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晗是我國的曆史學傢,是現代明史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一生專治明史,對明史的研究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麵,研究成果豐碩且影響深廣。本書是吳晗的代錶作,在明史研究和傳記文學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本書依據1949年的版本。一般曆史學傢認為1949年版本水平較高。1949年版本相比1944年版本史料更翔實,相較1955年、1964年版本,更真實地錶達瞭作者的觀點。本書特彆收錄《吳晗對硃元璋的評價》《原書後記(1949年版)》《吳晗自傳》等內容,有助讀者更全麵的認識吳晗和硃元璋。
1943年,在昆明西南聯大任教的吳晗,應友人的邀約,用兩個月的時間,編寫齣一本《由僧鉢到皇權》(又名《明太祖》)的曆史通俗小冊子,兩傢齣版社1944年同時齣版,重慶在創齣版社以《由僧鉢到皇權》書名齣版,重慶勝利齣版社以《明太祖》書名齣版。當時正處在戰亂時期,參考資料匱乏,吳晗齣版這本書,很大程度上也是迫於經濟方麵的原因。吳晗治學嚴謹,十分重視史料運用的準確性,加上一書兩名,不久後就對此書感到不滿。1946年,吳晗從昆明迴到北平後,決定重寫一次。在資料豐富的情況下,這本書的篇幅增加瞭將近一倍。為與前書有所區彆,這個修改本使用瞭《硃元璋傳》這個書名,1949年由上海三聯書店齣版。
吳晗,中國曆史學傢、明史專傢。原名吳春晗,字辰伯,浙江義烏人。先後任教於雲南大學、西南聯大、清華大學,曾任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曆史係主任等職務。1949年後,曆任北京市副市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北京市曆史學會會長等職。著有多部曆史著作和雜文集,代錶作有《硃元璋傳》《明史簡述》《讀史劄記》《曆史的鏡子》等。
第一章 小流氓
一小沙彌
二 遊方僧
三 逼上梁山
第二章 紅軍大帥
一小親兵
二 小軍官
三 大元帥、大丞相
第三章 從吳國公到吳王
一 鄱陽湖決戰
二 取東吳
三 南徵北戰
第四章 大皇帝的統治術
一 大明帝國和明教
二 農民被齣賣瞭!
三 新官僚養成所
四 皇權的輪子——軍隊
五 皇權的輪子——新官僚機構
六 建都和國防
七 大一統和分化政策
第五章 恐怖政治
一 大屠殺
二 文字獄
三 特務網
四 皇權的極峰
第六章 傢庭生活
一 馬皇後
二 皇子皇孫
三 教養和性格
四 晚年的悲哀
硃元璋年錶
附錄
原書後記
吳晗對硃元璋的評價
吳晗自傳
一小沙彌
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元順帝妥懽帖睦爾在位的第十二年),淮河流域的人民遭受瞭苦難,旱災、蝗災,加上瘟疫。
好幾個月沒有見過雨瞭,栽下的苗曬得乾癟枯黃,大地裂開瞭一條條的龜縫。到處在求雨祈神,老年人恭恭敬敬嚮龍王爺磕頭,孩子們戴著柳枝圈圈躥齣躥進。正在焦急沒收成時,又來瞭彌天漫地的蝗蟲,把穗上稀稀的幾顆粟粒吃得一乾二淨。地方上有年紀的人都在唉聲嘆氣,哭喪著臉,說幾十年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年成,這日子著實過不得瞭。
不料禍不單行,疫癘大起,鍾離太平鄉的人,接二連三地病倒。已經吃瞭多少時候的草根樹皮瞭[1],病一起就挺不住,開頭隻覺得渾身無力氣,接著是上吐下瀉,不到一晝夜便斷瞭氣。起初大傢還不理會,到瞭一個村子裏一天死去瞭幾十個人,傢傢死人,天天死人的時候,明白這是上天在降罰,散布瘟疫來收人,纔著瞭慌。不管“在數的難逃”的老話,還是逃命要緊。各村莊的人攜兒帶女,隻要有親戚朋友傢可投奔的,連傢裏的病人都顧不得瞭。不過幾天工夫,太平鄉數得齣的十幾個村子,便鬧得人煙寥落,雞犬聲稀,顯齣一片淒涼暗淡的景象。
孤莊村[2]硃傢,硃五四官名叫世珍的,一大傢人,不過半個月,死瞭三口。五四六十四歲瞭,四月初故去,三天後,大兒子重四學名叫興隆的也死瞭,到二十二那一天五四的老伴陳二娘又死瞭。五四的二兒子重六(興盛)和小兒子元璋(原名興宗,小名重八),眼看著大人一個個倒下,請不得郎中,抓不得藥,隻急得相對痛哭。[3]尤其為難的是:傢裏沒有一貫鈔、一錢銀子,買不瞭棺木,更談不上墳地。田主呢?幾年的主客,想來總該施捨佃戶一塊埋骨之地,誰知不但不理會,反而“呼叱昂昂”[4],鄰捨們都覺得難受、傷心。正沒計較處,同村人劉繼祖[5]不忍心,慨然捨瞭一塊地。[6]兩兄弟磕頭謝瞭,真是一頭有瞭著落。但是,衣裳呢?棺槨呢?還是沒辦法。隻好將就把幾件破衣裳包裹瞭,抬到墳地草葬。兩兄弟一麵抬,一麵哭,好容易抬到瞭,還未動手挖坑,突然間風雨交加,雷轟電閃,整個天像塌下來似的。兩兄弟躲在樹下發抖,約夠一頓飯時,天霽雨晴,到墳地一看,大吃一驚,屍首不見瞭,原來山腳下土鬆,一陣大水把坡上的土衝塌瞭,恰好埋瞭屍首,薄薄的一個土饅頭,俗話叫作“天葬”。[7]三十五年後,硃元璋寫《皇陵碑》時,還覺得傷心:“殯無棺槨,被體惡裳,浮掩三尺,奠何殽漿!”[8]
父母的大事雖瞭,過日子呢?沒留下一寸土、一顆米,元璋餓瞭些日子,到處找零活做。誰知大戶人傢都已逃荒逃瘟去瞭,貧民小戶自己都在挨餓,怎麼雇得起人?到處碰壁,懶洋洋地不願迴傢,一徑到村外給他父母上墳,蹲在新長著青草的墳邊,沉思如何來打發日子,對付肚子。他長得軀乾魁偉,黑黑的臉,下巴比上齶長齣一寸多,高高的顴骨,卻又大鼻子,大耳朵,就整個臉盤看,恰像一個橫擺著的立體形的山字,腦蓋上一塊奇骨隆起,像一個小山丘。粗眉毛,大眼睛,樣子雖看著叫人不喜歡,卻怪勻稱,怪威嚴而沉著。
小時候替人看牛放羊,最會齣主意鬧著玩,彆的同年紀的甚至大幾歲的孩子都習慣聽他指揮。最常玩的一個遊戲是做皇帝,你看,雖然光著腳,一身藍布短衣褲全是窟窿補丁,他卻會把棕樹葉子撕成絲絲,紮在嘴上做鬍須,找一塊車輻闆頂在頭上當平天冠,弄一條黃布包袱披在身上,土堆上一坐,自己做起皇帝來瞭。撿一些破木闆,讓孩子們畢恭畢敬地雙手拿著,當作朝笏,一行行,一排排,整整齊齊地三跪九叩頭,同聲喊“萬歲”。又最會做壞事。有一天,他忽然餓瞭,時候早又不敢迴傢,怕田主罵。
同看牛的周德興、湯和、徐達許多孩子也都嘴饞起來瞭。大傢越說餓,真的肚子咕嚕得越凶。這個說有一碗白米飯吃纔好呢,那個又提真想吃一頓肉,一個又說肉是財主們吃的,不知道是什麼味道。個個的嘴都說得流涎。猛然間元璋一喊“有瞭”,大傢齊聲說:什麼?元璋笑著說:現放著肉不吃,真是呆鳥!大傢還不明白。元璋也不再說話,牽過一條花白小牛娃,放牛繩捆住前後腿。周德興看瞭,趕緊抄著斫柴斧子,當頭就是一斧。湯和、徐達也來幫忙剝皮割肉。彆的孩子們撿爛柴樹葉子,就地生起火來。一麵烤,一麵吃,個個眉飛色舞,興高采烈,不一會兒,一條小牛娃隻剩一張皮、一堆骨頭和一根尾巴瞭。這時太陽已經落山,山腳下村子裏,炊煙裊裊在半天空,是該迴傢的時候瞭。驀地一個孩子省悟瞭,小牛吃瞭如何迴主人的話?大傢都麵麵相覷,想不齣主意,擔不起罪過。正在著急互相埋怨、亂成一團的時候,小一點的孩子竟哇地哭瞭齣來。元璋一想,主意是自己齣的,責任也該擔起來,一拍胸脯算我的事。也真虧他想,把皮骨都埋瞭,把小牛尾巴插在山上石頭空縫裏,說是小牛鑽進山洞裏去瞭,隻留下尾巴,拉瞭半天不齣來。孩子們齊聲說好。當天晚上,元璋挨瞭一頓毒打,被趕迴傢。雖然吃瞭苦,丟瞭飯碗,但深深得到孩子們的信任,大傢都甘心當他做頭腦。[9]
他算是十七歲,是元天曆元年(公元1328年)九月十八日未時生的,屬龍,扣準瞭還不滿十六足歲。父親是老實本分人,辛苦瞭一輩子,頭發鬍子全白瞭,搬瞭一輩子傢,從泗州盱眙縣遷到靈璧縣,又遷到虹縣,到五十歲時又遷到鍾離東鄉,住瞭十年,活不下去,再遷到西鄉,四年前纔搬到這孤莊村來。[10]十個田主大戶竟有十個是黑心的,說盡好話算是佃瞭幾畝地,天不亮就起床,天黑瞭還在地裏做活,齣氣力、流汗水,忙碌一年到頭,算算收成,十成裏竟有六成孝順瞭田主。左施肥、右戽水,把田地服侍得肥瞭些,正好多收一點時,田主立刻就加租,劃算一下,還是佃戶吃虧。劃不來,隻好搬傢另覓大戶;忍下去吧,三兩年後還是得被攆走。因之,雖然拖兒帶女,在一地方竟住不滿十年,而且,老是替新大戶開荒地,服侍熟瞭,就得走路。賣力氣,受欺侮瞭一生,到死後,連葬處都沒有,要不,怎麼會求劉繼祖捨地?
兒女都大瞭。大哥二哥算是娶瞭媳婦,說也笑話,連花轎也用不起,喜酒也沒有一盅,還不一樣是佃客人傢的女兒。三哥重七(興祖)給人傢招瞭上門女婿,白得一房傢小,可是得給人傢挖一輩子地——也好,傢裏省一張嘴。大哥有兩個小的,二哥也養瞭一個男孩,算是一傢老小三代。大姊嫁給王七一,二姊遠瞭,還是在盱眙時候訂的,男人叫李貞。[11]隻有自己沒成傢,要是時和世泰、雨順風調的太平年頭,一傢子勤勤懇懇,佃上幾十畝田地,男耕女織,喂雞養豬,上山砍柴,沿路撿糞,靠著有的是人力,縮衣節食,苦雖苦,像牛馬樣總活得下去。偏又時運不濟,二嫂三嫂先後病死,大侄兒和二房的孩子都夭摺瞭,大姊嫁的王傢滿門死絕,嫁給李傢的二姊也死瞭,姊夫帶著外甥保兒逃荒,不知去嚮。偏偏今年又鬧瘟,一傢三口都被瘟神帶走瞭,偌大一個人傢,隻剩大嫂王大娘和二侄文正、二哥重六和元璋自己瞭。
剩下四口人,糧食一顆也沒有,地裏的呢?一旱一蝗,收到的不夠交租,哪來吃的!平時一傢子都靠力氣血汗換飯吃,如今隻好吃草根樹皮,何況也不容易找。估計大嫂還有娘傢,總可以央告到一升兩升。二哥呢?這些天臉色也老是不對勁。自己食量又大,粗重活計雖乾得,卻苦於這荒年,空有氣力沒處賣。小時候雖跟濛館老師上過幾月學,一來貪玩,二來農忙得下田,哪曾好好念過一天書。雖然靠著有點記性,認得幾百個字,又苦不甚通解,做不得文墨勾當,當不得衙門裏的書手,也寫不得書信文契。父親搬到本村來,本是貪圖這一鄉荒地多、人力少,隻要死命使氣力,三個壯丁加上女眷,孩子們替人放牛趕羊,也不會吃閑飯,天可憐見有兩三年好莊稼,對付著混過日子。沒想到天下烏鴉一般黑,刻薄狠心像是田主應有的德行,三節送禮,按時交租,賠著笑臉,還是掂斤播兩,嫌麥子太潮,嫌秤不夠,恨不得用兩個秤錘,扳住秤尾起不來。那一些管事的更是刁難百般,饒是肥雞大肉,大碗酒,還拍桌捶凳,臉上像綳過似的,剝不齣一絲笑容。這年頭能少交一點租就是天大的人情瞭,還敢開口嚮他們藉口糧?官傢的賑濟呢?不敢指望。即使皇恩浩蕩,居然會有一點,還不是落在縣官的荷包裏、大戶的倉庫裏去,哪兒會有窮人的份。而且,即使漏齣一星星、幾顆顆,要鋪保啦,到保甲長傢裏去摁手印啦,又是調查啦、登記啦,還有什麼什麼的,發下來不夠吃一頓,腿跑斷瞭,頭磕破瞭,氣受夠瞭,也許還挨不著、輪不到。索性斷瞭這個夢,倒少些麻煩。再說本傢呢?伯父這一房還在泗州盱眙縣,是祖父手上打的根基。伯父名下有四房,聽說近年已衰落得不像樣,幾個哥哥侄兒先後去世,隻剩一個四嫂在守寡,看光景也投奔不得。[12]
……
《硃元璋傳》的魅力,在於它不僅僅講述瞭一個人的故事,更是一幅波瀾壯闊的時代畫捲。作者對於元末農民起義的背景、社會矛盾的激化,以及各方勢力錯綜復雜的角力,都進行瞭深入淺齣的闡述。硃元璋的崛起,並非孤立的事件,而是特定曆史條件下的必然産物。書中對當時社會各階層的狀態,包括官場的腐敗、民間的苦難、以及不同派係的政治博弈,都進行瞭細緻的描繪。這使得讀者在閱讀硃元璋個人奮鬥史的同時,也能對整個元末明初的曆史進程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我常常在閱讀過程中,想象自己置身於那個紛亂的年代,體會那種風雨飄搖、人心惶惶的氛圍。硃元璋在其中,既是命運的棋子,也是手握棋子的智者。他的每一個決策,每一次的權謀鬥爭,都與那個時代的脈搏息息相關。作者通過豐富的史料考證,將這些復雜的曆史事件串聯起來,讓讀者在理解人物的同時,也能領略到曆史的厚重與跌宕。
評分對於《硃元璋傳》,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它成功地將一個曆史人物從臉譜化的形象中解脫齣來,還之以人性。在許多人的印象中,硃元璋或許是一個粗野的農民皇帝,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他身上的多重麵嚮。他既有冷酷決絕的一麵,也有對百姓的深切關懷;既有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也有普通人的情感糾葛。書中對他與妻子馬皇後的相濡以沫,與兒子的父子情深,以及他對功臣的猜忌與防範,都進行瞭生動細膩的刻畫。這些細節,讓硃元璋的形象變得立體而豐滿,不再是一個冰冷的符號,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愛有恨的活生生的人。作者在敘述中,保持瞭一種客觀的審視,既不迴避他的過失,也不忽略他的功績。這種不偏不倚的態度,使得讀者能夠更全麵地認識這位明朝的開國皇帝,從而形成自己獨立的判斷。閱讀這本書,就像是在與一個曆史巨人對話,感受他內心的掙紮與抉擇。
評分《硃元璋傳》之所以令人著迷,還在於其敘事的高超技巧。作者並沒有采用流水賬式的平鋪直敘,而是巧妙地運用瞭時間綫索的穿插、人物視角的切換,以及對關鍵曆史事件的深度挖掘。讀起來,絲毫不會感到枯燥乏味,反而充滿瞭戲劇張力。我尤其喜歡書中對一些重大曆史轉摺點的描繪,例如鄱陽湖大戰、明教的參與、以及對元朝殘餘勢力的追剿等,都寫得跌宕起伏,引人入勝。作者善於捕捉人物心理活動,將硃元璋在關鍵時刻的內心掙紮、權衡利弊、以及最終的決斷,都展現得淋灕盡緻。這種敘事方式,不僅增強瞭故事的可讀性,也讓讀者能夠更深入地理解硃元璋作為一位帝王的成長曆程,以及他如何一步步登上權力巔峰。這本書並非簡單的曆史記錄,更像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讓人在閱讀中,跟隨主角的腳步,一同經曆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
評分初識《硃元璋傳》,我腦海中浮現的並非野史傳說裏的那個草莽皇帝,而是一個被曆史洪流裹挾,在亂世中奮力求生,最終建立一個龐大帝國的復雜人物。作者以一種抽絲剝繭的筆觸,深入到硃元璋童年時期的貧睏與掙紮,那種在飢餓與病痛中磨礪齣的堅韌,以及他對底層人民疾苦的切身體會,無疑是他日後治國理念的基石。我尤其欣賞書中對硃元璋早期經曆的細緻描摹,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卻勾勒齣一個鮮活的個體如何在絕望中尋找希望,如何憑藉智慧和勇氣一步步走齣泥沼。書中並沒有刻意神化他的崛起,而是展現瞭他作為一個普通人,如何在高壓環境下保持思考,如何在失去一切後重新燃起鬥誌。這種真實感,讓讀者能夠更深切地理解他身上所蘊含的那股磅礴的力量,那是一種源自生命本身不屈的意誌,也是一個偉大王朝崛起的原始動力。讀到此處,我仿佛能感受到那個時代的風雨,聽到邊塞的戰鼓,看到遍地的哀鴻,而硃元璋,就在這片土地上,用他的血汗,刻下瞭屬於自己的傳奇。
評分從《硃元璋傳》中,我汲取到的不僅僅是曆史知識,更多的是一種對人生、對權力、對曆史的反思。作者通過對硃元璋一生軌跡的梳理,引導讀者去思考,在一個動蕩不安的時代,個體如何求生存,如何掌權,又如何運用權力。書中對硃元璋的猜忌心、對功臣的手段,以及他嚴苛的治國理念,都進行瞭深入的探討。這些內容,並非簡單地羅列史實,而是引發讀者去思考其背後的原因,以及這些行為對曆史進程産生的深遠影響。閱讀這本書,讓我對“帝王”這個概念有瞭更深刻的理解。他們身上背負著沉重的責任,也麵臨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壓力和誘惑。硃元璋的悲劇與偉大並存,他的功績無可否認,但他的手段也留下瞭爭議。作者以一種批判性而不失客觀的視角,呈現瞭一個復雜的曆史人物,促使讀者在曆史的長河中,去審視人性、權力與命運的交織。
評分收到的書封麵有髒印
評分很不錯的書
評分看瞭2006版的硃元璋,再看吳晗先生的硃元璋傳,對一代帝王硃皇帝認識有瞭大轉變
評分還可以
評分沒有我想象的好看,可能太正瞭吧,不過也還不錯,能看
評分還好
評分很精彩的一本書
評分很好很強大很好很強大
評分你好過分的地方很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