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道氏理論是道瓊斯公司創始人之一查爾斯·道和《華爾街日報》資深編輯威廉·皮特·漢密爾頓市場智慧的結晶。羅伯特·雷亞作為道氏理論的研究者和推廣者,他將二位大師的思想與文章加以梳理,在努力實踐道氏理論的同時,結閤其在股市的操作解讀瞭道氏理論。本書將道氏理論化繁為簡,將其中的核心觀點一一摘齣,使三大假設、三大公理、五個定理清晰化。盡管查爾斯·道始終強調其理論並不用於預測股市,但經過演化的理論仍對實踐操作有所幫助,其中精髓更是被譽為“股市技術分析的鼻祖”。
當然,股市技術分析一直在演化,如果讀者不能完全贊同羅伯特·雷亞的解讀,本書下篇還提供瞭原載於《華爾街日報》和《巴倫周刊》中有關道瓊斯平均價格指數的分析文章。
《道氏理論(專業解讀版)》是初入股市、希望瞭解股市運作基本規律的讀者的必讀書,也是道氏理論愛好者的必藏之作。
作者簡介
羅伯特·雷亞(Robert Rhea), 美國20世紀初期著名的股票市場技術分析及交易專傢,被盛譽為偉大的道氏理論集大成者,解讀道氏指數和股票成交量的應用大師。雷亞為人謙遜,受人尊敬,在生命的最後十年,雷亞身受疾病襲擾。長期臥床,可依舊堅持股票交易。直到1939年辭世。
雷亞將道氏理論應用於長綫投資與短綫操作之中,曾成功指齣瞭美國1929-1932年股市大崩盤後的底部,為後人所嘆服。在他真正掌握道氏理論之後,並未完全用於自己操作,而是將自己的理解和認識寫下來,與大眾分享,如今《道氏理論》成為瞭經典投資指南。
內頁插圖
目錄
上篇 道氏理論
第1 章一個理論的演變/ 2
道氏理論的基礎原理十分簡單, 完全來自於實踐經驗。
第2 章漢密爾頓先生解讀的道氏理論/ 10
查爾斯·道和漢密爾頓給齣瞭一張能預測股市“ 天氣”陰晴變化的晴雨錶, 這張晴雨錶便被稱為道氏理論。股票交易者正確閱讀股市晴雨錶的能力就像船長們要時刻關注航行晴雨錶一樣至關重要。
第3 章人為操縱/ 18
平均價格指數的日間波動很有可能受人為操控, 次級運動也會受到相對有限的影響, 但是市場的主要運動趨勢是絕對不會被人為影響的。
第4 章平均價格指數反映一切/ 21
道瓊斯工業和鐵路平均價格指數的日收盤價格波動反映瞭那些涉足金融事務的人們關於希望、失望與知識的綜閤判斷。正因為如此, 未來事件的影響(不可抗力因素除外) 總是能通過預期的運動被正確地反映齣來。例如, 通過平均價格指數可以快速評估齣火災、地震等災害所帶來的損失。
第5 章道氏理論並非真理/ 28
道氏理論不是可以擊敗市場的不敗體係。投資者若想成功地將道氏理論運用到投資中需要嚴肅認真地鑽研, 並且毫偏見地總結收集來的證據, 絕不能讓主觀願望超越理性思考。
第6 章道氏理論的三種運動/ 36
平均價格指數包括三種運動, 這三種運動或許會存在於同一時間。首先, 最為重要的就是主要趨勢運動: 股市整體嚮上或嚮下的運動, 也就是眾所周知的牛市或熊市, 其持續時間或達數年之久。其次, 最具欺騙性的是次級運動: 牛市中的重要迴調, 或是熊市中的反彈行情, 這些反應通常會持續三周至數月的時間。第三, 也是最不重要的運動———平均價格指數的日間波動。
第7 章主要運動/ 38
主要運動是股市整體的基本趨勢, 也就是眾所周知的牛市或者熊市,其持續時間從少於一年到數年不等。正確判斷主要運動的方嚮, 是成功操作的關鍵因素。目前, 人們還沒有找到可以預測主要運動持續時間長短的方法。
第8 章熊市/ 40
熊市是伴隨著重要反彈且長期整體嚮下的運動, 這種運動直到股票價格徹底消化瞭那些最糟糕的情況纔會結束。熊市由三個主要階段構成:第一階段, 代錶人們在價格飛漲時購入股票後希望的破滅; 第二階段,反映瞭人們由於經濟蕭條和收入減少而開始拋售股票; 第三階段, 是那些堅持將自己的部分資産變現的人們, 漠視股票的實際價值而低價拋售掉那些優質證券。
第9 章牛市/ 47
牛市是指整體嚮上的運動, 期間伴隨著次級迴調反應。牛市的持續時間往往在兩年以上。在此期間, 由於商業條件改善和投資活動增加,使得投資購買股票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基於此原因, 股票價格也會直綫攀升。牛市通常有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人們對未來的經濟發展恢復信心; 第二階段, 股票價格對已知的企業收入改善情況所産生的反應; 第三階段, 投機猖獗、通貨膨脹顯著的時期———這是一段股票靠人們的希望與期盼飛漲的階段。
第10 章次級運動/ 54
為瞭便於討論次級運動, 我們把牛市中的重大下跌及熊市中的重大上漲定義為次級運動, 其持續時間通常是三周到數月不等。次級運動的價格一般會迴調到前一個主要運動終止後價格變化的33% ~ 66%。這些反應常常讓人們誤以為是主要趨勢發生瞭變化, 原因顯而易見, 牛市第一階段的價格運動, 與被證實的熊市中的次級反應總是有巧閤的相似性;相反, 熊市中, 頂峰後的迴調與牛市的次級反應也十分相似。
第11 章日間波動/ 68
僅根據一天的平均價格指數運動來進行推論, 幾乎都會得齣誤導性的結論。隻有在市場形成瞭“ 綫態窄幅盤整”時, 推論纔會存在一些價值。不管怎樣, 大傢都應該記錄並研究平均價格指數的每日走勢, 因為一係列的日間運動走勢圖最終通常都會發展為具有預測價值又易於識彆的形態。
第12 章兩種平均價格指數必須相互確認/ 71
投資者始終要將鐵路與工業股票平均價指數的運動一並考慮, 隻有在一種平均價格指數被另一種確認後, 纔可以得齣可靠的結論。基於一種平均指數波動得齣的結論, 如果沒有被另一種平均指數確認過, 那麼這樣的結論肯定會對投資者産生誤導。
第13 章判斷趨勢/ 79
連續的價格迴升超過前期的高點, 伴隨接下來的下跌能在前期低點上結束, 這就是牛市的信號; 反之, 如果價格的迴升沒能超越前期的高點, 並且隨後下跌的低點比先前的低點更低, 那麼這就是熊市。這樣的推論十分有助於評估次級運動, 也是預測市場主要運動恢復、繼續或變化的重中之重。為瞭便於討論, 價格的恢復或下跌被定義為: 一個或多個交易日導緻任意一種平均價格指數超過3% 的淨逆轉。這類運動, 隻有在兩種平均價格指數互相確認下, 纔有權威。不過, 這一確認不必非要在同一天發生。
第14 章綫態窄幅盤整/83
所謂的綫態窄幅盤整, 是指一個價格運動超過兩三周, 甚至更長的時間。在此期間, 兩種平均價格指數的價格波動大約在5% 的範圍內。這樣的運動代錶市場不是正在吸籌, 就是正在派發。如果兩種平均價格指數在綫態窄幅盤整的限度上同時上漲, 則錶明市場處於吸籌階段, 並且預示著價格會變得更高; 相反, 如果在綫態窄幅盤整的限度下同時下跌,價格則必定會繼續下跌。如果一種平均價格指數還沒得到另一種的確認就妄下結論, 那麼這一結論通常也是不正確的。
第15 章量價關係/ 90
一個處於超買狀態的市場, 就會在上升中錶現遲緩, 而在下跌中錶現活躍; 相反, 當市場超賣時, 下跌的趨勢就會變得遲緩, 而上升則錶現為活躍。牛市通常在過度活躍的時期終止, 並且開始相對緩和的交易。
第16 章雙重頂和雙重底/ 98
雙重頂和雙重底對預測價格運動的價值並不大, 並且時常會使人迷惑。
第17 章論個股/ 101
美國大企業所有活躍且發行廣泛的股票, 一般都會隨平均價格指數上漲及下跌。但是, 股票種類多種多樣, 任意一支個股反映齣來的情況,都可能會與平均價格指數大相徑庭。
第18 章論投機/ 103
投機既是一門藝術, 也是一門科學。
第19 章股市哲學/ 110
漢密爾頓有一個訣竅, 用多年對華爾街股市交易的觀察所積纍的市場智慧, 輔以簡練的評論, 使技術分析變得十分有趣。
下篇 有關道氏理論的評述文章
第20 章原載於《華爾街日報》和《巴倫周刊》的專欄/ 118
精彩書摘
在接近低點的時候,成交量卻在穩步上升。工業股票在6月4日反彈到134.73點,鐵路股票也在隨後的一天反彈到76.17點。然後,在6月6日,工業股票再次下跌到129.91點,鐵路股票下跌到73.72點,隨後工業股票和鐵路股票又分彆在6月13日反彈到137.03點和79.65點。到瞭6月19日,兩種股票的價格依次是130.01點和74.71點。此時,市場發生瞭最後一次反彈,6月27日達到瞭高點,工業股票上漲到156.93點,鐵路股票則上漲到88.31點。成交量顯示交易在到達頂峰前經過瞭數天的減少。這次反應共持續瞭4周時間,以2月24日下跌為基準,工業股票和鐵路股票分彆反彈瞭45%和48%。 牛市中的次級運動有一個固有的特點,那就是迴調到最低點的時候,一般會伴隨著數字龐大的交易量。然後,市場會齣現一兩天的上漲,這時交易量保持放大或者稍有下跌。接下來又是下跌,但是並沒有跌破前期的低點。如果成交量在這次下跌中減少,那麼就可以假定次級運動已經完成,牛市趨勢即將恢復。假如這次次級運動是在正常波動範圍內進行,其迴調範圍應該是前期重大次級迴調後主要運動範圍的33%~66%。 關於次級運動的波動幅度分析將在本章後麵的部分為大傢說明。 這裏應該特彆強調一點,每位交易者在觀察次級運動時,都務必要考慮交易量。成交量並不像其他特徵那樣具有統一性,但是當你嘗試尋找在牛市中安全購入股票的時機,或者在熊市下跌時賣齣股票的時機的時候,上述提到的考慮就變得十分有價值瞭。 ……
前言/序言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股票投資百年經典譯叢:道氏理論(專業解讀版)》之外的,其他股票投資經典著作的詳細圖書簡介,旨在涵蓋該譯叢中可能不包含的其他重要投資流派和經典理論。 --- 【精選投資經典係列】:洞悉市場脈絡,構建穩健投資體係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金融市場中,曆經時間沉澱的投資智慧,如同燈塔指引著航嚮。本係列叢書精選瞭全球投資領域內,那些被市場反復驗證、影響瞭數代投資者的經典著作。它們涵蓋瞭從基本麵分析到技術圖錶解讀,從價值投資哲學到量化策略構建的完整圖景,旨在為所有緻力於提升投資能力的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實用的知識框架。 本係列並非僅僅是對曆史的簡單迴顧,而是對這些經典理論在當代市場環境下的應用與挑戰進行瞭深入的探討與梳理。我們力求呈現的,是那些即使在算法交易和高頻波動成為常態的今天,依然具有無可替代的指導意義的投資聖經。 以下是本係列中重點收錄的幾部核心著作的詳細介紹: --- 第一捲:《聰明的投資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現代價值投資的奠基石 作者: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 內容聚焦: 價值投資的聖經,係統闡述瞭“投資”與“投機”的根本區彆。本書的核心在於教導讀者如何建立一套理性的、防禦性的投資方法論,以應對市場的情緒化波動。 深度解析: 1. 市場先生(Mr. Market)的比喻: 格雷厄姆首次將市場擬人化,解釋瞭市場價格的非理性波動性,引導投資者利用市場先生的報價波動而非盲目跟隨。 2. 內在價值與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 詳細闡述瞭如何通過深入的公司分析,計算齣資産的內在價值,並強調瞭在買入時必須預留足夠的安全邊際,以抵禦分析錯誤和未來不確定性帶來的風險。這是本書最寶貴的財富。 3. 防禦型投資者與進取型投資者: 格雷厄姆為不同風險偏好和時間投入的投資者設計瞭兩種不同的投資策略,強調即便是防禦型投資者,也需要主動的紀律和定期的再平衡。 4. 股息政策與債券投資: 提供瞭關於股票股息支付、債券質量評估以及投資組閤配置的實用指導,確保投資組閤的穩健性。 本書的精髓在於其對投資心理的深刻洞察和對風險控製的極緻要求,是每一個希望在股市中長期生存並獲利的人士的必讀書目。 --- 第二捲:《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One Up On Wall Street)—— 洞察日常生活的選股智慧 作者:彼得·林奇(Peter Lynch) 內容聚焦: 將復雜的股票分析轉化為普通人日常可操作的框架。林奇以其傳奇的麥哲倫基金業績為佐證,證明“普通人”通過細心觀察和基本常識,完全可以跑贏華爾街的專業人士。 深度解析: 1. “在你所瞭解的領域投資”(Invest in What You Know): 強調從日常消費經驗、工作見聞中發現被市場低估的優秀公司,這是最直接的“信息優勢”。 2. 六種股票分類法: 林奇將股票係統地劃分為“慢速增長型”、“穩定增長型”、“快速增長型”、“周期型”、“僵屍型”和“高股息型”,並為每種類型製定瞭不同的估值和持有策略。這為投資者提供瞭一個快速篩選和分析的工具箱。 3. 增長率與PEG指標的實戰運用: 相比於死闆的市盈率(P/E),林奇推廣瞭市盈率相對盈利增長比率(PEG),指導投資者如何在不同成長階段的公司中尋找“被低估”的機會。 4. “十二條常識性錯誤”: 揭示瞭投資者常犯的心理陷阱,如“追逐熱點”、“隻看圖錶”、“對好消息反應過度”等,強調保持獨立思考的重要性。 本書以其生動和實用的案例,打破瞭專業投資的神秘感,極大地鼓舞瞭散戶投資者的信心。 --- 第三捲:《股票作手迴憶錄》(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 市場心理與投機哲學的史詩 作者:埃德溫·勒菲弗(Edwin Lefèvre) 內容聚焦: 基於傳奇交易員傑西·利弗莫爾(Jesse Livermore)的真實經曆,本書深入探討瞭市場中的投機本質、心理博弈以及趨勢交易的藝術。它揭示瞭市場中不變的人性弱點。 深度解析: 1. “關鍵點”(Pivot Point)的捕捉: 利弗莫爾的交易哲學核心在於識彆市場在形成趨勢初期齣現的關鍵買入或賣齣點,強調順應大趨勢的重要性,而非試圖預測市場頂部或底部。 2. 心理紀律的極端考驗: 全書篇幅著重描繪瞭交易者在貪婪和恐懼的極端情緒下如何自我毀滅,以及如何通過嚴格的紀律(如:絕不抄底、絕不嚮下攤平虧損頭寸)來保護資本。 3. “市場不是為瞭讓你緻富,而是讓你相信它能讓你緻富”: 這句警示語深刻地揭示瞭市場對散戶的誘惑機製。本書詳述瞭市場操縱的原理,以及普通投資者應如何識彆並避開這些陷阱。 4. “隻有一種戰爭,那就是多頭與空頭之間的戰爭”: 強調瞭市場博弈的二元性,以及在順應市場情緒流動而非對抗市場情緒流動的重要性。 本書是理解市場行為學、風險情緒控製的經典之作,它關注的焦點是如何交易,而非買什麼。 --- 第四捲:《技術分析的原理》(Technical Analysis of Stock Trends)—— 現代技術分析的開山之作 作者:羅伯特·道(Robert D. Wyckoff)與理查德·唐奇(Richard D. Wyckoff)的理論集閤體 內容聚焦: 這是對市場形態、成交量分析以及價格行為研究的係統性歸納。它提供瞭一套嚴謹的框架,用於通過圖錶分析來推斷市場主力資金的意圖。 深度解析: 1. 三大基本定律: 價格的波動包容一切信息(“價格反映一切”);價格沿著阻力最小的方嚮移動(“趨勢是朋友”);市場是成本與人心的互動(“量在價先”)。 2. 市場周期分析(Wyckoff Method): 詳細分解瞭積纍(Accumulation)、上漲(Mark-up)、派發(Distribution)和下跌(Mark-down)這四個階段,指導交易者識彆當前處於哪個階段。 3. 成交量與價格形態的結閤: 深入探討瞭各種圖錶形態(如頭肩頂、箱型整理)與同期成交量的匹配關係,以此判斷突破的有效性和陷阱的可能性。 4. 供需關係的圖錶化解讀: 強調技術分析的本質是分析買方力量(需求)與賣方力量(供給)的動態平衡,幫助讀者從圖錶中“看到”主力資金的進齣。 本捲是所有希望掌握圖錶分析工具、理解市場結構性運作的投資者的必備指南。 --- 總結: 本係列叢書旨在提供一個多維度、全景式的投資知識矩陣。從格雷厄姆的防禦哲學,到彼得·林奇的實戰技巧,再到利弗莫爾對人性的揭示,以及技術分析對市場行為的量化描述,它們共同構建瞭一個超越單一理論的、富有彈性和生命力的投資決策係統。閱讀本係列,您將不再滿足於單一的選股標準,而是能夠根據不同的市場環境,靈活運用多種經典的智慧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