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柳堂集

寒柳堂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寅恪 著
圖書標籤:
  • 詩詞
  • 宋詩
  • 寒柳堂
  • 文學
  • 古籍
  • 中國古典文學
  • 詩集
  • 宋代文學
  • 文化
  • 經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ISBN:9787108054005
版次:3
商品編碼:11750965
品牌:三聯書店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41
字數:166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陳寅恪(1890—1969),江西修水人。早年留學日本及歐美,就讀於德國柏林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法國巴黎高等政治學校和美國哈佛大學。1925年受聘清華國學研究院導師,迴國任教,兼任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抗戰期間,先後任教於西南聯閤大學、香港大學、廣西大學和燕京大學。1946年迴清華大學任教。1949年南遷廣州,為中山大學教授。
  陳寅恪是一位對中國近現代學術文化發展作齣重大貢獻的卓越學者。他在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濛古史、西域民族史、宗教史、古典文學、敦煌學等諸多領域的精湛研究,均達到很高的境界,具有開拓和奠基的意義。他以終生的學術實踐標舉現代學術精神,産生瞭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目錄

論再生緣
一、論唐高祖稱臣於突厥事
二、韋莊秦婦吟校
三、狐臭與鬍臭
四、徐高阮重刊洛陽伽藍記序
五、硃延豐突厥通考序
六、俞麯園先生病中囈語跋
七、讀吳其昌撰梁啓超傳書後
八、蓮花色尼齣傢因緣跋
九、三國誌曹衝華佗傳與佛教故事
贈蔣秉南序
附 寒柳堂記未定稿
寒柳堂記未定稿(補)


精彩書摘

  日照元配瀋氏,或者蘋南母瀋芬之姪女,俟後更考。戴茀弗堂記錄挽其女蘋南之詩頗多,而不及鹿泉之作者,或以未曾得見,遂至漏書,或雖得見,而以親傢翁之句為未工,因不載錄於其詩話耶?
  據趟佑傳,乾隆五十四年佑以江西鄉試正考官授江西學政。佩荃隨佑赴江西任所,不久逝世。此即吳興詩話壹貳所謂「隨翁鹿泉先生西江使署,未幾歿」者。陳長生挽詩第一首雲:「桂花香滿月圓初。驚說乘風返碧虛。」吳超亭挽詩雲:「尊章泣月驚鞦到。」瀋衝之挽詩雲:「鞦月滿輪人遽去,西風捲幕客重來。」楊拙園挽詩雲:「仙遊正值月團圞。」是佩荃歿於乾隆五十四年鞦季也。
  (二)隨園詩話補遺鼕略雲:
  吾鄉多閨秀,而莫盛於葉方伯佩蓀傢。其前後兩夫人,兩女公子,一兒婦,皆詩壇飛將也。其長媳長生,吾鄉陳句山先生之女孫也。寄外雲:「弱歲成名誌已違,看花人又阻春闈。(原注:兩上春官,以迴避不得入試。)縱教裘敝黃金盡,敢道君來不下機。」「頻年心事托冰絨,絮語煩君仔細看。莫道閨中兒女小,燈前也解憶長安。」
  寅恪案,陳長生寄外詩為何時何地所作,此點關涉考定長生與戴佩荃何時同在北京,而戴佩荃能作織素圖次韻詩之問題。據上引葉佩蓀傳,知葉紹桂於乾隆四十四年中式舉人,又據清代史乘,如清實錄東華錄等書,知自乾隆四十四年即紹桂鄉薦之年,至乾隆五十八年即紹桂成進士之年,其間共有六次會試,此六次會試,凡有舉人之資格者,皆可應試。紹桂之以迴避,兩次不能入闈,究在何年?今依次逆數而考定之。紹桂於五十三年丁母憂,不知其母卒於何月,雖五十四年有閏五月,然以常情推測,恐五十五年春闈,紹桂仍在母憂中,自不能應會試。五十二年會試,紹桂可以應試,蓋雖應試,而不得中式也。據紹桂傳,知紹桂在乾隆五十年由舉人於四庫館議敘,授內閣中書。此時其父佩蓀已前卒,其母尚健在。以常情論,紹桂全傢當在京師,而長生此時亦必在京,不必作寄外詩也。(袁隨園編續同人集壹叁閨秀類載,陳長生金陵阻風侍太夫人遊隨園作七律一首,此詩必作在乾隆五十三年紹桂母李含章逝世以前。同捲又載寄懷隨園十絕句第一首雲:「先生高隱臥煙蘿,三徑盤桓七十過。」據碑傳集壹百柒孫星衍撰袁君枚傳,知簡齋卒於嘉慶二年,年八十二。然則乾隆五十年簡齋年七十歲。長生作寄懷隨園十絕句時,必在乾隆五十年以後。綜閤推計之,當是乾隆四十九年九月葉佩蓀卒後,紹栓等扶柩囤籍,安葬之後,再返北京,因途中阻風金陵,李陳姑婦二人,因得遊隨園賦詩。至於長生作寄懷隨園十絕句時,則疑在其過金陵見簡齋之後,大約為隨夫葉紹栓供職京師之期間也。
  ……

前言/序言


寒柳堂集 —— 曆史風雲下的時代迴響 《寒柳堂集》並非一部虛構的小說,也不是一本情節跌宕的傳奇故事。它是一部沉澱瞭歲月痕跡、承載著時代精神的文集,如同在曆史長河中打撈齣的珍寶,以其獨特的視角和深邃的思考,展現瞭一個特定時期的人文風貌和社會思潮。這本書的價值,恰恰在於它並非“虛構”,而是基於真實的曆史脈絡,通過作者的觀察、體驗與感悟,摺射齣那個時代的光影。 穿越曆史的迷霧,觸摸真實的溫度 要理解《寒柳堂集》,首先要將其置於它所誕生的曆史背景之中。這本書的作者,雖然在此不做具體考證,但其作品必然與他所處的時代緊密相連。那個時代,或許正經曆著前所未有的變革,或許在風雲激蕩中尋求著方嚮,或許在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中掙紮。作者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將這些宏大的曆史進程,化為筆下的細微之處,從生活點滴,到社會現象,再到個人情懷,無不透射齣時代的烙印。 可以想象,在《寒柳堂集》的字裏行間,我們會看到那個時期人們的生活方式。或許是寒窗苦讀的士子,在昏黃的燈光下,為科舉功名而奮鬥;或許是市井小民,在熙熙攘攘的街頭,為生計而奔波,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淳樸善良,或是不經意間的無奈與辛酸,都可能被作者細膩地捕捉。作者的筆觸,就像是一麵鏡子,真實地映照齣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態,讓我們得以窺見尋常百姓傢的生活百態,感受那份來自曆史深處的溫熱。 思想的碰撞與人文的傳承 《寒柳堂集》的價值,更在於它所蘊含的思想深度。在曆史的變遷中,總會有思想的火花在閃耀,《寒柳堂集》很可能便是這樣一部記錄思想碰撞的寶典。作者可能深入探討當時的社會製度、文化傳統、道德倫理,以及新興的思潮。他或許會質疑陳規陋習,呼喚革新;或許會反思傳統價值,尋求傳承;又或許會在東西方文明的交融中,錶達自己的獨到見解。 這類文集,往往是知識分子精神世界的寫照。作者可能是一位飽讀詩書的學者,對經史子集有著深刻的理解,並將其運用到對現實的評論之中。他的文字,可能飽含著對國傢民族命運的憂思,對民生疾苦的關懷,以及對社會進步的期盼。透過他的文字,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知識分子的精神追求,他們對真理的探索,對理想的堅持,以及在亂世中的一份清醒與擔當。 《寒柳堂集》也可能記錄瞭那個時代人文精神的傳承。在曆史的長河中,總有一些優秀的文化傳統需要被發揚光大,一些人文關懷需要被傳遞下去。作者或許會通過對曆史人物的品評,對古老文化的頌揚,或者對高尚品德的贊美,來錶達他對人文精神的敬意和對後人的期許。這些文字,可能如同涓涓細流,滋養著讀者的心靈,引導人們去思考人生的意義,去追求更高尚的精神境界。 藝術的筆觸,情感的流露 盡管《寒柳堂集》並非小說,但作者的寫作本身也蘊含著藝術的魅力。好的文集,其文字本身就具備瞭打動人心的力量。作者或許擅長運用優美的語言,描繪生動的場景,刻畫鮮明的人物。他的筆觸,可能時而激昂,時而婉約,時而辛辣,時而溫情,能夠帶領讀者穿越時空的界限,身臨其境地感受他所描繪的世界。 《寒柳堂集》中的情感流露,也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者在書寫過程中,必然會融入自己的喜怒哀樂,自己的愛恨情仇。他對故鄉的眷戀,對友人的思念,對逝者的哀悼,對生活的感悟,都可能化為文字,觸動讀者的心弦。這些真摯的情感,使得《寒柳堂集》充滿瞭人性的光輝,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産生共鳴,感受到作者的心跳與呼吸。 曆史的鏡鑒,未來的啓示 閱讀《寒柳堂集》,不僅僅是為瞭瞭解過去,更是為瞭汲取曆史的智慧,啓迪未來的方嚮。《寒柳堂集》中的曆史經驗和教訓,可能對當下仍然具有藉鑒意義。作者對社會問題的剖析,對人情世故的洞察,以及對人生哲理的探索,都可能為我們提供寶貴的思考角度。 通過《寒柳堂集》,我們可以看到,曆史的車輪滾滾嚮前,但人類的許多睏惑與追求,卻似乎從未改變。書中可能包含的對權力、財富、名譽、愛情、生死等永恒主題的探討,能夠引發我們對自身價值和人生意義的深刻反思。 《寒柳堂集》就像是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窺見一個時代的靈魂;它又像是一麵鏡子,讓我們能夠照見自身的不足與潛力。《寒柳堂集》所承載的曆史溫度、思想深度和人文關懷,將超越時空的限製,與一代又一代的讀者進行對話,共同探索人類文明的奧秘。 總結 《寒柳堂集》並非是關於某種具體情節或虛構人物的書籍,它是一部蘊含著豐富曆史信息、深刻思想內涵和真摯情感流露的文集。通過作者的筆觸,我們得以觸摸曆史真實的脈搏,感受那個時代的人文溫度,思考社會變遷的邏輯,並從古人的智慧中汲取前進的力量。它是一份珍貴的曆史遺産,等待著我們去細細品味,去深入理解,去從中獲得屬於自己的感悟與啓迪。

用戶評價

評分

《寒柳堂集》給我的感覺,是一種置身於時間之外的體驗。當我翻開這本書,仿佛就走進瞭一個與世隔絕的靜謐之地,周遭的一切喧囂都消失瞭,隻剩下文字與我。它不像是一本故事書,有著清晰的脈絡和人物,更像是一係列碎片化的感悟,或者是一種對某種意境的捕捉。我嘗試著去理解它,但又覺得,理解本身似乎就破壞瞭它原有的韻味。它更多的是一種“感覺”,一種“氛圍”。就像你站在一片古老的竹林前,微風吹過,竹葉沙沙作響,一股清涼的氣息撲麵而來,你無法用語言完全描述這種感受,但你能夠深刻地體會到它的寜靜與美好。這本書,就是這樣,它不給你明確的答案,而是讓你在閱讀的過程中,自己去構建屬於你自己的感受與理解。它像一麵鏡子,映照齣你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情感,讓你與自己進行一次深刻的對話。

評分

《寒柳堂集》在我手中,宛如一本被時間遺忘的古籍,散發著淡淡的紙墨香,又承載著一種難以言說的重量。它不是那種能夠立刻抓住你的眼球、讓你廢寢忘食的書,而是需要你靜下心來,在某個午後,或是某個寂靜的夜晚,慢慢地去品味。我試著去捕捉它給我的第一印象:一種揮之不去、但又難以名狀的“留白”之美。就像一幅意境悠遠的山水畫,不事雕琢,卻處處皆景。作者似乎懂得,最深刻的情感,往往潛藏在最樸素的錶達之中;最動人的故事,可能就隱藏在最平凡的日常之中。我仿佛看到一位老者,在窗邊靜靜地品茗,目光悠遠,嘴角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他不說太多,但他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蘊含著韆言萬語。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是這樣,它不直接告訴你什麼,而是讓你在字縫裏,在字裏行間,自己去尋找那些未曾言說的秘密。這種“留白”的藝術,恰恰是最考驗讀者的智慧和感受力的,也正因如此,它纔顯得如此獨特而迷人。

評分

《寒柳堂集》是一本能夠讓你放慢腳步的書。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常常被各種信息和任務裹挾著前行,很少有機會能夠停下來,靜靜地感受生活本身。然而,當我捧起這本書,一切都變得不同瞭。它仿佛有一種魔力,能夠將我從現實的洪流中抽離齣來,帶入一個更加寜靜、更加深邃的世界。我無法用簡單的標簽去定義它,因為它所承載的,是如此的豐富而又難以言說。它不像一本小說,有著跌宕起伏的情節;它也不像一本散文集,有著明確的觀點和論述。它更像是一種心靈的低語,一種對生命細微之處的體察,一種對時間流逝的淡淡感慨。每次翻開,都能從中獲得新的體悟,仿佛它在不同的時刻,會展現齣不同的麵嚮,如同夜空中的星辰,你看到的,永遠隻是它的一部分,而它的整體,則蘊含著無盡的奧秘。

評分

《寒柳堂集》所營造的氛圍,宛如一麯悠揚的古琴,緩緩地在心間流淌。它沒有絢麗的辭藻,也沒有激烈的衝突,然而,卻有一種深入骨髓的力量,悄悄地滲入你的內心。我無法準確描述我是在閱讀一本怎樣意義的書,但我能感覺到,它像一位知己,在無聲地與我交流。它不像那些快餐式的讀物,能夠在一夜之間給你帶來巨大的衝擊,而是像細雨潤物,緩慢而堅定地改變著你的感知。我常常在翻閱它的過程中,不自覺地停下來,陷入沉思。那些文字,仿佛是來自遙遠的時空,帶著一種古老而又永恒的智慧。我感覺作者是一位非常善於觀察生活的人,他能從最細微之處,捕捉到人生的真諦,並將其娓娓道來。這種“不動聲色”的敘述方式,反而比聲嘶力竭的呐喊更能打動人心。它像一杯陳年的老酒,需要時間去醞釀,去品嘗,纔能體會到其中深厚的醇厚與甘冽。

評分

初讀《寒柳堂集》,便被那沉靜內斂的氣息所吸引。扉頁上,筆力遒勁的書名,仿佛是曆經歲月洗禮的古木,散發齣一種溫潤的、不易察覺的香氣。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期待著作者能引領我進入一個怎樣的世界。然而,正如品茗需細啜慢咽,讀《寒柳堂集》更需要一份耐心和沉浸。那些字裏行間流淌齣的,並非是跌宕起伏的情節,也不是聲嘶力竭的呐喊,而是一種更為深邃的、浸潤心脾的感受。它像是晨霧中的一座古老庭院,寜靜而又充滿故事,需要你一步步地去探尋,去體會那石闆路上的青苔,那廊簷下的燕子,那窗欞間灑落的月光。我似乎聽到瞭遠處傳來的絲竹之聲,又似乎聞到瞭雨後泥土的芬芳。這種感覺,很難用簡單的詞語來概括,它更像是一種情緒的共鳴,一種精神的觸動。它讓我放慢瞭腳步,開始審視內心深處的波瀾,去感受那些被日常喧囂所掩蓋的細膩情思。即使尚未深入書中內容,單是這份靜謐的氛圍,便已足以為我帶來一份難得的寜靜與思考。

評分

質量很好,用著也不錯,感覺物有所值,購買也十分方便!

評分

先生之精神,一生景仰!先生的著作,好好研讀!

評分

陳寅恪先生的這套書的確值得擁有,不隻是內容,設計包裝堪稱三聯的經典之作,終於買齊瞭

評分

京東發貨快 服務好

評分

獨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

評分

活動價入手,值得閱讀珍藏

評分

書裏麵的英雄人物很使我佩服、敬仰,很多人物的性格告訴我們怎麼去做人,怎麼去麵對現實。如品德高尚、功績卓著的堯,劉邦的高明,秦二世的殘暴,韓信的自持功高等。是呀,哲理使人深刻,倫理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辨,讀史書使人明智,使人清醒,使人智慧。因為知識使人文雅,使人謙遜,使人謹慎,使人快樂,又使人能塑造良好的性格,所以我們作為老師要多看書,多學知識,使自己成為一個知識淵博,學富五車的人。

評分

首先感謝京東的優惠力度以及快遞小哥的辛苦~~所謂囤書,即是遠大前程,又是必修功課,氣氛搞起來,囤書走起來!

評分

獨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