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五代词选/古代诗词典藏本

晚唐五代词选/古代诗词典藏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邓乔彬,刘兴晖 著
图书标签:
  • 晚唐五代词
  • 词选
  • 古代诗词
  • 典藏本
  • 唐诗
  • 宋词
  • 文学
  • 古典文学
  • 诗词鉴赏
  • 中华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14639
版次:1
商品编码:1177410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古代诗词典藏本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8-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晚唐五代词选》展现了早期文人词的多姿多彩:闺阁相思、伤高念远、怀古咏史、身世悲慨,不同地域的风物、人情、景色,皆呈于此;飞卿之绮缛,端己之明丽,德润之疏朗,正中之深俊,重光之神秀,一一可见。注释、赏析结合前言,进而将词人词作置于词学史中观照、分析,力揭其继承、发扬前贤,启迪、滋养后人之妙,以助读者在品鉴晚唐五代词之拙朴真情的同时,对其在词史上的地位及意义有初步的了解。

作者简介

邓乔彬,研究方向:词学及词学批评,诗学,古代诗画比较,古代文艺与文化关系,中国古代画论与绘画,二十世纪古代文学学术史。主要著作:《吴梅研究》、《唐宋词美学》、《中国词学批评史》、《中国绘画思想史》、《词学廿论》、《宋代绘画研究》、《唐宋词艺术发展史》等。

目录

导言
温庭筠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
菩萨蛮(杏花含露团香雪)
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
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
菩萨蛮(夜来皓月才当午)
更漏子(柳丝长)
更漏子(星斗稀)
更漏子(玉炉香)
南歌子(手里金鹦鹉)
梦江南(千万恨)
梦江南(梳洗罢)
河传(湖上)
皇甫松
天仙子(晴野鹭鸶飞一只)
浪淘沙(滩头细草接疏林)
摘得新(酌一卮)
梦江南(兰烬落)
梦江南(楼上寝)
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
韦庄
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
荷叶杯(记得那年花下)
荷叶杯(绝代佳人难得)
谒金门(空相忆)
河传(何处)
女冠子(四月十七)
女冠子(昨夜夜半)
小重山(一闭昭阳春又春)
谒金门(春雨足)
司空图
酒泉子(买得杏花)
韩偓
生查子(侍女动妆奁)
李存勗
一叶落(一叶落)
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
欧阳炯
南乡子(嫩草如烟)
南乡子(画舸停桡)
南乡子(岸远沙平)
南乡子(路入南中)
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
和凝
薄命女(天欲晓)
春光好(�靡度恚�
采桑子(蝤蛴领上诃梨子)
渔父(白芷汀寒立鹭鸶)
江城子(竹里风生月上门)
魏承班
诉衷情(银汉云晴玉漏长)
生查子(烟雨晚晴天)
薛昭蕴
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
浣溪沙(江馆清秋缆客船)
浣溪沙(倾国倾城恨有余)
牛峤
望江怨(东风急)
菩萨蛮(舞裙香暖金泥凤)
定西番(紫塞月明千里)
西溪子(捍拨双盘金凤)
江城子(鸡鹊飞起郡城东)
张泌
浣溪沙(马上凝情忆旧游)
临江仙(烟收湘渚秋江静)
南歌子(岸柳拖烟绿)
河渎神(古树噪寒鸦)
胡蝶儿(胡蝶儿)
毛文锡
更漏子(春夜阑)
醉花间(休相问)
牛希济
临江仙(洞庭波浪飐晴天)
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顾复
虞美人(深闺春色劳思想)
河传(棹举)
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
荷叶杯(一去又乖期信)
醉公子(岸柳垂金线)
鹿虔扆
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
思越人(翠屏欹)
阎选
河传(秋雨)
尹鹗
临江仙(深秋寒夜银河静)
菩萨蛮(陇云暗合秋天白)
毛熙震
清平乐(春光欲暮)
后庭花(莺啼燕语芳菲节)
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
……
李珣
孙光宪
冯延巳
李璟
李煜

精彩书摘

  《晚唐五代词选/古代诗词典藏本》:
  读韦庄词,确很能感受到其中的感情烈度。陈廷焯以沉郁论词,受张惠言影响而推崇温庭筠,虽如此,其《词则》仍说:“词至端己,语渐疏,情意却深厚,虽不及飞卿之沈郁,亦古今绝构也。”“情意深厚”是韦词的一大特点,而表现感情则是“语渐疏”。况周颐则说:“韦文靖词与温方城齐名,熏香掬艳,眩目醉心,尤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花间》群贤,殆鲜其匹。”综二家所说,韦庄善于将深厚的感情出以疏淡的语言、形象,通过“运密入疏”而成其“寓浓于淡”之词。看其《浣溪沙》: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干。想君思我锦衾寒。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唯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有论者以为此词是为“夺姬”事而作,忖度其意,似非虚说。“相思”以至“夜夜”,可见内心情感之深、分离之痛,“伤心”一语,亦直言之。然而,作者却并未继言自己如何相思、伤心,而将笔触转到被自己所忆念者,设想对方思念自己,这一转换,起到了曲而能达的作用,将相思推向了高潮,“由己推人,代人念己,语弥淡而情弥深矣”。其“寓浓于淡”可于此见之。其质胜于文、不着粉泽,与温庭筠的丽字俊句大异,此亦“淡”之一义。
  ……
《宋词经典赏析:从婉约到豪放的流变》 作者: 王景明 出版社: 翰墨书坊 出版日期: 2023年10月 --- 内容简介 本书《宋词经典赏析:从婉约到豪放的流变》并非晚唐五代词作的选本或典藏,而是聚焦于宋代词体发展脉络的深度学术研究与精选作品赏析集。它以时间为轴,细致梳理了宋词从发轫之初,经过北宋鼎盛,直至南宋中后期的演变历程,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立体、完整的宋词发展图景。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力求在学术严谨性与文学可读性之间取得完美的平衡。 第一部分:宋词的勃兴与初探——北宋前期(960年—1080年左右) 本部分着重探讨了宋代词体如何从唐五代的余绪中脱胎换骨,并逐渐确立其独立审美地位的过程。我们详尽分析了早期词人,如柳永对市井俗语和铺叙手法的运用,如何将词从宴乐歌唱的附属品,推向抒写个人情怀的艺术高峰。 重点分析了柳永的“凡是曲子”的创作理念,如何大量运用俚语、口语,使其作品具有极强的“可唱性”和世俗的生命力。通过对《雨霖铃》、《蝶恋花》等名篇的细读,我们揭示了婉约词在内容上对男女情爱、离愁别绪的精微刻画,以及在形式上对长调的拓展与结构上的巧妙安排。 此外,本卷还涉及了晏殊、欧阳修等“尚意派”词人的出现,他们开始尝试将士大夫的儒雅情怀融入词中,使词的主题视野有所拓宽,奠定了北宋中后期词风的温润基调。书中收录了对这一时期词人风格差异的对比研究,如晏殊的“无意而自得”与欧阳修的“学语而自工”的细微区别。 第二部分:豪放气象的崛起与争鸣——北宋中后期(1080年—1127年) 这是宋词发展史上的关键转折点。本部分的核心议题是苏轼如何以诗为词,极大地拓宽了词的题材与境界。我们认为,苏轼并非简单地“解放”了词体,而是用其博大精深的学养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注入了前所未有的“议论”和“说理”的元素,打破了传统“艳科”的藩篱。 书中详细梳理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作品的创作背景,分析了其“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宏大叙事如何标志着“豪放”一派的正式确立。同时,本部分也对同一时期的“婉约正宗”——秦观进行了深入的考察。秦观在继承柳永的基础上,以其“以诗为词”的典雅与含蓄,形成了与苏轼截然不同的风格。我们通过对比苏轼的“开阔”与秦观的“沉郁”,展现了北宋词坛双峰并峙的盛景。 这一部分还涉及对周邦彦的音乐性研究。周邦彦被誉为“词中之圣”,其对音律的精到把控,使他的作品成为格律词的集大成者。本书通过分析其复杂句法的运用,论证了其对后世词坛,尤其是对南渡后词风的深远影响。 第三部分:南渡后的坚守与转型——南宋时期(1127年—1279年) 靖康之变后,宋词的创作中心南移,其内容和基调不可避免地染上了深重的家国之痛。本部分考察了南宋词坛如何在变局中寻求创新与坚守。 重点分析了辛弃疾。辛弃疾的词是“以血书之”的体现。我们不仅赏析了他的豪放之作,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更细致考察了他回归田园的“闲适”之作,探讨了这种“壮志难酬”下的复杂心绪。辛弃疾的词风以其奇崛的想象和跳跃的结构为特征,是苏轼豪放精神的极致发展。 相对而言,李清照的晚期作品,如《声声慢》,则展现了词体在个体生命体验上的极致深化。本书将李清照置于家国与个人命运交织的语境下,分析了她的语言如何在残破中愈发凝练,达到了“易安体”的独特高度。 此外,本书还探讨了姜夔、吴文英等格律派词人在南宋中后期的创新。他们继承了周邦彦的音乐美学,同时融入了宋人对自然、禅思的体悟,形成了“格律与意境”并重的独特风格,为宋词的最终收束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本书特色 1. 宏观脉络清晰: 以历史演进为线索,避免了简单地罗列词人,使读者能把握宋词从婉约到豪放、从世俗到哲理的内在逻辑。 2. 兼顾理论与鉴赏: 理论分析严谨,但行文流畅,每论述一个阶段的风格转变,即精选代表作进行深入的文本细读,兼顾学术深度与文学审美。 3. 对风格流变的深入剖析: 重点探讨了“以诗为词”与“以乐为词”两种核心倾向的互动与冲突,揭示了宋词作为文学母体不断自我突破的内在驱动力。 4. 避开唐五代: 本书的焦点完全集中在宋代,对唐五代词的提及仅作为词体成熟的背景铺垫,未涉及对晚唐五代词选本或具体内容的收录与评述。 《宋词经典赏析:从婉约到豪放的流变》是所有热爱宋代文学、希望系统了解宋词发展史的读者不可或缺的案头读物。它不仅是一部赏析集,更是一部关于宋人情感世界与时代精神变迁的词史之书。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选材上的深思熟虑,让我对晚唐五代词的印象焕然一新。过去总觉得这段时期的词汇较为单一,多是离愁别绪的渲染,但细读之下,方知其中包罗万象。这里面既有对山河破碎的感叹,也有对个人抱负无法施展的愤懑,更有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摹。我特别欣赏编者对于那些风格迥异的词人的并置,使得读者可以清晰地对比出不同地域、不同阶层词人之间的风格差异和审美倾向。比如,某位江南词人的婉约细腻与某位巴蜀词人的粗犷豪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并置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五代风貌”的理解。书页的装帧设计也颇具匠心,那种朴素却不失典雅的风格,与词作本身的内敛气质完美契合,让人在阅读时能心无旁骛地沉浸于文字构建的世界。它不仅是阅读材料,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文化载体,传递着那个时代独特的审美趣味和历史情绪。

评分

这本词选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典藏本的质感在指尖流淌,米黄色的纸张散发着温润的光泽,拿在手里仿佛握着历史的重量。内页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字体的选择和行距的把控都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的尊重。我尤其欣赏它在选篇上的独到眼光,虽然是五代和晚唐时期,但收录的词作并非都是那些耳熟能详的名篇,而是穿插了许多被世人遗忘的珍品。阅读这些作品时,我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个时代词人的心境变化,从藩镇割据的动荡不安到五代更迭的迷茫困惑,那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苍凉感,在细腻的文字中被描摹得淋漓尽致。尤其是一些描写边塞或隐逸生活的词作,境界开阔,意境深远,让人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获得片刻的宁静与沉思。对于一个热衷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爱好者来说,这样的选本无疑是收藏级的珍宝,每一次翻阅都是一次与古人精神世界的深度对话。

评分

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这本选集的,起初对“晚唐五代”这个时期并没有抱有太大的期待,总觉得那是承接盛唐的余晖,又预示着宋词的勃兴,显得有些过渡和尴尬。然而,深入阅读之后,我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这个时期的词,少了盛唐的豪迈奔放,多了几分哀婉和沉郁,却也因此更贴近人性的幽微之处。比如那些描写宫廷宴饮散场后的冷清,或是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忆,那种“梦里不知身是客”的宿命感,是后世词人难以企及的深度。书中的注释详实而精准,对于一些生僻的典故和用词,都做了清晰的解读,这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即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领略其中的妙处。它不仅仅是一部词选,更像是一部那个特定历史阶段的精神剪影,让我得以窥见那个风雨飘摇时代下文人的真实心声。我尤其喜欢那种在精致婉约的词风下,隐藏着一股暗流涌动的时代悲怆。

评分

作为一名常年与古籍打交道的“老书虫”,我对不同出版社的古典文学选本都有自己的衡量标准。这本典藏本在版本选择上做得非常到位,它巧妙地平衡了学术性和可读性。我发现选入的词作,不仅兼顾了大家如温庭筠、韦庄等人的重要篇章,还收录了不少被低估的小家之作,这些“遗珠”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我对那个时期词风流变的认知。比如,有些词人对民间风情的捕捉,那份生动与烟火气,是高雅的宫廷词中少有的。翻阅时,我甚至能想象出他们或在江边对月长吁短叹,或在酒肆中借酒浇愁的场景。纸张的触感和油墨的质量也无可挑剔,没有出现任何印刷上的瑕疵,这在如今的批量生产中实属难得。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标价,它让那些流传千年的文字,以最优雅的姿态重新回到了读者的视野中。

评分

我必须承认,一开始购买这本书是冲着“典藏本”的名头去的,想找一本摆在书架上能撑场面的书。但读进去之后,立刻被其内在的韵味所吸引,无法自拔。不同于许多只注重猎奇或名气的大词选,这里的选篇明显经过了细致的筛选和考量,仿佛每一首词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宝石,彼此之间既有联系,又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我特别留意了词牌的运用,晚唐五代时期许多新兴或较为少见的词牌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现,这对于研究词体演变的人来说,简直是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书中的叙事和抒情手法,那种从直白叙事到意象构建的过渡,清晰地展现了词这种文学体裁的成熟过程。读罢掩卷,心中涌起的不是文学上的满足感,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体验,那份历史的厚重感和词人个体命运的交织,让人回味悠长。

评分

收到,没问题

评分

快递好快~

评分

为姐姐家小孩买的,希望能够发挥作用

评分

挺好挺好挺好挺好挺好挺好挺好挺好挺好挺好

评分

书是正版的,以后还会光顾

评分

收到,没问题

评分

书不错,满意

评分

还不错的书

评分

古典诗词最爱了~中华文选真是博大精深,非常喜欢,价格也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