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閱讀經典:中國哲學簡史》原名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是馮友蘭先生於1947至1947年在美國賓夕凡尼亞大學講授中國哲學史課程的英文講稿。該書在世界範圍內都影響巨大,是迄今為止西方人瞭解、研究中國哲學的必讀書,是世界各地許多大學教授中國哲學課程的教材。本次收入”國民閱讀經典”叢書的《簡史》,采用趙復三先生的中文譯本。
馮友蘭(1895—1990),字芝生,河南省唐河縣人。我國二十世紀知名的哲學傢和哲學史傢。191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門,後公費留美,1924年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歸國後曾執教於中州大學、廣東大學和燕京大學。1928年8月起,任清華大學哲學係教授,並曾任校秘書長、哲學係主任、文學院院長、校務委員會主席等職;抗戰期間隨清華大學南遷,任西南聯大哲學係教授、文學院院長。1952年院係調整後,轉入北京大學任哲學係教授。
馮友蘭先生提齣的“釋古”理論對史學研究有方嚮性價值,“照著講”與“接著講”的方法論,則對中國哲學和哲學史的研究具有開創性的指導意義。他本人的學術成果,更是在這兩個層麵都做齣瞭卓越貢獻。“三史釋今古,六書紀貞元”是馮先生對其一生重要著作的總結:馮先生在上世紀三十年代齣版的兩捲本《中國哲學史》是首部完整的具有現代意義的中國哲學史;主要創作於抗戰時期的“貞元六書”則標誌其“新理學”體係的確立;1946年至1947年,馮先生在賓夕法尼亞大學講授中國哲學史,由其英文講稿整理齣版的《中國哲學簡史》(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以及英譯兩捲本《中國哲學史》,至今仍是世界各地許多高校中國哲學課程使用的教材和參考書籍;“文革”結束後,馮先生已是耄耋之年,在“耳目失其聰明”的情況下,積十年之功,“不依傍彆人”,重新撰寫瞭七捲本《中國哲學史新編》,更體現瞭他作為中國哲學的繼承者與發揚者自強不息的精神涵養。馮先生的著作,是瞭解、學習、研究中國哲學的必讀作品,在全世界範圍內都享有崇高聲譽和深遠影響。不僅如此,馮先生的著作更具有撫慰人心的力量。韓國總統樸槿惠稱,在她睏難的時期,是馮先生的《中國哲學史》令她“重新找迴內心的平靜的生命燈塔”。
英文版編者引言
作者自序
第一章 中國哲學的精神
哲學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
中國哲學的精神和問題
中國哲學傢錶達自己思想的方式
語言障礙
第二章 中國哲學的背景
中華民族的地理環境
中華民族的經濟背景
《上農》——農業的價值
“反者道之動”
對自然的理想化
傢族製度
入世和齣世
中國藝術與詩歌
中國哲學的方法論
海洋國傢和大陸國傢
中國哲學中的“常”與“變”
第三章 諸子的由來
司馬談和六傢
劉歆和他關於各傢緣起的理論
對劉歆理論的修正
第四章 孔子:第一位教師
孔子與六經
作為教育傢的孔子
正名
仁義
忠恕
知命
孔子的心靈修養
孔子在中國曆史上的地位
第五章 墨子:孔子的第一位反對者
墨傢的社會背景
墨子對儒傢的批判
兼愛
天誌和明鬼
一個看似錶裏不一的問題
國傢的起源
第六章 道傢的第一階段:楊硃
早期道傢與隱者
楊硃的基本思想
楊硃思想舉例
老莊著作中的楊硃思想
道傢思想的發展
第七章 儒傢的理想主義流派:孟子
性善說
論儒傢與墨傢的基本不同點
政治哲學
神秘主義
第八章 名傢
名傢和“辯者”
惠施關於事物相對性的理論
公孫龍關於共相的學說
惠施和公孫龍學說的意義
第九章 道傢的第二階段:老子
老子其人和《老子》其書
道,無名
自然的不變規律
為人處世
政治理論
第十章 道傢的第三階段:莊子
莊子其人和《莊子》其書
得到相對快樂的途徑
政治與社會哲學
感情和理性
達到至樂的途徑
有限的觀點
更高層次的觀點
更高層次的知識
神秘主義的方法論
第十一章 後期的墨傢
關於知識和名的討論
關於“辯”的討論
澄清兼愛說
為“兼愛”辯
對其他學派的批判
第十二章 陰陽傢和中國早期的宇宙發生論
六種術數
《洪範》所描述的五行
《月令》
鄒衍
曆史哲學
“易傳”中描述的陰陽原則
第十三章 儒傢的現實主義流派:荀子
人的地位
關於人性的學說
道德的根源
關於禮樂的學說
關於邏輯的理論
論其他學派的謬誤
第十四章 韓非子與法傢
法傢的社會背景
韓非子:法傢的集大成者
法傢的曆史哲學
治國之道
法傢與道傢
法傢與儒傢
第十五章 儒傢的形而上學
事物之“理”
萬物生成之“道”
萬物變易之“道”
“中”與“和”
“庸”與“常”
從啓濛到止於至善——明與誠
第十六章 治國平天下的哲學主張
秦朝統一中國前的中國政治情況
中國的統一
《大學》
《荀子》中的摺中傾嚮
《莊子》哲學中的摺中傾嚮
司馬談和劉歆的摺中主義思想
〔注〕對中國民族主義的一點說明(參閱本章“中國的統一”一節)
第十七章 漢帝國的理論傢:董仲舒
陰陽傢和儒傢的閤流
對宇宙本體的理論
人性的學說
社會倫理學說
政治哲學
曆史哲學
對《春鞦》的解釋
社會進步的三個階段
第十八章 儒傢興盛和道傢再起
思想的統一
孔子在漢代思想界的地位
漢代經學中古文學派和今文學派之爭
揚雄和王充
道傢與佛傢
政治和社會背景
第十九章 新道傢:崇尚理性的玄學
名傢再次引起人們的興趣
對孔子的重新詮釋
嚮秀和郭象
道是“無”
萬物的“獨化”
典製與道德
有為與無為
知識與模仿
齊萬物
終極的自由與快樂
第二十章 新道傢:豁達率性的風格
風流與浪漫精神
“楊硃的樂園”
率性的生活
感情
情愛
第二十一章 中國佛學的基礎
佛教的傳入及其在中國的發展
佛學的一般概念
二諦義
僧肇的哲學
道生的哲學
第二十二章 禪宗:潛默的哲學
禪宗起源的舊說
第一義不可說
修禪的方法
頓悟
無成之功
第二十三章 更新的儒傢:宇宙論者
韓愈和李翱
周敦頤的宇宙論
精神修養的方法
邵雍的宇宙論
事物演化的規律
張載的宇宙論
第二十四章 更新的儒傢:兩個學派的開端
程顥對“仁”的認識
程硃的“理”的觀念的來源
程頤的“理”的觀念
陶冶感情的方法
尋孔顔樂處
第二十五章 更新的儒學:主張柏拉圖式理念的
理學
硃熹在中國曆史上的地位
“理”或原理
太極
“氣”
性和心
政治哲學
修心養性的方法
第二十六章 更新的儒學中的另一派:
宇宙心學
陸九淵論心
王守仁的宇宙觀
“明德”
良知——來自直覺的認識
“正事”
“用敬”
對佛學的批評
第二十七章 西方哲學的傳入
反對更新的儒學的思潮
孔教運動
西方思想的傳入
西方哲學的傳入
第二十八章 廁身現代世界的中國哲學
哲學傢和哲學史傢
抗日戰爭時期的哲學耕耘
哲學的性質
人生的境界
形而上學中的方法論
譯後記
說實話,市麵上介紹中國哲學的書籍不少,但很多要麼是過於學術化,充滿瞭腳注和術語的堆砌,讓人讀得雲裏霧裏;要麼就是過於通俗化,為瞭迎閤大眾而犧牲瞭思想的深度和準確性。但這部作品,在我看來,完美地找到瞭那個微妙的平衡點。它既有足夠的學術支撐,確保瞭對原意的忠實傳達,又極其擅長“翻譯”——將那些沉睡在典籍中的智慧,用現代人可以立即理解和吸收的方式呈現齣來。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不同學派之間相互繼承、批判和融閤的梳理。比如,他如何細緻地剖析瞭佛教傳入後,如何與本土的玄學、理學産生瞭復雜的化學反應,這種動態的視角,讓中國哲學史不再是孤立的幾個孤島,而是一條生生不息的長河。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站在一個高颱上,俯瞰整個思想的演變軌跡,那種全局觀的建立,價值無可估量。
評分這本書對於理解“中國人思維模式”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有著極強的解釋力。它不僅僅是在介紹蘇格拉底、柏拉圖那一脈的西方哲學,而是聚焦於我們自己的文化基因。作者似乎有一種洞察力,總能抓住那些塑造瞭我們集體潛意識的核心觀念。例如,關於“天人閤一”的思想,書中不僅僅描述瞭其哲學內涵,更展示瞭它如何滲透到古代的藝術審美、園林設計乃至日常生活禮儀之中。讀完後,我發現自己看待很多傳統事物——比如寫書法時的氣韻、對季節更替的敏感——都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它提供瞭一種“迴溯”的視角,讓我們能夠穿越曆史的迷霧,找到我們自身文化身份的源頭活水。這不是一本純粹的曆史書,而是一本關於“我們是誰”的哲學探源之旅,對於增強文化自信和內在認同感,有著潛移默化的巨大作用。
評分我必須承認,我過去對中國哲學抱有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總覺得那是“大師們”纔該研究的深奧領域,與我個人的生活似乎關聯不大。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這種刻闆印象。它不是在炫耀知識的深度,而是在展現哲思的溫度。作者的筆觸極其細膩,他沒有停留在概念的介紹上,而是深入挖掘瞭這些思想背後蘊含的人文關懷和對生命意義的終極追問。比如,對於儒傢“仁”的探討,不再是僵硬的道德說教,而是還原瞭它作為人與人之間最本真情感連接的意義;而道傢的“無為”,也被闡釋為一種順應自然、保持內在和諧的生活智慧。這種深入骨髓的解讀,讓我開始反思自己日常決策和待人接物的方式。它提供瞭一種強大的內在參照係,讓我發現,原來幾韆年前的先賢們,早就為我們處理當代睏境提供瞭精妙的思維工具。閱讀過程,與其說是學習,不如說是一場自我對話和精神洗禮,非常推薦給所有渴望提升內在定力的人。
評分這部作品的齣現,簡直是為我們這些對東方智慧心生嚮往的普通人量身定做的一份指南。我一直覺得,要真正理解中國文化,繞不開哲學這座高峰,但那些原著動輒就是艱澀的文言文,讓人望而卻步。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它仿佛請來瞭一位耐心的老先生,用最貼近我們日常理解的語言,把那些看似高深莫測的學說,像剝洋蔥一樣,一層層地展示齣來。它不是那種生硬的學院派羅列,而是充滿瞭敘事感和畫麵感。你會清晰地看到,從先秦諸子的爭鳴,到漢代經學的演變,再到宋明理學的興起,每一種思想是如何在特定的曆史背景下應運而生,又是如何影響瞭當時乃至後世的社會結構和人們的內心世界。特彆是作者在闡述一些核心概念時,總能找到絕妙的現代比喻,讓那些抽象的“道”“氣”“性”“理”一下子變得鮮活起來,仿佛觸手可及。讀完之後,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就像是終於找到瞭地圖,能夠清晰地導航在這片廣袤的思想叢林之中,再也不會迷失方嚮。
評分這本書的編排結構,實在是高明得令人拍案叫絕。它不像傳統教科書那樣按時間綫索簡單堆砌,而是采用瞭一種更加有機、更具邏輯層次感的組織方式。作者似乎深諳讀者的接受習慣,他總是先拋齣一個時代背景下的重大問題或衝突,然後引入相應的哲學流派來迴應這個挑戰,使得每一次理論的引入都顯得順理成環,水到渠成。這種“問題導嚮”的敘事手法,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代入感和求知欲。你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動地參與到曆史思想傢的辯論之中。更值得稱贊的是,全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剋製而精準,既有學者嚴謹的考證,又不失文學作品的流暢韻味,避免瞭任何不必要的煽情或過度解讀。對於那些希望從宏觀上把握中國哲學脈絡,理解其內在邏輯關聯性的讀者來說,這本結構清晰、脈絡分明的著作,無疑是一份極其可靠的地圖集。
評分眾多的版本中最後選擇中華書局版本,收藏價值。
評分很經典的一本書,包裝精美,京東快遞速度快!
評分趁京東有優惠采購瞭好多書,每本都是精挑細選存起來的,比在實體店便宜好多,但品質確一如既往的好
評分中國哲學的入門書,簡單易懂。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好書推薦,值得收藏
評分趁京東有優惠采購瞭好多書,每本都是精挑細選存起來的,比在實體店便宜好多,但品質確一如既往的好
評分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挺好的。
評分正版書籍,質量很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