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基础理论篇:中西方建筑史简介
1.1 西方古代建筑的发源地
1.1.1 古埃及
1.1.2 古希腊
1.1.3 古罗马
1.2 拜占庭建筑艺术史略
1.3 文艺复兴的背景
1.4 巴洛克建筑的风格与特征
1.5 洛可可艺术与建筑特征
1.6 西方近现代建筑形式
1.7 东方传统建筑形式
1.8 中国近代建筑简介
1.9 中国建筑走向现代
第2篇
实训篇:中西方建筑风格分析
2.1 西方古代建筑形式
2.1.1 古希腊的建筑实例分析
2.1.2 古罗马的建筑实例分析
2.1.3 西方古代建筑形式在室内设计中的实际运用
小结
习题
2.2 西方古代中期建筑形式
2.2.1 拜占庭建筑实例分析
2.2.2 东正教建筑实例分析
2.2.3 罗马式建筑实例分析
2.2.4 哥特式建筑实例分析
2.2.5 西方古代中期建筑形式在室内设计中的实际运用
小结
习题
2.3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形式
2.3.1 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实例分析
2.3.2 法国、德国、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实例分析
2.3.3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形式在室内设计中的实际运用
小结
习题
2.4 西方古代晚期建筑形式
2.4.1 巴洛克建筑实例分析
2.4.2 古典主义建筑实例分析
2.4.3 洛可可建筑实例分析
2.4.4 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中主义建筑实例分析
2.4.5 西方古代晚期的建筑形式在室内设计中的实际运用
小结
习题
2.5 西方近代建筑形式
2.6 中国古代建筑形式
2.6.1 宫殿建筑实例分析
2.6.2 坛庙建筑实例分析
2.6.3 民居建筑实例分析
2.6.4 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形式与室内设计的关系
小结
习题
2.7 中国近代建筑形式
2.8 几种东方传统建筑形式
2.8.1 伊斯兰建筑实例分析
2.8.2 日本建筑实例分析
2.8.3 印度建筑实例分析
2.8.4 其他东方传统建筑形式在室内设计中的实际运用
小结
习题
第3篇
欣赏篇:中西方建筑风格欣赏
3.1 西方建筑风格欣赏
A古埃及建筑
B古希腊建筑
C古罗马建筑
D拜占庭建筑
E东正教建筑
F罗马式建筑
G哥特式建筑
H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
I其他文艺复兴建筑
J巴洛克建筑
K古典主义建筑
L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中主义建筑
M洛可可艺术与建筑
3.2 中国古代、近代建筑风格欣赏
A宫殿建筑
B坛庙建筑
C民居建筑
3.3 几种东方传统建筑风格欣赏
A伊斯兰建筑
B日本建筑
C印度建筑
3.4 建筑内部绘画艺术欣赏
A西方建筑绘画艺术
B东方建筑绘画艺术
3.5 西方各国建筑艺术欣赏
A西班牙
B捷克(布拉格)
C德国
D英国(伦敦)
E意大利(罗马)
F俄罗斯(莫斯科)
参考文献
对于我这种偏爱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后半部分关于二十世纪初功能主义兴起的分析,简直就是一场酣畅淋漓的智力盛宴。作者没有将现代主义描绘成对过去的简单颠覆,而是将其视为对工业革命后新的生活方式的必然回应。他巧妙地穿插了大量当时建筑师与社会改革家之间的通信往来,那些充满激情和理想主义的文字,比任何建筑照片都更能体现那个时代的精神内核。我特别喜欢他对“形式追随功能”这一口号的解构,书中指出,在某些案例中,功能甚至被用来作为一种新的美学表达的借口,这种辩证的分析角度,让原本刻板的现代主义变得立体而富有争议性。阅读这些内容时,我仿佛能听到齿轮转动的声音和新时代破土而出的呐喊,感官体验极为强烈。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引人入胜,它没有采用那种枯燥的编年体叙事,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读者穿梭于历史的迷宫。作者擅长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介绍复杂的建筑概念,比如他描述某座哥特式大教堂的建造过程时,用了极富画面感的语言,将石匠、设计师、赞助人之间的博弈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那种倾注了几代人生命力的伟大工程。这种叙事上的灵活性,使得即便是像拱券结构这样技术性很强的内容,读起来也丝毫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对我来说,它更像是一部关于人类创造力和坚韧精神的史诗,而非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每一次翻页,都充满了对未知知识的期待,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的细节。
评分我花了整个周末的时间来研读其中关于古典主义建筑演变的那几个章节,简直可以说是大开眼界。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不同时期的柱式和比例,而是深入剖析了其背后的社会结构和哲学思想。比如,他对古希腊神庙中“视错觉矫正”手法的论述,细致到令人发指,他不仅解释了为什么要这样做,还配上了大量的剖面图和数学模型,让人彻底理解了古人对完美形式的极致追求。更让我震撼的是,书中将不同地域的古典元素进行了横向对比,比如罗马万神殿与同期某一东方建筑在空间处理上的微妙差异,这种跨文化的对话性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对“经典”二字的理解。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是毋庸置疑的,每一个论断似乎都有扎实的史料支撑,读起来丝毫没有空泛说教的感觉,而是充满了逻辑的严密性和历史的厚重感。
评分总的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非常独特且富有深度的视角来看待人类建造的历史。它不仅仅是对不同时期建筑样式特征的简单归纳,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文明如何通过凝固的物质形态来表达其信仰、权力、审美和技术的百科全书。通过对材料的运用、对空间的界定以及对光线的掌控这些核心要素的深入剖析,我开始明白,每一栋重要的建筑,都是那个特定时代留给我们的“密码”。这本书成功地激发了我重新审视身边环境的兴趣,促使我不再仅仅把建筑物当作背景,而是去探究其背后的逻辑和情感。它的价值在于,它教会了我们如何“看”建筑,如何理解这些沉默的巨人诉说着什么,这对于任何对历史、艺术或城市规划感兴趣的人来说,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吸引人,封面那种深沉的靛蓝色与烫金的字体搭配,立刻就给人一种专业而又不失典雅的感觉。刚拿到手的时候,我就被它沉甸甸的质感所吸引,明显是用了非常好的纸张,内页的印刷清晰度也无可挑剔,即便是那些复杂的建筑细节图,也能看得一清二楚。我尤其欣赏它在排版上的用心,大量的留白让阅读过程非常舒适,不会感到拥挤和压迫,即便是长时间沉浸在那些宏大的历史叙事中,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这种对细节的关注,本身就预示着内容会是经过精心打磨的。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读每一个章节,但初步翻阅时,那些跨越不同文化背景的插图对比,已经让我对作者的广博视野有了深刻的印象。这本书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件极具品位的艺术品,光是触摸和翻阅,就能感受到一种对建筑艺术的敬畏之情。
评分好
评分非常好的书很清楚的说明每个时期建筑风格的差别。可以很容易弄清楚,不混淆!
评分非常好!!!!!!!!!
评分很好~
评分适合室内外设计的初学者,内容简洁配图合理。
评分书已收到 很好 !!!
评分很好~
评分书已收到 很好 !!!
评分很好的产品,满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