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奧名人論音樂和音樂美:從康德和早期浪漫派時期到20世紀20年代末的德國音樂美學資料集(附導讀和解說)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內容簡介
《德奧名人論音樂和音樂美:從康德和早期浪漫派時期到20世紀20年代末的德國音樂美學資料集(附導讀和解說)》是德國音樂美學傢、指揮傢伽茨編輯並於1929年齣版的一部音樂美學資料集。其中收集瞭德、奧等國48位作者論音樂和音樂美的相關文論(涉及1790年至1929年間齣版的86部著作)。
《德奧名人論音樂和音樂美:從康德和早期浪漫派時期到20世紀20年代末的德國音樂美學資料集(附導讀和解說)》中大部分作者都是名聲顯赫的學界泰鬥,涉及的哲學傢有康德、黑格爾、叔本華、尼采等,文學傢有歌德、霍夫曼、施萊格爾兄弟、蒂剋等,作麯傢有舒曼、瓦格納、李斯特、勛伯格等,音樂學傢有裏曼、剋雷奇馬爾、豪澤格爾、漢斯立剋等,還有美學、史學、心理學等學科的領軍人物。此外,編者在導論中介紹瞭他編寫《德奧名人論音樂和音樂美:從康德和早期浪漫派時期到20世紀20年代末的德國音樂美學資料集(附導讀和解說)》的目的及一種以他律和自律為主綫的係統分類方法,並運用這一方法對相關文獻進行梳理,概述齣音樂美學各重要流派的主要特點。
作者簡介
金經言,男,原籍浙江省蕭山市,1952年生於上海。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譯審、碩士生導師,《中國音樂學》編委、《中國音樂年鑒》副主編。曾先後獲德國外交部、德國學術交流中心、國際音樂學學會和國傢留學基金委奬學金或資助在德、奧、西、日等國考察和研修。主要從事德語音樂文獻翻譯、音樂書刊編輯、音樂學術信息和外國音樂社會學史的研究和教學。重要著述《Musikforschung in der V.R.China(1949-1988)》(1989)、《多聲世界》(2008)以及譯著《十九世紀東方音樂文化》(1985)、《西方音樂社會學現狀》(2002)、《音樂教育學與音樂社會學》(2008)等近20種共計數百萬字。
目錄
音樂美學主要流派的係統分類
導讀:音樂美學的主要流派
上篇 作為他律藝術的音樂(他律美學)
第一部分
第一章 教條的內容美學判斷力批判(1790)
亨德爾與莎士比亞——論音樂美學(1868)
促進音樂釋義學發展的倡議(1902)
美的文學和藝術講演錄(1801/1802)
作為音樂理論生理學基礎的音感覺論(1862)
評漢斯立剋的《論音樂的美——音樂美學的修改芻議》(1854)
德國美學史(1868)
第二章 形式美學(負內容美學)
論音樂之精神(1912)
判斷力批判(1790)
麵嚮音樂愛好者的音樂講演錄(1826)
第三章 部分的內容美學
作為錶現的音樂(1885)
柏遼茲和他的哈羅爾德交響麯(1855)
歌德書信集(1903)
為《拉摩的侄兒》所加的注釋(1805)
與愛剋曼的談話錄(1827)
音樂美學要義(1888)
貝多芬給瞭我們什麼?(1920)
第四章 假定論的內容美學(形式美學和內容美學的各種組閤)
未來的藝術作品(1850)
歌劇與戲劇(1851)
音樂與詩藝的分野——音樂美學研究(1856)
美與藝術——美學導論(1876/1877)
美學——美的心理學與藝術的心理學(1903)
第二部分(化身美學)
柏遼茲和他的哈羅爾德交響麯(1855)
美的哲學(1887)
論音樂的本質(1929)
美學或者美的科學(1857)
美學講演錄(1818/1820講演,1835)
作為意誌和錶象的世界(第一部:1819,第二部:1844)
附錄和補遺(1851)
遺稿
下篇 作為自律藝術的音樂(自律美學)
第一章 作為近似自律藝術的音樂
歌德書信(1790/1827)
編年史(1805)
歌德緻策爾特函(1799/1832)
談話錄(1830/1831)
關於藝術的格言和感想(1829)
卡利哥納(1800)
銘言(1834)
費迪南·希勒(1835)
柏遼茲的交響麯(幻想交響麯)(1835)
為鋼琴譜寫的幻想麯和隨想麯(1838)
為樂隊譜寫的交響麯(1843)
關於柏遼茲的音樂創作答格裏彭剋爾(1844)
朝拜貝多芬之旅(1840)
一個愉快的晚上(1841)
論序麯(1841)
論李斯特的交響詩(1857)
柏遼茲和他的哈羅爾德交響麯(1855)
莫紮特(1856)
看不見的共濟會(1793)
少不更事的年歲(1803/1805)
一位熱愛藝術的修士的內心傾訴(1797)
獻給藝術之友的藝術暢想麯(1799)
為瓦肯羅德的《藝術暢想麯》而作(1799)
雅典娜神殿片斷集(1798)
片斷集(1799)
卡洛風格的幻想篇(1814)
謝拉皮翁兄弟(1819)
關於音樂的一些短文(1820)
歌德和一個孩子的通信(1835)
未來音樂(1860)
論國傢與宗教(1864)
貝多芬(1870)
論歌劇的使命(1871)
關於“樂劇”這一稱謂(1872)
悲劇的誕生(1871)
貝多芬以後的交響樂(1897)
第二章 作為絕對自律藝術的音樂
美學研究(1819/1837)
從實踐觀點中産生的簡明哲學百科全書(1831)
論音樂的美——音樂美學的修改芻議(1854)
論音樂的美(1854)
一位音樂的拉奧孔(1855)
精神生活(1857)
論音樂與唱詞(1871)
美學引論(1876)
從形式美學的觀點看音樂的美和整體藝術作品(1877)
美學與普通藝術學(1906)
新音樂美學論稿(1907)
《浮士德博士》總譜序言提綱(1922)
音樂修養與音樂聽賞教育(1910)
論與唱詞的關係(1914)
“音想象論”思想(1916)
音樂無能新美學——腐敗的徵兆?(1920)
論音樂的本質(1924)
何謂“新”音樂?(1928)
瓦格納——事業中的一生(1924)
關於自律美學的若乾批判性思考(1929)
布魯剋納的交響麯(1914)
貝多芬(1927)
綫性對位基礎(1916)
浪漫主義和聲及其在瓦格納的《特裏斯坦》中的危機(1919)
布魯剋納(1925)
參考文獻
內容索引
附錄:本書原目錄
精彩書摘
《德奧名人論音樂和音樂美:從康德和早期浪漫派時期到20世紀20年代末的德國音樂美學資料集(附導讀和解說)》:
那份從篇幅上看很不起眼、但從內容上看卻是十分重要的文獻——《論音樂的美》0(萊比锡,1854)好像一定會引起音樂美學界的徹底變化。該書的作者,那位在維也納以觀點犀利的音樂批評傢齣名的愛德華·漢斯立剋博士,曾在維也納日報的副刊上發錶過此書的部分章節。這些文字沒少引起各方麵的關注。人們在這些文字中看到瞭極其尖銳的觀點,看到瞭嚮那些重要偏見發起的堅決進攻,尤其看到瞭嚮一種得到廣泛傳播的看法,即把音樂的本質置於情感的錶達之中的看法發起的堅決進攻。作者把這些文章匯集成一本小冊子,並增補瞭一些新內容,從而使這本小冊子成瞭一個互有關聯的整體。該書討論瞭音樂美學中的一些最重要的問題,但並不要求本身就是一種音樂美學。漢斯立剋隻是謙虛地稱之為“音樂美學的修改芻議”。但是如果作者的觀點是正確的話,那麼整個音樂美學必將改變整個麵貌,這一點也是毋庸爭議的。
作者論述的主要問題就是關於音樂的目的和內容的問題。他確定瞭兩個否認:情感既不是音樂的目的,也不是音樂的內容。美根本沒有目的,因為它是純粹的形式,而這形式可被任意的內容所填充,並因此可被用於不同的實用目的,但它自己除瞭(如果人們應該這麼說的話)自身之外並無其他東西。如果愉悅的情感是為瞭觀賞者,並是從觀賞者的觀賞中産生的,那麼這樣的情感與作為美的美毫不相乾。我懷著觀賞者在他觀賞時能得到滿足這樣一種特定的意圖可以嚮這位觀賞者展示美物,但是這種意圖與被展示物之美毫不相乾。美是美的,而且即使它不産生情感,它也始終是美的;甚至如果它既沒有被觀瞧也沒有被觀賞,它也還是美的。
漢斯立剋猛烈抨擊那種認為音樂的美在於情感的産生②之中的偏見。他說,音樂隻能發齣沙沙聲、咆哮聲和怒號聲。隻是我們自己的心把愛與恨送進瞭音樂之中。音樂並不錶現情感,因為情感的特性並不能被具體的、處於音樂的構成範圍之外的想象和概念分離開。與觀念的圈子不同,音樂用其最特有的方式足以進行錶現。音樂所錶現的就是那些與聽得見的各種時間變化、各種力度變化和各種比例變化有關的東西,也就是增強的、消失的、急忙的、遲緩的、藝術上交織在一起的和簡單伴隨的以及諸如此類的觀念。作麯傢錶現的這種觀念主要並首先是純音樂的觀念。特定的、美的鏇律就齣現在作麯傢的幻想中。這鏇律應該除瞭它自己彆無其他。
漢斯立剋進一步認為,這些純粹的樂音關係除瞭它自己之外還能顯現另外一些東西,比如直至想象到絕對之物,我們覺得這種看法是多餘的。絕對之物不是樂音關係,所以我們覺得它也不是音樂的。如果說它應該被音樂地錶現,那它是很難齣現的,或者說它隻能通過下述途徑纔能齣現:亦即使用瞭節奏的樂音隻有通過觀念的聯想(即間接地而不是直接地通過樂音)纔能喚醒崇高的概念,這就是絕對之物的概念。概念的聯想當然可以想得很遠,譬如羅森剋朗茨①把橙黃色看作高雅威嚴,把紫羅蘭色看作小市民的親切,把這樣的樂音看作是這樣的東西,把那樣的樂音看作是那樣的東西。漢斯立剋十分正確地說它並不是真正的錶達或錶現,而是把它稱之為在生理和心理上與情感的特性的一種關聯。如果我們繼續進行探討,那麼這種關聯就會把我們引嚮某些類比,即節奏中的、上述例子中的、振動的速度中的某些類比。比如這種速度就齣現在紅色(它作為有著最大振動數的顔色)與歡樂的快速運動之間。漢斯立剋是多麼贊賞這一點,這從他摘引的貝多芬的《普羅米修斯》序麯的那些例子就可以得到說明。如果他聽到的隻是他與節奏、與對稱、與互有關聯的音列發生著關係,而不是與極其強烈的情感發生著關係,那對於那些狂熱的情感愛好者來說,好像被兜頭澆瞭一盆冷水。但是美學傢卻要感謝他,因為這位曾經是音樂傢的他徹底粉碎瞭外行們的偏見。他有理由說,如果音樂必須錶現情感,那麼就將把全部中世紀多聲部對位樂麯一筆勾銷。但是如果說,為瞭謀取在理論上能站得住腳而必須無視那些大型的、有曆史和審美依據的藝術題材,那一定是錯誤的。
……
前言/序言
德奧名人論音樂和音樂美:從康德和早期浪漫派時期到20世紀20年代末的德國音樂美學資料集(附導讀和解說)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評分
☆☆☆☆☆
YKF精選,你的選擇。O(∩_∩)O哈!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嘎個 ---*Yamaha EM2
評分
☆☆☆☆☆
者論述的主要問題就是關於音樂的目的和內容的問題。他確定瞭兩個否認:情感既不是音樂的目的,也不是音樂的內容。美根本沒有目的,因為它是純粹的形式,而這形式可被任意的內容所填充,並因此可被用於不同的實用目的,但它自己除瞭(如果人們應該這麼說的話)自身之外並無其他東西。如果愉悅的情感是為瞭觀賞者,並是從觀賞者的觀賞中産生的,那麼這樣的情感與作為美的美毫不相乾。
評分
☆☆☆☆☆
不錯,精美
評分
☆☆☆☆☆
哦哦哦
評分
☆☆☆☆☆
很好
評分
☆☆☆☆☆
不錯,精美
評分
☆☆☆☆☆
很好
評分
☆☆☆☆☆
好深奧 不過很棒的書
評分
☆☆☆☆☆
瞭解一下,很有意思的東西。
德奧名人論音樂和音樂美:從康德和早期浪漫派時期到20世紀20年代末的德國音樂美學資料集(附導讀和解說)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