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人间:汉宝德回忆录

筑人间:汉宝德回忆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汉宝德 著
图书标签:
  • 回忆录
  • 建筑
  • 汉宝德
  • 德国
  • 现代主义
  • 城市规划
  • 建筑师
  • 设计
  • 历史
  • 传记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52353
版次:1
商品编码:11740892
品牌:三联书店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82
字数:140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自传,也是台湾建筑设计、建筑教育,都市空间与博物馆发展历程的自传。汉宝德,建筑设计是他的本业,教育是他的理想,艺术是他的兴趣。从自然科学博物馆到台南艺术学院,他的使命感让他构筑了人文与科技的事业;从垦丁活动中心一直到溪头活动中心的建筑设计,他完成了自我建筑的主义演进;从百业窗创刊到如今的专栏写作,他一秉文人气息,道出世俗币病。

《筑人间:汉宝德回忆录》由汉宝德先生亲自执笔,就一位人文大师而言,他的谦朴笔调,将其一生由小时逃难到随国民党政府来台,从求学到做事,以其学建筑过程为主调,兼及他在教育及公共事务上(包括修古绩、办博物馆、办学校等)的一些事迹。(汉宝德生於一九三四年,今为68岁)

阅读汉宝德,除了建筑的美感启发外,更有一份深刻的人文关櫰与历史情感。

作者简介

汉宝德,1934年出生于山东省日照县皋陆镇,1958年国立成功大学建筑学士,1964年赴美留学,先后取得哈佛大学建筑硕士、普林斯顿大学艺术硕士学位。

台湾当代建筑的导师,世界宗教博物馆馆长、总统府国策顾问。活跃于教育界、建筑界、博物馆界,一生作育英才无数,如黄永洪、姚仁禄、姚仁喜、登琨艳等都是其得意门生,有「汉宝德的一小步,建筑界的一大步」之美誉。

目录

自序(初版)
自序(增订版)
前言纸上谈兵
第一部 日月韶光
第一章 山东汉家
第二章 逃难生涯
第三章 建筑情缘
第四章 东海到哈佛

第二部 建筑天地
第五章 文化震撼
第六章 壮游归乡
第七章 革新建筑教育
第八章 艺术建筑

第三部 风云之志
第九章 擘画科博
第十章 建馆横逆
第十一章 教育梦境
第十二章 南艺诞生

第四部 写艺人间
第十三章 有情岁月
第十四章 打造宗博
第十五章 美感人生
附录汉宝德大事记略

精彩书摘

  《筑人间:汉宝德回忆录》:
  在过去几十年间,每认识新的朋友,都不免对我的“汉”字很好奇。这是个稀姓,从哪里来的?有些性子急的朋友不等我回答,就问:“是不是旗人?”大概因为满洲人有所谓汉旗吧!还有少数朋友,提到旗人,看我摇头,赶快又说是不是蒙古人?自从我在报上写文章以来,有少数读者以为我是外国人,以为汉是英文音译过来的。奇怪的是,明明是汉,反而没有人认为我是汉人,好像认定,如果是汉人就不必在姓氏上表明了。与众不同的姓这可真是冤枉。我确实不知为什么姓汉,但应该是汉人没错。我向来相信种族平等,是台湾人,或哪个少数民族都无所谓;但事实上,山东日照的汉家是明洪武二年自江苏海州移民而来,这是有碑为证的。
  这座碑今天被丢到哪里已无法查考了,但我在小时候刚认识字,就有长辈带我到村子南边的树林里念那座碑上的字,这是我亲眼见过,曾经读过的。
  因此山东日照汉家至少有六七百年的历史了。
  当然了,百家姓中没有汉姓,说明了汉姓发生在宋代之后,有可能是蒙古人;我原很希望自己是蒙古人,可以假设在元朝末年,蒙古统治者的贵族撤退前留在中国,改姓汉氏。可是这个道理说不通,若真有此情形,我的祖先不会傻到选一个“怪姓”故意引起别人注意吧!果然,我们在《古今图书集成》的姓氏篇里,找到宋朝曾有姓汉的官儿呢!而且我们在苏北,确实还有老家在。
  我一生至今,除了一起逃出来的本家之外,只有两次遇到姓汉的人。一次是少年时在青岛,遇到几代前自老家移民到邻县的本家。他表示,为求生计离乡背井外出的本家,除了读书识字的家庭,保住本姓是很困难的;不识字的庄稼人,请人代笔,汉字就变成韩字了。另外一次是近年在台北遇到的一位来自广州的青年,他是古木器专家,做古家具生意。他的祖先也是来自山东,尚有碑文为证。据他说是祖上因犯罪才逃到广东落户的。
  也许我的姓与众不同,使我老觉得自己很特别。
  所以从小时候起,就不喜欢人云亦云。很妙的是,在意见上,我永远是与众不同的少数。
  交代了姓氏,回头来说说我的老家。
  山东日照,本来就是贫瘠、穷苦的三等县,靠海却缺少海产,直到近年建设了石臼港才咸鱼翻身,升格为日照市了。至于汉家世居的皋陆镇,离县城向西四十里,是很封闭的农村。我的儿童时期在这里度过,因此我是标准的乡下人。
  我记忆中的皋陆,村之北为岭,村之南为林,林中有祖坟,再南有一河,河对岸又是岭。小时候常与玩伴在夏天,脱光了衣服到河里戏水。在苦难的时代,这样快乐的日子是不多的。老冢记忆我家在村子的中央,是全村规模最大的一家,也是当时最富有的,因此后来就成为被斗争的对象。我们的宅子全部被拆除,今想回去看看,也没有什么可看了。虽然我离家时不过八九岁,却对老家有非常清晰的印象,建筑配置,历历如绘。我的记忆力本来是很差的,可是对于空间的记忆力特强,这是我后来学建筑的潜在原因吧!在记忆中,我家的大门面东,前面是广场,广场之东是我家的东宅。因租给人家,我完全没有记忆。
  大门上有屋顶,门扇是黑漆,檐下挂着两只大灯笼,上有“安仁堂、汉”的字样。门上有红色对联,每年过年换一次,联文经家父告诉我,永远是“耕读为业,勤俭持家”,也许是要以此管教儿孙吧。我的曾祖父常在大门口出现,阻止我贪玩或出门去与玩伴嬉戏。
  其实这副对联只是俗套,并没有说明我所记得的家中实情,比如我不记得家里有一间书房。家里最“文雅”的屋子,是进了大门后的前院内,右转,坐东朝西的“外屋”,也就是客房,记得里面有些与读书人相关的设备,家谱好像就放在那里。门上的对联也比较文雅,家父告诉我,上联是“静坐常思己”,下联是“闲谈莫论人”。这间屋子很少用,经常锁着。
  这样的看法也许是不公平的,可是,我记得的时候已经是抗战时期了。国家在动乱中,我的两个叔叔都在外念书,甚至逃到后方去参加抗日。他们还是读书人,只是不读古书而已。家父是长子,负有持家的任务,这时候正努力以不同的方式来经营家务,支持弟弟读书。时代已经变了。
  ……

前言/序言


《筑人间:汉宝德回忆录》是一部深度回溯的生命长卷,它并非仅仅记录一个人的一生,而是通过一位思想者的视角,折射出时代变迁的宏大画卷,以及人文精神在其中的流淌与沉淀。本书以其真挚的情感、深刻的洞察和丰沛的细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认识中国近现代建筑发展脉络、文化传承演变,以及一位杰出学者生命历程的窗口。 本书的缘起,可以追溯到汉宝德先生晚年对过往的回顾与梳理。那是一种岁月沉淀后的宁静与了然,是对一生所学、所思、所经历的系统性总结。他以一种平和而审慎的态度,检视着自己的成长轨迹,从童年时代的启蒙,到求学时代的熏陶,再到职业生涯的耕耘,以及晚年对社会文化的深刻反思。这份回忆录,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自我梳理,更是一次对历史的回望,对文化根脉的探寻,对“人间”的理解与体悟。 在书中,我们得以窥见一个鲜活的汉宝德。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学者,而是有着喜怒哀乐、有迷茫困惑、有坚定追求的普通人。童年时代的记忆,那些模糊却温暖的画面,构成了他最初的人生底色。他笔下的家庭环境,亲人的言传身教,都在不经意间塑造了他日后的人格与志趣。这些看似琐碎的片段,却饱含着深刻的情感力量,展现了个人与家庭、与时代初次碰撞时的懵懂与感知。 求学阶段是汉宝德先生思想形成的关键时期。他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中接受知识的洗礼,接触到不同的学术思想和文化理念。书中对这一时期的描绘,不仅涉及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学术导师,更重要的是,他如何消化、吸收,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立的学术判断和价值取向。这是一个思想逐渐成熟、视野逐渐开阔的过程,也是他与西方现代建筑思潮发生最初接触并进行深度思考的阶段。他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拥抱现代,如何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同时,坚持本土文化的独特性,这些问题的萌芽,都在这一时期得以显现。 步入职业生涯,汉宝德先生的脚步遍布祖国各地,参与了众多重要的建筑项目。本书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技术性的描述,而是将建筑的实践与人文的关怀、历史的沉淀紧密结合。他建造的不仅仅是物质的空间,更是承载着文化、记忆与情感的场所。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他对建筑的敬畏之心,对土地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生活本质的深刻理解。每一次的方案构想、每一次的实地勘察,都凝聚着他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他所设计的建筑,往往不仅仅是满足功能需求,更能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与历史文脉对话,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审美观念。 更值得一提的是,汉宝德先生在建筑实践之外,对文化、历史、艺术等领域的广泛涉猎与深刻思考。他不仅仅是一位建筑学家,更是一位广博的思想者。本书中,他将建筑的视角延伸到更广阔的文化空间,探讨建筑与社会、与哲学、与艺术的关联。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梳理与发扬,对于西方现代思潮的批判性吸收,都展现了他作为一位知识分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对国家民族文化的深切关怀。他试图在快速现代化的进程中,找到一条既能拥抱未来,又能守护传统的道路,这是一种充满智慧与远见的探索。 本书的语言风格,是其魅力所在。汉宝德先生的文笔朴实而不失文采,真挚而富有力量。他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将复杂的思想和深刻的感悟,转化为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叙述。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阅读本书,仿佛与一位智者促膝而谈,在沉静中获得启迪,在平凡中发现不凡。他的叙述,不回避人生的曲折与挑战,也坦诚面对自己的不足与反思,这种真诚的态度,使得这本书具有了极强的感染力。 《筑人间:汉宝德回忆录》更是一部关于“人间”的理解。汉宝德先生以建筑为载体,以人生为实践,不断追问“何以为人”、“如何安顿身心”、“如何在时代洪流中保持清醒与独立”等根本性问题。他对“人间”的理解,超越了狭隘的物质层面,而深入到精神、情感、文化等多个维度。他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他认为,建筑的真正意义在于“筑人间”,在于构建一个能够让人安居乐业、心灵得以安顿的社会空间。这种宏大的人文关怀,贯穿于本书的始终。 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记录了一个人的辉煌成就,更在于它所传递的思想光芒和人文精神。它为我们理解中国近现代建筑史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思考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深刻的启示,更为我们如何在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安顿身心、追求意义,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细细品味的著作,它将引领读者走进汉宝德先生的思想世界,感受他的人生智慧,并从中获得属于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总而言之,《筑人间:汉宝德回忆录》是一部融合了个人成长、学术探索、社会实践与文化反思的重量级作品。它以真挚的情感、深刻的洞察和严谨的思考,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位智者的思考,以及一种永恒的人文关怀。通过本书,读者不仅能够认识一位伟大的建筑学家,更能从中汲取力量,获得启发,并对“人间”的意义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

用户评价

评分

《筑人间:汉宝德回忆录》——这是一个多么有意境的书名!“筑”字,既有建造房屋的实在感,又蕴含着构建精神世界、塑造人格的宏大寓意。“人间”,则指向了我们所生活的广阔天地,以及其中复杂的人事与情感。汉宝德先生,我对他素来怀有深深的敬意,他是一位在多个领域都留下了深刻印记的大家。我非常期待在这本回忆录中,能够跟随他的笔触,回顾他的人生历程,感受他如何在建筑的领域里,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我们“筑”建美好的空间;更重要的是,他又是如何在这个过程中,体会人生的百态,感悟生命的真谛,并为“人间”注入他的理解和贡献。我希望能从中读到他对时代的独特观察,他对文化传承的思考,以及他对青年一代的期望。这本书,我想不仅是对他个人一生的总结,更是对一个时代、一种精神的深刻 reflection,它会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

评分

初次看到《筑人间:汉宝德回忆录》这个书名,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两个关键词:建筑与人生。汉宝德先生,作为一个在中国建筑界和教育界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人物,他的“回忆录”三个字,本身就充满了份量。我猜想,这本书不会仅仅是简单的流水账式记录,而会是一部充满思想深度和人文关怀的作品。他如何看待“人间”?在“筑”的过程中,他如何体悟人生的真谛?我特别好奇他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精神的理解,以及这种理解是如何影响他的设计理念和人生态度的。这本书,或许能让我看到一个知识分子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坚守,他的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以及他在历史变迁中如何保持独立思考和人格尊严。我相信,读这本书,就像是与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促膝长谈,从中汲取人生智慧,感受他对生活、对艺术、对社会的深刻洞察。

评分

读到《筑人间:汉宝德回忆录》这个书名,一股淡淡的怀旧气息扑面而来,但又夹杂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庄重感。汉宝德先生,我对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在建筑教育领域的贡献,他培养了多少优秀的建筑师,又在推广中华传统建筑文化方面付出了多少心血。这本书,我想会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这位大师的内心世界,了解他的人生轨迹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辉煌,又是如何在喧嚣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宁静。我特别想知道,在那个思想解放又充满挑战的年代,他是如何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又是如何将这些见解付诸实践的。这不仅仅是关于建筑的“筑”,更是关于人生的“筑”,关于精神家园的“筑”。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读到他对于人生哲学、艺术审美、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等方面的深刻思考。这本书,也许能为我在迷茫的人生道路上,提供一些指引和启示。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初初一瞥,便觉厚重且充满力量——《筑人间:汉宝德回忆录》。单是“筑人间”三个字,就让人联想到一位建造者,一位将毕生心血倾注于塑造人居环境,乃至精神世界的伟大灵魂。我想,这绝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个人传记,它更像是一部关于时代变迁、思想碰撞、以及一位杰出知识分子如何安顿自己,又如何影响一代人的宏大叙事。汉宝德先生,这个名字在建筑、教育、文化领域都如雷贯耳,他的学识、他的见解、他的风骨,都让人心生敬意。翻开这本书,我期待看到的,不仅是他在学术上的成就,更是在风云变幻的时代洪流中,他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如何以坚定的步伐,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人生画卷。这幅画卷里,或许有他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所面临的抉择,有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更有他对家国情怀的深沉体悟。我想,读这本书,会是一次与智者对话的机会,一次对历史的回溯,一次对生命意义的深度探索。

评分

《筑人间:汉宝德回忆录》——这个书名本身就极具画面感,仿佛我正站在一座宏伟的建筑面前,而建造这座建筑的,是一位充满智慧与远见的长者。汉宝德先生,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师,更是一位深刻的思想者。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将学术造诣与人生智慧融为一体的人物充满好奇,而汉宝德先生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我想,他的回忆录,一定不仅仅是记录他个人的经历,更是一部浓缩了中国近现代建筑、教育、乃至文化发展史的生动文本。在这本书里,我期望看到的是他对过往的回顾,对时代变迁的观察,以及他对知识分子责任的思考。他如何看待建筑与社会的关系?他如何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他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这些问题,都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我相信,通过他的文字,我能感受到一个时代的脉搏,也能从一位智者的生命体验中,汲取人生的养分。

评分

在其学术地位的顶峰,汉宝德却以非专业、非学院的文字,经由报刊专栏,向大众普及建筑文化,倡导市民美学,亦常针砭时弊,几十年笔耕不辍,展现出一位“现代建筑中的传统中国文人”的拳拳情怀。

评分

京东的快递师傅很不错

评分

买了好多书 一时半会看不完~

评分

已经买了一套了,有的写的可以

评分

汉宝德的书一本本读下来感觉很好,能静下心来

评分

就到家打扮打扮节省时间刷卡是

评分

书籍印刷精美,包装厚实。

评分

这本书非常不错,经典图书!让我们有更多阅历!

评分

不好意思评价晚了,非常好的店家,东西很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