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宪章

大宪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国华 译
图书标签:
  • 历史
  • 法律
  • 宪政
  • 中世纪
  • 英国
  • 政治
  • 权利
  • 自由
  • 文献
  • 大宪章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22269
版次:1
商品编码:11956437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1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法律、政治、历史专业师生,尤其法律人士,各级干部
  《大宪章》是世界政治文明发展历史长河中zui具有影响力的成文宪法文本,自1215年起,距今800年来一直是各国近现代文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立法蓝本之一,它与美国宪法一起构成了人类法治历史上的里程碑。

内容简介

  承载英吉利民族精神,开启法治文明先河。《大宪章》是世界政治文明发展历史长河中zui具有影响力的成文宪法文本,自1215年起,距今800年来一直是各国近现代文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立法蓝本之一,它与美国宪法一起构成了人类法治历史上的里程碑。
  此次出版的《大宪章》,甄选国内zui新译本,即北京外国语大学英国哲学博士陈国华教授翻译本。本书以译序——宪法之祖《大宪章》:800年后的回顾与解读为开篇,接续《大宪章》中译本,之后是王振民、屠凯合作撰写的导读。zui后附录部分,依次排列《大宪章》英文原文,旁加陈国华译注;《大宪章》拉丁文原文等。

作者简介

  陈国华,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197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洛阳外国语学院,1985年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毕业,1996年获英国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主攻早期现代英语。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英汉翻译、词典学。2001年为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申办委员会主译《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申办报告》英文版。

目录

宪法之祖《大宪章》——800年后的回顾与解读
大宪章
序言
1-63条
见证人
日期
大宪章的现代法政价值
Magna Carta(英文)
Magna Carta(拉丁文)
历史的尘埃与王权的界限:一部关于中世纪英国宪政演进的深度剖析 图书名称:《权力之绳:从亨利三世到爱德华一世的英格兰政治变局》 作者: [此处留白,供虚构作者姓名] 出版社: [此处留白,供虚构出版社名称] 字数: 约 65 万字 定价: [此处留白] --- 内容提要: 本书深入剖析了十三世纪英格兰社会最为动荡和关键的几十年,即从“恶法时期”的冲突顶点,历经亨利三世统治下的持续张力,直至爱德华一世“立法者”时代的强力整合。这不是一部关于某一部单一法律文书的解读,而是一部关于权力结构重塑、贵族阶层与王权之间动态博弈,以及共同体概念如何在冲突中诞生的政治史画卷。 全书的核心议题是:在没有成熟代议制机构的背景下,英格兰的统治精英是如何通过一系列非预期的事件、条约和改革尝试,逐步确立了对国王权力的有效制约,并为日后议会制度的成熟埋下了不可逆转的伏笔。 结构与章节概览: 本书分为四个主要部分,时间跨度约六十年(1216-1297): 第一部分:血与泪的遗产——亨利三世初期的统治危机(1216-1258) 本部分聚焦于幼王亨利三世登基后,英格兰如何在战后重建中艰难维系。我们摒弃了将此阶段简单视为“软弱王权”的传统叙事,而是着重分析了以下几个关键点: 1. 摄政政府的遗产: 威廉·马歇尔如何利用“老王遗训”和《自由大宪章》的再确认,稳定了国家机器,并为亨利三世后期的财政困境埋下了伏笔——即对既有特权(如贵族和教会的免税权)的过度维护。 2. 教权与王权的纠葛: 深入考察了教皇使节在英格兰政治中的干预程度,以及王室与坎特伯雷大主教之间的复杂关系,尤其是在高级教职任命和财政征收方面产生的摩擦。 3. 西敏寺的建造与财政压力: 通过对西敏寺宏大工程的细致分析,揭示了亨利三世如何依赖“非议会”渠道(如王室地产收入、犹太人税、以及对贵族特权的侵蚀)来资助其雄心壮志,从而直接点燃了贵族阶层的反抗怒火。 4. 西蒙·德·蒙福尔的崛起: 探讨蒙福尔如何从一位被边缘化的法国贵族,通过其对边境和海外领土的管理经验,逐步赢得了国内封建精英的信任,并开始系统性地挑战王室的“私有化”统治倾向。 第二部分:恶法之年与“神圣议会”的诞生(1258-1265) 这是本书最富戏剧性的部分,着重于大贵族对王权的直接接管尝试。我们重点剖析了“牛津条例”的宪政意义和局限性: 1. 牛津条例的深层意图: 分析了由奥克森福德男爵和蒙福尔主导的改革方案,并非旨在建立现代民主,而是试图建立一个常设的、具有否决权的“监护委员会”,将王权置于一个精英理事会的直接控制之下。 2. “封建宪政主义”的尝试: 讨论了蒙福尔在实践中如何被迫超越单纯的贵族利益,为了获得骑士和城市的支持,不得不扩大“议会”的基础,邀请非贵族代表入会。 3. 1265年议会研究: 详尽考证了这次被后世视为“议会之母”的会议的实际构成、讨论内容及通过的法令。重点辨析了这次会议在“代表性”方面迈出的革命性步伐,尽管其动机仍充满争议。 4. 伊夫舍姆战役的后续影响: 探讨了蒙福尔败亡后,爱德华王子(后来的爱德华一世)在平息叛乱过程中,对“权力制衡”观念产生的深刻反思——即,单纯的武力镇压无法解决制度性矛盾。 第三部分:法律的重塑者——爱德华一世的整合与制度化(1272-1290) 本部分将焦点从冲突转向了巩固与效率。爱德华一世被誉为“英格兰的查士丁尼”,其成就集中在将贵族精英的诉求转化为具有长期效力的国家法律体系: 1. “王室法律的时代”: 分析了三部核心法案(《威斯敏斯特第一法》、《牛津法令》的继承法案、《关于贵族土地转移的法令》)如何系统性地限制了封建领主的自由裁量权,并将司法解释权最终收归王室。 2. 财政改革与“确认敕令”(Confirmationes Chartarum): 深入探讨了爱德华一世对税收的依赖,以及他如何通过反复确认《大宪章》的核心条款(尤其是在没有议会同意下不得征收新税的条款),来换取贵族对海外军事行动的支持。这是一种制度化的、有偿的宪政交易。 3. “模范议会”(Model Parliament)的意义: 批判性地审视了1295年议会的结构,认为它更多是服务于爱德华一世在苏格兰战争中所需巨额税款的“征税工具”,而非贵族主导的权力中心。但其形式的固定化,却意外地为后来的权力斗争提供了稳定的谈判框架。 4. 普通法与地方治理的标准化: 考察了巡回法庭(Itinerant Justices)的常态化运作,以及“治安官”(Sheriff)职权的强化,如何确保了王室的意志能够有效渗透到郡县一级,规避了地方贵族的势力。 第四部分:权力之绳的张力——十三世纪的宪政遗产 本书的结论部分,超越了对具体事件的描述,对十三世纪的政治遗产进行了高度概括: 1. 从契约到惯例的演变: 论证了英格兰的宪政发展不是基于单次革命的“诞生”,而是基于一系列不断被打破、重签、再确认的政治契约(Contracts)。每一次国王违约,都导致了贵族要求更明确的制度性保障。 2. “双重主权”的萌芽: 分析了在十三世纪中后期,英格兰事实上形成了两种权力中心:国王的行政权(以王室财政和军事为后盾)与贵族-骑士阶层的“同意权”(Consent)。议会制度的出现,正是为了调和这两股力量。 3. 语言与法律的固定化: 探讨了拉丁文和法文记录的官方性如何将前期的政治抗议(如1215年的诉求)转化为不可撤销的法律文本,从而约束了后继君主的行动自由。 本书的独特视角: 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大宪章”视为一个持续的政治议程,而非一个静止的文本。它拒绝将这一时期的冲突简化为“好人”(贵族/议会)与“坏人”(国王)的二元对立。相反,它展示了在王权、大贵族、地方骑士、城市商人以及教会在错综复杂的利益网络中,如何通过持续的冲突与妥协,无意中构建了一套具有制衡效力的治理模式。 全书细节丰富,侧重于一手史料的重新解读,尤其在财政和军事动员方面提供了新的洞见。 --- (注: 本书内容聚焦于13世纪英格兰的政治制度演变、贵族起义、法律改革以及议会雏形的诞生过程,不涉及任何关于《大宪章》文本本身的详细条文解读或对该文本的直接评论。)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次阅读《大宪章》的经历,与其说是在“读”书,不如说是在“品”书。作者的文笔极其优美,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一种深沉的底蕴。他并没有使用过于华丽的辞藻,但每一个字都恰到好处,仿佛经过了千锤百炼。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作者对一些抽象概念的具象化处理,他能够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将那些复杂的理论解释得通俗易懂,又不失其精髓。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默默地回味作者的句子,感受其中蕴含的哲学思考。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十分巧妙,每一部分都像是一块精美的拼图,最终汇聚成一幅完整的历史图景。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写作时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以及他对这份历史遗产的无比热爱。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了极大的充实,对某些事物的理解也更加深刻。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并且每次阅读都会有新收获的宝藏。

评分

我得说,《大宪章》这本书带给我的体验,简直是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一开始,我以为会是一本枯燥的说教式读物,但事实证明我错了。作者的叙事手法非常高明,他没有直接抛出大道理,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件件看似微不足道的事件,慢慢揭示出那些影响深远的原则。我尤其欣赏作者的逻辑构建能力,每一个论点都建立在扎实的考证之上,却又不会让人感到生硬。读到书中的一些辩论场景,我感觉自己就像置身于现场,能清晰地感受到双方的唇枪舌剑,以及其中蕴含的智慧和策略。书中的一些细节描写,比如对当时人们穿着、饮食、居住环境的描绘,都极其到位,让我仿佛真的置身于那个古老的时代。每次读完一个章节,都会让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想要了解更多背后的故事。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法律条文的解读,更是对人性、权力、公正等永恒主题的探讨,让人在阅读中不断反思,不断成长。

评分

《大宪章》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是难以言喻的。作者以一种极其克制的叙事方式,却能传递出强大的力量。整本书的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既有史诗般的宏大叙事,又不乏细腻的人物刻画。我特别欣赏作者对细节的处理,那些看似不起眼的描写,却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意味,能够引发读者无尽的联想。书中的一些观点,非常有启发性,让我对一些长久以来存在的疑问有了新的解答。我感觉作者不仅是一位历史学家,更是一位哲人,他通过对历史的梳理,传递着对人类文明的深刻洞察。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陷入沉思,试图去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更深层次的含义。这本书不适合快速浏览,它需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与作者一同在历史的长河中遨游。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视野得到了拓展,对世界的理解也更加多元。

评分

终于下定决心翻开这本《大宪章》,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厚重感,仿佛预示着一场关于历史、关于权利的深度探索。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流畅又不失严谨的文字所吸引。虽然我不是历史专业的学生,但作者巧妙地将复杂的历史背景梳理得清晰明了,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迅速抓住主线。书中对于当时社会各阶层、各派别的立场和诉求的描写,细致入微,充满了人性的张力。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一些关键人物的刻画,他们不再是冰冷的历史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爱有恨的个体。读到某些段落时,我不禁放慢了阅读速度,反复咀嚼那些意味深长的描述,试图去理解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他们的每一个选择所带来的深远影响。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观赏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让人心生敬畏,同时也引发了对当下社会和人类文明进程的深刻思考。这本书不是那种可以随意翻阅的消遣读物,它需要你沉下心来,与作者一同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份历史的重量和智慧的光芒。

评分

我必须承认,在拿起《大宪章》之前,我对它的内容并没有太高的期待,以为会是一本比较官方、比较说教的书。但读完之后,我的看法完全改变了!作者的风格非常独特,他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极其宏大的故事。书中的人物塑造非常成功,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动机,让我感觉他们就在我身边。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解读,他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挖掘出事件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和影响。读到某些章节时,我甚至会有一些情感上的共鸣,仿佛自己也经历了那些历史的变迁。这本书的语言表达也很有意思,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生动,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对我来说,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历史,也让我对当下的一些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够触动人心、引发思考的好书。

评分

内容暂时还没来得及看。正版图书,信赖京东图书。

评分

快递小哥辛苦,这本书非常值得拥有!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恍恍惚惚恍恍惚惚又有恍恍惚惚哈哈

评分

这本是经典好书,值得仔细阅读和收藏,不错。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已经有了好几个版本,这个商务出的版本也看看。书不错,但是京东图书服务还是要吐槽几句,京东上海图书服务最差,不给打印明细单,要消费者自己去打印订单,京东其他仓库发货的图书都提供明细单,这点小事投诉两年了也不改进,实在糟糕。

评分

这本是经典好书,值得仔细阅读和收藏,不错。

评分

快递小哥辛苦,这本书非常值得拥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