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伤残标准实用速查手册

人体伤残标准实用速查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铁英 编
图书标签:
  • 人体损伤
  • 伤残评定
  • 医学法律
  • 法医鉴定
  • 劳动能力鉴定
  • 工伤
  • 意外伤害
  • 临床实践
  • 标准手册
  • 速查手册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ISBN:9787509361924
版次:1
商品编码:1176588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6
字数:289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
  ◎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
  ◎劳动能力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
  ◎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及代码

内容简介

  对现行《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和《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行业标准)》按照法医学思维模式,进行了重新编排,更便于快速查询。
  编排思路:把标准中的条款,分别按照以解剖学定位为主,以器质性或功能性改变为辅的方式排列(比如把肝脏相关的条款,不管是器质性损伤或功能性改变的条款,以解剖定位的方式集中排列),使标准条款与病历实现无缝对接,大大降低鉴定所耗时间成本。
  同时,对于一些专业词汇还进行了释义,辅助理解。

目录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速查表
1 颅脑损伤
11 头皮、帽状腱膜
111 缺损、撕脱
112 创口、瘢痕、血肿、擦伤、挫伤
12 颅骨骨折、硬脑膜破裂
13 颅底骨折
14 脑挫伤、出血、血肿、积液
15 脑水肿,脑疝
16 脑外伤后遗留病症
17 中枢性肢体瘫痪
18 非肢体瘫运动障碍
19 智能减退、精神障碍
110 脊髓损伤致排便、排尿异常
2 面部耳廓损伤
21 面部
211 创口、瘢痕、擦挫伤
212 条块状瘢痕
213 瘢痕、色素改变
214 容貌毁损
22 眼部结构
221 眼睑缺失、缺损
222 眼睑外翻
223 上睑下垂、闭合不全
224 眼球萎缩、挫伤
225 眶壁
226 鼻泪管、内眦韧带、泪器
23 鼻
231 离断、缺损
232 鼻部骨折、出血
24 耳廓离断、缺损、畸形
25 面神经损伤致面瘫影响眼睑、口角
26 颌骨、颧骨
27 张口困难
28 唇
29 口腔
291 牙齿、牙槽突
292 舌、口腔粘膜
293 腮腺、颌下腺、舌下腺
3 听器听力前庭损伤
31 听器
311 外耳道
312 鼓膜
313 听骨、鼓室
32 听力
321 双耳听力
322 一耳听力
33 听力、前庭功能障碍
4 视力视器损伤
41 眼球
411 破裂、萎缩/缺失、球内结构损伤
412 青光眼、角膜翳、晶体病、低眼压、睑球粘连
42 视力
421 盲 目
422 视力损害
423 斜视、复视
43 视野
5 颈部损伤
51 擦、挫、划伤,创口或瘢痕
52 颈前瘢痕
53 颈总、颈内、颈外、椎动脉
54 颈部组织器官
541 甲状腺、甲状旁腺、舌骨
542 咽、喉、气管
543 咽、食管
55 发声、构音
56 窒息、膈神经
6 胸部损伤
61 女性乳房
62 胸壁
63 胸骨、锁骨、肩胛骨及关节脱位
64 肋骨、肋软骨
65 胸腔积血、积气
66 纵隔、大血管
67 气管、支气管、食管
68 肺
69 心脏
610 脓胸(肿)、乳糜胸、气管食管瘘、窒息
611 膈肌
7 腹部损伤
71 腹壁
72 腹腔脏器
721 胃、肠、胆囊、胆道
722 肝、脾、胰、肾破裂手术
723 肝
724 脾
725 胰
73 肠瘘、尿瘘、尿外渗、腹膜炎与休克
74 积血、血肿
75 大血管
76 肾
761 血肿、血尿
762 肾性高血压、肾积水、动脉瘤、动静脉瘘
763 肾功能不全
8 盆部及会阴损伤
81 骨盆、髋臼
82 膀胱、输尿管、尿道
83 排尿障碍
84 男性生殖系
841 睾丸、附睾、输精管
842 睾丸、阴茎
843 龟头
844 器质性阴茎勃起障碍
845 阴囊、阴茎、会阴
85 女性生殖系
851 子宫、卵巢
852 阴道、外阴、会阴
853 早产、死胎、早剥、流产
86 直肠、肛管、肛门
9 脊柱四肢损伤
91 脊椎骨折、脱位、间盘突出
92 肢体皮肤、关节、骨骼
921 肢体皮肤创口、瘢痕
922 肢体离断、缺失
923 关节功能丧失
924 四肢长骨、髌骨
925 股骨、胫腓骨骨折缩短、成角或旋转畸形
926 股骨颈、股骨头、或髋关节脱位、假体置换
927 膝关节
928 关节半月板、韧带、脱位、肌腱
929 骺板、骨骺
93 骨挫伤
94 肢体神经损伤
95 肢体血管破裂
10 手损伤
101 手离断、缺失、功能丧失
102 拇 指
103 余四指
104 指骨、腕骨、掌骨
105 手部皮肤、肌腱、关节、指甲

精彩书摘

  凡例
  1本手册参考期刊论文格式要求,设置各级目录编码及标题,组成排列条款的框架。其框架结构设置,是以站立的人体为轴心,以先上后下、先外后内的定位方式排列。同时,以解剖学名称、生理学名称、器质性及功能性病变名称为先后,按顺序排列而成。然后将每项条款,按此顺序排列。
  2在每项具体条款前,附加带方括号的等级词条,如[重伤一级]、[工伤一级]、[道标一级]、[保险一级]。
  3等级词条后接的编码,是条款在原文中所属各级标题的编码。编码后的文字内容,是标准条款的原文。
  示例:“[重伤二级]512 g)脑挫(裂)伤,伴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中,[重伤二级]为作者所设框架的等级词条,“512 g)”意为原标准中“512”号编码下的“g)”条,条款内容为“脑挫(裂)伤,伴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4条文下的注释,除源自标准原文中准则与附录部分对应性强的解释外,其余部分来自《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释义》(公安部刑事侦查局)、《法医临床检验规范》(司法鉴定教育培训系列教材编审委员会)、《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适用指南》(司法部司法鉴定管理局),还有其他书刊及规范等(具体书目信息请见“参考文献”部分)。注释部分段末有脚注标的,脚注序号对应“参考文献”中具体书目的序号。
  5为方便工伤评定人员阅读和使用,《〈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速查表》的各级标题,除以解剖学框架为基础,对不易用解剖分类方式命名的各级标题,参考和引用了该标准文本后“附录C(规范性附录)职工工伤 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表”中按门类分类的伤残类别标题(表C中最左纵列“伤残类别”标题)。
  6《〈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速查表》中,一、二级编码与标题,为本文保留的标准原文中的标题与编码;三级标题为作者归纳添加。
  7手册后附四个标准的原文及大关节功能测量方法,供读者查阅手册时对照使用。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速查表
  《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速查表
  1颅脑损伤
  11 头皮、帽状腱膜
  111 缺损、撕脱
  [重伤二级]512 a)头皮缺损面积累计750cm2以上。注释头皮结构由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帽状腱膜下层、骨膜组成。头皮缺损是指外伤造成帽状腱膜以外头皮全层缺损,须手术治疗或头皮永久性缺损。[1][轻伤一级]513 b)头皮撕脱伤面积累计500cm2以上;头皮缺损面积累计240cm2以上。
  [轻伤二级]514 b)头皮撕脱伤面积累计200cm2以上;头皮缺损面积累计100cm2以上。注释头皮撕脱伤指头皮自帽状腱膜下撕脱,面积指损伤当时头皮撕脱游离的面积。[1]
  112 创口、瘢痕、血肿、擦伤、挫伤
  [轻伤一级]513 a)头皮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200cm以上。
  [轻伤二级]514 a)头皮创口或者瘢痕长度累计80cm以上。
  [轻微伤]515 c)头皮创口或者瘢痕。注释头皮创口深达皮下组织,一般需要手术缝合,包括锐器创、钝器创、火器创等,本标准中瘢痕是指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损伤后所遗留。[1][轻伤二级]514 c)帽状腱膜下血肿范围500cm2以上。
  [轻微伤]515 b)头皮擦伤面积50cm2以上;头皮挫伤;头皮下血肿。注释头皮挫伤、擦伤、头皮下或帽状腱膜下血肿,指肉眼可以看到或影像学证实。[1]
  12 颅骨骨折、硬脑膜破裂
  [重伤二级]512 b)开放性颅骨骨折伴硬脑膜破裂。注释本标准中开放性颅骨骨折伴硬脑膜破裂是指外开放性颅脑损伤,即头皮创、颅盖骨骨折、硬脑膜破裂脑组织与外界相通;不包括内开放性颅脑损伤,如颅底骨折伴脑脊液漏。硬脑膜破裂需手术治疗,不包括损伤造成单纯气颅未出现脑受压症状体征的。[1][重伤二级]512 c)颅骨凹陷性或者粉碎性骨折,出现脑受压症状和体征,须手术治疗。注释颅骨凹陷、粉碎性骨折出现脑受压症状是指损伤后出现意识障碍、头痛、头晕、呕吐等,脑受压、颅压增高体征是指瞳孔变化、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颈项强直、失语、肢体瘫痪、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四肢肌张力改变等,必须行手术治疗的。[1]颅骨骨折的手术适应征:(1)骨折片陷入颅腔的深度在10cm以上;(2)大面积的骨折片陷入颅腔,因骨性压迫或并发出血等引起颅内压增高者;(3)因骨折片压迫脑组织,引起神经系统体征或癫痫者,位于大静脉窦部的凹陷骨折如引起神经系统体征或颅内压增高者,也应手术整复或摘除陷入之骨折。若缺损过大,则应留待日后择期修补。[2][轻伤一级]513 c)颅骨凹陷性或者粉碎性骨折;
  [轻伤二级]514 d)颅骨骨折。
  13 颅底骨折
  [重伤二级]512 d)颅底骨折,伴脑脊液漏持续4周以上。注释颅底骨折多数无须特殊治疗,重点在于处理合并出现的脑损伤和其他并发损伤。持续四周以上或伴颅内积气经久不消时,应及时进行脑脊液漏修补,封闭漏口,对碎骨片压迫视神经或面神经的,应尽早去除骨片。[2][重伤二级]512 e)颅底骨折,伴面神经或者听神经损伤引起相应神经功能障碍;
  [轻伤一级]513 d)颅底骨折伴脑脊液漏。注释颅底骨折可以造成脑脊液漏,包括脑脊液鼻漏、脑脊液耳漏,脑脊液皮肤漏。颅底骨折(颅中窝骨折)造成面神经损伤表现为同侧周围性面瘫。颅底骨折造成听神经损伤表现为同侧听觉功能障碍、听力减退等,遗留的面、听神经功能障碍比照相应条款。[1]
  14 脑挫伤、出血、血肿、积液
  [重伤二级]512 g)脑挫(裂)伤,伴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重伤二级]512 f)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伴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注释头部遭受暴力作用造成脑挫裂伤或软脑膜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出现神经症状和体征,有些症状体征与脑受压相同。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出现典型的脑膜刺激征等。[1][重伤二级]512 h)颅内出血,伴脑受压症状和体征。注释伴脑受压症状和体征的颅内出血,既包括外伤所致的硬膜外出血、硬膜下出血和脑内出血,也包括外伤导致的急性颅内出血、亚急性颅内出血和慢性颅内出血等。无论何种类型的颅内出血,只要伴有脑受压症状和体征即符合本条规定。[1]
  多田氏公式血肿容积计算公式为:v=kabcπ/6,式中:v=血肿容积,单位为毫升(mL),a=头颅CT轴位扫描显示血肿最大层面的血肿最大长径,单位为厘米(cm),b=头颅CT轴位扫描显示血肿最大层面的血肿最大宽径,单位为厘米(cm),c=扫描层厚,单位为厘米(cm),k=可见血肿的层数。[4][轻伤一级]513 e)脑挫(裂)伤;颅内出血;慢性颅内血肿;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注释慢性颅内血肿:一般是指损伤后三周以上出现症状的颅内血肿,是由于脑皮质通向静脉窦的桥静脉撕裂所致,多发于额、顶、颞半球凸面,积血量可达100-300ml,血肿液多为棕褐色,也可有少量新鲜出血,或陈旧性血块。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为主,头痛较为明显,部分有痴呆、淡漠和智力迟钝等精神症状,少数可有偏瘫、失语和癫痫等。慢性硬膜下血肿多见于中老年,主要由于其脑血管硬化使血管弹性减弱,当头部受到较轻外力或头部受到剧烈晃动时,即可造成颅内小血管破裂,由于出血量少,损伤当时无明显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不易被发现。随着出血量的增多,症状、体征逐渐加重。[1]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指硬膜下腔在外伤后形成大量的液体,又名外伤性硬膜下水瘤。因颅脑损伤时,脑组织在颅腔内剧烈移动,致使蛛网膜被撕破,脑脊液经裂孔流至硬膜下与蛛网膜之间的间隙聚集而成。由于蛛网膜裂孔似一个单向活瓣,脑脊液可以随着病人的挣扎、屏气、咳嗽等用力动作不断流出,脑脊液进入硬膜下腔而不能回流,逐渐形成张力性液体潴留,位于额、顶、颞表面,引起脑组织受压的表现。急性期者液体多呈血性,亚急性者呈黄色液体,慢性者多为草黄色或无色透明液体。一般硬膜下积液的蛋白含量较正常脑脊液高,但低于血肿液体。急性硬膜下积液的表现与急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相似,但原发性脑损伤一般较轻,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升高与脑受压的局限性体征。病情的进展比硬膜下血肿缓慢。慢性硬脑膜下积液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症状相似,前期过程隐匿,往往不被注意,直到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精神障碍及脑受压征象才来就诊。硬膜下积液量一般为50-60ml,多者可达150ml。凡头部有明确外伤史,原始损伤较轻,伤后出现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经治疗或未经治疗,均鉴定为轻伤一级。[1][轻伤二级]514 e)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轻伤二级]514 f)脑神经损伤引起相应神经功能障碍。
  [轻微伤]515 a)头部外伤后伴有神经症状。
  ……

前言/序言

  刑事或治安案件中人体损伤案件的处理,需对伤者进行损伤程度鉴定。
  道路交通事故、工作场所及保险涉赔的人体损伤需评定伤残等级。
  现行《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和《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行业标准)》是鉴定和评定的标准。
  上述各标准的原文,或采用局部解剖定位的等级排列方式(损伤程度标准、道路评残标准、保险评残标准),或未参考解剖定位,直接以等级为序排列条款(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
  这种以等级为序的标准条款排列方式,把同一个器官的损伤,依其损伤和愈后功能影响的差异,划分确定出数个不同等级的条款,列在不同等级的章节中。因此,对伤者进行鉴定或评定时,鉴定人不得不查阅各等级章节中与同一器官相关的条款,形成事实上的重复查阅。
  而按照法医学思维模式,把标准中的条款,分别按照以解剖学定位为主,损伤及病理变化(器质性或功能性改变)为辅的方式进行排列,就会使标准条款与病历实现无缝对接,使鉴定时间成本大大降低。例如:以肝脏为例,设立“肝”为标题(解剖定位),然后把器质性改变和功能性改变的条款,集中排列。
  基于这一思考,作者把标准中以等级为序的条款排列方式,改变为按人体解剖学的系统、器官、生理功能名称为主,以器质性或功能性改变名称为辅的方式分类,设置提纲并将条款重新编排成册。
  由于思考不周或编排不当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同时也诚挚希望各界读者朋友对本书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作者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跨越时空的文明回响:一部关于古代文字与符号的深度探索 一、 绪论:追寻人类思维的早期足迹 本书旨在带领读者进行一次深入的、跨越数千年的文明考古之旅,聚焦于人类早期文字系统的诞生、演变及其背后蕴含的思维结构与社会图景。我们不关注现代医学或法律标准,而是将目光投向那些在泥板、甲骨、莎草纸和古老岩壁上留下的、沉默却有力的符号。 这本书将详细梳理从史前刻符到成熟文字体系建立的漫长历程,探讨符号如何从简单的计数或标记,逐渐抽象化、系统化,最终承载起复杂的语言和知识体系。我们将着重分析不同地域、不同文明在文字起源上展现出的趋同性与独特性,揭示文字作为人类认知工具的普遍规律。 二、 楔形文字的辉煌与衰落:美索不达米亚的泥土印记 本卷将深度剖析苏美尔文明催生的楔形文字体系。我们将从其早期的象形符号开始,逐步解析其如何演变为高度抽象的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的结合体。 泥板上的行政管理: 详细考察楔形文字在早期国家机器运作中的核心作用,包括土地丈量、税收记录、法律编纂(如《汉谟拉比法典》的文本结构分析)等方面。我们将展示这些文字记录如何构建了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社会结构。 文学与神话的载体: 对《吉尔伽美什史诗》等重要文献进行细致的语言学和文化解读,探讨早期书写者如何利用有限的符号来表达宏大叙事、宗教信仰和人类对永恒的思考。 文字的传播与消亡: 追踪楔形文字如何被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乃至赫梯人所继承和改造,并最终被字母系统取代的历史轨迹,分析其衰落背后的政治、经济和技术原因。 三、 尼罗河畔的永恒密码:古埃及圣书体的奥秘 本章将聚焦于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复杂结构及其在宗教、王权维护中的不可替代性。 象形、僧侣体与世俗体的层级结构: 详细阐述这三种书写形式的功能分野——宏伟的纪念碑铭文、日常的行政文书以及快速的商业记录,并对比其在符号简化和书写速度上的权衡取舍。 宗教宇宙观的图解: 分析象形文字如何与古埃及的生死观、神祇崇拜紧密结合。特定的神灵符号、祷文和咒语如何被视为具有实际的魔力或保护作用,而非仅仅是记录工具。 对后世的启示: 探讨古埃及书吏阶层对知识的垄断,以及他们如何通过对文字的精妙控制,巩固了法老的统治地位,直至克里特字母和希腊字母的冲击。 四、 东方巨龙的独特路径:汉字的形、音、义演变 本部分将专注于汉字这一世界上唯一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系统,探讨其独特的演化机制。 甲骨文与金文的语境分析: 考察商周时期卜辞和钟鼎文的文本内容,分析其早期主要功能集中在祭祀、战争和王室契约上,揭示其如何构建早期的“天命”观念。 “六书”理论的再审视: 超越传统的描摹,从认知科学的角度重新审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理据,探讨在信息载体有限的情况下,古人如何以最小的符号成本构建最大的信息容量。 秦汉大一统与文字规范化: 详细分析小篆的推行,及其对于统一中华文明版图和思想整合的深远意义,以及隶变带来的书写效率的革命性提升。 五、 字母的革命:从腓尼基到希腊的简洁之力 本章将探讨字母文字的兴起,这一被认为是人类书写史上最重大的“技术革新”之一。 腓尼基人的商业需求与符号简化: 分析腓尼基商人为了记录贸易往来,如何将复杂的表意或音节符号简化为纯粹的辅音字母,实现了书写的民主化和便捷性。 希腊人的伟大补充: 重点论述希腊人如何创造性地引入了元音符号,使得字母系统第一次能够完整、准确地记录口语的发音,从而诞生了我们今天所知的“字母系统”。 字母在欧洲的传播与本土化: 考察古希腊语和拉丁语如何利用字母系统记录复杂的哲学思辨和法律条文,及其对西方文明的结构性影响。 六、 符号的边缘地带:失落的文字与未解之谜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聚焦于那些尚未完全破译或仅留下零星线索的古代书写系统,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研究热情。 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印章文字: 分析其极短的文本长度和重复出现的符号序列,探讨其是否为一种完整的文字,还是某种所有权标记或宗教图腾。 克里特岛的线形文字A与B: 对比已经破译的线形文字B(记载古希腊语)与仍然神秘的线形文字A,探讨其可能关联的米诺斯文明的社会结构和贸易网络。 复活节岛的朗格朗格文: 考察这种独特的木刻文字,讨论其在孤立环境中独立演化的可能性,以及其与南岛语系的潜在联系。 结语:文字,永恒的思维容器 本书通过对比和分析世界主要文明的早期书写实践,旨在揭示文字不仅仅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更是构建特定文化世界观、组织社会结构、传承集体记忆的强大驱动力。从泥土到莎草纸,从石头到竹简,这些古老的符号构筑了人类文明的底层架构,其研究价值远超其作为历史残片的意义。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一直在研究与人体伤害相关的法律案例,手头几本参考书都有点陈旧,也过于学术化,阅读起来颇费力。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这本《人体伤残标准实用速查手册》,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购入,结果大为惊喜。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速查”特性,这一点做得非常到位。 我最看重的是它对各类伤残情况的分类是否详尽。翻阅后发现,它几乎涵盖了人体各个系统的可能损伤,从头到脚,从内到外,都有涉及。而且,对于每一种伤残,都给出了明确的等级划分依据,并辅以详细的描述,让我能够清晰地了解不同程度的损伤对应的是何种级别的伤残。这对于理解鉴定报告、评估赔偿范围等环节都至关重要。 书中还有一些关于伤残等级评定的原则和方法介绍,虽然不是教程,但能够帮助我从宏观上把握整个评定体系的逻辑。这对于我进行案件分析,判断是否存在评定不当的情况非常有帮助。它让我明白,伤残鉴定并非主观臆断,而是有严格的标准和流程可循。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相当考究。字体大小适中,行距疏朗,视觉效果非常好,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而且,它的纸张质量也不错,手感很好,能够经受住反复翻阅。我尤其喜欢它在关键信息上的加粗处理,能够让我迅速抓住重点。 总的来说,这本《人体伤残标准实用速查手册》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实用工具书。它在专业性、易用性和全面性上都做得非常出色,对于有相关需求的人来说,绝对是案头的必备佳作,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评分

老实说,在接触《人体伤残标准实用速查手册》之前,我对人体伤残等级的划分一直处于一种“似懂非懂”的状态。我大概知道有伤残等级,但具体到每一个等级的标准,以及如何判定,总感觉有些模糊不清。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认知。 这本书最让我赞赏的一点是其“实用”二字。它不是那种堆砌理论、高高在上的学术专著,而是真正从读者的实际需求出发,将复杂、专业的伤残鉴定标准进行梳理和简化。我最喜欢的是书中对各类伤残的分类方式,非常清晰明了,让我可以迅速定位到我想要查询的内容。 比如,当我想要了解关于骨折造成的伤残等级时,我可以直接找到关于肢体损伤的章节,里面会详细列举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骨折可能对应的伤残等级,以及其判定依据。书中对每一个伤残等级的描述都非常具体,并且通常会伴有一些形象化的例子,这大大降低了理解难度。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非常讨喜。它避免了使用过多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和法律条文,而是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复杂的概念。这使得即使是没有医学或法律背景的读者,也能够轻松理解书中的内容。我甚至觉得,这本书对于一些需要了解自身权益的普通人来说,也是一本极具价值的参考书。 而且,这本书的编排设计也非常人性化,字体大小、行间距、排版布局都考虑到了读者的阅读体验。我能够长时间地阅读而不会感到疲劳。总而言之,这本《人体伤残标准实用速查手册》是一本非常出色、非常实用的工具书,它能够帮助我快速、准确地理解人体伤残鉴定标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评分

坦白说,我之前对伤残鉴定标准这一块的理解一直比较模糊,知道大概有等级划分,但具体到每一个伤残项目,以及它们对应的等级,总感觉像隔着一层纱。直到我手里有了这本《人体伤残标准实用速查手册》,我才真正感觉豁然开朗。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极强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条文,而是将复杂的伤残鉴定标准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和归类。我可以直接找到我想查询的身体部位,然后书中会列出该部位可能出现的各种伤残情况,以及每种情况对应的伤残等级。例如,我要查询关于视力损伤的标准,可以直接找到视力相关的章节,里面会明确说明不同视力下降程度分别对应哪个伤残等级,以及是如何计算的。 而且,这本书在描述伤残程度时,用词非常精准,避免了模糊不清的表述。它会给出具体的判定标准,比如“不能自理”或“部分自理”等,并对这些词语进行详细的解释,让我能够理解这些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含义。这对于我理解鉴定报告中的描述,以及在与当事人沟通时,能够清晰地解释他们的伤残情况,非常有帮助。 书中还包含了一些案例分析的片段,虽然我不能在此详细阐述,但这些片段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条文是如何应用到具体的案例中的。这让我在阅读理论标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现实意义,理解标准背后的逻辑和目的。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十分精美,封面简洁大气,内页设计合理,阅读体验非常舒适。而且,它采用了便于携带的尺寸,我甚至可以在外出时随时携带,利用碎片时间进行查阅。 总而言之,这本《人体伤残标准实用速查手册》是我在相关领域遇到的最出色的参考书籍之一。它以一种非常直观、易懂的方式,将复杂的伤残鉴定标准呈现出来,极大地提升了我对这一领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社会保障领域的朋友,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理解各类社会保障政策中关于人体伤残鉴定的具体标准。市场上这类书籍不少,但很多都过于理论化,或者不够接地气。《人体伤残标准实用速查手册》的出现,无疑填补了这一空白。 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它提供了一种“即查即用”的学习模式。我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啃读冗长的法律条文,而是可以通过目录或者关键词检索,迅速找到我所需要的信息。例如,当我需要了解某一类疾病可能导致的伤残等级时,我可以直接在书中找到相应的疾病名称或症状,然后就能清晰地看到其对应的伤残等级划分依据。 书中对于每一项伤残的描述都非常具体,并且提供了明确的量化标准。这对于我这种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和对比的朋友来说,非常有价值。它让我能够对不同伤残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估,避免了主观判断带来的偏差。同时,书中也穿插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链接,这让我能够在需要时进一步深入了解法律依据。 我特别欣赏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将伤残鉴定标准孤立地呈现,而是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保障体系中进行解读。虽然我不能在此展开,但书中提供了一些关于伤残鉴定与社会福利、保险赔付等方面的关联性阐述,这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伤残鉴定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这本书在细节上也做得很好,例如纸张的触感、印刷的清晰度,都体现了出版方对书籍质量的重视。整体来说,这本《人体伤残标准实用速查手册》是一本非常专业、可靠且易于使用的工具书,对于任何需要深入了解人体伤残鉴定标准的人来说,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近期遇到的最实用、最贴心的工具书了!作为一名经常接触法律事务的从业者,对于各类伤残等级的鉴定和标准,我一直觉得需要一本既权威又易于查找的参考资料。这本《人体伤残标准实用速查手册》恰恰满足了这个需求。它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理论堆砌,而是将复杂的伤残鉴定标准进行梳理,以一种非常清晰、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 打开书,你会发现它的编排逻辑非常人性化。不再需要大海捞针般地去翻阅厚重的法律条文,而是可以通过目录或者索引,迅速定位到自己关心的伤残部位或类型。例如,我需要查询肢体伤残的各项标准,可以直接找到对应的章节,里面详细列举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可能对应的伤残等级,并配以直观的描述,甚至有一些插图辅助说明。这对于我理解和解释伤残情况非常有帮助。 更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是罗列标准,还涉及到一些实操层面的内容。虽然我不能在这里详细展开,但书中穿插了一些关于鉴定流程、注意事项以及常见问题的解答。这些内容对于初次接触伤残鉴定的人来说,无疑是宝贵的指导。它能帮助我预判鉴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从而更好地准备相关材料,提高工作效率。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值得称赞。没有使用过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复杂的医学和法律概念。这使得非专业人士也能相对轻松地理解书中的内容。我甚至觉得,对于一些需要了解自身权益的普通读者来说,这本书也能提供非常大的帮助。 总而言之,这本《人体伤残标准实用速查手册》绝对是一本值得入手的好书。它解决了我在工作中长期存在的痛点,让我能够更自信、更专业地处理相关事务。它就像一位贴心的助手,随时准备在我需要的时候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支持。

评分

不错不错~~~~~~~~~~~~~~~~~~~~~~~~~~~

评分

实用

评分

一般。。。。贵。。。

评分

书不错,送货及时,对京东很满意

评分

很不错,速查很方便和准确。

评分

没发票

评分

实用

评分

很实用

评分

工具用书,质量好,好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