris Rowland、Bob Sturm、Bas Vellekoop和Justin Wright。每位审稿人都审阅了所在专业领域的章节。  此外,我还要感谢妻子Jennifer、儿子Tim审阅了本书。  最后,我要感谢家人和父母,感谢他们对我编写本书的支持。



《卓越工程:构建可维护、可扩展、高性能软件系统的实践指南》 简介 在日新月异的技术浪潮中,软件开发已不再仅仅是编写代码的技艺,更是一门关于设计、权衡与远见的艺术。成功的软件系统,往往诞生于那些深谙工程之道,能够驾驭复杂性,并预见未来挑战的工程师手中。本书《卓越工程:构建可维护、可扩展、高性能软件系统的实践指南》正是献给这些追求卓越的开发者的宝贵读物。它并非聚焦于某个特定编程语言或框架的细节,而是深入探讨构成强大、健壮软件系统基石的通用原则、模式与策略。 本书的目标是帮助您超越日常的编码任务,培养一种系统性的思维方式,让您能够从宏观角度审视软件的生命周期,理解不同决策对系统长期健康的影响。我们相信,真正优秀的软件工程师,不仅能解决眼前的问题,更能预见并规避潜在的陷阱,构建出能够经受时间考验的软件。 本书内容详解 第一部分:系统设计的哲学与原则 理解软件的本质:复杂性管理 软件系统的复杂性并非来自代码行数,而是来自组件间的相互作用、需求的变化以及开发团队的协作。本书将剖析复杂性产生的根源,并介绍各种降低和管理复杂性的策略,包括模块化、抽象化、封装以及关注点分离。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清晰的接口和定义良好的边界来隔离变化,从而减少对系统其他部分的影响。 分而治之的智慧: 学习如何将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分解成更小、更易于管理、可独立开发和测试的单元。我们将深入探讨不同层级的分解方法,从模块到服务,以及如何管理这些单元之间的依赖关系。 抽象的艺术: 理解不同级别的抽象(如数据抽象、过程抽象、接口抽象)在隐藏实现细节、简化设计和提高代码可重用性方面的重要性。我们将演示如何通过有意义的抽象来屏蔽不必要的细节,让开发者能更专注于高层次的设计问题。 “KISS”与“YAGNI”原则的实践 保持简单(Keep It Simple, Stupid): 深入剖析“KISS”原则的精髓,不仅在于代码的简洁,更在于设计的直观与易懂。我们将探讨如何识别不必要的复杂性,并采用最简单的解决方案来满足当前需求,避免过度设计。 你不会用到(You Ain't Gonna Need It): 详细阐述“YAGNI”原则,强调在没有明确需求支持的情况下,不应该实现那些未来可能用到的功能。我们将讨论如何在满足当前需求和为未来留有余地之间找到平衡,避免开发资源的浪费和不必要的维护负担。 SOLID原则的现代解读与应用 单一职责原则(SRP): 不仅限于类,我们将探讨模块、组件乃至服务层面的单一职责,以及如何识别和重构违反SRP的设计。 开闭原则(OCP): 深入理解如何通过扩展而非修改来适应需求变化,例如使用接口、抽象类、策略模式等。 里氏替换原则(LSP): 重点关注子类型在继承体系中的行为一致性,以及其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接口隔离原则(ISP): 探讨如何设计细粒度的接口,避免客户端被迫依赖它们不使用的接口。 依赖倒置原则(DIP): 强调面向抽象编程,以及如何通过依赖注入等技术来解耦高层模块与低层模块。 通用设计模式的精髓与应用场景 创建型模式: 工厂方法、抽象工厂、建造者、原型、单例。我们将分析它们在对象创建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根据具体场景选择最合适的模式来提高代码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结构型模式: 适配器、桥接、组合、装饰器、外观、享元、代理。这些模式如何帮助我们构建更灵活、更易于扩展的类和对象结构。 行为型模式: 责任链、命令、解释器、迭代器、中介者、备忘录、观察者、状态、策略、模板方法、访问者。这些模式如何解决对象间的通信和职责分配问题,提升系统的动态性和可适应性。 模式的误用与权衡: 强调模式并非万能药,过时或不恰当的模式应用会引入不必要的复杂性。我们将提供识别误用场景的指导,以及如何在不同模式之间进行权衡。 第二部分:构建健壮、可扩展的系统 模块化设计与解耦策略 模块的定义与划分: 探讨如何根据功能、职责、变化频率等因素来合理划分模块。 模块间的通信机制: 深入分析同步与异步通信、直接调用与事件驱动等不同通信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如何选择最适合的机制。 依赖管理: 学习如何管理模块之间的依赖关系,最小化依赖,并使用依赖注入等技术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 微服务架构的原则与实践: 介绍微服务架构的核心思想,包括独立部署、技术异构性、去中心化治理等,以及在设计和实现微服务时的关键考虑因素。 可扩展性设计:应对增长的策略 水平扩展与垂直扩展: 详细比较两种扩展方式的优劣,以及何时选择何种策略。 无状态设计: 强调构建无状态服务的重要性,如何通过外部存储(如数据库、缓存)来管理会话状态,以实现轻松的水平扩展。 负载均衡与容错: 介绍不同的负载均衡算法,以及如何设计容错机制(如重试、熔断、降级)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数据库扩展策略: 探讨数据库分片、读写分离、NoSQL数据库等技术,以应对海量数据和高并发访问。 性能优化:从微观到宏观 算法与数据结构的选择: 强调选择最优算法和数据结构对整体性能的影响,并提供识别性能瓶颈的工具和方法。 高效编码实践: 内存管理、I/O优化、并发编程等方面的技巧。 缓存策略: 探讨不同层级的缓存(如内存缓存、分布式缓存、CDN)的使用,以及如何设计有效的缓存淘汰策略。 性能测试与监控: 介绍性能测试的类型(如压力测试、负载测试),以及如何利用监控工具来发现和解决性能问题。 高可用性设计:保障服务的持续运行 冗余与备份: 探讨如何通过硬件冗余、数据备份、多活部署等手段来避免单点故障。 故障转移与恢复: 设计自动化的故障检测和切换机制,以及快速恢复系统的方法。 优雅降级与限流: 在系统负载过高时,如何通过选择性关闭非核心功能或限制用户请求来保证核心服务的可用性。 灾难恢复计划: 制定应对大规模灾难的恢复策略,确保业务的连续性。 第三部分:技术决策与演进 技术选型的智慧:平衡与权衡 明确需求与约束: 如何在技术选型前充分理解项目需求、团队能力、成本预算等因素。 评估技术成熟度与生态: 考察技术社区活跃度、文档完善程度、第三方库支持等。 短期利益与长期维护的权衡: 如何在快速实现功能和保证长期可维护性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反模式与常见陷阱: 识别技术选型中容易犯的错误,例如盲目追求新技术、过度依赖特定厂商等。 架构演进与重构:拥抱变化 识别架构债务: 如何识别和量化系统中的架构债务,以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渐进式重构的策略: 介绍“绞杀者模式”(Strangler Fig Pattern)等渐进式重构技术,如何在不中断服务的情况下逐步改进现有架构。 测试驱动的重构: 强调强大的自动化测试体系在安全重构中的关键作用。 演进式架构的理念: 拥抱变化,设计易于演进的架构,而不是试图一步到位。 安全与合规:设计的内在考量 安全设计原则: 最小权限原则、深度防御、安全编码实践。 常见安全漏洞与防范: SQL注入、XSS攻击、CSRF攻击、身份认证与授权问题。 数据隐私与合规要求: GDPR、CCPA等法规对软件设计的影响。 安全审计与监控: 如何构建有效的安全日志和审计机制。 沟通与协作:技术决策的协同过程 清晰的技术文档: 如何编写有效的架构文档、设计文档和API文档。 跨团队沟通的挑战与技巧: 如何与产品经理、测试工程师、运维团队等有效沟通。 技术评审与决策流程: 建立有效的技术评审机制,促进知识共享和高质量决策。 建立共同的技术愿景: 如何在团队中建立对系统架构和技术方向的共识。 结语 《卓越工程:构建可维护、可扩展、高性能软件系统的实践指南》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技术书籍,更是一种工程思维的培养。通过深入理解和实践本书所介绍的原则与方法,您将能够构建出更强大、更灵活、更具韧性的软件系统,成为一名真正卓越的软件工程师,引领您的团队在技术浪潮中乘风破浪。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软件架构师的12项修炼:技术技能篇》,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这本书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是什么”,而是告诉你“为什么”和“怎么做”。在阅读“安全性”相关的章节时,我以前总觉得安全只是开发人员的责任,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架构师在构建安全系统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它不仅讲解了常见的安全漏洞(如SQL注入、XSS攻击、CSRF攻击),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如何从架构层面去防范这些攻击的有效方法。比如,在讨论身份认证和授权时,书中详细介绍了OAuth2.0、JWT等协议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如何设计 RBAC(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让我明白了一个安全可靠的系统,需要从设计的源头就融入安全考量。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如何进行安全审计、日志记录以及事件响应,这些都是我之前没有太关注,但却是保证系统长期安全运行不可或缺的环节。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直专注于代码实现的开发者来说,《软件架构师的12项修炼:技术技能篇》就像是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它让我意识到,软件架构不仅仅是代码层面的抽象,更是一种对系统整体的思考和设计。书中关于“可维护性”和“可测试性”的讨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写清晰的代码”这样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通过合理的模块划分、接口设计、依赖管理等手段,来降低系统的复杂性,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复用性。特别是关于“自动化测试”的章节,它详细讲解了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端到端测试等不同层级的测试策略,以及如何构建高效的CI/CD流水线,这让我明白,一个真正健壮、可靠的系统,离不开完善的测试体系的支持。这本书让我不再仅仅关注功能的实现,而是开始思考如何让我的代码和系统,在未来能够更容易地被修改、扩展和维护。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在茫茫代码海洋中给我这个还在摸索方向的“小船长”点亮了一盏指路明灯。我一直在思考,自己作为一名开发者,如何才能从埋头编码的“工匠”蜕变为能够俯瞰全局、运筹帷幄的“建筑师”。《软件架构师的12项修炼:技术技能篇》这本书,正是我寻觅已久的答案。它没有空泛地讲大道理,而是非常实在地从技术层面切入,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成为一名优秀架构师所必须掌握的那些核心技术要点。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系统设计的章节,它不仅仅是罗列各种设计模式,更重要的是讲解了如何在不同的业务场景下,权衡利弊,选择最适合的解决方案。例如,在讨论分布式系统时,它并没有止步于CAP理论,而是详细阐述了诸如一致性模型、数据分片、负载均衡策略等具体实现方法,并且辅以大量的真实案例分析,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理论是如何落地到实践中的。读完这部分,我感觉自己对高并发、高可用系统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有了更扎实的工程思维。

评分

我一直觉得,很多关于架构师的书籍,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偏重某个特定领域。但《软件架构师的12项修炼:技术技能篇》却以一种更加全面的视角,覆盖了软件架构师所需的技术广度和深度。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讨论性能优化部分的处理方式。书中没有简单地罗列一些优化的技巧,而是从根本上剖析了性能瓶颈的产生原因,包括但不限于CPU、内存、IO、网络等资源的限制,以及代码层面、算法层面、甚至操作系统层面的影响。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缓存策略”的讲解,它不仅仅介绍了各种缓存的类型(如内存缓存、分布式缓存、CDN),更重要的是分析了不同缓存策略的适用场景、失效机制以及如何设计高效的缓存失效机制,这对于我们在面对海量数据访问和追求极致响应速度的应用中,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指导。此外,书中对“可伸缩性”的论述也让我受益匪浅,它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水平扩展、垂直扩展以及服务拆分等手段,构建能够应对业务增长的弹性系统,让我对微服务架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震撼,在于它以一种非常体系化的方式,梳理了软件架构师在技术层面需要掌握的知识体系。我一直觉得,优秀的架构师不仅要有深厚的技术功底,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而《软件架构师的12项修炼:技术技能篇》这本书,虽然侧重于技术技能,但它在很多地方都隐约体现了这一点。例如,在讨论“技术选型”时,它并没有局限于技术本身的优劣,而是强调了在团队技术栈、项目周期、运维成本等多方面因素下进行权衡,这背后所隐含的,正是与团队成员、利益相关者进行有效沟通和协商的过程。另外,书中关于“债务管理”的章节也让我深有启发,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谈论代码的坏味道,更是从架构演进的角度,阐述了如何识别、评估和偿还技术债务,这需要架构师具备长远的眼光和全局观,并能够说服团队和管理层认识到其重要性。

评分

商品编号:11720086关注商品分享

评分

很棒的一本书,写得很详细!

评分

关于架构师的书多是理论,这个讲技术技能还是不错的,推荐一下

评分

高效团队开发 工具与方法

评分

东西还不错,下次还会买

评分

东西还不错,下次还会买

评分

买给男朋友的,不知道会不会成为又一本家具书。。。。

评分

服务快递没的说,赞

评分

京东非常方便 谢谢 京东非常方便 谢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