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发动机原理与结构

航空发动机原理与结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燕晓,瞿红春 著
图书标签:
  • 航空发动机
  • 发动机原理
  • 航空工程
  • 机械工程
  • 航空动力
  • 燃气涡轮
  • 结构设计
  • 航空技术
  • 发动机结构
  • 飞行器推进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航空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6508787
版次:1
商品编码:1179559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十三五”航空航天专业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5
字数:41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航空发动机原理与结构》内容主要涉及与航空发动机相关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体内容包括:与发动机原理和结构相关的工程热力学、气体动力学和传热学的基础知识;航空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航空发动机总体结构与附件传动;发动机冷端和热端部件的结构形式、连接方式等;发动机典型的工作系统以及发动机维修基本理念和基本维修方法等。
  《航空发动机原理与结构》可作为航空院校航空发动机维修、航空机电设备维修、飞机结构维修和航空电子设备维修等专业的发动机课程教材,也可作为有志于从事航空器维修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的自学教材和参考资料。
  考虑到行业的特殊性,为同实际工作保持一致,书中英制单位、国际单位并存。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发动机概述与基础知识
1.1 概述
1.1.1 引言
1.1.2 发动机发展历程
1.1.3 发动机的作用与要求
1.2 发动机典型类型与特点
1.2.1 涡轮喷气发动机
1.2.2 涡轮螺旋桨发动机
1.2.3 涡轮轴发动机
1.2.4 涡轮风扇发动机
1.2.5 涡桨风扇发动机
1.3 发动机组成和基本工作
1.3.1 涡轮发动机组成
1.3.2 发动机热力循环
1.3.3 涡轮发动机推力
1.3.4 发动机重要参数
1.3.5 发动机性能指标
1.4 典型民航发动机机型
1.4.1 CFM56涡扇发动机
1.4.2 V2500涡扇发动机
1.4.3 GE90涡扇发动机
1.5 基础知识
1.5.1 物质
1.5.2 力学知识
1.5.3 热力学概念
1.5.4 热力学第一定律
1.5.5 气体的热力性质
1.5.6 热力过程
1.5.7 热力学第二定律
1.5.8 气体的流动
1.5.9 气体动力循环
1.5.1 0传热学基础知识

第2章 发动机总体结构与附件传动
2.1 转子连接和联轴器
2.1.1 刚性联轴器
2.1.2 柔性联轴器
2.2 航空发动机主轴承
2.2.1 轴承类型
2.2.2 航空发动机主轴承
2.2.3 挤压油膜轴承
2.3 转子支承支点布局
2.4 转子支承方案
2.4.1 单转子支承方案
2.4.2 双转子和三转子支承方案
2.4.3 止推支点在转子中的位置
2.5 封严装置
2.5.1 封严装置的功用与种类
2.5.2 轴承腔封严
2.6 附件传动装置
2.6.1 飞机发动机附件
2.6.2 附件传动装置在发动机上的传动与安装
2.6.3 齿轮箱结构

第3章 发动机冷端部件原理与结构
3.1 进气道
3.1.1 亚声速进气道
3.1.2 超声速进气道
3.2 压气机
3.2.1 离心式压气机
3.2.2 轴流式压气机基本组成与增压原理
3.2.3 多级轴流式压气机
3.2.4 性能参数与流动损失
3.2.5 压气机工作特性
3.2.6 失速、堵塞与喘振
3.2.7 压气机转子结构
3.2.8 压气机静子结构
3.2.9 压气机其他部件

第4章 发动机热端部件原理与结构
第5章 涡轮发动机工作特性
第6章 发动机典型工作系统
第7章 发动机使用与维修
附录A典型燃气涡轮发动机的主要参数
附录BAC-66R1-02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航空发动机原理、构造与系统是飞机维修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又是航空器维修基础执照考试大纲规定的重点内容,因此,要求飞机维修类专业学生必须深入、系统、全面地学习。
  编者根据“2012版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参考AC-66R1-03(咨询通告)——“民用航空器部件修理人员执照考试大纲”中燃气涡轮发动机模块的要求,总结多年来收集到的涉及发动机方面的资料,开展教材的编写工作。
  基于该教材面对的学生今后大都从事航空器维修工作的情况,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着重分析与航空发动机维修相关的基本内容;其次,该专业学生今后工作的机型多种多样,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本书尽可能选取不同的机型进行知识讲解;另外,由于学生的专业基础比较薄弱,物理、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和气体动力学等方面知识较为有限,为保证学生学习顺利,特在第1章第1.5节安排相关内容,任课老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先行讲解。
  本书着重讲解航空发动机基本原理、总体结构和附件传动、冷端和热端部件的原理与结构、各种类型民用机型的工作特性、典型工作系统的组成和功用以及发动机使用与维修等方面的内容。需要说明的是,受课时安排的限制,教材中的内容不一定都能讲完,因此,一些难度较大的部分,标题均打上水号作为标记,任课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求自由选择。
  本书由黄燕晓和瞿红春进行结构设计和统稿,具体分工为:第1、2、4、7章由黄燕晓编写,第3、5章由但敏编写,第6章由张弛编写。另外,作为2014年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飞机发动机拆装调试与维修赛项一等奖的获得者,本专业2015届毕业生岳军、黄奇奇同学在资料整理、文字校对等方面也为本书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本书从开始构思到如今成稿,参考了大量相关文献、飞机发动机维护手册及网络资料,并得到中国民航大学发动机系张银波老师的悉心指导,同时学院主要领导对教材的筹划、编写及出版都给与了极大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中国民航大学航空工程学院发动机系李书明教授、海航航空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服务部的陈国焉工程师对本书进行审阅,并提出了许多中肯的修改建议,在此表示衷心地感谢。
  由于作者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有限,书中的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5年3月
《星辰大海的脉搏:天体物理学前沿探索》 本书并非一本关于航空发动机的著作,而是引领读者深入浩瀚宇宙,揭示天体运行的奥秘,探索宇宙万物的起源与演化。我们将一同穿越时空的界限,追寻那些肉眼无法企及的壮丽景象,理解支撑宇宙运转的深层规律。 第一章:宇宙的织锦——星系的形成与演化 本章将带领读者踏上一场跨越数十亿年的星系之旅。我们将审视恒星诞生的摇篮——星云,了解它们如何凝聚、坍缩,最终点燃核聚变的火焰,成为一颗颗璀璨的恒星。随后,我们将聚焦于恒星聚集的巨大结构——星系。从形态各异的旋涡星系、椭圆星系,到那些如同幽灵般存在的矮星系,我们将逐一剖析它们的形成机制,以及在宇宙尺度上,它们如何通过引力相互作用、碰撞合并,不断演化,塑造出我们今日所见的宇宙图景。本书将介绍最新的观测技术,如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捕捉到的深邃景象,以及理论模型如何解释星系的成长与演化路径,包括暗物质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第二章:烈焰的舞蹈——恒星的生命周期与末日 恒星,作为宇宙中最基本的发光体,承载着物质循环与能量传递的重任。本章将深入探讨恒星从诞生到死亡的完整生命周期。我们将了解不同质量的恒星在演化过程中经历的阶段,例如红巨星的膨胀、白矮星的冷却,以及那些质量巨大的恒星在燃料耗尽后,如何以震撼宇宙的超新星爆发形式,将重元素播撒到宇宙空间,为下一代恒星和行星的形成提供原材料。本书还将触及中子星和黑洞这些极端天体,它们是恒星死亡后留下的神秘遗产,其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引力效应,至今仍是天体物理学研究的热点。 第三章:宇宙的骨架——暗物质与暗能量之谜 现代宇宙学研究的核心难题之一,便是隐藏在宇宙中的暗物质与暗能量。本章将对这两种神秘的存在进行深入的剖析。我们将回顾科学家们是如何通过对星系旋转曲线、星系团的运动以及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观测,推断出暗物质的存在,并探讨目前主流的暗物质模型,如冷暗物质模型。接着,我们将聚焦于更为神秘的暗能量,它被认为是导致宇宙加速膨胀的根本原因。本书将介绍科学家们如何测量宇宙的膨胀历史,以及不同暗能量模型对宇宙未来的预测,包括可能的“大撕裂”或“大冻结”等终极命运。 第四章:时空的涟漪——引力波的奥秘与宇宙探测 引力波,作为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重要预言,近年来已成为天体物理学观测的新窗口。本章将详细阐述引力波的产生机制,例如黑洞合并、中子星碰撞等极端宇宙事件如何激起时空的涟漪。我们将介绍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和室女座引力波探测器(Virgo)等地面探测器的原理和工作方式,以及它们如何成功探测到来自宇宙深处的引力波信号。引力波的发现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观测宇宙的手段,更开启了多信使天文学的新时代,使我们能够从更全面的视角理解宇宙的极端事件。 第五章:遥远的呼唤——系外行星的发现与生命的可能性 在太阳系之外,是否存在其他孕育生命的行星?这是人类最古老也最激动人心的追问之一。本章将全面介绍系外行星的探测方法,从凌日法、视向速度法到直接成像法,我们将了解这些技术如何帮助我们发现数以千计的行星,它们围绕着遥远的恒星运行。本书将深入探讨系外行星的多样性,包括“超级地球”、“热木星”等奇特类型,并重点关注那些位于恒星宜居带内的类地行星。我们将讨论当前科学家们如何分析系外行星的大气成分,寻找生命的潜在化学信号,以及未来太空望远镜在寻找地外生命方面的重要作用。 第六章:宇宙的黎明——宇宙学模型与大爆炸理论 人类对宇宙起源的探索从未停止。本章将系统梳理宇宙学模型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被广泛接受的大爆炸理论。我们将追溯宇宙从一个极小、极热、极密的奇点开始,经历膨胀、冷却,最终形成基本粒子、原子、恒星和星系的壮丽史诗。本书将详述支持大爆炸理论的关键观测证据,如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宇宙大尺度的结构形成以及轻元素的丰度。同时,我们也将探讨早期宇宙的量子涨落、暴胀理论等前沿概念,以及它们如何解释我们今天所见的均匀而又充满结构的宇宙。 《星辰大海的脉搏:天体物理学前沿探索》旨在为普通读者提供一个了解宇宙的窗口,激发对未知的好奇心,并认识到人类在探索宇宙过程中的智慧与勇气。本书将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辅以精美的天文图像和图示,带领读者在知识的星河中畅游,感受宇宙的宏伟与壮丽。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航空发动机原理与结构》,给我的感觉是一种“碎片化”的知识呈现。它不像是一部精心编排的交响乐,而是像是一串散落的珍珠,有其独立的光彩,却难以串联成一条完整的项链。当我翻阅到关于航空发动机噪音控制的部分时,书中提到了减少噪音的几种主要途径,比如优化风扇叶片的气动设计,以及在排气口设置消音装置等。这确实给了我一些初步的认知,知道噪音的产生并非无迹可寻。但让我感到困惑的是,书中并没有深入探讨这些途径的具体实现方式。例如,在优化风扇叶片气动设计方面,究竟是通过改变叶片的迎角、展弦比,还是通过调整叶片之间的间距来实现的?这些设计上的微调,会对气流产生怎样的影响,进而如何有效地降低噪音?书中并未提供明确的解答。同样,关于排气口消音装置的设计,是采用了阻性消声器、共振消声器,还是阻抗复合消声器?不同类型的消声器在结构和工作原理上有何差异,又如何针对航空发动机的特定噪音频谱进行优化?这些关键的工程细节,书中并未涉及。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更深入的分析,甚至可以是一些典型案例的解析,例如某一款发动机是如何通过改进设计来大幅降低噪音的。缺乏这些具体的工程落地信息,使得书中关于噪音控制的讨论,显得过于理论化,难以转化为实际的理解或应用。

评分

这本书《航空发动机原理与结构》,在关于航空发动机的“寿命管理”这一部分,给我留下了“浅尝辄止”的印象。书中简要提及了,航空发动机的部件都有一定的设计寿命,并且会受到工作时间和循环次数的影响。这一点我能够理解,毕竟任何机械设备都有其使用极限。但是,当我想深入了解“如何”进行寿命管理,以及其中涉及到的具体技术和流程时,这本书的论述就显得过于泛泛了。例如,书中可能提及了“定期检查”和“部件更换”,但并没有详细说明这些检查的具体内容和频率,以及部件的寿命是如何评估和计算的。是基于统计模型,还是基于有限元分析?对于关键部件,如涡轮叶片,其寿命是如何受到高温、高压、腐蚀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并最终进行寿命预测的?书中没有提供这方面的具体方法论。再者,关于“延寿”技术,例如部件的修复、翻新,以及如何通过改进材料或设计来延长部件的使用寿命,这些在实际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书中也只是轻描淡写地带过。我期待书中能够更详细地介绍航空发动机的寿命管理体系,包括其设计寿命的确定、在役寿命的评估、故障模式分析,以及各种延寿技术和实践。

评分

我最近入手了一本名为《航空发动机原理与结构》的书,读完后,我有一个非常鲜明的感受:它似乎在试图触及一个极为广阔而深入的领域,但最终留给读者的,却是一种略显“点到为止”的体验。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从我最初的阅读体验来看,更像是一系列主题的罗列,而非一条清晰、连贯的学习路径。它在介绍空气进入发动机,经过一系列复杂过程,最终产生推力的过程中,涉及了许多专业名词,例如压气机、燃烧室、涡轮等。我期待的是,书中能对这些核心部件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更细致的剖析,比如压气机是如何一步步提高空气压力的?燃烧室中的燃料是如何高效且稳定地燃烧的?涡轮叶片是如何被高温燃气驱动并旋转的?然而,书中对这些细节的描述,在我看来,深度略显不足。它更多地是在陈述“是什么”,而较少地深入探究“为什么”和“如何”。例如,当提到涡轮叶片需要承受极高的温度时,书中可能会提及合金材料的应用,但我更希望了解具体是哪种合金,以及它为何能耐受如此高温,其分子结构有什么特殊之处?再者,书中关于发动机的整体性能指标,如推重比、燃油消耗率等,虽然有所提及,但并没有深入讲解这些指标是如何通过发动机的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来优化的。我希望能更清晰地看到,是压气机的效率提升,还是燃烧室的均匀性改善,对整体性能有何具体影响。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展览厅里,每个展台都摆放着一件精美的展品,但导览员只是匆匆一瞥,让你知道这是什么,却未能引导你深入了解展品的历史、工艺和背后的故事。

评分

这本书《航空发动机原理与结构》,在对航空发动机的环保性能进行讨论时,给了我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书中提到,现代航空发动机在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例如降低氮氧化物(NOx)和未燃碳氢化合物(UHC)的排放。这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关系到航空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当我想了解具体是如何实现的,以及其中涉及到的工程技术细节时,这本书的解答就显得相当笼统了。例如,在降低NOx排放方面,书中可能简单提到了“改进燃烧室设计”,但这具体是采用了什么样的设计理念?是通过低NOx燃烧室技术(如Liner-lean Premixed prevaporized combustion,LPP),还是采用了稀燃预混燃烧技术?这些技术在设计上需要考虑哪些关键因素,例如燃料与空气的混合均匀性、火焰温度的控制,以及如何在高负荷和低负荷工况下都能保持低NOx排放?书中并未提供清晰的解释。同样,对于降低UHC排放,书中可能只是提及“优化燃烧效率”,但具体的优化手段是什么?是改进燃油喷嘴的设计,还是通过改变燃烧室的停留时间来确保燃料充分燃烧?这些实际工程中的关键环节,书中都没有深入探讨。我希望书中能够更详尽地介绍这些环保技术的具体实现方式,甚至可以提供一些定量的数据,来展示这些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所取得的成效,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概念的层面。

评分

我最近阅读了《航空发动机原理与结构》这本书,总体而言,它在某些方面确实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尤其是在概述不同类型发动机的整体概念方面。例如,书中对涡轮风扇发动机与涡轮喷气发动机在结构上的基本区分,以及它们各自的工作原理,给予了一个清晰的介绍。它解释了为什么现代大型客机普遍使用涡轮风扇发动机,以及风扇在产生大部分推力中所扮演的角色。这一点对于我理解飞机为何能如此高效地飞行,提供了一个基础的框架。然而,当我试图深入了解这些基本概念背后的工程实现细节时,这本书的解释就显得不够充分了。比如,在讨论涡轮叶片的旋转时,书中提到高温燃气驱动涡轮,但对于如何将这种旋转动能传递到前方的压气机,以及涡轮轴和压气机之间是如何通过连接轴和齿轮系统(如果存在的话)实现同步和动力传递的,这些机械连接和传动机制的细节,书中的描述就比较模糊了。我期待的是,能够看到更详细的机械结构图,以及对这些连接部件的材料选择、强度计算和疲劳分析的说明。再者,书中对于发动机的启动过程,也就是如何从静止状态逐渐加速到工作转速,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点火系统、启动马达(或气动马达)是如何协同工作的,这些动态过程的详细介绍也付之阙如。我希望书中能够更具体地阐述每一个启动阶段的物理过程和关键控制点,而非仅仅停留在“启动发动机”这个笼统的表述上。

评分

作为一名在航空发动机制造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我手头这本书《航空发动机原理与结构》带给我的感受相当复杂。从某种程度上说,它提供了一个相对宏观的视角,让初学者或者跨领域的人能够对航空发动机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然而,对于我们这些需要深入理解每一个细节的人来说,它所提供的深度是远远不够的。书中在讲述压气机设计时,提到了轴流式和离心式,并简单描述了各自的特点,但对于叶片的气动外形设计,攻角如何选取,激波如何在内部形成及影响,以及如何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保持效率,这些关键性的工程问题,书中的论述就显得相当笼统了。同样,在燃烧室的部分,虽然提到了燃料雾化、混合和燃烧等过程,但对于火焰稳定性的控制,燃烧不完全的抑制,以及如何在高空低压环境下维持燃烧,这些实际工程中极其棘手的难题,书中并未给予足够的关注。尤其让我感到遗憾的是,在涡轮部分,关于叶片的热端部件设计,如涂层技术、冷却通道的设计原理和流场分析,这些直接关系到发动机性能和寿命的核心技术,书中仅仅是泛泛而谈,缺乏具体的设计方法和工程考量。对于材料科学在这些高温部件中的应用,例如镍基高温合金的相变、晶界强化机制等,书中也只是浅尝辄止。可以说,这本书更适合作为一本入门级别的科普读物,但对于需要进行实际设计和解决工程问题的技术人员来说,它提供的帮助非常有限,甚至可能因为其过于简化的描述而误导读者。

评分

我最近阅读了《航空发动机原理与结构》这本书,虽然它提供了一些关于航空发动机基本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的介绍,但我在理解其“智能化”和“自动化”控制系统时,感到非常困惑。书中在提及现代航空发动机的先进之处时,经常会用到“电子控制系统”或“全权限数字发动机控制(FADEC)”这样的词汇,并强调了它们在提高发动机性能、燃油经济性和可靠性方面的重要作用。然而,对于这些控制系统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们在实际运行中扮演的角色,书中给出的信息非常有限。我期望书中能够更深入地讲解FADEC系统的具体功能,例如它如何监测发动机的各种参数,如温度、压力、转速、燃油流量等,并如何根据这些数据实时调整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它是否包含故障诊断和冗余设计?这些问题在书中都没有得到充分的解答。再者,书中对于发动机在不同飞行阶段(如起飞、巡航、着陆)的自动调整过程,以及FADEC系统是如何根据飞行指令和环境条件来优化推力和燃油消耗的,这些动态的控制逻辑,书中也只是寥寥几笔带过。我希望看到更详细的控制框图,以及对关键控制算法的简要介绍,以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现代航空发动机是如何实现如此精密的自主运行的。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一种沉静而专业的蓝色调,搭配简洁明亮的字体,散发出一种可靠的学术气息。我是一名对航空领域充满好奇心的业余爱好者,一直以来都渴望深入了解那些翱翔天际的庞然大物是如何被驱动的。在众多关于航空的书籍中,《航空发动机原理与结构》的标题立刻吸引了我,它承诺了对核心技术的讲解,这正是我所缺乏的。拿到这本书,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期待着能够揭开航空发动机神秘的面纱。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用清晰易懂的方式解释那些复杂的物理和工程概念,而不是简单地堆砌公式和术语。例如,我一直对涡轮叶片的冷却技术感到好奇,不知道它们如何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保持稳定,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这方面的内容?再者,对于不同类型的航空发动机,比如涡轮风扇发动机、涡轮喷气发动机等,它们的结构差异和工作原理上的细微差别,是否会有详尽的对比和分析?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理解从最基础的空气动力学原理到复杂的材料科学在发动机设计中的应用。如果书中能够配以高质量的插图和图表,那就更完美了,这对于理解复杂的机械结构和工作流程至关重要。我尤其关注书中对发动机寿命、维护和可靠性方面的讨论,毕竟这些是确保飞行安全的关键。总而言之,我对这本书寄予厚望,希望它能成为我深入探索航空发动机世界的最佳向导,填补我知识上的空白,激发我更多的学习热情。

评分

读完《航空发动机原理与结构》这本书,我对于其中关于航空发动机的“健康监测”和“故障预测”部分的论述,感到意犹未尽。书中提到了,通过对发动机运行数据的实时监测,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故障,从而避免更严重的后果。这一点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保障飞行安全具有决定性意义。然而,书中对于“如何”实现这一点,以及其中涉及到的具体技术和方法,却显得十分模糊。例如,书中可能提及了“传感器”在监测中的作用,但并没有具体说明是哪些类型的传感器,以及它们如何采集到关键的运行数据。是振动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还是其他类型的传感器?它们的布置位置是否对监测效果有影响?再者,对于如何从海量的数据中识别出异常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有意义的故障预警,书中也未提供详细的解释。是采用了基于规则的诊断系统,还是基于机器学习的预测模型?如果是后者,又采用了哪些算法,例如支持向量机(SVM)、神经网络,还是其他更为先进的算法?这些关键的工程和技术细节,书中都未深入探讨。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更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如何通过对某一类故障(如轴承磨损、叶片疲劳)的数据模式进行分析,来提前进行预警。

评分

最近读到的《航空发动机原理与结构》这本书,在某些章节的叙述上,让我产生了一种“只讲表象,不究本质”的遗憾。以书中对航空发动机材料性能的介绍为例,它提及了许多用于制造发动机部件的先进合金,比如镍基高温合金,并强调了它们在高温、高压和腐蚀环境下的优异表现。这一点无疑是重要的,它让我们认识到材料科学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核心地位。然而,对于这些材料为何能拥有如此卓越的性能,书中却鲜有深入的解析。例如,当提到镍基高温合金时,它仅仅是笼统地说“具有高强度和优异的耐高温性能”,却没有进一步解释是由于其独特的晶体结构,如γ相和γ'相的析出强化机制,或者是在合金中添加了哪些关键的微量元素(如钴、钼、钨、钽、铼等)来提高固溶强化和蠕变抗力。对于这些微观层面的材料科学原理,书中几乎没有提及。我期望书中能够更深入地探讨这些材料背后的科学依据,比如,是什么样的原子排列和化学成分,使得这些合金在千度高温下仍能保持结构稳定,抵抗氧化和腐蚀?对于陶瓷基复合材料在涡轮叶片中的应用,虽然书中也提到了它的轻质和耐高温特点,但对于其抗脆性、界面结合技术,以及如何克服制造工艺上的挑战,这些实际应用中更为棘手的问题,书中也未有详细的论述。

评分

京东活动时买的书,很划算,还没来的及看,但是很满意物流和快递。

评分

可以 是正版。。

评分

不错不错,是正版的书。

评分

很不错的书,值得一读。

评分

我去压根没收到这本书

评分

京东快递超级给力 买东西够实惠

评分

这本书不错,挺好的

评分

与描述内容基本上符合

评分

这书真好,很有帮助,喜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