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基本樂理:綜閤練習與模擬試題(第6版)》依照基本樂理教學大綱,圍繞基本樂理的內容與範圍,設計瞭非常豐富的題型,以便對各知識點進行係統訓練。內容由淺入深,使其更符閤基本理論循序漸進的科學性。考慮到某些原因,暫未涉及中國傳統音樂基本理論和近現代樂理兩方麵的內容。
內頁插圖
目錄
綜閤練習
綜閤練習一:音律、音高與音值
綜閤練習二:節奏與節拍(1)
綜閤練習三:節奏與節拍(2)
綜閤練習四:音程基礎知識
綜閤練習五:和弦基礎知識
綜閤練習六:調式音階、調式音級、調名與調號(1)
綜閤練習七:調式音階、調式音級、調名與調號(2)
綜閤練習八:大小調鏇律的調性分析
綜閤練習九:五聲性鏇律的調性分析
綜閤練習十:調的關係
綜閤練習十一:轉調分析(1)
綜閤練習十二:轉調分析(2)
綜閤練習十三:調式中的音程
綜閤練習十四:調式中的和弦
綜閤練習十五:調式音級、音組、調式音階的調性分析
綜閤練習十六:譯譜與移調
綜閤練習十七:裝飾音、演奏法記號、省略記號與常用音樂術語
模擬試題
模擬試題一(A捲)
模擬試題一(B捲)
模擬試題二(A捲)
模擬試題二(B捲)
模擬試題三(A捲)
模擬試題三(B捲)
模擬試題四(A捲)
模擬試題四(B捲)
模擬試題五(A捲)
模擬試題五(B捲)
模擬試題六(A捲)
模擬試題六(B捲)
模擬試題七(A捲)
模擬試題七(B捲)
模擬試題八(A捲)
模擬試題八(B捲)
附錄:湖南省普通高校音樂專業招生考試樂理試題
湖南省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音樂專業考試音樂基礎理論試捲(A捲)
湖南省200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音樂專業考試音樂基礎理論試捲(B捲)
湖南省200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音樂專業考試音樂基礎理論試捲(A捲)
湖南省2008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音樂專業考試音樂基礎理論試捲(B捲)
湖南省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音樂專業考試音樂基礎理論試捲(A捲)
湖南省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音樂專業考試音樂基礎理論試捲(B捲)
湖南省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音樂專業考試音樂基礎理論試捲(A捲)
湖南省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音樂專業考試音樂基礎理論試捲(B捲)
湖南省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音樂專業考試音樂基礎理論試捲(A捲)
湖南省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音樂專業考試音樂基礎理論試捲(B捲)
湖南省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音樂專業考試音樂基礎理論試捲(A捲)
湖南省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音樂專業考試音樂基礎理論試捲(B捲)
湖南省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音樂專業考試音樂基礎理論試捲(A捲)
湖南省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音樂專業考試音樂基礎理論試捲(B捲)
湖南省201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音樂專業考試音樂基礎理論試捲(A捲)
湖南省2014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音樂專業考試音樂基礎理論試捲(B捲)
湖南省201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音樂專業考試音樂基礎理論試捲(A捲)
湖南省2015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音樂專業考試音樂基礎理論試捲(B捲)
湖南省2016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音樂專業考試音樂基礎理論試捲(A捲)
湖南省2016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音樂專業考試音樂基礎理論試捲(B捲)
參考答案
前言/序言
1.基本樂理是音樂基本理論的簡稱,是學生進一步學習和聲、復調、麯式、配器等理論課程的基礎,也是音樂高考不同專業考生必考的科目之一。如何纔能學好樂理呢?筆者認為,一,對教材中所講的“名詞”、“術語”等概念性知識,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二,對“音程”、“和弦”、“調性分析”等比較靈活或綜閤性比較強的知識,要多做練習,反復練習。為瞭幫助各級各類音樂(藝術)院校、高等師範院校音樂係(科)的學生及業餘音樂愛好者更好的學習樂理,為瞭幫助廣大的音樂考生用最短的時間、高的效率準備好該科目的考試,也為瞭給各級各類學校樂理教師的教學提供較為詳盡的教學輔助材料,作為基本樂理課程的必要的補充,特編著瞭該書。
2.本書的編寫盡量遵循以下原則:(1)係統性。本書依照基本樂理教學大綱,圍繞基本樂理的內容與範圍,設計瞭非常豐富的題型,以便對各知識點進行係統訓練。內容由淺入深,使其更符閤基本理論循序漸進的科學性。考慮到某些原因,暫未涉及中國傳統音樂基本理論和近現代樂理兩方麵的內容。(2)綜閤性。樂理的學習,要求學生既要透徹理解和掌握教材中所闡述的原理,還要具備快速、準確的解題能力,更要融會貫通地提高綜閤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多嚮性思維的能力。為此,本書設計瞭許多具有較大的難度,且靈活性和綜閤性較強的練習,大量采用瞭“多項選擇題”的題型,要求選齣所有正確答案。每一道小小的題目涉及瞭多個知識點。
樂理自學與應試備考的終極指南:深耕基礎,直擊考點 《音樂理論精要:從入門到精通的係統化學習路徑》 圖書簡介 本書並非一本基礎樂理的習題集或模擬試捲匯編,而是一部深度聚焦於音樂理論知識體係構建與實際應用能力培養的綜閤性教材。我們摒棄瞭單純的題海戰術,轉而緻力於為學習者提供一個結構清晰、邏輯嚴謹、內容詳實的理論學習框架,幫助讀者真正理解樂理的底層邏輯,而非僅僅記住規則。 核心理念:理解、應用與分析 本書的核心指導思想在於,樂理的學習不應止步於對音高、節奏和和聲概念的機械記憶,而應深入到對音樂結構、風格特徵以及作麯傢創作意圖的理解層麵。我們堅信,隻有深刻理解瞭樂理的“為什麼”,纔能靈活自如地進行“如何做”。 第一部分:奠基——音樂語言的基石 本部分旨在為零基礎或基礎薄弱的學習者打下堅實的理論根基。我們采取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確保每一個概念的引入都伴隨著清晰的定義、詳盡的解釋和豐富的實例。 音高與記譜法精講: 不僅涵蓋五綫譜、簡譜的識讀,更深入探討瞭不同記譜係統(如中西閤用記譜、特定記譜法)的曆史淵源與適用場景。我們詳細剖析瞭十二平均律與其他調律體係的數學基礎,為理解音準的微妙差異提供理論支撐。 節奏與節拍的深度解析: 除瞭常見的拍號、附點、休止符,我們著重講解瞭復雜復閤節拍、自由節奏(如自由速度、自由節拍)的特徵及其在特定音樂流派(如二十世紀音樂、爵士樂)中的應用。這裏會包含大量關於節奏型態學(Rhythmology)的初步探討。 調式與調性的構建: 從最基礎的大、小調開始,係統性地梳理瞭中國傳統五聲調式、西方教會調式(教會調式)的結構、聽覺感受及其在巴赫復調音樂、浪漫主義音樂中的具體體現。我們探討瞭調性中心的確立與轉移機製,而非僅僅列舉調式音階。 第二部分:進階——和聲學的結構藝術 和聲學是本書的重點和難點,我們采用瞭“分析導嚮型”的教學方法,將理論與聽覺體驗緊密結閤。 三和弦與七和弦的“生命周期”: 詳細闡述瞭各種三和弦(如增、減、掛留和弦)的構成原理、功能性(主、屬、下屬)的演變,以及它們在功能和聲體係中的作用。我們對七和弦的結構進行瞭分類(如屬七、減七、增三和弦),並重點分析瞭它們的解決傾嚮。 和聲連接的邏輯與美學: 深入探討瞭聲部的進行規律,包括導嚮音的處理、平行五八度的規避原則及其在特定曆史時期的例外應用。本章節會引入“和聲導嚮圖譜”,幫助學習者可視化和弦進行的方嚮性。 非功能性和聲的引入: 鑒於現代音樂的發展,本書並未止步於傳統功能和聲。我們開始介紹一些早期對位和聲的元素,以及如何分析和聲在特定音樂語境下的色彩性作用,例如德彪西的平行和聲、瓦格納的“特裏斯坦和弦”等具有突破性的和聲實例的分析方法。 第三部分:拓展——復調、麯式與管弦樂配器基礎 理論的學習必須延伸到音樂的宏觀結構和具體實踐層麵。 對位法的入門視角: 我們以巴赫的對位法思想為基礎,介紹兩種或三種聲部如何獨立發展同時保持和諧的原則。重點講解對位法的基本要素——模仿(Imitation)、對答(Answer)以及固定低音(Basso Continuo)的概念,為進一步學習賦格麯打下基礎。 麯式結構分析的工具箱: 本部分提供瞭一套係統的麯式分析框架,涵蓋瞭從最簡單的二部麯式、三部麯式,到奏鳴麯式、迴鏇麯式、變奏麯式和組麯結構。分析的重點在於識彆主題的呈示、對比、發展與再現是如何通過和聲語言和節奏變化來實現的。 配器與音色感知: 這是一個偏嚮實踐的理論章節。我們不提供詳細的配器法,而是著重於不同樂器組(弦樂、木管、銅管、打擊樂)在音域、音色、力度變化上的“理論邊界”。目的是讓理論學習者在閱讀總譜時,能對作麯傢所選用的音色組閤産生準確的聽覺預期。 學習支持與方法論 本書強調主動學習。我們不提供現成的答案,而是提供“分析路徑”和“自查清單”。每個章節末尾,我們設計瞭“理論概念應用挑戰”,要求學習者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一段給定的、非教材中的小品或樂段,從而檢驗其知識的內化程度。 本書的適用對象: 音樂學院的非音樂學、作麯或指揮專業的學生,需要係統性補充樂理知識者。 嚴肅的業餘音樂愛好者,希望將聽覺感受與專業理論知識相結閤者。 準備參加高級音樂理論等級考試(非純粹應試型),需要深入理解原理的學習者。 嘗試進行音樂創作或編麯,需要一套可靠理論框架指導實踐的創作者。 總結: 《音樂理論精要》是一本旨在培養理論傢思維的教材,它關注的是音樂的內在法則與曆史演變,而非短期內通過模擬題的訓練技巧。它是一次對音樂知識體係的全麵、深入、且富有邏輯的探索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