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介質力學引論

連續介質力學引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锡夔,郭旭,段慶林 著
圖書標籤:
  • 連續介質力學
  • 力學
  • 材料力學
  • 固體力學
  • 流體力學
  • 工程力學
  • 物理學
  • 高等教育
  • 教材
  • 理論力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453211
版次:1
商品編碼:11758394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8-01
頁數:136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連續介質力學引論》可作為力學專業和其他工程專業的研究生、高年級本科生連續介質力學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從事計算力學和工程中力學問題數值模擬工作的科技人員的參考書。

內容簡介

《連續介質力學引論》是作者在多年來為大連理工大學力學和各工程專業研究生講授“連續介質力學”課程的講稿的基礎上修訂完成。主要內容包括:張量分析簡介、變形和運動的幾何描述、連續介質運動的守恒律、宏觀連續體的本構理論等。考慮到作為連續介質力學主要任務之一的初、邊值問題的數值求解,《連續介質力學引論》特彆關注與基於連續介質力學理論的有限元等數值方法的銜接,《連續介質力學引論》還著重介紹基於內變量理論以及熱力學第二定律構建有限變形下彈塑性材料本構方程的一般理論和方法。

目錄

第1章 嚮量和張量基礎 1
1.1 嚮量的基本概念和錶示 1
1.2 嚮量的基本代數運算 2
1.2.1 點積(內積) 2
1.2.2 叉積(外積) 3
1.2.3 混閤積 4
1.2.4 張量積(並矢) 4
1.3 二維空間中非正交直綫坐標係下的嚮量錶示 5
1.4 三維空間中非正交直綫坐標係下的嚮量錶示 7
1.4.1 協變基嚮量 7
1.4.2 逆變基嚮量 8
1.4.3 度量張量 9
1.5 坐標變換 10
1.5.1 非正交基嚮量的基變換 10
1.5.2 標準正交基嚮量的基變換 12
1.5.3 基嚮量變換下嚮量分量錶示之間的關係 13
1.6 張量的基本概念和錶示 13
1.6.1 張量的基本概念 14
1.6.2 參考三維空間中協變與逆變基嚮量的張量錶示 14
1.6.3 對稱張量和反對稱張量 14
1.7 標準正交坐標係下張量的坐標變換與剛體鏇轉 15
1.7.1 嚮量的坐標變換 15
1.7.2 嚮量的剛體鏇轉 16
1.7.3 張量的坐標變換 17
1.7.4 張量的剛體鏇轉 18
1.8 張量的客觀性 19
1.9 張量的代數運算 20
1.9.1 張量的跡 20
1.9.2 張量點積 20
1.9.3 張量的雙點積 21
1.9.4 張量的並乘 22
1.10 張量的特徵值與特徵嚮量 22
1.10.1 張量的特徵值與特徵嚮量計算 22
1.10.2 對稱張量參考特徵正交基的譜分解 23
1.11 張量函數及其微分與導數 24
1.11.1 嚮量的標量函數的微分與導數 24
1.11.2 嚮量的嚮量函數的微分與導數 25
1.11.3 嚮量的張量函數的微分與導數 26
1.11.4 張量的標量函數的微分與導數 26
1.11.5 張量的張量函數的微分與導數 27
1.12 嚮量的標量?嚮量和張量函數的梯度 27
1.13 張量函數的散度 28
習題 29
第2章 變形與運動?應力與應變度量 31
2.1 初始構形?當前構形和參考構形 31
2.2 變形與運動的空間與物質描述 32
2.3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33
2.4 應變度量 35
2.4.1 變形梯度 36
2.4.2 Green應變張量 37
2.4.3 Almansi應變張量 37
2.4.4 變形梯度的極分解 39
2.4.5 應變張量的左?右伸縮張量錶示 40
2.4.6 應變度量張量的譜分解 41
2.4.7 兩點張量 42
2.4.8 應變度量張量的綜閤與比較 43
2.5 應力度量 45
2.5.1 體素和麵素的變換 45
2.5.2 Cauchy應力張量 47
2.5.3 2ndPiolaGKirchhoff(Norminal)應力張量 48
2.5.4 1stPiolaGKirchhoff(Norminal)應力張量 48
2.5.5 Kirchhoff(Nominal)應力張量 49
2.6 應變速率張量 49
2.7 功共軛應力應變度量 51
2.8 應力應變張量的客觀性 54
2.9 應力速率張量及客觀性 56
2.9.1 Cauchy應力張量的Jaumann速率 57
2.9.2 Kirchhoff應力張量的Truesdell速率 60
2.9.3 Cauchy應力張量的Truesdell速率 61
2.9.4 Kirchhoff應力張量的Jaumann速率 62
2.9.5 Cauchy應力張量Jaumann速率的本構模量張量Dt JC 62
2.10 不同應力應變速率之間的本構模量張量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63
2.11 應用:基於不同客觀應力應變速率的有限元剛度矩陣 64
2.11.1 應用Green應變率和2ndPGK應力速率的有限元剛度矩陣 65
2.11.2 應用變形張量率和Cauchy應力Jaumann速率的有限元剛度矩陣 67
習題 70
第3章 質量和動量守恒方程及連續介質熱動力學 72
3.1 積分的物質時間導數和雷諾輸運定理 72
3.2 質量守恒方程 74
3.3 動量守恒方程 75
3.4 角動量守恒方程 77
3.5 熱動力學第一定律:能量守恒方程 79
3.6 熱動力學第二定律?熵?ClausiusGDuhem不等式 82
3.7 Helmholtz自由能函數 83
3.8 內變量理論 85
習題 85
第4章 彈塑性本構方程的一般途徑 87
4.1 本構原理 87
4.2 非綫性彈性的本構模型 88
4.2.1 超彈性材料模型 88
4.2.2 亞彈性材料模型 89
4.3 變形度量的彈?塑性部分的和式分解與乘式分解 89
4.3.1 和式分解 89
4.3.2 乘式分解 90
4.4 亞彈性G塑性材料模型 91
4.4.1 塑性力學基礎 91
4.4.2 亞彈性塑性本構模型及其彈塑性切綫模量張量 92
4.5 超彈性G塑性材料模型 96
4.5.1 材料彈性變形的超彈性本構描述 96
4.5.2 變形梯度彈塑性乘式分解下的應變速率及和式分解的近似性 97
4.5.3 超彈性塑性本構模型———小應變理論下的最大塑性逸散原理和本構關係 100
4.6 前推?後拉和Lie導數 103
4.6.1 兩個構形間運動學量的前推和後拉 103
4.6.2 兩個構形間應力度量張量的前推和後拉 104
4.6.3 應力與應變度量張量的Lie導數 105
4.7 有限應變下的最大塑性逸散原理與本構關係演化方程 106
4.8 有限應變下本構關係演化方程的指數返迴映射算法 109
4.9 有限應變下指數返迴映射算法的切綫模量張量 116
習題 118
參考文獻 119
索引 120

精彩書摘

第1章嚮量和張量基礎
力學大師馮元楨說:“美麗的故事需要用美麗的語言來講述,張量就是力學的語言。”本章隻闡述嚮量和張量的基礎知識,目的是為後麵力學內容的講述提供工具和便利,並不奢求涵蓋整個張量分析的內容。
1.1嚮量的基本概念和錶示
在三維歐幾裏得(Euclidean)空間中,同時具有大小和方嚮的量稱為嚮量(或矢量),例如力、力矩、速度、加速度等,常用黑體字符錶示,例如F,M,v,a等。隻有大小的量稱為標量,例如溫度、時間、質量、能量等。在三維空間(為簡明起見,略去歐幾裏得,下同)的笛卡兒坐標係中選取與全局正交坐標係坐標軸重閤的正交標準基e0x,e0y,e0z,即e0i?e0j=δij(式中i,j分彆錶示x,y,z;δij稱為Kronecker delta符號), 任一嚮量可錶示為這組全局正交標準基的綫性組閤,例如,對於速度嚮量v有
嚮量式(1.1.1)的分量錶示為
式(1.1.1)和式(1.1.2)可推廣到n維空間。定義一組與n維空間中全局正交坐標係的坐標軸重閤的正交標準基e01,e02, ,e0n,則任一n維嚮量v及其分量可分彆錶示為
根據愛因斯坦(Einstein)求和約定,式(1.1.3)可簡化為
式中i稱為啞標(dummy indices),錶示此式要對i由1至n的整數求和。應注意的是,啞標總是成對齣現,且可用相同取值範圍的另一對字母任意代換,即
說明1.1.1:在矩陣和數值分析(如有限元分析)中采用嚮量矩陣錶示時,嚮量通常錶示列嚮量,即n×1嚮量。式(1.1.4)錶明,在矩陣分析中通常的n維嚮量錶示意味著基嚮量不僅是正交標準基,而且與全局正交坐標係的坐標軸重閤。
說明1.1.2:嚮量v的轉置錶示為 vT=[v1v2 vn],為一1×n的行嚮量。
說明1.1.3:在有限元分析中,嚮量v中的分量可以同時包含具有不同物理意義和量綱的量,例如v1,v2,v3錶示三維幾何空間中沿笛卡兒坐標係x,y,z軸的速度,v4,v5,v6 分彆錶示溫度,壓力,質量等。
說明1.1.4:在離散空間中,嚮量v可以重復地列齣定義在所有m個離散點上的速度、溫度、壓力、質量等物理量。
1.2嚮量的基本代數運算
1.2.1點積(內積)
對於三維空間中的兩個嚮量u和v,它們的點積(dot product, inner product)定義為
式中u,v分彆錶示嚮量u,v的模,而u,v錶示嚮量u和v之間的夾角。式(1.2.1)錶明,兩個嚮量的點積為標量。參考三維空間中任一組笛卡兒坐標係(可以不與全局正交坐標係坐標軸重閤)定義一組正交標準基ex,ey,ez,並采用式(1.1.1)的形式分彆錶示嚮量u和v,則它們的點積可錶示為u?v=∑3i=1∑3j=1uivjei?ej(1.2.2)注意到三維笛卡兒坐標係中正交標準基中各基嚮量之間的正交性,即
將式(1.2.3)代入式(1.2.2),並應用愛因斯坦求和約定可得到
將式(1.2.4)推廣至n維空間,參考一組正交標準基(e1,e2, ,en)錶示的任意兩個嚮量u和v的點積可寫為
在廣泛應用於有限元分析的嚮量矩陣的錶示形式中,兩個嚮量的點積通常寫為
以上闡述說明,點積是這樣一個算子(operator),它作用在兩個嚮量上得到一個標量。
1.2.2叉積 (外積)
對於三維空間中的兩個嚮量u和v,它們的叉積(vector product, outer product)定義為一個嚮量w=u×v,其方嚮按右手螺鏇法則定義為垂直於u和v所構成的平麵(如圖1.1所示),其絕對值(嚮量w的模)定義為以u和v為鄰邊所構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麵積,即
設e1,e2,e3是三維空間中任選的一組正交標準基,對其應用上述嚮量叉積定義,可得到
圖1.1嚮量叉積定義
為簡化上述錶示,可定義作為標量的排列(permutation)符號
式(1.2.11)可具體寫為
應用排列符號εijk,式(1.2.8)~式(1.2.10)可簡潔地錶示為
或寫成
可以看到,叉積是這樣一個算子,它作用在兩個嚮量上得到一個嚮量。應注意的是,兩個嚮量的叉積僅定義在三維空間中,且u,v,w三個嚮量構成一個右手係。在一些文獻中,兩個嚮量u,v的叉積有時也被錶示為u∧v。
1.2.3混閤積
對於三維空間中不共麵的任意三個嚮量u,v和w,它們的混閤積 ( (scalar) triple product)定義為
可以看到,混閤積[u v w]為一標量,其物理意義為:當u,v,w構成右手係時,其值為正,反之為負;而它們的絕對值均錶示以u,v,w為三個棱邊所構成的平行六麵體的體積。說明1.2.1:可以證明,由三個嚮量u,v,w的兩兩點積所構造的行列式等於以它們為棱邊所構成的平行六麵體體積的的平方,即
說明1.2.2:對於兩個任意混閤積[u v w]和[u′v′w′],同樣可證明
1.2.4張量積(並矢)
在嚮量的點積計算中,若令一嚮量為u,另一嚮量為單位嚮量n (n=1),則(u?n)n錶示嚮量u在方嚮嚮量n上的投影。因(u?n)為一標量,有
注意到式(1.2.21)右端項若采用嚮量矩陣形式可錶示為在張量分析中定義上式中兩個嚮量nn(在矩陣分析中錶示為nnT)的並矢為張量積,即nnTunnu=Nu(1.2.23)
式(1.2.23)中的N=n�猲即為嚮量n與其自身的張量積(並矢)。與式(1.2.21)和式(1.2.22)相應的張量分量錶示可寫為njniui=njniui=Njiui=Nijuj(1.2.24)
應說明的是,由於,即Nij是對稱的,這是式(1.2.24)最後一個等號的理由所在。以上通過式(1.2.21)所描述的特例引入瞭張量積的概念。一般地,兩個嚮量a=aiei和b=bjej的張量積(並矢)(tensor product, dyadic product)定義為如下一個二階張量C,錶示為C=a�猙=aiei�猙jej=aibjei�猠j=Cijei�猠j(1.2.25)
嚮量a,b可以具有不同維數,例如n維嚮量a和m維嚮量b,由此得到的張量積C為一n×m維的二階張量。顯然,張量積不滿足交換律;即使嚮量a,b具有相同維數n,由於aibj≠biaj,a�猙=aibjei�猠j≠b�猘=ajbiei�猠j(1.2.26)
式(1.2.26)相當於在嚮量運算中眾所周知的如下不等式abT≠baT(1.2.27)說明1.2.3:張量積(並矢)的符號��在某些著作或文獻中被省略,即A=a�猙=ab(1.2.28)
因此對於在張量分析中的兩個嚮量的點積錶示,其點積符號不可省略。
1.3二維空間中非正交直綫坐標係下的嚮量錶示
為便於描述物理問題,除前述笛卡兒坐標係外,非正交直綫坐標係也常被用於特定問題及其客觀規律的描述,如闆殼問題等。如圖1.2(a)所示,g1,g2為二維空間中一非正交直綫坐標係的參考嚮量,根據啞標求和約定,二維空間中任一嚮量r可錶示為該參考嚮量的綫性組閤
(1.3.1)定義沿g1,g2方嚮的單位嚮量分彆為
且有
式(1.3.3)中的不等號是由於單位嚮量i1,i2不正交。同樣,對於參考嚮量g1,g2
有這是由於參考嚮量g1,g2既不正交,也不是單位嚮量。
應著重指齣的是,嚮量r在參考嚮量g1,g2上的投影並不等於它相應的分量,這可由以下二式說明:

前言/序言


結構動力學基礎與應用 簡介 本書係統地闡述瞭結構動力學的基本理論、分析方法及其在工程實踐中的應用。內容涵蓋瞭從單自由度體係到復雜多自由度、連續體體係的動力響應分析,深入探討瞭振動隔離、吸振技術以及地震工程中的關鍵問題。全書邏輯嚴謹,理論推導詳實,並通過大量算例和工程實例,旨在為土木、機械、航空航天等領域的工程師和研究生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用的分析工具。 本書的核心目標是使讀者能夠準確地建立工程結構的動力學模型,理解並掌握綫性及非綫性係統在各種外部激勵(如地震、風荷載、衝擊載荷)下的動態行為,並能設計齣具有良好抗震和抗振性能的結構。 --- 第一部分:基礎理論與單自由度係統 第一章:結構動力學概述與基本概念 本章首先界定結構動力學的研究範疇,明確其與靜力學、材料力學的區彆與聯係。重點介紹動力學分析所需的基本物理量,包括質量、剛度、阻尼的物理意義與數學錶徵。引入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微分形式,並探討結構在不同激勵下的運動自由度概念。討論瞭集中參數模型(Lumped Parameter Model)的建立方法,這是後續復雜分析的基礎。 第二章:自由振動分析 深入研究不含外部激勵和阻尼的自由振動問題。對於理想化的無阻尼單自由度係統,推導並求解瞭特徵微分方程,得到瞭圓頻率、自振頻率和周期。詳細分析瞭初始條件對振動形態的影響。隨後,引入黏性阻尼的概念,推導瞭有阻尼自由振動的運動方程,並分類討論瞭欠阻尼、臨界阻尼和過阻尼三種情況下的響應特性,特彆是對振動衰減規律進行瞭量化描述。 第三章:受迫振動分析與諧響應 本章專注於係統在周期性外部激勵下的穩態響應。首先,針對無阻尼係統,分析瞭共振現象的産生機理,包括共振比、振型放大係數等關鍵參數。接著,詳細推導瞭黏性阻尼係統在簡諧荷載下的穩態解,重點討論瞭頻率響應函數(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 FRF)的物理意義及其在係統識彆中的應用。通過波特圖和相角圖,直觀展示瞭係統對不同頻率激勵的敏感性。 第四章:瞬態響應分析與衝激函數 本章處理瞬態荷載(如衝擊、脈衝)作用下的結構響應。首先,引入狄拉剋(Dirac)衝激函數及其性質,將其作為描述瞬態激勵的有力數學工具。利用積分變換法(如拉普拉斯變換),推導瞭單自由度係統在任意激勵下的瞬態解。重點講解瞭係統的瞬態衰減特性,並引入瞭峰值因子(Peak Factor)的概念,用於評估瞬態響應的最大值。 --- 第二部分:多自由度係統與模態分析 第五章:多自由度係統的建立與運動方程 將理論擴展到具有多個自由度的離散係統。講解瞭拉格朗日方程(Lagrange's Equation)在建立復雜係統運動方程中的應用優勢。詳細推導瞭包含質量矩陣 $mathbf{M}$、阻尼矩陣 $mathbf{C}$ 和剛度矩陣 $mathbf{K}$ 的通用綫性動力學方程。重點介紹瞭如何通過位移耦閤關係來識彆係統特性。 第六章:無阻尼自由振動與特徵值問題 分析多自由度係統的固有特性。將運動方程簡化為特徵值問題 $left(mathbf{K}-omega^2 mathbf{M} ight) mathbf{u} = mathbf{0}$。係統闡述瞭如何求解特徵值(固有頻率 $omega_n$)和特徵嚮量(振型 $mathbf{u}_n$)。強調瞭振型矩陣的完備性和正交性(相對於質量矩陣和剛度矩陣的離散正交性),這是後續解耦分析的基礎。 第七章:模態分析與響應求解 引入模態疊加法(Modal Superposition Method)來求解有阻尼、有激勵的多自由度係統響應。核心思想是將廣義坐標分解到主坐標係(模態坐標係)下,利用振型的正交性實現運動方程的解耦。詳細推導瞭不同阻尼情況(如比例阻尼、非比例阻尼)下模態解的疊加過程,並討論瞭有效模態數量的選擇標準。 第八章:平均響應分析與譜分析 對於隨機或復雜的地震荷載,引入隨機振動理論。講解瞭功率譜密度函數(Power Spectral Density, PSD)的概念及其在描述荷載隨機特性中的作用。推導瞭係統在隨機激勵下的均方根(RMS)響應計算方法。重點介紹反應譜法(Response Spectrum Analysis),這是工程抗震設計中常用的簡化分析手段,講解瞭峰值因子與統計學意義。 --- 第三部分:連續體、阻尼與非綫性問題 第九章:一維連續體係統的動力學 將動力學分析推廣到杆件、梁等連續介質。推導瞭梁的歐拉-伯努利梁方程(Euler-Bernoulli Beam Equation)的動力學形式。通過邊界條件和特定的傅裏葉級數展開,求解瞭無阻尼梁的固有頻率和振型。討論瞭集中質量和分布式質量對梁振動特性的影響。 第十章:阻尼模型的深入探討 超越最簡單的黏性阻尼模型,探討更符閤工程實際的阻尼形式。詳細分析瞭庫侖阻尼(摩擦阻尼)和材料阻尼(如基於應變能量的阻尼比模型)。重點討論瞭粘滯阻尼矩陣 $mathbf{C}$ 的構成,特彆是比例阻尼(Rayleigh Damping)的適用範圍和局限性,以及如何通過實驗數據確定非比例阻尼參數。 第十一章:基本非綫性動力學概念 引入結構非綫性因素,如剛度非綫性(幾何非綫性或材料非綫性)和阻尼非綫性。將運動方程轉化為非綫性微分方程。講解瞭非綫性係統響應分析的基本方法,如逐步積分法(Time Stepping Methods),特彆是Newmark- $eta$ 法和中心差分法在非綫性瞬態分析中的應用和穩定性要求。 第十二章:振動控製與隔離技術 本章將理論應用於工程實踐中的振動控製。深入研究瞭被動減振技術:減隔震(Base Isolation)和吸振器(Tuned Mass Damper, TMD)。從動力學角度推導瞭隔震係統的傳遞率,闡述瞭如何通過增加結構的柔度來降低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響應。分析瞭TMD在抑製特定頻率振動時的設計參數(調諧與耗能)。 --- 附錄 附錄 A:張量與矩陣代數基礎迴顧 附錄 B:拉普拉斯變換與傅裏葉變換在動力學中的應用 附錄 C:有限元方法在動力學建模中的初步介紹 附錄 D:工程結構阻尼比的實驗確定方法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所展現齣的那種“無處不在”的力量。翻開書頁,我仿佛進入瞭一個由流體和固體交織而成的奇妙世界,而連續介質力學,正是理解這個世界的通用語言。我被書中對“應力”概念的深入剖析所震撼。作者不僅僅是給齣瞭應力張量的定義,更是深入探討瞭它在微觀層麵所代錶的力係,以及它如何傳遞和分布。這種對細節的關注,讓我對物體內部所承受的巨大力量有瞭更直觀的感受。書中的“本構關係”部分,對我而言,是最具挑戰也最有啓發性的。我之前總是覺得,材料的性質是固定的,然而這本書卻讓我明白,材料的響應是如此的復雜多變,它取決於材料本身的性質,也取決於外界施加的應力和應變。我花瞭大量的時間去理解那些綫彈性、彈塑性、粘彈性等模型,試圖理解不同材料在受力時的不同“脾氣”。這本書讓我意識到,連續介質力學,不僅僅是關於“力”,更是關於“物質”本身在力的作用下所錶現齣的種種“行為”的科學。它為我打開瞭一扇理解宏觀世界的窗戶,讓我看到瞭那些隱藏在日常現象背後的深刻的力學原理。

評分

坦白說,初次拿起這本《連續介質力學引論》,我內心是有些忐忑的。我對力學的理解,更多停留在中學時代的剛體力學和基礎的材料力學。然而,書中的內容卻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作者並沒有將讀者直接推入復雜的數學海洋,而是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從物理直覺齣發,慢慢引導我們進入連續介質的宏觀世界。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對“運動”和“變形”的精妙描述。他通過對速度場、位移場等概念的細緻講解,讓我體會到物質在連續尺度上發生的復雜運動。而對於“應變”的理解,我也從之前的模糊認識,變得清晰起來。書中對各種應變張量,如無窮小應變、大應變等的區分和講解,讓我明白瞭在不同變形幅度下,描述形變的數學工具是不同的。我花瞭不少時間去研究書中關於“守恒定律”的推導,這讓我深刻理解瞭物質、動量和能量在連續介質中的傳遞與轉化。這本書的偉大之處在於,它能夠將如此抽象而普遍的物理規律,用一種係統而嚴謹的方式呈現齣來,讓我對流體、固體、甚至其他一些更奇妙的物質形態,都産生瞭一種統一的力學視角。

評分

當我翻開這本《連續介質力學引論》時,我被一種沉靜而深刻的學術氛圍所吸引。書中的文字並非華麗辭藻,而是以一種冷靜而精確的語言,構建起宏大的理論體係。我被書中對物質基本性質的探討所深深吸引。作者並沒有急於引入復雜的數學模型,而是先從“連續介質”這個概念本身入手,深入剖析瞭其物理意義和適用範圍。這種“追根溯源”的講解方式,讓我對後續內容的理解打下瞭堅實的基礎。特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闡述物質的彈性、塑性、粘性等特性時,不僅僅是羅列公式,而是深入探討瞭這些宏觀現象背後所蘊含的微觀物理機製。我常常會驚嘆於作者的洞察力,他能夠將那些肉眼難以察覺的分子層麵的相互作用,轉化為一套可以被精確描述和預測的宏觀行為。書中對各種本構關係的介紹,也讓我大開眼界。我之前對於“材料的性質”這一概念,總是模糊不清,而這本書則清晰地劃分瞭不同材料在力學響應上的差異,並給齣瞭相應的數學描述。我花瞭很長時間去理解那些偏微分方程,試圖體會它們是如何捕捉材料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變化。這本書的閱讀過程,對我而言,與其說是在學習知識,不如說是在進行一場思維的“煉金術”,將抽象的物理概念,提煉成精煉的數學語言,最終化為對物質世界深刻的理解。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充滿瞭科學的嚴謹與藝術的沉靜,深邃的藍色背景上,流動的麯綫仿佛暗示著介質的無形之手,輕輕撥動著物質世界的脈搏。拿到手中,厚實的紙張和精良的裝幀都讓人感受到一種沉甸甸的價值感。我作為一個對力學有著濃厚興趣,但又非科班齣身的讀者,總覺得很多概念在腦海中飄忽不定,缺乏一個清晰的脈絡。這本書恰好填補瞭我的知識空白。它從最基礎的物質連續性假設齣發,循序漸進地引入瞭張量、應力、應變等核心概念。我尤其喜歡作者在講解這些抽象概念時,所采用的類比和圖示。那些生動的比喻,將復雜的數學語言巧妙地轉化為瞭易於理解的物理圖像。例如,在講解應力張量時,作者用到瞭如同“切豆腐”般的形象描述,讓我瞬間領悟到不同方嚮上作用力是如何相互關聯的。而那些精美的示意圖,則如同把抽象的數學公式具象化,讓我在腦海中勾勒齣物體在受力時的微觀變形過程。雖然書中不乏嚴謹的數學推導,但作者始終保持著一種引導的姿態,仿佛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耐心地帶領讀者一步步深入。我常常會在某個推導過程陷入沉思,然後翻迴前麵的內容,重新梳理一遍,每一次的重讀,都能發現新的理解。這本書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像是一扇打開物理世界奧秘的大門,讓我對我們所處的世界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

評分

這本書的氣質,仿佛是知識的殿堂裏一位沉默而睿智的長者,它不張揚,不喧嘩,隻是靜靜地在那裏,等待著有緣人的靠近。我在閱讀過程中,最感受到的是一種“循序漸進”的流暢感。從對連續介質假設的嚴謹鋪墊,到張量分析的引入,再到應力、應變、本構關係等核心內容的展開,每一步都顯得那麼自然而然,如同順流而下,不費吹灰之力。作者的敘述邏輯清晰,層次分明,讓我能夠很容易地跟隨他的思路,一步步深入到連續介質力學的核心。我之前在其他地方接觸到的一些概念,在這本書裏得到瞭係統而完整的解釋,仿佛將散落的珍珠串聯成瞭一條精美的項鏈。特彆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對邊界條件和初始條件的講解,讓我明白瞭為何同樣的力學模型,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下會有截然不同的結果。這讓我意識到,理解一個力學問題,不僅僅在於掌握理論本身,更在於如何將其與實際的物理場景相結閤。這本書讓我對“變形”這個概念有瞭全新的認識,不再僅僅停留在宏觀的形變,而是深入到其內在的應力分布和能量轉化。每一次的閱讀,都像是在一次精密的“解剖”,將復雜的物理現象,一層層剝離,露齣其最本質的力學骨骼。

評分

還沒喝還沒喝還沒喝還沒喝

評分

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

評分

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

評分

商品還行!!不錯!!物流也挺快的!!主要是態度好!!

評分

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

評分

上課用的課本,這麼薄的書定價這麼貴,很不科學。

評分

上課用的課本,這麼薄的書定價這麼貴,很不科學。

評分

商品還行!!不錯!!物流也挺快的!!主要是態度好!!

評分

還沒喝還沒喝還沒喝還沒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